据相关调查得知,大多数父母都嫌孩子们爬行不卫生,因此常常拒绝孩子们爬行,直接学习走路,但是家长们是否了解,不让孩子学爬行会造成什么样的后果吗?以下就来详细的了解下吧!

孩子会走路,却不会爬,很少有父母认为是很严重的事,但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妇幼保健部儿保科主任医师徐韦提醒说,爬行对孩子的成长发育至关重要,不会爬的孩子,今后可能出现的问题很多,比如学习注意力不集中,容易跌倒,行动笨拙,做事动作缓慢。

日前,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举办了一场宝宝爬行赛,许多家长带着孩子前来享受爬行快乐。30多个宝宝被分成6个小组,一声令下,宝宝们用各自的“招牌动作”往终点站快速前进,为了吸引宝宝的注意力,家长们带来了各种“武器装备”,拨浪鼓、铃铛、苹果手机,甚至还有闪烁着游戏画面的IPAD。

徐韦说,之所以要举办这次爬行比赛,是为了让家长们提高对爬行重要性的认识。门诊中经常听到有父母很自豪地说,孩子八九个月就学会站立走路了,但对会不会爬显得很无所谓。早教网

“现在很多孩子都是家里的重点保护对象,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外婆、外公一堆人围着一个孩子转,想抱孩子还要排队,更别说让他在地上爬了,一怕脏,二怕磕着碰着。”徐韦说,其实,爬行对宝宝的身体和智力发育都非常重要。

“有不少学龄儿童因为注意力不集中,行动笨拙等问题来看病,我们发现,和他们小时候不会爬有很大关系。”

在大人看来很简单的爬行,对宝宝来说却是一个大运动的里程碑,宝宝爬行时要昂头、挺胸、抬腰,而且动作要协调,肢体要平衡,难度不小,爬行能促进大脑内网状内皮系统的成熟,刺激前庭平衡觉、本体感觉、颈部双侧紧张性反射等系统的成熟发展,不会爬行的宝宝,容易造成感觉统合失调,短时间内看不到坏处,但长大了却会出现不少问题。

民间有句俗语:七坐八爬,其实还是蛮准确的,孩子七八个月时就可以开始进行爬行锻炼了——让孩子俯卧,如果孩子还太小,可以在他的身下放一条裹成圆柱形的大毛巾,帮助孩子减轻支撑重量,这样可以锻炼四肢肌肉的支撑力和动作的协调性。把孩子喜欢的玩具放在前方,吸引孩子向前爬。从床上到地上的大范围爬行,再到增加障碍物,逐步增加难度。

最初孩子只会肚子着地匍匐前进,当发育到四肢可以承受身体重量时,孩子就会用四肢支撑起身体顺利爬行了。早期教育

本网站小编总结:爬行是孩子成长过程之中必经的步骤,聪明的家长们都知道宝宝们的这一步不可省,其实孩子们成长就像是在爬楼梯,隔着梯子上房总是还有一些的危险性!并且也不利于宝宝智力的开发,但愿家长们都能够明白!

精选阅读

父母那些错误容易使宝宝变笨呢?


妈妈们都想着如何让宝宝变得聪明,却没有想过导致宝宝笨的元素,以下就让我们一起来认识到父母的那些错误容易导致宝宝变笨吧,希望家长们都能够认识到,不要再烦类似的错误噢!

1、永远也赢不了的游戏

如果我们让孩子玩一个游戏,这个游戏的难度超出孩子现有的理解能力,但我们又不向他做任何讲解,结果孩子总是不知道该怎么玩,每次尝试都失败,那么孩子的感觉会越来越糟糕,不用别人说,他也会觉得自己很笨。

若是在孩子的生活里,他很少得到“赢”的感觉,最终,他可能就会变成一个看起来笨头笨脑又畏手畏脚的孩子。早教网

2、过早的知识传授

一些热衷于所谓“智力开发”的父母,积极地对幼小的孩子进行读写算训练。那些学业知识不符合幼儿的认知特点,孩子虽然也能靠鹦鹉学舌的方式死记硬背下来,但并不理解,所以往往并未能促进他们的智力发展,反而给孩子带来很大的学习压力,降低了对学习的兴趣,挫伤了自信。

