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许多的家长们将教育孩子都看的过于的简单,因此有的时难免会犯一些的小错误,对孩子的一生造成不良的影响,所以说做一个好的父母对于孩子的成长是非常重要的,以下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此方面的相关介绍吧!

岗位职责一:交流

职责说明:少说多听

如果你的孩子不喜欢和你交谈,怎样才能跟他开始愉快的交流呢?那就先试着做一个忠实的听众吧。耐心倾听孩子的想法,这样他才会向你敞开心扉。千万不要把跟孩子的谈话演变成你滔滔不绝的说教,这可是很多父母在跟孩子交流时最容易犯的错误。

实施要领:要想成为孩子的知心朋友,并得到孩子的信任,首先你要留出固定的时间和他们交流,这段时间只属于你和你的孩子,不要被其他人打扰。然后你要做的就是认真地、安静地听他们说话。在听他们讲完以后,你可以帮他们理清思路,提出一些解决问题的建议。

岗位职责二:关注

职责说明:尽可能多地了解孩子

你希望孩子不要吸毒,酗酒?你希望他们的学习成绩不是一塌糊涂?你希望他们不要面临太大的压力?你完全可以做到这些的。最好的办法就是多了解孩子的情况,无论是在家里,在社区,还是在学校。

实施要领:你应该知道你的孩子呆在哪儿,和谁呆在一起。你还需要跟你孩子朋友的父母保持联系。尽可能多地一家人坐在一起吃饭,鼓励孩子多谈谈他生活中遇到的事情。你要关心孩子的生活,但不必过多干涉他的生活,你应该给孩子足够的空间,让他自己去探索。如果你从一开始就给孩子制定了合理的规章,你就更可以放心地让他去做了。相信他会做得很好!亲子网

岗位职责三:规范

职责说明:给孩子树立明确的价值观

如果你寄希望于你的孩子能够自然而然地成为好公民,你的希望多半会落空。别指望他们的同伴、学校或媒体能教给他们正确的行为准则。你必须给孩子制定规则,让他们明白哪些举止和品质是非常重要的。

实施要领:你和你的丈夫(或妻子)希望孩子树立什么样的价值观?具备哪些素质?把你们认为重要的一一列出来,例如:诚实、礼貌、善良....。。再做出另一份清单,列出你们不希望孩子具有的品质。夫妇双方讨论以后,把你们一致认为孩子需要具备的价值观列出来。等孩子开始懂事以后,就可以把这些价值观经常灌输给他们。当然,最好能在定期举行的家庭会议上强化它们在孩子头脑中的印象。

岗位职责四:约束

职责说明:强化纪律的观念,并付诸实施

如果“纪律”这个词让你觉得很可怕,那么你一定没弄明白它的真正涵义。纪律并不意味着拳打脚踢,它跟处罚甚至没有必然的联系。作为父母,务必深刻理会这个词的涵义。没有任何纪律观念的孩子长大后在社会中必然会碰得头破血流,他可能为此付出一生的代价。如果父母从小就培养孩子的纪律观,长大后他自然会成为一个自信、成功的人;反之,后果不堪设想。

实施要领:让孩子生活在一个有章可循的家庭中。父母在处理问题时要做到前后一致,公平合理。经常告诉孩子你希望他们遵守的行为准则,并督促他们按照这些标准去做。这样坚持一段时间以后,你会发现你的生活变得更有序、更高效,而你的孩子在将来也会感激你今天所做的努力。亲子教育

岗位职责五:直觉

职责说明:不要盲目效仿别人的规则

如果你的邻居从桥上跳下去,你会跟着往下跳吗?当然不会。但有时候你可能会盲目地效仿别人家庭的规则。原因有很多种:可能是你的孩子希望你这么做,也可能是碍于面子只好这么做。如果发现自己对孩子有点溺爱,赶快负起你的责任来。记住这句古老的谚语:小心总比后悔好——这是真理。

实施要领:让孩子明白她应该遵循哪些家庭规则。当她实施这些规则有困难的时候,让她给你打电话。而且,尽可能多认识你孩子的朋友和他们的父母,这样你会知道你们的价值观是否相同。

岗位职责六:表扬

职责说明:适度表扬

表扬有些类似蛋糕上的糖霜:加上一点糖霜,蛋糕变得美味可口;如果加得太多了,蛋糕的味道就被毁掉了。对孩子的表扬也是这样:孩子需要你的鼓励,这会使他们很有成就感;但是过多的赞美会让他们认为自己所做的每一件小事都应该得到赞美。如果得不到,他们就会倍受打击,最终可能还会归咎于你。

实施要领:适度地表扬孩子。太多的表扬反而会削弱称赞的力度,达不到鼓励孩子的目的。如果你不希望失去孩子对你的信任,一定要记住:不要滥用表扬。

岗位职责七:维和

职责说明:尽快平息小朋友间的争执

兄弟姐妹间互相取笑、辱骂甚至打架都是再正常不过的了,但你没必要搀和进去。你要做的就是马上结束他们这种毫无意义的争吵,告诉孩子他们的这种行为是不可取的。教育孩子要用文明的语言进行交流,而不是通过拳头和辱骂达到攻击对方的目的。

