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宝宝在牙牙学语的时候听觉系统就已经很灵敏了,在这个时候给予适当的听觉刺激可以开发智力,而且在学会开口说话以后自己的表达能力也会很强。那么这种刺激应该是什么刺激呢?父母们具体应该怎么实践呢?利用听觉开发儿童智力的方法

1.辨认声音

在我们生活的城市中存在着很多声音,有机车启动声、汽车喇叭声、电话铃声等等。在日常生活中,当我们听到不同声音的时候可以告诉宝宝这是什么声音,例如听到小狗的叫声时爸爸妈妈可以告诉宝宝:“小狗叫声汪汪汪。”等。有空时,也可以多带宝宝去大自然的环境,或者动物园等,让宝宝多听听不懂的声音,好比溪流的水声、动物的叫声等。在宝宝对不同的声音有力记忆之后,可以让他听到声音就马上辨认。通过刺激宝宝的听觉,让他的感觉更加敏锐,变得更机灵。2、故意说错一件事情平时,爸爸妈妈都要多和宝宝说话,多交流。在与宝宝交流谈心的时候,爸爸妈妈可以故意说错一件大家都知道的事情,又或者说错一个故事。譬如今天下雷阵雨了,而你却说今天天天晴朗,阳光明媚。看看宝宝的反应,这样能提升宝宝的内省智能、逻辑思维。3.估算时间

在和宝宝聊天谈话一段时间后,告诉他已经聊了多长时间,例如从下午3点开始聊,过了10分钟后跟宝宝说:“咦?我们从3点开始说话,现在3点10分了。”同时可以刻意让宝宝看看时钟。然后继续和宝宝进行聊天,一段时间后,让宝宝自己估计一下谈话的时间,也可让宝宝看看时钟。这样可以提升宝宝的数学能力,还可以教宝宝学会看时间。本网站小编总结:早教不一定就要依赖于早教机构,其实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从胎教开始,宝宝就知道爸爸妈妈的声音了,这是对父母依赖性的由来。所以听觉对于他们学习东西是很重要的,我们有的时候时常因为宝宝还不会讲话而错过了和他们沟通的机会,也错过的更好的开发他们智力的机会。

入学准备编辑推荐

父母请把孩子的话当回事


一位父亲给4岁的儿子倒洗脚水。每次儿子说烫他总说不烫,还总认为儿子故意捣乱。后来,他才意识到是自己错了:自己的手经过几十年的冷热打磨,感觉已不那么灵敏,而儿子的脚细皮嫩肉,所以自己感觉是温水,孩子就会感到很烫。

不让孩子说话,不让孩子讲理,不把孩子的话当回事,这似乎成了许多家长的通病。君不闻这样的口头禅:“小孩子懂个啥”、“小孩子一边去”、“小孩子不要问这问那”、“小孩子的话怎么能信呢”……这都是不把孩子当成一个平等的人的典型表现。

孩子虽然小,可也有思想,有丰富的内心世界,有复杂的情感体验。家长不能小看孩子,而应把孩子当成一个平等的人,善于站在孩子的立场、观点看问题,充分尊重孩子。

尊重孩子可以从各方面体现出来。进孩子房间先敲门;尊重孩子的伙伴,替孩子接电话热情礼貌,小伙伴来家热情接待;蹲下来同孩子讲话;用学名称呼孩子;有关孩子的事情,如为孩子购衣物、为孩子选择房间装饰、摆设等主动征求孩子的意见;理解、接纳孩子的思想、态度、情绪;给孩子自由,让孩子自由地想,大胆地干,充满兴趣地做。

飞机发明者莱特兄弟,小时候放羊时看到天空自由飞翔的小鸟很是羡慕,就学鸟飞。他们的父亲并没有嘲笑、制止他们,而是充分理解孩子可贵的好奇心和大胆的想法,还同孩子们一起学鸟飞。他郑重地鼓励孩子们说;只要努力,我相信,你们长大了一定会飞起来的!莱特兄弟后来发明了飞机固然有很多原因,但我认为,是父亲的理解、欣赏、尊重、鼓励为两兄弟播下了成功的种子!

在孩子前切勿脱口而出的话


爸爸妈妈对宝宝的爱是不容置疑的,但有时,我们倾吐爱意,却并不一定是正确的方式。以下22句话,很多妈妈常常脱口而出,却并没有意识到这可能对孩子造成的伤害。

保护孩子的好奇与敏感

假如有天宝宝问你:“妈妈,为什么树叶都掉下来了呀?”

你不一定要回答:“这是生物的特征——生物的应激性、能生长、繁殖、由新陈代谢的特征决定的……”

你可以回答:“因为树木在春天会萌发新的树叶芽,大树叶长大了就离开树妈妈……”

也可以回答:“你看树叶像不像北风和冬天的名片呀,树叶落下了,冬天就快要到来了哦……”

甚至可以回答:“妈妈也好想知道为什么呀,咱们一起去查一查书好不好?”

