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期是人生智力发展的关键期,早教对于孩子的成长具有很大的影响,早教让宝宝视觉、听觉、触觉,运动觉全面协调的发展。对于早期教育,你觉得应该怎样做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孩子10岁前,不能少了这7种实践,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国际儿童游戏权力协会(IPA)近日推荐了孩子在10岁前应该做的7件事,并提醒家长,玩沙子、打水仗、爬树等“古老”的游戏,是孩子成长不可或缺的。

如今的孩子,很多已经成了“电子宝宝”、“遥控专家”,与自然和人接触的机会越来越少。国际儿童游戏权力协会(IPA)近日推荐了孩子在10岁前应该做的7件事,并提醒家长,玩沙子、打水仗、爬树等“古老”的游戏,是孩子成长不可或缺的。北京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儿童研究室王玉凤教授同样表示,一些看似“原始”的活动,是孩子认识世界、学习社会生活技能的重要媒介,也是儿童成长过程中必须经历的“重要任务”。

自娱自乐。包括用手和脚作画、用花瓣制作香水、捏泥团、用面粉捏小玩意,在院子挖个洞穴。自娱自乐是一种重要的人生技能。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不断思考、探究,学习解决困难,不仅会形成自己独特的娱乐方式和自立能力,还有许多创造之举。父母应该给孩子自娱自乐的时间,别在孩子独自玩耍时指手画脚。

创造。包括制作一个泥雕、做一个风筝、用硬纸板做面具、用沙子堆城堡。儿童都是小发明家,这些实践不仅能培养他们的想象力,提高动手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能让他们在不断探索的过程中学到很多知识。

社交。包括和人小小地打一架、自己组织一次野餐。孩子们在一起玩耍,难免会有摩擦。所谓不打不相识,很多孩子认识伙伴都是从一场小架开始的。这是人类社会性的一种表现,是进入社会之前,与人交往的“预演”,是孩子交流能力和独立能力的一种锻炼。自己组织野餐的过程可以提高孩子的社交能力和办事能力。

亲子互动。为父母做早饭并送到床前、做面包、烘蛋糕。家长不必事事亲力亲为,以免孩子在潜移默化中认为家长为自己做任何事都是应该的,渐渐形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可以让孩子洗袜子、端洗脚水等,让孩子不断体会父母的辛苦和爱、提高自理能力、学会关爱别人。

与自然亲密接触。包括采集青蛙卵、采草莓、在院子里露营、认出5种鸟类、在公园找10种不同的叶子、捉小虫子、用草和小树枝搭一个“窝”、堆雪人。大自然是孩子们学习、体验、观察、探索的最好场所,在这里,他们的知识得以丰富,体验得以增长,观察力得以提高,融入自然的过程可以让孩子找回许多本真的快乐,并能从中学会珍视自然,保护环境。

养个动物或植物。通过自己喂养小动物、培育植物,可以从整个过程中学习到有关这些动植物的知识,寓教于乐,并懂得善待生命、珍视生命。

找点小刺激。在小河边草地上打滚、参加一次“探险”、爬树、骑自行车穿过泥水坑、玩丢树枝游戏、用沙子“埋人”、用颜料在脸上画鬼脸。现在家长对孩子多是过度保护,打扮得干净漂亮,玩具早已远离了原始的棍棒,偶尔摔一跤一大家人都心疼得不得了,更别说允许他们玩这些把自己弄得脏兮兮的游戏了。其实这些游戏才更符合孩子无拘无束的本性,能为他们带来的欢乐不是高科技产品所能替代的。

相关阅读

早教知识:孩子7岁前必须学会11种小本领


伴随着社会发展市场竞争的愈发猛烈,小宝宝必须学习培训的专业知识本领也就愈来愈多了。但是,因为许多 家中都只有一个宝宝,小宝宝的自我学习能力也就愈来愈不尽人意。那 么,你了解小宝宝在幼儿园学得的换句话说应当学会的11种“本领”,爸爸妈妈何不做一个小小对比:这种“本领”你的孩子在幼儿园里学得了没有?

