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爸爸妈妈的眼中,听话、脾气温和的孩子就是好孩子,爱调皮捣蛋、性格犟的就是坏孩子,但是据调查得出,脾气坏的孩子往往智商比较高,以下就让我们来看详细的介绍吧!

常能听到一些父母在一起交流育儿经验,有的妈妈得意地夸耀自己的宝宝“特别乖”,吃饱了就不哭不闹,根本用不着大人哄,真是好养好带。早教网

有的妈妈则叹息自己的孩子脾气不好,死缠人,不听话,一哭起来没完没了,非要大人抱起来不可。

孩子的脾气确实有好坏之分。不过有研究发现:婴儿的性情与其智商有关,那些“性情坏”的孩子,长到4-5岁时,智商会明显高于其他孩子。专家将孩子按“性情坏的”、“性情好的”和“性情不好不坏的”分成3组,分别测试其4-5岁时的智商,然后追踪其4-8个月时的生长记录。结果,“性情坏的”一组智商得分居首。

研究人员认为,这可能是因为“脾气坏的”孩子在家庭中往往会得到更多的关心和照顾,父母不得不与这样的孩子多接触,从而潜移默化地开启了孩子的智力。而那些“脾气好的”孩子往往因为乖反而容易被父母忽视,经常一人独处,和成人间对话或交流的机会相应减少,从而因“无人理睬”而智力落后。

这种智力落后,被称作为“功能性智力落后”。那些孩子很“乖”的父母应对此予以高度重视,注意尽可能增加与孩子之间的对话和交流。早期教育

当然,对“脾气坏”的孩子,也不能任其发展,而应有意识地加以引导。

本网站小编总结:脾气坏的孩子的孩子也不是一无事处,而脾气好的也不代表着孩子将来就会优秀,凡事家长们都要全面的看待,对于孩子错的要纠正,好的要表扬,即不放任自流,也不过于的干涉孩子,学会做一个睿智的父母!

延伸阅读

家长生活中如何正确管教孩子


家长对于生活中如何正确管教孩子一定很苦恼吧?现在就来看看管教孩子的小妙招吧。

通过孩子的这些表现,判断父母是否管教过严

1.孩子太乖巧、太安静或孩子不敢表达负面情绪。

2.孩子对于很轻微的批评都会表现出极度敏感。

3.孩子不会用出轨行为来探测你的底线。

4.孩子没有幽默感或快乐感。

5.孩子经常表现出烦躁和不安。

6.孩子在吃饭、睡觉或如厕等其他方面表现出有压力,比如孩子可能会表现出从前婴幼儿时期的行为特征。

7.一个进攻性比较强的孩子,有可能会学你的行为,对他的兄弟姐妹、同伴或宠物泄愤。

如果孩子有3项以上的表现,或者只有一两项,但经常出现,而且表现非常明显,家长就要反省自己的管教方式了。

正确地管教孩子,可以这样做

根据孩子成长发育的不同阶段采用不同的管教手段。对于婴幼儿,要试图转移他,进行别的活动。对于一个两岁以上的孩子,管教必须配合解释(但不是借口)他“犯错误”的原因,试图找到孩子进攻性行为的原因,给他机会了解或理解自己的行为。

管教必须适合孩子的性情。一个敏感的孩子如果受到惩罚会无比绝望,但对于一个积极开朗的孩子,惩罚可能又会是一个合适的方法。

当孩子与其他孩子在一起时,试着不要干预。当着其他孩子的面避免保护或惩罚自己的孩子。当你把自己卷在孩子之间的争斗中,在这种状态下,至少你的孩子有一半行为是冲着你来的。

给孩子做行为示范。通过给孩子举例来帮助他学会控制自己的行为或学会在不同情况下用不同的方式处理问题。直接的、严格的但是充满爱的方法是一种最好的示范手段。

有必要的时候可以使用短暂的禁闭,结束之后拥抱孩子并且给他解释为什么这样很有必要。

体罚会给孩子传递错误信息,让孩子觉得你也失去了控制并且表现出进攻性。体罚不仅不尊重孩子,在孩子很小的时候也不会起任何作用。

当一种管教手段不管用的时候,停下来重新评估自己使用的方法——你的反应是不是太频繁?太无效?孩子的进攻性行为是在告诉你他很焦虑、他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或他很需要你的爱吗?

