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钱控”的笼统概念就是孩子过于的用金钱来衡量一切,包括来自父母的爱等等,以下就让我们来看一篇实例,看看由于“金钱控”所酿成的悲剧,希望家长们都能够多多深思育儿的方法!

日前一则慈母杀死“金钱控”女儿的消息引起市民的热议。尽管家境一般,但母亲在其女儿刚上初中时就为其办了银行卡,年仅16岁的她拥有4张银行卡。上学时候母亲每月给她1700元的“补品钱”,如果父母不给钱,她就殴打、要挟父母。最后因为索钱过多,双方发生争斗,酿成女儿死亡的悲剧。

这个家庭悲剧的根源在于父母用钱来购买孩子的爱,这是一种家庭贿赂行为。在节俭的家庭中,孩子更懂得感恩,体贴父母,愿意为家庭服务。而那些无限制地给孩子掏钱的父母,却被孩子看成了银行、保险箱,孩子每天绞尽脑汁思考的问题就是如何哄骗父母掏钱。

钱与爱不成正比,下列四个方法可以有效地帮助孩子抗拒金钱的诱惑,避免孩子成为“金钱控”。早教网

一、父母要有正确的金钱观,不要在孩子面前大手大脚花钱

如果你确实很有钱,请记住一句古训“俭以养德”。节俭才能保持良好的品德和形象,这句话确实很有道理,看一下周围的人们,“男人有钱就变坏”,不是一个例子吗?一旦忘掉了节俭,首先走向浪费,其后产生攀比、骄傲、违法乱纪、关系混乱、夫妻父子反目等,人必然是变坏了,家庭也没有了宁日,这样的生活,对孩子的成长来说,绝对是有害的。孩子在奢侈、傲慢的家庭中长大,自然会目无尊长、目无法纪,会闯下各种各样的乱子。

二、不要让孩子过多地接触你的下属、员工或者有求于你的人

很多人会给领导、老板的孩子塞压岁钱、送生日礼物,而当这些孩子有什么要求的时候,他们会毫不犹豫地满足他。孩子被这些人高高地捧起,恶作剧会说成“聪明”,撒泼会说成“有趣”,你可能也觉得这时候很有面子,其实这时候你最需要警惕。尽管从短期利益来看,你有一些收获,但从长远来看,一些不良的品质正在孩子身上慢慢生长,一旦扎根,很难清除。

三、大人少交乱花钱的朋友

在家庭的外交方面,建议你多结交一些经济条件一般但有骨气、正直、诚实的朋友,少结交一些财大气粗、不可一世的人,因为那些有点钱就尾巴翘上天的人,往往在说话、做事方面有很多坏习气,跟这些人在一起,你不可避免地要摆阔气、讲排场、虚度光阴。而且,孩子在这样的叔叔阿姨影响下,自然会有很多的欲望,你想管好都难。早期教育

四、孩子多交有学识的“穷同学”

父母自己要多交点“穷哥们”,也要鼓励孩子多跟那些身处逆境但积极进取的同学交往。要学习他们正气和淳朴的情感,刻苦学习,团结同学,识大体、顾大局的优良品质。

本网站小编总结:做为家长从小正确的培养孩子的人生观、价值观很重要,此外做为家长也要更多的懂得什么是真正的“爱”,从小就要学会培养孩子合理的消费观,但愿以上的悲剧不在发生!

精选阅读

怎样对孩子进行金钱教育?


孩子往往受父母花钱的方式以及对金钱的看法而产生对金钱的第一印象,可能在有意无意间决定了孩子长大后与金钱的关系。因此,在日常生活中父母不要给孩子造成金钱误导。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对孩子进行金钱教育?

