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目前越来越多的幼儿园开展各种各样的补习班,其中有不少的特长班都比较接近于“小学化”从而带给幼儿园的孩子很大的压力,这样的教育很容易打击孩子的学习兴趣,以下就来具体的认识下吧!

幼儿园开设有珠心算、英语等具有“小学化”倾向的兴趣班可以说是一种“双赢”之举,对幼儿园来说,可以解决一部分教师的收入问题,幼儿园从中得到许多收入,幼儿园也能从家长和社会中获得好口碑;迎合了部分家长对孩子多才多艺的炫耀心态,更迎合了大多数家长害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担忧。在我看来,幼儿园“小学化”与小学“中学化”有关。时下,小学教育资源分配不公平,一些小学一部分名额用来“就近入学”,而一部分名额通过选拔性考试招收优秀学生。记得有一则新闻说,名为《“幼升小”名校试题精选》的帖子出现在各大网络论坛上,该帖收集了北京市各小学的“幼升小”入学试题。不少网友看后跟帖称,题目“很难”、“很雷人”。入园指导

压力都是一级一级传导的,由社会传给父母,父母传给孩子,中学生传给小学生,小学生传给幼儿园学生。长期以来中小学校应试教育让许多家长不敢有丝毫松懈,如果让孩子输在幼儿园就有可能步步皆输。许多小学家长都有这个感受,现在的学习内容比以前难了、深了,并且作业多、学习压力大,有的作业超过了孩子的智力水平,违背学生成长规律;虽然考试不排名次,但是每次都短信通知家长:班级里100分有几人,最低分是多少分,孩子在班级中的名次也一目了然了。小学组织英语、美术等兴趣班,接受学生们的选择,更有的地方学生跨市补课,举办“奥数班”等小学“中学化”现象严重,如果在幼儿园没有接受过训练,一旦进了小学,是难以适应小学“中学化”教学和管理的。

教育家卡·威特说:“对于孩子来说,最重要的是早期教育,而不是天赋。”学前教育的重要性已得到家长们的认同。幼儿园“小学化”倾向最为严重的后果是使孩子过早厌学。其实,孩子的兴趣、好奇心比什么都重要,在幼儿园阶段,孩子的主要活动是游戏,在体验中感知和感受,在玩中学,通过引导提升孩子学习的兴趣。有人曾问于丹:你是否欣赏虎妈。于丹说:虎妈培养的是成功人士,但是孩子需要的是成长。“家长需要更长远的视野。孩子的成长比成功更重要。”入园须知

本网站小编总结:家长们往往都觉得只要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就是赢家,其实这种观点是很不科学的,幼儿园的孩子太小,在他们的心里玩还是比较重要的,若是家长们过于的限制孩子自由的时间反而还不利于宝宝们多方面的发展,但愿你能够做一个明智的家长!

入学准备扩展阅读

幼儿园“小学化”显著


随着经济水平和居民收入的提高,先进而科学的教育理念不断被大众了解和接受,人们对教育关注程度大幅度提升。特别是现代社会竞争加剧和独生子女的增多,使越来越多的家长更加重视早期儿童教育。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许多家长在孩子0-6岁时,就通过各种方式和途径,为孩子制定出了早期教育计划。一些家长甚至认为:对孩子实施教育越早越好,只有进行早期教育,才能使孩子学到更多的知识和技能,从而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获得更大的成功。

华盛顿独立智库“教育界”的高级研究员萨拉·米德认为,早期教育并不像组装电脑一样,配置越高,性能就越好,通过高配置就一定有高性能。“尽管婴幼儿脑部的神经连接在早期发展迅速,但让他们从小聆听贝多芬或玩益智积木并不能使他们更聪明或将来更成功”。

目前,幼儿教育与小学教育尚不能很好地衔接,是我国教育领域里的一个很突出的问题。在幼小衔接方面存在着“小学化”和“学科化”的倾向。

据调查,65%的宝贝班、小班家长不赞成幼儿教育小学化,最希望的是,孩子在幼儿园能够培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独立生活的能力,掌握一定劳动技能,了解基本的安全常识。51%的中班、大班、学前班家长,赞成幼儿教育“小学化”,希望幼儿园提早介入小学教育,让孩子掌握全面的知识,理由是“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与家长观点截然相反的是,64%的幼儿教师不赞成幼儿教育“小学化”,认为超前教育不利于孩子成长,同时认为提前加压会抹杀孩子的创造力。

