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生活中,小气的孩子并不少见。“小气”虽然不是什么大毛病,但如果是一个什么都不愿与他人分享独占意识很强的人,是很难与他人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的。

学会分享是孩子成长发展中的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孩子可以从充满童趣的分享活动中真切感受到分享带来的快乐,这对他们正确理解分享以及将来形成健全人格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然而对于心理发展水平还处于以自我中心为特征的幼儿来说,分享显然不是一件易事。因为孩子的分享行为并非天生,而是通过后天的教育和引导逐渐形成的。正因如此,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家长有义不容辞的责任培养孩子的分享品质。

但令人遗憾的是,如今,孩子的分享意识和能力并不强。之所以如此,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他们缺少分享的对象。由于现在的孩子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很多孩子成为家庭中的“独占”主体。无论是玩具还是食物,孩子都习惯了一个人“享受”,父母和爷爷奶奶总是以这样或者那样的理由拒绝孩子分享的物品。由此造成孩子的独占心理,认为什么物品都是自己的,什么事情都应该以自己为主。另外,由于现在居住环境的变化,居住于楼房的居民与邻里间的交往越来越少,这无形中减少了孩子与同辈群体的交往,从而剥夺了孩子与他人分享的机会,造成孩子自私的特点。

所以,家长们应该有意识地创造条件,培养孩子的分享意识和行为。一方面,家长可以利用家庭本身这一重要资源,让孩子学会分享。家庭是孩子社会交往的第一个场所,是孩子走向社会的桥梁,也是培养孩子分享行为的重要场所。孩子从出生那一刻起,便与父母及其他家庭成员交往,这是最初的社会交往行为。家庭成员与孩子的每一次分享行为都是孩子分享意识和行为形成的过程。另一方面,家长要多带孩子与同龄人交往,给他们创造在一起交流的机会,比如鼓励孩子上学、放学与居住同一社区的孩子一起走,一起玩,一起做作业,放学后让孩子带小朋友到自己家来玩;又如,几个家庭带孩子一起去郊游等。孩子与同龄人交往的机会多了,关系越来越密切,逐渐就会懂得了分享。

但是,需要指出的是,由于年幼的孩子理解能力有限,他们往往并不能准确地解读分享本身的含义,他们对分享的理解是通过与家长及他人的分享行为慢慢深化的,是一种由外而内的内化过程。家长无意的一言一行可能都会使孩子对分享本身产生错误的理解。比如案例中的这个家庭,虽然家长在强化孩子分享意识的过程中注意到培养孩子尊老爱幼的优秀品质,但这种分享却仅仅限于口头,流于形式。

但是,需要指出的是,由于年幼的孩子理解能力有限,他们往往并不能准确地理解分享本身的含义,他们对分享的理解是通过与家长及他人的分享行为慢慢深化的,是一种由外而内的内化过程。家长无意的一言一行可能都会使孩子对分享本身产生错误的理解。比如案例中的这个家庭,虽然家长在强化孩子分享意识的过程中注意到培养孩子尊老爱幼的优秀品质,但这种分享却仅仅限于口头,流于形式。

我曾经读到过一个小故事。一个叫丁丁的孩子,从小就在家里受到尊老爱幼的训练。比如每次买回苹果来,家长都要让丁丁效仿孔融让梨的故事。丁丁可谓训练有素,他每次都要拣最大的苹果先给奶奶吃。奶奶照例笑着夸赞一番:“丁丁真孝顺,好孩子,奶奶的牙不好,你吃吧。”接下来是爸爸和妈妈,都有不吃大苹果的理由。最后,丁丁抱着那个最大的苹果独享去了。一个实在算不上什么的苹果,把一家逗得其乐融融。有一天,爸爸的上司来家里玩,懂事的丁丁立马去果篮里找来一个大苹果,送给客人吃。奶奶和爸爸妈妈见了,个个乐开了怀。那上司也说:“你们家的孩子真不错。”虽说这位上司最不喜欢吃苹果,但出于对丁丁礼貌的尊重,他还是接过了那只大苹果。不料,他刚咬一口就惹来了麻烦,但见愤怒的丁丁用手指着客人说:“你为什么吃这最大的苹果?你太嘴馋了!你太不要脸了!你太恶心了!”那位上司被这突如其来的变故弄得不知所措,咬在嘴里的苹果咽不是,吐不是,一时间令他尴尬不已。

早期教育,故事中的丁丁可谓训练有素,他每次都要拣最大的苹果先给奶奶吃。奶奶每次都笑着夸赞丁丁一番。同样,爸爸和妈妈也都以各种理由拒绝吃最大的苹果。最后,丁丁“只好”抱着那个最大的苹果独享。虽然这仅仅是一个小小的生活片段,一次小小的分享过程,但这却给丁丁传递了一个重要的错误信号,那就是大人不会吃的,只是走走过场,最大的那个苹果在成人之间转一圈后最终仍然会成为自己的。长此以往,丁丁就形成这样的一种认识,所谓的分享,就是虚晃一枪,最终最大的那个苹果会回到他的手上。可是,爸爸的上司并不了解这个家庭中的这种特殊“分享”行为,以至于在不喜欢吃苹果的情况下还是出于对孩子的尊重咬了苹果,最后弄得尴尬万分。

另外,家长在培养孩子的分享行为时,还需要注意一点,即分享必须是孩子的自愿行为。一个孩子如果能自主自愿地与人分享并以此为乐,那么可以说真正具有分享能力。家长需要培养的就是这种孩子发自内心的自愿分享。但这种分享能力的培养必须从丰富孩子的情感体验入手,即让孩子从他人角度出发,体验他人情绪、情感,从而学会理解,学会分享。比如,当孩子应家长的要求把好吃的东西分给家长吃时,他是真心以为家长需要或者喜欢这个东西,并且会因为与亲爱的人一起分享而感到快乐。因此当孩子与家长分享物品时,家长在真正地接受孩子分享物品的同时,还要在整个过程中表现出快乐的情感,以便强化孩子分享过程带来的快乐体验。相反,如果家长像案例中的奶奶一样,以各种理由谢绝孩子的分享,那么就会使孩子觉得你在“玩耍”,分享不是真的,而是假的。如果孩子一直把分享仅仅当成换取报答或取悦他人的手段,那么这种分享便是一种“虚假”现象了。就如同丁丁仅仅把苹果当成取悦成人的工具一样,当成人真的吃一口这个最大的苹果时,他心里便难以接受。原因就是丁丁原来没有形成相应的情感体验。相反,如果从丁丁第一次分享苹果时,奶奶和爸爸妈妈就真正地吃这个苹果,也许当时丁丁可能心里有点难受,有些不愉快,但如此往复,他的这种不愉快的情感体验就会逐渐消失。如果家长再予以语言上的表扬和鼓励,那么就会强化他的分享意识,增强其分享的快乐体验。等到他人来做客分苹果时,也不会出现案例中那如此尴尬的场面了。

所以,当家长们看见自己的孩子“小气”,不会分享时,是不是要反思一下,究竟是孩子自身的问题,还是家长的教育出了问题?

