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孩子是否是“急性子”呢?如果一件事没有马上如意就会大哭大闹,孩子这样的行为是需要父母帮助改正的。在生活的小事上家长可以逐渐的锻炼孩子学会忍耐而不是什么都要由着自己,因为人类是生活在群体中的,所以忍耐是很重要的。

1、刻意让孩子等待

也可以在孩子等待的时间里干点事,譬如妈妈接电话时,让孩子安静1分钟。如果孩子能安安静静地等待了这1分钟,妈妈应该这样表扬他:“你真有耐心,能在妈妈说话的时候自己玩。”如果孩子不能乖乖听话,那么接下来的1分钟可以不理会他,并且向他说明为什么。这样做,需要父母硬下心肠,不然训练将会前功尽弃。 2、暂时转移注意力

如果父母给3~4岁的孩子一个玩具,意味着父母要替他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对训练孩子的耐心不利。不妨让孩子在等待的时间里画张图,或是自己看看书等,做一些孩子平时比较感兴趣的事情,让孩子学会自己选择如何打发时间。3、默契沟通的技巧如果父母在路上碰到熟人需要交谈几句,此时孩子想要得到关注,可以事先训练他与父母的默契。譬如让孩子把手放到父母的手上,父母握住他的手,以此告诉他:我知道你的要求,我会尽快满足你。这种方式可以在和孩子沟通的同时不必中断与人的谈话。3-4岁的孩子是难以理解“从现在起10分钟”有多长时间,训练时应把孩子知道的一些事联系起来。譬如可以这样对孩子说:“用10分钟给你的芭比娃娃梳好小辫,穿好裙子,妈妈就给你讲故事。”这样孩子就会逐渐理解时间长短的概念。本网站小编总结:如果孩子在等待的时候表现出不耐烦的情绪,家长应该适当的安抚但是不要跟孩子妥协,这只会让孩子这种性格变的更甚。同时在平常的生活中家长也要以身作则,给孩子树立好的榜样,因为遇到同样的事情时孩子会模仿父母处理态度。

延伸阅读

在幼儿园总是反着做怎么办


友:儿子3周岁,正上幼儿园。老师反映,孩子上课时除了对自己感兴趣的数字十分积极抢答问题以外,其他课上根本就不听讲,老师上面讲,他在下面玩。老师问最基本的问题,如:妈妈在哪?他不是像一般的孩子一样回答,而是重复一遍问题,要么干脆不理会;老师教大家唱儿歌,大家在唱,他不唱。等到大家不唱时,他自己一个人大声唱起来!在幼儿园,也从不和其它小朋友一起玩。真不知如何是好!

茅于燕:你孩子上幼儿园有多久了?他这种表现很像入园不久,还没有习惯幼儿园的常规那样。

我认为你们可以这样做:

1、和老师经常联系,把孩子在幼儿园和在家里的情况互相交谈,让双方对孩子在另一个环境中的表现都清楚,便于双方对孩子进行教育。

2、如果孩子去幼儿园时间还不长,应该和老师一起对孩子加强常规教育,这样,他就知道上课时应该怎么做了。

3、如果孩子去幼儿园已经比较长久了,还是上课不听,问问题不答,又不和小朋友一块儿玩,但对数字仍然十分积极抢答问题,那就要培养他对其他科目的兴趣,并且请教师帮助他和小朋友一起玩了。长时间一个人没有朋友是不好的。

4、在假日常带他到亲朋好友家串门,接触外界,最好这些人家有小朋友的,创设机会让他和小朋友一块儿玩,形成习惯。

5、如果他某一天听课了,或者回答了一两个问题(对和错都无关,只要他回答),就要大大表扬他,这是态度问题。。当然,对回答错了的问题,要教他正确的答案。

6、一般来说儿童的逆反心理(或者说是反着干)是两岁左右的行为表现,你孩子已经3岁了,按说这个阶段已经过去了,可能是他这种心理出现得比较晚,所以还有表现可以等待一段时间,看他是否有改变。在等等的过程中,还是一增要对他进行常规教育和有些他不喜欢的科目的教育,但不必期望他马上就改,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也会改的。

孩子上课总是爱动爱说话怎么办


案例分析:

我的孩子六岁半了,平时有点爱动,吃饭的时候总是事儿多,一会儿站起来,一会手拿别的东西,一会把凳子弄的摇着吃着,要不然就斜着身子吃着玩着,总的来说,能规矩吃饭的时间不到三分钟,打也打了,骂也骂了,总是纠正不过来,再说上课,老师经常说她爱说话,不说话的时候小动做一大堆就是不注意听老师讲课,一节课要批评提醒她几回,打她的时候也说能改,可一上课就还是照旧,影响周围的同学,文的武的都用了没少挨打可一点效果也没有,现在上一年级这样,到以后可怎么办呢?我带她看医生,医生说她不是多动症,她见生人的时候非常老实,不敢抬头看人家,不敢和别人说话,星期天我介绍别的班的小同学和她玩,可她总是不敢先和别人说话,我在中间协调一会她才敢和别人玩,可上课她的话怎么那么多,那么爱动,我真是头痛想不明白,请专家指导良策,我现在该怎么办?谢谢!

专家解答:

孩子的行为可能是希望能吸引老师的主意,孩子对被关注的需求非常强烈,而幼儿园里老师的关注会分配给全体孩子,她会感觉到自己不被瞩目。孩子获得的批评也是关注的一种形式。家长可以建议老师对孩子冷处理,当孩子活动的时候不理睬她,或者多表扬行为规范的孩子来影响她,让孩子意识到只有良好的行为才能更被关注,改变孩子原有的观念。对于孩子吃饭的问题,家长要先简化孩子就餐的环境,并和孩子商量吃饭该遵守的行为,并严格执行,让孩子对秩序形成明确地认识。另外,家长要再多给予一些孩子关爱,对孩子的行为和情绪表示理解,让孩子得到被关注的满足。

孩子爱搞破坏,妈妈怎么办?


家长们经常会遇到这样一些令人头疼的问题:男孩似乎具有特别的破坏能力,什么东西到了男孩手里,没一会儿就能把它大卸八块,弄得家长哭笑不得。一些家长为了保护玩具,不许男孩任意摆弄玩具,更不许男孩拆卸。殊不知,家长们的这种做法是本末倒置的,虽然保护了玩具,却阻碍了男孩的探索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男孩的一个明显特征就是他们总拥有极强的好奇心,刚对世界有了一个最初的认知,就对一切都充满了求知的欲望。

一个男孩的母亲,因男孩把她刚买回家的一块金表当新鲜玩具给拆坏了,就狠狠地揍了男孩一顿,并把这件事告诉了男孩的老师。不料,这位老师却幽默地说:“恐怕一个中国的爱迪生被你枪毙了。”这位母亲不解其意,老师就分析说:“男孩的这种行为是创造力的一种表现,你不该打男孩,要解放男孩的双手,让他从小就有动手的机会。”这位老师就是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

男孩的生活里到处都充满着好奇,男孩在这些千奇百怪的想象里成长着。作为父母,应该注意保护好男孩的好奇心,而不可扼杀他的好奇心。

温帆是武汉科技大学电信系的学生。在学校期间,他有4项发明获得了国家专利,“带打气筒的自行车”、“可以转换多种锤头的锤子”等都是他多维思考的产物。他之所以能取得这样的成就是因为他父母从小就很注重培养他的多维思考能力。

在温帆很小的时候,有一次,父母花了两个月的工资买了台收音机。一天妈妈下班回到家,忽然发现儿子把收音机拆了,于是便问:“你怎么把收音机拆了?”

温帆说:“阿姨在里面唱歌,我想看看阿姨在里面怎么唱歌。”

妈妈一听,不仅没有生气,反而很高兴地对儿子说:“你的想法真不错!阿姨在很远很远的地方唱歌,不管是天上、地下,还是海里,你都能听得见。也许你会问这是为什么呢?你长大了就可以去探索这个问题的答案!”

温帆的想象力和好奇心一直得到母亲的鼓励,他对无线电、电子、电波越来越感兴趣,上大学的时候就报考了电子信息专业,从某种意义上说这都是受他童年好奇心的驱使。

还有一次,父亲在修自行车时让他当助手,对他说:“跟我修这一次以后,下次就完全交给你自己修了。”父母这一做法培养了他的动手能力。

而温帆也深有体会地说:“父母让我多动手做实验,多观察别人的做法。因此,看得多了,在做同样事情的时候,我就能从多方面切入,想能不能做得更好,把它提高一个档次?于是,在搞发明创造时我便不断有新想法冒出来。”