本领一:学习培训怎么做一名达标的学员

在很多父母来看,幼儿园里孩子们很随意,能够 在教室里跑来跑去,随意选择小玩具和朋友,这但是教师在为孩子们造就一个让孩子随意融进团体的轻 松气氛呢。进了幼儿园,孩子学会了盘玩完的小玩具放回原来地方,学会了离去课室的情况下,听着教师的动态口令排长队,何时午饭,何时睡午觉,何时吃小点心。学会 了自动化控制,了解教师说故事的情况下,不可以随意在教室里跑来跑去,不可以随便切断教师。你有没有发觉,孩子比在家里听妈妈讲故事的情况下乖多了?

本领二:学习培训怎样交朋友

实际上,很多3~4岁的孩子早已拥有一定的社交媒体工作经验,幼儿园又为孩子造就了一个非常好的气氛,教她们如何维持友情,教她们在沒有教师和母亲帮助的状况下自身如何单独处理小伙伴们中间的矛盾。

孩子学会如何参加他人的主题活动,见到别的小孩子在玩,他能够 向前招乎:你在干嘛呀?而不是像以往那般静静地看他人玩,或是一个人自说自话。那样的社交媒体针对孩子长大了以后融进团体有很大的协助呢。

本领三:学会如何单独讲故事

虽然现阶段很多学前儿童科学研究权威专家不认为孩子在幼儿园阶段就刚开始识字,可是听教师滔滔不绝地说故事,无形之中也塑造了孩子对书本的喜好。孩子们还经常 会在教师规定相同小伙伴们协作演出教师讲过的小故事,饰演不一样的人物角色。孩子逐渐学会了把握住小故事的管理中心,了解讲故事的情况下如何开始、发展趋势、末尾,好奇心便是在这里 样的气氛里漫漫长路萌芽期的。

本领四:学会恳求协助

孩子在操场上玩的情况下摔疼了,碎石子飞到眼睛里来到,可是怕难为情害怕告知教师。它是很多刚入园的小孩子都产生过的情况。幼儿园教师会激励孩子高声讲话,急事告知教师。有木有发觉:原先羞羞答答的孩子更明白如何保护自己了?

有研究表明,孩子的第一个教师——他的幼儿园教师在孩子的将来的上学职业生涯中至关紧要,立即危害着孩子将来同别的老师和成年人的交往方法。孩子假如同家中之外的年长者交往开心得话,将来在同成人相处层面会出现非常的信心。

本领五:学会简易的剪剪贴用

可别小瞧幼儿园里这些让孩子们剪剪贴用的手工制作,它是最好是的塑造孩子想像力的方法。当孩子用剪子、强力胶、橡皮泥制作手工制作的情况下,他的想像力、造就 力和动手能力能力统统启动起来了。小姑娘比男孩子更喜欢这种手工制作,权威专家强调,全部的小孩子都应当高度重视那样的动手能力亲身经历,那样孩子未来学习写字会非常容易得多。

本领六:学会积木游戏

研究表明,积木游戏针对塑造孩子的室内空间想像能力和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概念大有益处。殊不知,如同男孩儿不太喜爱手工课一样,女孩子一般 会忽视乐高积木。专 家强调,积木游戏全过程中孩子学会了排列和归类。假如孩子想搭一个高楼,手头上又沒有长乐高积木,她们会发觉二块小积木拼起來能够 变为一条长的。这就在无形之中为孩子 未来学习培训除法、成绩和几何图形奠定了基本。

本领七:学会识别标识、定义、节奏感

幼儿园里沒有识字阅读课,但孩子在那里了解了数据和英文字母,鉴别了物块的色调、样子。了解把二种色调调合在一起会变为另一种色调,了解什么是 三角形的、正方形的、方形的。学习培训唱歌,明白了节奏性令孩子诵读的水准提升了。学习培训传统乐器针对孩子未来学数学有协助,它是大家都了解的。学者还发 现,报名参加工作组唱和学弹钢琴的孩子在室内空间想像——如拼图图片这类的游戏里面主要表现更优异。

本领八:学会跳高、跳高等学校运动技能

幼儿园里的孩子基本上每日都是有户外活动游戏,慢跑、儿童滑滑梯、攀爬和球类游戏,在这种主题活动中,孩子的身体机能和融洽能力获得了最好是的锻练。

操场的主题活动也锻练了孩子独自一人解决难题的能力和社交媒体能力。如何蜷起腿钻过哪个圆圈,如何找小孩子同自身一起玩跷跷板,操场的自由活动同跟父亲 母亲去公园玩并不一样,在花园里,父亲妈妈的眼睛老盯住孩子,会告知孩子每一个新项目咋玩,为孩子的每一点发展欢呼。而幼儿园操场的主题活动是完全由孩 子独立的,她们学会了真实一种对自身负责的行为。

