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现在的家中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父母们都希望自己家的孩子好,更是为孩子规划好了人生的生涯,但是但从来没有问过孩子的感受,剥夺了许多的“儿童权力”,以下就来让我们具体的了解下现状吧!

日前,上海社科院发布《上海儿童发展需求调查报告》,报告显示,在健康需求上,孩子们最期盼“拥有足够的睡眠时间”;在教育需求上,最期盼“学习负担减轻一些”;在权益需求方面,最不能忍受“假期不能自由支配自己的时间”,对于闲暇时间,最渴望“由我自由安排活动”。社科院专家指出,父母应学会尊重“儿童权利”,包括隐私权、表达权、参与权、娱乐权,让孩子拥有自主活动的时间和空间,并让他们参与搬家、择校等家庭事务的决策,倾听他们的声音。亲子网

据项目主持人、上海社科院青少年研究所研究员董小苹介绍,此次调查采用问卷式,抽样对象为本市小学四五年级学生、初中预备班至三年级学生、高中一至三年级学生。调查显示,在健康需求中,“有足够的睡眠时间”、“学校的饮食搭配更加营养科学”、“获得有针对性的心理辅导(例如遇到学习困难、人际关系、青春期问题时)”排在前三位。董小苹说,睡眠得不到满足,其根本原因与学习压力过重有关。调查中,初三、高一、高三的学生对睡眠的需求最高,选择比例均超过了四成,表明学习负担与睡眠时间具有一定的相关性。“我们要通过减轻学生负担,保证小学生每天睡眠10小时,初中生9小时,高中生8小时。”

在教育领域,儿童需求最强烈的三项分别是“学习负担能减轻一些”、“从提高学习兴趣出发让学生自主安排学习时间”、“参加更多的社会公益活动”。

在儿童权益方面,学生最不能忍受的三件事分别是:“假期我不能自由支配自己的时间”、“爸妈未经我同意就拆了我的信件或看了我的手机短消息”、“有些老师用语言贬低我”。当被问及父母对儿童权益的侵犯经历时,儿童选择最多的是“父母当着别人的面训斥我”和“父母工作忙,没时间管我”。亲子教育

上海社科院青少年研究所的雷开春博士表示,此次调查显示,儿童非常渴望能自主安排自己的事情,然而现实情况是,很多孩子没有自由,父母习惯性地用自己的意志来安排孩子的一切。雷开春进而提醒,“上海是国际大都市,上海的父母应与国际接轨,在家庭教育中更加尊重儿童权利”。

本网站小编总结:现在的孩子多受父母们的限制,往往没有自主选择的权利,都只能按照父母们所规定的去行动,久而久之,孩子们失去了更多的成长机会,但愿父母们都能够学会尊重儿童权利!

精选阅读

教会孩子学会尊重别人


小宝宝的品质需要从小开始培养,从生活中的一点一滴来做起,做为大人要去引导孩子拥有一个好的品质,以下就让我们结合实例来了解下相关的亲子早教技巧,让孩子学会如何尊重他人!

场景:因为自己就读的学前班转来了个叫丁丁的新同学,斌仔兴奋极了,那几天回家路上跟妈妈汇报的全是关于丁丁的新闻:丁丁的头发后面留有一条小辫子;丁丁说湖南话,我们都听不懂;丁丁爸爸怪,忍不住问他。

“丁丁今天哭了。”斌仔的情绪有点低落,“林为钧他们笑话他,捉他的小辫子玩,还说他说的是乡下话。”妈妈停下了脚步,蹲下来,看着斌仔的眼睛:“告诉妈妈,你当时做了什么?没有制止他们吗?”

“没有,我怕他们也不理我了。”斌仔的声音低了下来。

“那么,”妈妈拉起了斌仔的小手,“你觉得他们这样做对吗?”