能拆开玩具,说明男孩有求知的欲望,能自己去看待问题、研究问题。所有的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儿子能够成才,为了给儿子努力的方向,他们不惜花钱让儿子上各种各样的培训班,向儿子讲述成功人士的成长经历,希望借此让儿子走上成才之路。但他们或许不知道,仅仅是对男孩拆东西的批评,就可能决定男孩一生的命运。所以当父母的不能一味地批评,更不要扼杀男孩的好奇心,否则,就扼杀了将来的人才,因为生存的技巧就在于你敢不敢去探索知识,去探索未来。

不要因为他拆玩具、拆电器而限制他

1.男孩似乎具有特别的破坏能力,什么东西到了男孩手里,没一会儿就能把它大卸八块。一些家长为了保护玩具,不许男孩任意摆弄玩具,更不许男孩拆卸。殊不知,这种做法虽然保护了玩具,却阻碍了男孩的探索思维和创造思维的发展。

2.男孩的一个明显特征就是他们拥有极强的好奇心,对一切充满了求知的欲望。所以这种行为是创造力的一种表现,你不该打男孩,要解放男孩的双手,让他从小就有动手的机会。

孩子被拒绝参加游戏时怎么办


孩子被拒绝参加游戏,原因大致有如下几种:

1、不遵守游戏规则。有些孩子好胜心强,为了取胜,便不顾规则,这样的孩子往往会遭到集体的反对而被拒绝。

2、在游戏中捣乱。有些孩子自私、狭隘、任性,只能占上风,不能吃一点亏,如果在游戏中吃了一点亏或者自己不高兴玩了,就给大家捣乱,让大家都玩不成,这样的孩子往往会被多数伙伴厌弃。

3、年龄小。不同年龄孩子交往,在游戏中年龄较小的孩子能力不如年龄较大的孩子,往往被拒参加游戏。

4、胆子小能力差。有些孩子比较胆怯,能力也较同年龄的孩子差,在游戏中往往也会被小伙伴厌弃。

当孩子被拒绝参加游戏时怎么办呢,家长可以试试以下办法:

1、对因不遵守游戏规则或在游戏中捣乱而被拒绝参加游戏的孩子,父母首先应该让孩子知道,他被拒绝参加游戏的原因,然后明确告诉孩子,不遵守游戏规则和在游戏中捣乱,是不受欢迎的。在游戏中遵守游戏规则,和小朋友友好相处,懂礼貌、谦让,这样才是受欢迎的孩子;其次让孩子正确对待输赢。赢了肯定高兴,但不要骄傲,要把自己的本领教给小朋友,共同提高。输了应该总结失败的原因,知道下次应该怎么做,不可嫉妒别人。另外,在家庭环境中父母还要注意不要溺爱娇惯孩子,不能一切以孩子为中心,以免养成孩子自私、任性的性格。平时,父母可以经常和孩子一起游戏,用自己的行动给孩子做榜样;及时发现孩子的优缺点,给予鼓励、批评和指导。

2、孩子在与不同年龄伙伴的交往过程中,可以获得丰定的内心体验。在与比自己小的伙伴交往时,孩子意识到自己是哥哥(或姐姐),他们尝试着用哥哥姐姐的姿态来爱护弟弟(或妹妹)。在与比自己大的伙伴交往时,孩子会感到新奇和有趣,哥哥姐姐们总有一些新的东西吸引着他们,使他们在快乐中学到知识,获得满足,孩子的个性也得到充分发展。孩子由于年龄小能力差而被拒绝参加游戏,父母可以出面和小朋友商量,让孩子参加到游戏中去。

3、对因胆怯、能力较同年龄孩子差而被拒绝参加游戏的孩子,父母可以为他选择较他年龄小能力又相近的伙伴一起游戏。同时父母给孩子以鼓励,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如:"在游戏中你表现得很,很能干,爸爸妈妈很高兴。"平时,父母也应该多鼓励孩子大胆交往,帮助孩子逐步克服胆怯,并及时表扬孩子在交往中的点滴进步。

孩子在幼儿园里打架怎么办?


小班的琪琪这几天有点不开心,因为老师说,在幼儿园里被打了不可以还手,要告诉老师。如果还手了,那么这个小朋友也要一起罚,跟那个打人的小朋友是一样的。

琪琪妈妈也有点不开心,因为她不知道该如何教育琪琪,如何理解老师的意图。

琪琪妈妈觉得这样的教育手段会把宝宝教育成小绵羊,尤其是男宝宝,没有血性,没有正义感,会不会变成娘娘腔?

真正的公平

琪琪宝宝:今天中午王可倍吃饭的时候故意把饭倒在我身上,还拧我的脸,我都没有碰过他的。后来我也拧他的脸,结果蒋老师把我们两个人都批评了,放学的时候我和他都没有五角星!