但事实上,一些幼儿园及社会上的早教机构为了迎合家长的需求,让孩子认字写字、背诗歌、学习加减法等,使教育目的明显地偏向“小学化”。特别是学前班,教师在教学内容上基本上是根据知识目标来选择教学内容,以“读、写、算”为主,采取以讲授系统知识为主的课堂教学形式:教师讲、幼儿听;教师念、幼儿读;教师做、幼儿看。讲授课程内容多是一年级课程,以学拼音、写字、做数学题为主;美术、音乐等课则多是画画、唱歌等关于技能方面的内容,而培养审美、陶冶情操的内容却很少涉及。

有的家长认为,对孩子进行超前教育,起点比别人高,在竞争中会占有优势。但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的实验结果表明,超前教育的儿童在进入小学四年级时,就逐渐丧失了优势。

归根结底,学前教育“小学化”、“学科化”的问题根源还是在于应试教育体制。在入学考试中,部分知名小学对考生进行所谓的摸底测验,内容包括识字、计算等方面,并以此作为接收新生入学或给新生编班的依据。而学前班及部分早教机构的“读、写、算”的课程设置解决了部分家长的“起跑焦虑”,迎合了部分家长“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从众心理。

我认为,学前教育的“小学化”、“学科化”教育,违背了由幼儿生理发展特征所决定的学习心理特征,对孩子未来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信心会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从短期效果看,孩子学业的进步的确让家长感到欣慰,但是不容忽视的是,拔苗助长的教育方式违背了幼儿的生理、心理发展规律,不仅起不到启发智力的作用,容易造成幼儿知识结构、智力结构的单一化,而且过早地使幼儿产生学习恐惧和厌恶心理,对今后幼儿的身心健康造成不良影响。

学前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对幼儿实施体智德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教育,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偏离了这一方向,学前教育目标便失去了存在的价值和意义。

进行超前教育并不一定意味着领跑,早熟的果实也不意味着丰硕。因此,家长要转变观念,遵循孩子的成长规律,切勿拔苗助长;社会媒体要为孩子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杜绝大肆宣传“神童”背后的“成功教育”。同时,也要成为教育、妇联等政府相关部门进一步关注和研究的问题,真正为孩子铺就一条快乐成长之路。

(作者葛剑雄系全国政协常委、北京市政协副主席,民盟北京市委主委,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

幼儿园“小学化”只是孩子吃亏


可是幼儿园“小学化”真的让孩子学到了更多的知识了吗?

“交了几千元,怎能什么都不会”

陈小姐在为孩子的作业苦恼不已。她告诉记者,孩子才3岁6个月,但幼儿园将孩子安排在中班,他的作业有很多都没写,只要一说作业他就不愿意,换作讲故事就特别高兴。她忍不住感慨,那么小的年纪还要做作业,作业也不少,这容易让孩子对家庭作业产生恐惧感,从而让孩子的快乐童年打了折扣。

这位家长反映的情况是否幼儿园的普遍现象?笔者以家长名义探访了清远多家幼儿园发现,公立幼儿园一般没有给学生布置家庭作业,而一些民办幼儿园尤其是城镇的幼儿园从中班起就开始不定期给学生留点家庭作业,同时多家幼儿园开设了学前班,有的则以“大大班”的名目出现,在课时、授课内容的设置上接近于小学。记者在一家清远市区横荷民办幼儿园的大班看到,20多个孩子跟着老师学习认字,另一位老师则坐在一旁批改学生的作业。不知是学生作业写得不够好还是出现了错误,老师把一名学生叫了过来,说了几句后又让学生返回座位。

让孩子小小年纪识字做作业,幼儿园方面也表示无奈。清远市区一位民办幼儿园园长称,班会上有少数家长抱怨说“每学期交几千元,怎么我家宝宝什么也不会呢?”家长认为就应该学点东西,要不这几千块钱不是白交了吗?学不到东西就不能为上小学打基础。不过也有些家长会抱怨宝宝作业太多。众口难调,让幼儿园左右为难。