3、大量的负面暗示

有一个充满寓意的童话故事:有一位美丽的公主,从小就被一位巫婆关在一座高塔上面,每天只能见到巫婆。巫婆每天都对她说:“你的样子丑极了,见到你的人都会感到害怕。”公主相信了巫婆的话,怕被别人嘲笑,不敢逃走。直到有一天,一位王子经过塔下,看到了公主那如仙的美貌,惊为天人,救出了她。这位公主才对着镜子意识到自己原来如此的美丽。

事实上,很多父母都可能在无意间充当了“巫婆”的角色。

说孩子“真笨”是一些父母的口头禅,说起时甚至带着爱意。可是,孩子接受到的就是“笨”的信息;有时,望子成龙的父母有意无意地拿孩子与别人相比,“你看人家丁丁多聪明!”“李阿姨的女儿都能用英语和老外对话了,她比你还小呢。”……有时,父母在朋友、外人面前表现谦虚,“我儿子不行,很笨的。”“这孩子很没脑子的。”

整日被淹没在如此大量的负面暗示里,孩子怎么能不真心实意地相信自己真的很笨?

当孩子因为上述种种原因,深信自己的脑子很笨、学习能力很差的时候,他就会产生严重的自卑感和自我怀疑,他的潜意识就会产生“保护作用”,拒绝新的资讯进入记忆库,来保护主人的信念是对的。结果就真的成了“学什么都学不会”的笨孩子。早期教育

本网站小编总结:其实许多的时候并不是孩子笨,而是家长们过早的给孩子们贴上了笨的标签,从而使孩子们认识到自己就是一个笨孩子,所以想要孩子变的不笨就敬请先改变下自己的思维模式吧!

孩子会不会得性病


性病现在在医学上称为“性传播疾病”,常见的如梅毒、淋病、尖锐湿疣以及近来严重危害人类的艾滋病等。这些病在80年代以来,在国内越来越被人们认识。然而,有的孩子年仅两三岁,却患上了这些病,家长们觉得奇怪:性病是性行为传染的,孩子怎么可能患病呢?

其实,所谓性病或性传播疾病,是指主要经性行为传染的疾病,其传播途径并不仅仅限于与患病者发生直接的性行为。近年来发现的性传播疾病之一――艾滋病的传播方式就包括了性行为传播(正常性行为与同性恋行为)、血源传播、母婴途径传播、医源性感染几种。淋病等还可以通过中间媒介传播。在上述的传播途径中,对婴幼儿威胁最大的就要数间接传播了。

一、间接传播

通过与患者共同浴巾、浴盆、便桶、床褥等的传播为间接传播。如果患者身体内的致病微生物沾在这些物体上,婴幼儿接触以后,就有被传染的危险。如果母亲患有淋病、非淋菌性尿道炎、阴道滴虫病时,与女儿同用浴盆、毛巾,睡觉时在一张床上,或者同用一个盆洗内衣裤,女孩就有患病的危险。患病成人污染过的东西,孩子用手摸过后,手上就有病原体,如果再用手抓外生殖器,也有被传染的可能。

二、医源性感染

由于医疗上器械消毒不严格,导致孩子患性传播疾病为医源性感染。这在艾滋病传播中占重要地位。如牙医器械、注射用品消毒不严,以及注射药物或输血都有可能受到感染。

三、母婴传播方式

如果母亲患有性传播疾病,孩子在胎儿时期就受到传染,或者在孩子出生时通过阴道过程中受到感染。现在医学上对这种母婴传播方式十分重视。如先天梅毒就是母亲患梅毒后使胎儿在子宫中受到感染。

由此可见,孩子患性传播疾病的可能性是存在的,家长不要以为孩子不会患病而放松警惕,若怀疑孩子患性病,或出现生殖器官有异常表现,应及时带孩子就诊,以免延误治疗时机让孩子受苦。

老人带孩子会影响孩子那些


老人们带孩子成为现在孩子的教育趋势,老人带孩子会给孩子造成那些影响呢,有问题是家长解决的捷径又是什么呢,一起来了解一下怎样的给带教育对孩子来说是负面影响最小的。

1、容易过分的溺爱和放纵,使幼儿过于“自我中心”,影响自我意识的发展,形成自私、任性的不良性格。

老人在孩子有不合理的要求时,较多地采取顺从、满足需要的方不利于孩子克服“自我中心”

的意识,孩子有了错误也不能及时得到纠正,孩子的不合理的欲望就会无原则的得到满足,即使父母想方设法来改变,有老人那张保护伞的作用,孩子有恃无恐,稍有不合心意就会大哭大闹,以达到非分的要求。