在管教过后要抱抱孩子,让孩子感到你的爱。做到这一点很难,但是很重要。你抱着孩子的时候需要告诉他你很抱歉,告诉他学会控制自己行为的过程很艰难。他必须知道你很关心他。

管教孩子的六大问题


问题1言行不一致

说到做不到,言行不一致会把孩子变成投机主义者。因为他们知道他们能逃避惩罚,他们试图竭尽所能地做到这一点。

问题2小看和责备

有些父母总是主观地否定孩子的言与行,喜欢拿别的孩子与自己的孩子做比较。长此以往,就会将孩子的积极性、上进心盲目扼杀,而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会被无情地摧毁。

问题3保护或溺爱

有些父母对子女的一切大包大揽,连子女力所能及的事情都舍不得让他们做,甚至将子女的活动范围也完全限制在自己的视线内。这种过分的保护,严重干扰了孩子身心的正常发展,导致孩子缺乏独立的生活能力,社交困难,缺少自信。

问题4父母过于民主

有些父母不管大事小事都寄希望于“晓之以理”,结果是理没谈成,孩子却被惯坏了。孩子(尤其是年纪较小的孩子)缺乏足够的经验和判断力,在生活中有许多地方需要依赖父母的指导,如果对其过于民主,很容易使其变得为所欲为。

问题5滥用奖罚手段

孩子缺乏是非判断能力,为了帮助其明辨是非,父母应该在平时养成奖惩分明的习惯。孩子如果犯了错误,适度的惩罚是应该的。

问题6父母意见不一

不少父母缺乏沟通而对教育子女的问题固执己见,甚至在孩子面前公开吵架,这种现象的直接危害是让孩子感到缺乏安全感、不知所措。因此,在孩子面前,父母应注意保持意见的一致,切勿互不相让。

育儿专家指出:孩子可以学会懂事,但这个过程中需要一定的方式方法。这需要我们做到未雨绸缪、坚持不懈,并随时都保持头脑冷静,运用自己的爱心和耐心,将小孩从调皮捣蛋的麻烦角色中转换过来。

管教孩子的底线原则在那


目前许多的父母就是太心软,常常是经不住小孩子们的软磨硬泡,久而久之不仅仅在孩子的面前失去了威信,还很容易使孩子们养成不好的习惯,以下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相关的早教知识!

在管教孩子上应设下所谓的“底限原则”。何谓底限原则?最重要的就是“说话算话”。

如最常见父母欠原则管教的,就是原本说好出门不买东西,但当孩子在街边耍赖要求买玩具吃零食时,父母多半都是拗不过而答应所求,或是用“你不要哭我就买××给你”来做交换;或明明是孩子该收的玩具,妈妈一边骂一边动手帮忙收;常说的“你现在不乖乖吃饭,等一会儿肚子饿我不理你!”更是话去如风,只要孩子一喊饿,父母就立刻替他张罗吃喝……换位想想,如果换作你是孩子,如此没有原则底限的话你还可能会遵从吗?早教网

为了养成孩子了解、遵从父母“原则底限”的习惯,父母必须将自己当成“语言学习机”,去费时、费力地坚持。有些妈妈因为无法忍耐孩子的拖拉和需要自己一再的教导,觉得干脆自己收一收比较快。其实为了孩子长远打算,这些辛苦都是必须付出的,因为若贪求一时的“便利与快速”,接下来你要面对的就是孩子几十年所带给你的“不便利”与痛苦。

当然在坚持“原则底限”时最难处理的,就是面对孩子的求饶与眼泪。看着孩子因为违反规定而必须放弃那些能让他快乐、享受的事,难免会心生动摇。但父母必须明白,孩子可以不打不骂,可以用民主方式来对待,但在管教上的“原则底限”一定要让孩子清楚明白。否则,他将会变成一个蛮横娇纵、不负责任的孩子。长大成人,又会成为一个没有“原则底限”的人,不但别人受害,自己也会受苦。

本网站小编总结:做为父母也要有自己的原则底线,对于孩子的行为该放行的时候放行,不应该的时候就要把好关口,但愿家长们都能够明白,不要因为自己一时的不忍心而毁了孩子的一生!