实施要领:孩子们发生争议后,如果你想追究这件事究竟是谁引起的,恐怕没多大意义。孩子们当然会互相推诿责任。如果你不过多干预,孩子们会自己解决这个问题的。他们可能很快就把这件事忘到九霄云外了。应该教孩子们一些如何处理人际关系的技巧,让他们学会倾听别人的意见,懂得怎样处理和别人的分歧。

岗位职责八:威信

职责说明:做一个既民主又“独裁”的家长

家庭需要民主的气氛,但家长跟孩子之间不能事事都讲民主,因为有时候孩子的一些想法难免是不成熟的、不合理的、自私的。这种情况下如果你被孩子牵着鼻子走,不能做出果断的决定,时间久了你就会失去在孩子们心中的威信。确立你的领导地位其实并不难,你只需记住:最终的决定权在你手中。

实施要领:跟孩子要讲民主,但不能因此放弃你的领导地位。每个家庭成员都有发言权,你要认真聆听孩子的观点,这表明你尊重他。可是如果大家的观点不能达成一致,父母就要当机立断,做出决定。如果你从一开始就这么做并坚持下来,孩子们就会逐渐理解并认同这种做法。

岗位职责九:放手

职责说明:忽略掉和孩子之间无关痛痒的争议

你经常和孩子争得面红耳赤吗?你希望每次和孩子的争论都以你的胜利而告终吗?其实没必要。在重要的问题上,自然应该争论清楚。而那些无关紧要的问题,就让孩子自己处理好了。相信你的直觉,孩子们能处理好那些事情的。

实施要领:加深对孩子的了解,从而知道哪些方面是你可以放手的。对于一些你认为孩子可能处理不好的事情,你需要负起你的责任来。如果你确信孩子能做出明智的决定,就不要介入了。如果你学会适度地“放权”,在重要事情上孩子往往会更尊重你的意见。反之,如果你事无巨细地管制他们,你不仅会招致孩子的怨恨,还会失去他们对你的敬重。

总之,想当一个i好父母,首先必须了解自己的“岗位'职责是什么。

本网站小编总结:想要做好一名出色的父母,不仅仅是抚养好孩子这么的简单,最重要的是还能够给予孩子正确的引导,对于以上的几点,做为家长的你又做到了那些呢?希望你能够成为一个合格的父母吧!

延伸阅读

教育好孩子父母要知晓的BB弱点


我不知道其他家长是否有过这样的尴尬:你知道孩子能做好,也希望他有所表现,但孩子偏偏来个“不给你面子”;你想尽办法鼓励他,他似乎也有了一点自信,可一遇到问题,他又“临阵脱逃”了,现实离期望总有一段距离,我着实为这一点烦恼过。

现在这样的烦恼不再困扰我,在孩子的教育方面我有了新的认识,我不再用我们成人的期望去影响孩子的发展,更确切地说,不再用成人的经验去阻碍孩子的发展。孩子就是孩子,他有成人所不能体会的恐惧,担忧,也有成人所无法体验的快乐、喜悦。你认为快乐的,孩子未必如此认为,相反,你认为痛苦的,孩子也许反而觉得有趣。我认为家长应该站在孩子的角度揣摩孩子对事物的看法,判断孩子的情绪所包含的真正意思,从而寻找方法让孩子对事物的看法成熟起来,让孩子的情绪稳定起来,让孩子的性格完善起来。

我的孩子往往会有以下的情况:

害怕

从小孩子胆子就不大,害怕跟陌生的小朋友玩,害怕失败,害怕新事物,晚上睡觉不敢一个人睡一个房间。

以前,我常常告诉他,没什么可害怕的,不信你试试看。结果孩子还是,不仅如此,第二次胆子更小了。

现在遇到这样的情况,我总是先鼓励他把他的害怕说出来,从而判断他到底害怕在什么地方。比如,他害怕和陌生的小朋友一起玩,作为他的父母,我们首先鼓励他把自己害怕的情绪说出来,目的是:

1.从心理角度上讲,让他懂得任何想法都可以和父母交流,能说出自己最害怕的事,是克服害怕心理的重要环节。

2.父母只有在了解了孩子的想法之后,才有可能"对症下药"。

3.父母和孩子之间可以无话不谈,亲密无间。

我们了解到他是怕陌生小朋友弄坏他的玩具,对他动手动脚,他"搞不清楚他们凶不凶",我们知道后做了这样几件事:

1.请我们的朋友带了孩子到我们家来玩,事先只跟孩子说有爸爸妈妈的朋友来玩,(我们选择的朋友大多孩子都比较温和)朋友来了之后,很自然地大人在一起说话,孩子在自己房里玩。

我不时地送去他喜欢吃的东西,顺便观察他的情绪。事实上他根本没意识到这是在跟陌生小朋友玩。他们玩得很开心。--这里我们"策划"的第一场:在他熟悉的环境中接触陌生小朋友。

