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孩子们成长都有一定的规律性,但是目前有许多的家长们常常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而打破孩子的自然成长规律,以为这是为孩子好但实际上却恰恰只是目光短浅的表现,以下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不同人士的观点吧!

家长观点

起跑线“抢跑”PK静心等花开

为什么会存在幼儿园“小学化”的现象?在记者调查的近20名家长中,不少人认为,压力都是一级一级传导的,由社会传给父母,父母传给孩子,中学生传给小学生,小学生传给幼儿园孩子。尤其是高考“指挥棒”的存在,让许多家长不敢有丝毫松懈,如果让孩子输在幼儿园这条起跑线上,那就有可能步步皆输。

家住郑州的闫先生,女儿今年4岁,当别人问起女儿在哪所幼儿园时,他总是很骄傲地回答:在一家双语教学的幼儿园,而且幼儿园还举办了很多兴趣班,比如奥数、英语等。就在今年上半年,闫先生还给女儿报了英语兴趣班。

那么,对有关部门禁止幼儿园“小学化”的问题,闫先生表示,“我也知道小孩子在幼儿园应该以玩为主,但是提前让孩子学点英语,培养她对英语的兴趣,到上小学时容易跟上课程。”说到此,闫先生还列举了哥哥的例子。哥哥是一名教师,对儿子打小的教育方式就是“宽松型”的,从来没报过兴趣班,但现在孩子上初中了,学习成绩跟不上去。这件事对闫先生触动很大,他更不敢放松对女儿的“教育”了。

对此,王先生持反对意见,表示不赞同幼儿园“小学化”。王先生的女儿今年上小学二年级。在她5岁多时,幼儿园同班的小朋友有些就被家长转到学前班去了,这些孩子的家长认为,孩子再有一年就要上小学,在幼儿园里也“学不到什么了”,所以要让孩子提前进入学前班,进行正规小学生活的预演。

而王先生却认为,孩子的成长是一个静心等花开的过程,需要给他们无限的耐心和成长空间。孩子在四五岁到七八岁这个年龄段,身体和心智发育都非常迅速。五岁多,让孩子数数或背乘法口诀,孩子会感觉很难,但当孩子到六七岁时,就能很容易理解并背诵、使用了。而学前班就是“小学化”的延伸,教育一定要遵循孩子成长发育的规律,才不至于事倍功半。

在王先生的坚持下,孩子没有上学前班,又在幼儿园度过了快乐的一年。王先生说,现在孩子在学校各方面表现都很好,丝毫看不出比那些上过学前班的孩子差。

科学实验

尊重成长规律孩子飞得更高

幼儿园到底有没有必要“小学化”?“小学化”之后会有什么样的危害?开封市基础教育教研室幼儿教育教研员刘振民给记者讲了一个著名的“双胞胎”实验。美国心理学家格塞尔曾经做过一个著名的实验:让一对双胞胎练习爬楼梯。其中一个为实验对象(代号为T),在他出生后的第46周开始练习,每天练习10分钟。另外一个实验对(代号为C),在出生后的第53周开始接受同样的训练。两个孩子都练习到他们满54周的时候,T练了9周,C只练了2周。入园指导

这两个小孩哪个爬楼梯的水平高一些呢?大多数人肯定认为应该是练了9周的T比只练了2周的C好。但是,实验结果出人意料——只练了两周的C爬楼梯的水平比练了9周的T好:C在10秒钟内爬上那特制的五级楼梯的最高层,T则需要20秒钟才能完成。

格塞尔分析说,其实46周就开始练习爬楼梯,为时尚早,孩子没有做好成熟的准备,所以训练只能取得事倍功半的效果;53周开始爬楼梯,这个时间就非常恰当,孩子做好了成熟的准备,所以训练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刘振民说,这个著名的实验,已经能很好地证明问题了,幼儿阶段的主要学习内容是适应环境、建立基本的生活能力和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期望,幼儿阶段的主要学习方式应是在游戏中学习、体验中学习、操作中学习,而不是端坐静听式的学习。而“小学化”的主要危害是:透支孩子的学习兴趣、牺牲孩子的快乐发展,造成厌学、挫败感。