“不对,”斌仔犹豫了一下,但又接着说,“可是,可是丁丁讲话就是怪怪的,我们都听不懂。还有他的小辫子—”

妈妈把斌仔拉进怀里,接过了话头:“妈妈知道你害怕小朋友不理你,那多不好受啊!可是他们这样对丁丁,丁丁心里一定也很难过。而且,丁丁刚从湖南来,不会说广州话很正常,上次爸爸妈妈带你去湖南旅游,车上的小朋友不是也听不懂你讲的白话吗?可是他们没有笑话你吧?”早教网

“对,”斌仔想到那次旅游,有点兴奋了,“他们还教我说湖南话呢!”“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家乡,你的家乡是广东,丁丁的家乡是湖南,不同的家乡就有不同的话,不同的风俗。”妈妈耐心开导。

“什么叫风俗?”斌仔不解。

“丁丁的小辫子就是一种风俗。你们觉得不好看,可丁丁觉得这样才美!既然丁丁自己觉得很美,你们就应该尊重他。”

“我知道了,我们都是小朋友,我们都一样;就算我们说不一样的话,也能成为好朋友,不该互相笑话,对吧?”斌仔能说出这么“深”的道理,妈妈报以响亮的一吻。“可是怎么尊重他呢?”斌仔又不懂了。妈妈站起身,“尊重,就是明天回去告诉丁丁,他的小辫子蛮好看的,还有,问他愿不愿意学广东话,愿意的话就——”

“就教他!就像旅游的时候小朋友教我一样,是吗?”

妈妈笑了。儿子终于懂得了包容和尊重,这对他今后的生活太重要了。她可不愿意斌仔从小就学会排斥,毕竟这个博大的世界需要一些心胸更宽广、视野更开阔的小主人。从上面的个案中,我们很容易看出善良,看出尊重,看出同情,看出同理心,但讲到宽容,似乎有些离题:“宽容不是指的谅解他人、不记恨不报复的一种品质吗?”你会问。

也是。也不是。你理解的是生活中讲的宽容,可在孩子的品德奠基工程上,我们讲到的宽容侧重点有所不同:它的确涉及上面提到的一干元素,的确让孩子减少仇恨、暴力和偏执,学会以善良、尊重、理解待人,但之所以能做到这些,奥妙集中在一点——给孩子一个基本认识:所有人,不论是否和我们一样,都值得受到公平和尊重的对待。

分析:对于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来讲,这不是件容易的事情。他们更喜欢取笑他人的短处以确定自我价值,他们容易随大流,不善特立独行,也怯于特立独行。所以斌仔才会在丁丁受到取笑的时候一度退缩;但是,如果我们任由孩子退缩下去,终有一天他们会认为这样做是理所当然的:因为他跟我们不一样,所以他是错误的,他该受到隔离。

也许你不觉得这样的孩子会给你们平静的家庭生活带来什么波澜,可问题是惊涛骇浪正在你看不到的地方掀起:孩子可能从此自大或者自卑,参与排挤他人或者甘愿接受排挤;成年后可能变得偏执,变得无法接受异己,甚至无法接受新事物。因为欣赏不了事物的差异,他的思维可能日益狭隘、墨守成规;因为不习惯从不同的人身上发现闪光的地方,他对生活和朋友的评价也会牢骚满腹、怨气冲天—没错,孩子的学习可能不错,成绩可能不错,长大后工作可能不错,薪水可能不错—但是,因为不够宽容,不够包容,他失去了很多学习和吸纳的机会,却平添了很多烦恼。一句话,这种狭隘的人生很不快乐。

让孩子从小学会接纳不同的世界,让他们打开心灵所有的窗口,准备迎接户外扑面而来的新鲜空气—这可能是比学习任何一门学科、任何一种特长都要重要的事。

本网站小编总结:一个人的品质对于其今后的成长非常重要,做为家长不应该歪曲孩子的成长,对于孩子们间的取笑大人要学会去化解与引导,但愿以上的实例可以为家长们做出一个好的榜样!

家长要学会“袖手旁观”对孩子(亲子早教专题)


引言:孩子在幼儿园难免打架拌嘴,当家长看到这一幕的时候,请不要着急,也不要极力去制止,要学会袖手旁观,看着老师如何解决这样的小矛盾,充当第三者的“观战”,会作为家长的您受益匪浅。

两个孩子为了一个玩具吵了起来,甚至打起架来。碰到这种情况,大部分家长可能都会着急地上前去阻止自己的宝贝。但是,焦老师的做法不是这样。她会在一个孩子抢到玩具后问他,“宝宝,你觉得你抢别人的东西你开心吗?”这个时候,孩子们通常会发现,好像自己也没有什么开心。即使是表达能力还比较弱的小班孩子,也会用眼神来看看老师,然后低下头来。很多孩子会主动把玩具递给刚才的小伙伴,让他先玩。

