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小脾气,小孩子更是如此,只不过相比来说大人更加能够克制自己的不良情绪,可是小孩子却不一样了,当他们不开心或是不顺心的时候会不分场合的闹脾气,很多的时候会让家长们感到尴尬,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来应对爱发脾气的孩子呢?

1.当孩子发脾气时不要跟他讲道理。

尽可能少说,孩子歇斯底里的时候根本听不进去任何道理,等他情绪平稳了再说。

2.保证安全。

孩子发脾气时,一般无法控制自己的行为,把他带到安全的地方,比如敞亮的铺着地毯的房间,远离玻璃桌子。孩子在情绪失控的时候经常会扔东西、砸东西,或者打身旁的人,所以要让孩子远离可能有危险的一切事物,包括你自己的身体。

有时小孩完全失控,需要你帮助他控制一下,你可以坐在地板上温柔而坚定地抱住孩子,让孩子坐在你的两腿之间,两个手臂环绕着他,这既能确保孩子的安全,又能给孩子一种极大的安慰和支持。很快(也可能需要一些时间),孩子就会停止对抗,有所放松,哭喊声也小了很多。这种帮助孩子控制情绪的办法不会造成身体上的冲突,而是你给予孩子支持和安全的一种方式。亲子网

3.别把孩子单独留下。

有些父母认为把孩子独自留在房间让他自己去发疯好了,其实孩子情绪和行为失控时,大人最好别离开他,待在他身边,哪怕不跟他说话,你的存在对他来说也是一种安慰。他也许会要求你离开或者别管他,但那不是他的真实想法。你可以坐下来看看杂志,如果孩子抱住你的腿,尽量不理会,你可以说:“你现在真的很生气,等你气消了再说吧。”或者说:“你什么时候不生气了再找我。”

如果孩子试图打你、抓你,你得立即站起来防守,告诉他:“我不会让你伤害我的!你什么时候平静下来我们再谈。”

当你站起来,你的腿是孩子能够到的唯一目标,他会拼命抓你的腿,别理他,我敢说这种举动很快就会停止。

4.给孩子一个台阶。

孩子的失控情绪什么时候能平静下来,你大概能感觉到。孩子不再歇斯底里,号啕大哭变成轻声哭泣,呼吸又急又快,有点儿抽噎,这个时候便是进行干预和陪伴他平静下来的好时机了,你可以搂着他说些分散注意力的事情,比如:“来,我们看看窗外是不是有松鼠?”到这个时候,大多数孩子都不想继续发脾气了,你得赶紧给孩子一个台阶,转移注意力的方式就很好,让孩子重拾快乐,也挽回了面子。

当众发脾气

和对付孩子当众发脾气相比,在家发脾气简直就是小菜一碟,在外面,整个世界都要评判你对不对,就好像你的脸上写着“我没有严加管教”一样。整个社会对孩子有一种不言而喻的期望,那就是希望孩子在公共场合言行举止得当,如果他们做不到,别人通常会认为是父母的错,父母会听到各种尖锐的批评。

因而父母都不愿意看到孩子在公众场合哭闹,以下5点建议教你如何处理。

孩子在公共场所发脾气怎么办

1.预先和孩子讨论你的计划。

明确告诉孩子接下来要做什么和你对孩子的期望:“我们要去玩具店,在那里为你的表妹挑选生日礼物,你可以看看玩具,还可以告诉我你喜欢哪一个,但是我只能买一样,而且是给你表妹的生日礼物,如果你哭闹,我们就离开玩具店。”

2.在超市(或者任何商店)大发脾气……

别太紧张,这种事有时必然会发生的。你的孩子非常想买什么,如果你说不可以,孩子就可能当众发脾气,你有以下几种处理方式:

第一种:忍受他发脾气,但是不要离开孩子或者威胁要把他独自留在那里,你可以平静地站在一边等着他,跟路人保持礼貌平和的微笑。

第二种:俯下身轻声跟孩子说:“如果你还想继续逛,现在就别哭闹了,如果你还要哭闹,我就把你送回家。”

第三种:把购物篮放到最近的收银台,告诉收银员你很快就回来结账,请她先保管你的购物篮,和孩子出去讲道理,平静下来再回到超市。

3.在餐馆大发脾气……

在餐馆发脾气要难对付些,因为客人们都在享用美食,如果你的孩子哭闹,会影响别人的进餐情绪,你得立刻控制住局面,尽量采用一些有效的办法,让孩子尽快安静下来。不过你的期望要现实一些,而且有的孩子可能在某些阶段暂时不适合去餐馆,他们还太小,不会控制自己。在去餐馆之前,你最好预先作些准备:

①预先告诉孩子外出就餐的计划和孩子在行为举止方面应该注意什么,如果做不到你会怎样处理;

②带些小零食或者小玩具分散他的注意力,这样在等餐时不至于烦躁不安;

③如果有两个孩子,你认为其中一个很可能在聚餐时必须先回家,可以开两辆车去,那样的话,当孩子需要回家,你自己就可以处理而不必扫其他人的兴,另一个孩子则继续留在餐厅和另一位家长待在一起。

当孩子出现状况时,可以把孩子带到人少的角落,重申你的要求,警告他如果做不到会发生什么,平静而清晰地告诉孩子:“在餐馆里你不可以大声喊叫或者大哭,你现在马上安静下来,就警告你这么一次,如果你再犯,我们立刻带你回家。”等他平静下来再回餐桌。

如果再发生,坚决地带他回家!第二天如果你和丈夫还要外出就餐,那么好,请人暂时照顾孩子,告诉他:“爸爸和我要去外面吃饭,但是我们不会带你去,因为昨晚你没有遵守约定,在餐馆发脾气,我必须带你回家,所以今天你不能和我们一起去,改天再一起吧!”

几天以后,再带孩子一起外出就餐,看看有什么效果。这个方法可能会让你大大超支,但是却能给孩子机会体验一下在餐馆发脾气的后果。亲子教育

4.还击公众的议论。

在外面管教孩子,常常会有不认识的人对你的教育方式进行评判,一般情况下不必理会,如果必须进行回击,可以尝试以下建议:

第一种:对批评你处理方式的人说:“谢谢你的意见。”

第二种:对那种斥责你的人,你只需要说:“现在你感觉好些了吗?”

第三种:因为你当时很尴尬,为了让自己感觉好点儿,你可以说:“你知道3岁孩子多难对付了吧?要知道做妈妈不是那么容易的。”

5.牢记这句话:“我不认识这些人,我不会再见到他们。”

记住这一点:你才是孩子的监护人和保护者,孩子从你身上学到正确的行为举止,他可比其他陌生人要重要,做你应该做的!

本网站小编总结:对付不同性格的孩子需要用不同的方法,做为家长不仅仅是要学会安抚孩子激动的情绪,还要在孩子心情灰暗的时候多拥抱孩子,不要让他感觉是一个缺乏爱与安全感的人!

延伸阅读

“80”生应该如何做妈妈(元旦亲子专题)


前言:在现在的社会中养育一个孩子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随着社会的进步,得到一些东西的同时也失去了本不该的美德,以下就让我们来详细的了解下“80”后应该如何做合格的妈妈吧!

从总体上来说,“80后父母”发展的主流是好的,他们最早享受到改革开放的成果,生存环境和物质生活条件比以往任何时期都优越;享受到了全家人给予的最充分的关爱,幸福体验指数为历来最高,身心发展也是健康的。“80后”父母从小受到的培养教育是“集约型”的“精耕细作”,教育质量高,受教育年限多,文化程度普遍比较高。这是做孩子首任教师的优势。但他们没吃过苦,从小没有同龄的玩伴,又容易成为全家人关注的中心等等,很容易滋生“惟我独尊”的“自我中心”意识,独立生活的意识和能力相对欠缺。亲子网

“80后”父母是与社会转型同步成长的,他们没有传统思想包袱,清规戒律少,思维活跃,善于接受新思想和新事物,积极进取,崇尚创新;价值取向多元化,行为方式开放化。作为孩子生活的引路人,他们视野、思路开阔,能为子女提供自主发展的机会和空间。但由于缺乏生活的磨练和磨难,有的个性过于张扬,放荡不羁,不接受任何约束。

一些“80后”初为人父母,就面临“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优胜劣汰”的生存环境,体验到竞争的激烈与残酷,感受到生存难度增大,教育意识强;但他们又缺乏心理准备,精力不够,感到力不从心。比如近来反映出的“孩奴”的思想苗头,令人担忧。

“80后”父母面对知识经济社会,对孩子期望值很高,希望孩子“出乎其类,拔乎其萃”,成为“庸中佼佼者”。但“望子成龙心切,教子成材无方”,面对孩子的培养教育问题往往不知所措。亲子教育

市场经济社会的发展,冲垮了传统道德观念的堤坝,但新道德观念体系还没有建立起来。“80后”父母在孩子道德启蒙教育中有许多的迷惘和困惑。比如:诚实守信、谦让忍让、善良同情还是不是美德?合作、互助、勇敢、冒险、吃苦耐劳、集体主义还要不要提倡?面对此类问题,不知道如何选择。

本网站小编总结:现在的“80”后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平时在家被父母们娇养惯了,而当自己在去教育下一代的时候难免就会出现一些的问题,但愿你能够多关注此方面的一些知识,及时的解决育儿中的难题!