别轻易说——“我们买不起”

案例:一天,6岁的明明跟着妈妈去商店。在玩具柜台前,明明盯着橱窗里的那个变形金刚擎天柱停住了脚步。妈妈见状,就对明明说:“那么贵的玩具,我们家可买不起!”拉着明明就走。

专家解析:明明妈妈的这句话的潜台词让孩子费解:是今天买不起,还是永远买不起?或者是不想在这上面浪费钱?。其实,明明妈妈完全可以列一个每月开支计划(哪怕是比较粗略的),帮助孩子清楚地明白愿望和实际情况之间的差别,比用“买不起”来搪塞更有说服力。任何年龄的孩子都善于察言观色,通过父母的解释后会放弃。所以,对孩子进行金钱和责任方面的教育,永远不会太早。

提示:平时,全家人可以坐在一起,把自己最想要的东西列出来,排除一些不切合实际的愿望。然后每月划出一笔钱,轮流帮助大家实现愿望。这样的好处在于,让孩子明白,每个人都有实现愿望的机会,而节约和等待将会增添得到心仪礼物时的兴奋。

别开口说——“要啥只管说”

案例:爸爸妈妈平时不管去哪买东西,总忘不了给宝贝女儿添个芭比娃娃,或者是游戏机。即使妈妈带女儿逛玩具商店时,也都会对女儿说:“你想要什么,只管对妈妈说!”

专家解析:这肯定要宠坏孩子的。这样做的结果,会让孩子觉得,钱总是会有的,价格从来就不是问题。只要提出要求总会得到满足,那么孩子以后在他的人生经历中将很难获得动力。当父母偶尔对孩子的要求说个“不”时,孩子早已不能接受了。其实,花钱和爱孩子是不能划等号的。

提示:父母最好不要随便送孩子礼物。即使带孩子去商场时,也要事先约定好只买购物单上列出的东西。孩子开始时可能会哭闹,但大多数孩子的适应过程都比父母想象中要快。

别猜测说——“你又要买玩具”

案例:嶙嶙去小朋友家串门之后,告诉妈妈:“邻居燕燕的玩具可多了,房间里有好几个芭比娃娃,还有一大盒的泥人呢。”这时候,敏感的妈妈马上说:“你是否又想买新玩具了,你的玩具已经够多了。”

专家解析:对于父母来说,真正的问题并不在于买一两样东西,而是一听到孩子说这些话,就过于敏感了,条件反射式的害怕:孩子会变得越来越贪婪。其实,可能孩子只是单纯地在描述她所见到的邻居家的情况。父母如果急切地否定孩子,会让孩子感到受挫、委屈。不如平静地听完孩子究竟想说什么,问问她有什么想法。而不是急于告诉孩子,你在想什么。

提示:生活中对金钱不要过分强调,也不要毫不在意。即便你还没有正式向孩子传递有关金钱或理财方面的信息,他们也将不可避免地从每天的生活中接收到“金钱”的信息。所以,当父母在与孩子进行“金钱”方面的交流,其实并不是一件易事。

如何解释更好

不掩饰“垂涎三尺”:当邻家买了辆气派的新车时,别当着孩子的面,刻意隐藏对美好事物的欲望。而应让他知道不是所有想要的东西都能买得起,这并没有什么错。

没有大不了的“郁闷”:账单又来了,当孩子看到这一幕时,要用轻松的语气告诉他,最近钱花得太快了,这并没有什么,就像你遇到不开心的事一样。

我的意思不是钱:“钱不会从天上掉下来的”、“钱来得快去得也快”,这些话在特定的语境里并没有错,但不能用来吓唬孩子。一旦遗失孩子对此可能有不正确的理解是,要用准确、简单的话加以解释。

我们应该教育孩子树立一种钱要靠自己的能力去获取,用正当的方式来获得,而不是只能靠不劳而获,或者其它投机取巧的方式来获得金钱。孩子对金钱的认识,父母的言传身教真的很重要。

孩子与金钱的教育你了解多少?


钱是伴随我们一生的东西,从小就教会孩子正确的消费观与金钱观很重要,但是有不少的家长们都对这一方面了解的甚少,以下就让我们来具体的了解下更多与金钱有关的教育吧!