焦老师说,这样一个体验和感受的过程,对孩子来说非常重要。在一次次经验的累积中,孩子们在下一次遇到类似的情况,就会慢一拍,想一想,究竟怎样的动作才是合适的。她的观点也得到了黄园长的赞同。“家长和老师不要直接地制止孩子的举动,要善于去等待,让他们自己找到方法。”黄园长说。

不要错过每个细节

很多家长会用“孩子还小”作为替他做这做那的理由。焦老师提醒家长,不要放过每个可能让孩子发展自主能力的生活细节。例如,幼儿园吃点心的时候孩子们会喝带软管的饮料。一些小班小朋友把管子从饮料盒上拿下来后就发呆了,不知道怎么把塑料包装纸去除。在家里,很可能大人随手就帮他剥掉了,但是在幼儿园,老师们却让他们自己通过咬啊撕啊等方式,尝试自己解决。然后,老师再示范正确的方法,并请一些孩子担任小老师。孩子们学会了正确的方法时,都显得非常开心。亲子游戏

黄园长曾花了20分钟时间,观察一群男孩如何利用班级百宝箱里的材料,连出一段长长的“水管”。起初,孩子们自然而然向老师求助,但是,在老师拒绝了他们的要求后,男孩们齐心协力,用报纸、胶带等小玩意,完成了自己的作品。在她看来,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首先拥有了自信,他相信,通过自己的努力,不借助别人,也能取得成功;其次,孩子们会渐渐养成一种自主的习惯。3岁左右的孩子是一个培养独立性最佳的时期,家长千万不要错过。

本网站小编总结:尊敬的家长朋友们,爸爸妈妈们,不要着急,当您看到以上我们描述的一些小矛盾时,千万不要着急,在孩子互相没有受到很大伤害的时候,请看我们的老师妈妈们是怎么解决这样的问题的。

爱孩子,要学会尊重孩子


有些伤害是悄悄发生的。

著名哲学家JeremyBentham说过一句名言:“世上有两种人,一种人把世界分为两种人,另一种则没有”。而我认为,世上有两种父母,一种把孩子当“私人物品”,另一种则没有。

最近看了一位已经回国的留美学生的回忆录,里面痛诉了父母从小对自己“过度关爱”,导致他患上心理疾病,他不仅拉黑了跟父母的联系方式,并且已经12个春节没回家……

看完这份回忆录,我最大的感受是,这位留美学生“敏感”、“脆弱”,存在认知偏误,的确需要心理疏导和帮助。但一个孩子的成长,除了父母的教育,还有环境也是一个很大的影响因素。我们不能说一个孩子成年后的心理问题就是小时候父母导致的,但这对父母在养育孩子方面的确存在不恰当之处,他们把孩子当“私人物品”养育,而不是把一个孩子当“一个孩子”养育,根源是他们对孩子缺乏应有的同理心和尊重。我们作为父母,该从父母的角度,对孩子做正确的事情。

回忆录里有些细节,值得我们这些父母关注:

妈妈给儿子穿裙子,把儿子打扮成女娃;

儿子被欺凌时,妈妈让儿子要“哭着”跟老师说;

参加演出需要穿短裤,但妈妈仍坚持给儿子穿长裤;

儿子因为不会剥鸡蛋被亲戚嘲笑,父母不以为然;

……

多少父母懂得“尊重”的涵义?

把孩子当“私人物品”养育的父母,他们最大的特征是,孩子是我的,我爱如何养就如何养,我爱如何教就如何教,他们以一个父母的角度看待孩子和照料孩子;而一个懂得尊重孩子的父母,他们会把孩子当成一个脱离于父母的个体,把孩子当成一个人,给予尊重和必要的认可,还懂得对孩子换位思考。

一个懂得尊重孩子的父母,如果孩子不想穿某件衣服,他们可能会耐心地询问孩子的理由,理由合适便要支持;一个懂得尊重孩子的父母,在面对孩子被欺负时,他们会懂得先听听孩子的心声,甚至鼓励孩子给出解决方法;一个懂得尊重孩子的父母,如果遭遇孩子被嘲笑时,能感受到孩子的悲伤,及时保护好孩子……简而言之,就是“尊重孩子的内心”。