“高起点”未必比“零起点”占优势

小学前学得更多,会不会在小学一年级受到明显的优待?记者采访中了解到,答案是否定的。因为目前一个班普遍在40人以上,学得更多的学生,因为基础好,老师反而会少操心,而基础差的学生,老师会更加关照。

新北江小学的语文张老师告诉记者,如今一年级入学新生的“差异”很大,有的已经认识上千个汉字了,有的连数字还认不全。对于同一批的孩子,该校严格按照教育部门制订的课程标准进行教学。对一年级的新生,学校会先摸一下底,对那些认字少、不大会算的“零起点”孩子,老师反而会在上课时特别关注,保证每一个学生都能跟上教学节奏。而那些“基础好”的学生,受到的关注自然会少些。所以,从听课效果看,入学前学得少的孩子未必会吃亏。

对于幼儿园小学化,不少幼儿园老师也站出来表示反对。清远启蒙幼儿园的梁园长说,清远的正规幼儿园里也没有识字、算术之类的教学任务。学龄前儿童大多是从校外补习班和家长那里学会认字和数学的。学龄前儿童提前接触一些小学课堂知识是可以的,但目的是启发兴趣,略作铺垫,过量反而会影响将来的学习。因为学龄前孩子大多是“表面化学习”,凭借的是短时记忆。能识字,但不懂笔划;能背诗,但不懂含义;能计算,但不懂规律。到了小学课堂,一看黑板,自以为“都学会了”,便可能失去学习兴趣,不再认真听讲,这对日后的学习贻害无穷。

学前教育重在引导

孩子学龄前什么都不学,家长什么都不教,这才是正确的做法吗?话也不是这么绝对。关键看学什么和怎样学。

拿识字来说,幼儿阅读专家表示,识字伴随着阅读,效果更佳,但家长在进行亲子阅读时,千万不要逼着孩子学字。学龄前的孩子肯定还是从图画中理解故事更多,应给予他们足够多的图画阅读,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文字。此外,还可以在合适的生活场合中启发孩子认字,比如通过认识封面上的字挑书、通过认识包装盒上的字挑食品。

学龄前幼儿学数学也不能超过他的认知发展范畴。幼儿教育机构的郭老师告诉记者,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基本以形象思维为主,抽象思维才刚刚萌芽。通过一些游戏活动,逐渐培养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才是学习数学的根本目的。比如搭积木,能培养孩子的空间概念,这其实也是数学的一个重要内涵。

每一节课开始前,都会让孩子们在规定时间内拼一幅拼图。拼图的难度会不断增加。而在课堂中,也经常让孩子上台PK回答问题。郭老师说,学龄前的数学课堂教会多少知识是次要,而激发学习兴趣、提前适应课堂氛围、培养受挫力和自信才是重要的。“学习”也并非只是看书上课,在正式入小学前,家长和孩子一起制订作息表,培养专注力;一起整理书包,培养好习惯,这些都会有助于学习能力的提高。

专家

增强学习能力才是一二年级的关键

既然“高起点”未必比“零起点”占优势,那么为何家长还是趋之若鹜地把孩子送到各类“学前班”去呢?

教育界人士普遍认为,主要原因是大多数家长对小学的教学标准并不了解,而“小学一年级不教拼音,不教简单字,不教10以内加减法”的社会传言却很有市场。

连州一小的徐老师介绍说,国家课程标准所制订的小学一年级上学期认字标准就是350个字,而且,在每个阶段的学习过程中,都允许学生遗忘一些字。至于数学,整个一年级上学期就教到20以内的加减法。这样说来,那些入小学前已经认识2000个字、会一百以内加减法的“高起点”孩子,一年级是不是就可以“无所事事”了?

事情并不这么简单。徐老师对记者说,小学阶段是整个人生学习的基础,小学低年级最需要培养的是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也就是“学习能力”。而认多少字、算多大的数这样的“知识总量”绝不等同于“学习能力”。虽然一年级的认字标准只有350个,但会详细讲解笔划结构;虽然只教20以内的加减法,但重在让学生接触多样性的算法,并掌握适合自身的最优化算法。增强学习能力才是一二年级的关键,一到三年级,差距便会显现,学习能力强的孩子成绩会不断提高,而学习习惯没养好的孩子,哪怕进校时“认千字、算百位”,也会“吃光老本”,逐渐退步。

孩子怎样才会爱上幼儿园(幼儿入园指导)


前言:幼儿园是孩子人生之中的起点,在这一段时期对于宝宝们的性格形成及生活习惯的养成都是重要的阶段,因此家长与老师都要注重孩子在幼儿园的这一段时期,以下就来详细的了解下怎么让宝宝喜欢上幼儿园吧!

