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情商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宝宝今后的人际交往方面,目前多数的家长们都已经认识到情商的重要性,但是对于如何帮助孩子提高情商还需要父母们多动脑筋了,以下就让我们来详细的了解下吧!

正确地识别感情是情商发挥作用的最基本表现。因为只有了解了自己和对方现在是一种怎么样的感情,才能根据双方的感情需求采取恰当的行动。

在日常生活中,家长了解自己和孩子的感情正处于什么样的状态是很重要的。在上面这个案例中,李思既没有正确识别自己的感情,特别是没有意识到自己的“愤怒”是一种不正确的感情,也没有从小胖的表情、声音、姿势等肢体语言读懂他的情绪正处于极端的抵触状态,百分之的口服心不服。亲子网

如果李思的情商很高的话,当他听到小胖宣布再也不参加奥数学习,怒从心头起时,就马上会意识到自己的情绪已经变得不理智了,因而要加以控制,不用“你为什么不上”这种质问的方式与小胖沟通。与此同时,在正确识别小胖对奥数极度抵触情绪的基础上,会心平气和地问他为什么不想学奥数了。

很多家长与孩子之间的关系不和谐,往往是家长没有像上面那样注意到孩子的感情状态,所以产生误解。应该说,对这种误解家长应负更多的责任。家长识别感情的能力低,没有看出孩子当时的情绪很恶劣,可以说是一种非常“不称职”的行为。

识别感情,一是知道自己的感情,二是知道或能识别周围的人的感情。可能会有人觉得知道自己的感情并不是一件很难的事,因为自己现在是感到愤怒,还是感到高兴,或是感到悲哀,这是很容易判断的。然而,人的感情经常是“五味杂陈”,非常复杂的。比如,孩子放学回家后,说他周末参加学校组织的野营拉练比赛。这种比赛很很苦,所以,你心里既高兴又担忧,你为孩子不怕吃苦的精神而感到高兴,但你又为孩子在比赛时可能会受伤而担忧。

本网站小编总结:识别感情是清楚的知道自己在被什么样的感情支配着,并且能够通过个人的表情、姿势等技体语言来读懂对方的感情处于什么样的状态,因此教会孩子拥有一个高的情商很重要!

入学准备扩展阅读

请多给予孩子自己做主的机会(亲子早教专题)


前言:教育小孩子育儿专家指出,比较提倡“多陪孩子玩少替孩子做主”的教育方法,因为现在的家长多是对孩子的一切事情采取包办现象,从而剥夺了孩子们生长的机会,这反而不利于孩子将来更好的发展!

问题一:小学是在哪里读的?

答案很多样,学军小学、文一街小学、行知小学、朝晖一小、采荷二小等,既有名牌小学,也有普通小学。

这说明孩子读书未必都要进名校。学校知名度,对学习会有一定作用,但并不绝对。

问题二:孩子是否从小一直带在身边?

大多数父母的回答是肯定的。其中有一个妈妈说,孩子从小是由外公外婆管的,但她每天晚上肯定会陪女儿,孩子是跟妈妈睡的。

有一位妈妈总结:“跟孩子的交流很重要,这件事一定要亲力亲为,这样才能掌握孩子的情绪变化。”

问题三:家庭教育,是慈父严母型的,还是慈母严父型?

多数家长的回答是,家庭中父母的角色没有如此明显的分工,在多数情况下妈妈管得细一点,爸爸管得粗一点。

徐轶文妈妈说,在家里爸爸严一点,什么事能做,什么事不能做,基本上是爸爸管的。

李英子妈妈说,在家里父母管孩子各有侧重,“我管日常生活中的琐事,教她烧饭,她可以做‘四菜一汤’。有一些人生问题的讨论,女儿是去找爸爸的。”

周朔雯爸爸说,小时候,他经常陪女儿找其他小朋友玩,找不到怎么办?他就陪女儿打羽毛球。“只要有时间,我就陪她玩,小孩想玩时一定让她看书,好像比较残忍哦!”

问题四:对孩子,从小是怎么管教的?