从艾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2,3岁的孩子已经有“自主感”的心理需求,具体地表现为“我要穿绿色的衣服,而不是蓝色”,“我要穿跳跳虎的鞋子,而不是白色布鞋”……而孩子到了4,5岁,他们有“主动感”的心理需求,具体地表现为“你让我吃饭,我偏不“,”你让我阅读绘本,我偏要玩玩具熊“……当孩子到了6,7岁,便有了“克服自卑感”的心理需求,当他们被嘲笑时会很受伤、备受挫折。

“尊重”孩子,父母至少要做到的3点:

1、有尊重孩子的意识

心理学家艾瑞克·弗洛姆说,没有尊重的爱是控制。有尊重孩子的意识,就是懂得从尊重孩子的语言和行为开始,有了解孩子语言和行为背后的想法,而不是一开始就否定和批评孩子,更不会强迫和打骂孩子。

某天在一个餐馆里,一位孩子因为不想吃饭被妈妈粗暴地强迫:“你不吃饭,我就不要你了……”没多久孩子便躺地上打滚,引妈妈怒吼:“我的脸面全被你丢光了!我从没见过一个像你这样不可理喻的孩子……”孩子没被妈妈尊重,所以他采取了不尊重妈妈的反馈;这个妈妈尊重自己,却没有尊重孩子。

2、给孩子自己选择的空间

儿童有一种强烈的个人尊严感,通常成人意识不到他们是很容易受到伤害和遭到压抑的,这是来自教育学家玛利亚.蒙台梭利的教诲。不少父母懂得要保全别人的尊严,却忽视了自己的孩子也需要尊严,即使小小孩也不例外。孩子从2岁起,就有自我选择的强烈意愿,比如要先玩什么玩具,要先吃哪种水果。虽然不是让孩子说了算,但父母最好给孩子适当的选择权。如果父母长期否定、总是帮孩子拿主意,会给孩子造成挫折,继而引起孩子的习得性无助,他们会放弃选择,甚至还会对父母有怨恨。

有一天我带孩子逛书店,旁边一位小女孩看上了一本童书,她被封面吸引,她非常希望爸爸给她买,但被爸爸冷冷地拒绝:“你怎么总是那样幼稚?小孩子不要看没用的东西!”我看到了小女孩脸上的尴尬。可想而知,这个孩子未来也不会快乐,因为她有一个不懂保全孩子尊严的爸爸。回家的路上,儿子问我:“妈妈,什么是没用的东西?”这个问题太难回答,以至于我想了很久才说:“没用的东西,只对觉得没用的人才是没用。就像你的玩具变形金刚,对我没用,但对你有用。没有什么东西是绝对的没用的……”

3、学会对孩子有同理心

心理学家TeresaWiseman说,同理心是一种与他人一起感受的能力。孩子小时候常常需要父母的认可,即使不认可,但他们也希望被父母理解。孩子感觉到父母对自己有同理心,便能获得自信,因为这对于孩子来说是关注和在意。有同理心的父母,也会养育出有同理心、理解他人的孩子,因为父母理解了他们的心思,他们也学会了理解他人。

在对孩子有同理心方面,哲学家孔子是典范。据说有一天,孔子跟子路驾马车去泰山,路上被一小男孩挡路,子路很生气,但当孔子听到孩子说,他在前面用泥巴建了一座“城池”,孩子说:“你是要让城池让马车呢?还是马车绕过城池前进?”听完后,孔子向孩子道歉,继而让子路驾驶马车绕开了孩子的“城池”。大概孔子知道,马车绕开前进用不了多少时间,而孩子用泥巴筑城池花尽了心思。

纪伯伦说,你的孩子其实不是你的孩子。孩子是他们自己,尊重孩子,才是父母最温暖的养育。

居家亲子游戏大合集(亲子游戏专题)


引言:在家免不了和孩子玩儿游戏,好的亲子游戏是对孩子身心发展有好处的,你知道吗?下面将给大家介绍几个亲子游戏。

第一种:小帆船

适合年龄:1岁半以上能坐得很稳的宝宝

需要道具:长浴巾

玩法:照顾者与宝宝紧紧并肩坐着,将长浴巾放在两人身体后方,以上身躯干为主,玩的同时,照顾者可与宝宝左右摇摆,唱儿歌。

备注:此活动可让宝宝学习上半身平衡,并训练重心的控制。

第二种:包水饺

适合年龄:2岁

需要道具:球状柔软物(毛巾球、抱枕等)