问:老师如何让孩子爱上幼儿园?

答:进了幼儿园的孩子,总是生机勃勃,能够立即回答老师的提问,愉快地参加同伴的集体活动,这些就是集体教育的出发点。入园指导

孩子到了5岁,独立的愿望更加强烈,作为社会之一员,会进一步深入到包括成人在内的人与人的关系中智力上还不能理解成年人的内心世界,但逐渐能通过成人的表情和语气理解到他们的情绪了。因此,他们就能深刻理解教师们的事了。老师由于匆忙而忽略打扮,孩子早上一看见就会说:“老师您病了吧!”等等。孩子很会看老师的脸色。所以,要想使孩子天真活泼,老师自己也必须要天真活泼。要让孩子在幼儿园里感到高兴,老师也必须对幼儿园有好感。

就象孩子需要宽阔的运动场和休息室一样,幼儿园和托儿所老师之间的亲切和睦关系也是必要的。老师必须在同事之间感到自己是自由人。在孩子头控制下的孩子是不会愉快的。同样,在工头式的统治下也会使教师感到不愉快,会失去生气。老师面对孩子时心中必须充满旺盛的生命力,所以他们不能过度疲劳。现在托儿所的工作时间,多半因为母亲们的实际情况而延长。

从早晨8点到下午点,始终全神贯注地照看孩子,人的身体是坚持不了的。保育员中之所以有很多人病倒,多半是因为劳动强度太大。为了维持现在这样的长时间保育工作,必须实行两班制,给教师规定休息时间。家长了应该想到,要求阿姨长时间地照看孩子,她们一旦累垮了,还怎么能保育孩子呢。幼儿园或托儿所中很多事务工作都与教育孩子无关,为使教育工作者能够专心致志地进行保育,应该另外派人做事务工作。入园须知

为了保育教育者的尊严,她们的打扮穿戴不能比同年龄女性差。现在支付给幼儿教育工作者的报酬偏低,待遇上的菲薄,往往会降低老师的积极性。幼儿教育不能光在节省经费上打主意。教育工作者相互密切无意才能在孩子面前有愉快明朗的表情同样,老师的爱如果不是对每个孩子都一视同仁,孩子的脸上也会表现出不愉快。老师偏爱哪个孩子,在老师觉察到之前,孩子们已首先觉察到了。老师自己必须时常警惕自己的偏爱情绪。

本网站小编总结:想要宝宝尽快的适应幼儿园,最主要的还是要让孩子首先对老师得到认可,也希望父母们能够协助老师,让孩子及时的熟悉幼儿园的环境,及时的适合幼儿园的生活!

反思幼儿园小学化 给孩子正常童年


幼儿园小学化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认字、拼音、算数、英语......幼儿园俨然成了小学预科班。这种现象屡禁不止,背后根源其实在于家长的需求。每个家长都希望孩子成龙成凤,总是担心自己孩子落后了,于是这种竞争越来越提前,家长将在幼儿园学到了多少知识作为评价幼教的标准。有需求就会有市场,由此衍生出幼儿园以能教会孩子多少知识为市场竞争的法宝,于是造成了屡禁不止的局面。可是幼儿园小学化对孩子究竟好不好?提前被几个单词孩子小学就一定优秀?过早的知识灌输是教育的真谛?幼儿园究竟该让孩子学会什么?