热爱你的工作

青少年时期是尝试各种不同工作的最好时机,因为孩子不必为拿得出手的简历操心,也不必为自己的生计发愁。我十几岁的时候,打过许多我能找到的工。我铲过雪,耙过树叶,在高尔夫球场检过球,在保龄球道上放过球柱,每次换工作我都只干了几星期,因为不久我就去寻找我更喜欢的工作了。最后,在15岁的时候,我在一家餐馆里找到了洗碗、倒垃圾和清扫的差使,那里的人都待我很好,因此我喜欢在那儿工作,当我高中毕业离开餐馆时,我已经被提升为小点心厨师了。

告诉你的孩子他能从工作中找到乐趣,工作不必是苦役。如果他只是为了钱而工作,他是不会快活的,不管他能赚多少钱。早教网

给孩子零用钱

零用钱给了孩子发展财经方面责任感的机会。父母应该定下零用钱的数额,给付的时间和孩子为获得零用钱应做的事。父母还得订下每隔多久才能讨论增加零用钱的规矩,让孩子明了,有了零用钱以后哪些开支父母将不再提供。就象一个有责任感的雇主对待雇员那样,零用钱必须准时支付,但是要拒绝任何预支的请求,也不要把停止零用钱作为惩罚。

告诉孩子把钱带在身上,这样,孩子在上街的时候就可以用他们自己的钱买东西,而不必经常开口要求你来买了。

推销与储蓄

孩子是天生的推销员。但是,青少年阶段的孩子处于同龄人压力之下,渐渐地失去了推销的天份,鼓励你的孩子去挣自己的收入,告诉他们收入来自销售,掌握销售的全过程是他们所能获得的最重要的人生技能,对他们将来的经济独立将大有帮助。

把收入的一部分存放在一边是买一件一下子你买不起的物品的方法。一旦你的孩子对数字有了最基本的了解,他们就会掌握这个原则,但是,理解是一回事,实行又是另一回事。使你的孩子了解,学会储蓄是购买大件物品的唯一方法,你可以帮助孩子在银行开一个帐户,把他们的余钱存起来。

钱本身是一件无用的东西,除非你去使用它。因此,储蓄的目的不是在银行帐户里存下一大笔钱,而有享有购买你想要的物品的自由。告诉孩子这个原则,建议孩子选择一样他们极想要的物件,鼓励他们为此储蓄,一旦存够了足够的钱,就把东西买回来。

钱的价值

美国人平均一年看1550个小时的电视,听1160个小时的无线电,看大约4万条广告,这些产品的制作者要我们相信,把钱化在他们所提供的物品上就能解决我们的问题,改善我们的生活。

钱只有在买东西的时候有用,它不可能代替健康、令人满意的工作与人际关系。告诉你的孩子,世上存在着比金钱更可贵的东西,告诉孩子们用财富以外的范畴去评价他人。

犯错误

虽然孩子错误地使用金钱可能使你烦恼,记住你的孩子的价值观念可能与你不同,因此他们会想买你不考虑购买的东西。由于孩子可使用的款项不大,他们所犯的错误损失不会很大。犯错误是学习的机会,只要代价不是太昂贵就行。早期教育

我们的教育学院是否能教会孩子们有效的赚钱与处理金钱的技能是件很值得怀疑的事,教会或者帮助孩子理解处理金钱的技能象基础教育一样地重要。

本网站小编总结:不管是学校还是家庭都很容易忽略孩子们财经方面的教育,其实对金钱的态度与处理金钱的技能是生活之中不可少的技巧,但愿家长们都能够关注更多有关孩子与金钱方面的建议!

“隔代抚养”问题多? 隔代爱别酿成“隔代害”


对于如何养育“独二代”,“独一代”和其父母常有着不同的理解。祖辈们更看重经验和传统习惯。作为父母的“独一代”,更相信从书本、网络或者同龄人交流间学来的知识。由于两代人的教育理念存在分歧,不少原本和谐的家庭因为孩子的出生反而变得关系紧张。

目前,不少80后父母主动或被动选择了“由祖辈抚养第三代”。

隔代抚养,是现状,更是无奈

“谁都知道父母的教育不可替代,我也希望能自己带孩子,可是上班期间怎么办?公婆主动提出帮忙,我心里挺感激的。”家有2岁女儿的福州80后职场妈妈颜君说,“与保姆或外人相比,让老人带孩子更安全放心,也比较省钱。”