玩法:让宝宝平躺着,双手平放在头顶上方,依照“包水饺喽”的指令,将道具放在宝宝腹部上,宝宝听到指令后,便将双手双腿收缩卷曲压住道具。游戏开始时,照顾者须先做几次示范,供宝宝观赏及学习,而后再与宝宝互动游戏。亲子游戏

备注:此活动可训练宝宝身体延展及收缩,也可让他学到碰触他人身体时动作要轻。

第三种:炸油条

适合年龄:2岁左右

玩法:照顾者平躺,准备翻滚状,供宝宝跪下用双手推滚着走,几次之后可考虑与宝宝互换角色(不一定要求宝宝一定要做成功)。一人滚回正面算“炸”了1条油条。过程中尽可能与宝宝的受力做适当的调整与互动。

备注:此活动可教宝宝学数数,从翻滚中刺激宝宝大脑。当宝宝再推滚照顾者时,又是全身力量的运用与控制的一种学习。

第四种:夹心吐司

适合年龄:2岁

需要道具:小抱枕

玩法:照顾者屈膝跪着手持抱枕,让宝宝用身体一同夹住椅垫后,两人双手张开平举。

备注:此活动可训练宝宝力量的掌握及上半身的伸展能力。

第五种:两人三脚

适合年龄:2岁左右,可以走路的宝宝

需要道具:毛巾或绳索

玩法:用毛巾将两人的脚绑成三只脚,照顾者用手握住宝宝的手腕部,以防宝宝不自觉失去平衡时跌倒。注意宝宝跳行的节奏感与力量。跳的同时,照顾者须鼓励宝宝多屈膝,增加宝宝膝盖的使用,可帮宝宝跳得更好。

本网站小编总结:家庭里的亲子游戏至关重要,这是家长和孩子沟通的最佳方式了,通过一起玩儿游戏,让孩子的心和家长的靠的更近。

教孩子学会什么是“尊重”


不久前,妈妈带隆隆去参加一个聚会,整个下午,这个5岁的孩子让妈妈劳神费力。当妈妈和朋友们聊天时,隆隆不断嚷着要喝苹果汁,妈妈让他稍等一会儿,但隆隆一分钟也不能等待,马上大喊大叫起来。妈妈轻声制止他的无理乱叫,他却叫喊着要妈妈“闭嘴”。对儿子的这种行为妈妈深感吃惊。事实上,平时在家里隆隆也会偶尔对妈妈表现出不尊重,儿子这次在聚会上的表现,让妈妈感到事态的严重性。

隆隆妈妈反思,是不是自己在哪些方面做得不够,才导致儿子如此的无理行为……

【专家分析】

对孩子这种不懂得尊重大人的行为,父母应负有很大责任。不少父母对自己应具有的父母权威态度模棱两可,同时又急切地想把孩子培养成能独立思考问题而不盲从的孩子。他们片面地认为,在家里对孩子限制太多,会让孩子今后难以适应社会。于是,在生活中向孩子过多地渲染父母与孩子间的朋友关系,并在孩子面前随意抱怨幼儿园老师以及其他一些孩子的长辈,而这些言行其实是在向孩子发出信号:“不尊重权威是可以的”,以至在孩子的心目中也就几乎没有了“尊重”这个条目。

要改变这种情况,建议父母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建议1:不要和孩子讨价还价

父母首先要让孩子知道自己是孩子的长辈而不是朋友。如果要求孩子做什么事,应简单地发指令给孩子。例如对3岁的孩子说:“把玩具放到一边去,现在该吃饭了。”不需要罗列各种理由,也不要和孩子讨价还价。

如果孩子不愿意服从指示,父母应坚持自己的立场,因为多数孩子一旦发现争吵没有作用,他们就会自我约束了。

建议2:要让孩子清楚在家里谁说了算

有时,一句“照我说的去做”显得简单而又生硬,虽然这是父母想要表达的中心意思,不妨采用一些既能明确表达出父母的威严,又对孩子尊重和爱的话语,例如“如果我让你不穿外套出门的话,我就没有尽到做妈妈的职责。”

在生活中应不断用明确的语言进行强化,父母在某些方面的权威是不容置疑的,在家里应是父母说了算。

建议3:让孩子学会用尊重的语气说话

有的父母认为,自我表达意识强是一种健康行为,便允许孩子用大哭大闹的手段来发泄情绪。其实,多数孩子在顶撞了父母后会感到愧疚甚至害怕,如果父母对孩子的无理行为无动于衷,渐渐地孩子就不再关心自己的行为是否影响到了别人;同时要明确地向孩子表达“应尊重他人”的想法,要跟孩子说:“我不喜欢你用语言去伤害别人”或“应为你说过的伤人的话道歉”等。