本领九:学会单独和自立

在家里,父母见到自身的商品稍微费劲的做一件事,例如扣扣子梳头拿小玩具,一直会禁不住上来帮一把。可是在幼儿园里,教师不太可能像父母一样对这么多小孩子做那样的照顾。

孩子在幼儿园里学会了自身穿鞋子,开果汁瓶盖,会脱穿、伸缩衣服裤子,伸缩被子,会绑鞋带,会用筷子,会派发梳理厨具,整理餐桌,会刷牙漱口,培养餐前便 后洗手消毒的良好的习惯。这种简单生活自立能力给了孩子非常的信心,也给父母非常大的便捷,你带他出来旅游或去亲戚家坐客,从此不用每时每刻关心着他、帮着 他了。

本领十:学会学习培训能力

儿童能自身探寻、发觉周边的事情开展学习培训,对周边事情很感兴趣,那麼对他将来的学习培训十分有利。而幼儿园各行各业进行的课堂教学,都重视少年儿童能力的 开发设计,让孩子搞清楚什么是学习,要如何学习,自小对学习培训造成一种积极主动的心理状态,幼儿园高度重视儿童亲身参加主题活动,根据持续感受、亲身经历,学知识专业技能。

本领十一:学会良好的习惯

幼儿园的文化教育目地是为儿童全面的发展打下基础,而习惯养成是自小培养的,习惯性包含生活习惯、习惯养成,学习培训基本的社会规则。因而幼儿园的主题活动里都包括了如何塑造她们在生活中、成才成年人上面能塑造身心健康的习惯性,为将来的人生之路奠定一个牢靠的基本。

孩子6岁前画画 不能“教”出来


美术中最重要的不是“像”。作为家长,要努力控制自己对“像”的认识,不管是有意的还是无意。不应打扰孩子的观察和思考,让他们培育出最基本的美术素质—自信和自由。有同感的爸妈们可以去看这篇培养孩子艺术情操的完整文章。

1.不懂美术能教孩子美术吗?

这让我想起一个故事:一位农民,不识字,但他很想让孩子们学习成才。每天都会拿一本书看,孩子们看到爸爸每天看书看报,也养成了每天看书学习的习惯。有一天,他们发现父亲把书拿倒了,原来父亲并不识字。教育不在于你有多少知识,而在于我们的方法。你能不能引导孩子学美术,取决于孩子是不是那块料。所以想引导孩子学美术,应当先考虑以下问题:

坚定信心,你的孩子适合学美术吗?一定适合。视觉、大脑和手的协调是人的能力,感受世界更是人类的天赋。从孩子们第一次会拿东西,他们就开始尝试绘画了。绘画是人类最普遍的文化天赋。孩子们天生都是艺术家。

保护天赋,很多人问:“天生都是艺术家,为什么我不会画画?”能成为艺术家,甚至能理解艺术的都很难。即便是在艺术圈里,众多美术院校出来的人,都不能成为艺术家。因为在教育和自身发展过程中,天赋会被逐渐磨灭。因此,在整个美术教育过程中,保护孩子们的天赋是重要的开始。

正确引导,正确引导的核心就是如何帮助孩子最大程度地保护他们的天赋。包括保护他们的信心、观察力、思考力。人类天赋被磨灭有教育的原因,也有生理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原因。在适当的时候,给予适当的帮助和教育,是让这种天赋发展的重要条件。

提供条件,好的土壤才能培养出好苗子。你应该给孩子优秀的艺术老师、充足的画材、大量印刷精美的画册、全世界顶尖美术馆的参观机会、去世界艺术之都居留。——我完全不能给孩子这些,应该放弃吗?当然不是!你可以给孩子最重要的条件就是你自己和这个世界。和孩子们一起欣赏和体验周围的世界,当你看到一朵小花,可以赞美它的生命力,当你看到傍晚的彩霞,可以赞美自然的壮观。你可以不是诗人或艺术家,也可能没有那么强烈的感受。但只要简单的表达,就可以让孩子和你一起爱上美的世界。

你能够理解和贯彻上面这几点,就有可能成为一个艺术家或者鉴赏家的家长。

宫外孕湿疹怀孕的表现手足口病症状宝宝感冒流鼻涕怎么办孕中期注意事项怀孕吃什么好盆腔炎有什么症状怀孕三个月胎儿图

2.美术要学什么?