其实,早在本世纪80年代,就有教育学专家做过类似的调查。为了弄清幼儿园“小学化”倾向对小学教育的影响,专家们调查了两所小学一、二、三年级学生的发展情况。其中有一项调查的内容是:按学生的不同来源分类统计他们的成绩,作出比较。统计结果显示,这三个年级各类学生的发展变化是极相似的。以三年级学生为例:来自一般幼儿园的学生,各学期上、中、下三等学生的比率变化不是太大,情况比较正常。未进过幼儿园的小学生,前两年属下等成绩者比率逐渐减少,属上等成绩者比率逐渐增加,进入第三学年后,趋于稳定,这也是正常的。只有来自“小学化”严重的幼儿园的学生,情况特异:属下等成绩者,其比率竟持续增加;属上等成绩者,其比率竟持续减少。

教师们反映,在幼儿园粗学过小学教材的学生,上小学时对重复学习感到厌烦,还有的学生一知半解却自以为“聪明”,因而上课时注意力不易集中,难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慢慢地学习也就出现了滑坡。

记者调查

好雨应顺应时节教育要循序渐进

郑州市金水区文化路第二小学教师刘文秀,曾是郑州市首届名师,依据多年的教学经验,她对幼儿园“小学化”的问题有自己独到的看法。刘文秀说,杜甫写过这样的名句:“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而我们教育孩子,也应犹如知时节的好雨,针对孩子不同年龄阶段身心发展的不同特点进行教育,使孩子更加健康成长。

幼儿园的孩子生理处在继续生长发育中,骨骼的硬度小,弹性大,可塑性强。让幼儿园的孩子像小学生一样,长时间坐在那里学习、写字,很容易疲劳,造成读书、写字姿势不正确,长期姿势不正确容易引起骨骼变形。而且幼儿园孩子肌肉力量差,容易疲劳和损伤,肌肉群的发育不平衡,大肌肉群先发育,小肌肉群还未发育完善,表现为手脚动作比较笨拙,特别是手,还难以完成精细的动作,如果让他们像小学生一样书写,损害身体健康是一方面,还有可能导致字形不正确,更重要的是,一旦定型,以后很难再去纠正。因此,家长一定要转变教育观念,遵循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把童年还给孩子,让幼儿在自主的空间里健康、快乐地发展。

“这个问题的主要原因就在于,广大幼儿家长和各个不同层级的幼教工作者只关注近期的可视结果,而忽视了对幼儿可能带来的长期的、潜在的危害。”对于幼儿园小学化的问题,河南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学前教育系主任岳亚平分析,幼儿园“小学化”是目前幼儿教育领域关注的热点问题,除了刘文秀老师所述能带来的危害,短视的“小学化”行为还会带来以下的弊端:摧毁了教育的系统性和循序渐进性,易使孩子只知道死记硬背而未能养成勤动脑、爱思考的学习品质;浅显的多领域知识和游戏化的教学方式被繁杂的学习内容和枯燥的学习方式所代替,易使孩子失去学习的兴趣,进而出现烦躁、厌学、逃避等不良情绪。

当然,也不是说一定不可以教和学一些“知识”,但方式方法一定要正确。幼儿园教育是基础教育的基础,主要是对幼儿进行健康、语言、社会、科学和艺术五大领域的启蒙性教育。因此,幼儿园阶段应通过游戏化的方式进行基础性、综合性、非重复性的适宜教育。只要符合这些原则和要求,对幼儿开展多方面的学习活动都是可以的。但关键的问题是,幼教工作者需要具备相应的专业素养,拥有强烈的职业责任感并保持自己的专业坚守,才能不因外部急功近利的各种需求而改变教育教学的最初目标。