不知道是不是女生多的缘故,家长们的回答比较一致:孩子从小到大,基本上不用怎么管,都挺自觉的。

周朔雯爸爸说:“我们家里没怎么管她,孩子一直比较出挑,回家马上做作业,很自觉。我觉得读书不好,家长才会去管。”

徐轶文妈妈说,孩子从小比较乖巧,他们也很放手,上学孩子自己去,放学自己回,回家作业自己做,“作业没做完,我也不会说她,但到了学校,老师会批评,我要让她自己去面对老师。检查作业,我也只是签字,错了也不会帮她改过来,让她自己去发现,家长改了是没用的;手工作业,我们也不会帮她,买点书让她自己看。”

李英子妈妈说,孩子回家第一件事,是做完作业,然后可以做自己喜欢的任何事。“我不会给她额外的作业,也不会限制她做一些事情。如果我让她多做一些额外的作业,她肯定有厌烦情绪,可能学会偷懒或者欺骗。”

问题五:孩子从小有没有上兴趣班?

现在不上兴趣班的孩子,几乎没有。这些状元从小也是上过兴趣班的,只是他们上的兴趣班,都是自己选的,父母不会把自己的选择强加给孩子。

徐轶文的兴趣班比较少,英语口语的培训班一直在上,电子琴学过两三年,妈妈说:“顺其自然,不强加。”

周朔雯学过游泳、琵琶,练过跆拳道,但文化类的培训没有。

李英子小学里学过奥数,学过英语,但不考级,她一直在学一种冷门的乐器,叫做“阮”。妈妈说:“这是作为兴趣学的,争名次考级就比较功利了。这些都是她自己选择的,我对她的要求是,选择了,一般不允许轻易放弃。”

钟云岚说,她学过一大堆兴趣班,刚开始有兴趣,就报名参加,学过之后又没兴趣了。

本网站小编总结:家庭教育对孩子将来的影响是非常远大的,若是父母们采用的方法不正确就很有可能会伤害到宝宝,因此说教育孩子父母们还要多学习与关注这方面的常识,让小宝宝独立自主的成长!

多培养孩子动手的能力(幼儿亲子专题)


前言:多锻炼孩子的动手能力对于其脑力的发展也是非常有意义的,但是现在父母们常常怕孩子弄坏这个,动坏那个,因此常常限制孩子们的行为,这是非常不明智的,以下就让我们来具体的了解下宝宝多动手都有那些的益处吧!

认真观察孩子们的举动,从中发现他们的兴趣爱好并加以培养,这是做父母的责任。

仔细观察每一个人,当你在很认真专注地玩三角积木时,如果再增加一些积木的数量,你竟然可以集中精力地将它堆积成一座大城堡,一艘船只,又或一架飞机。这种集中的注意力真是很厉害。

在双语环境下长大的妹妹,原本就非常喜欢在人前说话发言。听父亲说,她在三岁左右的时候,有一次在幼儿园,老师问:“有谁愿意代替老师给大家讲个故事吗?”妹妹便自告奋勇说:“我来。”并绘声绘色地给大家讲了一个“肥爷爷”的故事。亲子网

这件事情一经大家夸奖,她更加喜欢在众人面前发表一些讲话了。听说后来她还进了学校的广播部和演艺部。

另外,弟弟在三岁左右的时候,父亲为了让他听音乐,专门买来了随身听。可是弟弟并未对随身听里播放出的音乐感兴趣。听父亲说,“他常很快就把随身听给分解了。不得已又给他买了三次同样的东西,他也因对机械产生了兴趣从而使理科成了他的强项。”

每个人都有个性,擅长的领域也都不相同。对于孩子感兴趣的东西,要开发潜能并继续培养,这是幼儿教育中很重要的部分。一定期间内,集中精力让他们做自己喜好的事情,其才能性情也会随之变化。如果孩子有机会去体验这段时期,哪怕短短两三个月,也会慢慢学习并成长起来。

培养孩子的各种素质和能力,虽然一言以概之是才能,其实它也包涵多层意思的。号称认知教育学第一人的哈佛大学教育学院的霍华德·加德纳(HowardGardner)教授曾创建了人有七种智能的理论,并产生了世界性的影响。他指出人类的七种智能类型包含:

(1)言语—语言职能;

(2)逻辑—数理职能;

(3)音乐—节奏职能;

(4)身体—运动职能;

(5)视觉—空间职能;

(6)交往—交流职能;

(7)自知—自省职能。

IQ(智商指数)测试很有名,但据加德纳教授的研究,IQ不止一种能力,应是多元化的。在月刊《培养理想》(七田·教育研究所刊)杂志上刊载的我们的父子对话中,也提到了父亲对于这七种职能理论的理解。亲子教育

父亲对于第七种“自知—自省职能”很感兴趣,我说道:“这是对自己很严厉的一种要求呀。”父亲却说:“这是能控制自己,做到不会失控发狂,且能为他人着想的一种能力。人也分好多种,每一种都能在各自的领域为世界作贡献。比起在所有方面都能达到平均优良程度,不如选择一种极少人能做到的事情。就像孩子如果非常专注于汽车、塑料模型,就放任他去从中学习就好。”

本网站小编总结:好奇之心是每个小朋友们都有的,他们很想要知道玩具小汽车是怎么跑起来的,玩具飞机利用什么原理飞起来的,因此当孩子们主动去探索的时候家长们要多支持孩子!

打造亲子时光宝宝身心更健康


[典型个案]妈妈不管宝宝忙自己瘦身

今年9月底,26岁的小晴顺利产下一个可爱的“金猪宝宝”。但因为害怕长期母乳喂养,破坏自己体型,宝宝刚满月,她就早早断奶了。如今,长达4个月的产假才过去一半,她已开始了自己的新计划:瘦身。

为了减去因怀孕而迅速增长的体重、恢复先前苗条玲珑的体型,小晴每天都要去健身房锻炼。由于产后元气尚未完全恢复,再加上大量运动,每天回家后,她都感到精疲力尽,无暇照看宝宝。因此,与丈夫商量后,两人决定由婆婆、公公照看宝宝。

自从婆婆接管了照料宝宝日常起居的重大责任后,小晴更加心无旁骛地锻炼起来,运动时间也一再拖延。最近,每天一回家,小晴只是例行公事般地亲亲宝宝,随后就忙不迭地回房睡觉,根本无暇顾及亲子交流。

[记者调查]年轻妈妈成产后瘦身“主力军”

记者在本市市中心一家健身中心发现,在健身人群中,不乏刚刚坐完月子、迫不及待地想要恢复体型的“80后”妈妈。其中,绝大部分的“80后”妈妈表示,为了尽快恢复体型,自己不但早早给孩子断了奶,还选择将孩子交给祖父母代为照料,以便自己能够专心致志地“瘦身”锻炼。

一位“80后”妈妈说:“一来自己渴望有更多的空间和时间,二来祖辈也乐于和宝宝朝夕相处地生活。既然如此,将宝宝交给他的爷爷、奶奶照顾,何乐而不为?”同时,她也承认,自从祖辈照料宝宝后,自己和宝宝的相处时间大大缩短,有了更多的个人空间和时间。”

[数据分析]母婴平均相处每天13.2小时

尽管目前本市0至3岁婴幼儿的科学育儿受到家庭普遍重视。但与此同时,在母亲分娩和婴幼儿养育中,也存在一些值得关注的问题:尤其是母亲日常带养婴幼儿的时间偏短,母婴之间缺乏足够的交流。

调查显示,本市母亲和0至3岁婴幼儿每天在一起的时间平均为13.2小时,44.1%的母亲每天和孩子在一起的时间少于12小时,和孩子在一起小于8小时的比例为26.7%。

“妈妈为了保持体型,不愿意母乳喂养或喂养过短,不仅不利于宝宝的健康,对母亲自己的健康也极为不利。‘上班族’妈妈由于工作,与宝宝接触的时间过短,则很可能让孩子在成长中缺乏安全感。由于缺少充足的和母亲相处的时间,孩子的生长、发育也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因此,年轻妈妈还是应该尽量想办法,多和孩子在一起。”市人口计生委规统处长徐晋勋解释说。