本网站小编总结:好的习惯需要从小培养,这样将来才能更好的立足社会。让我们赶快行动起来,给孩子的心灵插上爱心和分享的翅膀,让孩子成为一个有爱心、会分享、会关心、会生活、会学习的全面和谐发展的人吧!

入学准备编辑推荐

孩子好习惯是“打”出来的?


“孩子不好好吃饭、睡觉该怎么办?”“孩子太黏人怎么办?”“孩子的好习惯到底该怎么培养?”“多大开始练他立规矩?不听话可不可以打?”……孩子出生后,各种养育问题都会接踵而至。哈佛大学教育学博士王涛向家长传授经验:

孩子一出生就要立规矩

“爱孩子难,还是给孩子立规矩更难?”相信所有的父母都会说“立规矩更难!”为什么立规矩更难?因为父母首先要给自己立规矩。

爱和规矩应该是在一起的,不是分离的,很多父母往往是在爱的时候没了规矩,立规矩时没了爱。有的家长认为孩子还小,等他大了就会慢慢懂事了,其实,规矩必须从出生就开始立,越晚代价越大。真正的爱应该是体现规矩的爱,真正的规矩应该是带有爱的规矩。真正的爱和规矩需要有正确的父母观。

每一个规矩,第一次立时对父母都是一个重大考验

1岁多的约翰与爸爸妈妈分床睡的第一天晚上,超级保姆(在国外,超级保姆受到过许多育儿方面的专业培训)指导妈妈:把约翰放到他的小卧室的小床上,然后侧过身坐在床边低头给约翰念故事书,只让约翰看到妈妈的半边脸,不让妈妈与其有目光交流。读完故事,妈妈再慢慢地、一点一点地挪到房间门口,最后出来关上门。可当妈妈读完故事还未挪动脚步时,小约翰就意识到不对劲儿了,开始大哭,并从小床的围栏上翻越出来,跳在地上。妈妈在超级保姆的指导下,不动声色地又把小约翰放进小床里,重新坐在床边读故事,可小约翰又大哭,再次翻越出来,这样反复三次。小约翰声嘶力竭地大哭大闹,约翰的妈妈这时坚持不住了,低着头开始抹眼泪。超级保姆不得不出动,进屋与妈妈并排坐在床边,闭着眼静静地就这样坐着,小约翰又哭了一会儿倒头就睡了……

有了第一次的规矩,接下来就好办了。许多家长在第一次立规矩时因为坚持不了而放弃,或者因为孩子做不到而大声呵斥孩子,这都不足取。对待无理取闹的孩子,语气要温和,态度要坚定。

孩子长大后可不可以打?当然可以。王涛认为,这是有效的惩罚手段,也是让孩子承担做错事后果的一种方式。我们发现,有的孩子做错事后认个错往往下次照犯,就是因为没有让他及时承担后果所致。当然,打孩子要等孩子具备基本的语言交流能力(至少应在2岁半)之后。

孩子可以打,但不能瞎打、乱打,打孩子是要讲艺术的

打孩子的前提是不能带有愤怒。否则孩子被打时首先感受到的是你的愤怒,他这时要么是愤怒,要么是恐惧,而孩子在极度的情绪中是没有任何学习能力的。父母要学会“轻声轻气说重话”。

打孩子不能直接用手,需要用杖(古时候所说的家法)。这样做有三点好处,第一,是给自己时间冷静;第二,说明规矩在施打者之上,意即“不是我要打你,而是规矩要惩罚你”;第三,产生震慑力。打孩子前需要语言的交流。交流是爱的通道,是立规矩的手段,要按照孩子的特点用孩子能够理解和接受的方式进行交流。

打孩子需要爱,父母要先学会爱孩子

曾有一个家长听了王博士的方法后,回家就做了一个“家法”挂在门上,并指着“家法”一板一眼地说:“以后如果你不守规矩,就要用这个‘家法’惩罚你,不是我要惩罚你,是规矩要惩罚你。”可谁知第二天,“家法”就不见影了,王博士告诉这位家长,给孩子立“家法”是要讲究氛围的,不能随便说说了事,应让孩子意识到“家法”的威严。

刘先生9岁的儿子经常惹是生非,一次儿子又犯错,他便质问儿子怎么办,谁知儿子嘟囔了一句:“打呗!”听了这话,刘先生吃了一惊,他进屋思索良久,然后叫来儿子,说:“爸爸爱你,但是爸爸爱你也不能把规矩拿掉,你做错事你有责任,爸爸也有责任,以前你做错事,都是爸爸打你,今天你又做错了事,我也有责任,因为我是教育的执行者,今天我受罚!”于是这位父亲平时打孩子多重,这次就打自己多重。儿子见状,“扑通”一声跪倒在地,哭着说:“爸爸,是我错了,请你打我,不要打自己。”事后,儿子就像完全变了一个人,后来成为一名品学兼优的好学生。

王博士提醒说,对孩子要用情千万不要用计,要不然孩子会把你看得透透的,以后他也会对你用计。

心被驯服自然会做出正确选择

美国一个叫Monty的西部牛仔,从小看他的父亲驯马。一匹野马刚开始是不让人们给它套上马鞍的,如果想要驯服它,需要21天的时间,而且每天都要被吊起来驯,Monty不忍看到这种残酷的驯马方式,就想尝试一种比较温和的办法把野马驯服。

野马是喜欢群居生活的,Monty与几个牛仔骑着马,尝试着在一群野马奔腾的时候慢慢把一匹野马引开,离开大部队,这匹野马与大部队走失后不停地向前跑,而Monty就一直跟随它的左右,就这样在茫茫的大草原上跑了一天一夜,野马的速度渐渐降了下来,Monty试着慢慢接近它,每当这匹马对Monty的接近有积极的表现时,Monty就会给它食物作为奖励,并不时拍拍它的头,抚摸一下它的身子,慢慢地,Monty和他的伙伴尝试给它戴马鞍,一点一点,轻轻地,马鞍戴上了,笼头套上了,但这匹马还是拒绝别人骑上它,几次尝试,几次安抚后,牛仔终于骑上马背,Monty成功了。

Monty说,按照马的意愿,以它能接受的方式与它交流,及时对它的进步给予奖励,它的心被驯服了,它会依照自己的内心,而不是迫于外界的威力做出正确的选择。后来,Monty把这种方法用于教育孩子身上,也屡获奇效。