专家建议

着眼长远发展不可急功近利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管理博士、国际学前教育学会委员徐玲说,幼儿的学习是综合的、整体的,在教育过程中应依据幼儿已有经验和学习的兴趣与特点,灵活、综合地组织和安排各方面的教育内容,使幼儿获得相对完整的经验。但是现在在许多幼儿园教育内容中,不同程度地出现了小学教育内容。更为严重的是教学形式“小学化”,“排排坐、分果果”教师主导、学生被动接受的局面普遍存在,极大地影响了幼儿的整体发展,更不符合幼儿身心发展规律。

幼儿教育是基础教育的组成部分,是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起始阶段。幼儿教育应为幼儿的近期和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素质基础。这个阶段,是幼儿园良好生活学习习惯的形成关键期,我们更应该关注的是孩子的非智力因素的发展。让他们在“玩耍”这种隐形教育方式中认识世界,保持着良好的好奇心和想象力,不断发展自己的运动能力、社会交往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意志力、创造力和想象力。“小学化”认知的发展,可能是牺牲其他多方面能力发展为代价的,“高分低能”的孩子就是如此培养出来的。入园须知

徐玲说,曾担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领导下的国际教育局局长皮亚杰先生把儿童认知发展分为几个阶段:儿童从出生到两岁左右处于感知运动阶段,处于这一时期的儿童主要是靠感觉和动作来认识周围世界的。

儿童从2~7岁,处于前运演阶段。皮亚杰认为,儿童在两岁时,发生了一次革命,他们的活动不再以身体为中心了。在这个阶段,儿童还不能形成正确的概念,他们的判断受直觉思维支配,所以他们需要用游戏的方式来学习,需要更多的动手操作和体验。

“小学化”的教学方式,很明显是违背这种认知发展规律的。必然影响孩子将来学习能力的形成和综合素养的发展。我们应该做的是:让孩子做力所能及、喜欢做的、有益于长远发展的事情,不要急功近利地追求超前。

本网站小编总结:常言说的好“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其实教育孩子也是这样的道理,若是家长们急功近利,就很容易使孩子失去发挥自我潜能的时机,反而是得不偿失,希望更多的家长们都能够明白这一道理!

入学准备扩展阅读

不可错过的识字好时机(幼儿入学准备)


引言:教宝宝认字是一项家庭中的大问题,也是大难题,小宝宝们的注意力时间有限,我们不可能天天把孩子固定在课本前面,其实认字也要讲究一定的方法,这样小孩子们才能学习的更快,以下就让我们来具体的看下吧!

宝宝长大了,许多父母心急地帮宝宝准备很多认字教材,希望宝宝可以因此说得更快、懂得更多字甚至常会以“认识很多字”“会读书”作为孩子成就的指标。其实,孩子发展有一定的成熟期,父母只要掌握契机善加利用,宝宝自然而然就会发展出属于自己的潜能。宝宝认人的时候,正是孩子学习认字的好时机,因为孩子在认人时,已开始将人的脸型图象化,所以认字的时候,孩子也是先将字体图象化,再慢慢将认字具体化。父母带孩子外出时,不妨可以从生活教育做起,例如慢慢地教孩子认识生活当中的事物,让孩子先有观念之后,再利用字卡或其他故事书,将图象具体化,进而连结到平面字的认识。其实很难明确去界定孩子认字的最佳时机,因为每个孩子成熟度发展不一,所接触的环境也不一样。有些父母较重视孩子的发展状况,在家里给孩子的刺激较多。例如父母习惯为孩子说床边故事,孩子在潜移默化中,听、说、读、写的水平就比同龄的孩子稍强。因此,建议父母善加利用孩子的发展,简单地从生活当中落实孩子认字的机会。父母是学习的引导者许多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提早让宝宝学习认字,忽视孩子的反应,强迫教孩子认字,致使孩子产生下列不良反应:1、孩子提早对认字失去兴趣。2、孩子有学习压力,认为认字是给父母交代的一种学习方式。3、父母期望过高,若孩子的表现与父母的期望出现偏差时,会影响亲子关系。4、父母本身引导教学方法与态度错误,以致孩子学习到错误的方式。学习方法对孩子适合不适合,很难当时察觉出来,因为学习文字是为了沟通,为了认识文字的美感与意义,若是强迫孩子记忆一些字,他可能不懂得其中意义,也会忽略文字背后的涵养与精神。有些孩子甚至变成了死读书,不会融会贯通、不会思考,只会为了应付父母而强记下来。所以,学习认字常有两极的表现,有可能因为适度刺激形成孩子对文字的敏感,另一方面,没有以孩子的兴趣为出发点,造成孩子的反抗性。总而言之,关键还是在父母身上。通常孩子是跟着父母学习的,父母是否可以敏感地掌握孩子的学习能力,是否考虑到孩子的发展成熟度等,都是影响孩子学习效果的关键。学习认字的重点

