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一次,因为想要玩滑梯不愿意等待,女儿推怂了旁边的小女孩,然后自己大哭起来,惹得众人围观,女儿本来逞能在先,却表现得如同受害者一般。小女孩奶奶投来意味深长的一瞥,然后带着孩子默默离开了,我再一次被这种目光刺伤。

女儿开始进入自我意识敏感期,进入TerribleTwo(可怕的两岁)阶段。出现打人、推人、强占、言语不礼貌等各种令人头疼的问题。在处理这些问题时,我经常倍感无力,面对其他小朋友家长时更是尴尬不已,暂且不谈是不是每个父母都能充分理解孩子自我意识敏感期的各种表现,即便可以理解,在被视若珍宝的孩子受到他人言语或肢体上的冒犯时,指望他们继续和颜悦色是有难度的。所以我经常一边讪讪地赔礼道歉,一边压制怒火安抚女儿,通常小朋友不会认为自己攻击了别人,反而会觉得自己很委屈。

即便了解过许多有关儿童自我意识敏感期的理论以及案例,但发生在自己孩子身上时,我虽然可以做到不责骂,却很难发自内心地、坦然愉快地接受。再加上自家老人们在耳边的叨唠,这孩子怎么这么自私,怎么总是那么凶?以及面对冲突时的各种尴尬,内心隐隐跳动着担忧的小火苗。直到某些事情的发生,我释然了,这一切,真的与善良无关。

在Gymboree的大厅里,新玩具——橡胶做的小马,数量不多,小朋友争先恐后地去争抢,女儿很幸运地骑到了小马,神气地到处溜达。另外一个小朋友羡慕地看着她,几乎要把小马抢过去了,女儿不肯相让,努力维护着心爱的小马,动作不太“文明”,最终保全了自己的小马。很快到了上课的时间,女儿不得不放弃,我告诉她,把小马留在大厅就好,小朋友们会自己来拿。可是她似乎有些犹豫,目光还在人群中流连,一转身的时间,我看到她已经提着小马出现在刚才跟她相争的那个小朋友面前,她把小马推到他身怀里,没有说话,很快回到我身边,我抱了抱她,没有言语,一起开开心心地上课去了。那一刻,我确信,我的孩子是善良的,以后的时间我不确定,但至少在TerribleTwo的阶段里,有过这样温情的瞬间。

晚饭后,我和女儿去楼下散步,店门口有许多游戏机,照例,女儿玩起了套牛牛的游戏。她全神贯注地使劲拍打着按钮,一个小弟弟凑了过来,小手胡乱拨弄,很明显影响到了女儿的进程,我好像已经看到女儿挥手相向,小家伙哇哇大哭的场景,原谅我经历太多女儿“暴力”的时刻,每到这个时候我都神经紧绷,随时做好解决纷争的准备,我甚至又要开口提醒她不要......真是好运气,女儿没有出言不逊,也没有抡起巴掌,而是轻轻地递给了小弟弟一颗弹珠(相当于她套牛牛的游戏币),我不明白她的用意,是让他去旁边机器上玩不要打扰她?还是她以为小弟弟想要她的弹珠?不过都不重要,于我而言,没有武力,没有争执,一切堪称完美。哪怕仅有那么一次,也倍感欣慰,庆幸压抑住了没有说出口的那些提醒话语,也许,会像之前的许多次一样,产生相反的效果。

玩滑梯时,女儿与另外一个小女孩狭路相逢,一上一下,互不相让,不知道是谁先开口:“哼,我不跟你玩!”复读机模式于是开启,两人一人一句,双手交叉抱在胸前,头扭向一旁,斜视对方,动作和表情出奇得相似,想象一下那个“哼”字传递出来的情绪。眼见着硝烟弥漫,“战争”升级,正在犯难如何平息“战乱”时,不料她们已经一前一后地玩起了滑梯,愉快的笑声荡漾开来,可以确定的是,“我不跟你玩”这句话她们一直没落下,在开怀大笑的间隙,依然可以听到她们小声的嘀咕。那一刻,我清楚了,某些场合,那句话是有潜台词的——我想跟你玩。不禁感叹,儒家文化的含蓄表达原来早在孩子的世界已经盛行了。

不干涉,不打扰,不评价,这样静静地陪着你,就很好。虽然不确定未来的你是什么样子,但这些温情的瞬间,足以温暖你我的记忆。

相关知识

伤害孩子心理的一些牢骚话


从宝宝降临妈妈肚子里那天起,妈妈就对宝宝充满无限疼爱。然而当宝宝把妈妈弄得筋疲力尽,即使忍耐度再好的妈妈都或多或少会对宝宝出言不逊。

妈妈觉得没什么大不了的责骂,在宝宝心中可能会留下深深的伤痕,所以妈妈出口前一定要三思。

在日常生活中,妈妈要避免以下最常见的牢骚:

一、否定宝宝人格

“烦死了,自己去玩!”“笨!”“你怎么这么笨!”妈妈往往以大孩子的标准来衡量宝宝的行为。

妈妈带着宝宝到亲戚或邻居家玩,宝宝不愿叫“阿姨”,妈妈就会责怪说:“这孩子怎么这么没用,叫一声阿姨都不会。”虽然是对别人说的,可是宝宝都听在心里。

正确方法:如果宝宝有能力而没有做好,妈妈也须耐心指导,而不是责骂。

二、影响孩子对妈妈的信赖

“我才不要你!”“把你送给别人!”“再不好好吃饭,妈妈就不要你了,把你送给别人做儿子。”这类话会让宝宝怀疑妈妈为什么不爱他。

宝宝被妈妈骂了几句,一气之下跑出家门,妈妈追到家门口,生气地对着宝宝喊:“你给我回来,不回来是吧,那以后永远不要回来了。”这类话听多了,宝宝心理会产生阴影,以后可能真的要离家出走。

正确方法:宝宝有时候是需要小小的惩罚来纠正不良习惯或错误,但妈妈的惩罚不能让宝宝对妈妈的爱产生怀疑,只要让宝宝知道他的行为是不对的就可以了。

从宝宝降临妈妈肚子里那天起,妈妈就对宝宝充满无限疼爱。然而当宝宝把妈妈弄得筋疲力尽,即使忍耐度再好的妈妈都或多或少会对宝宝出言不逊。

三、吓唬宝宝,导致宝宝不安

“我告诉老师去!”宝宝对老师很敬重,更不敢像对妈妈一样对老师撒娇,妈妈喜欢利用宝宝这一害怕心理对宝宝施压。

孩子一做错事就说“叫警察叔叔把你带走”,孩子会怀疑自己是个坏孩子,在别人面前抬不起头。

正确方法:宝宝做错事情,妈妈应及时帮他纠正,并称赞他是个好孩子。

四、不顾宝宝的能力,提出过分的要求

“快一点!”“动作快一点,妈妈还要上班呢。”其实宝宝动作慢不是他的错,他不知道为什么要快。

“再做好一点!”在宝宝眼里,他的作品可能已经做得最完美,可是在妈妈眼里,还是没有达到要求。

“连这个也不会!”宝宝不是天才,人不是一生下来就什么都会做。责骂多了,宝宝会做的事情他也不敢做了。

正确方法:妈妈花时间去了解宝宝的能力,在让宝宝做之前,把事情与宝宝的能力进行对照。如果宝宝能做而不做,妈妈应进行劝导;如果超出宝宝能力,就要量力而行,千万不要勉强,小心适得其反。

孩子需要一些“恐惧”


儿童在成长中需要心理健康,这是大家公认的。但有时也需要一些必要的、健全的惧怕心理,这样孩子才能在一言一行中学会自我控制和自我约束。

当一个孩子经常听到家长嘱咐他“吃东西前一定要洗手,否则容易将细菌吃入造成疾病,遭受痛苦”,那么这个孩子就对细菌和疾病产生反感,由于害怕患病而平日十分注意卫生。

另外也有小学低年级学生还不太明确学习目的,但由于害怕家长批评、同学笑话、升不了班等原因,而认真地努力学习。

相反,如果没有这种精神上的压力,就会表现得松松垮垮、温不经心,对自己缺乏要求,对什么事都无所谓,没有荣誉感和羞耻感,没有责任心,这样的孩子很难会有所作为。可见,一些必要的惧怕感对正在成长而又心理极不成熟的儿童来说是多么必要。

这种健全的惧怕感要从小培养,但是,家长们要善于掌握增加惧怕的“度”,既使之成为进步的动力,又避免造成不应有的恐惧,影响其身心发育。

父母教育孩子的一些原则


1.遵守民主原则

做父母的要努力营造民主和睦的家庭氛围,充分重视他们的意见和建议。

*小提示

有时候你提的很好的建议小孩不接受,一般的家长就会大发雷霆。其实,你应该考虑一下你的建议对于小孩来说是否合适。

不妨换一个角度,从小孩的角度去想一想。一般的母亲都喜欢逛商场,但小孩子不一定喜欢,为什么?

你蹲下去看一看,你就会发现:你看到的是琳琅满目的商品,他(她)看到的是琳琅满目的腿。你如果埋怨他(她)不听话,你有道理吗?所以,在小孩不听话的时候,最好换一个角度去想,这样,教育的效果可能会更好一点!