王涛认为,理念是第一位的。有了正确的理念,就会有正确的方法。作为家长,先要理解、明白孩子的需要,然后用恰当的奖励和惩罚的方法慢慢培养孩子的好习惯。

优秀宝宝是教出来的


经过十月艰难的孕育宝宝的过程,一个新生命就这样来到世上。看着宝宝一天天得长大,最为父母,内心的喜悦难以言表。然而接踵而来的则是更多家与孩子的烦恼。

怎样教育孩子,确实是很头疼的一件事情,现在家里都是一个宝贝,在竞争如此激烈的年代,把宝宝教育的更优秀成了父母的大事。最近读了一本书“你会教孩子吗”虽然只读了几十页,但是却深有感触,发现自己力高智商的父母差得太远了。

生活中,我们的语言传递着我们的价值观念。父母在不知不觉中,会把矛盾的价值观念传递给孩子。尤其父母不能以“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的州官身份向自己的孩子提出一些“以其昏昏,使人昭昭”的严正要求,或者是与自己的言行完全相悖的要求。一方面要求孩子说话有礼貌、讲道理,另一方面对孩子说话总是采取命令的、不尊重孩子的甚至是没有礼貌的方式,这是绝对不可以的。其实,很简单,想让孩子怎么样,你就要首先以身作则,自己先做到。

要为孩子营造一个民主和谐的家庭环境,这点也特别重要。现在“和谐”这个词很火,但是真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和谐,生活中需要,工作中需要,小到一个家庭达到一个国家都需要。一个国家的和谐,正是由无数个和谐的小部分构成的。可能我们能力有限,对于为建设和谐的国家作突出的大贡献,但是,我们却可以从构建和谐的小家开始,给孩子构建一个美好的生活空间。

父母之间互敬互爱,互谅互让,遇到矛盾墨彩心平气和地讲道理妥善处理,以身作则,不用粗暴的方式解决问题,夫妻和睦,才能创造温馨的家,正所谓“家和万事兴”。父母树立威信是必须的,但是这种威信要建立在对孩子任何的尊重与信赖的基础之上,孔子曰:“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尊重孩子的人格,不要以为孩子太小不懂事,就不尊重他,这样是不正确做法。

教育孩子是一门很深的学问,需要每个父母都来学习。我想最重要的是作为父母,要努力改变自己的坏习惯,改变自己,完善自己,才能言传身教。

好孩子是如何被夸出来的


一.夸孩子要有一个积极的态度

夸孩子不是为了满足大人的某种心理需要,而是为了孩子良好的思想行为的发展。

有的家长因为白天忙工作,下班忙家务,在繁忙劳累的状况下,与孩子交流时表现出不耐烦的情绪,嫌他们啰嗦,就随便回应孩子几句爱听的话,以便摆脱孩子的纠缠,这样,容易将错误的言行进行肯定,造成误导;也可能对应该充分肯定的好行为表现冷漠,影响了孩子的积极性。所以,夸孩子要做到不管在什么情况下,都要仔细观察他们的表现,耐心倾听他们的讲述,并理解他们的思想活动,然后,再对应该肯定的言行进行充分的表扬。同时,也要对不正确的言行进行正面的引导和教育。

二.夸孩子要适时

1、事前夸:

孩子对自己未来的行为把握不好,办事要么不能自主,要么缺乏自信。此时,需要对孩子进行引导和激励,帮助他们调整心态,学会处理问题。如有的孩子胆小,不够自信,我们可以在事前对孩子说些鼓励的话,肯定他们的进步,夸他们已取得的成绩,给孩子打气,使他们充满自信,高兴地去参与各类活动,并争取成功。自信和自主是办好一切事情的决定性因素,所以,经常采用这种事前夸的方法,可以使孩子养成在每做一件事之前首先提出自我目标,并进行自我激励的良好习惯,提高自主行动的能力。

2、事中夸:

孩子兴趣广泛,但普遍缺乏耐心,做事常常虎头蛇尾。因此,给孩子交任务的时候,不能一交了事,要在完成任务的整个过程中,用赏识的态度欣赏他们做出的每一点成绩,帮助他们克服各种困难,不断地去取得一个又一个的胜利,直到最后的成功。克服困难的坚强毅力是使事情获取成功的关键性因素,因此,坚持运用事中夸的方法,可以培养孩子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和刻苦钻研的学习精神。

3、事后夸:

孩子好奇心重,经常会做出各种错事,很多时候是好心办了坏事。孩子的自尊心强,在挫败面前,往往不愿面对,易失去信心。我们不但应该夸孩子做的好事和取得的成绩,还应该利用孩子的好胜心,帮助他们在做错了事以后,一分为二地评价自己,充分肯定好的一面,并帮助其总结教训,使他们重新恢复自信,继续努力,把事情办好。正确对待成功与失败,是不断获取成功的保证,巧妙地运用事后夸的方法,可以培养孩子正确的自我评价能力,提高自我教育的心理素质。

三.夸孩子要适度

1、语言适度:

夸孩子要真诚。对不同年龄、不同性格的孩子注意用不同的语言语气进行表扬。对低幼的孩子和有自卑感的孩子,语言可以夸张些,以增强激励性。而对高年级的学生则可以用平和一些的语气进行实事求是的肯定,使他们从这些随和的情感反馈中,感受成功的喜悦,感激家长的赞扬。对有自满情绪的孩子表扬,既要充分肯定,又不要过于夸张,这样,既尊重了孩子,又可帮助其抑制骄傲情绪的发展。真诚的交流,可以与孩子相处得更融洽。

2、语态适度:

夸孩子要表现出热情。特别是低幼年龄的孩子,在口头表扬的同时,可配合使用举举大拇指、摸摸头、拍拍肩、鼓鼓掌、抱一抱等身体语言强化夸的效果。而对高年级和性格腼腆的孩子就可以配合使用亲切的眼神,适当的手势交流,同样可以让孩子感受到对他们的赞赏。夸孩子的热情态度,能使孩子受到鼓舞而不断进步。

四.夸与奖相结合

通过经常性的表扬,使孩子受到精神上的鼓舞,从正面逐渐明白是非情理,分清真、善、美,假、恶、丑,对培养情操,提高品德,能起到很好的作用。如果将表扬和奖励结合起来,就能使教育效果更佳。奖励,以精神奖励为主,但适当的物质奖励也必不可少。虽然,给予孩子的物质奖励从数量上看是微不足道的,但对孩子来说,却是一种需要,一种满足,甚至可以转化成一股积极向上的力量