2.双休日经常带他去草地踢球,或去儿童乐园玩,一开始我们跟他踢球,后来借口说太累了,要不然你跟那个哥哥踢吧,等一会我们再踢。果然他"上当"了。--这是我们"策划"的第二场:在做他自己喜欢做的事情时接触陌生小朋友。

3.带他去朋友家,把他丢给朋友的孩子(陌生小朋友)

这是我们"策划"的第三场:在陌生的环境中接触陌生小朋友。

关键:不要让孩子觉得你是有意安排的,淡化"陌生小朋友"这个词组。

现在我的孩子在与陌生小朋友的交往中不再说害怕了。

使小性子

孩子星期五从幼儿园回家大多数时间都是高高兴兴的。常常跟我们谈起幼儿园里的事情。但有时候也爱使小性子,如三个人在一起时不许我和他爸爸交谈;一不称心就大哭大闹,甚至赖在地上不起来。

有时我们非常恼火,本来一切都好好的,但孩子也会莫名其妙大发其火,弄得我们也跟着一起发火,于是难免有打骂。

我们常想,孩子为什么会使小性子呢?事后问孩子,他也说不出个所以然。

一次,孩子又耍脾气了,他爸爸有些不耐烦,有点要打他的样子,我跑去把他抱起,说了类似"佳佳一个星期没见到妈妈了,妈妈好好抱一抱,像抱小毛头一样地抱"之类的话。孩子还在哭,但哭声明显小了,之后再给他一个台阶下,如建议他玩一会儿电脑,看一会儿电视等,他是个机灵的孩子,一下子领悟到妈妈是在"帮"他,于是眼泪一擦,甚至会说:"刚刚我是骗你们的。"便跑去玩了。

由此我想到,也许正是由于孩子一个星期没见到父母了,才想用发脾气使小性子等手段来引起父母的注意。从那以后,我们总是用"和孩子拥抱","亲亲孩子","说一些思念的话"等举动让孩子明白,虽然一个星期没见到他,他依然是我们最亲爱的人。我们发现他耍脾气的"机会"越来越少了。

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放纵他,事后的教育仍十分重要。我常常告诉他:"其实你发脾气的时候我很想揍你一顿,或者想我再也不愿见到你了,对你刚才的行为,我真的感到很生气,但是妈妈还是控制住自己的情绪了,如果一个人能控制自己的情绪,那他就长大了。"

我们在家中常常做各种游戏,有一种游戏就是表演:表演各种角色。通过各种角色的扮演,教育孩子什么样的人最受欢迎,什么样的人最惹人讨厌,从而培养他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与人友好相处的本领。

作为家长,我深深感到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长有多么重要,孩子的健康成长单靠学校是不够的。同样的老师教出来的学生各不相同,有的孩子很可惜,论聪明才知可以说很出色,但是由于家长不重视家庭教育,这些孩子在心理上存在着很大的障碍,行为上有着很大的缺陷,最终影响了学习,也打破了家长望子(女)成材的良好愿望。

今天的后果来自昨天的错误,当我们面对孩子的问题、缺点和困惑时,真该想一想这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错误的家教不可取(夏季亲子教育)


前言:身为父母,即使你拥有着很高的学历,但在教育子女方面未必就一定的能成功,以下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有关错误的几点家教吧,这也是生活之中父母们常常容易犯的几种错误,具体的来看看吧!

第一是期望虚高,脱离孩子的实际情况。

在对孩子的期望上,很多家长就像对股市一样,期望虚高,不从孩子的实际出发,一味盲目跟风、从众,对孩子高标准、严要求。事实上,每个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没有可供复制的成才之路。家长要基于孩子的实际,发挥孩子所长,让他成为一个可能成为的人。

第二是学习成绩至上,忽略孩子身心健康和品德的养成。

一些家长对孩子提要求的口头禅就是“只要成绩好,其他怎么都行。”育子标准的倾斜,导致一些学生成绩虽好,却品德欠佳。王文英认为,待孩子长大后才发现,重才轻德的教育育不出真正的人才,而有才无德的人也不会受到尊重。随着包括品德在内的综合评价纳入某些省份高考评价体系,品德已成为衡量教育效果和人才好坏的一个重要标志。亲子网

第三是唠叨、抱怨多于倾听和表扬,忽视孩子的内心感受。

当孩子没有考好或经过辅导仍对问题不理解时,有的父母便不冷静地说“笨蛋”、“猪脑袋”等。当孩子不愿意去做某件事或没达到父母要求时,有的家长不分情由地指责孩子“没出息”。当孩子成绩不理想,有的家长甚至说“你就不是念书的材料”。这些忌语会把孩子引入误区,产生负作用,导致孩子得不到认同和肯定,缺乏自信,更易产生对抗和愤怒情绪,使亲子关系往更差的方向发展。孩子的自尊心很强,过于苛责会激发孩子的逆反心理,正面鼓励,肯定孩子的长处,才能树立孩子的信心,令孩子获得前进的动力。爱是有艺术的,训斥、打骂、放弃等“恨铁不成钢”的爱不是真爱,袒护、迁就、姑息等溺爱也不是真爱。真正的爱是激励。