易使孩子变笨的方法(元旦亲子专题)


前言:生活之中有让小宝宝变聪明的方法,当然也有使小宝宝变笨的习惯,以下就来看看生活中可以使小宝宝变笨的几种坏习惯吧,希望平时家长们能够多注意,不要因为一些不良的习惯而影响到宝宝的智商!

长期饱食可导致脑动脉硬化,出现大脑早衰和智力减退等现象。

轻视早餐不吃早餐使人的血糖低于正常供给,对大脑的营养供应不足,久之对大脑有害。此外,早餐质量与智力发展也有密切联系。据研究,一般吃高蛋白早餐的儿童在课堂上的最佳思维普遍相对延长,而食素的儿童情绪和精力下降相对较快。幼儿疾病

甜食过量甜食过量的儿童往往智商较低。这是因为儿童脑部的发育离不开食物中充足的蛋白质和维生素,而甜食会损害胃口,降低食欲,减少对高蛋白和多种维生素的摄入,导致机体营养不良,从而影响大脑发育。

睡眠不足大脑消除疲劳的主要方式是睡眠。长期睡眠不足或质量太差,只会加速脑细胞的衰退,聪明的人也会变得糊涂起来。

少言寡语大脑中有专司语言的叶区,经常说话也会促进大脑的发育和锻炼大脑的功能。应该多说一些内容丰富、有较强哲理性或逻辑性的话。整日沉默寡言、不苟言笑的人并不一定就聪明。

不愿动脑思考是锻炼大脑的最佳方法。只有多动脑筋,勤于思考,人才会变聪明。反之,不愿动脑的情况只能加速大脑的退化,聪明人也会变得愚笨。

带病用脑在身体不适或患疾病时,勉强坚持学习或工作,不仅效率低下,而且容易造成大脑损害。儿童疾病预防

本网站小编总结:生活之中有许多的不良习惯会对宝宝许多的方面产生影响,因此平时家长们要更多的培养孩子好的习惯,但愿此篇可以使家长们明白培养孩子好习惯的重要性!

孩子的无理要求父母要如何应对呢?(夏季亲子专题)


前言:生活之中小宝宝们总是会提出一些无理的要求,让家长们不知所措,答应了不是,不答应也不是,常常是两处为难,那么以下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如何正确的应对宝宝的无理要求吧!

1、出于好奇心

任何一个孩子都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年龄越小,其好奇心越强烈、越广泛。比如孩子喜欢什么东西都看看、摸摸、尝尝、试试。但是孩子考虑不到这些尝试会不会给大人的生活带来不便,会不会对自己产生危险,会不会对东西造成损害,但是上述三种任何一种情况,通常就会产生“不合理”的要求和行为,其实,孩子是无辜的无所谓合理不合理,属于不知者不怪。

2、要别人帮忙

贪图享乐、安逸,回避痛苦、劳累是人的本性,大人和孩子都是这样。比如,孩子累了,就要大人抱着;比如孩子吃东西,要打人剥皮,吃饭要大人喂、起床要大人催等。只要不符合“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做”的原则,孩子的此类要求当属不合理要求。亲子网

3、拥有破坏欲

有时候孩子喜欢抛掷东西,喜欢把搭好的积木推倒,把整齐的房间弄乱,喜欢摘大人的眼镜,欺负小朋友等,这种情况就要区分。一种情况,孩子破坏既定的规则看看会变成什么样,属于了解事物的一种方式,是自然和健康的,有时候看起来是“恶作剧”,其实没有恶意;一种情况,是孩子有压抑的情绪,出于发泄和寻求平衡,这种情况就不简单的是“不合理”要求的问题,需要相应的心理疏导。

4、独享占有欲

有一种孩子,凡事喜欢独享、独占,无限制的寻求更多和占有。这显然是不合理的要求,不懂得分享、赠予的乐趣和必要,会大大妨碍孩子对社会的适应。

5、强烈控制欲

很多时候,孩子提出一个要求,并非是仅仅满足这个要求这么简单,他是想通过这个要求来确认他对成人的控制,占领心理上的优势。可能,他们也知道自己的要求是不合理的,但是他想证明的是“自己是否有求必应”以及“大人是否听我的”,他非常享受和依赖能控制大人的感觉。