六成0至3岁宝宝由祖辈照看

本市93.7%的家庭认为,3岁之前是儿童感知、语言、思维形成的关键时期,近九成的家庭希望,孩子在3岁之前,就能接受教育培养。但在由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担当主要日常看护者的带养人中,61.3%的祖辈看护者、带养人文化程度在初中及以下,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比例仅为12.7%。

此外,在0至3岁婴幼儿家庭中,每月愿意支出并承担300元及以上的教育培养费用的比例达到44.3%。

[专家说法]祖辈照看宝宝弊端不容小觑

虽然由祖辈照看宝宝,可以排解老人的孤独心理。但其中所带来的隐患也不容小觑。祖辈对儿孙们的过分溺爱,会阻碍孩子的正常心理发育,延缓孩子独立意识和独立行为的发展。祖辈们的世界观会隔代传播,以至于增加儿童对新知识、新事物的接受难度。祖爱孙偏于“慈”、“宽”、“容”,而父爱子则偏于“严”,这种教育支点的分歧,很容易导致亲子隔阂,疏远儿童与父母的关系。

[专家支招]年轻妈妈如何与宝宝多相处

1、适当延长母乳喂养时间。母乳完全可以满足新生儿从出生到6个月以前生长发育的需要。母乳喂养不但能增强孩子的抵抗力,还能促进母婴之间的亲子交流;

2、善于利用“边角”时间交流。可以在送孩子去幼儿园的途中找些话题与他聊天、回答他的问题;临睡前,应陪孩子上床,讲些小故事或生活常识;

3、分配给孩子一些家务活。做晚饭时,鼓励孩子在厨房帮助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比如剥毛豆等,不但可以边干活、边陪孩子聊天,还能够锻炼孩子的手指灵活度;

4、节假日以孩子为核心。节假日、双休日不妨暂时放下手中的工作,带孩子去参与一些亲子活动,比如亲子班等,在活动中促进与孩子的交流;

5、“亲子交流”父亲也可参与。孩子的成长中,父爱也不可忽视。如果妈妈们实在忙得抽不开身,爸爸们就应该挑起亲子重任了,与宝宝多多交流。

总之,母婴之间要有足够交流让孩子在成长中有足够的安全感,良好的亲子关系也有利于孩子的成长。

请多给孩子拥抱


TIPS:孩子一哭就抱,好吗?

许多父母或许都有过这样的经验,当孩子嚎啕大哭时,有人会严肃地“告诫”你,这个时候不要去抱小孩,因为会养成孩子依赖的习惯。此时心中难免挣扎,看着哭得面红耳赤的宝贝,到底是去抱抱他、安抚一下他不安的情绪,还是不理会他呢?

据李文贞医师分析,1岁以前孩子的哭是一种运动,而且他们需要父母来满足生理需求,并快速做出反应才能建立信任感与安全感,所以,这个年龄的孩子可以多抱一抱,以满足他的生理需求。

等孩子过了1岁之后,当他渐渐会说话、会表达时,就要问清楚哭闹的原因,坚守应有的尺度,这样才不会让孩子把哭闹作为要挟大人的“武器”。

拥抱培养性格

也许是东方人不像西方人那么热情,人与人之间拥抱的动作实在是不多见。就算是对自己的孩子也是如此,特别等他们长大到一定的年龄后,就很少有亲密拥抱的动作出现。但千万不要小看拥抱这个再平常不过的动作,它对孩子可是有很大的影响,我们需要从孩子小时候就开始培养拥抱的习惯,养成习惯后就变成一种很自然的行为了。

据李文贞医师介绍,拥抱对孩子的影响可以从“质”与“量”这两个方面来讲。在质的方面,时常被拥抱的孩子,一定是被父母关怀、接纳的孩子,当他长大向外发展时,以往收到的拥抱经验更能鼓舞他独立探索,发展独立性格,就像一艘扬帆待发的船,时刻准确出发,航向惊喜的旅程。另外,在智能发展上,充分被拥抱的孩子由于拥有安全感与自信心,所以发展得也较为出色,更容易取得好成绩。