父母在管教孩子时 不需要大声训斥


宝宝们顽皮不听话是很正常的,他们会和小朋友打打闹闹,也会把你的东西藏起来不告诉你,更会在你训斥他的时候不理你。你是不是也经常会为管教孩子而束手无策?在孩子面对你的大声管教全然不理时,你是否想过,你该换一换教育方式?

像大多数的父母一样,我们都希望自己对孩子的管教方法,能够使孩子不犯同一个错误。甚至更奢望,孩子能够通过一件事情的错误处理办法而举一反三,不会在别的事情上犯错。那么孩子到底何时才能学乖一点呢?

专家指出:孩子可以学会听话、懂事,但这个过程中需要一定的方式方法,而方式方法是需要父母教给他们。这需要我们做到未雨绸缪、坚持到底,并随时都要保持头脑冷静。下面所讲的这六个秘诀非常有效。虽然,它不能防止一个淘气的孩子偶尔犯错,但它可以帮助你运用爱心和耐心,将那个调皮捣蛋、惹事生非的小孩从这样的麻烦角色中转换过来。

一、说到做到

1、为什么要这样做?

说到做不到,言行不一致会把孩子变成投机主义者。因为他们知道他们能逃避惩罚,他们试图竭尽所能的做到这一点。但当他们知道你会怎样做,或犯了错会发生什么时,他们就可以预测他们选择那种行为的后果,这让他们学会控制自己。

2、如何做到这一点?

“说到做到”中最关键的部分是不要心软,不要在“只此一次”面前让步。总结出你认为最重要的规矩和无论何时他们破坏这些规矩都会出现的后果。然后,将这些统统告诉你的孩子。

对许多父母来讲,控制自己不去批评孩子是很难的,因此,说话之前请三思,你运用的语气和措词的不同,效果差别会很大。像说:“我爱你,但是你的行为我不能接受。”这种话初听会觉得很硬,但过会儿,孩子就很自然地明白你的意思了。

在另一些情况下,把你所期望的作为要求他们必须做到的解释给他们听。假如,你要带他们逛超市,告诉他们不要乱动和拿商品,并警告如果违反了的后果是什么。

说到做到要求你从头到尾贯彻到底,无须大声威胁。

二、不要小看孩子

大声喊出孩子的名字或下一个定论(像“你真是粗心大意”)是两个最无效的方法。这只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心。所以,尽量吝啬你对孩子行为的批评。

1、为什么要这样做?

孩子并不因为你惩罚了他,他就会从对自己不好的感觉中解脱出来。这样的感觉也许会过去,但反复的批语(“为什么你总对别人这样不友好”)也许会产生消极的感觉使其挥之不去。

2、如何做到这一点?

这暗示着你相信你的孩子,他有能力做得更好。最终,也就促进了孩子做出更好的行为。自尊来源于正确的行为。孩子的潜意识里会这样想:“如果我做了正确的事,我会自我感觉很好。如果通过做这种正确的事我就能得到很好的感觉的话,下次我还想再这样做。”

三、带着赞赏去教育孩子

管教的正确含义是“教”(读一声)。如果你只是通过惩罚来管教孩子的话,你会失去大量的给予孩子正确引导的机会。例如当孩子拿起玩具,你通过像奖励她一小块点心这种具体的方式提醒她,你希望她怎样做,效果反而会更好。

1、为什么要这样做?

也许你很难相信,但却要反复这样想:他想做个好孩子。但他也渴望受到别人的注意,如只有当他把玩具扔向小朋友的时候,才能引起你的注意……,我想你是可以明白我的意思。当他把一件事做得很棒时,多给些鼓励和赞许,这会激励孩子下次做的更出色。

如果有其他人对孩子的良好行为大加赞赏,建议父母应将这些表扬转达给孩子们,这会让他感到骄傲,并且这些表扬会比父母对他们的赞许在他们的脑海里留下的印象更深刻。

2、如何做到这一点?