面对孩子提出的不合理要求,爸爸妈妈是不是这样做过呢:训斥、打骂、惩罚……这些教育方式并不能起到什么效果,反而会让孩子的不合理行为变本加厉。想要拒绝孩子,还是要分年龄段来进行。

0-2岁直接说

这个年龄段的宝宝语言功能还不完善,如果爸爸妈妈对他讲比较复杂的道理的话,孩子可能会听不明白。

所以对这个阶段的孩子应采取的拒绝方式是直截了当的体验式。如直接对孩子说“不可以”或是对他摇头。当孩子有危险举动,例如去拿打火机玩的时候,爸妈就要马上制止,甚至可以给宝宝一点小苦头吃,如取消孩子外出玩耍的机会等。

2-4岁冷处理

2-4岁的孩子正处于人生第一个“反抗期”。这个时期,孩子不再像以前那样听话,经常和大人“闹独立”,叛逆性十足。

对这个时期孩子的不合理要求,爸爸妈妈要采用适当方式加以引导,尽量避免采用强硬的处理手段。

“冷处理”是对付这阶段孩子不错的办法。当孩子大吵大闹的时候,你可以不去理睬他,等事后双方都冷静下来了,再同他讲道理。如果孩子是在公众场合撒泼的话,爸爸妈妈可以先把孩子拖回去,再进行冷处理。这样做对孩子的自尊心起到了保护作用。

4-6岁讲道理

这个时期的孩子在心理特征上处于一个过渡期,正从“自我中心”发展到认识周围的环境事物。同时,孩子在语言上的智能也有了相当的提高。爸爸妈妈这时就可以采取“讲道理”的方式来同孩子沟通了。亲子教育

坦白而简单地向孩子说明为什么不能这么做,这么做会有什么后果,来帮助他提高分辨是非的能力。注意别对孩子说谎或说得模棱两可。

“冷处理”的方式也同样适用于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在冷处理之后再晓之以理,最后别忘了给孩子一个爱的表达来抚慰他。

总之,当孩子提出不合理要求时,爸爸妈妈只要保持冷静,就能够想出有效的对策来。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的自我控制能力会慢慢提高。但是有一点很重要,爸爸妈妈对孩子的拒绝一定要前后一致,不能因为心情好时就同意,心情坏时就拒绝,这样会让孩子产生困惑。

本网站小编总结:教育小孩子,需要父母们掌握一定的技巧与方法,采用一些委婉的方式让孩子们知错就改很重要,希望家长们看了此文章都能够采取正确的教育方法,使小孩子们身心健康的成长!

容易引发亲子关系冲突的几点(元旦专题)


前言:孩子的成长与与父母的教育之间有着很大的关系,父母教育的好孩子就能够更加的优秀,若教育的方法不合理,那么亲子关系就很有可能会受到威胁,以下就让我们来具体的了解下吧!

没时间陪孩子

为了给孩子创造好的物质生活,不少爸爸妈妈每天早出晚归,他们很少有时间和孩子一起折纸、玩拼图、做游戏、看书、聊天;因为各种压力,他们搪塞孩子提出的各种问题,也没有时间和孩子共同探讨“为什么下雨后树上的蜗牛会比原来多”一类的话题。

这类父母往往把工作放在第一位,忽略了孩子的精神需要,久而久之,孩子和家长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就会越来越少,自然不愿意和父母说心里话了。而父母知识面的狭窄、对孩子的问题缺乏兴趣和耐心,也会压抑孩子的好奇心、想象力、语言表达能力、推断和创新能力。

所以,无论多忙,爸爸妈妈也不能忽略孩子的存在。因此,要腾出一点时间,非常投入地和孩子做他喜欢的事、尽兴玩耍,共享童年、共同成长,让孩子感觉到爸爸妈妈是爱他们的、有什么话都发自内心地想跟爸爸妈妈说。亲子网

说话不算数

说话不算数的家长在我们身边也不少,曾经答应周末带孩子去海洋馆、科技馆、去爬山或者看电影,结果总以工作忙、有事等理由一推再推,难以兑现承诺。

喜欢打“承诺牌”的家长,是希望以物质奖励刺激孩子进步。然而,爸爸妈妈的“说得到做不到”,很容易使自己在孩子面前失去了诚信,最终也失去了自己在孩子心中的威信。希望借承诺带来的正面刺激也化为泡影。爸爸妈妈的做法等于允许孩子“答应别人的事情可以不做”,这恰恰为孩子学习“诚信”提供了活生生的反面教材,有可能使孩子长大以后也容易对朋友和身边的人失信。