但是千万不要回答:“别管了,那和你没有什么关系,做好你的作业就行了!”

还有这样的回答也很蹩脚:“我不知道!”

“我很忙,有空再说。”

“你这孩子太麻烦了!真不让人省心!”

假如你的回答是“不知道!”孩子觉得这是个有力的回答,明白这样回答就不会再被追究下去了,当她被问到什么问题的时候,也会不加考虑地回答“不知道”!

小结

妈妈必须鼓励孩子探索的心理,面对孩子的问题,回答不一定要专业科学,但可以如诗如画,最好是用一种让孩子自己也要思考的回答方式来答。

维持孩子的自律感

不要说:“哎呀你把这个掰坏了,爸爸妈妈要赔钱的!你没有钱赔,就要把你关起来!”

不能做的事情,是因为它不对。小心不把玩具和器具弄坏,是为了保护自己保护家具、不造成浪费,而不是因为害怕有人看见要赔偿。

也许可以这样说:“看,宝宝知道这个不是玩具,从这个方向去掰它很容易断,如果弄断了,不仅难看,而且很容易把宝宝的手弄伤。”

“别采花,否则会把警察给招来的!”这么说等于告诉他,警察不在公园的时候,就可以摘花。

或者可以这样说:“你看,如果把花摘了,它就不好看,不完整了,宝宝懂得什么是漂亮的,什么是完整的,什么是完美的,对吗?咱们留着不摘,好不好?”

不要说:“听话!别把柜子弄乱,你怎么就不听话呢?不听我话我不理你了!弄得乱七八糟,你爸爸回来修理你!”

也许可以给孩子一个自己的柜子,放自己的玩具,告诉孩子玩过后要整理好,别人的柜子未经允许不能动。也不要说:“要是让人看见/抓住了,多丢人哪!”

不该做的事情不是因为“怕丢人”而是因为事情本身不正确。

小结

用“人治”的手段去惩罚,会让孩子从小到大都认为,不必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任,留给成年人去做好了。

道德感的本质根源在于儿童天生的秩序感,但如果成年人把儿童对标准的认知变成跟随成年人的期待,孩子的个人意志得不到尊重,纪律和秩序感都是别人(爸爸、老师、班长、领导、警察等)强加给他们的,而不是自觉自发建立起来的,纪律就变成是在有人管束的情况下不得不遵守,不是发自内心领会和顺从的规则。

维护孩子的幸福感

不要说:“我要丢掉你了,让狼来把你叼走!”

“你再不老实,护士就来给你打针了。”

“你再哭,保安叔叔就来抓你了。”

“你不听话,我就不喜欢你了!”不要说:“你爸爸不要我们了。”“如果爸爸和妈妈离婚,你跟谁?”

尽量别在孩子面前吵架,如果吵架了,让孩子看见你们和好,传递给他一个信息“别担心,爸爸妈妈还是一样爱对方的,”让他有足够安全感。

如果父母决定离婚,别让孩子选择父母,或是利用孩子作为夫妻对峙的工具,这对孩子来说是残忍的。父亲能替孩子们做的最好的事情,就是爱并且忠诚于他们的母亲。如果实在做不到,也别让孩子见识大人间的争吵,平静平和地和他们述说事实:“爸爸妈妈由于一些原因不能住一起了,但是我们都永远爱你,一直爱你。”

小结

每个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都需要依次建立两个幸福感,首要幸福感(primaryhappiness)和次要幸福感(secondary)。首要幸福感是指孩子对自己的爱的完全确认,坚信有人永远无条件地爱自己。建立了首要幸福感,孩子就不需要随时在父母身边才能感觉到爱,开始走向独立。次要幸福感,是指孩子在日常生活中获取的快乐:游戏、学习、新获得一项技能、得到新玩具、得到一件新衣服等。

吓唬孩子,导致他害怕,影响独立性的形成——只是为了他更“乖”、更“听话”,更易于受你控制,于他的成长有什么好处呢?

父母也要会“听”孩子的话


“该干什么干什么,唉,越大越不听话。”家长们常常说类似的话。想让孩子听话——

“歪歪是我给吃给穿养大的,当然什么都得听我的,不然就是一个不听话的孩子……”歪歪爸正叽里呱啦地抱怨着。原因?其实很简单,放了暑假的歪歪着实在过一个“快乐”的暑假——作业堆着不写,整天看电视;以学习名义买来的电脑,多半用来打游戏,有时甚至一打打到小半夜……要是跟他讲道理,他会跟歪歪爸讨价还价,“下午不打游戏?行啊,但晚上光看动画片不背单词……”让本来工作就忙的歪歪爸焦头烂额——

歪歪爸:无论我说什么,他的回答就三个字——“知道了”。结果呢,该干什么还干什么。唉,歪歪是越大越不听话了。

精豆妈:你把和歪歪说话当一种负担了吧?