大多数人会将美术课等同于画画,甚至将画画等同于艺术修养。

美术教育不等同“画画”。美术是思想的视觉展示方式,你可以将画画理解成为一门技术,美术的关键就是学会如何将技术和思想融合为一体。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寻找想表达的思想是最重要的,其次才是表达的技术问题。

这其实就是内容和形式的问题,如何找到内容,是美术学习的第一个重点。这个内容可以是有意识的思考和无意识的感受。人的不同阶段,不同环境,不同性别,不同时间都可能不同。学习美术的目的就是学会敏感地找到这些内容,这可以暂时称之为“灵感”。

孩子在不同的阶段会有不同的“内容”。

-3岁以下的孩子喜欢画圈状或反复的线条;

-3-6岁的孩子喜欢画模糊但精炼的造型,此前都是天生的艺术灵性阶段;

-7、8岁的孩子失去了天生的灵性,开始进入绘画痛苦期,他们开始能够认真观察事物,希望最大限度去模仿客观真实;

-14岁以后,如果孩子还能保持艺术天分,他们开始主动思考,将美术真正艺术化,加入自己的主观内容。

美术教育要做的是根据孩子的不同阶段,使用不同的教育方法,让他们学会找到和专注于自己的内容,并将这种内容延展。孩子的发展有其自然过程,不需要过多干涉。在整个过程中,教育者应仅仅是组织者、观察者和帮助者。

3.自信和自由

美术中最重要的不是“像”。作为家长,要努力控制自己对“像”的认识,不管是有意的还是无意的。不应打扰孩子的观察和思考,让他们培育出最基本的美术素质——自信和自由。

很多人认为自己不会画画,甚至不懂美术,寻找其根本原因,和他们童年的美术教育有关,当老师告诉你你的画不对,你的画不像或者不好,这意味着他对你的一切美术素质加以否定,其原因可能仅仅是你和标准不一样。孩子喜欢取悦于成人,他们不得不放弃原来的感觉、想法、理解甚至眼睛,因为他们认为自己的一切都很不好。如果他们不能完成成人标准的美术,他们只好放弃,并背着这个包袱度过一生,这种情况最可能发生的时间是7-8岁。

另一些孩子很好地学习标准,并出色地完成。有幸得到赞赏,但他们已经不幸地被限制在标准中无法自拔。他们失去了独立思考和观察的能力,丢掉了自己的艺术感觉,按照理论去绘画。最后成为没有灵性的画家。

自信和自由不仅用在孩子的美术中,也用在美术鉴赏中,同时还会影响到他的整个世界观和人生观。

4.美术是为了创意吗?

大众认为艺术家很有创意,所以学美术就是要学创意,这是大多数人的误区。很多美术老师也强调美术中的创意、创造力。但创意不是美术的根本,只是美术的皮毛。这里所说的创意,是指由老师或家长引导的所谓“创造”性作品。前面说过,美术是表达思维内容的方法,因此美术的核心是思考,从现代艺术到当代艺术,美术越来越接近哲学,艺术家的创作越来越表现出追求真理的方向,通过作品表达个人对人生、世界的探索感悟。

这让家长听起来害怕了,似乎哲学和儿童相去太远吧?其实,这要讨论我们的教育目标,我们的目标是为了让他找到自我,创造新价值。那么我们的所有教育方法都应当对准这个目标,美术也不例外。因此,我们在儿童美术中应避免技法和创意这些巧智,而更应强调自发的感受和欣赏,在美的浸润中,逐渐养成孩子美的“我”。这样,他会发现他不必取巧于别人欣赏的技法和创意,他们的创作完全由心而发,就像6岁以前的感觉。在这种感觉里,他能自由和自信地观察,绘画,塑造,这些都在他“心”里。保持这种感觉的目的是完成“自我”的塑造。美术在这里不是简单的技巧,而是培养“人”的方法。