2、老人更多的包办替代和保护,阻碍了幼儿的独立能力的发展。

祖辈包办代替的比率明显高于父辈,试想:玩具撒了一地,老人不厌其烦的一遍一遍的整理;当孩子已经会走路了,爷爷奶奶非要抱着上下楼梯;孩子吃饭时,担心孩子吃不上,就一口一口地喂,或追着赶着喂,这种种做法,恰恰束缚了孩子的手脚,错过了“自己整理、物归原位、自己吃饭”的敏感期,导致了孩子动作发展缓慢,独立能力差,一遇到困难就失去信心,只会叫喊着等别人来帮忙,不会尝试、锻炼,只有哭闹和发脾气。

3、隔代教育容易泯灭孩子天生的好奇心、冒险性和创新精神。

老人易受传统思想的束缚,接受新生事物较慢,教育及养育观念相对滞后,多年形成的思维模式和生活方式也不容易改变。他们希望孩子乖巧、听话,稳稳当当不出格,不善于运用科学的、有创造性的方式引导孩子。对于孩子因好奇心而出现的“捣乱”、“破坏”等具有冒险和创新性的探究行为,总是急着加以阻止。他们认为孩子这些出格的做法都是不良行为,必须立即纠正。试想在这种家庭环境下长大的孩子,怎么能形成开拓创新的个性呢?

4、老人们的教育意识的缺乏和教育方法的不当,容易使孩子难以形成友好交往和优良品质(如谦让、爱劳动)。

5、容易导致孩子视野狭小,缺乏活力,心理老化。

祖辈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知识结构、教育方式等与现代社会或多或少会有差别。多数老年人由于年岁大了,喜欢安静,不爱运动,也不爱外出活动。孩子与祖父母朝夕相处,长期囿于老人的生活空间和氛围中,耳濡目染模仿的都是老年人的言行,张口闭口说的是成人的话,容易失去天真幼稚的本性。另外,外出活动少,一方面运动量小,身体缺乏锻炼,会造成体质柔弱多病;另一方面关在家里见识少,接触新鲜事物也少,可能导致孩子视野狭小,缺少活力,不敢面对生人、不会自己处理事务。严重的还会造成孩子心胸狭隘、固执、退缩、心理老年化,等等。

隔代教育对幼儿的个性发展难免会有一些负面影响,年轻的父母应该怎么办呢?关键是如何擅用其长,以避其短。

1. 两代人统一思想认识

由于出生与成长的环境和时代有着显著的差异,两代人在教育宝宝的问题上自然也会存在相当大的差距。在教育宝宝的事情上,两代人要尽量平心静气多一些沟通,只有统一认识,才能避免在宝宝面前暴露分歧,防止他利用这种分歧要挟父母或者祖辈,引发更多的问题。父母们最好尽量多向祖辈请教,多一些温和的沟通,而祖辈们最好利用各种渠道多接受新思想,学习新知识,用科学先进的教育理念来武装自己。幼儿教育

2.寻找合适的平衡点

祖辈在养育宝宝时最好用理智控制感情,分清爱和溺爱的界限,爱得适度。父辈也是如此,要权衡自由与规则之间的界限,不能给了自由而缺乏规则。因此,无论祖辈还是父辈都要冷静地看待宝宝,积极创造机会,让宝宝有更多的机会尽可能多接触家庭里其他的成员,努力营造一个有利于家庭教育的和谐温馨的家庭氛围。

3.承担必要的责任

年轻父母不管多忙都要尽量多抽时间与宝宝在一起,不要以忙为借口,把对宝宝的教育权、抚养权完全交给祖辈。如果父母长期忽视宝宝渴望跟父母在一起的这种心理需求,他的心理健康就会受到影响。

专家特别提醒:

当父辈与祖辈之间在教育宝宝的问题上发生分歧时,最好不要当着宝宝的面发生冲突。宝宝虽小,但他是天生的外交家,当他看到家庭成员之间出现分歧时,他就会聪明地钻空子。这不仅对改善他的行为毫无益处,反而会导致他的问题越来越严重,甚至带来更多别的问题。另外,家庭成员之间发生冲突,那种不和谐的家庭氛围会带给宝宝更多的不安全感,对他心理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对于快要去幼儿园的宝宝,可以这样建议抚育的老人:

1、告诉老人宝宝明年就要上幼儿园了,园里有许多小朋友,来自不同的家庭,大家性格不一样,你要让宝宝从现在起就开始适应和不同性格的小朋友相处,等到他上幼儿园就不会出现问题了。假日里让妈妈请些朋友或同事带着宝宝来串门,你一定要抓住机会,让宝宝和小朋友在一起玩。如果出现他在玩的时候对别的小朋友不够友好的事时,你一定要鼓励他和小朋友一起玩;发现他对别的小朋友不够友好、不拿出玩具来,就要好言相劝,帮助他和小朋友一块儿玩他的玩具,让他感受到分享的快乐。早期教育

2、和老人谈谈独生子女环境单调,与人交往少的问题,理解宝宝将来还是得走上社会的,不能太保护,要逐渐锻炼宝宝的独立性,让他到集体生活中能尽快地适应。

3、让老人家带他到朋友家去串门,在比较陌生的环境中,锻炼他的社交能力。有时他会受到小朋友的热情接待,会使他回过头来想自己的问题(不借玩具给别人玩),以后碰到类似的情况,他就会改了。

4、请老人家给宝宝讲有关合作、分享、同情的故事,对宝宝的社交行为会有好处。这些故事老人可能是有的。如果没有,你可以为他编一些。

父母一定要明确:自己才是教育孩子的真正主角。所以,既不要为图省事,孩子一生下来就甩给老人;也不要怕老人惯坏了孩子,拒绝老人带孩子,割断祖孙之间的亲情。不论是与老人同住,还是暂时把孩子寄养在老人家中,我们都要注意和老人协调关系,一切以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为出发点,积极解决矛盾纠纷,争取隔代教育取得双赢。早教网

本网站记者总结 :不论是父母教育孩子还是有老人们来教育孩子,都是出于一份对孩子的爱心和关心,就是又是方法做的不到位,就会让孩子产生负面的影响,希望带孩子的家长们都可以考虑到这一点。

我班上的那些留守孩子


永东可是幼儿园里的老生了,家长和幼儿园的关系一直都很融洽,这次是怎么了?园长的话勾起了我的许多回忆。

永东长得小巧,是一个一直由外公外婆带着的留守孩子,虽然爸妈不在身边,但比起其他的留守孩子来说,他性格开朗,聪明活泼,在幼儿园的各项表现很好,常受到表扬。

昨天上班时,保育员告诉我:永东夜里呕吐了两次,早餐只喝了一点汤,精神状态不太好,是否打电话联系家长。我急忙来到教室,看见永东趴在桌子上有气无力的,我把他带到办公室量体温,孩子不发烧。我接着就给家长打电话,孩子的外婆在接到电话一小时后来到幼儿园,带孩子去医院进行检查。午饭接近尾声时,外婆提着一袋子药,带孩子回来了,她告诉我孩子没多大问题,打算让孩子继续留在幼儿园。我问孩子想不想吃饭,孩子一脸的疲倦,摇摇头说不吃。老师们见孩子状态不是很好,都劝她把孩子带回家观察、治疗,等孩子好以后再送来。

也不知外婆带孩子回家后是怎样与家人交流的,于是就发生了开头的一幕。想到保育员一夜未睡,陪着孩子,照顾孩子,给孩子拖洗呕吐物,生怕孩子再有些许不适;想到我们一看到孩子有不舒服的时候是那样的心疼,焦急的联系家长;想到以前的许许多多个这样的夜晚,一阵心酸弥漫我的全身。

我们的付出怎么能这样的不堪一击?冷静下来,我再次拨通了永东的电话,向外婆了解孩子回家后的情况,外婆在电话里的语气好像没什么不满意的。

回到教室,孩子们齐刷刷的向我问候“早上好”,看着一张张稚嫩而朝气的脸庞,职业的道德和作为母亲的本性让自己的情绪一下子又回到每天的起点。放眼一望,在我的教室里还坐着好几个和永东一样的留守孩子,他们的眼神也充满渴望和好奇,思绪被他们拉的很遥远......