第四是只顾言传要求孩子,忽视律己及身教。

一些家长给孩子立起各种规矩,提出种种目标,自身言行却不端,这样的教育对孩子而言不但毫无效果,更可能误导孩子的是非观。作为父母,要求孩子努力学习,自身首先要勤奋,无论对工作还是家庭,要有高度的责任心。要求孩子在固定的时间上床睡觉、起床,父母自己应以身作则,少看电视,利用晚上做些诸如看书等静态活动,给孩子良好的示范;要求孩子玩耍后归放用具,父母也要注意家中整洁、不脏乱,让孩子潜移默化受到良好影响。

第五是强迫孩子学习,久而久之,令孩子厌倦学习。

孩子生而具有对万物的好奇,在此基础上让其轻松自然地学习,才能学有所得。若一味被迫学习,孩子对学习会产生厌倦情绪。家长指导孩子学习时,可以换一种方法,改变常用的让孩子解答问题的方式,尝试着让孩子自己提出问题。父母要适时给予鼓励,表达对其创意的欣赏。亲子教育

本网站小编总结:常言说的好“人生而具备为人父母的本性,却未必具有教育子女的能力”这真的是一点都不假,不管你是首席的工程师还是拥有多高的学历,在教育孩子这一方面你仍然需要多学习!

孩子“成绩好”就是幸福的吗?(夏季幼儿入园教育)


前言:孩子“成绩好”可以得到老师的肯定、父母的赞扬、同学的刮目相看,但是这样他们真的就是快乐的吗?以下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什么样的孩子才是最幸福的吧,我们应该怎样给予孩子幸福感吧!

成绩好”何以成了孩子们最大的幸福?

我们一直在反思教育,我们一直为始终睡不够的孩子们心痛,我们也一直希望,孩子们可以有简单快乐的童年。但看看现实吧,我们应该觉得脸红,改革教育模式,落实素质教育,我们做出了哪些努力?让孩子睡够觉,居然也成了老大难问题,以至于武昌实验小学校长张基广对教育给出了“今天睡好觉明天不跳楼”这样的定义。

“成绩好”成了孩子们最大的幸福,这是应试教育和起跑线竞争的必然结果,为了提高成绩而连觉都睡不够的孩子们,不会有真正的快乐和幸福感,即使有,那也是扭曲的。

英国心理学会注册心理学家迪金森(Dickinson)教授认为,儿童的人际关系直接关系到儿童的幸福感,并且孩子的身心发育和人际关系的总和是相等的。人际关系也就是我们俗话说的受欢迎程度如何,包括受不受小伙伴的欢迎,受不受大人们的喜爱。迪金森教授表示,要评价孩子在学校的表现,不是看孩子积累了多少知识,更重要的是看其情感与社会性的发展。

有研究显示,受欢迎孩子的行为特征往往表现为,行为举止得体出色,喜欢与人合作,帮助他人,同情心强烈。入园指导

他们懂得如何奖励其他伙伴,即知道注意他人,赞美他人,善于与人合作和分享,对人提出有益的建议,听从成人劝导,维护团体的荣誉,努力提高团体的凝聚力等。

而被拒绝的孩子的行为特征多表现为:行为随意,吹牛,喜怒无常,欺软怕硬,有攻击性,蛮横无理等。童年时期的同伴关系很可能会成为将来成人世界人际关系的阴影。

目前,我国幼儿学习负担过重的问题已经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据调查发现,3-5岁的孩子除了接受幼儿园的教育外,还要参加各种课外培训。由于幼儿自主性差,不能违背成人要求,但事实是他们已经不堪重负,正在丧失本属于童年的幸福。如果孩子们生活在缺少童年幸福的世界里,怎能在通往未来的道路上热爱生活、热爱生命,乃至获得终生幸福?教育不应该以牺牲孩子们的童年幸福为代价,而应提倡既能让孩子们拥有幸福童年,又能让这种幸福成为奠基他们终生幸福的教育。

有专家表示,幼儿的幸福感有三个特点。一是满足幸福感的需要是具体而简单的,很少受到客观价值标准的影响。比如,一件渴望已久的玩具、父母老师的夸奖、和小朋友一起玩耍,虽然这种幸福感粗浅而感性,也不够持久,但它是儿童的天性使然。二是选择幸福感的工具与他们的思维水平相一致。三是幸福的主观体验受外界评价影响且不稳定。

当“成绩好”给孩子们带来最大幸福的同时,我们是否该想一想,孩子们其它方面的能力是否被压制了,当成绩不再是唯一目的的时候,他们是否还能真正幸福起来?