学习过程有一定的程序,父母教孩子认字时,最好先以图画书为主,不要急着买认字卡及辅助认字教材,因为文字是有了语言后才产生的,让孩子对语文产生兴趣之后,孩子才会进一步想认识故事中的文字。例如,父母可以先引导孩子认识故事的内容,或是句子对话的意境,有些孩子听多了甚至还会念出整段故事;然后再慢慢地教孩子接触故事的文字,如此一来,孩子学习效果会更好。只有采取循序渐进的方法,才能达到自然学习以及事半功倍的效果。找出孩子喜欢的故事书或是图画本念给孩子听,比拿着认字卡或注音符号强迫孩子学习来得重要。选购书籍的注意事项父母在选购故事书时,建议自己先读一遍,检查文法、语意上是否有不通顺之处,尤其错字很多的故事书必须避免。此外,书籍的印刷要清楚精美、颜色鲜艳、字体必须大一点,字数也不可太多,不妨随着孩子的阅读能力,再逐渐增加字数较多的故事书籍与种类。父母选购故事书时,最好根据孩子的兴趣或是学习状况来决定书籍种类。不要盲目地追求经典、名牌,孩子若是对恐龙类或昆虫类的书籍有兴趣,就应该先以此类书籍为主,再慢慢地帮孩子增加其他种类。这样,孩子对书产生了兴趣,就会对文字产生兴趣,进而,孩子就会自己选择想要看的书籍。文字只是帮助孩子学习的工具,除了教孩子认字外,还可以通过学习过程实现价值观的传递,例如,父母可以顺势教导孩子对书的爱护与收拾习惯,也可以通过书内的意境,教给孩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这比单纯学习认字更有意义。教孩子学习认字的好方法父母不妨选择一本孩子喜欢的故事书,先介绍书的大标题,从左到右用手指给孩子看,先解释标题的意思,再介绍内容,从文章介绍句子,再从句子解释单字,当孩子对某一词句不懂时,就会主动发问,此时父母可以趁机解释给孩子听。例如孩子对“爱心”两字不懂时,父母解释之余,除了教孩子认识“爱心”两字之外,也可以让孩子认识“爱心”的意义与观念。这样充满多元而广泛的解释,孩子也不会觉得枯燥无味,久而久之,孩子便会从单字、句子的意思反推整个故事情节,无形中就进行了思考、连接与逻辑的训练,从而达到融会贯通的效果。值得一提的是,父母替孩子念故事书时,每天只需花十分钟,每天念一小段情节即可,如果孩子要求每天听同一段故事,父母就不要强迫孩子去听下一段,让孩子有自己的学习进度,才是最佳的学习方法,唯有尊重孩子的选择,孩子认字的能力与可塑性才会增加。学习是持续的过程教育的过程有三个老师,一个是环境、一个是同辈、另一个则是幼儿期的老师。孩子在良好的环境下接受刺激,学习就会加速。父母的身教也很重要,孩子学习认字读书时,父母最好跟着读,这是父母必须先做到的原则,因为父母可是孩子学习的主要对象。要教育孩子并不困难,最重要的是父母的恒心、毅力。父母与孩子共处时,当孩子对电视的对话或书本的词句提出疑问,父母的态度必须和缓,不要显得不耐烦或是敷衍应付。父母若能从小细节做起,敏感地从孩子的发展状况去加强,久而久之,孩子认字和听说读写的能力都会增强,自然而然就能发展出属于孩子的潜能。要孩子比别人聪明就是这么简单。因此,父母千万不可拔苗助长,以免适得其反!从简单的方法做起有一名小朋友,三岁就会自己主动看书阅读,老师调查发现孩子的父母有念床头故事的习惯,每天,妈妈将故事书的文字逐字逐句地念给孩子听,从不间断,久而久之,孩子慢慢地从了解故事的内容,到最后自己可以念故事给父母听。孩子没有学过注音符号,但他已经能主动地看故事书。5岁大时,甚至已经能读“哈里波特”的小说了。本网站小编总结:孩子是否爱看书,爱认字,许多的时候还要看父母的引导,因此希望家长们都能够从此篇文章中找出适合自己家宝宝的认字方法,这对于小宝宝今后的成长很重要!