但颜君也发现了一些问题,“我要求孩子自己吃饭、穿鞋,孩子还没动手,奶奶先代劳了。孩子耍赖倒地大哭,公公先责骂我们”。

“我的孩子,为何我无法做主?”80后妈妈张平也有一肚子牢骚。她让妈妈帮忙带孩子,可“每天为孩子该穿几件衣服都吵架。如果我不小心导致宝宝生病,就会被她骂得狗血淋头。妈妈太强势了,我根本拗不过她”。“你自己就是这样长大的”是妈妈的口头禅。

“我知道妈妈非常爱宝宝,也很辛苦。但我们毕竟是孩子的父母,我们已经成人,能否把育儿的主导权还给我们?”张平感到郁闷。

张平的母亲也大倒苦水:“她自己还是个孩子,怎么能带好宝宝呢?看她那样带宝宝,我怎么能坐视不管呢?我辛苦,她又不理解,可我还是要管!”

对于如何养育“独二代”,“独一代”和其父母常有着不同的理解。祖辈们更看重经验和传统习惯。作为父母的“独一代”,更相信从书本、网络或者同龄人交流间学来的知识。“这样的矛盾,几乎在所有的‘隔代抚养’家庭都存在。”福州教育学院幼教教研员兰贯虹如是说。

隔代爱,别酿成为“隔代害”

“月子里,婆婆偷偷把我挤出来的初乳全倒掉了,我只能在卫生间痛哭。喂奶时,如果宝宝哭,公婆会立刻从我怀里抢走宝宝,一边喂奶粉,一边指责我狠心。”一位妈妈在“福建母乳妈妈联盟”QQ群里哭诉。

调查发现,包办、溺爱、追着喂饭、不理解孩子、过度保护已成为年轻的80后父母对“隔代抚养”的印象。

“老年人疼爱孩子毋庸置疑,但在家庭教育里,老年人究竟应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是值得探讨的问题。”兰贯红认为,“一味溺爱和过度保护,将剥夺孩子动手的机会。”

“老年人的生理、心理等特点,决定了完全依赖他们育儿不可取。”在美国堪萨斯大学攻读行为心理学博士的福州80后妈妈吴航说。

独一代有不少也是祖辈带大的,我们的父母有的并没有多少育儿经验。有些老人现在带着补偿的心理,发泄着自己的宠爱。他们希望自己有用、被需要,在育儿上想占一席之地,甚至占主导地位。吴航认为,“越界”是“隔代教育”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

“父母才是孩子最需要的人。如果家里的老人太强势,势必会影响父母亲对孩子的教育。”兰贯虹认为,“为了孩子的身心健康,老人应该懂得在‘独二代’的教育中退居二线,做儿女的助手,而不是主角。”

互相沟通,达到“三代共赢”

“隔代抚养并非一无是处。不少老人有知识、通情理。他们有时间、有耐心、有生活经验、有童心、有爱心,愿意跟晚辈沟通。”吴航博士说。

“我婆婆很尊重我的育儿理念。我坚持母乳喂养,跟她解释了相关知识,她就非常理解我,还积极跟自己的老姐妹们宣传我的理念。她总是说‘我媳妇告诉我的,她是读书人,错不了’。这让我非常感动。”从事编辑工作的80后妈妈李秋说。

“我是老师,一直对自己的教育很自信。没想到,女儿经常因为教育理念分歧跟我产生激烈冲突。刚开始我也生气。后来,女儿默默地把一本《无条件养育》递给我。看了后,我非常震撼,意识到自己的育儿过失。”参加讲座的一位外公林先生表示,“书里说,真正伟大的家长,其过人之处就在于他们愿意面对令人不安的问题,愿意质疑自己现在的所作所为。当他们面对一个可以更好解决与孩子冲突的建议时,他们会抵抗住捍卫老观念的诱惑。”

如何让孩子正确理解“金钱”


把各种大小不同、面值不等的钱币摆在宝宝面前,逐一地告诉他,这是多少钱,那是多少钱?上面的图案是什么?什么时候制造出来的?通过这样的财商培养,可以从小锻炼孩子的理财能力。

儿童心理学家指出:小宝宝对金钱的兴趣可以说是与生俱来的,早期的金钱教育对儿童树立一个正确积极的金钱观,形成良好的理财习惯与技巧有着不可估量的潜在作用。

让孩子知道什么是钱

在对宝宝进行金钱教育时,首先要帮助他们树立几个重要的观念:

金钱来之不易(告诉孩子要有计划地慎重理财)。

金钱并不能换来你想要的所有东西(提醒孩子不要一味地沉迷于金钱世界)。

付出才会有收获(不要有不劳而获的懒惰思想)。

收入是为了支付全家人的开销,任何对金钱的滥用都可能影响全家人的生活(培养孩子的责任心)。

不要让自己成为别人勒索的对象(教育孩子“钱不露白”的道理)。

理财训练

把各种大小不同、面值不等的钱币摆在宝宝面前,逐一地告诉他,这是多少钱,那是多少钱?上面的图案是什么?是什么时候制造出来的?有什么特别的原因或故事?讲解完后,可以挑几种钱币,看看小宝宝是否记得它们各自的价值。

我们可以讲诸如《金钱岛》、《索罗门的宝藏》、《阿里巴巴和四十大盗》等故事激发宝宝对金钱的兴趣;也可以通过《苏秦列传》(选自《史记》)等故事告诉孩子金钱就像一面镜子,可以照出世间的人情冷暖;还可以讲述宝宝身边的故事,不失时机地对宝宝进行金钱教育。

问与答

1.“我们家很有钱吗?(我们家很穷吗?)”

无论实际上你有多富或相对较穷,只要告诉宝宝“中等”就可以了,并可以稍加解释:“我们有足够的钱买食物、衣服和许多我们需要的东西。”美国儿童财经教育学家曾这样告诫父母们:即使你家产丰厚,也不必让孩子以为他们可以想要什么就有什么,或以此向左邻右舍去吹嘘。

2.“你挣多少钱?”

回答中不应该提及具体数目,因为不论你说个怎样的数字,对于孩子来说都是一个天文数字,他们难免会以为你富得不得了。简单地告诉他,你挣的钱足够养活他并能得到许多他需要的东西就可以了。

3.“钱从哪里来?”

要明确地告诉宝宝,钱是通过劳动付出取得的报酬,不付出是不会有收获的。以此消除宝宝以为钱是“机器(ATM)里生出来的”等错误概念。

专家提醒

到底该不该给幼儿零用钱,给多少算合适,至今看法各不相同。教育界有人士认为还是上学后再给孩子零花钱比较适当。然而,随着市场经济触角的不断延伸,也有越来越多的人士主张幼儿期就可以给孩子适当的零花钱、压岁钱。不管怎样,有一个问题是明确的,那就是———不要把零用钱和对宝宝的爱直接关联。我们一不小心容易走入一个误区:因为我爱你,所以我要多给你一些零用钱。这是非常危险的,日后孩子可能会以为钱也能用来买到爱情与友谊。因此,给孩子零用钱的同时,一定要让他清楚,这是锻炼他理财能力的一种工具,与爱无关。

如何回答关于“金钱”方面的问题


金钱方面的问题都是比较敏感的,若是父母们不注意孩子问的有关金钱的问题,或是回答的方式不正确,都很有可能造成孩子消费方面的偏差等等,以下就让我们来正确的向孩子们解释有关孩子所问的“金钱”方面问题吧!

我们的富宝宝知道钱从辛勤工作和积极劳动中来;富宝宝知道接受和送出礼物都是极其美好的事,但礼物中最有价值的部分是心意而不是“商品价格”;富宝宝懂得满足心愿最好经过慎重的思考和等待,这样使实现心愿的快乐翻倍,而且也不容易马上对买来的东西厌倦。富宝宝也知道为了实现一个消费上的大目标,可能要克制和牺牲掉若干个无关紧要的小目标;富宝宝知道最好为零花钱做一个预算;而压岁钱压在枕头底下保存,不如存银行,而存银行的利息收益,可能不如跟妈妈合股买基金或债券;富宝宝从几岁起就知道自己该为上高中或上大学积攒一部分儿;而送朋友生日礼物,不全是父母的额外义务,自己也必须付出。