子涵也是由外婆带着上幼儿园的孩子,长得特别白皙,大大的眼睛闪烁着智慧的光芒,真是人见人爱的小家伙。每次子涵的爸妈回家看他时,他都会非常兴奋的告诉我:我爸爸(妈妈)回来了,并向我展示他的新玩具。和父母在一起的那几天,孩子显得更加活泼,脸上时刻洋溢着幸福的微笑。冬天穿羽绒服时,外婆要给他套上罩衣,他死活不肯,但只要外婆说这衣服是妈妈给子涵买的,希望他多穿几天,就像妈妈在身边一样,孩子就会乖乖的穿上罩衣。

那个长得高高地桂芳,读中班时,由于咳嗽,奶奶也不愿意带回家,找老师一遍又一遍地要求把孩子留下来,几乎到了纠缠的味道。那时候其他地方儿童支原体感染严重,可她怎明白老师的担忧。

梦琪和爸妈分别时的依依不舍,大颗大颗滚落的眼泪;小威的奶奶被气得直拍胸脯,和老师交流时激动的都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

太早让孩子背书容易导致孩子变笨


前言:早期教育对于小宝宝的成长很重要,这一点家长们也很清楚,但是如何为孩子提供合理的早教环境呢?做为家长的你未必能够说的清楚、明白,以下就来详细的了解下有关幼儿早教的相关知识吧!

强化早教孩子会变“笨”

早期教育是父母们越来越关注的话题,但如今的早教越来越片面化,逐渐步入误区。市儿童医院体检中心脑象图室对本市和外地60名3-4岁儿童进行的早教效果抽样调查发现,接受过强化早教的孩子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完美,不仅创造力和学习能力没有加强反而减弱,还失去了善良的天性和爱心品质。负责调查的杨俊丽主任表示,早期教育除了智力开发外,非智力素质的培养也是一项重要内容,急功近利的做法只能为孩子日后的成长埋下隐患。

强化早教让孩子失去正常能力

0-3岁是儿童大脑发育最重要的时期,最初的身体素质、智力发展、个性品质的形成都从这时开始,因此目前家长们已经越来越看重在这个时期对孩子进行早期教育。近期,市儿童医院体检中心脑象图室对儿童早期教育效果进行了抽样调查。调查中,专家们共选择了60名3-4岁的儿童,为了增加可比性,除本市的20名儿童外其余40名孩子均来自外省市。这40名外地儿童中,有20人0-3岁期间在专门的早教机构接受了特殊教育,有的孩子在3岁时就已经达到了4岁孩子才能达到的知识层次,其余20个孩子则没有进行过这样的专门训练。而天津本市的20个孩子也都没有进行过特殊早教。

通过对比脑象图后发现,没有进行过特殊早教训练的孩子大都很有爱心、心地善良、懂得包容别人,而进行过特殊早教训练的20名孩子具有这种品格的人数则只有前一组的一半儿;没有进行过特殊早教训练的孩子逻辑记忆能力是进行过特殊早教训练孩子的一倍,说明强化早教非但没有增强孩子们的逻辑记忆能力反而大大减弱了逻辑记忆功能;右前脑能控制人的创造力,而左前脑则具有负责基础知识的储备、对基础知识储备的驾驭能力以及再学习的能力等,将外省市两组孩子左前脑和右前脑的脑象图进行对比后没有任何差别,证明强化早教并没有增加孩子的创造力和学习能力。

最后,专家把这些结果和本市孩子进行对照证明,没有进行过特殊早教的天津和外地孩子情况基本没有差别,同样具有爱心强、逻辑记忆能力强、创造力学习能力并没有降低的特点。

3岁前孩子背诗识字都是“徒劳”

负责这次调查的儿童医院体检中心脑象图室杨俊丽主任表示,早教的含义是广义的,既包括感知、语言、认知的训练,也包括生活习惯、自理能力、性格、品德的培养。但现在有不少家长把早期教育片面理解为智力技能教育,认为孩子会背诗词、念字母表,背得越多越好。

其实,这对婴幼儿的发展非常不利。调查已经证明强化早教并不会增强孩子的逻辑记忆能力,也没能使孩子变得更聪明。孩子大脑在3岁以前的记忆只是机械记忆,家长常常以自己的孩子这么小就能说会道、背诗词、数数为骄傲,其实孩子这时并不理解一个词一个数代表的真实含义,只是一种短期机械记忆,如果不定期重复,就会很快遗忘,而且这种做法并不能增强记忆力,也就是说孩子记住的东西并不比同龄人多。等到上学后,这些所谓的优势就会遗失,他们会重新与同龄人站在同一起跑线上,以前记得东西都白学了。

