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性的童话故事

2021-07-09 教育性的童话故事 童话故事中的性教育 新生入学教育要准备什么

性别教育必不可少,但是要把握尺度。

随着时间无声无息的流逝,新的开学季即将到来,不少的同学会在家里的帮助下调整作息为入学做好准备,做好入学准备可以让我们习惯在生活和学习活动上的一系列变化,你知道有哪些关于入学的准备呢?下面是小编精心为您整理的“性别教育必不可少,但是要把握尺度”,希望能为您提供更多的参考。

有的孩子在性萌动的时期还不懂得正确的性认识,在这个时候他们可能会因为好奇会做出不理智的行为。所以在小的时候的性别意识教育是很重要,但是在教育的度该怎么把握呢?下面我们一起来听听专家的讲解吧。

性安全教育不可忽视

作为父母,首先自己要有正确的性观念,不能片面地以为给孩子一个裸体就能消灭其性好奇,其实给孩子展示一个裸体,不如帮孩子建立一个正确的性观念。这些观念的形成,不是单单靠经常一起洗澡或是一起如厕就能解决的,还有很多日常的生活细节要注意。

家里孩子也有隐私

当孩子对幼年与成年人的身体产生好奇时,或是当孩子提出要和父母共浴时,也完全可以满足其愿望,但一定要告诉她,在中国只有是亲人或是同性,才能够这样赤裸相对。

传统家教里,成人意识里没有尊重孩子隐私的观念,例如孩子当众随地大小便、家长当众帮孩子换衣服……这些现象的背后,折射出的是家长对孩子独立人格的漠视,后果就是孩子不懂得保护自己身体的隐私部位,有的孩子被性侵犯了,都还懵懵懂懂,后果很严重。

爸爸经常很有意识地通过身体力行来向孩子表现一种顶天立地的大男人形象,而且当孩子掌握了一些生理常识以后,他就很有意识地告诉孩子,结婚生子是一件很神圣的事情,不能太随便,当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时不能随便造人。首先要爱一个人,当然她也要爱你,你愿意照顾她一辈子,愿意跟她生一个属于自己的孩子,并有能力养得起这个家和养得起你们共同的孩子时,然后还要得到亲人的祝福,并尽力做好爱人和父亲,这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本网站小编总结:性别教育也是需要时机的,不是空讲孩子就能明白是什么意思,要借助一些事件从事件中延伸出的道理让孩子更容易懂得和理解。并且之前说过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家长在家庭中的角色扮演很重要,让孩子懂得男孩子和女孩子承担的责任是不同的。

入学准备编辑推荐

父母要学会把握好体罚教育的度


假期的余热还没有完全褪去,新的学期即将来到,不少的同学都会去收心来为新学期做好准备,入学准备可以帮助孩子们快速的进入学习状态中,你知道有哪些相关的入学准备小知识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父母要学会把握好体罚教育的度”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请收藏。

现代幼儿教育理论认为,体罚无助于宝宝的健康成长,并在现实教育中被明文禁止。但在中国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下,家庭适度的“体罚教育”却是客观存在。如何适度进行有效的“体罚”是当前幼儿教育中的一大课题。

一些长期研究幼儿教育实践的教育研究专家认为,轻微的、形式化的家庭“体罚”教育具有一定的客观作用,关于家庭“体罚”教育的讨论也证明了教育实践专家的观点。

但同时,幼儿教育专家也认为,任何轻微的“体罚”要遵循以下原则:

1、在打孩子之前大人要确定自己不是带着发泄的情绪来操作的。

2、你的孩子犯同样的错超过2次。

3、让你的孩子必须自己知道他所做的事是错误的。

4、要在你的孩子对他的错有认真的道歉之后。

在这四个条件都满足的前提下,家长才可以对孩子进行轻微的、形式化的“体罚”教育。这其中,以下的细节需要关注:

1、不可打有失孩子尊严的地方,比如:脸和屁股。打手心是最好的选择。

2、打孩子时要不动声色,动作要小,这样孩子就是想模仿也不好操作。

3、孩子必须知道你打他的次数,大错是轻打5下手心,小错轻打2下手心。

只有在孩子认错之后惩罚,孩子才会心服。现在很多家长在孩子不知道错误时就突然袭击,这会让孩子时时生活在不安全的状态:又有很多家长在孩子认错后不在给予惩罚追究,这会让孩子以后用道歉的方式逃避,这都是值得商榷的。