孩子过早学习知识的危害

1.造成孩子厌学

孩子在幼儿园就应付大量的任务,诸如写字、算术、抄写等,没有太多时间玩游戏,这些经历只能使孩子提前厌学。

2.挫伤孩子自尊心

如果在幼儿阶段过多地学习了小学知识,上小学一年级时不用花多大力气就可以获得好成绩,会使这些儿童养成不爱动脑、不爱思考、死记硬背的不良习惯。提前学习只能使孩子一时领先,让孩子在学习上体会到的是一种由高峰渐渐滑向低谷的感觉,这样会挫伤孩子的自尊心。

3.影响孩子全面发展

幼儿教育小学化问题已引起政府高度关注。教育规划纲要强调,“学前教育对幼儿身心健康、习惯养成、智力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坚持科学保教方法,保障幼儿快乐健康成长。”

4.打消孩子积极性

孩子在幼儿园学习加减乘除可能需要半年甚至一年的时间,但是到了上小学的年纪,只需要几个月。过早让孩子学习知识,违背孩子成长规律,难度过大,长此以往,会打消孩子积极性。

5.让孩子失去幸福感

游戏是孩子的天性,通过游戏,思考和认知世界。如果在幼儿园阶段过早接受小学的知识,会挫伤积极性,以及自尊心,而且家长之间的攀比心也会给孩子造成影响,降低幸福感。

幼儿园孩子应该学什么

根据心理学中埃里克森人格发展阶段的划分,幼儿期(3-6、7岁),孩子的主要发展任务是获得主动感,克服内疚感;良好的人格品质特征是目标品质。

1.游戏为主

幼儿园的孩子主要处在幼儿期,游戏是幼儿的主导活动,通过游戏,主导着幼儿的认真和社会性发展,是教育幼儿的最佳途径。此阶段主要是象征性游戏,特点有以下几个方面:

a.以主题游戏为主;

b.运用与现实物相仿的代替物;

c.通过想象建构虚假游戏情景;

d.游戏中富有创造性;

e.游戏的动机重在活动过程。

2.自理能力培养

孩子进入幼儿园首先学习的是自理,自己吃饭、自己上厕所、自己穿鞋、自己收自己的东西等。不要觉得3岁小朋友太小,要相信小朋友,鼓励他们,他们就能慢慢做到。好习惯是从一开始培养的。在培养小朋友的自理能力过程中,增加了小朋友的自主性和自信心。

3.社交能力培养

现在很多家庭是独生子女,平时孩子的社交环境以父母和爷爷奶奶为主,很少有和同龄人家接触交往的机会。在幼儿园要教育小朋友学会互相帮助、感恩和分享。

4.道德品格培养

幼儿园接受到的教育很多会扎根心底,在道德品质方面要形成正确的引导。

幼儿园应该教些什么(幼儿入园指导)


前言:据相关的调查得出,越来越多的幼儿园采用小学化教育模式,使得许多的家长们感到担忧,这么小的孩子正是需要自由,需要玩的时期,幼儿园给孩子留这么多的作业,是好的发展方向还是坏的呢?

案例

晒晒幼儿园孩子的作业

昨天,家住郑州市郑汴路的张女士拿起女儿的数学作业猛一看,上面有个数字拼成的“雪花”,她当时根本没明白是啥意思。可这是她正上幼儿园大班女儿的作业题。

上个周末,孩子的家庭作业包括:3张拼音作业,练习写18组拼音;2张汉字书写作业,练习两个汉字的笔画顺序、拼音;3页数学作业,100以内的数字加减法;有2页语文练习,找出经典古文内的词语,以及生、来、晴、古等6个字的反义词等。

张女士说,孩子上大班后有作业成为常态。学习内容,包括汉语拼音、古诗文、基本的认字;数学要学两到三位数的加减法;英语要学26个字母和一些基本的单词。

根据教学大纲规定,小学一年级学生所掌握的知识包括:能读准汉语拼音的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的音节;学会常用汉字450个左右;会做20以内数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试题;会读、写100以内的数,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会进行两位数加、减整十数和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口算。对比一下,张女士感觉女儿目前都已经达到这水平。入园指导

张女士女儿所在幼儿园的老师告诉家长,从这里毕业的孩子,文化水平基本能达到小学三年级水平。这也是这所幼儿园宣传的重点。

调查

10所幼儿园7所小学化

为了杜绝幼儿园教学小学化,3月20日,省教育厅规定:不准幼儿园提前教授拼音、写字、笔算等小学教育内容,不准以举办兴趣班、特长班和实验班为名进行各种提前学习和强化训练活动,也不准幼儿园给幼儿布置家庭作业。