如果过早给孩子灌输“创意”,他们反而耗费了大量精力去迎合抽象的创意,而不是认真地观察世界,体会内在的情感。这是一种流于表面的美术,而不是通往艺术之路。

我想提醒家长,这种感觉会在7岁后逐渐消失,孩子开始取巧和困惑于外在的方法,他会逐渐失去艺术和自我的本质,成为画匠或迷惑痛苦的艺术家。就像毕加索说的,“我用一生的时间只是为了找回童年的感觉。”在错误的美术教育下,大多数孩子的艺术生涯在8岁左右结束。

5、家长应当做什么

1、尽量多地帮助孩子体验各种生活,观察各种事物和颜色,你不用刻意要求他观察,只是看到美景之后赞美一句,比如看到红叶,你可以赞美,看到不同的红色,你可以说这个更红,那个又红一点。问孩子更喜欢哪个之类。他和你的视角和观点可以不一样,鼓励他说出自己的看法。

2、和孩子交流他的画,但不是问画的意义,只就表面的来看,你不懂的地方要问孩子,他们脑子里有一整套故事,也尽量让孩子表达对各种画面的看法。

3、当你孩子画画被别人“教”坏,你要和他一起修复,你可能用1个小时的时间,就可以拯救他一生的绘画天赋。当孩子认为自己画不像的时候,你可以在旁边画(如果你是绘画高手,要手下留情),画面要稍微模糊,不要很清晰地表现形状。让他来评判你的作品,告诉他你自己喜欢这样画的,然后问他还有什么方法画,鼓励他用不同的方法画出一个他最喜欢的东西,你也可以和他比赛。如果他能用3种以上的方法画出来,说明他没问题了。

4、尽可能将孩子的画展示出来,同时用合适的方法评论他们的作品,让他们自信地进步。这件事每个家长自己做最好,如果你不会评论孩子的画了,发到大大车的大画板里让大家帮着评论吧。

最后应当做的是,不做那些不该做的事情,特别是3-6岁的时候一定不要“教”你的孩子画画。

7岁前的孩子是“手巧心灵”


问:我女儿3岁,是个听话活泼的孩子,就是不爱动脑筋。比如,看书遇到需要动脑子的地方就不看了,问她一些问题,她总是想都不想,回答“不知道”。有时急了,我就会说她几句,她现在越来越不喜欢跟我看书了。请问,如何让她成为一个爱思考、勤动脑的孩子?

答:其实,很多妈妈都面临这个问题,从前很听话,很让自己满意的孩子,随着年龄增长,带孩子学习的时候,发现孩子压根不爱思考,这个时候妈妈们就着急了,要是这样的话,将来上学可怎么办?!

面对这种情况,我们看到,提问的妈妈已经给女儿下了不爱动脑筋的定义,而且,颇为心急生气。然而,对于一个3岁的孩子,我们实在需要换一种思维。

首先,妈妈之前是不是任何事情都喜欢包办代替?

人的行为是受大脑支配的。我们的一举一动,都是和大脑的指挥有关。人们常说“心灵手巧”,其实,对于成长发展中的孩子,更贴切的说法是“手巧心灵”。在7岁以前,孩子对世界的认识最重要的是体验。摸过热水杯后知道什么是烫,摔过跤后知道怎么走路更安全,养过蚕后知道丝从哪儿来,玩过水和沙后知道有形与无形时时在互变……只要是孩子感兴趣的活动,孩子就会投入自己的智慧,开动脑筋,探究其中的奥秘。与自然的互动会充满了学问,与亲朋的互动会充满了温情。成人需要做的是发现孩子的兴趣中心,提供帮助,适当引导,让孩子按自己的节奏探索和思考。如果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家长始终不肯放手,怕孩子受伤,怕孩子弄脏,嫌孩子动作太慢,这些行为都会切断孩子和外界的联系,让孩子被迫放弃用手用脑的机会,久而久之,孩子就习惯被动等答案,等结果了。

其次,选择的书籍是不是孩子喜欢的?