一个被孩子喜欢的爸爸妈妈,首先应该是一个可以信赖的人,而信赖的前提之一就是能说到做到。对孩子做出任何承诺,一定要三思而后行。只有那些合理的、自己有能力做到的要求,才能答应孩子;否则,应耐心地和孩子研究出一个可行的办法再许诺。

动辄发脾气

有些孩子习惯于对爸爸妈妈的要求讨价还价,日久天长会消磨掉爸爸妈妈的耐心,控制不住地会对孩子大发脾气。

实际上,失控的怒火会影响爸爸妈妈管教孩子的效果,还容易“引爆”孩子,使准备做或正在进行的事情搁浅下来,事与愿违。而一旦孩子习惯了这种方式,会拿你的话当作耳边风,无论是批评还是表扬他都不在乎。另外,爸爸妈妈也给孩子做了坏榜样,使他遇事很容易也学着你的样子大喊大叫。从长远看,父母情绪不稳定、乱发脾气,会令孩子的性格变得扭曲、行为变得极端:反叛、是非不分、缺乏责任感;或是自闭、缺乏安全感。

在情绪将要爆发时,父母要强迫自己1分钟不说话,或走开一会儿,使激动的心情“冷却”下来,仔细想想到底发生了什么,以及自己应该如何回应。然后,冷静、如实地指出孩子的毛病。这样,孩子也能心平气和地听你说话,接受你的批评并按照要求去做。

限制太多

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喜欢探索,可有些家长偏偏处处限制他们,觉得孩子做这个危险,做那个也危险,在他们的话语里,充满了“不行”、“不许”,使孩子很反感。

家长的过度保护容易给孩子造成“世界处处是陷阱”的错觉,长此以往会使孩子形成极端的性格:性格内向的孩子可能因此更加内向、胆小,甚至出现交流障碍;而外向的孩子有可能强烈逆反,你越是说那是禁果,他越觉得是美味,这也相当危险。亲子教育

与其限制孩子这个不能动、那个不能碰,不如规定几条基本的原则,教给孩子一些简单的方法、学会自我保护后,放手让孩子在尽可能大的范围内体验自主活动。在日常生活中,爸爸妈妈要引导他尝试没有做过的事情,并灌输“勇敢”的意识,允许孩子适度探索。如果你能给孩子一个相对自由的空间,孩子就会喜欢你。

不注意形象

今天,“儿不嫌母丑”并不适合所有的孩子。我们身边不乏这样的孩子,他们会说:“妈妈,你太胖了,一走路就喘,该减肥了。”或者向爸爸提出这样的要求:“同学的爸爸都比你穿得像样,你穿得好看一点,才能送我去上学!”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而儿童比成人对外在美更加敏感,更看中一个人的外表,对自己最亲爱的爸爸妈妈也不例外。儿童期是孩子学习审美的重要时期,如果父母不注意控制自己的外在,或过于邋遢,不仅自己在孩子心中的形象受损,也在客观上对孩子学习审美给予了不恰当的示范。

对于孩子的合理要求,家长不妨采纳,适当关注自己的外在形象,这一方面是为了自己的健康,为了“美化”自己在孩子心目中的形象,另一方面也使自己有一个良好的精神面貌。如果你有度量按孩子的意愿改变自己,孩子反过来也可能按照爸爸妈妈的意愿,改变自己的不良习惯,亲子之间的气氛会更融洽。

本网站小编总结:孩子的健康成长,需要家长们投入更多的时间与足够的耐心与爱心,并且学会孩子们与时俱进,学会满足孩子情感、精神及生活上各个方面的需要等等,但愿家长们能够理解!

父母可以发脾气吗?


我也会发脾气,人家都说看外表我对孩子一定很和善,事实上,在我家,我是属于强硬派:)适当的发发脾气,让孩子了解父母对他的感受,是很有必要的。

xaosduck的回复:

我想问题的关键倒不是你能不能发脾气,而是你什么时候发脾气及发脾气时说什么,一个关键原则就是不要就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发脾气、即便要说也要就事论事,千万不要把陈年老帐全拿出来一起算,更不能说一些负气的、伤感情的话!