【即时通会员如是说】

随着国家《关于开展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的通知》,把大家的目光再一次吸引到教育这个与每个人都息息相关的行业,关系着国家发展的重大事业。多少年来,我们都把学习好做为衡量学生好坏的重要标准,这就导致了在学生的心灵深处也错误的认为只要学习好那就是真的好,自己好,家人好,老师好,学校好。我们不指望中国的教育改革会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也不奢求一个通知、政策甚至法律能改变现状,但大家希望教育改革能有实质性的推进,给孩子们提供一个科学良好的成长环境,让他(她)们健康茁壮成长!——倪卫校

孩子接触最多的家长和老师及其他孩子,而“成绩”是牵连这三类群体的最重要因素,学习成绩在目前中国教育制度下仍然是唯一的识别尺,“成绩好”成了孩子们最大的幸福理所当然。——李斐

这个调查问卷很惨烈,小孩子本该单纯的快乐,被单一的外在标准衡量了。问卷调查结果告诉我们,大多数的中国孩子已经依据成人喜好被裁剪初具雏形。评价并用评价引导他人行为其实是很残忍的事情,自己事情尚未处理好的我们凭什么坚信自己有评价他人的资格,甚至了解都无从谈起。把孩子当做和自己平等的个体,认识到自身的局限和他们所拥有的无限可能。这样的想法距现实有些距离,现在只能希望在“学习好”这个标准里,有更丰富的内涵,从而给予孩子们一点点小小的空间。——西铭

要知道幸福不是一百分,一百分带来的成就感远远不如爸妈的一个笑脸一个问候更有力量。太久了的畸形教育,已经让我们的教育观发生了改变,就算现在年轻的父母想着给孩子减压,可是在社会的各种压力下还是想让孩子汲取更多的东西,这些压力不知不觉的一定会转换在孩子身上,考试成绩必然也是会成为一道枷锁横亘在孩子面前,这样的好成绩怎么能称为幸福?!——杨文

先不说“考试成绩好”的孩子是不是幸福,幸福与否是孩子自己内心的体验和感觉。有句话说,鞋舒服不舒服,只有脚自己知道。为什么“考试成绩好”成为最大的幸福,我认为这不是因为“高分成绩”本身给孩子带来的幸福感,而是由“出色的考试成绩”带来的一系列连锁反应,比如说父母答应考试考得好会给孩子买一些渴望已久的东西,比如说考试好带来的老师的赞扬父母的夸奖和身边所有长辈的喜爱,比如说“考试成绩好”让孩子在班级中脱颖而出成为学习委员等等,这些才是构成孩子幸福感的原因。但是这些幸福感是不是来得过于畸形,也就是说,中国人把孩子的幸福的着重点放在“考试成绩好”上让孩子不知不觉形成了一个错误的幸福价值观。——胡倩

小孩子还不能完全理解幸福的内含义,在他们眼中,父母的疼爱、老师的表扬、同学的羡慕应该是最幸福的事情了,而“考试成绩好”可以满足他们所有的幸福指标。我常给我一个小侄女补习英语,她会因为考试没有考到100分而十分沮丧,我跟她说其实你已经很棒了,99分跟100没什么两样,就差一分而已,但是她说,本来她考了100分奶奶就会奖励给她一个玩具的。作为家长,不应该把分数掐的这么死,要看到孩子的进步和努力,这个比考100分更重要,孩子还是多鼓励教育比较好!——张欢

考试成绩似乎一直以来都是作为一个学生所最应该注重的方面,这是中国的教育体制种下的因结下的果,不能说这种体制一定是不可取的,至少说它在一定程度上的确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并且也培养大量优秀的人才。可是在这种科技时代,最需要的不仅仅是书本上的浩瀚知识,更多的是他们的创新意识与管理能力,对知识的创新与改进,对自身的管理与提高,这些才是真正所应该学到的。因此学生的考试成绩决定着他们的受教育程度及发展方向,但是也得跟着兴趣来,才是好的发展。——于瑶瑶

记得小时候每当遇见大人,他们首先问的都是考了多少分,这令学习成绩不好的我总是面红耳赤。没想到过了这么多年,我们的大人们还是一样一样的。而考试不好的孩子们则依然受着同样的折磨,而我除了同情,还能有什么呢?——李特

成年人总是站在自己的角度去理解幸福,并且将自己的价值观强加给儿童,殊不知每个阶段的幸福的涵义并不相同。做每个年龄段该做的事情就是幸福,学习只要不是倒数就可以给孩子最大的空间。——程鹏丽