建议4:给孩子示范尊重人的方式

父母应让孩子懂得,表现出感激之情是显示对他人尊重的一种方式。例如当着孩子的面,称赞他的班主任老师主题班会组织得很好;还可以联合其他父母一起为生病的老师制作问候卡,并让孩子签上名。这些小小的表示和认可,向孩子传达的是:孩子心中的权威人物都在为了孩子努力工作,他们是值得尊重的。

建议5:让孩子尝到不尊重人的后果

一般情况下,当孩子出现不尊重人的举动时应及时适当惩罚,或制止他正在进行中的游戏,或把已经放在购物车内的糖果退回货架。如果当时的情况不允许,也应让他稍后体会到不尊重人的后果,例如:“你今天说了不尊重人的话,今晚就不能看动画片了。”父母在行使惩戒职能时一定要做到言出有信。

我们要教育孩子尊重别人其实就是在尊重自己,学会尊重才能有多人尊重自己。

亲子玩具成亲子“杀手“(亲子游戏专题推荐)


引言:玩具是伴随孩子成长的必需品,每个家庭都给孩子准备了太多的玩具,然而随着孩子年龄的成长,玩具慢慢变成了“杀手“,您知道吗?

“暑假以来,急诊已收治了好几例儿童将玩具子弹塞入耳朵,鼻孔后取不出来的病例。”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急诊科副主任医师许立军介绍,暑假不少孩子喜欢玩模拟枪战,玩具子弹体积小,很容易被孩子误食、亲子游戏、塞入耳朵、鼻孔。此外,射程更远,伤害更强的BB弹也有可能对孩子造成伤害,“每年的暑假和寒假,都是孩子眼睛意外伤的高发期,其中由BB弹枪造成的伤害占了相当大的比例。”

许立军提醒,一些体积较小,颜色鲜艳的“小”玩具,如积木、弹弹球等也是很危险。在选购时注意其体积必须大于孩子口腔直径才可以购买。“体积较小的玩具极易被孩子吃到嘴里而成为气管异物;如果孩子吞进去2个或者更多的磁铁,体内的吸力会导致肠道的致命损伤。”

发声玩具 危险因子:伤害听力

现在出售的许多玩具融进了声、光、电现代科学技术,家长都很乐意为孩子购买。殊不知,噪音越大的玩具,对婴幼儿的听力危害也越大。许立军表示,孩子对声音的感应要比成年人灵敏,如果儿童玩具发出很大声响,就可能会给婴儿的听力造成伤害。

日常普通谈话声为30-40分贝,高声说话为80分贝以上,超过70分贝的噪音会对小儿的听觉系统造成损害;当达到80分贝时,儿童就会感到吵闹难受;如果噪音经常达到80分贝,儿童会产生头痛、头昏、耳鸣、情绪紧张、记忆力减退等症状。婴幼儿的健康成长,需要安静舒适的环境,如果长期受到噪音刺激,会变得容易出现激动、缺乏耐受性、睡眠不足、注意力不集中等表现。

有些幼儿玩的冲锋枪、大炮、坦克车等玩具,在10厘米之内,噪音会达到80分贝以上。许立军提醒,在给孩子选择玩具时,一定要注意玩具发出的声音要控制在70分贝以下。此外,大部分音乐玩具都是用电池作为能源,这些电池很容易被宝宝抠掉,有可能被孩子吞食的危险,如果孩子吞食的电池还有电量,它还会因含有电流而导致体内烧伤。所以购买带电池的玩具时要看电池盒是否有可靠的螺丝固定。

绒绳玩具

危险因子:呼吸道感染、窒息

孩子们经常会抱着毛绒玩具睡觉,还会拿毛绒玩具咬着玩,很有可能产生诸如呼吸道感染等疾病,严重的还会引起支气管痉挛、咳嗽甚至哮喘等,部分小孩会出现湿疹等皮肤过敏现象。许立军表示,亲子游戏、一些毛绒玩具的眼睛、鼻子、扣子等,都是被粘贴到玩具上的,经常会出现划伤小孩皮肤,或者不慎被孩子吞咬到肚子里的危险情况。