BOX:对于一个小班的宝宝而言,已经有了一定的是非观念。琪琪觉得自己已经是被欺负的,而且是受到了无故的挑衅,可最后却与挑衅者得到了相同的惩罚,他当然不会快乐,因为他觉得不公平。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公平是一种概念,是成人在潜移默化中灌输给宝宝的概念。那么,既然老师已经有言有先,家长是不是可以从另一个角度去解释宝宝眼中的公平呢?

我们可以把老师的话理解成一种法律条文,一经公布即刻生效,你可以教会宝宝去举报别人的挑衅行为,并看到其受到相应的惩罚。你要让宝宝明白这才是真正的公平。

合理回应

琪琪妈妈:王可倍是琪琪班里一个比较麻烦的宝宝,特别爱欺负人,有事没事就要踢小朋友几脚,我不明白对于这样的宝宝,其他宝宝只能躲吗?我理解老师的意思,是要告诉小宝宝打人总是不对的。但是,法律还有个正当防卫、防卫过度的区别呢,难道在幼儿园小宝宝要被教导受欺负了不能还手,只能找老师?

BOX:很多家长都非常讨厌那种喜欢故意欺负人的小宝宝,对于宝宝之间有原因的纠纷或者打闹,倒还可以容忍,可对于无事生非,家长便会觉得“是可忍孰不可忍”。

像琪琪妈妈这样的家长还是比较好的,我们见过更有甚者教育宝宝只要有人打了你,就一定要打还,而且要打得更重。他们的理论是性格决定命运,如果宝宝从小就忍气吞声,那这辈子都有可能挨欺负。

现在都是独生子女家庭,爸妈的关注焦点就是宝宝,谁不希望自己的宝宝能健康顺利地成长呢?谁会希望自己的宝宝一辈子都挨打受气呢?但我们应该明白的是,学会用合法合理的手段保障自身的权益更为重要。

小心恶性循环

噜噜宝宝:今天陈乔奕说他是奥特曼,我是怪兽,我说他才是怪兽我是奥特曼,所以我们就打架了,然后我把他的头抓破了。放学的时候都被老师批评了。妈妈一定要逼我对陈乔奕道歉,我不干。他明明是怪兽,看见怪兽就应该打!结果妈妈就打我了。

BOX:很多宝宝之间的打斗往往是以游戏的方式开始的,而且现在那么多宣扬以暴制暴的动画片也给了他们一定的负面影响。通常情况下,宝宝还沉浸在角色扮演之中,成人却要强逼他们为打斗的后果而道歉,这是宝宝所不能接受的事实。

还有一种情况是宝宝尚且没有相当的语言能力表达自己的情绪,他们也会采用比较极端的手段来发泄。就像噜噜的妈妈,因为宝宝执意不肯道歉,她就出手也打了宝宝。这会给噜噜留下什么样的心理影响呢?他会觉得谁有力谁就有理,谁能把谁打怕了,他就是英雄。长此以往,以强凌弱、以武力解决一切的心态会在噜噜心里滋生。更可怕的是他可能将在妈妈处受到的不满反过来再发泄到同学的身上去,这样恶性循环的结果让人不可想象。

宝宝间的尺度

哈哈妈妈:哈哈不会打人,别的小朋友抢他东西,他只会委屈地呐喊:"我也要开始抢东西了--!"小朋友踢他好几脚,他眼泪在眼眶里转。还强做勇敢状:"我也踢你--!"然后很温柔的踢过去一脚,结果,换回来好几脚。我看着真是心疼啊!

BOX:任何一位家长都不愿意看到自己宝宝被人欺负,这是再正常不过的心理。但你要明白,许多成人看来的欺负、挑衅行为,其实作为当事人的宝宝却并不觉得怎么委屈。既然如此,爸妈就没有必要把自己的想法与心疼灌输给宝宝了。

很多宝宝间的法则与尺度在成人看来是不能理解的,但这并不说明他们没有自我保护能力。幼儿园老师都会发现一个奇特的现象:班级里比较强势的宝宝喜欢在一起玩耍,而弱势的宝宝也懂得扎堆。由此可知,成人没必要一定掺和到宝宝的事件之中去啊。

让我们再回到最初的那个CASE上,其实老师的做法没有错。老师所不赞成的只是以暴制暴,但并不意味着她同意以忍了之啊,这是两个概念。

在成人的世界里,如果你受到欺负,可以选择诉诸于法律手段,在幼儿的世界里,你可以选择向公证方,即教师或家长投诉。相对而言,幼儿世界要比成人世界的问题简单得多。公正应该说比较容易得到实施。我想这个幼儿园教师的意思也是一样的,打不还手并不意味着你就没有伸张权利的手段,只是不采用同样偏激的方式去解决罢了。而且偏激的手段也许会有明显的效果,但一个失手的话,后果则更为严重了。而当哪天如果宝宝觉得打可以解决一切问题时,那就晚了。

孩子爱摩擦生殖器怎么办?