你不必因为孩子说个“请”字就大加赞许,但是表扬他的时候应该更具体些,不要只是泛泛地说:“做得好。”而应该说:“今天你的衣服很整洁、干净,非常好。”这样,孩子就会知道什么样的行为你会表扬他,以及原因是什么。

表扬就是表扬,避免在表扬中添加任何附加的话,说出类似:“你把房间收拾得很整洁,为什么你不能每天都做到呢?”这种貌似表扬实为批语的话没有什么好处。

应对孩子坏脾气切勿硬碰硬


在家庭生活中常有这样的事情:孩子正在兴致勃勃地玩一件东西,这时,成人出自某种原因把那件东西拿走了,有的孩子哭闹几声也就作罢了,而有的孩子却哭闹不休,大有不把东西拿回誓不罢休的劲头。

许多父母较喜欢前一种孩子,认为这些孩子“乖”、“听话”,是好孩子,而觉得后一种孩子太“犟”,不听话。其实,“犟”的孩子自我意识强,好胜心强,并具有一定程度的韧性。如果做家长的善于观察与利用孩子身上蕴藏着的“闪光点”,及时加以引导,那么孩子这种积极因素便有可能发展成为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独立的性格、自信自强的气质、坚强的毅力等。倘若家长教育方法不妥,以犟制犟,非要把孩子的“棱角”磨平不可,那么“犟”孩子往往为了达到目的,非常任性,以至于纠缠不休,其后果可能是父母痛揍孩子一顿或不耐烦而让了步,使孩子形成不良性格。一旦家长与孩子的感情有了裂痕,造成对立情绪,孩子有可能总是逆着成人的意愿行事。

为此,对待“犟”的孩子,重要的是因势利导,扬其所长,抑其所短。因为这时的孩子心理和生理都在迅速地发展变化着,还没有定型,可塑性很大。

所以,其“犟劲”中不足的一面是可以改变的。关键是当孩子发“犟”脾气之时,家长需冷静思考,既不要一个劲地哄劝,也不要大发其火,可暂时不理他,对他不冷不热,装着若无其事,当孩子情绪平静下来之后,再向他耐心而严肃地讲道理,使他明白无理要求再闹也不可能会得到满足的。

比如,有些孩子总喜欢拆卸玩具,尽管家长批评,他们还是要掰掰这,弄弄那。其实,孩子爱拆卸玩具是因为要解决小脑袋里的“为什么”等疑问。这种渴望探求奥秘、获取知识的“犟”劲是难能可贵的。如果家长能够在进行爱护玩具教育的同时,教会孩子一些维修和装配的技能技巧。这样,孩子自己经过劳动装配和修理的玩具,他们会倍加爱护,而且也培养了他们动手动脑习惯。当然有时孩子难免把玩具拆坏,不能再复原了,这时家长要通过事实教育他们吸取教训,不要过分指责。但也要注意,不要让孩子养成以拆毁玩具为乐趣的毛病。

当心孩子被性暗示广告教坏


尴尬性教育无奈性早熟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物质生活和娱乐生活向多元化发展,青少年获取性知识的趋势呈现内容需求大、获取渠道广、性观念开放、性行为明显低龄化等特点,由此引发的伦理混乱、性伤害、性犯罪率等不断上升,使越来越多的青少年面临着与性相关的健康危害,这又把与性有关的话题推到了风口浪尖上。

目前,学校对青少年的性教育略显“委婉含蓄”,然而游戏公司为了在青少年玩家市场抢占先机,其游戏色情宣传和性元素设计则显得“肆无忌惮”。

游戏宣传借助“性暗示”

日前,越来越多的人发现在浏览网页的时候,都可能弹出一个甚至几个游戏广告,这些游戏宣传广告大部分采用年轻貌美衣着暴露女子作为封面,或者身材火辣穿着暴露的虚拟人物,甚至有些游戏公司直接使用日本AV女优照片作为女主角宣传,其配套的广告词也不堪入目,“娶师妹,偷芳心”、“少女老师杀手”、“女生宿舍偷窥”、“领个小秘回家过年”、“玩3P”等等,这些让成人看了都觉着难为情的游戏宣传,何况游戏营销的目标人群是未成年的孩子。