我认为小孩的培养最重要的是人格培养,他们一定要有些脾气,有些癖好,有些担当,世界上少了很多数理化通才不会就不成世界了,但少了一批有个性有脾气的人确实有些灰暗。他们一定要有情感(情感的受阻将导致滥情或者呆板),有了情感就有了方向,从而才会在面对问题时有了选择。小孩子有时候会不知好歹,大人们需要仔细护航,在面临选择的时候大人们应该抱有开明的眼光,但不要代替自己的孩子去选择,这时候告诉他们相应的责任倒是很恰当。但小孩大部分时间是在学校度过的,升学制度还是会支配学校的一根筋教育,教师的资格评定、待遇等关切到自身生存的问题无一不被升学制度所影响,这种状况不改善,孩子们只能犯斯德哥尔摩综合症,以“考试成绩好”为幸福的来源。入园须知——潘宇峰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没有所为某个单独个体的幸福,因为幸福必定会与他人关联,孩子也一样。与恋人朋友的幸福是共同经历和分享的幸福,和工作搭档的幸福是一起努力成就某事的幸福,而与亲人的幸福恐怕是最纠结的一种,因为无论恋人朋友、还是工作搭档,在幸福感不能同时笼罩双方的时候,我们可以道不同不相为谋。而亲情却是“捆绑的”且无法替代的,很容易“道不同却必须相为谋”。所以,学会和父母或者孩子像朋友那样相处,不要因为他/她是你的儿女莫名变成了你的价值观牺牲者,也不要因为他/她是你的父母就背上了义务为你奉献的道德绑架,学会互相尊重,欣赏和鼓励对方,让对方的欣喜成为彼此相处的幸福感来源。——阿布

从小到大,成绩还不错,确实对“考试成绩好”这一“幸福”指标深有体会,现在的的教育制度和家长的态度虽然不是在扭曲孩子,但是着实效果却更胜之,希望以后能有所改善吧,不只我一个人期待。——阳利雄

我小学成绩不太好,每次最怕的就是开家长会了,最怕老妈被老师训。后来上了初中成绩变得挺不错,结果老师每次开家长会都表扬我妈,让我妈觉得特有面子。回家也表扬我,我突然觉得自己的价值原来还是挺大的,确实挺幸福的。——郑义君

这个最幸福数据的得来,主要在于成年人的诱导,是成年人对孩子的期望在孩子心中的映射。所以,做这个调查,本身有积极意义,但科学性不大。试想,儿童嘛,有多少意识和想法是属于自己的?会独立思考吗?还主要在于大人的诱导,大人平常的期待,言传身教影响。也就是说,这个调查本身的设计者思路不对,至少不全面不客观。——栗彦卿

这个调查结果挺切合国情,考得好什么都有了,就像现在成人世界有钱几乎什么都有一样。这就是现实。其实要评判的话,最好是将其他选项和比例放出来看看。——小迷

都是应试教育压的。这个调查结果显示了小学生精神世界的贫乏。就像你到一个闹饥荒的国家去调查,他们肯定说能吃饱是最幸福的。如果你到一个有家庭暴力的家庭去调查,孩子一定会说,不挨打就是最幸福的。儿童之所以选择“考试成绩好”为幸福指标,真是由于考试成绩成了他们压力的来源,成了他们挥之不去的心理阴影。——王俊岭

孩子的幸福没有一个固定的标准,不能说考试成绩好的孩子就幸福或者不幸福,幸福这个感觉是主观定义的,应该让孩子自己发言,有些孩子会觉得成绩好能够得到家长的赞赏、老师的表扬、同学的羡慕,自己的满足,这些能够给自己带来幸福感,但有些孩子会认为在追求成绩的时候丧失了娱乐时间,和同学的关系没那么紧密,从人际关系上得不到满足,因此获取不了幸福。我不认同只有无忧无虑的玩耍才是童年,应该是孩子能够按照自己的愿望做自认为快乐的事情才是童年,哪怕他要当五道杠,他只要开心他就幸福。——高欣婷

只能说相对于考试差点的孩子而言,他们高兴多一点,可以得到父母的肯定,老师的表扬,其他家长的表扬,甚至可以得到同学的羡慕之情,但是是否幸福,不是我们所能界定的,有的孩子每日苦读,获得好的成绩,是一种回报和验证,并不见得幸福,有的孩子无忧无虑,单纯的生活,成绩差点却也很快乐。不管考试成绩如何,让孩子拥有一个快乐和幸福的童年,对孩子而言,很重要。——刘鹏飞

理想是美好的,现实是残酷的,面对现实很多人是被逼出来的,没想到孩子们也要承受这份压力。于心何忍?他们不是因为得到成绩而去努力,他们不认为努力学习就是幸福的,他们是为了幸福而去学习,也可能他们不愿意天天这样子,无知的学习。应试教育,毁了很多人,为什么总有学生忍不住压力跳楼?你孩子需要自己的独立的思想空间,他们不喜欢别人去控制他们,我们做的只是引导教育,不要让他们做温室的花朵,这样他们长大也承受不住,狂风暴雨。——刘君清

本网站小编总结:现在的孩子都在家长的督促下勇于的前行,他们就像是一匹被鞭策的马,只有不断的前进才不会挨鞭子,虽然得到了“千里马”的称号,但是他们的却失去了许多欣赏周边风景的机会!

抓好孩子的零岁教育


宝宝,3岁定终生?