五.“自夸”与“他夸”相结合

现在的孩子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在家多是被大人宠着的“小皇帝”、“小公主”。他们只能让别人说自己好,听不得说人家好,也很少去看别人的优点。因此,人际关系比较紧张,与同伴相处不好,这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是不利的。如果我们把“自夸”与“他夸”结合起来,让孩子夸夸自己的长处,可以增强自信,让孩子夸夸别人的优点,可以克服妒忌心理,养成善于虚心向别人学习的良好品格。经常运用这种互夸互学的方式,能融洽孩子与他人的关系,促进社会交往能力的提高,有利于孩子健康个性的发展。

只要我们有了正确的态度,又能讲究夸孩子的艺术,好孩子就一定能夸出来。

怎样才能培养出天才宝宝


天才宝宝

天才宝宝的6个特征

父母常把考试成绩作为衡量聪明孩子和好孩子的首要标准。而英国牛津大学天才儿童研究中心的学者最近指出,许多天才儿童可能在考试中表现并不优异,但关注他们在其他方面的表现,能发现他们特殊的才能。学者指出,天才宝宝有以下易被忽略的特征,希望父母能细心观察,发现孩子的潜能:

1、喜欢发号施令的领袖。善于排列物品或有条不紊地负责全班同学排座的孩子,可能具有强有力的领导和组织才能。

2、年轻的大亨。一些小学生发现,若他们将零用钱积攒起来,假期时就有一大笔钱可供支配。这些孩子长大后可能成为像英国维京大西洋航空公司总裁那样的人。

3、刨根问底的孩子。一些孩子总是充满好奇,不厌其烦地问问题。他们极有可能成长为优秀的记者或宇航员。

4、设计师。若让他独自待一会儿,他就能用积木搭建出一座埃菲尔铁塔的模型。

5、讲故事的孩子。喜欢讲故事和写故事,想象力丰富。

6、演讲者。喜欢同人讲话,甚至上课时也要窃窃私语。这样特殊的演讲才能,若加以培养,他可能成为名嘴律师或电视主播。

天才宝宝是如何培养起来的?

假如你家有个天才儿童,应如何培养他呢?

育儿专家提出如下建议:

*不要把孩子公之于众,使他成为宣传品。否则会影响他的品质。

*不要强迫他学习。应教他读一些有趣的书籍,或鼓励他养成一种优良的嗜好。

*要注意培养他的幽默感,以促进智力的发展。

*帮助他发挥创新及知难而进百折不挠的精神。

另外有些家长担心,孩子用功过度,会损伤脑子,引起智力衰退。其实,此种担心大可不必。

一个10岁的孩子,能够同中学的高年级学生一样欣赏莎士比亚的作品,这对他决无害处。只要不强迫孩子学习,孩子的脑子会越用越灵的。

8大益智食物吃出天才宝宝

1、鸡蛋:主要含有人体必需的8种氨基酸、丰富的卵磷脂以及钙、磷、铁等,对神经发育有着重要作用,有益于大脑的发育。

妈妈们可选择多样化制作鸡蛋与其他菜组合,如鸡蛋青菜泥等,避免让孩子厌烦一种烧蛋模式。同时,因为鸡蛋不易消化,一次不要吃太多量,制作也要精细。

2、牛奶:牛奶是优质蛋白质、核黄素、钾、钙、磷、维生素B12.维生素D的综合体,这些营养素都可以为大脑提供所需的多种营养。

3、鱼:鱼是促进智力发育的首选食物之一,在鱼头中还有十分丰富的卵磷脂,是人脑中神经递质的重要来源,可增强人的记忆、思维和分析能力,并能控制脑细胞的退化。鱼肉还是幼稚蛋白质和钙质的极佳来源,特别是含有大量的不饱和脂肪酸-3,对大脑和眼睛的正常发育尤为重要。

4、香蕉:香蕉营养丰富、热量低,还有“智慧之盐”的磷,又是色氨酸和维生素B6的超级来源,含有丰富的矿物质,钾离子含量较高,能帮助大脑制造一种化学成分血清素,这种物质能刺激神经系统,对促进大脑的功能大有好处。新鲜水果要多吃,香蕉营养丰富,但要注意使用量,不要因为过量食用影响正餐食欲。

5、苹果:苹果含有丰富的锌,可增强记忆力,促进思维活跃。苹果是营养、功能都很全面的水果,妈妈们可选择做苹果泥或苹果色拉等不同的样式给宝宝食用。

6、大葱:含有一种叫“前列腺素A”的成分,经常食用可起到舒张小血管、促进血液循环的作用,使人头脑灵活。

7、核桃:核桃果仁内含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蛋白质、维生素,微量元素锌和锰,是脑垂体的重要成分可营养大脑,促进细胞的生长,延缓脑细胞的衰弱进程,提高思维能力。每次1-2个核桃,每日2次,可增强记忆,但宝宝食用,注意要磨碎或制酱后食用,一次的量同样不宜过多,否则会出现大便干燥、鼻出血等情况。

8、海带:海带含有丰富的亚油酸、卵磷脂等营养成分,有健脑的功能,海带等海藻类食用物质中的璜累物质,更是大脑中不可缺少的。

从面相命理看你的子女运:

1、耳珠不可太小:

耳珠以男人来说首先代表性能力,第二就是理财能力,耳珠大的男人的小孩将来理财能力也会很强会赚大钱。

2、肚脐深而阔:

肚脐代表跟母亲的连结以及所有经脉汇集地,肚脐愈大愈深的人会生出贵子,孩子得到父母亲好的遗传将来会很有成就,若是女子的肚脐非常浅的话通常生育方面有困难。

3、小指美,三条主纹清晰深刻:

五个手指中拇指代表父母,食指代表兄弟,中指代表自己,无名指代表配偶,小指就是看小孩,因为小指也代表血液循环系统以及性能力,另外手上的感情线、智慧线跟感情线三条线代表从母体生出来之後有关,三条主纹清晰深刻以及小指长的人可以生出带财的小孩。

4、人中深明:

人中又称为子庭,代表着小孩生出来的各种教养以及教育,人中深名的人一方面可以生出遗传好孩子,而且可以让小孩受到很好的教育。

生天才宝宝的生肖配

你和他未来的宝宝能成为优秀的、聪明的、可爱的吗?你想要一个天才宝宝吗?快来看看你和他是不是有绝配的基因能够生出天才宝宝吧!