乖乖妈:谁让你平时说话,习惯对歪歪用发号施令的口气,“这不许、那不行”的,对孩子采用高压政策。

歪歪爸:歪歪不听话,与我说话有什么关系?

乖乖妈:“为什么爸爸能熬夜看电视而我不能?为什么爸爸星期天可以睡懒觉,而我就必须早起上兴趣班?这不公平!”这就是歪歪心里所想的,歪歪爸肯定不知道。他本来就觉得不公平了,再加上你的语言刺激,肯定会“造反”。

精豆妈:所以,他认为他要得到补偿——你不让我打游戏,那我就要看电视。

歪歪爸:歪歪要补偿?那我不是还得废嘴皮子和他讨价还价。

精豆妈:歪歪比你更急!讨价还价往往带来时间上的延误,如果因此影响他看电视、睡觉或者上课迟到被老师骂,别心软,让他自己承受后果,我就是用这个办法对付精豆的。

乖乖妈:其实,问题不在于“说什么、怎么说”,聪明的家长不仅是一个高明的说者,还是一个高明的听者。

歪歪爸:听?他好像连话都不想和我多说!

精豆妈:他不说你说啊,问问他最近喜欢玩什么,遇到什么新鲜事儿……

乖乖妈:歪歪肯定有过这样的情景,兴致勃勃地回到家,给你讲着学校里的故事。其实,他不需要你说,他需要一个忠实的听众,来和他分享。可能你没意识到孩子的这个需求,总觉得听孩子说话,是浪费了家长做家务、看电视的时间。

精豆妈:是啊,孩子放学回了家,也正是我最忙的时候,忙着做饭,忙着收拾家,每次精豆和我讲话,我总是一边忙,一边敷衍几句。

乖乖妈:这种情景会让孩子不愿意和你们交流。他会想着我不耽误爸爸、妈妈的时间,快点把事情说完,越说越急,越急越说不来,成了结巴,或者干脆什么都不说,变得不爱和家长沟通。慢慢地,他也会养成对什么事都不关心的毛病。那些在课堂上发呆、不爱发言的孩子,可能就是因为曾经缺少好的听众。

歪歪爸:你的意思是说,我说话时歪歪漫不经心,原因在我,是我犯了“不耐心倾听孩子说话”的毛病。

乖乖妈:对!听出孩子在想什么,才能对症下药、融洽感情。

精豆妈:我只知道跟孩子说话时,“知道了”、“别烦我”这些话千万不能说。

乖乖妈:别忘了眼睛是最好的表达方式,要睁大眼睛看着说话的孩子,这也是在告诉他,“对于你要说的话,我很感兴趣。”保持微笑,可以加入夸张的吃惊的表情。

歪歪爸:我回家做“试验”去!

孩子不愿对父母直接说的话


如何减少或消除两代人的隔阂?作为一个称职的父母,应学会倾听、乐于倾听、善于倾听孩子的弦外之音,才能真正学会从孩子的倾诉中真切地感受和把握孩子在想些什么,孩子要求什么。

以下是几位小学生通过写信的方式,说出他们平时不愿意直接面对父母说出的话:

第一封信:“你们能理解我吗”

“刚进入毕业班,你们就给我‘约法三章’:一不准看电视;二不准玩电脑游戏;三不准外出玩耍,星期六星期天也不允许。这是什么法呀?我心里虽然愤愤不平,也只好忍气吞声了。从此我就成了可怜的笼中小鸟,每天除了读书、做作业,还是读书、做作业,一直提不起精神来,终于有一天,你们的朋友请你们去吃饭了,而你们走的时候,还忘不了关照两句,好好做作业。当你们走出门的那一刻,我一蹦三尺高,‘万岁,解放了!’随即打开电视,真好!是我最爱看的《猫和老鼠》。一桩桩有趣的故事,一个个滑稽的动作,逗得我捧腹大笑,一切烦恼都抛到九霄云外去了,当然也忘记了周围的一切。突然,随着电视机‘咔嚓’一声响,传来了一声怒吼:‘不好好学习,看什么电视!自觉性太差了!’随后,我的耳朵上留下了一道紫色的痕迹。你们杀了个回马枪,我看着你们,眼泪流了下来。

记得去年冬天,我生病了,发烧到38℃,深更半夜,打不到车,你们走一段歇一段把我背到了医院,身上都湿透了。经过几天的治疗,我渐渐康复了,当爸爸用手抚摸我的额头时,我的泪水禁不住流了下来。

爸爸妈妈,我两次哭的心情截然不同。你们希望我成才,这我能理解,但我还是想告诉你们,我毕竟是儿童,难道除了读书做作业外,就不能有其它的兴趣和爱好吗?你们也是从儿童时代走过来的,你们能理解我吗?”