在量的方面,时常拥抱孩子、用心接纳孩子,可以让他们获得更好的身体发育状况。正如先前提到的罗马尼亚孤儿院内的孩子,他们为什么会生长迟缓呢,就是因为缺乏充分的爱。

TIPS:多拥抱,有益身心发展

据相关研究发现,拥抱对幼儿来说具有6大心理功能和4大生理益处。

6大心理功能:情绪较为稳定、较容易建立安全感与信赖感、较容易睡眠安稳、较容易建立幼儿的自我认知、增加父母与孩子的亲密度、较容易体验母亲所接触的外界。

4大生理益处:促进肠胃功能、循环功能、免疫功能、呼吸功能。

拥抱不分时间

或许你以为,孩子长大了、上学了,就已经不需要拥抱了。其实,不论人的年龄有多大,人人都喜欢被拥抱的感觉,尤其是自己喜欢的人。所以,拥抱可以随时在平日生活中展开,自然又时常的肢体、肌肤接触,抱抱孩子、摸摸头、碰碰鼻子、拍拍背、搭搭肩膀,这些小动作都可以充分传递爱的讯息。虽然只是一个小小的动作,但等孩子充分熟悉这些动作的含义后,亲子沟通会更好,亲子关系也会更加紧密。

拥抱不分年龄

每个孩子都需要父母的拥抱,即使他已经长大了,也还是不可或缺。因为拥抱本就是人类的天性。下面两个实例就很好地说明了我们为什么需要拥抱。

第一个实例是美国心理学家哈洛教授做过的一个很有名的猴子实验,他将一只刚出生的猴子和母亲隔离,然后准备了两只“铁丝网妈妈”,其中一只用绒布包裹,比较温暖,另一只则没有,但身上放了一个奶瓶。实验结果发现,这只小猴子几乎所有时间都在抱着包裹了绒布的猴妈妈,这和小孩跟妈妈抱在一起情况很相似,而只有在肚子饿的时候,才去找有奶瓶的猴妈妈。

另一个例子在罗马尼亚的孤儿院进行,院中的工作人员每天都会在固定的时间喂食孩子,但是这些孩子几乎没有任何与他人拥抱的机会。最后研究人员发现,虽然他们每天都定时喂饱院中的孩子,但是他们的生长发育仍旧不尽如人意,而且智力发展也明显迟缓。

由此可以看出,父母除了让孩子衣食无缺之外,更应该用心去感受孩子的内心世界,了解他们真正的想法。而拥抱就是一种最直接的表达爱意的方式,它直接带给孩子最强烈的信息:“我是爱你的!”通过亲子肌肤接触的拥抱,孩子能感受到父母的温暖,进而建立起对人的信任与安全感,将来也才能有足够的勇气向外探索世界。

TIPS:来场亲密的抱球游戏

小孩子都很喜欢球类游戏,如果能在游戏中加入拥抱的亲密接触,那么孩子将获得更充分的安全感,对人际关系的培养也大有帮助。

1、选择一个大小合适的皮球。

2、把皮球夹在你和孩子中间,你抱紧孩子,让孩子也抱紧你。

3、提示孩子注意,不要让皮球掉下去。

4、可以和孩子来上一段舞蹈,尽情地玩耍吧,只要不让皮球掉下去就可以。

总之,父母从小就给孩子养成亲密拥抱的习惯,亲子关系也会变得更好,孩子被爱所包围成长的心理更健康。

请还给孩子一个合理的成长空间(亲子教育专题)


前言:现在的父母对于孩子都看管的比较严格,从而使得孩子们没有一点的私人空间,其实小孩子与我们大人是一样的,都需要有属于自己的一片小天地,若是家长们连这一点都剥夺了,那么对孩子所造成的伤害将是不可弥补的!