鼠:

属鼠的人直观力强,适应能力也强,但定性不够,不适合做领导性人物。鼠为子年生,子属水,水属智。和鼠最相配的生肖是属龙、猴、牛的人。其中龙和猴也是非常聪明的生肖,此组合未来的宝宝头脑会非常灵敏、机智,适合高智商的教育,属于科学家型天才宝宝。而和牛组合的未来宝宝,则会兼顾牛儿的特性,机智中见沉稳。

牛:

牛年出生的人,心性安稳,喜欢平静的生活,记忆力比较好,但蛮劲大,易冲动。丑年出生,丑属土,土属信。和牛最相配的生肖是属蛇、鼠、鸡的人。其中与蛇组合,会结合蛇的人的察言观色,未来宝宝会是个早熟的小鬼。与属鸡的人搭配,未来宝宝会直率、性格比较冲动,虽然你和他的感情会比较好,但却不太会有一个温顺的宝宝。

虎:

属虎的人有非常强的独立性,一生抱负比较大,不喜欢服输,属于领袖型人物。虎年出生的人,是寅年生,属木,木又属仁。和虎最般配的是属马和狗的人。与这两个生肖组合,未来的宝宝会在运动方面比较擅长。如果夫妻都是属虎的人则是刚遇刚,而且都比较不会转弯,会非常的强势,未来的宝宝则会是个小绵羊般、不太懂人情世故的孩子。

兔:

属兔的人性格也犹如一只可爱的兔子般顺从,纤细敏锐,容易受到伤害,脾气较好。兔子是卯年生,卯属木,木属仁。和兔子最般配的是属羊、狗、猪的人。和属羊和猪的人结合两个人的性格都比较温顺,对未来宝宝的也会造成影响,未来宝宝也不太会反抗一些势力,不太会有创造性。和属狗的人组合,未来宝宝会非常听话,但也具有高超的警惕心理。

龙:

属龙的人胆识过人,具有别于常人的非凡气质,有孤傲的一面,不太容易与周围的人打成一片。龙是辰年生,辰属土,土属信。和龙最佳组合是属猴、鸡、鼠的人。鼠机灵言语表达好,这两者组合会让未来宝宝机智过人又能让身边边的人自然的对他崇拜,会是领导人天才宝宝。和属猴的人组合,未来的宝宝比较具有创造力,善于思索和推断,容易成为数字方面天才宝宝。

蛇:

蛇年出生的朋友,有较强的应变能力,善于察言观色,少年多受风霜之苦,心情比较容易多疑多虑,生性冷淡。属蛇的人是巳年生,巳属火,火属礼。适合蛇的结婚是属牛、鸡的人。和牛组合,未来的宝宝会有勇有谋,是个适合经商的天才宝宝。和属鸡的人组合,未来宝宝性格和说话会比较犀利,思维转的非常快,比较滑头,绝对是新版小鬼当家的新主角。

马:

属马的人崇尚自由,无拘无束的生活,喜动不喜静,社交能力非常好,为人坦率,头脑属于直线型。马是午年出生。和属马的人相配的是属虎、羊、狗的人。和属虎的人组合,未来宝宝会既有着森林之王的霸气,又有着矫健的身姿,会是非常漂亮的宝宝,不过脾气会不太好,内心会有不安分的想法。和属羊的人组合,未来宝宝性格会非常的适应周围环境的变幻,比较适合送到国外留学,适应强,语言能力也比较好,可能会是外交官型天才宝宝。

羊:

属羊的人虽然温顺,不过属于外柔内刚型,常常舍己成人,会比较心向佛生,宗教信念强。羊是未年生,未属土,土属信。适合羊的是属兔、马、猪的人。和属兔的人结合,未来宝宝会和父母一样不容易性格暴躁,会是安静乖巧型的,甚至有点神经质和懦弱。和属马的人组合,未来宝宝不会性格太悲观,比较外向开朗,并且会有绘画方面的天才。和属猪的人在一起,未来宝宝喜欢睡觉,对你们也非常的孝顺,不过容易前进不前,学东西比较慢。

猴:

属猴的人比较没有耐性,凡事都会急躁,不过自我解决问题能力强,多有狭义心肠。猴是申年生,申属金,金属义。最配猴子的生肖是鼠和龙。和鼠在一起,未来的宝宝会是个机智过人的,脑筋转动快的人,会说话,适合做推销和市场分析方面的工作。和龙在一起,未来宝宝比较多才多艺,如果从小培养的话,将来可以成为艺术家型天才宝宝。

鸡:

属鸡的人生性直率,有什么就说什么,不太会转弯,自持甚高,看不惯别人在背后指指点点。鸡是酉年出生,酉属金,金属义。和属金的人最相配的有属牛、龙、蛇的人。和牛组合起来,未来宝宝做事情冲劲十足,会三分钟热血,除非培养他非常感兴趣的事情学习,否则很难成才。和属龙的人在一起,未来宝宝会非常的高傲,给人望而生畏的感觉,适合做模特或歌手这样让人注目的工作,是演艺方面天才宝宝。

狗:

属狗的人沉着冷静,观察力强,对朋友比较忠心,重情义,也比较暴躁。狗是戌年出生,戌属土,土属信。和狗相配的有属虎、兔、猪的人。和虎、兔在一起,未来宝宝会有非常好的运动细胞,身体里有强烈的爆发力,是运动型天才宝宝。和属猪的人在一起,未来宝宝不太喜欢强势力,会嫉恶如仇,生性慷慨,做事情会有始有终,会成为007型的天才宝宝。

猪:

有异性仰慕,可多装扮自己,属猪的人耿直不弯曲,心地善良,外观稳重,不善于交际,有强烈的责任心,人缘颇好。猪是亥年出生,亥属水,水属智。和猪最相配的有属羊、龙、猪的人。和属羊的人在一起,未来宝宝孝顺乖巧,学东西比较慢,缺少上进心,不大会成为天才型宝宝。和属龙的人在一起,宝宝会有两面的性格,内心难于让人揣摩,适合做心理咨询师。和同生肖的猪在一起,未来宝宝会生活在一起其乐融融的家庭中,自然性格也会非常乐观,做事情也光明磊落,而且尤音乐方面的潜质,可以培养成未来的一代钢琴家。

什么是家庭中的精神垃圾


对家庭教育不利的精神垃圾有:

1、父母关系紧张。父母感情不和、常年争吵不休、家庭气氛紧张,使孩子生活在恶劣的氛围中,孩子的身心备受摧残,情绪消沉,烦躁不安,无心致力于学习。

2、父母脾气暴躁。孩子常是父母坏脾气坏性格的受害者,孩子整日胆战心惊,极易产生变态心理,日后孩子的坏脾气坏性格也会逐渐形成。

3、父母的不良习惯和嗜好。一些家长认为这是小节小事,其实这对孩子的影响是深远的。如酗酒、吸烟、赌博、懒散、不讲卫生等都是孩子身心的腐蚀剂。

4、父母精神文明程度低下。如父母的语言粗鲁、不负责任、自私贪婪、吹牛撒谎等都是孩子效仿的榜样。望子成龙的家长们绝不可以低估以上这些精神垃圾对孩子潜移默化的影响,必须加强自身的修养,提高精神文明程度,尽快将家庭精神垃圾驱除出家门。