曾做过游戏策划工作的田先生表示,现在游戏市场竞争趋于白热化,各大游戏开发商为了吸引青少年玩家、抢占市场,不惜在广告宣传上加入一些色情元素和性取向引导方面的题材。“一些不法游戏开发商的宗旨是做游戏要劲爆,让性暗示深入人心,让性话题突破传统的限制,被大众所接受之后,色情元素和性话题进入游戏又有什么可惊讶的?”田先生也表示了自己的无奈和担忧。

“我上网查资料的时候,有些网站就会跳出一些游戏色情宣传网页,刚开始会觉得很紧张,但是有时候会因为好奇点击进去看看,因为毕竟是游戏网站,不是黄色网站嘛。”在太原市凤凰双语学校上初中三年级的阳阳(化名)告诉记者,不但现在的网上有这些带有色情元素的游戏宣传,智能手机上的很多游戏也是这种类型的。

有数据显示,2011年中国网络游戏实际销售收入达到了428亿元人民币,比2010年增长了32.4%,这一数字说明了中国网游行业在2011年还是处于一个较为高速的发展时期。

带着强烈性暗示的色情广告宣传主要还是出现在许多网页游戏和一些小型网络游戏上,这些色情游戏广告越发使青少年在心神荡漾后觉得反胃,但是更无奈的是,一些大型游戏公司在做广告宣传的时候虽然没有“露骨”,但是与爆出性丑闻而知名度大增的低俗名人合作,也不同程度对青少年的性健康造成影响。

学校性教育“含蓄”放不开

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国家就开始提出青春期教育的计划,时至今日对于“性教育”也一直持“委婉含蓄”的态度,性教育仍然有些放不开。目前,在省城开展性教育的学校也寥寥无几。

“我们学校没有性教育课,只有生物课,在学校学习这些的时候,同学们都感觉很不好意思,很多女同学脸都会红。”阳阳告诉记者的同时,还展示了自己的生物学课本。

据记者了解,生物学七年级下册中第四单元标题为“生物圈中的人”,这章回答了“人类从哪里来”的问题,而内容也非常有限,仅仅在“人的由来”的章节中有所提及和性教育有关的话题,而更深层次的问题并没有涉及。

临汾市第三中学初中部的班主任郭老师直言道,现在中学生的性教育课程让人很纠结,在尺度方面,不能太过神秘也不能太开放,主要还是“如何引导的问题”。众所周知,现在网络发达了,青少年获取性知识的渠道越来越便利,如果学校引导不力,青少年就有可能“误入歧途”,目前面临的现状是“尴尬性教育,无奈性早熟”。

去年,北京市就对小学“性教育”进行了大胆的尝试———《成长的脚步》问世,其中关于“我从哪里来”章节,该书写道:“爸爸阴囊里的睾丸可以产生精子,他们的样子像个小蝌蚪,活动能力特别强……为了让淘气的精子能尽快找到卵子,爸爸用阴茎插入妈妈的阴道里,用力把精子射入妈妈的阴道内……”该书内容一经公布,外界一片哗然。有人大呼此书就是“黄色小说”,也有人直言“向小学一二年级的孩子展示性交细节的图片和文字,不符合孩子们的认知发展规律。”

据悉,大学在性教育方面也很“含蓄”,多数大学的“性教育”课程以选修课的形式出现。“男生会很主动地去选修,而女生则基本无人问津该课程,就是有女生去也是陪着男朋友去选修的。”山西师范大学政法学院学生小郭告诉记者,大学生获取性知识的渠道很广,基本不靠学校来教授。

各领域专家出招“性教育”

谈“性”色变是中国目前性教育的现状之一,无论在家庭内部,还是在学校,乃至在社会上谈到青少年与性相关的话题,许多人认为是件不能放在“台面上”说的事情。而家长教育孩子,总是让孩子远离“性”,这样真能让青少年平安度过青春期么?