此外,一些带绳、线的玩具也是防不胜防的“危险物”。孩子非常喜欢牵着绳子拉动或甩着绳子玩耍,绳子很容易缠在孩子的手指或脖子上,时间长了轻则造成指端缺血坏死,重则能让宝宝窒息。所以,家长在选择带绳玩具时,绳子长度不能超过宝宝的颈部周长,年龄小的孩子最好不要玩这类带绳玩具。

本网站小编总结:一些金属玩具外面涂有釉漆作为装饰,这些釉漆可能含有一些对人身体有危害的重金属,比如铅等。所以,如何给孩子选择玩具,选择好的玩具才是王道。

班长推荐的亲子游戏(亲子游戏专题)


引言:一个幼儿园小班级,虽然我们不像小学、初中那样的特别有规范,但是我们也是有小班长的。今天就让我们看看比我们大的哥哥姐姐是怎么当班长的!

当班长不仅是一种荣耀,更是一份责任和一个历练的机会。可能有很多同学都曾期望当班长,我的小学生活就是这样在期盼与失落中度过的。

跳了两级,我提前进入中学,虽然已经不再像小学时我和同学们一起办板报那样希望当班长了,但是这“班长”还是“砸”在了我的头上。

上中学后,班主任老师为了给大家平等的机会,提供展示各自才能的舞台,于是决定让大家轮流当一日班长。这样一来,想不当班长都不成了,总有一天,“班长”会和我不期而遇。此后,我又开始了期盼当班长的日子。

就这样经过了半个学期的漫长等待,终于迎来了我当班长的那一天。

一大早我就来到学校,进了教室,“上一任班长”把“值日班长记录本”郑重地递给了我,算是一个“交接仪式”。这个本子是记录这一天里班级发生各种事情的,写好后交给“下一任班长”。如果发生了一些重大事件,需要及时向老师汇报。我深知这个“交接仪式”的意义:从接过本子的那一刻起,我就是班长了,就要协助老师管理班级了。

班长这一头衔落到我的肩头,让我感到一股力量从心中升起,虽然“官位”不高,但是依然是一种担当,我决心要对得起班长这个称号,哪怕只有一天。亲子游戏

这一天可真够忙的:不仅要观察同学们的表现,查看纪律,还要负责班级内的卫生,每到下课,别的同学出去玩了,而我要围着教室转一周,检查有没有垃圾,然后及时清理干净。更重要的是自己也要认真听课,不能只监督别人,还要以身作则。

午饭后,同学们都在午休,我也正打算放松一下绷了一上午的神经。可没等我进入休息状态,同学就告诉我,刚才教导处的老师通知一年级的所有班长到会议室开会。我听到后,马上拿起记录本,一溜小跑到会议室报到。第一次当班长就遇到了开会这种“大事”,我既感到兴奋,又有些紧张。我们12个班的班长围着教导处的老师坐在一个大圆桌子旁,老师主要总结了上周为了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举办的远足活动,而后向大家布置了谈感受写感想的任务。我认真地听着,生怕落了哪一个细节,没有记全老师的话。40分钟就这样紧张而愉快地过去了,看着手里拿着的记得密密麻麻的记录本,才长长地舒了一口气。出了会议室,我和其他几个班长一边往外走一边沟通会议感受,并相互参照补全内容。

下午的工作井然有序,眼看一节节课过去,我这个班长也快要卸职了。一天真是短暂,我还没把班长捂热乎就要让给下一个同学,我还没有彻底进入状态,我为同学们服务的时间还很少,这些遗憾在我脑海里回荡,心里不禁有些失落。不过,不一定非要当班长才能为同学服务啊!作为班级的一分子,作为一名普通的成员,我应该随时帮助同学,而不是纠结班长这一光环是否在我头上。自我调节后,失落仿佛消失了,心里更多的是期待,期待第二天,和我不是班长的每一天。

放学后,我最后一次行使了班长的“权力”,召集几个活动小组的组长开了个小会,向他们传达了中午的会议精神。开完会后,我把“值日班长记录本”交给了班主任老师检查批阅,老师看后还表扬了我,说我记录得非常详细。完成任务后,我像是卸了重担,开心地“下岗”回家了。

第二天,我把“值日班长记录本”交给了新班长,我为期一天的班长生涯就这样圆满地画了个句号。

本网站小编总结:班长的作用在班集体里是很重要的,我们应该正确的安排合适的学生扮演班长的角色。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