调查还表明,孩子在经受过特殊早教以后变得没有爱心,不再懂得去包容别人。这是因为家长、老师在对孩子进行早期教育灌输知识时会有意无意地把一些成年人间才有的竞争等观念强加于孩子身上。比方说,都在一个班里上课,家长往往告诉孩子要多表现,多和老师亲近,想办法让老师喜欢自己,不要被别的孩子比下去。久而久之,互相竞争、互相争宠的观念就在孩子心中生根发芽,造成爱心减弱、心地狭隘。其实,0~3岁的孩子除了早期的智力开发外,非智力素质的培养也是一项重要内容,家长不能把孩子某方面的技能来代替早教培养,期望过度急功近利的做法只能为孩子日后的成长埋下隐患。早教网

早教不能急功近利

所以说,目前社会上对早期教育的认识要有所改变。早期教育应该更偏重亲子教育,开发孩子的注意力、记忆力以及观察能力,而不是单纯让孩子背书、数数。家长们要注意观察,比如说到动物园去玩,孩子看了猴子和猩猩,要让他知道猴子和猩猩有什么不同,耐心地给他们讲两种动物的形状、运动方式、吃的东西和玩耍的方式。带孩子到野外看看花草也是早教,小草发芽了,是绿色的;花开了,是红色的。孩子的眼里什么都是新奇的,孩子都有兴趣去观察,只是这种观察很多大人注意不到。早教就是根据孩子的身心自然发展规律,和孩子多沟通,让孩子多活动,多动手用脑,游戏和快乐才是孩子早教的主要构成。

本网站小编总结: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是许多家长们的心愿,但是有时家长们的一些做法并不合理,不仅仅达不到效果,反而还会影响宝宝的在成长,但愿以上的文章可以使家长们掌握亲子早教的真谛!

孩子不会“玩”,到底谁之痛


孩子不会玩,家长需反思

“让孩子看碟片看电视是最简单的。这样,你可以上网聊天,可以去做家务。”邹女士说,在孩子难得的“空闲”的时间,家长往往却图省事,草草打发了孩子。

采访中,一位父亲无比感慨地说,“我的儿子居然不喜欢运动,真是让我想不到。”因为这位父亲从小就是运动场上的猛将,体育成绩出色,可他的儿子在爱好和兴趣上却完全不像他。问起他和孩子呆在一起的时间,他坦言忙于工作,很少与儿子交流,陪孩子玩更是少之又少。

还有一位父亲,喜欢户外活动,他自己可以半夜去捉蟹,下河去捞鱼,但他9岁的儿子却没有这股子劲头。他这么喜欢户外活动,却一次也没有把儿子带到山上过。“山上都有危险,现在都只有一个孩子,有很多担心,另外,户外活动也很辛苦,怕孩子受不了苦。”

陈女士的儿子已经上高一了,儿子性格内向,喜欢玩电脑。回想儿子的成长过程,陈女士遗憾的是当年没有满足儿子养狗的心愿。“他从小就爱动物,我 们却不给他机会。主要是嫌养狗脏,没时间料理。现在他再不提养狗的事,但我想想,如果让他养狗,是不是能培养他和动物相处,培养他的爱心,甚至是不是能让 他的性格变得开朗呢?”

用心陪伴,让孩子健康成长

有些父母,却非常支持孩子去玩。李先生生意做得不错,他对教育孩子也有一套自己的理念。李先生总是很鼓励12岁的女儿牵头去组织小朋友玩,组织各种活动,欢迎在家里搞聚会开PARTY。“只要她喜欢的活动,我都非常支持。”李先生对记者说。

今年国庆节时,李先生甚至和若干个同学朋友,专为孩子们组织了一场自行车拉力赛。他们不辞辛苦地租来一辆大车先将孩子们的自行车从城区拉到野 外,像正式比赛一样有模有样地制作横幅,给参加活动的孩子都发了号牌,然后一声令下,孩子们骑着自行车,开始了30公里的比赛。他们开着车一路上跟着……

如此的用心,李先生说他的想法就是两点,一是能让孩子过得很快乐,很开心。一个幸福开心的人,会给周围的人带来正能量;二是他希望能通过各种活动培养女儿的组织沟通和协调能力,培养她负责任的能力。

省教育研究院一位专家说,天性可贵,童趣无价。玩是孩子的天性,也是他们的权利,是童年少年生活的底色和根基,但是应试教育的价值取向,异化的 训练和测试的行为,剥夺了孩子的权利和快乐,这是家长之痛,是教育之痛,也是社会之痛。现有的人口政策、城市化进程和城市化的生活方式限制了孩子的生活空 间,桎梏了孩子的生存方式,固化了孩子的生活内容,也是文明化进程之痛。