一般而言,两岁以前的宝宝对金钱、积蓄、品牌都是很难有清晰的概念的,因此培养孩子的财商至少要从两岁半到三岁开始,在他(或她)的成长过程中,逐渐加入这个年龄段的小孩所能理解的内容,擅长从孩子的提问当中发现孩子认识金钱问题的偏差,与之讨论,把你认为最重要的财商意识灌输给他;在日常的生活场景中培养孩子精明消费的意识;跟孩子做买卖游戏,分析卖方的促销策略和买方可能的冲动消费可能;让孩子想办法把买了后悔的东西退货或与他人交换……如果父母注意培养一个有正确金钱观念的“富宝宝”,那么将来就不会出现上大学时屡屡向你要大批开销的“赤字学生”,也不会出现工作后仍然回来“刮老”,自己的钱都不知花到哪里去了的孩子。没错,到26岁才知道要在网上为自己建一个“电子账簿”的孩子,比6岁就知道要记账,要量入为出的孩子,至少要多过20年“穷日子”,你做为父母,该选哪一种呢?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给孩子大把的钱花,不如给他一个“富头脑”。还等什么?培养有财商的孩子就从今天开始。早教网

问:“你为什么要去上班?不能不上班吗?”(宝宝3岁)

怎么说:

不要对孩子说:“要是妈妈不上班,你就得饿肚子。”或者说:“妈妈也想跟宝宝整天在一起,但不上班就挣不到钱,就养不活你。”这样的说法听上去仿佛在说:工作是一件令人挺不愉快的事,而为了孩子你才去接受它——都是孩子的错。

不如告诉孩子,你工作挣钱是为了提高全家的生活水平,比如下个月带孩子去香港迪斯尼乐园或为了买一辆新车。你一定要强调工作给你带来的收获:眼界开阔,有朋友,处理事物的能力强,敏捷。告诉你的孩子,你需要同事就像孩子需要幼儿园伙伴一样。家长负责地跟孩子谈论工作是十分重要的,这可以帮助孩子了解你的职业,理解有工作的好处不只是带来买很多好东西的钱。你还可以让孩子分享这种自豪感,在假日加班时她一块儿去你的办公室,让她用你办公室里的饮水机并用废弃的广告纸叠纸飞机。能在加班时与孩子在一起,将大大减轻你和孩子分离的愧疚感,也能让你在孩子面前充分展示你的平衡技巧:你能照料好她,也能干好工作,这将为孩子做出榜样。

问:“为什么你总是让我们随手关灯?”(宝宝3岁半)

怎么说:

没错,如果你和孩子的爸爸没有合伙开电力公司,你总得付电费的。许多小孩子对家中隐性的开支,如电费、煤气费、供暖费、物业费、电话费、有线电视费等一无所知,他们只对在超市里花钱买东西有概念。因此,这正好是一个对你的宝贝解释这些隐型费用的一个好时机,要不然你的孩子总认为你不满足他的某些消费要求是“吝啬”的表现。下次交电费时带他一起去,并帮他把这个月的电费换算成他最喜欢的冰激凌,看看能买多少个。你看吧,下次不用你提醒,孩子出门时就会把空调和电灯都关了。

当然,如果你的孩子超过五岁,随手关灯的问题就不仅仅是一个合理开支的问题,你可以对他解释电是怎么来的,解释少用电少烧煤气可以为预防环境恶化,节约能源做贡献。

问:“我的储蓄罐里有35元钱,我能把它都花了买一个娃娃吗?”(宝宝4岁)

怎么说:

如果你们曾经约定孩子有权支配她攒下的钱,那就不要制止她,尽管你可能认为那个娃娃值不了那么多钱。如果孩子是经过一番自我约束才攒下这笔钱的,那他们就应该得到回报。你用不着对她说,“你看,你一个月只有10元零用钱,35元钱你攒了三个多用呢,我本指望你能买一些有意义的东西,比如一本图画书或一顶绒线帽……”孩子可能认为就她而言,滑有什么比那个娃娃更有意义了,你为什么不能让她挥霍一次呢?只要这东西不是有害孩子身心健康,就可以购买。看到满满的储蓄罐一下子就空了,这本身就是一个教训,敏感的孩子下次动用“老本”时,自然会考虑值不值的问题。早期教育