孩子爱摩擦生殖器怎么办?

有一些的家长来信提及自己的女孩有不时抚摸外阴或阴茎勃起,用力来回摩擦或使劲地压的习惯,一旦大人发觉制止此事,小孩会感到脸红和不好意思,经家长的多方努力,收效都不大,仍时有发生,为此这些家长十分担忧。

对于家长的这种心情是完全可以理解的,因为在他们的头脑中往往把性看作是一种坏事,所以当他们发现孩子刚这么小就这么“坏”,自然感到着急了,其实这是小儿手淫的各种表现而已。

手淫泛指自己抚弄外生殖器以获取快感的行为。手淫在婴幼儿时间就可出现,到儿童期已相当普遍。婴儿从几个月就开始探索自己的身体,小手不停地摸来摸去,其中包括生殖器。

抚摸生殖器带来的快感往往比其他部位强,所以他们会给予特别的注意。最初的快感体验可能是无意的,其强度也往往较弱,但反反复复就会得到强化。这完全是一种正常的现象,就象孩子们摸摸鼻子,揪揪耳朵一样,没有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这是孩子探索自身和外部世界的求知欲的一种表现。

婴幼儿期和儿童期的手淫对孩子们的成长和日后建立正常的性反应很重要,具有积极影响。关键是正常对待和处理,以避免孩子过份沉缅于这种兴趣中。

父母要注意让孩子养成开朗、大方、合群的性格,多与其他孩子交往,减少孤寂独处的机会;让孩子建立多方面的兴趣,充实其生活和学习内容,可有较好的淡化和转移注意力的作用;一旦碰上这种场面也宜不动声色、故作不知,想法分散和转移孩子的注意。

事后可以轻松的方式与孩子聊聊天,交换感受和看法,讲授浅显易懂的必要的生理知识。千万不要简单粗暴地训斥、打骂,那样只会激起强烈的逆反效应,并给孩子留下不可磨灭的消极印象和产生厌恶心理,长大后常常造成性反应和性表现能力的抑制。

孩子爱摆弄性器官怎么办?


孩子爱摆弄性器官怎么办?

我儿子今年4岁。前段时间我发现他常将手伸进裤子里摆弄“小鸡鸡”。起初,我以为是局部瘙痒所致,查看一下并未见异常。最近几天,我看他还是时不时地摆弄“小鸡鸡”,为此我有些焦虑。请问,怎样才能让他改掉这个坏习惯?

生活中有这种习惯的孩子并不少见。不论两三岁的幼儿,还是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均会有此行为。不过,过了这段时期,此种现象便会逐渐减少,因此,你也不必太担心。

对于孩子的这种行为,家长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帮助孩子克服:

1、尽量消除足以造成孩子产生羞耻、不良感觉的外在因素。

2、在不知不觉中给予孩子关心和指导。孩子对于自己身体上的各种器官往往比较感兴趣,尤其当孩子感到郁闷、孤独时,他会从摆弄性器官中得到消遣。当孩子摆弄性器官时,家长不要训斥他,可以给孩子一件有趣的玩具或者给他讲故事,陪他做游戏,引开他的注意力。另外,孩子的这种行为多在早、晚的睡床上发生,因此要多让孩子到户外尽情地玩耍。新奇有趣的户外活动会转移孩子的注意力。

3、治疗相关的疾病。有些孩子的这种不良习惯是因患湿疹、尿布湿导致性器官瘙痒,经常挠抓而引起的。因此,家长应留心观察孩子的身体状况,发现其皮肤或性器官有病患,应及时给予治疗。

总之,当孩子染上摆弄性器官的习惯时,家长不必太紧张。这种习惯同孩子厌烦时吮指、紧张时咬指甲的习惯一样,是日常生活中孩子向母亲发出的感情信号。此时,家长要及时给予孩子爱抚和安慰。所有斥责、打骂等冷酷的手段,不仅无助于孩子改掉坏毛病,反而会使这种行为得到强化与巩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