体罚是一种教育,不是威胁和恐吓,更不是真实的打骂。惩罚的方式除了轻打手心之外,还有其他方式,可以灵活、适度运用。 

同时需要提醒的是,在对孩子进行体罚教育时,不能期望孩子马上改掉一切缺点,任何的教育都有一个过程。“体罚教育”的目的是为了让他知道他必须要为他的言行和事情本身负责,是为了让孩子更加健康地成长。因此,现实中的任何“体罚”教育都坚决反对严酷和重罚,都需要贯彻轻罚、耐心教育的教育原则。

性别教育比性教育更重要


许多人发现,说话细声细气,动作扭扭捏捏的女性化的男生在增多。其实,男生的女性化本质上是性别感错位。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目前中小学女教师过多也是造成男生女性化的原因之一,过于突出的女性氛围当然对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有不利影响。

家庭教育的失误是造成性别感错位的另一个主要原因。现在大部分是独生子女,于是家里男孩当女孩养和女孩当男孩养的情况不难见到。结果有些男孩长大了行为类似女生,经常遭人嘲笑,要经过艰难的抵抗,才能回复“正常”。

性别角色是以性别为标准进行划分的一种社会角色,它决定着一个人的行为模式。如人们要求男性行为体现出阳刚之气,女性行为表现出阴柔之美。虽然男女性别是由遗传决定的,但性别角色却是从儿童时期受到成人影响、教育的结果。而对孩子性别教育的缺失,是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的。结果很容易造成孩子性别角色的错位,带给孩子的将是心灵的扭曲和伤害。

性别教育包括一定的性知识教育,但是性知识教育绝非性别教育的全部。在欲望泛滥的今天,我们要特别注意保护孩子不受泛滥的色情的侵害,给他们一个不受侵害的童年和少年,给他们提供一个健康成长的环境,不要逼他们早熟。同时,家长和学校应该积极思考有效的性别教育方式,对孩子进行正确的性别教育,给他们以正确的引导。

性教育,不是性器官的教育!


时间在不知不觉间流逝了,新学期已将向我们走来,同学们都会去做好迎接新学期的准备,做好入学的准备工作可以在开学时有条不紊,那么你还有了解过哪些关于入学准备小知识呢?下面是小编精心为您整理的“性教育,不是性器官的教育!”,希望能为您提供更多的参考。

性教育,不是性器官的教育!

孩子对于“性”的探索,不只是了解性器官那么简单。父母需要了解他们行为后面的好奇和渴望,帮助他们完成性的启蒙课。对器官的认识,是性教育的第一课。

妈妈心事:5岁的儿子最近多了一个不好的习惯:当着别人的面脱裤子,把小鸡鸡露出来。我有些犹豫,太干涉吧,怕他对此越来越感兴趣,不管吧,这么下去也不是办法。

这样解释:四五岁的孩子玩自己的小鸡鸡,脱裤子展示,很容易让父母紧张,因为在大人看来,这是与“性”相关的问题。但其实,孩子表现出来的“性”趣,与父母所理解的“性”并不是一回事。

当孩子们长到四五岁的时候,会发现男孩是站着尿尿的,身上还多了一件小东西。而有的女孩觉得好玩,会模仿男孩站着小便的样子,回家以后还会对爸爸妈妈如何尿尿和他们的裸体产生兴趣。这时,如果父母不刻意回避,让孩子看父母尿尿,和父母一起洗澡,一次关于“性器官”的体验课也就完成了。作为成长过程中的常见现象,它们会很快过去,不用刻意去矫正,除非对身体有伤害。

没有性器官参与,也能得到爱、温暖、满足感、安全感和归属感,是性教育的第二课。

妈妈心事:儿子非常喜欢触摸我的手臂,特别是夏天穿短袖衣服时,他总是抱着我的手臂,把脸贴在上面,有时还会亲亲。虽然我喜欢与孩子亲密无间的嬉戏,可是,我又担心性教育的问题。

这样解释:孩子喜欢触摸父母裸露的胳膊,甚至有时会触摸妈妈或阿姨的胸脯,这时的性不仅和性器官有关,同时意味着对爱、温暖、满足感和安全感的渴望。所以,面对这种情况,父母不应该马上理解或联想为这是“性”反应,更不能用羞辱和责骂或打骂的方式来对待孩子。孩子要亲嘴,你可以有意识地去亲孩子的脸;孩子要摸妈妈或阿姨的胸脯,你轻轻把孩子的手移动到其他地方;同时,你可以抚摸孩子的头、手脚、背部或着拥抱他,向孩子表达爱、温暖和关怀。