就此,记者采访了山西省第三监狱的张警官。“近些年,青少年犯罪呈现数量增年龄减等特点,青少年犯罪大概占到犯罪总人数的10%左右。这些孩子主要是因为社会上的‘诱惑’太多,而又缺乏相关的性知识,青春期带来的对性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最终让青少年误入歧途。”张警官认为,目前大部分家长对自己孩子的性发育不清楚,家长应该正确的引导孩子,让他们消除对性的好奇心。而学校则是青少年性教育的第二道防线,也是最重要的,但是恰恰学校的性教育现状不容乐观,缺位现象严重。社会则是最后的“堤坝”,社会是个综合性的学校,也是让青少年最容易学坏的地方,社会应该肩负起相关责任。

“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应该坚决打击游戏运营商的不法宣传行为,尽快治理网络的不规范行为,给青少年一个健康的网络环境。”临汾市第三中学的郭老师担忧地告诉记者,现在在网络上获取知识是青少年学习的一个重要途径,而网络是个虚拟的世界,从学校的角度来说不好控制学生的网络活动,而很多游戏将性暗示作为重要的宣传手段,很无耻。学校正在积极开展性教育的研究,做了很多相关的尝试,作为教师一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将性教育进行到底。

省妇女儿童联合会郭主任则呼吁家庭、学校和社会应该各尽其责,充分正视青少年的性教育问题,家庭、学校和社会的民间组织等多方力量结合,加强青少年的性教育,帮助青少年建立正确的性观念。

如何看待孩子的“流氓”行为呢?


小孩子们的成长过程是一个学知识的过程,好奇之心是小孩子们的天性,也是他们学习进步的一种方法,但是面对小孩子们的一些有关性方面的问题,我们应该如何来待与回答呢?

4岁孩子妈妈的疑惑:孩子怎么玩起了性游戏?

情景故事:

听到4岁半宝宝的话,妈妈阿华吓了一跳。当邻居问起自己的宝宝知不知道男孩女孩的区别时,宝宝竟然说:“我知道啊,幼儿园上厕所的时候我就看过阿楠的,我还摸过她的屁股呢!她也摸过我的小鸡鸡。”孩子在幼儿园竟然这样!难道宝宝变坏了吗?阿华第二天赶紧去了幼儿园向老师询问个究竟。

专家支招:

听了专家的话,阿华就不那么害怕了。原来,自己的孩子在幼儿园的这种行为并不表示他变成了“坏孩子”,反之,这是可能会发生在每个孩子身上的正常反应。事实上,孩子的“性游戏”分为几种,阿华宝宝的这种属于“探究式”,类似的情况可能还有,比如男孩子和女孩子们互相看对方是怎样小便的;男孩子们互相比“看谁尿得高”等等。孩子的“性游戏”还包括“侵犯式”和“友爱式”。早教网

“侵犯式”性游戏通常发生在男孩子身上,比如,4岁的明明在公园里玩,看到一个可爱的小女孩走过来,就冲动地跑过去抱住她亲了一口。这种行为往往被家长呵斥,而其实明明的行为完全符合此年龄阶段儿童的心理行为特点,明明的行为或许是看了类似的影视片而模仿,或许是出于对小女孩的喜爱,或许是由于顽皮。

“友爱式”的性游戏则表现为孩子们互相玩耍着“过家家”、“结婚”的游戏。4岁的晶晶和冬冬高兴地玩着“扮新郎新娘”、“过家家”。晶晶将纱巾戴在头上,冬冬抱晶晶并在她的脸上亲了一下,晶晶也亲了一下冬冬,然后“新郎”、“新娘”上了床。冬冬说:“我们生个小宝宝吧。”晶晶把布娃娃放在裤腰里,然后取出来说:“我当妈妈,给宝宝喂奶,你当爸爸,带孩子玩耍……”

据专家介绍,4岁的孩子最容易提出有关性别的问题,比如,问家长“我是从哪来?”或者“为什么妈妈的乳房比爸爸大?”等等的问题。而“性游戏”多数就是来自于他们对于人的身体的好奇心,他们渴望通过自己的观察与理解来认识性,而对自己和别人身体的好奇和关注,正是这一特点的重要表现形式,心理学研究表明,在幼儿期满足孩子对异性身体的好奇心,有利于他们今后性心理的发展,因此对于孩子的探究式“性游戏”,我们既要保护积极求知的一面,又要制止消极的一面。家长或老师可选择适当的时机,如游泳换衣服时、洗澡时、上厕所时,很自然地让孩子们认识个体的器官,向孩子说明男女身体是不同的。

6岁孩子妈妈的疑惑:小孩子也会手淫?