问:“你为什么给薇薇姐买小裙子,却不给我买一条?”(宝宝4岁)

怎么说:

通常,父母会慷慨地给亲友家的小孩买比较昂贵的衣服或玩具,这些东西很可能是自家的小孩没有享用过的,你以为这是中国人特有的“礼仪”,而孩子却会据此认为你更喜欢亲友家的小孩,这会让他的小心灵受伤。因此我所认识的一位女士所在的“妈妈圈”达成了共识:一同在一起玩的六个妈妈和六个孩子,每个妈妈给孩子买礼物时都买一样的六份。这会造成“众口难调”吗?也许会,但让孩子获得“一样的待遇”显然更重要。中国的父母特别容易在给亲友家的孩子买礼物时,忽略自家孩子的感受,这不好。当然你可以解释一下:你本想给薇薇和你家公主各买一条,但刚好碰到薇薇能穿的号码在打折;你没有替女儿买到合适的裙子,但你替她买到了这个——一个她梦寐以求的毛绒玩偶,或者一件可爱的雨衣。放心,孩子是不会计较卡通雨衣的价格没有名牌小裙子高的,她要的,只是“爸爸妈妈也很爱我”的安心感。

问:“为什么你总爱买便宜货?咱们家是不是很穷?”(宝宝4岁)

怎么说:

要是你经常在家里讨论某超市的海报商品很便宜,是不是周末开车去淘货;或者你喜欢的靴子现在太贵了,到春天快到的时候赶上减价,你再去买;或者,你们是不是应该去家具特价区买一对床头柜;要是碰巧你们在饭桌上还议论过经济危机、裁员、减薪等话题,半懂不懂的孩子就会担心家里很穷。这事儿怎样对孩子解释呢?首先,我们要对孩子灌输的概念是:买便宜货与贫穷无关。只是为了花更少的钱买到同样多的好东西,这样,节省下来的钱可以干更有意义的事,比如看一场电影或资助灾区的小朋友上学。要告诉孩子买便宜货的几条原则:一不买不需要的东西,二不买质量没有保障的东西,三如果限时抢购的场面容易失控,不要去凑热闹,毕竟安全第一。

假若你的孩子超过五岁,可以教他如何寻找买便宜货的信息,比如报纸中的超市特价海报,把路上散发的洋快餐优惠券带回来;再比如收集周刊类杂志中的打折剪角,甚至从网上的休闲街区下载电子打折券……这样可以慢慢把孩子培养成精明消费的高手。

问:“为什么我们不能像涛涛家那样买一面墙那么大的彩电?”(宝宝4岁半)

怎么说:

一听到这样的问题,父母的第一反应就是:“这孩子太虚荣了!肯定也容易被收买。”又好气又好笑之余,父母可能会赌气这样回答:“那你搬到涛涛家住好了。”“下次见到涛涛妈妈问问她,愿不愿意多养一个儿子。”与其这样负气作答,不如据实回答:“因为我们还在还房贷,所以暂时买不起大屏幕彩电。”或者:“我们认为买大屏幕电视是浪费钱。”用不着很愧疚,即使你们真的没有涛涛父母挣得多,也可以对孩子讲明,如果孩子只是由电视陪着,我们会觉得他很可怜。其实爸爸妈妈陪你看书、做游戏的时间,比看电视更有趣。

本网站小编总结:小孩子们对于一切的问题都充满着好奇心,有时所问的问题常常让家长们不知道如何回答,因此为了能够培养宝宝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家长们很有必要更多的了解此方面的知识!

五六岁,建立金钱观的最佳时机


现在有一种情况是,大多数五六岁的宝宝并不知道家里的积蓄是有限的,钱是爸爸妈妈辛苦工作挣来的。而儿童心理学家认为这个年龄段是给宝宝建立金钱观的最佳时机。

货币交换中还蕴涵着许多我们应该教给宝宝的价值观。如果宝宝在童年时代就懂得怎样明智地消费和节制自己的购买欲,很可能成为一个更有耐性更有计划性的人,花钱方面如此,其他方面也是这样。有心的爸爸妈妈不妨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培养一个懂得合理消费的宝宝。