没有性器官的参与而能得到爱、温暖、满足感、安全感、归属感,对孩子来说至关重要,这是性教育关键的第二课。如果孩子从小缺乏这种体验,长大之后当他发现性器官的参与很容易让他体验到这些感觉时,就容易依赖性活动来得到它们,从而影响他们建立对性和爱情的正确认识。

从家庭中了解两性关系,是性教育的第三课。

妈妈心事:5岁的女儿和好朋友在外面玩耍时,突然说起生娃娃来!这是不是受到那个朋友的影响?那个孩子的父母离婚了,她跟着爸爸生活,最近她妈妈又结婚怀孕了。

这样解释:孩子们对性的认识已经进入到了心灵层面。他们会“朝三暮四”地和不同的小朋友或者和爸爸妈妈“结婚”,不过这些探索都和狭义的“性”没有关系。他们只是通过玩过家家来构建他们的童话世界,如同艺术家通过艺术来表现他们的内在世界一样。在幼年期,父母所呈现出来的两性关系,也是孩子直接感受到的“性”教育之一,这种影响是非常巨大的,甚至会直接影响到他们成人的“性”态度和方式。异性之间如何传递感情、关爱、温暖、爱情和性关系等都是成人给孩子的性教育活的教材。孩子通过玩过家家、玩结婚生孩子的游戏,来演习大人的性认识。

无论是在青春期开始之前给孩子讲关于性的科学知识,还是通过图片让孩子认识性器官和生命的来源,这都是过于片面地理解性教育。实际上,性并不是性欲、性满足或繁殖后代那么简单。也就是说,青春期开始之前的性教育和性器官并不应该有太大关系。性的定位,性的内涵,没有性器官参与的温暖感觉,才是孩子们最需要的性教育。

拒绝孩子可以,但只会说「不」是不行的


时光在不经意中流逝,我们又将迎来一个新的学年,父母也会帮准孩子们做好一些入学准备,做好入学准备可以快速的让孩子进入到学习的状态中,你有哪些推荐的入学准备小知识呢?考虑到您的需要,小编特地编辑了“拒绝孩子可以,但只会说「不」是不行的”,供您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每个孩子在想玩这个游戏想听那个故事时,都会向爸爸妈妈提出他的要求,以征得同意。通常,爸爸妈妈都会根据当时的情况来满足孩子。

可当孩子的要求在家长看来有些不合理:

缠着爸爸带他下河玩水;

过了睡觉时间,非要多看一会儿电视;

在商场里吵着要买一个很贵的玩具;

这种时候,爸爸妈妈该如何正确地拒绝,而不伤害跟孩子们的亲密关系呢?

其实,家长拒绝时,只需要遵守一个原则:拒绝的时候不要只说「不」,一定要加上共情、解释与指导。我们可以拒绝孩子,但一定要跟他解释清楚,「我为什么拒绝你」。

一般来说,孩子的不合理要求分为两种:

孩子的要求超出了底线,比如下河玩水这事儿很不安全。

孩子提的要求在那一刻超出了家长的心理预期。

当然,孩子想做的事情没做成,难免有点儿小情绪。如何正确说「不」,就需要一些技巧了。

方法一:说「不」之前想清楚,到底该不该说

很多时候,家长只是下意识就拒绝了孩子。其实,面对孩子的要求,我们可以先想想「孩子提的这个要求真的不合理吗?」

比如孩子玩玩具不想出门,只是因为他正玩得起兴,想多玩玩,满足他就是了。别为了自己的方便,就忽略了孩子的正常发展需求。

方法二:可以否定孩子的行为,但别否定他这个人

孩子要吃地上捡的东西,我们可以跟孩子说「这样做不行,吃这个肚子会疼哦!」但千万别跟他说「说了多少遍了,怎么就是不改?你这孩子就是这么不爱干净!」

我们可以否定孩子的行为,因为行为可以纠正,而且只要孩子愿意,立刻就能改,但如果上来就说孩子这个人有问题,就很容易刺激孩子,让他觉得「对啊,我就是这样!