昨天,河南商报记者走访郑州多家幼儿园,发现不少幼儿园授课依然“小学化”。

郑州北环一小学学前班里,每节课25分钟到30分钟,其间不能上厕所、吃东西,语文、数学、英语、艺术——课程表已经相当正规。在一家打着“上海”招牌的幼儿园里,一位家长说,孩子正上大大班,一周有三四天有作业。

一家设在高教小区内的幼儿园里,学前班里的孩子每天要写一张字,“笔画都很多,什么‘绿’、‘病’、‘刻’,看着孩子写得费劲,我都跟着急。”一位家长说。在调查的10家民办幼儿园中,其中有7所幼儿园正提前教授孩子拼音、写字、算术,一般从大班开始,个别中班也已经起步。不少幼儿园甚至以孩子能认多少字、能做多大范围的计算题为评价标准,对孩子进行强化训练。

观点

该让孩子玩好还是学好?

让孩子尽情地玩还是尽力地学?郑州市民周先生最近正因此与妻子闹别扭。虽然女儿9月份才到上幼儿园的年龄,但不少幼儿园已经通知提前报名了。

妻子坚持要送孩子去离家五公里外的一所双语幼儿园,一个月学费3000多元。在妻子看来,孩子将来要成气候就得拼学习,上的幼儿园、小学、中学都必须是最好的。

周先生不赞成:“幼儿园承诺说,孩子毕业时能用英语对话,学习强度太大,孩子就这三年好时光,我想让孩子多些时间玩。最关键的是能培养孩子开朗、自信的性格。”

可他骑车在家附近转了个遍,发现幼儿园不是称双语,就是叫国学,就连只有几间屋子的幼儿园,也宣称开发孩子早期智力、开发数学潜能。

“公办幼儿园好一些,但我们根本进不去。”周先生说,他现在也迷茫了,幼儿园对于孩子的意义到底是什么?入园须知

互动

幼儿园“小学化”你怎么看?

你上幼儿园的孩子有没有作业,或者遇到什么怪题、偏题?现在正是招生季,如何给孩子选择一家好幼儿园?

幼儿园到底该让孩子玩得好,还是让孩子学得多?到底该早点上幼儿园还是晚点上幼儿园?

本网站小编总结:目前就幼儿园小学化的现象越来越,这很让家长们都替孩子们感到担心,因此希望幼儿园都能够根据小孩子们实际年龄来开展课程,让小朋友有一个快乐的童年!

幼儿园的孩子也补课?(幼儿入园指导)


前言:大家都说小学一年级起步学的拼音和加减数字都又多又快,现在公立的园又不交,小孩子以后跟不上大家的课,隔壁额邻居都在给孩子补课,万达里面好像一个月几个周末也要收费2000左右额!现在我们的儿子也要上大班了,可回来就是看动画片要么就是iPad上玩游戏。大家都来讨论下今年要不要给他转到私立的幼儿园读一年大班阿?这个手续好办吗?

强行灌输只会拔苗助长

家长没有必要在大班阶段填鸭式地猛塞知识,来应付小学的入学测试,而是应该调整好自己和孩子的心态,自然、放松地面对即将开始的小学生涯。郭宗莉说,家长强行灌输孩子一些知识性的东西反而会拔苗助长,让孩子惧怕入学;如果家长提前灌输他们很多小学才教授的学习内容,反而会影响他们上课的听课效率。

一般有资质的幼儿园大班都会开设与小学衔接的课程,如认拼音、识汉字、做加减、念英语等。孩子如果将幼儿园所学知识统统掌握,已经足够为小学学习打下基础。而且这个年龄段应该是孩子最爱玩、也最该玩的时候,他们天生有能力在玩耍中学习,不该扼杀这种天性,牺牲玩乐的时间而接受枯燥的课堂教育。

补习班的作用只是一时

有些补习班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法,给宝宝猛灌生字,做大量的加减运算,表面上看上去成果斐然,宝宝会念了许多字,会算了好多题,但爸爸妈妈看不到这种教学方法起到的作用只能是一时的,因为宝宝并没有真正理解、吸收。他只是记住了这个图形发这个音,那一串符号后应该写那个数字。

其实,宝宝对字或数的认识都是由形象思维慢慢发展到抽象思维的,只有他脑中积累了一定的实物、场景、对书的概念才能融会贯通、真正掌握。而这需要长期、持续的培养,不是短期临时的补习班可以做得到的。而幼儿的思维方法主要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是比较弱的。所以无论是教授汉字还是算术时都要引入实物,和具体的活动相结合。