学会利用接园的时间(幼儿入学准备)


前言:据相关的统计,到幼儿园接孩子的基本上都上老年人比较的多,其实父母们去接孩子更容易了解孩子在幼儿园的情况,能过与老师及孩子的交流,了解孩子一天是否过的开心,以下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一般中国父母接到孩子的第一句话通常是:“今天在幼儿园吃什么了?”“你今天学什么了?”“有人欺负你吗?”我们中国的父母一般比较关注孩子的生活情况和学习情况,认为孩子只要吃饱穿暖、在幼儿园没有受欺负就行。家长的关心本来无可厚非,但是可能会让孩子自己对生活和学习过程有更多的关注,而忽视了情绪情感的培养与变化。外国的父母问孩子的第一句话通常是:“你今天快乐吗?”“今天有什么有趣的事吗?”“你有什么新作品了吗?”“今天和大家玩得高兴吗?”外国的父母把注意力更多地放在孩子的情绪情感、兴趣、能力以及孩子自身成功感的建立和与伙伴的交往上。入园指导

不同的问话体现了不同的教育理念和方法。我们建议“中西合璧”,巧用“黄金时间”,走进孩子的心里,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态。

帮助孩子培养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国外家长看重轻松愉快的气氛,平等的“朋友式”关系,让孩子从小在积极向上的环境中成长,让孩子从小与家人一起学会“分享快乐、分担痛苦”,有利于帮助孩子形成正确的人生态度。我们也应由“保姆式”家长转变为“朋友式”家长。

让孩子有个轻松的心理环境。无论家长一天的工作多么辛苦,也不管你今天多么不愉快,从接到孩子的那一刻起,就应该让孩子在第一时间见到你的快乐笑脸。“终于盼到接你的时间了!”孩子永远在大人的脸上寻找自己在父母心中的位置,你的“脸色”会直接影响孩子离园后的情绪。给孩子一个漂亮的开场,让孩子有良好的倾诉欲望和表达意愿。入园须知

向孩子提问的内容要具体、明确。年龄小的孩子可以提一些直接回答的问题:比如你认识新朋友了吗?晚饭吃的是什么?你的好朋友是谁?等等。而中、大班孩子的问题则可以进一步加深:比如今天你和小朋友一起做了什么游戏?你遇到了什么有趣的事?你又学习了什么新本领?等等。年龄稍大点的孩子可以多问几个“为什么”。总之,问题要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避免“应答式”的提问,提问的方式以不损伤孩子积极性和主动性为原则。

本网站小编总结:离园的时候是小孩子们思维最活跃也是最兴奋的阶段,他们渴望得到父母的认可与鼓励,做为家长要学会利用好这一段时间,增加亲子之间的关系,使孩子们对新的生活产生向往!