方法三:引导孩子一起找答案

最好的约束,就是帮助孩子自我约束。

即便是拒绝孩子,我们也别跟他死磕,而是尽量解释「如果你这样做了,会怎么样」,然后引导孩子一起得出一个结论。这样孩子就会觉得,爸爸妈妈不是在指责我,而是和我一起解决问题。

方法四:让孩子自己定规则

孩子想看动画片,其实挺正常的,但如果刚看完20分钟,又说要看,就有必要约束了。

面对这种情况,家长一定要学会一种方法:让孩子自己定规则,而且要事先说好。也就是要丑话说在前面。

我家孩子在提看电视的要求之前,我会跟他建立规则:想看电视?可以。看多久呢?让孩子自己说出来,对他才有约束力。

文字教育的必要性


“妈妈你看,这是什么字?”

“那是A、B、C,是拉丁字母。”

“这个又是什么字?”

“那个叫做汉字。”

“汉字?真是个奇怪的字。”

“很难认吧?”

“它像建筑物或积木似的。”

“真的,很像。”

“那个写的是什么字?”

“写的是‘出口’。”

“那个也是汉字吗?”

儿童的心理分析:

“爸爸读报纸;妈妈读杂志;哥哥看漫画;隔壁的阿姨读周刊杂志。”幼儿对四周的任何情况都感到好奇,都留心观察,对文字也不例外。

刚才连续追问妈妈的小青,最近对文字开始注意了。她为文字的多样化而感到惊叹不已。

“幼儿园的老师给我们读的童话书,全是文字。姐姐在读全篇写满了文字的教科书。我也想读文字。我想认只它。文字究竟是什么东西呢?怎样写呢?”小青在智力方面发育较早。

妈妈的高招:

有人坚持一种理论,认为应该是孩子进了小学以后才开始学习文字,幼儿期以不教孩子学习文字为好。

但是,也有人认为,不必拘泥于“文字”一词字面上的含义,可以把它当作一种符号、一种图画或一种图案来理解。当孩子问到它们时,可以以轻松自然的态度回答。有如前面提到的那位要求母亲教她认字的孩子,父母教他们认少量的字,也算不了什么大问题。

如果忽略了孩子的听与说的基础教育,放松了大量读童话和画册给孩子听,而偏重于文字教育,填鸭式地强迫孩子读书、写字,这种做法是成问题的。特别是对于智力尚未充分发育的儿童,更应慎重从事。

注意!性教育不是性生活教育


时光在不经意中流逝,我们又将迎来一个新的学年,同学们在回学校之前都需要做好入学准备,做好入学的准备工作可以在开学时有条不紊,快速做好入学准备小知识你还了解哪些呢?急您所急,小编为朋友们了收集和编辑了“注意!性教育不是性生活教育”,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性教育不是性生活教育

人们一谈到性教育,就会很自然地理解为性生活教育。其实,两者是有区别的。性教育应该是人格的教育,有年龄之分。性教育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教师和家长应结合孩子成长期各年龄阶段的特点,循序渐进地对孩子进行性教育。

5岁以前主要解决性别认同的问题。这个时期,孩子对男女的区别往往是朦胧的。这就要求家长在洗澡或者睡前自然地让孩子认识自己的身体,要让孩子明确人按性别区分,而他们的不同就在第一性征上。同时,要告诉孩子,不管自己是男孩还是女孩,都是自然选择的结果,没有什么神秘的。

5-7岁孩子在求知欲驱使下,开始对男孩与女孩的差异感到迷惑不解。有时,他(她)会向父母提出各种问题。此时,父母应从自然角度出发,简单明了地回答孩子的问题。父母在回答孩子问题时,不必过分涉及性、生殖器官等细节。否则,如果讲不透,会激发孩子的好奇心,反而让孩子感到更加困惑。

7-14岁是孩子迅速产生性意识的一个时期,同时也是教师和家长对孩子进行较系统的性知识教育的一个黄金时期。这个阶段对孩子进行正确的性引导就显得尤为关键。一般地,在同青春期之前的儿童谈性时,家长可借助自然现象、童话或者寓言故事等把性教育内容穿插其中。家长可以从植物开花结果讲起,接着联系到人的性与生殖。家长还可以在陪同孩子看《动物世界》等节目时,通过和孩子谈蝴蝶的交配、猫的繁殖等,帮助他们理解性知识,不过家长应避免直接、详细地介绍人类的性行为,以免给孩子带来不良影响。