第二封信:“请不要花钱为我请家教”

“你们自己省吃俭用,却舍得花钱为我请家教,买大量的辅导书,在无数个夜晚,你们为了陪我学习放弃自己喜欢看的电视剧。对此,我既感动又觉得压力很大。其实,我觉得挺委屈的,我付出了加倍的努力,却得不到相应的成绩。可是,现在我明白了,那是因为我没有良好的学习方法。

老师常告诉我们,要以主人翁的态度去激发学习热情,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好动脑筋,专心致志,适时复习。要想在学习上取得成功,就离不开勤奋,需要反复多次复习,积极主动去学,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下培养概括、分析和独立思考的能力,而不仅仅是靠请家教不断地辅导。

爸爸妈妈,我没有批评你们的意思,请你们答应我一件事,以后不要省吃俭用,不要花钱为我请家教,也不要放弃你们喜欢看的电视剧。我希望你们相信自己的女儿,她已经长大了,已经懂得了如何对待自己的学习问题。她会加倍努力,用实际行动告诉你们,你的女儿是不会让你们失望的。”

第三封信:“那4元钱真的不是我拿的”

“妈妈,您是世界上最伟大的母亲,您的爱比海深。在生活上您无微不至地关心我,您知道我不吃肥肉,您就自己吃肥肉,把瘦肉全部让给我吃。寒冷的冬夜,当我写作业时,您怕我着凉,就在我的腿上盖上小被子……也正是由于您对我的爱,我才大胆地提笔向您倾诉我许久以来埋藏在心里的一件事情。

那是上次,我向表哥借了4元钱买杯子。等了一个小时后爸爸回来了,我又向爸爸要了4元钱还给了表哥。表哥把钱丢在桌子上,就给我手机玩,玩完以后就回家了。然而没过几天,表哥怒气冲冲地对我说:‘是不是你拿了桌子上的4元钱?’我说:‘没有!’妈妈,您过来了,听到我和表哥在吵架后,您还帮着表哥指责我,我说不过你们大人,只好被逼无奈承认了,之后我还被您痛打了一顿。但是,妈妈,钱真的不是我拿的,我很冤枉。

我多么想跟您说清楚,可每次话到嘴边又没有勇气说。这件事我一直憋在心里,您知道我有多委屈吗?您知道我有多痛苦吗?我希望您相信我,这是我的愿望。您能答应我吗?我会感谢您,做一个好孩子。”

第四封信:“谢谢你们的‘悔改’”

“因为偏科的原因,我的数学很差。记得五年级期末考试,我的数学只考了60分,你们知道后便大发雷霆,不停地骂我。我的眼泪就像小溪一样流个不停,我不敢说话,生怕吭一声,爸爸你就会向我来一巴掌。我的心被击碎了,爸爸妈妈,你们可曾知道,在你们‘泄恨’的同时,已经在我幼小的心灵里留下了一道深深的伤疤,一道永远抹不去的伤疤。

但是,到了六年级,你们的态度突然来了个大转弯,不仅没有因为我的数学成绩不好而骂我,也没有给我增加压力,反而经常鼓励我,对我抱有很大希望。我想,也许是你们‘悔改’了,想给我一个轻松的学习气氛和环境吧。虽然我的数学成绩一时还提不上去,但是我会努力,爸爸,您不是说过吗?‘只要努力,就没有什么事做不到。’我相信,只要努力,我的成绩一定会提高的。

我真的很高兴,我一定会在今年的小学升初中考试中以优异的成绩报答你们!”

第五封信:“您生气时的表情太可怕了”

“妈妈,我多么渴望依偎在您身旁同您说说心里话,但是我没有这个勇气。

有一次,我从您的衣袋里拿出100元,去吃喝玩乐。回来时,您问哥哥和我谁拿了钱,哥哥说不知道,我也说不知道。您说:‘你们不说,都别吃饭。’但是,您还是到厨房做饭去了。饭做好了,您并没有不让我们吃,还说:‘那100元就当丢了吧,刚才我发那么大的火,实在是不应该。’

那天晚上,我躺在床上,想来想去,我是不是应该说出实情呢?但是想起您生气时的表情太可怕了,我于是打消了向您认错的念头!一拖就是一年多的时间过去了,今天我才鼓起勇气写下这封信给您,妈妈,对不起!我错了,请原谅!”