2.遵守关爱原则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关爱孩子是一切家庭教育工作的基础。

*小提示

孩子都需要爱,他们对爱的需要远远胜于对玩具的需求。

建议:与孩子道别时挥挥手;孩子回家时给他一个问候;轻轻地拍拍孩子的肩;临睡前给孩子一个吻……

3.遵守快乐原则

让孩子感受到生活是快乐的,学习是快乐的,不要人为地制造压力。

*小提示

如果你能及时发现孩子的优点并赞美他,比如当他画了一幅不错的画时,你能及时表扬他,而且表现得很具体:“你画的恐龙尾巴真的很生动。”

对于孩子来说,这是一个很棒的礼物,他的脸上一定会绽放动人的光彩,帮助孩子建立自信能使他以乐观的态度来面对未来新的挑战。

4.遵守兴趣原则

父母不要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小孩,要尊重孩子的选择。只要他们的兴趣本身不坏,就要努力为他们提供便利条件,让他们去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

*小提示

作为家长,当然不能对孩子不加管教、听之任之,但是控制过严又可能压制儿童天真烂漫的童心,对孩子的心理健康产生消极作用。

不妨让孩子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拥有不同的选择权。只有从小能享受选择权的孩子,才能感到真正意义上的快乐和自在。

5.遵守鼓励原则

好孩子是夸出来的,父母要多留心幼儿的长处,不要吝惜你的赞美之辞和适当的物质奖励。

*小提示

当孩子表现很好时,不要只是说:“很好。”赞美要具体一些,说出细节,指出有哪些地方让人印象深刻,或是比上次表现更好,例如,“你今天有主动跟警卫伯伯说早安,真的很有礼貌。”

不过,赞美时也要注意,不要养成孩子错误的期待。有些父母会用礼物或金钱奖赏孩子,让孩子把重点都放在可以获得哪些报酬上,而不是良好的行为上。父母应该让孩子自己发现,完成一件事情所带来的满足与成就感,而不是用物质报酬来奖赏他。

6.遵守游戏原则

父母应挤出时间和孩子一起玩乐和游戏,使他们在愉快的玩乐中学习知识并增长才干。

*小提示

虽然孩子入学后,其主导活动是学习,但游戏仍然是他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重要方面。

有些父母存在着一种误区,总认为游戏会浪费时间,会耽误孩子的学习,中国也有“玩物丧志”的古训,其实不然。因为游戏不仅可以给孩子带来快乐,而且可以使他们在快乐中增强体能,增长知识,提高自尊。

7.遵守宽容原则

父母要善于宽容孩子的错误,孩子的成长过程是他们不断修正错误的过程。

*小提示

身为父母,总免不了有时候会责备孩子。这个时候,最重要的是要将事情本身与做事情的人分开——这样,你的孩子会知道自己做了一件不好的事,但这并不意味着自己是个不好的人。

在批评孩子的同时告诉他“妈妈爱你”,这样做也能提醒你自己,批评孩子的目的是帮助他分清对错,而不是处罚他。如果能这样想,你也就更容易在孩子的错误面前保持冷静了。

8.遵守信任原则

要大胆放手地让孩子去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父母的信任是他们走向成熟、走向成功的催化剂。

*小提示

孩子的自主性在他的自主选择上表现得最为明显。但不少家长怕孩子选择错误,从来不给孩子选择的权利。这样的孩子长大后就不可能适应竞争激烈的社会生活。家长应主动给孩子选择的权利,并告诉孩子要对自己的选择负责。

总之,随着孩子生理和心理世界的成长,父母们开始考虑如何来塑造他的行为,以便帮助他学习。父母就学会与孩子进行沟通的一些原则。

育儿知识:小儿疝气的症状都有哪一些?


育儿知识百科全书:疝气的病症最关键的是在腹股沟,能够看见或触到硬块。育儿知识大全里许多宝宝提到宝宝多在婴儿换尿布时发觉,很大的小孩则超过沐浴时或身心健康医院门诊时发觉的。

1、小孩疝气有将会会在出世后数日、几个月或多年后产生。

2、一般在小孩子哭闹、运动过量、大便干硬时,在腹股处会有一凸起小块肿物,有时候会拓宽至阴囊或外阴位置;在平躺着或用手轻按时候自主消退。

3、一旦疝块产生嵌顿(疝气肿块没法回纳)则会出現腹痛、恶心想吐、恶心呕吐、发高烧、食欲不振或哭闹、焦躁不安。

4、育儿知识百科全书:小孩疝气病发前期,当儿童平躺清静时肿物可消退;伴随着腹腔工作压力的再次提高,肿物可降低到阴囊里。这时候假如能消除腹腔压提高的要素,并让患者平躺,或缓缓的将肿物往腹腔方位消息推送,肿物则可根据睾丸下降时的哪条安全通道回到到腹腔,肿物消退,这样的事情称之为可复性疝气。

5、育儿知识大全:假如肿物不可以返纳腹腔,就会出現腹痛加重,哭闹不仅,进而出現恶心呕吐、肚胀、大便受阻等肠梗阻症状,在腹股或阴囊内看得见椭圆型肿物,色泽硬,隐隐作痛显著;嵌顿時间久者肌肤看得见肿胀,若长期肠管不可以回纳则有将会出現肠管缺血性萎缩等比较严重病发症。

6、除开能够看见或触到硬块以外,一些小孩子会有严重便秘、食欲不佳、呕奶等状况,也一些将会会越来越易哭、躁动不安等。阴囊疝气很大则会造成行動的麻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