学前教育家长作用更重要

“小小孩”仅靠其在一堂课上所学所会其实很少,重要的是让父母了解掌握自己宝宝的智力发展水平,然后在生活中“因材施教”。比如带宝宝去一次超市,他可以学到好多生字,做好多加减运算。生活才是宝宝最好的课堂,并不需要专业的教具或正式的教室。这个阶段应该让宝宝充分体会学习的乐趣,可以在他脑中形成“学习是快乐的”这种观念,帮助他愿意学、喜欢学。而并不是真的要教会宝宝多少东西,如果让宝宝从小就失去对学习的兴趣,那真是“丢了西瓜,捡了芝麻!”

本网站小编总结:现在的幼儿园是怎么了,平时你要安排兴趣班也就算了,现在连暑假也要开兴趣班,虽然嘴上说是自愿,但是家长说不参加兴趣班老师明显很不高兴,幼儿才上幼儿班暑假就要被剥得了,现在什么世道啊。能不能还孩子一个自由的暑假!

幼儿园小学化 家长陷入学前恐慌


幼儿园大班孩子背上沉书包,应试教育全面展开

杜梅的儿子一向招幼儿园老师喜欢,上到大班下学期却突然成了一个“落后分子”,还被老师告了几回状:“我们现在每天上下午要各上两节40分钟的课,他没等下课就带着小朋友在地上爬。我们批评了他。”

“我们现在教小朋友上课举手回答问题,老师还没来得及叫别的小朋友,他坐在座位上直接就说出了答案。”

杜梅觉得,这学期幼儿园一开学,那还带着一股奶味的大班教室就有了明显的紧张空气。

老师非常郑重地对家长们说:“我们这学期的教学目标是拼音,要学会整体拼读,算术20以内加减法,还要学会写一些简单的字。英语听说也要加强。”

与此同时,幼儿园收了100多块钱的书费,发给孩子们《名牌小学入学测试题精选》、《小学入学专项训练》、《小学入学知识必备》等好几本16开的书。每本书都将近100页,因为是铜版纸,显得非常厚重。几本书加上练习本放在书包里,沉甸甸的。

有了这些书,按照老师的要求,孩子每天回家都得写七八页作业。虽然每页内容不多,但孩子也要写上半个多小时。在杜梅看来,题目已不是简单的加减法了,绕了好几个弯。

比如,小明在班里正着数是第七个,倒着数是第五个,他们班一共有多少小朋友?又比如,小明房间里养了一只猫一只狗,房间里一共有多少条腿?

家长会的空气更是紧张。幼儿园请来了一位附近小学的老师,给大家提了11条小学入学测试的要求。

杜梅说,像说出家庭地址、看图说话、20以内加减法,孩子还是能够达到的。但用英语指认物品、给写出的字注拼音,解释像狐假虎威、叶公好龙这类成语,对于6岁孩子还是有一定难度的。

更让她无法想象的是,儿子一天无意中说起小朋友已经有了简历!杜梅非常吃惊,难道上小学还需要介绍孩子有什么成果吗?第二天,杜梅特意找小朋友的家长要来简历学习一下,真是大开眼界。设计精美的简历分为对开两页,第一页表格上不仅出生日期、家庭住址、照片这些传统项目齐全,还有详细的爱好、特长,比如会轮滑,会游泳,弹钢琴几级,画画得过什么奖之类。当然父母的职业必不可少。第二页则是证书展示,有钢琴比赛获奖证书、轮滑等级证书、珠心算证书。绘画作品也分类展示,竟然还分为水墨画、蜡笔画两种。

杜梅感叹,别说高考在搞应试教育,现在对于幼儿园学小学的内容,小学学初中的课程,社会舆论都已经麻木了。连几岁的娃娃都被大人包装得如此社会化,要上个小学弄得跟大学生求职一般。孩子太累了!杜梅实在不明白教育怎么成了这个样子?