我对此深有感触的,这两天我一直也在思考我为什么对孩子的早期教育--或者说得更广一些就是孩子的心理研究更感兴趣,我发现某种程度上也是因为我父母对我小时候的教育不那么科学,属于很严格的那种,而且发起脾气来特别不顾我的自尊心,幸好我小时候就特别爱看教育子女的书,每次一受父母这种不正确的责备和打骂后就在心里默默地发誓:我今后决不对自己的孩子发火,同时也按照书上的一些方法对自己的心理进行调适,这样才没能对我造成太多的负面影响(当然我说这些并不是否认我父母对我教育,他们是非常爱我的,只是一些方法不对);但如果孩子自己不能正确看待父母的发脾气,特别是一些不该发的脾气,那对孩子的伤害就很大了,我有个朋友,他父母对他也很严,其程度还不如我父母呢,但他所受的伤害就挺大的,特别自卑,当然我们不能简单地把他这种自卑归咎于他父母的这种教育方法,但还是有一定联系的。

总之,能不发脾气就尽量不要发脾气,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你肯定有些原则,那么就好好地坚持这些原则,一来要让他知道你这些原则,二来在违反原则的时候你要让他明白你不愿意他这样做,如果总是不改的话你就该行使你发脾气的权利,其实发脾气有时也是一种教育方法,它有助于培养孩子尊重别人的态度。

这是我对这个话题的一些看法,这是个非常重要、也是比较普遍的一个现象,希望能有更多的父母加入讨论中来。

为什么现在的孩子不懂得节俭了?(元旦亲子专题)


前言:“节俭”一词似乎已渐渐的淡出了孩子们的头脑,现在伴随他们的多是阔绰,不差钱似乎也成了孩子们的口头禅,那么是什么因素使孩子们不懂得节俭的呢?以下就来具体的了解下吧!

花钱“大手大脚”

12月23日,是中学生聂彤15岁生日。在今年的中考中,她取得了满意的成绩,被心仪的高中录取。生日临近圣诞节,为此她早就向妈妈提出申请:要请新老同学参加自己的生日会,好好聚一聚。妈妈很支持,但对她的500元预算提出质疑:“你们是中学生,过生日没必要花这么多。”母亲的劝导尚未落音,女儿却振振有词:“我请了10多个同学,准备去吃肯德基,一人三十块,不就得500块?我这还算省的呢,要是去吃好伦哥,还不止这个数呢!”想到女儿也经常去同学的“生日宴”,聂彤的妈妈不得不忍痛“随俗”,拿出了500元。

本周末,在北京金源时代购物中心五层的乐酷游戏厅,记者看到五、六个小学高年级学生,问他们来这里玩儿一次大约要花多少钱,一个男孩满不在乎地说:“也就百八十块钱吧。”钱从哪来呢?“我有银联卡,爸妈经常会往里面存钱”一位11岁的孩子如是说。另外几个孩子也表示自己有银行卡。一位五年级的女孩还表示:“一百块钱两三天就花没了。”

孩子说,自己平时花钱很少有计划。所以生活上也常常是书包虽然没坏,新学期必定要买个新的;几十块钱的文具盒,一学期换两个;精致的笔记本只用了几页就提前“退休”;写错一个字撕掉一张纸,一个20多页的作业本没几天就只剩下两张皮;新买来的圆珠笔,有一点不好用,甩手扔到纸篓里;钢笔丢了不会去找,再买新的就是了;花一块钱买包干脆面,取出里面的卡片,面随手就丢掉了……亲子教育

北京一所中学高一的班主任唐老师对这一现象非常担忧:“孩子们花起父母的钱大手大脚,一点也不心疼。学校规定穿校服,学生们的鞋就成了‘名品展示会’。价格一般在400元~700元之间,上千的也不少见。除了被家长开车接送的,其余的学生大多会骑高档山地车上下学,价格在800元~1000元不等,有的学生家离学校很近,但为了摆‘阔’,也会骑山地车上下。”

采访中,大多数家长也表示,现在孩子在吃穿用玩上花费不菲。在近日走访了一些学生、家长以及老师之后,记者感到“节俭”的观念,在中小学生的头脑中似乎还没占有一席之地。

家庭教育缺位

今年小升初,张韵凭借自己的实力,被北京一所知名的重点中学录取,拿到录取通知书的转天,爸爸兑现了当初对她的诺言——将iPhone2升级为iPhone4,那部完好的iPhone2便被丢到了家中的某个角落。价格在几千元的手机都能随手弃之,不值钱的小东西就更不在话下了。采访中,一位五年级孩子说:“爸爸给我买了很厚的一摞稿纸,有的我刚写了几个字,他就扔掉了。”另一位家长也毫不避讳地说:“就这么一个孩子,自己也能负担得起,只要他开心,我都会满足。”