14-18岁如果教育及时,再结合孩子自己从书报、网络等媒体上获取的性知识,孩子对性的认识应该已经基本清晰。这时,学校和家长对孩子的性教育,就应当多倾向于性道德方面,要让孩子树立正确的性观念,防止性过错行为的发生。同时,家长还要主动关心询问孩子的性困惑,帮助孩子顺利克服遗精或者月经等问题带来的心理焦虑。这一时期,孩子也许因害羞等因素而对家长的教育产生抵触情绪。此时,掌握火候或者技巧就成了每一个家长应当考虑的问题,比如,孩子在旁边时,父母之间有针对性地谈论一些关于其他男孩或者女孩的问题,书架上有针对性地摆放一些性教育的书籍等等。

孩子虽小,安全教育不可少


时间弹指一挥间就已逝去,又是一个新学期,许多同学都会在开学前做好相应的准备,做好入学的准备工作可以在开学时有条不紊,你有哪些推荐的入学准备小知识呢?为了让您在使用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孩子虽小,安全教育不可少”,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有电视台节目做了一个实验,家长的同意和监控下,一名工作人员冒充孩子父母的同事,去幼儿园门口接孩子,看看孩子们的反应到底如何?轻易上当?坚定不信?

孩子的安全教育一定不能忽视

每个孩子都有警惕心,可是还不够

视频中的几个孩子,不能说没有警惕心,都会对“冒充者”提出质疑,这肯定是父母进行过安全教育的结果。所以有的孩子一两个回合便被说服,有的孩子要十几个回合才表示信任。但是,孩子们的警惕心,远远还不够。

让我们看看“冒充者”那些各种各样的说辞:

你妈妈生病了,让我来接你!

你爸爸出车祸了,我是他同事!

你爸爸在开会,我带你去他公司!

你小时候我们一起玩儿过呢,我是X叔叔啊!

我都能叫出你名字啊,你妈妈告诉我的!

我知道你爸爸妈妈的名字啊!

……

孩子们面对各种说辞,提出自己的质疑,但是最终还是信服。每一位父母看到这里,不免心惊。回头想想,我实在不敢百分百保证,我的孩子在这样的实验中,到底能不能坚持住,能不能做到绝对不随便上别人的车!

也许,你的孩子也如此,有一定的警惕心,不会随便跟陌生人走。可是孩子的安全教育,父母要的从来就是百分之百的保证,一丝丝意外的可能性都要杜绝。

孩子的警惕心,就算有,还远远不够强大!

光说没有用,实战训练更有效

那么,内心惶恐的我们该为孩子做点什么呢!孩子一天天长大,学会独立面对世界,父母的羽翼逐渐不够遮蔽孩子的世界。我们急需的就是——教会孩子保护自己,坚定内心,提高警惕!

以视频的实验出发第一条当然是:不跟陌生人走,不上陌生人的车。可是光防备陌生人是远远不够的!熟人也有可能下手,没见那么多新闻里,好多下手的都是熟悉的人,或者拐卖者先跟你混熟。

比如每天跟你一起等在校门口接孩子,见着你孩子还互相打招呼,而每次总说自己的娃还没出来要再等等。

防走失防拐卖8诫

坚决不跟陌生人走。

不上陌生人车。

不吃陌生人给的东西。

放学没有父母、爷爷奶奶接,其他人一律不跟着走。

有人直接拉扯就大呼“救命”“他是坏人”“我不认识他”。

如果陌生人一直缠着说话,不用顾忌礼貌,转身就走,最好走到人多或穿制服的警察保安身边。

熟人接送父母一定要提前告诉孩子。

就算熟人知道一切信息,没有父母确认也不能跟着走。

以上几条规矩,给孩子常强调,就算孩子认不了那么多字,建议写下来贴在家里最显眼的地方,提醒孩子也是提醒自己。安全教育,从来没有小事儿。

提高警惕心训练

模拟实战。视频中的实验值得借鉴。可以找信任的、孩子不认识的人,父母在暗中跟随监控,看孩子如何跟陌生人打交道。

口头实战。找机会跟孩子玩口头游戏。具体说辞就是之前冒充者的那些说辞,不断追问,让孩子的心理防线更强大。

所有的实验也好,警惕心训练也罢,都是为了让孩子的心理防线更加强大。孩子是父母的软肋,面对这个纷杂的社会,我们必须以恶意的眼光揣测世界。一定要告诉孩子的是,面对陌生人的纠缠、问话,转身就走不理他,不是不礼貌,而是保护自己。

教育性的童话故事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