现在越来越多的城市年轻妈妈从怀孕到宝宝出生,都能接受一些正规的孕期、生育知识指导。而宝宝出生后,到进幼儿园这段时间,也就是0~3岁阶段,很多的妈妈、爸爸们却由于种种原因无法接受到系统的、正确的有关养育宝宝的知识、技能的指导,耽误了宝宝的发展。例如,年轻的爸爸、妈妈自己没有时间,只能让家里的老人隔代养育,后来却发现孩子特别任性;同一个家庭中,爸爸、妈妈对宝宝的态度、方法不同,或过于严厉,或过于溺爱,宝宝变得无所适从;还有的家长对宝宝一些不良的行为习惯不予纠正、指导,或者不知如何指导、纠正等,面对这些问题,毫无经验的年轻妈妈、爸爸们要么解决方法不正确,要么束手无策。

大量研究表明:按照人的发育成长规律,0~3岁的宝宝正处于人生的开始阶段,这一时期的发展,其影响会一直延续到成年期。许多成人期的疾病和心理行为障碍,总能在婴幼儿期找到相关的因素和病因;另外,儿童的早期发展具有明显的不确定性和可塑性,会同时受到环境中正面和负面两方面的影响;而且,每月、每周,甚至每日都在发生变化,这种快速变化的过程,增加了宝宝早期对内在的和外部的环境因素的敏感。因此,不论是内部还是外部的因素有变化,都可能对宝宝今后的健康生长、发育产生影响。

宝宝的第一份人生财富

0~3岁宝宝早期的发展指导建立在对宝宝各方面的科学测评和分析的基础上,而这些分析、指导的过程都将详细地记录在宝宝的健康档案当中。在国外,健康档案非常普及,因为它可以让人们随时掌握自己的健康状况,做到有的放矢地进行疾病预防。因此,父母会从孩子0岁开始就替孩子建立健康档案,每年孩子都会做一次全面的身体检查并记录在档案里。这种全面的健康检查不仅能培养孩子预防疾病的正确方法,还能教他们认识到健康对自己的重要性。这份健康档案将伴随孩子成长,成为您为孩子准备的最珍贵的人生财富之一!

所以,建议培养孩子养成每年定期体检1~2次的良好习惯,并通过专业的妇婴医院给孩子建立一份全面的、连续性的健康档案,通过动态地观察儿童生长发育趋势,早期发现并消除不利因素,早期进行干预,指导科学育儿及疾病防治,以保证孩子的健康成长。

聪明宝贝,怎样炼就?

0~3岁宝宝的早期发展指导,是从宝宝出生开始为宝宝建立健康档案,对宝宝进行月月跟踪——阶段评估——个性化的干预措施——再评估——再干预等早期教育指导模式。其中,跟踪的内容覆盖了喂养护理、体格测评、健康检查、心理行为发育跟踪、运动发育跟踪等等;评估包括量表评估,如智力测评、社会生活能力测评等;另外还有观察性评估如宝宝和父母的沟通、在和宝宝做游戏时的观察等。这形成了一个全方位、立体、系统的测评、干预、指导模式,能让新手妈妈、爸爸及时掌握宝贝的各种变化,发现问题的缘由所在。这些方式包括:

1.健康检查:通过系统全面的健康查体,防疾病于未然;制定个性化健康指导方案,使宝宝健康成长。

2.体格测评:生长发育曲线图,动态记录宝宝生长发育情况;利用身长体重比的数据,能衡量宝宝的生长是否均衡,指导父母及时调整喂养,及早预防肥胖及营养不良。

3.行为心理:观察游戏中的宝宝,发现他的认知、语言及社会交往等方面的表现,对宝宝的神经系统发育做综合评价,并指导家长随时调整自身及和宝宝的交往方式,顺应宝宝心理发育需要,使宝宝心理健康,人格健全,社会适应性强。

4.运动发育:通过运动中宝宝的反射、姿势以及不同体位,手及手眼协调的表现,发现是否有环境剥夺了宝宝的正常运动能力。

5.发育评估:通过大运动、精细运动、语言、适应能力和社会行为的量表评估,及时发现宝宝发育是否均衡,并发现不足,及时调整干预措施,使宝宝平衡发展。

6.社会成熟度:通过独立生活、运动、作业操作、交往、参加集体活动及自我管理的量表评估,及时了解宝宝的社会生活能力,尊重宝宝个性发展的同时,使得宝宝获得更强的社会生存能力。

7.妈妈沙龙:别人的优秀宝宝是怎么教的?自己的宝宝应该怎么管?听更多妈妈讲育儿经验,听儿科专家的科学育儿知识,针对妈妈们关注的话题及育儿过程中的疑惑开展讲座及交流,帮助父母更好地读懂宝宝,并通过专家现场答疑解惑,给予专业指导。

8.亲子活动:儿童早期发展并非单纯知识、技能的教育,重要的是宝宝的能力培养和性格引导。让孩子多和其他宝宝交往接触,能培养宝宝对外在事物的感触能力、交流能力和审美能力。类似“宝宝交友会”这类的亲子活动,能为同龄宝宝的交流创造必要的条件和更为宽广的环境。