上幼儿园就在拼家长,小学更是家长间的过招

其实,对于孩子上学的焦虑,杜梅早在去年11月份就开始了。当时她带儿子去少年宫学画画,一群5岁孩子的家长在探讨如何挤进重点小学门槛的“大事”。一位家长说,她已经把孩子的简历送到了全家最心仪的小学。“太早了吧?”

“不早了,要上好学校,就得提前打招呼。”

听着这些对话,杜梅猛然意识到孩子马上要上学了,可自己对孩子在哪儿上学还没任何设计。

杜梅一直抱着上小学就是要离家近,免受路途之苦的想法,就想把孩子送到周边的小学。可是这个想法立刻被家人否定:“不行,虽然家周围有小学,可是一定要考虑到上中学,现在不是学籍就是户籍,看你占哪头。”

不仅是公婆和丈夫反对,连朋友们也在轮番对她进行轰炸、洗脑—现在学校档次差距是相当大的,差的学校连教学楼都破破烂烂,而好学校游泳池、图书馆、科技馆一应俱全。即使老师的水平差不了太多,可是在不同的学校,老师的精气神差得远呢。

杜梅总觉得心中有一口闷气:“真想把儿子就送小区对面的学校,站在自家阳台上就能看见那个小小的操场。可是想到孩子就这一个,没法实验,也经不起教育的失败,只好再去找关系。现在上小学、上中学,家长都在暗中使劲,比武过招,问题是要拼到什么时候?”

改变“苦难”的童年,需要全社会打一场反恐战

“幼儿园是孩子和家长最幸福的阶段,一上小学就没这么舒服了,你可得做好思想准备。”类似这样的话,杜梅不知听了多少遍。

每天6:30起床,6:50出门,开车三四十分钟送孩子上学,对于北京的小学生家长好像是很平常的事。平时这样辛苦,周末也不能休息,有的小学生甚至是从一年级就开始在外面上奥数班、英语班。

“不学不行啊,别的小孩都在学,你的小孩不学就会落后,有挫折感,甚至厌学。”一位同事的小孩,平时晚上写完作业弹钢琴,周六上午是奥数,下午是英语,周日上午还有一个作文训练课,一周下来,只有周日下午可以休息半天。

还有一同事,从孩子上小学起,就与丈夫“分居”,带着孩子住在离学校非常近的一间租来的小房子里。

专门为孩子上学近买城里的房子,背上更多贷款的;为了孩子不惜花上一两千块钱请保姆做饭的;为了孩子辞职专门做全职妈妈的——这样的例子听多了,杜梅真是对孩子上学心存恐慌。

原来大学同学经常聚会,可是最近几年,同学的聚会越来越少。尤其是自己大学一个宿舍的同学,孩子们都相继进入小学,这些妈妈把大部分精力都放在了孩子身上。最近还听说,一位同学为了孩子小升初,花了上万块钱报了好几个课外培训机构,这些都是为上好中学采取的“占坑”政策。因为这些培训机构与好中学有密切联系,是为好学校挑选优秀小学生的。

“小孩的成绩真是家长的狠心换来的!”“对孩子严一些,没坏处。”杜梅每次听到这些议论,都对当初要孩子是否正确产生怀疑。

最近青少年问题专家孙云晓提出一个现象叫“童年恐慌”,他解释这个词是说当儿童面对巨大的压力,不能理解,也不能承受而出现的一种较持久、较强烈的焦虑心态,现在这种恐慌正在全国蔓延。孙云晓举例说前两年公共外语考试,北京市小学生参加考试的占到5万人,成了主角。如今恐慌的势头已然压到幼儿园了。为了让孩子上一个好的小学,幼儿园纷纷开课,每天留三门四门作业不是新鲜事。

“童年恐慌的同时,我们这些幼儿家长也有‘学前恐慌’。”杜梅一直在寻求一种解释,或是一种解决办法,但是一直不能如愿。

北京理工大学教授、知名学者杨东平近日在他的博客中提出:“教育需要打一场‘反恐’战——消除家长的集体恐慌。在不能改变大环境的情况下,家长其实还是可以做选择的。至少,要抵制万恶的奥数,抵制那些以戕害儿童的好奇心、想象力、学习兴趣为旨的‘培训班’,等等。”

但杜梅还是心存疑虑:理论上如此,可是以分数为主的考核标准不变,校际差别仍旧存在,作为独生子女的家长谁又能真正超脱?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