海南大学中文系一位教育专家说:过去在没有玩具的时代,用手在灯光上就可以做出各种动物的样子,甚至用泥巴也能玩出很多花样,对开发智力也有帮助。踢球,跳皮筋,丢沙包等集体游戏,不仅可以增加小朋友之间的友谊,也可以让孩子们锻炼身体。

这位教育专家说,国外的学校是特别重视课外活动,很鼓励孩子在一起玩。而我们的课外活动还是在补课,甚至学校不补家长还要补。他建议学校真正的 把科学课和体育课手工课重视起来,在布置作业时布置一些玩的功课。另外,家长也要从牌桌上,从电脑旁抽身出来,一定要抽出时间与孩子一起玩,让孩子们在玩 中收获友谊健康和知识。

谨防孩子“开园综合症”


“整个暑假,他一直好好的。可这两天,他突然开始发烧!”李妈妈跟邻居唠叨着:“自从儿子上幼儿园后,每次开园他就会发烧,我们都没辙了。”

每当幼儿园开园前,一些孩子都会感冒发烧,精神萎靡不振,可开园后不久,身体就会又好了,这都是“开园综合症”闹的鬼。放假期间,许多父母都娇惯孩子,打乱以往健康有序的生活,或是给孩子施加压力,平添诸多学习任务,从而导致了“开园综合症”的发生。

综合症元凶一:吃多了

有些家长认为,现在的孩子从小就学习负担重,放假了,就该给他好好补补身体,于是准备了大量补品和高蛋白食品。但由于孩子年纪小,自控能力差,进食过多容易消化不良,久而久之,消化系统遭到破坏,不但没有达到补身体的效果,反而影响了孩子的健康。操心的家长们要注意控制孩子饮食,适当补充维生素,营养均衡才能身体健康。

综合症元凶二:睡过了

孩子好不容易放假了,大多数家长都加倍的溺爱娇惯,每天都要等太阳照屁股了,才让孩子起床。要知道睡过了会使孩子生理节律发生紊乱,导致食欲减退、偏食、精神不振,对孩子健康成长极为不利。若已至此,快用B族维生素进行营养补救,增强孩子食欲,帮助改善能量代谢,同时再逐步调整作息时间,让孩子的生活恢复正常。

综合症元凶三:玩疯了

假期里,许多孩子都赖在家中看电视,常常是一看电视就是一整天。孩子处在生长发育阶段,这样很容易造成视力下降,此外,还容易使孩子出现头痛、耳鸣、食欲不振、精神委靡等状况,相信家长们也不希望看到这样的状况发生。别偷懒,每隔2小时带着孩子出门玩一圈,活动胫骨,再为孩子补充一些维生素A,它能预防近视,避免“小四眼”的诞生。

综合症元凶四:学累了

一到假期,有些家长就为孩子精心安排名目繁多的各种爱好班,但是,无形中就增加了孩子新的学习任务,使孩子无喘息之机,这样容易引起孩子头脑发昏、发胀、记忆力减退等现象,最终演变成学习能力没有提高,生病机率却提高了。家长们注意了,学习计划步步走,同时为了避免生病机率提高,要不断增强抵抗力,就让维生素C帮你的孩子完成这项作业吧。

为避免“开园综合症”,家长就要为孩子合理安排假期生活,遵循起居有序,营养适当,娱乐有节,学习有度的好习惯,警惕“吃睡玩学”等元凶造次。还可以依照孩子的不同体质、特点,多安排一些运动或积极的休息方式。另外,记得补充一些维生素营养剂,帮助孩子均衡营养,增强抵抗力,如小施尔康咀嚼片,它专为3-12岁的儿童设计,含儿童生长必需的10种维生素,配方科学安全,全面促进孩子茁壮成长。而且香香的水果味,孩子也很喜欢。

我们相信,在孩子长假期间,只要家长控制好孩子的生活习惯、学习方式以及营养补给,打好健康的生活基础,就能帮助孩子顺利躲开“开园综合症”,从容开园了!

启动健康小博客

想躲开“开园综合症”,金施尔康提醒您

起居有序

生活节奏勿打乱,早睡早起不间断

娱乐有节

电视游戏定点看,多多活动不能断

学习有度

适度学习助成长,头脑清醒记忆棒

营养适当

营养均衡更健康,别忘了小施尔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