变化(幼儿入学准备)


引言:小朋友初上幼儿园的时候,多多少少都会有一些的小情绪,但是当熟悉了幼儿园之后,多半的孩子都会喜欢上幼儿园,以下就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篇贺贺妈妈的日志吧,看看贺贺小朋友对幼儿园的适应情况吧!

2011年9月1日,贺贺小朋友正式上幼儿园了。在这之前,我们一直与她沟通新幼儿园的好!新幼儿园的特别!新幼儿园老师像妈妈!贺贺听了非常高兴,对新的环境充满期待!前两天因为发烧没有去,等去后的前两天她也是哭,我就告诉她一个信念: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事情,你的事情是上幼儿园,妈妈和爸爸是上班,哭也要去,不哭也要去。贺贺记住了,每天去幼儿园的路上嘴里说着“哭也要去,不哭也要去”!我鼓励她真了不起!虽说不高兴但还是坚持着上了一周,从此,她渡过了第一阶段,慢慢地开始喜欢幼儿园了。路上也高兴的说儿歌,唱小曲了。老师辛苦了!

本网站小编总结:初到陌生的环境之中,都有一定的适应期,因此在初入园的几段时间里,家长们要多鼓励孩子,要知道父母们在孩子的成长之中所起的作用还是非常重要的,敬请关注我们吧!

白云(幼儿入学准备)


引言:儿歌读起来,让人感觉朗朗上口,许多的小孩子们也都比较喜欢读儿歌,所以家长们要想让孩子多认字,与其让孩子枯燥无味的一个字一个字的学习,不如教会其简单的儿歌吧!

小白羊,小白羊。

漫步蓝色小山上。

风儿停一停,

你们歇一歇。

风儿轻轻吹,

你们慢慢跑。

小白羊,小白羊,

你们要去哪里?

这是一首轻盈,诗意,充满梦幻感的儿歌,通过反复诵读,可以唤起孩子的美感,激发他们美妙的想象。

在舒适温馨的氛围里,让孩子闭上眼睛,用轻柔的声调在孩子耳边朗诵儿歌。

在景色优美的户外,和你的孩子一边观察天空中云彩飘动的样子,一边朗诵这首儿歌。

在分享这首儿歌后让孩子自由发挥想象,说一说自己看到的云彩像什么。

本网站小编总结:让孩子们一边读一边的想象其中的画面,不仅仅可以开展孩子们的想象力,也可以使其记忆的更加深刻,因此家长们不防多学习几首简单的儿歌来教给孩子吧!

建立时间观念做好入学准备


目前,幼儿园的生活和学习是比较松散、自由的,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小学严格遵守时间限制,在一定时间内必须完成一定的任务。大班的幼儿即将升入小学,而孩子们没有时间观念。我班幼儿经常存在办事拖拉的现象,于是我便组织了一系列的活动,建立幼儿的时间观念。

认识时间

学习认识钟表,建立时间概念。用孩子们喜欢的手工制作方式,制作出各种各样的钟表,练习认识与自己生活有关的时间。如:8:00吃饭、9:00喝淡茶水、10:00区域活动。在每个活动开始和结束时我都会提示幼儿,让幼儿感受到时间的长度。

生活中渗透时间

幼儿对时间的认识与生活经验密切相关。因此,要从幼儿的生活环节入手进行渗透。如:把入园、做操、教育活动、区域活动、午餐、午睡、起床、离园等时间较固定的环节,用图文并茂的方式(画出有该活动时间的钟表,并用图画表示出相应的活动内容)表示各生活环节的时间和活动内容,并配以简单的文字,按时间顺序排列起来。