第六封信:“这样的‘疼爱’,只会增加我的压力”

“当你们看到这封信的时候,一定会感到奇怪,为什么生活在爸爸妈妈身边的女儿还要给父母写信呢?我想,有一些话不好当面说出口,以书信的形式更能让我敞开心扉,说出心里话。

爸爸妈妈,你们为了让我一心一意地学习,总是不让我帮你们做家务活。记得一个星期天的早晨,妈妈您买回了很多菜,我高兴地去帮您洗菜,可您却说:‘放下吧!我自己洗,只要你下次测试的时候多考几分就好了。’我知道,您是在责怪我期中考试没能拿到前三名。听了这话,我放下手中的活,跑到自己的房里,伤心地哭了。您还记得吗?在我8岁那年,学校要大扫除,这点活对我来说,根本就不算什么,可是您为了‘疼爱’我,硬是让我在家里学习,您还亲自去帮我请‘病假’。您可知道事后同学们怎么议论我的吗?您们想过没有,这样的‘疼爱’,只会增加我的压力,对我的成长,对我的未来生活有什么好处?文化知识很重要,但也要有独立生存的能力啊。妈妈,我像一只小鸟,终究要离开您的怀抱去独立生存,可您不让我学‘飞’,不让我‘独食’,那我将来怎么在社会上生存呢?

爸爸妈妈,您们的女儿多么希望能得到您们的理解,多么希望您们不要像保姆那样关照我、代替我,而是用您们丰富的生活经验来为我指导方向,让我奋斗、成长!”

理解孩子顺应孩子的天性

读了这几封小学生写给父母的信,内心很不平静。

他们在信中提及的让他们流泪、让他们觉得委屈的事情,在父母看来,或许微不足道,或许理所当然。当父母的有谁知道,听到父母的一声怒吼,孩子内心会怎么想?又有谁知道,孩子虽然对家长的言行忍气吞声,但内心却“留下了一道深深的伤疤”?

父母们希望自己能给孩子天底下最大、最无私的爱,所以尽最大努力为孩子创造最好的生活和学习条件,为孩子请家教,不让孩子做任何家务,为孩子包揽了一切,只要孩子专心读书,将来考个好学校。家长们不知道,这样做,反倒让孩子在巨大的压力下度过没有快乐的童年。

父母们也常感困惑迷茫甚至痛苦非常,为什么孩子不理解自己,不明白自己的良苦用心,总要让自己一而再、再而三地讲大道理,甚至一怒之下动手给他一耳光……

谁也不否认父母对自己孩子的爱是天底下最大、最无私的爱。只是,父母对孩子爱的表达方式是否为孩子所接受?父母苦于不被孩子理解,可自己又能否真正理解孩子?

没有一个当父亲或母亲的知道自己应该怎样当好父亲或母亲这个角色,大家都在边做边学。父母教育孩子的过程,其实也是自身不断感悟和学习的过程。当父母的不妨低下头、弯下腰,认真倾听孩子的心声,试着了解自己的孩子。

泰戈尔有句名言:“一切教育都是从我们对儿童天性的理解开始的。”孩子的天性,包括游戏、模仿、好奇,等等,如何顺应孩子的天性,遵循孩子成长的规律进行教育,也许是值得父母思考的问题。

父母也要学会多“听”孩子的话


“该干什么干什么,唉,越大越不听话。”家长们常常说类似的话。想让孩子听话——

“歪歪是我给吃给穿养大的,当然什么都得听我的,不然就是一个不听话的孩子……”歪歪爸正叽里呱啦地抱怨着。原因?其实很简单,放了暑假的歪歪着实在过一个“快乐”的暑假——作业堆着不写,整天看电视;以学习名义买来的电脑,多半用来打游戏,有时甚至一打打到小半夜……要是跟他讲道理,他会跟歪歪爸讨价还价,“下午不打游戏?行啊,但晚上光看动画片不背单词……”让本来工作就忙的歪歪爸焦头烂额——

歪歪爸:无论我说什么,他的回答就三个字——“知道了”。结果呢,该干什么还干什么。唉,歪歪是越大越不听话了。

精豆妈:你把和歪歪说话当一种负担了吧?

乖乖妈:谁让你平时说话,习惯对歪歪用发号施令的口气,“这不许、那不行”的,对孩子采用高压政策。

歪歪爸:歪歪不听话,与我说话有什么关系?

乖乖妈:“为什么爸爸能熬夜看电视而我不能?为什么爸爸星期天可以睡懒觉,而我就必须早起上兴趣班?这不公平!”这就是歪歪心里所想的,歪歪爸肯定不知道。他本来就觉得不公平了,再加上你的语言刺激,肯定会“造反”。

精豆妈:所以,他认为他要得到补偿——你不让我打游戏,那我就要看电视。

歪歪爸:歪歪要补偿?那我不是还得废嘴皮子和他讨价还价。

精豆妈:歪歪比你更急!讨价还价往往带来时间上的延误,如果因此影响他看电视、睡觉或者上课迟到被老师骂,别心软,让他自己承受后果,我就是用这个办法对付精豆的。

乖乖妈:其实,问题不在于“说什么、怎么说”,聪明的家长不仅是一个高明的说者,还是一个高明的听者。

歪歪爸:听?他好像连话都不想和我多说!