夫妻关系紧张对孩子身心健康的影响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夫妻关系紧张往往会给孩子造成莫大的心理创伤。孩子有可能出现神经系统的紊乱,在一定条件下会导致神经官能症的发生。

2、夫妻关系紧张还会造成孩子的情绪紧张。夫妻经常性地动肝火、争吵、漫骂等,都会妨碍孩子正常情感的发展。

3、夫妻关系紧张会使孩子形成不良的性格。这种家庭的孩子,其性格大多具有暴躁、多变或迟钝、胆怯、犹豫不决等特点。

4、夫妻关系紧张,孩子很难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这样家庭里的孩子会感到周围充满敌意,进而认为社会上的人都是这样,不愿意乃至害怕与外人接触。这种情况下,孩子难以产生对亲人的诚挚爱意和对外人的友善感情。

5、夫妻关系紧张易导致孩子犯罪。孩子在这种家庭会产生压抑感,其极有可能以某种方式宣泄出来。孩子以犯罪来“惩罚”父亲的事例并非罕见。为了孩子健康成长和早日成材,家长们应营造一个和睦温馨的家庭氛围。

孩子的哮喘病是被空调吹出来的


引言:支气管哮喘是儿童最常见的慢性呼吸道疾病之一,不同地区和种族的患病率有很大的差别,发达国家通常高于发展中国家,城市高于农村。城市的夏天炎热,暑期孩子患有哮喘病的特别多。

据市妇保院急诊科平雯主任介绍,幼儿疾病,往年高温期间,来院就诊的小患儿会明显增加,其中尤以感冒、发热、咳嗽等“空调病”最为显著,占到儿内科的很大一部分。此外,因为使用空调不当等导致过敏、咳嗽、哮喘等呼吸系统疾病的小患儿数量也有所增加。

“空调病”主要指由于空调的低温、室内环境的污染引发的人体健康症状。最常见的症状是鼻塞、鼻痒、伤风、流泪等,有的还伴有发烧、腹泻、咳嗽等症状。老人、小孩相对容易患,儿童特别是婴幼儿最易患上“空调病”,原因在于儿童的温度感、体温调节功能差,抵抗力弱,因此长时间吹空调,儿童很容易出现感冒、发烧等症状。此外,密闭空调房间内空气污染,室内装修和家具释放的有害物质甲醛、苯和氨气等,直接刺激儿童的呼吸系统,成为诱发儿童患“空调病”的一个重要原因。

一冷一热导致感冒反复发作

天气转热,人体抵抗力本来就会下降,再加上使用空调不当,容易出现感冒、发热等症状,导致呼吸系统疾病患儿明显增加。特别是不少高热患儿,还都是病毒性感冒,高热容易反复发作。

专家提醒,孩子在户外或空调房外玩耍后出汗,进空调房后,家长不要立即把空调调至低温或超强制冷模式,此时幼儿的毛孔张开吸入寒气,很容易感冒发烧。

空调未清洗“吹”出哮喘来

入夏后,开启空调前未及时进行空调清洗,幼儿疾病,导致空调里的灰尘一起吹了出来,不仅使孩子咳嗽连连,还诱发了哮喘的老毛病。由于前期黄梅天潮湿闷热,尘螨、真菌等生长活跃,进入高温天后,不少家庭开空调降温。有的室内除了宠物毛发外,还有地毯、窗帘以及空调过滤网内都可能隐藏尘螨,这些都可能成为过敏症或哮喘发作的又一“杀手”。

专家提醒,虽然现在并不是春季花粉最易过敏和哮喘最易发作的时节,但如果患儿家庭不注意,长期处于充满宠物毛发、梅雨尘螨以及空间密封闭的小环境中,是相当危险的。

本网站小编总结:时常轻拍后背以协助排痰。保持呼吸道畅通,清除鼻垢和鼻腔内分泌物。注意口腔卫生,因发作时常张口呼吸,故每隔5—10分钟应喂些温开水,保持口腔粘膜湿润。

赏识教育培养出中国的海伦 凯勒


赏识的魅力真是无穷,赏识能够使人成功,赏识已经使我成功,它让我品尝到了教育的乐趣,让我能够心情愉悦地对待每一个孩子;赏识使每一个学生成功,它使青草长成青草,并进而覆盖大地,让玫瑰长成玫瑰并进而带来芬芳,让橡树长成橡树并进而结出橡籽成为实际意义上的栋梁!

如果你是一位家长,你能说出孩子的十大优点吗?

周弘说,赏识教育就是不仅仅给孩子以关爱和期望,还要给他自信,要对孩子说:“你行!”

在应试教育的重压下,本该富有人情味的家庭教育被异化了,做家长的忘记了对子女作为一个人、一个有着精神情感的人的应有尊重和信任,更忽略了孩子之间所存在的差异。

周婷婷说:“赏识教育让我懂得热爱生命、珍视生命,追求快乐的人生价值。”

这个神奇女孩于是从全聋全哑,到今天赴美攻读研究生。所有望子成龙的家长们、老师们和教育界乃至渴望成功的成年人们,能够从中获得什么启示呢?

几天前,21岁的周婷婷把美国加劳德特大学寄来的录取通知书捧在怀里,幸福的泪水无声地划过面颊……从萌生出推动更多聋人融入主流社会理想的那一刻起,能考进世界上对聋人心理研究最多、最新的美国加劳德特大学攻读心理咨询专业硕士,就成了她最大的梦想。

静心倾听这个漂亮、聪颖而又充满了灵气的女孩的世界,你会发现,生命的奇迹竟然如此难以预测。

一老一少僵持着,一个泪眼模糊,一个泪流满面。终于,婷婷模糊不清吐出:“布旦”。

婷婷从出生起就不曾听过这世界的声音,三岁半时父母亲发现女儿已是全聋全哑。然而,5岁时她就认识2000多个汉字,8岁背出圆周率小数点后1000位,被载入吉尼斯世界纪录。上小学,她不仅与正常孩子坐在一起读书,竟还连跳两级。10岁她又与父亲合写出版了12万字的《从哑女到神童》一书。11岁被评为全国十佳少年,16岁被辽宁师范大学破格录取,成为中国第一位聋人少年大学生,17岁被评为全国最年轻的自强模范,在人民大会堂7000人大会上做了精彩发言,受到江泽民总书记的接见。18岁,她又在以自己和另一位残疾女孩为原型改编的电影《不能没有你》中担任女主角……讲到周婷婷的灿烂,不能不提她的父亲周弘。周弘是老三届,曾是南京一家工厂的普通技术工人。面对女儿全聋的残酷事实时,他惟一的信念就是:即便只有万分之一的希望,也要付出万分之万的努力。他与妻子一道背着女儿走上了大江南北寻医问诊的漫长道路,即便对方是江湖游医。听说针灸能医耳聋,周弘数不清女儿小小的耳朵上被扎了多少万针,每一次针灸,都是父亲紧紧地握住女儿的小手,女儿趴在爸爸的头顶上哭,爸爸在下边流泪。

针灸并没有挽救回婷婷的听力,但磨炼了婷婷的毅力。正如父亲后来对她说的:人一生中要经历许多痛苦,如树开杈一般,第一个杈总是最大的,以后,杈上分杈,痛苦会越来越小。

婷婷三岁半时,父母不得不放弃治聋,转为治哑。

奇迹发生在一个下午。那天午睡起来,婷婷指着床头的饼干盒子向奶奶比划。奶奶抱起饼干盒子,引导她:“饼干!饼干!”