这天张珊下班回家后,女儿小丫从她的书包里掏出一个日记本给妈妈。张珊想打开日记本,却发现是个带密码锁的日记本。小丫帮打开锁后,张珊看见扉页上写着“除本人外,禁止乱动”,下面的署名是“Rose"。

“Rose是谁啊?”张珊问

“当然是你的宝贝女儿我呀!”小丫抱着妈妈的肩膀说。

张珊没想到女儿刚上初中就给自己起了英文名字。起英文名字也不跟我商量商量,真是人小鬼大。张珊心里虽然有些不悦,但没有流露出来,这毕竟不是什么大事。

“你为什么一定要买个带密码锁的日记本呢?”张珊问。

“就是为了不给别人看呀。”女儿没有觉察到妈妈的表情越来越严肃了,继续撒娇。

“妈妈也不能看吗?”

“那当然!”说完,小丫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了。

“那在你眼里,妈妈也成了‘别人’?

“……””小丫不知如何回答妈妈的这个问题。

沉默了一会,张珊坐到了小丫的对面:“小丫,你是不是跟哪个男生好了,不想让妈妈知道?”

“你乱说!”小丫差一点要哭出来了,拿起日记本,就冲回了自己的房间。

屋子里变得很黑暗了。张珊没有想去开灯,更没有想起身去做晚饭,只是呆呆地坐在那里。坐着坐着,她突然想哭,感觉自己是个失败的妈妈,一向乖巧的女儿突然变得那么陌生了。

“为什么孩子会变得越来越陌生?”张珊实在不明白……

其实,对于家长来说,孩子变得越来越陌生是种正常现象。

孩子的成长,不仅是长身体的过程,也是一种社会化的过程。孩子在一天一天地成长,衣服买了没几天就开始不合身了,鞋子没穿几天就变短了;孩子的声音也在发生变化……在大多数家长的眼里,他们关注的仅仅是孩子这种生理上的变化。亲子网

有相当一部分家长基本上没有关注到孩子心理上的变化,这种变化不限于孩子因内分泌系统的发展引起的孩子的心理发展,比如,孩子的情绪开始变得不稳定,个性难以捉摸等。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更重要的是孩子的社会化的过程,孩子越来越希望表现出自己作为一个“大人”的价值,他们的自尊心不仅在快速成长,而且变得更敏感,他们更关注别人(特别是异性)对自己的看法。他们对很多问题似懂非懂,但自尊心不允许他们再像小学生那样直截了当地问家长或老师了,所以,他们心里的秘密越来越多。

虽然家长对孩子充满了爱,但是家长与孩子之间毕竟相差二三十岁,如果说十年是一个代沟的那,那家长与孩子之间至少要差两个代沟,因而家长与孩子之间沟通的难度也越来越大。因此,孩子在家长眼里显得越来越陌生是种正常现象。

孩子越大,值得家长操心的事也就越多,不仅有孩子的学习问题,而且还有人际交往问题、早恋问题、生活习惯问题,等等。要为孩子操心,家长就必须了解孩子,因此,很多家长都无微不至地关心孩子:

“小胖,你今天看起来没精神,是不是身体不舒服?”

“小丫,你最近老说英语老师的坏话,是不是英语学习出了问题?”

“小胖,你的鞋子子是不是咯脚了?”

一般来说,在孩子身上发生的这类问题,家长都能察觉到。但是,孩子为什么不想去学校、为什么无缘无故发脾气,对这种感情上的问题,很多家长无法作出判断。

随着孩子渐渐长大,成为小学生、中学生,他们有很多事情不会再告诉家长了。家长也开始不安起来:“孩子到底在想些什么呢?”因为觉得不能放任不管,所以家表开始追问孩子。

如果家长问“在学校怎么样”,孩子便会回答“没什么”,家长要是问“你这是怎么了”,他们还是回答“没什么”。“没什么”“没什么”,已经成为孩子应付家长追问的口头禅。孩子之所以不向家长说心里话,是因为他们知道,如果自己认真地回答了问题,家长肯定会责备说:“为什么你就不想想办法呢?”“你自己主动去做不就行了吗?”所以不如什么都不说,直接保持沉默。然而,孩子不说话,家长就更着急了。在孩子看来,家长这么老是这么追问自己,打探自己的隐私——在很多家长的观念里还没有“孩子的隐私”这个概念——是不尊重自己的表现。所以,家长追问孩子,只会加深家长与孩子之间的隔阂,让孩子感到厌烦。