精豆妈:他不说你说啊,问问他最近喜欢玩什么,遇到什么新鲜事儿……

乖乖妈:歪歪肯定有过这样的情景,兴致勃勃地回到家,给你讲着学校里的故事。其实,他不需要你说,他需要一个忠实的听众,来和他分享。可能你没意识到孩子的这个需求,总觉得听孩子说话,是浪费了家长做家务、看电视的时间。

精豆妈:是啊,孩子放学回了家,也正是我最忙的时候,忙着做饭,忙着收拾家,每次精豆和我讲话,我总是一边忙,一边敷衍几句。

乖乖妈:这种情景会让孩子不愿意和你们交流。他会想着我不耽误爸爸、妈妈的时间,快点把事情说完,越说越急,越急越说不来,成了结巴,或者干脆什么都不说,变得不爱和家长沟通。慢慢地,他也会养成对什么事都不关心的毛病。那些在课堂上发呆、不爱发言的孩子,可能就是因为曾经缺少好的听众。

歪歪爸:你的意思是说,我说话时歪歪漫不经心,原因在我,是我犯了“不耐心倾听孩子说话”的毛病。

乖乖妈:对!听出孩子在想什么,才能对症下药、融洽感情。

精豆妈:我只知道跟孩子说话时,“知道了”、“别烦我”这些话千万不能说。

乖乖妈:别忘了眼睛是最好的表达方式,要睁大眼睛看着说话的孩子,这也是在告诉他,“对于你要说的话,我很感兴趣。”保持微笑,可以加入夸张的吃惊的表情。

歪歪爸:我回家做“试验”去!

回家试试这些听孩子话的方法吧,说不定会有个惊喜等着你呢~

父母应常对孩子多说有益的话,少说或不说有害的话


孩子不能缺少爱,特别是来自家长的爱。其实家长表达爱的方式很多,但最常用的就是用说话来表示。但我们说的话有些对孩子是有益的,有些却会伤到孩子是有害的。有益和话可以给予孩子力量和幸福;有害的话就会伤到孩子的自尊心,扼杀他们的好奇心。 那么,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对孩子经常说的话哪些是有益的那些是有害的呢?那我们简单举一些例子。

1、常对孩子说类似“宝贝,你很聪明,我为你高兴”的话。 这样的话语可以起到暗示孩子是聪明的,反复确认你很聪明,靠自己的努力一定能行,是鼓励的一种形式。有人曾对两盆花做过一个实验,在相同的条件下,同样的两盆花,人们经常对一盆花说你很漂亮,我很喜欢你。对另一盆花说你很丑,我不喜欢你。一段时间后,被说漂亮的那盆花长势茂盛,花开的艳丽。而另一盆花则枯萎死掉了。暗示对植物具有如此大的作用,对有思想、有意识的人的影响就更大了。

2、常对孩子说类似“爸爸、妈妈很爱你,你是个好孩子”的话。 常说这些话,可以让孩子时刻感觉到来自家长的爱,家长就象一座大山一样给他们力量,使孩子有一种安全感和幸福感。

3、常对孩子说类似“我相信你一定能独立完成”的话。 这样的话,可以鼓励、坚定孩子的自信心,培养孩子独立学习、做事的能力和责任心。同时“我相信”这三个字暗示给孩子他已经长大,具有这样的能力。

4、常对孩子说类似“我喜欢你这样做”的话。 当孩子做对一件事情时,常说这句话鼓励他们,就会为他们树立一个正确的标准,他们就会按着这个标准,照着这个样板去做事情。

5、要对孩子说类似“对不起,是我错怪你了”的话。 当家长错怪了孩子时,不要回避,错了就是错了,不要不好意思承认错误。家长向孩子承认错误,不但不会有损你在孩子心目中的形象,反而会使你高大起来,并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

6、常对孩子说类似“你已经长大了,你的问题你自己来决定,你的时间你自己安排”的话。 首先常说这样的话是尊重孩子的良好表现。其次是用暗示的方法培养孩子独立的能力,暗示孩子你已经是大人了,已经具备了对事物做出合理判断、合理选择的能力,有能力来决定自己的事情,增强孩子的自主性,培养孩子的自尊心、自信心、责任心、上进心。比如,孩子问你他是否可以吃零食,你如果按上面的方法回答,孩子的心中就会引发"我是否该吃、吃多多少"的思考,就会主动承担起决定自己行动的责任。