快乐十分钟

在生活环节的过渡时间,我设计了“快乐十分钟”的活动。这十分钟完全由幼儿支配,孩子们安排了入厕、喝水、玩玩具、看书、织花绳、折手绢等多种活动。起初孩子们并不知道这十分钟到底有多长?十分钟里到底能做多少事?如何合理安排使用十分钟?于是我组织幼儿通过猜想、体验、参观、实践等多种活动,使孩子们对十分钟有了更多的了解。既培养了时间观念,又锻炼了计划做事的能力。

通过多种活动实践,幼儿对时间有了更深的了解,进而尝试着自己安排时间,学做时间的主人。使幼儿在时间观念上做好入学的准备。

本周作业(幼儿入学准备)


引言:小朋友们,上周作业都完成的怎么样了啊,这一周我们要换新的主题了,以下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来自蒙二班的日志吧,看看此周小朋友们都需要全成什么样的作业吧!做为家长要积极的配合噢!

这次“庙会”的主题活动已经开展三周了,在这三周里有很大一部分孩子进步特别大,比如:赵一萌、赵雨暄、周晓林、王峥、田籽宇等小朋友,不只是孩子积极的动手操作,他们的爸爸妈妈也很配合,跟孩子一起找资料,做手工,带到幼儿园很多不错的作品。我们现在每天都会跟孩子们留一点作业,也在培养孩子们的记忆力、表达能力。所以家长每天要及时跟孩子沟通,你们可以和孩子一起搜集关于庙会的资料,可以是图片、视频资料,也可以是自己动手制作的,家长提醒孩子带到幼儿园来和其他小朋友分享,并且让孩子讲一讲自己所带来的资料。希望我们这次庙会主题能够做出咱们班自己的特色来。丹辉语言表演复习《懒一下》,背熟《双簧》。现在不能说每个孩子都能够绘声绘色的表演故事,但是班里有四分之三的孩子是没有问题的,个别的是孩子根本就记不住故事内容,好多家长都跟我们说多给孩子一些表现的机会,那孩子连最初的内容都没有记熟更别说上台表演出来了。家长们,为了孩子,也请你们多抽出点时间跟孩子们一起来学习。希望我们的孩子都是最帮的故事表演大王。

本网站小编总结:多给小孩子们一些表现的机会,往往更加有利于增长他们的实践能力,有利于孩子们将来更加适宜的融入社会,所以说家长们一定要支持孩子噢,敬请关注我们

主体活动(幼儿入学准备)


前言:小朋友们多动动手,不仅仅有利于其智力的开发,还可锻炼宝宝肢体的灵活性,并且动手也是需要脑力配合的,以下就让我们来看看来自思维二班的日志吧!看看这一期的主体活动是什么呢?

上个主题活动进行的非常好,感谢家长朋友们的积极配合。11、12月将开展新的活动内容,本次活动主要是让幼儿制作水果、蔬菜和服装区的商品,并请幼儿进入到本班的超市中进行购物活动,因此,需要家长为幼儿在家准备一些制作材料,如;制作水果时会用到一些彩纸、皱纹纸和废旧的报纸,服装区需要一些塑料袋,装东西的纸袋等,每次我们会和和幼儿一起讨论要制作的商品需要用到哪些材料,幼儿回到家后,会从家里找符合要求的材料,请家长朋友们在家为幼儿事先准备好这些材料,不至于幼儿在操作时因没带来材料而不能顺利地进行活动。因幼儿较多,班内的胶带、双面胶有限,所以也请家长朋友们为每位幼儿准备一卷胶带和双面胶,便于每位幼儿独立操作。孩子的良好发展是我们共同的目标,让我们一起努力,为了孩子的一切。

本网站小编总结:教育孩子并不是老师一个人的事情,因此家长们要学会配合老师,若是家长们有什么好的幼儿学习方面的建议也可以与老师相交流交流,因为我们共同的目标就是想要孩子们变得更加优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