强调在体验中思考,并不意味着要排斥书籍。因为书可以把孩子体验拓展和提炼。但给孩子选书和讲书,一定要注意贴合孩子的兴趣,用孩子听得懂的语言来讲。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在于让孩子体验到读书的乐趣,让孩子在一次次重复的故事中吸收和理解。过于急切的提问往往会破坏孩子享受听故事本身带来的好感觉。在这个年龄,如果我们没有选到好书,少讲一两本并不要紧。要紧的是,千万别让孩子怕了读书!更不能给孩子贴上一个“不爱思考”的标签。

有的妈妈今天看到别的孩子会说几句外语,就赶紧给孩子教外语;明天看到别的孩子会被唐诗,又赶紧给孩子教唐诗,永远以自己的意志决定孩子的阅读方向,那孩子肯定是无法适应,不愿意去学的。

最后,妈妈要有耐心。

3岁的宝宝不可能对外界事物失去兴趣。只要她有探索世界的兴趣,就有学习和思考的原动力。妈妈只需要耐心等待孩子想你提出“为什么”的那一刻,抓住机会,带孩子去探索,最好的办法不是告诉她答案,而是告诉她寻找答案的办法,以后孩子会找出更多的办法来探索这个世界,到那个时候,也许你再也不会为这个问题而苦恼了。

Stop!别让你的孩子忍受这7种痛苦


有研究说明中国99%的孩子再忍受这以下7种痛苦,至少之一。作为家长,我们总是打着爱的名义,为孩子做各种决定。事实上,我们都需要用一生的力量来给孩子说“我相信你”!如果你也有以下的行为,请Stop!

1.有口难言

遇到事情,孩子最怕的情形是:没有申诉的机会,若执意申辩,就被视为顶嘴犯上,必遭严惩。试想,如果孩子已经习惯了适应不公,如果孩子除了寻求许可就再也没有什么自己的主意,我们挚爱的孩子将如何面对他们的生活呢?所以,培养一个理性并敢于发表自己意见的孩子远比保住大人的面子重要。

2.家庭大作战

无论是父母吵架,还是婆媳关系不和,对于年龄尚的小孩子来说简直是心理上的风暴,难以招架,无能为力的孩子只好躲在角落里暗自抽泣。这样的家庭氛围不仅妨碍孩子身心的健康成长,往往还会留下心理阴影。所以,构建相亲相爱的家庭是父母对孩子应尽的责任,更利于孩子的成长。

3.父母身教大于言教

老师刚讲了语言美,回家就听到大人骂街;课堂上刚受了公德教育,爸妈就乱扔垃圾。文明的进步,使孩子在公德和修养方面起点比父母高,那就让我们放下家长的架子,向孩子学习吧,这是时代发展的结果和趋势,没什么不好意思的,事实上,我们需要向孩子学习的还多着呢!

4.父母“隐身”不陪孩子玩

在中国,陪孩子玩历来被认为可有可无。其实,童年的孩子最喜欢一家人在一起游戏,遗憾的是,这样的机会并不多。研究表明,文明程度越高的社会和阶层,越重视和家人的相处。父母多多陪陪孩子,多和孩子在一起游戏,看着孩子一天天变化、长大,是多么美妙的事情呀,等孩子进入了青春期或者年龄更大些,这样的机会就太少了。

5.父母的不良嗜好或习惯

烟雾缭绕、酒气熏天、麻将声声,不良习惯的另一面就是不良性格,大人酒喝多了,麻将输了,最后遭殃的却是自己。不良嗜好,不仅带给家人烦恼,更重要的是对自己的身体危害极大。不管那个习惯持续了多少年,还是咬咬牙戒了吧,没有改不了的习惯,只有不想改的人!

6.语言暴力

大人口不择言,殊不知“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如果你不是孩子,就永远不能体会到被父母责骂、贬低的滋味。即使是面对自己的孩子,说话也要有分寸,孩子年龄越小,他们对于父母的评价就越依赖,消极的评价、恶劣的情绪对孩子的伤害是很大的,其实,同样一句话,用善意和鼓励的角度,比指责和贬低更能发挥积极的效果。

7.理解万岁

孩子还小,思维能力和身体能力都不成熟,很多时候犯错、闯祸远非孩子本意,但是孩子得不到应有的宽容和理解。建议父母朋友宽容孩子无意的过失,鼓励孩子尝试心中的想法,虽然未必成功,但是孩子会从中获得成长的机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