7、常对孩子说类似“每个人身上都有值得我们学习的优点”的话。 常说这些话可以使孩子认识到人人身上有优点,鼓励孩子学习他人的优点,建立起学习他人优点的好习惯,培养孩子虚心学习、虚心做人的态度。

8、常对孩子说类似“学习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的话。 常说这些话可以在孩子的内心深处打上学习是一件很快乐的事的烙印,让孩子建立起学习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的认知,促使孩子自觉的去寻找到学习的快乐,学中乐,乐中学。

不说类似“这孩子太笨了,我是看出来了,你是没好了”的话;不说类似“小孩子家懂什么,少问少管”的话;不说类似“我说不行就不行、不完成作业就别想玩”的话;不说类似“那来的这么多好奇心”的话;不说类似“你是我的希望,我全靠你了,你能行吗?”的话;不说类似“我打你是为你好”的话等等。家长对孩子说这些话会破坏亲子关系,让孩子觉得你不可亲,更不可敬。所以,爱孩子就不要说这些有害的话。 本网站小编总结:在对孩子爱的表达时,语言是我们运用的最多的手段之一,语言可以传达正面信息,也可以传达反面信息,对孩子有益的、应该说的要坚持,并不断发扬光大;不应该说的要立即停止,有益的话是改善家长与孩子关系的第一步。

父母不能对孩子脱口而出的话


爸爸妈妈对宝宝的爱是不容置疑的,但有时,我们倾吐爱意,却并不一定是正确的方式。以下22句话,很多妈妈常常脱口而出,却并没有意识到这可能对孩子造成的困扰和伤害。

保护孩子的好奇与敏感

假如有天宝宝问你:“妈妈,为什么树叶都掉下来了呀?”

你不一定要回答:“这是生物的特征——生物的应激性、能生长、繁殖、由新陈代谢的特征决定的……”你可以回答:“因为树木在春天会萌发新的树叶芽,大树叶长大了就离开树妈妈……”

也可以回答:“你看树叶像不像北风和冬天的名片呀,树叶落下了,冬天就快要到来了哦……”

甚至可以回答:“妈妈也好想知道为什么呀,咱们一起去查一查书好不好?”

但是千万不要回答:“别管了,那和你没有什么关系,做好你的作业就行了!”

还有这样的回答也很蹩脚:“我不知道!”“我很忙,有空再说。”“你这孩子太麻烦了!真不让人省心!”假如你的回答是“不知道!”孩子觉得这是个有力的回答,明白这样回答就不会再被追究下去了,当她被问到什么问题的时候,也会不加考虑地回答“不知道”!

小结

妈妈必须鼓励孩子探索的心理,面对孩子的问题,回答不一定要专业科学,但可以如诗如画,最好是用一种让孩子自己也要思考的回答方式来答。

维持孩子的自律感

不要说:“哎呀你把这个掰坏了,爸爸妈妈要赔钱的!你没有钱赔,就要把你关起来!”

不能做的事情,是因为它不对。

小心不把玩具和器具弄坏,是为了保护自己保护家具、不造成浪费,而不是因为害怕有人看见要赔偿。

也许可以这样说:“看,宝宝知道这个不是玩具,从这个方向去掰它很容易断,如果弄断了,不仅难看,而且很容易把宝宝的手弄伤。”

“别采花,否则会把警察给招来的!”这么说等于告诉他,警察不在公园的时候,就可以摘花。

或者可以这样说:“你看,如果把花摘了,它就不好看,不完整了,宝宝懂得什么是漂亮的,什么是完整的,什么是完美的,对吗?咱们留着不摘,好不好?”

不要说:“听话!别把柜子弄乱,你怎么就不听话呢?不听我话我不理你了!弄得乱七八糟,你爸爸回来修理你!”

也许可以给孩子一个自己的柜子,放自己的玩具,告诉孩子玩过后要整理好,别人的柜子未经允许不能动。也不要说:“要是让人看见/抓住了,多丢人哪!”

不该做的事情不是因为“怕丢人”而是因为事情本身不正确。

小结

用“人治”的手段去惩罚,会让孩子从小到大都认为,不必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任,留给成年人去做好了。

道德感的本质根源在于儿童天生的秩序感,但如果成年人把儿童对标准的认知变成跟随成年人的期待,孩子的个人意志得不到尊重,纪律和秩序感都是别人(爸爸、老师、班长、领导、警察等)强加给他们的,而不是自觉自发建立起来的,纪律就变成是在有人管束的情况下不得不遵守,不是发自内心领会和顺从的规则。那样培养出来的公民会不会在有权威人士监督管理的情况下就能遵守纪律、自觉排队、遵守交通规则;而没人看见的时候,就违法乱纪、争道争先、乱闯红灯呢?

维护孩子的幸福感

不要说:“我要丢掉你了,让狼来把你叼走!”