1、告诉宝宝钱的来处

要让宝宝知道ATM机并不是一个印钞机。可以这样对宝宝解释:ATM机就像宝宝的储蓄罐,你要先把钱存进去,想用的时候才能有钱可拿。如果里面的钱用光了,你就得努力工作把钱挣回来,再放进去,这样里面就又有钱了。要让宝宝懂得家里的钱是有限的,并不是想买什么就能买什么的。花钱买东西之前得先考虑清楚买这样东西的钱是不是够,是不是应该买。

2、玩玩“花钱”游戏

可以画一个图表,在上面画上各类家常用品和宝宝喜欢的食品、玩具,标上价钱,贴在冰箱上或者宝宝的房间里,让他了解钱物的价值。帮助宝宝学习钱币知识,经常跟他玩玩兑钱找钱的游戏。宝宝在幼儿园常常玩在超市购物的角色游戏,在那里,大家热衷于扮演顾客、店员之类的角色,在家里可以换上一种玩法,着重培养宝宝对于金钱的概念。在铅笔、橡皮、皮球、小熊上贴上价格标签,然后,给他一些钱,让他自己算算这些钱可以买什么,决定取舍。

3、定期给宝宝一个“消费日”

在你所规定的“消费日”,带宝宝去超市的时候可以允许他把储蓄罐里的钱带上,买他想要的东西。如果宝宝花光了今天所带的钱,却还想买其他的东西,告诉他只能下个“消费日”再买了。宝宝再吵再闹也不能妥协,否则就失去你训练他的本意了。

如果宝宝想买较大型的玩意儿,比如画册、电动玩具,可以帮他做一个预算,算算看他一个星期能存多少钱,要存多久才能够买下来。也有专家建议爸爸妈妈在教宝宝合理花钱的同时,告诉他钱除了买东西之外,还可以用来做一些其它事情,如捐助慈善机构、帮助失学的儿童等,可以带宝宝一起做一些这样有意义的事情。

当宝宝付钱的时候,帮他一起计算所需的总数。让他把钱交到收银员手中,等待找零。如果宝宝要将下次的钱提前用掉,家长可以提醒他,这样的话,下一个“消费日”就取消了。

4、给宝宝机会挣钱

宝宝应该懂得通过劳动可以增加他的储蓄。罗列一些宝宝可以做的事情,如擦灰、扫地,列出你愿意支付的费用。让宝宝通过劳动来换取他想买的东西。但是,决不能养成不给钱就不帮妈妈做事、一帮家人做家务就要钱的习惯,要让宝宝懂得为家庭尽职是理所应当的,这个家是爸爸妈妈和宝宝共同拥有的。

其实,只要爸爸妈妈用心一点,注意在平时的生活当中多一点给宝宝建立金钱以及理性消费的观念,这样宝宝将来对待金钱就会变得更加的科学以及有一个良好的金钱观。

从小学习培养孩子正确的金钱观


周末,我带着儿子到超市购物,打算买辆电动车送给他。这时候,小家伙说话了:“老爸,这个电动车很贵吧!”听儿子这么一说,我一阵欣慰。

一年前的儿子可不是这样,只要看见自己中意的东西,无论价格多少,非得要求买下来。

俗话说,有什么样的父母就有什么样的孩子。我们打算从自身做起,特别是在孩子面前,我们开始“精打细算”起来。那次,我们一家三口到街上散步,碰巧有卖凉席的。我和妻子经过一番讨价还价,终于少花了10元钱。于是,我们利用这“省下来”的10元钱,买了3块雪糕和1份晚报。时间一长,我们的教育果真有了效果。那天,我带儿子到楼下买洗漱用品。正当我拿着一个“健齿型”的牙刷去付账时,儿子拉着我的衣角说:“老爸,这个牙刷十多块钱呢,不如你买个5块钱左右的,质量也不会差,省下的钱,还能给我买本童话书呢……”瞧,儿子已经有自己的理财观了。

其实,理财和走路、吃饭、穿衣服一样,孩子从小就要学习。理财并不是一定要等到有了“财”才学习理,正确的金钱观、价值观,以及开源节流的良好消费习惯,都需要从小培养。如今,儿子已经成了我们家的“理财小专家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