采访中记者发现,很多家长自身不重视节约,潜移默化地影响了孩子;而父母一味满足孩子的要求,也从一个侧面刺激了孩子们的消费欲求。家庭节俭教育的缺失,是造成孩子大手大脚的一个重要原因。

中小学生不懂得节约,折射出成年人的不良的行为方式。在我们身边,不乏出手阔绰的父亲和随手倒掉饭菜、扔掉物品的母亲,他们的行为自然不可能让孩子懂得什么是节俭,何为“粒粒皆辛苦”。父母常常在生活细节上不注意节约,不能做到爱护物品,一水多用,人走灯灭,孩子又怎么能真正明白处处节俭的道理?对于孩子们这一不良习气的形成,北京大学教师认为,这和社会的大环境密不可分。“不该苛求孩子,家长们尚且铺张浪费,怎能要求心智还没成熟的孩子呢?应该反思的是我们成人的行为怎么了、我们的教育到底怎么了。”

值得一提的是,对于孩子们来讲,“粒粒皆辛苦”是背出来的,不是做出来的。远离劳动使孩子对“辛苦”没有亲身的体验,是导致他们浪费的另一个原因。让孩子懂得珍惜,学会节约,家长除了以身作则外,还要让孩子更多地接触实际劳动,体会父母辛苦挣钱的不易,让他们感受到其中的辛劳,才能发自内心地理解节约的含义。

学校教育缺失

当然,也有不少家长希望学校能开展节俭教育,使孩子有意识地降低消费、爱惜财物。“教师对一个班学生讲,不容易使孩子反感,比家长对一个孩子讲效果要好得多。”家长谭女士这样认为。也有不少家长提出,随着时代的发展,学校除了要教育孩子不要浪费,也要教育他们不要攀比。亲子早教

但目前学校的节俭教育状况不容乐观。

据了解,目前节俭教育的力度随年级增高而递减。幼儿园的老师经常教育孩子们节约用水,讲勤俭节约的小故事;在小学低年级曾开过“养成节约美德”的主题班会;而小学高年级和中学则偶尔开展节水、节电的宣传活动,至于少花钱,学校老师讲得很少。北师大二附中的一位老师说,“现在孩子的个人意识很强,多数会说花多少钱、怎样花是私人问题,老师不应干涉。”地坛小学的一位老师也认为,尽管看到学生们勤俭节约意识非常欠缺,“但我们也不好直接去管,只能侧面提醒学生注意。”

记者翻阅了在北师大出版的《品德与社会》教材,在一年级课本中有一点关于节约的内容“节约资源”,教孩子“节约水,节约电”;在六年级课本中有一节“不可丢的传家宝,节俭日里话节俭”的内容。在人教版的小学语文课本,仅在一年级上册里发现了《悯农》,而苏教版的小学语文课本中,几乎没有涉及“节约”的内容,连《悯农》也没见到。有着26年小学语文教龄的高老师说,现在的语文课文,和现代社会结合较密切。

一位资深中学教师表示:在课堂教学中几乎没有专门的节约教育内容,班会等活动也很少以节约为主题,多是在“发扬传统美德”、“爱护地球”等大的主题中将节俭作为一个小点提出。在采访中发现,目前北京不少被认为节约教育开展得比较好的学校,大都侧重在节能教育上。

教育模式有待更新

纵观现行的节约教育模式,主要有两种。一是控诉旧社会衣不蔽体、食不果腹的悲惨生活,呼唤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还停留在寻根之旅、忆苦思甜等上世纪节约教育的水平。这一模式的缺点就是脱离实际,流于形式,无法让孩子感同身受。二是讲述国家资源有限,现在浪费了以后就没的用了,关注面过于宏观,对孩子的触动也不大。教育模式的僵化可见一斑,因此二者都难以起到预期效果。

谈到节俭教育,北京海淀区一位有着18年教龄的小学语文老师认为要与时俱进。“现在的孩子不知道什么是笸箩,什么是针线包。如果现在的课文里再有这些内容,也达不到教育孩子的目的。”她建议,应该在课本里加进一些有时代感、有新意、与孩子生活很贴近、又容易被他们理解的涉及节俭内容的文章,而不是让孩子读完以后只是感慨一下而已。说到底,节俭教育必须入“心”。