“你再不老实,护士就来给你打针了。”

“你再哭,保安叔叔就来抓你了。

”“你不听话,我就不喜欢你了!”不要说:“你爸爸不要我们了。”“如果爸爸和妈妈离婚,你跟谁?”

尽量别在孩子面前吵架,如果吵架了,让孩子看见你们和好,传递给他一个信息“别担心,爸爸妈妈还是一样爱对方的,”让他有足够安全感。

如果父母决定离婚,别让孩子选择父母,或是利用孩子作为夫妻对峙的工具,这对孩子来说是残忍的。父亲能替孩子们做的最好的事情,就是爱并且忠诚于他们的母亲。如果实在做不到,也别让孩子见识大人间的争吵,平静平和地和他们述说事实:“爸爸妈妈由于一些原因不能住一起了,但是我们都永远爱你,一直爱你。”

小结

每个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都需要依次建立两个幸福感,首要幸福感(primaryhappiness)和次要幸福感(secondary)。首要幸福感是指孩子对自己的爱的完全确认,坚信有人永远无条件地爱自己。建立了首要幸福感,孩子就不需要随时在父母身边才能感觉到爱,开始走向独立。次要幸福感,是指孩子在日常生活中获取的快乐:游戏、学习、新获得一项技能、得到新玩具、得到一件新衣服,等。吓唬孩子,导致他害怕,影响独立性的形成——只是为了他更“乖”、更“听话”,更易于受你控制,于他的成长有什么好处呢?

给孩子爱,而不是物质的依赖

不要说:“如果你吃完这口饭,就给你买冰激凌。”

“如果你帮奶奶拖地,就给你五块钱!”

“若你考试得了100分,我就奖励你100块!”

“爸爸给你买了新的画画板,你看他多爱你!”

次序颠倒啦!爱不是以物质来衡量的啊,“啊?你不给我买?那你不爱我,我也不爱你。”

不要说:“你知道为了给你学琴妈妈花了多少钱吗?还不好好练!”“全身上下名牌,你还不知足!”金钱和知识,仅仅是消耗品,不是生活的唯一目的,我们喜欢名牌,因为名牌质量较好,令人穿着舒适,而不是用来穿上以后得意的——为了穿假名牌洋洋得意就更不对了呀。

犹如我们旅行的目的,是为了充实阅历和头脑,开拓视野,是为了提高品位和修养,多了解不同的文化和事物,多品尝各地的美味佳肴,让自己的胃口和大脑都变得灵活机动,并不是为了向人炫耀。

假如宝宝回来说:“今天学校的嘉琳的妈妈给她买了一个新的电动玩具!我也想要!”让宝宝明白每个人都是不一样的,“每个人的情况是不同的,妈妈因为什么什么原因,现在不能给你买这个玩具。”

小结

研究表明,越获得充足爱的孩子,对物质的依赖越不明显。真爱不需要任何条件——宝宝成长也不需要。可以把奖励让他们用自己的行动获得——但不是许诺用金钱换来孩子乖/听话/勤劳/等等优秀品质。

激发宝宝对长辈的亲情

“来,给奶奶问声好。你怎么跑了!你怎么那么没有孝心呀!”现代的爸爸妈妈宝宝们,一部分和爷爷奶奶是分开住的,不像以前大家大户,一家9口。所以就出现有的宝宝和长辈的隔膜感,父母着急呀,宝宝怎么就和爷爷奶奶姥姥姥爷不亲呢?说教式大道理没用,需要一些技巧,激发宝宝对长辈的亲情与责任感。

比如:“宝宝是妈妈生出来的,你知道的对吧?妈妈很厉害对不对?”“妈妈/爸爸可是姥姥/奶奶生出来的哦!你觉得他们也特别厉害对吧?”让宝宝对爷爷奶奶心生崇拜之心。

或者:“爷爷奶奶年纪越大就会越来越弱,咱们得负责保护他们!”或者可以说:“待会儿到奶奶家,请你做一下小侦探,侦查一下上周爷爷咳嗽好了没,要是没有按时吃药,咱们得批评他!”

“怎么侦探呢?观察柜子和水杯,对不对?看看药有没有吃完了,有没有觉得药苦就不吃了,观察回来向我报告!……”他会觉得和你拥有了小秘密,很热心地去关注。

比方说:“我们要当好小警察,管着爷爷奶奶,不能吃太多肉/不能吃太多的糖……”

可以授权“我宣布,以后爷爷奶奶,姥姥姥爷都要归我们家宝宝管!”“爷爷奶奶的饮食要少盐少糖少油,宝宝负责调查监督”……老人当然会很乐意受管,宝宝也会很愿意去管的。

小结

儿童都是吸收性心智,喜欢模仿大人的举动,若你和长辈讲话轻言细语,亲热有加,而不止是客气,他们也会渐渐学会的。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