从这些方式来看,年轻的妈妈不难发现,其实0~3岁宝宝的早期发展指导不仅仅只针对宝宝,另外一个指导的对象就是父母自身,而且这里涉及的不仅仅是宝宝的健康问题,还有宝宝的心理、性格、交往能力、与父母及外人的沟通能力等等。这种母婴指导模式通过妇婴医院专业人员的指导,帮助孩子的同时,也为父母提供具体、精准、个性的解决方案。

总之,新手家长们对于遇到有关宝宝成长的头疼问题可以向经验的妈妈及专业的人士进行咨询。其实0~3岁宝宝早期发展同样具有规律可循的。

孩子入园后的教育技巧


及时鼓励孩子在幼儿园的进步

当孩子在幼儿园取得了一点进步,如学会一首歌,一支舞,父母应及时鼓励。鼓励形式可以是送他一个小礼品,在家人面前大声表扬等。通过这种方式,孩子会深刻体会到幼儿园生活给自己带来的成就感,加深对幼儿园的情感。

教给孩子一定的交往技巧

在家中,父母要有意识地教孩子学会使用一些礼貌用语,如“请”、“谢谢”、“对不起”等。孩子说话时,教他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意愿。例如,当孩子想去厕所时,应该说“我想去厕所”的完整句子,而不要让他用意义含糊的习惯语代替。

在孩子面前正确评价老师

父母首先应该信任教师,才能协同教师工作。老师在孩子们心目中的地位很重要,父母应该维护教师形象。所以,当孩子对父母说:“今天,我们画菠萝啦!我画得可好了,但老师没有让我‘上墙’。”明智的父母应该说:“那是因为老师认为你能够画出比这一次更好的菠萝,他等着你下一次的菠萝呢!”然后,私下里再与教师交流孩子的表现和情绪。

教育孩子,你需要掌握这些技巧!


家庭教育最主要的就是要有渗透性,这样才是有效的家庭教育。孩子作为家庭成员中的一员,有很多时间都是与父母共同度过的,所以家长应该无时无处用自己的言行举止教育孩子,给孩子做好榜样,你想让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自己就要先做到。此外,还要给孩子提供良好的成长环境,家庭成员之间应该是相互似乎、尊重、互助、互谅、同乐、同苦的,只有像这样良好的家庭环境,才让让孩子身心健康,下面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家庭教育中的几个小技巧。

1.给孩子选择

家长专制主义并不值得推荐,好的父母应该允许孩子有自己的兴趣,鼓励他们按照自己的兴趣去做事,拿选修课外兴趣班举例子,如果孩子喜欢学芭蕾舞,父母就不应该让她学健美操,而是应该尊重孩子的选择,只有她对这件事感兴趣,才能做得更好。

2.接受现在的他

世界上没有相同的两片树叶,也没有相同的两个人,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家长不应该将孩子与别的孩子相比较。如果家长经常在孩子面前提起别人,将他们作比较,这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心,久而久之,孩子会变得没有自信,认为自己注定是一个失败者。

3.赞扬和赏识孩子

给孩子赞扬和赏识是重要的,孩子需要我们的认可和鼓励。但是在表扬的时候家长要说的具体,不能只是笼统的说好,应该要告诉孩子他哪里做的好,这给孩子的感觉是完全不一样的,下次他才会做的更好。

4.以理服人,避免对孩子大喊大叫

在孩子做的不对或者想要半途而废的时候,家长要避免对孩子大喊大叫,耐心的找孩子谈话问问她的想法,再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晓之以情动之以理,这样才能让孩子明白其中的道理。

5.适当的奖赏:给孩子买点小礼物

在孩子做的很好的时候,家长给孩子买点小礼物也是鼓励他继续努力的好方法,不必是什么大奖,但要是孩子能用到也喜欢的东西。如果孩子没有达到既定的目标,买点小礼物安慰孩子也是可以的。

孩子入园适应期的教育技巧


宝宝进入幼儿园是走向社会群体的第一步,对于孩子的心理也是一次重大的挑战。如何让孩子融入家人之外的生活乐趣之中,是父母需要做好的功课。

1.及时鼓励孩子在幼儿园的进步

当孩子在幼儿园取得了一点进步,如学会一首歌,一支舞,父母应及时鼓励。鼓励形式可以是送他一个小礼品,在家人面前大声表扬等。通过这种方式,孩子会深刻体会到幼儿园生活给自己带来的成就感,加深对幼儿园的情感。

2.教给孩子一定的交往技巧

在家中,父母要有意识地教孩子学会使用一些礼貌用语,如“请”、“谢谢”、“对不起”等。孩子说话时,教他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意愿。例如,当孩子想去厕所时,应该说“我想去厕所”的完整句子,而不要让他用意义含糊的习惯语代替。

3.在孩子面前正确评价老师

父母首先应该信任教师,才能协同教师工作。老师在孩子们心目中的地位很重要,父母应该维护教师形象。所以,当孩子对父母说:“今天,我们画菠萝啦!我画得可好了,但老师没有让我‘上墙’。”明智的父母应该说:“那是因为老师认为你能够画出比这一次更好的菠萝,他等着你下一次的菠萝呢!”然后,私下里再与教师交流孩子的表现和情绪。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