婷婷由于丧失听力,对语言没有任何概念,只伸着小手要,奶奶铁了心就是不给。婷婷“哇”的一声大哭起来,五分钟过去了,半个小时过去了,一老一少僵持着,一个泪眼模糊,一个泪流满面。奶奶的嗓子哑了,但依然抱着饼干盒子,不懈地重复着“饼干”二字。

终于,婷婷停止哭泣,嘴唇蠕动了半天,模糊不清吐出了两个字:“布旦”。这“布旦”两字,开启的不仅仅是周婷婷语言的心门,也改写了一个父亲今后的人生。

婷婷能叫出“爸爸、妈妈、奶奶”时,一家人幸福地抱在一起又哭又笑。

爸爸的大拇指竖得都有点抽筋了:“你不是天才谁是天才?”

激动过后,一看邻家三四岁的孩子,早已会说会唱,能背唐诗讲故事了。周弘想,让女儿从口语能力开始起步赶上或超越正常孩子永远不可能。但书面语言不同,婷婷有眼睛,她可以尽情地看。于是他从汉字入手,开发女儿的智力。女儿哭,他就在手上写个“哭”字;女儿笑就写“笑”。女儿指着星星,写“星星”;指月亮,写“月亮”。常常是带女儿出去时周弘身上清清爽爽,回到家则“披文带字”。

这种周弘发明的“母语玩字法”,使婷婷5岁多就认识了2000多汉字。一天,他偶然看到一本日本小提琴教育家铃木撰写的《幼儿才能开发》一书。铃木认为,培养神童“最正确的、人世间最好的教育方法,就是教孩子学说话的教育方法。”因为它充满了人情味,充满了生命力。铃木每年为日本培养出800个达到莫扎特同等水平的小提琴神童。

周弘眼前一亮,体会铃木所讲的教育方法,贯穿了一个字:爱。从那时起,他暗下决心:铃木能把正常孩子培养成小提琴神童,我为什么不能把聋女儿培养成天才。他辞去了工作,在家专心教育女儿。

一张《美国天才儿童行为表》压在婷婷的写字台下。当婷婷看书不肯吃饭时,周弘指着行为表上“看起书来废寝忘食”一条对女儿说:“婷婷,你完全符合,你不是天才谁是天才?”

为了给女儿找天才的感觉,周弘买来美国著名残疾女作家海伦?凯勒的书,兴奋地对女儿喊:“婷婷,爸爸一直奇怪你怎么那么聪明,那么有灵性,原来你是海伦?凯勒的转世啊!”

又盲又聋又哑的海伦?凯勒是婷婷一直仰慕的人。周弘说:“海伦?凯勒的生日是1880年6月27日,你的生日是1980年6月27日,刚好相差100年。”婷婷刚要欢呼,忽然发现不对劲:“我好像是29日生的。”周弘不慌不忙地说:“你出生时是难产,正好耽误了两天。”

在婷婷的脑海里,父亲对她的评价永远是棒极了,周弘开玩笑:我的大拇指竖得都有点抽筋了。婷婷第一次做应用题时,十道题做错了九道,很是沮丧。谁知周弘看了,错的题目没有打叉,对的题目打了个大大的勾,真诚地说:“真是了不起,第一次做应用题就做对了一道。爸爸像你这么大的时候,碰都不敢碰它呢。”

既不膨胀,也不压抑,做个快乐舒展的“人中人”

周婷婷出名以后,数不清多少聋儿的家长怀揣周婷婷和周弘合著的《从哑女到神童》,带着孩子从遥远的新疆、山西、内蒙古等地来到南京找周弘,都羡慕地说:“你真伟大,生了个天才,你女儿是个神童。”

周弘明白,女儿根本就不是神童。只是他用爱和信心让女儿成为今天的婷婷。

他发现,踏入学校的女儿有些飘飘然了,骄傲得像个小公主。因为她的傲慢和听力问题,同学们都远离了她,不肯和她做朋友,婷婷的心理压力可想而知。她的学习成绩下滑,有时甚至不及格。婷婷的情绪一下子降到冰点,第一次正视自己是个聋人的事实,第一次怀疑自己究竟是不是神童。

女儿的挫折让周弘突然醒悟:人的生命是那么脆弱,因为脆弱才需要有人欣赏,需要得到别人肯定。这些年来,他只注重对女儿智力的开发,却忽略了对女儿心态的调整,差点捡了芝麻,丢了西瓜。骄傲会令人膨胀,膨胀的人处于一种“人上人”状态,自认为天下第一;而自卑又令人压抑,压抑的人处于一种“人下人”状态,世上谁都比自己强。周弘决心要让女儿做一个快乐的“人中人”,既不膨胀,又不压抑,心中始终处于一种舒展状态,开开心心,珍惜生命里的每一天。

以后,无论哪一天,婷婷一跨进家门,父亲都会说:“婷婷,告诉你一个好消息……”好消息可能很小,但婷婷的心情总是为之一爽。不管发生了什么困难,父亲总设法找出好消息与女儿共享。直到现在,婷婷最喜欢谈心的对象仍是爸爸。婷婷说:“父亲这种积极的思维方式一直都影响着我,这也许是父亲给我的一生都享用不尽的宝藏。”

当笑容和自信重新写在女儿脸上,周弘感到对女儿的教育方式也进入新的境界。他由对女儿的研究,转入对教育的研究,对人的研究。他啃下了一本本心理学、教育学,他悟出,过去光是一个“爱”字,现在还得加上一个“行”字。这个“行”,满足了孩子心灵深处最强烈的需求。无论是自己的孩子,还是所有孩子再到所有的成年人,人性中最本质的渴求―――就是渴望得到别人的赏识,社会的肯定。

周弘这样诠释赏识教育:“赏识教育,是每位家长都用过,无意中又遗忘的教育;是让家长回归到教孩子学说话学走路时的教育心态。赏识教育让人热爱生命,善待生命,少了它,一个人的自信就会营养不良,甚至枯萎。”