情景故事:

幼儿园午睡时,老师走到6岁的婷婷身边,只见婷婷仰躺着,满脸通红,眼睛盯着天花板,两腿夹得紧紧的,当老师去动她的被子时,婷婷马上停止了动作,显出一副紧张的表情。

阿晴的儿子小北今年6岁了。阿晴最近非常苦恼,因为小北没事总喜欢玩自己的“小鸡鸡”,阿晴先是制止,可是效果不大。

专家支招:

婷婷和小北的这些行为的确属于手淫。很多妈妈对孩子摸弄生殖器或以其他物品摩擦生殖器存在很多的疑问,其实这是儿童性发展中的正常现象。儿童性教育专家胡萍教授解释说,人的性心理和性行为的发展不是到了青春期才突然出现,而是在儿童很小的时候就开始了。不论男孩还是女孩,都会出现摸弄生殖器的行为。而这种兴趣在孩子上小学后会逐渐消失,直到青春期后的复苏。

胡教授建议家长,当孩子在触摸生殖器时,父母可以“视而不见”,不要对孩子以任何强化的行为,比如笑他、强行将他的手拿开、吓唬他那样做小鸡鸡会得病等等,如果父母这样做,儿童会反而加强他的这个行为。父母最不能够做的是训斥孩子,不能用下流、犯罪之类词语评价孩子的手淫行为,甚至打骂孩子,这会给孩子带来巨大的心理伤害。

对于有手淫行为的儿童,父母应该告诉他(她)这个行为是隐私的行为,要在自己的房间或避开外人进行。总之,手淫是一个儿童成长中正常的行为,顺其自然就好。

既要理解孩子的这种行为,又要注意转移孩子的注意力。在生活中给孩子足够的爱和关注,扩大孩子的精神生活,培养兴趣爱好,把孩子的注意力转移到画画、唱歌、体育活动等有意义的事情上。早期教育

性教育越早越好

中国性学会青少年性健康教育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儿童性教育专家胡萍在“金宝贝”亲子教育机构举办的儿童性健康教育讲座上说,对于家长来说,孩子的性教育仍然是一个陌生而敏感的话题,但研究表明,对于孩子的性教育应该越早越好,而了解孩子成长过程中性心理的发展,是十分必要的。

随着时代的进步,不少家长逐渐认识到了对孩子进行性教育的重要性,但是这种教育要从什么时候开始呢?专家认为,对孩子的性教育必须而且只能贯穿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点点滴滴。因为孩子的心灵成长是有规律的,而家长适时的教育才是最成功的教育。因此,幼儿的性教育就对家长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性教育,必须首先从理解孩子做起。

对幼儿的性教育上,在理解的同时,还应该有交流。据了解,其实幼儿时期,孩子可能会遇到很多关于性的问题,比如电视镜头里的亲密场面、小动物的交配动作,甚至可能是无意中看到父母的夫妻性生活等等。总体来说,对于这些问题,家长应该持有不隐瞒的态度,适时给予解答。让孩子了解性,不会使孩子“变坏”,反之,越隐瞒和抑制,反而越容易出问题。家长还应注意,对孩子性教育的目的是为了让孩子懂得生命、爱与尊重,学会珍惜自己。从这个角度出发,就会产生良性的效果。

本网站小编总结:小孩子爱看大人洗澡或是玩一些有关性方面的游戏,家长们往往就会感到惊谎,其实小孩子们玩这些是属于正常的性心理发育,因此专家指出,父母们要正确的对待,不要因为自己的一些反应而影响到孩子心理的发展!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