一位资深的高中老师也认为,孩子浪费有其特定的心理因素,青春期孩子渴望被注意,浪费攀比不完全是虚荣心作怪,通过攀比亦可以获得自我独特的感受。她注意到,成绩不好又没有各种特长的孩子更喜欢攀比,他们的心里“潜台词”是,如若不这样很难在老师和同学面前证明自己的价值。这就需要老师和家长引导孩子发现自己的长处、发挥自己的长处,而不是仅仅靠高消费和浪费达去到引起吸引他人关注的目的。

也有老师认为,新时期的节约教育不能仅限于节能教育,应该将制止高消费纳入体系。在操作层面上,家庭、学校、社会都有责任。尤其是学校,应多开展主题班会等探究式的活动,让学生在钻研、讨论中转变观念,化为行动。同时,还要将节约贯穿到学校日常管理的各个环节中去,用朴实健康的校园风貌和师长的言传身教去感染学生。

本网站小编总结:不少诚市独生子女表现出花钱大手大脚,通过这样的行为我们也看出了现在孩子们节俭意识的弱化、节约教育环节的缺失及其节约教育模式的僵化,但愿看了此文章家长们都能够懂得让孩子学会节俭!

什么是最适合的爱(元旦亲子专题)


前言:大多数的家长们都把爱孩子挂在嘴边,但是却不懂得什么才算是给予孩子最适合的爱,以下就让我们来看一个成功妈妈的育儿经吧,其形象的诠释了什么才是给予孩子最适合的爱!

育儿状况:有2个孩子,4年育儿经验,

育儿感受:爱孩子就是让孩子自由发展,而不去给孩子太多的限制。

正蓝有两个孩子,一个4岁的女儿和一个1岁8个月的儿子。这个年轻妈妈的教育理念已经超越传统观念,她非常注重提高自己的修养,掌握更适合孩子的方法,给孩子更“新式”的爱和抚育。亲子网

给孩子自由成长的空间

孩子对周围的一切都很新鲜,也很乐于探索。正蓝总是让孩子自由发展,而不去给孩子太多的限制,她坚持一个原则,就是只要孩子不伤害自己,不伤害别人,那么孩子就应该有很多自由空间。

正蓝特别讲到,这个自由的空间也是相对的,因为孩子可能不知道哪个对他是安全的,妈妈要给孩子讲道理,告诉孩子为什么不能这么做。

关键时刻与孩子站在一起

大多数人所受的传统教育是“好东西要给别人吃,好玩的要先给别人玩”。这样会有两个后果,一个是孩子会觉得你爱别人的孩子,不爱自己;另一个后果,是孩子会对别人产生怨恨,以后就不欢迎这个“横刀夺爱”的人。这两个后果都不利于孩子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

正蓝会对来家里的小朋友说:“虽然家里有很多小汽车,但那些全是弟弟的,弟弟同意你就可以玩,弟弟不同意的话我们要尊重他,你可以去跟他协商,也可选择其他的玩具。”

两个宝宝不同的爱

作为两个孩子的妈妈,正蓝并不偏爱哪个孩子。但对两个孩子给予的是方式不同的爱。正蓝说,女孩对情感的需求更多,而男孩就需要更多的空间,在规则上男孩也就要更多一些。

在育儿过程中,正蓝希望她的孩子成为一个内心有力量的人,长大后“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亲子教育

妈妈访谈Q&A:

Q:以爱的名义而对孩子造成伤害应如何去处理?

A:谈不到伤害,但是我会观察孩子的情绪,会在恰当的时候告诉孩子说:“我爱你,我知道你不舒服,我会一直陪着你。”一般地,说了“我爱你”后,他就没事了。孩子就是想听妈妈说“我爱你”。所以,我会经常对孩子说“我爱你”。

Q:母亲应该如何正确爱孩子?

A:听内心的指引,自然地做妈妈。顺乎孩子的天性,比如,孩子断奶,到了一定时期,孩子不想吃了,很自然地就断奶了。

Q:给读者(其他妈妈)的建议?

A:其实所有的问题都是基于爱和恐惧,我们内心深处的爱和恐惧。我们所能做的就是让恐惧远离我们,让爱充满我们。

本网站小编总结:父母错误的教育方式很有可能会影响到孩子的一生,因此希望家长们都能够关注更多的此方面教育方法,多学习学习对于小孩子今生的成长有很大的帮助,但愿你能够做一个明智的妈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