他决心用这套理论,向人们揭示周婷婷的成功培养不是个例,而是一种普遍的教育规律。他与赏识教育志愿者们一道创办了南京婷婷聋童学校、婷婷聋童幼儿园,面向全国招生。经过这几年的发展,人们已欣喜地看到,已有一批像婷婷小时一样、甚至比婷婷小时更出色的早慧聋童。

从对“快乐天使”的仰慕,打开赏识教育这扇窗

婷婷16岁那年被辽宁师范大学特殊教育专业破格录取,成为中国第一位聋人少年大学生。

尽管是第一次远离父母,婷婷的大学生活却适应得很快。平日与人交流,婷婷一般是看口型,但南方人口型与北方人口型不一样。刚进校时也闹了不少笑话……但很快同学们就开始喜欢上这个纯真善良、活泼开朗的小同学。同宿舍的姐姐都称她为“阳光女孩”、“快乐天使”。

婷婷与班上另一位双目失明的女孩子王峥关系最好。她们相互关照,相互促进,组成了“‘海伦·凯勒’号联合舰队”。

大学四年里,婷婷不仅学会了英语的书面语言,还掌握了口语。一位从国外回来的朋友说:也许婷婷是第一个能说一口英语的聋人。至于计算机,婷婷更如鱼得水,她是学校网吧里的小明星,还开设了自己的个人主页。

伴随着女儿的成长过程,周弘逐步将赏识教育的研究视角从聋障儿童转入正常儿童。几年间,他深入到全国各地的学校、社区,为家长、教师、学生做了近2000场认识推广赏识教育方法的报告。

一次演讲报告结束后,周弘要求家长们在纸条上写出自己孩子的十大优点,结果100多位家长中竟有一半人写不出。他大声疾呼:在应试教育的重压下,本该富有人情味的家庭教育被异化了,做家长的完全忘记了对子女作为一个人、一个有着精神生命的人的应有的尊重和信任,更忽略了孩子之间所存在的差异,都视自己孩子是“神童”,一味地相互攀比,甚至不惜拔苗助长,最终导致家庭教育的彻底失败。

我国青少年研究专家孙云晓说,赏识教育给人的是一个法宝,让你由失败走向成功,由痛苦走向幸福。岂止儿童,夫妻之间、朋友之间、上下级之间、单位之间甚至国家之间,都渴望赏识与成功。赏识犹如阳光滋养万物生长,而赏识教育是生存教育、发展教育和成功教育,它是一把打开希望之门的金钥匙。

赏识教育的理论研究也得到了中国青少年中心的高度重视,并专门成立起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赏识教育研究室,周弘出任主任。

婷婷笑着说:“我想说,爸爸你真是个伟大的爸爸,了不起的爸爸!”

记者问婷婷,这次被加劳德特大学录取,父亲有没有帮忙?她认真地说,从托福考试合格后,就不断地通过互联网向加劳德特大学推销自己,最终引起该校聋教系主任理查德博士的重视,才被录取进心理咨询专业的研究生。

作女儿的是怎样评价父亲和他的事业?婷婷笑着说:“我想说,爸爸你真是个伟大的爸爸,了不起的爸爸。小时候并没有觉得赏识教育有特别之处。长大以后,当我遇到许多事时,再回头想想,赏识教育让我懂得热爱生命、珍视生命,追求快乐的人生价值。”

想为聋人做一点事,这是周婷婷一心想考进美国加劳德特大学的原因。因为,她深知聋人的不易。她在大学毕业论文《聋人如何适应主流社会》中这样写道:“独自一人的孤独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人群中的孤独……久而久之,深深的强烈的孤独感就不知不觉地深埋心中。最可怕的就是自己已经麻木不仁到了全然不知。”

还有6个月,周婷婷就要出国深造,临走前她还要做些什么?婷婷自信地说,要完成她的另一个梦想,就是像海伦·凯勒一样,写一部自己的自传。目前,这部自传定名为《无言的歌》,已与江苏文艺出版社签约,预计今年9月正式出版。我们期待着一个中国的“海伦·凯勒”的诞生。

赏识,培养了孩子的自信心

《学习的革命》一书中曾有这样的两句话:"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鼓励之中,他就学会了自信;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认可之中,他就学会了自爱。"班里有一名男孩叫李楠,思维活跃,口齿伶俐,唯一的缺点就是做事粗心大意。有一阵,为了他连续几次的粗心,我批评他:"说话顶呱呱,办事马哈。"过后,我发现李楠好像沉默了,这一周在检查他的日记中,我发现有一篇这样写道:"陈老师,面对你严肃的目光,我真有些害怕,难道我真是个马大哈吗?我知道您对我很失望,说实话,我也很讨厌自己.....",看了他的日记,我的心情变得沉重,我知道自己在教育上走入误区,思考片刻,我便提笔在他日记后面写上这样一段话:"没想到老师在无意中的一句话中伤了你,对不起!其实,我一直很欣赏你能说会道的好口才,但我更相信你能使自己言行一致,对吗?"第二天,我发现李楠又开朗了,而且越来越心口如一了。短短的几句话,解开了孩子心头的结。前几天,在学校举行的一场"禁毒"演讲比赛,我推荐他代表班级参赛,李楠声情并茂的演讲,博得师生一致好评。最后,获得了比赛的第一名。在教师的赏识和鼓励下,孩子们感到自己在班里不再是无足轻重,可有可无的人。因此,他们抬起了头,挺起胸,对自己充满信心。

赏识,培养了孩子的责任感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很大的提高。因此,当年的许多孩子是在优越的物质条件中成长起来的,家长们对自己的孩子倾注了更多的关爱,我们经常可以听到很多家长苦口婆心地对自己孩子说:"家里的活不用你干,你的任务是好好读书,我们再苦再累也情愿,"可是,他们的全力以赴,是不是换来孩子对自己的更高更严的要求呢?事实并非如此。例如:对学校安排的集体劳动,某些学生能溜则溜,溜不过便走过场,看不到热火朝天的劳动场面,这样的一件小事,暴露了孩子对自我、对集体的责任感。

梁启超先生说过:"少年强,则国强。"孩子强不强,直接关系到我们民族的二十一世纪的面貌和命运,一个没有责任感的孩子,会因为找不到自己在集体中的地位与价值而迷惘。而失去创造的动力。由此可见,责任感多么重要。如何在赏识中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呢?指导学生从小事做起,并注意因材施教。比如说,尽可能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集体活动、班级管理之中,对成绩不够理想,但劳动积极的学生,安排他担任班里的劳动卫生委员,负责检查督促每天的值日工作;对音乐素质好的学生,安排他担任班的领唱员,负责每天课间唱的领唱工作等等。在具体工作中,让他们建立起与集体的真实联系,使他们感到自己对别人是有用处的,从而产生自豪感和责任心?让同学因"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成为每个孩子追求的目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