有的家长生怕孩子变坏,经常偷看孩子的日记,窥视孩子的秘密,结果孩子非常反感,和家长的关系反倒恶化。有的家长还用对小学生的方法来对待初中生,用简单粗暴的方法要孩子顺从自己,孩子很有可能变得更加逆反,或者胆小退缩,没有主见和自信心。

家长不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而感到担忧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家长越担心越不能逼问孩子,更不能不分青红皂白地命令孩子这样做那样做。家长必须学会控制自己,不要质问或盘问孩子,也不要用指示、命令和禁止的语气跟孩子说话。亲子教育

对于那些高情商家长来说,他们虽然也担心孩子,但不会横加干涉孩子的事情,只在旁边静静地守护,等孩子自己来倾诉。他们会利用自己极强的观察能力,观察孩子的需求,尽量创造适合与孩子沟通的氛围与机会,让孩子主动开口。

本网站小编总结:若是想要孩子们身心健康的成长,平时家长们就要多与孩子们相沟通,而不是无缘无故的去怀疑孩子,家长教育孩子需要的是技巧与方法,因此懂得正确的家庭教育法很重要!

利于孩子健康成长的家庭特征


利于孩子健康成长的家庭一般具有如下一些共同特征:

1、家长有较强的自信心,在任何情况下,对孩子始终抱有热切的期望,认为孩子将来一定有作为。

2、家长能为孩子提供丰富的生活内容。入学后,同学之间智力素质的差异,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龄前生活内容的丰富与否。明智的家长总是让孩子参加各种有益的活动,开阔眼界、多见世面。

3、注意培养孩子的独立性。三、四岁的孩子事事都想自己动手,家长能够鼓励孩子独立完成力所能及的事情。

4、有一套合理的能被孩子接受的家规。合理的科学的家规,对约束孩子的行为,使之向好的方面发展是非常必要的。

5、家长是孩子的好朋友、好老师也是孩子入学后学习方面的得力助手。

6、家长非常关心孩子在学校里的情况,和老师保持经常性的联系,配合学校教育好孩子。

7、关心孩子的心理健康和注意培养孩子的优良品德。

请多给孩子进行尝试的机会


一位朋友去一位美国老师家做客,无意中看见老师不满三岁的孩子拿着一把钥匙,在笨拙地试着插进锁孔想打开卧室的门,可怎么也插不进去。于是朋友主动过去想帮他一下,却被美国老师阻止。老师说,让他自己先犯些“错误”吧,琢磨一会儿总能把门打开。

这样他就再也不会忘记这门是怎样打开的!果然,那孩子折腾了很长时间后,终于如愿以偿。

孩子的错误大凡可分为两种:一种是长辈必须予以立即纠正的,如乱丢垃圾、不讲整洁、欺侮弱小等,一旦放任,以后就难以收拾。

而另一种,即孩子能够自行纠正,主要是如何适应生活的那一类,却是应该允许孩子犯错误的,如前例所述。孩子不断“犯错误”的过程其实正是不断改正错误、完善方法的过程,假如不给予这类机会,轻易地帮孩子打开门,非但剥夺了孩子寻求正确“开门”方法的乐趣,也会使他们变得懒于动手,疏于尝试,习惯依赖父母。

魏先生的女儿有一次因好奇心发作,想“鉴定”一下瓷碗究竟会不会破碎,竟当着魏先生的面拿了一只往地上摔。魏先生要女儿自己清理碎片,并让她记住瓷器易碎的常识。后来魏先生的女儿从易碎的瓷器延伸联想到同样易碎的玻璃杯、镜子、瓶子、眼镜等,慢慢地开始自觉地学会保护和使用这类物品,再也没有摔碎过任何东西。

孩子是一个发展中的人,独立自主的活动有助于孩子的成长。而家长要做的,是如何将孩子“犯错误”过程中的不利因素转化为有利的、积极的、合理的因素,多给孩子“尝试——错误——完善”的机会。

孩子的成长是个学习的过程,父母不能剥夺孩子尝试的机会,而应该多创造机会去锻炼孩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