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白小筑

儿子陀陀的幼儿园组织图书展,放学后我们一起在幼儿园里选书、玩耍。我好久没来幼儿园,就进班级楼道看看橱窗宣传栏。陀也追了过来,在教室门口玩耍。

儿子意外受伤事件一个小女孩走过来跟陀交谈了几句,两个人站在门口玩门。陀站门合页的地方,那小女孩站门把手处。我当时扫了一眼他们,没有太在意,没想到两分钟后突然传来了陀的哭声。我立刻意识到不好,赶紧跑过去看,果然,陀的手被小女孩开关门的时候夹了,大拇指指甲被夹成紫色,马上指甲和肉相连的地方就开始渗血。

这时,老师听到动静,急忙从教室里跑出来,小女孩的妈妈也过来了,开始责备小女孩。我想事情已经这样了,抱怨和责备没有任何意义,那孩子也不是故意的,何况这么小怎么能想到这样的危险呢。我没有表示出任何不悦,只是抱着孩子去了校园医务室。

保健医简单消了下毒,建议我们去医院检查一下有没有骨折。小女孩的妈妈也追过来了解情况。她表示很抱歉,我就安慰她说,没关系,不用太担心,孩子也不是故意的!

打车去了北医三院,结果人家看不了,只好继续打车去儿童医院。一路上,我不停地安慰陀,第一表示妈妈理解他的疼痛,第二安抚情绪。陀在路上开始倒带,一边哭一边喊“她做的不对!”“她得罚站!”“明天我去幼儿园就打她!”

作为妈妈,该如何引导孩子?我心里在想,这个时候,我应该教会孩子爱,还是教会孩子恨?是教会孩子宽容,还是教会孩子报复?我觉得这两年的育儿书没白看,我坚定地选择了前者,我们没有理由责怪那个孩子,为了这个而抱怨也只能让自己不开心。我反复劝陀说,小朋友不是故意的。他还喊:“是故意的!她就是故意的!”

我又对他说:“你还记得去年你和肚肚玩耍的时候,你把肚肚推倒,害的肚肚头上缝了好几针吗?那当时陀是故意推肚肚的吗?”他明显还记得这件事,想了想说“不是故意的!”我赶紧说:对啊,所以小朋友夹到你的手,她也不是故意的,你看她刚才也难过得哭了呢!

过了一会,他慢慢平静下来,不再生那个小朋友的气了。但是我发现,小孩子其实很会疼自己,我说给他吹吹手指,他说“别吹了,有凉气会更疼!”去医院检查的路上和回来路上,他一直都非常小心自己的手,给他洗手他会说“别给我洗这个!疼!”牵着他走路他也会主动把没受伤的那个手给我牵,小孩子真会自我保护!

去医院拍了片子证明没事,拿完药,我们又高高兴兴去吃饭了。顺路到泡馍馆吃泡馍,陀还兴致勃勃地帮妈妈掰了好几块馍呢!

整件事,因为没有责备,没有抱怨,没有怨恨,我和陀都在愉悦平和的情绪中度过。这是我们共同的成长吧,我相信经过这件事,让他看到妈妈的态度,今后也不会以抱怨和责怪别人的方式解决问题吧!

但其实我想说,我个人并不是一开始就会这样做,如果是几年前的我,那会截然不同。但是现在,我知道我的一言一行都影响孩子今后的为人处事。虽然我做的还不够完美,但是和自己比,自认为进步很大!

zj09.com推荐

让宝宝一边动一边成长


运动胎教,是指导准妈妈进行适宜的体育锻炼,促进胎儿大脑及肌肉的健康发育,有利于母亲正常妊娠及顺利分娩。运动胎教和游戏胎教有相通之处,但又不完全相同。

准妈妈在孕期里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就是数胎动。如配以轻松、愉快的音乐进行数胎动,更有情致。

运动是胎儿生长发育的必由之路。早在怀孕第7周,胎儿就开始了自发的“体育运动”。从眯眼、吞咽、咂手、握拳,直到抬手、蹬腿、转体、翻筋斗、游泳,胎儿的全身骨骼、肌肉和各器官在运动中得到锻炼和发展,胎儿在运动中逐渐长大。所以,当母亲感觉到腹中的胎动的时候,胎儿的生命也在于运动。胎教理论主张适当适时地对胎儿进行运动刺激和训练,也就是说,要适时适当地进行一些“运动”胎教,促进胎儿的身心发育。

怀孕初期,可以适当对胎儿进行宫内运动训练:孕妇仰卧,全身放松,先用手在腹部来回抚摩,然后用手指轻按腹部的不同部位,并观察胎儿有何反应。开始时动作宜轻,时间宜短,等过了几周,胎儿逐渐适应之时,就会做出一些积极反应。

这时可稍加一点运动量,每次时间以5分钟为宜。

怀孕中期,就可以轻轻拍打腹部,并用手轻轻推动胎儿,让胎儿进行宫内“散步”活动,如果胎儿顿足,可以用手轻轻安抚他。

研究表明,凡是受过运动胎教的胎儿,出生后翻身、坐立、爬行、走路及跳跃等动作的发育都明显早于一般孩子。因此,运动胎教也是一种积极的有效的胎教方法。

温馨提醒:有些孕妇对进行胎儿运动训练表示担心,认为锻炼会伤害了胎儿,其实这种担心是没有必要的。胎儿在4个月时胎盘已经很牢固了,胎儿此时在母体内具有较大的空间;而且环绕着胎儿的羊水对外来的作用力具有缓冲的作用,可以保护胎儿。

深情款款的拍打运动

在宝宝出生之前,当妈妈的都是靠着感知宝宝各种各样的胎动来了解宝宝的生活规律、健康状况的,而肚子里的宝宝也是通过这样的“拳打脚踢”来和妈妈“聊天”的。

怀孕中期以后的胎儿,体表绝大部分表层细胞已具有接受信息的初步功能,子宫中羊水的流动不断向胎儿提供更多的触觉刺激。母亲通过深情款款的拍打腹壁,给予胎儿良好刺激,可增进胎儿的智力发育。拍打胎教也可以归为运动胎教中的一种。

拍打胎教在孕6个月以后进行。

1.拍打前的准备

(1)拍打胎宝宝之前,准妈妈应排空小便。

(2)进行拍打胎教时,室内环境舒适,空气新鲜,温度适宜。

(3)拍打胎宝宝时,准妈妈避免情绪不佳,应保持稳定、轻松、愉快、平和的心态。

2.拍打时的姿势

孕妇全身放松,呼吸匀称,心平气和,仰卧在床上,头不要垫得太高,面部呈微笑状,双手轻放在胎儿位上,也可将上半身垫高,采取半仰姿势。不论采取什么姿势,但一定要感到舒适。

3.拍打的方法

拍打胎教可以和抚摩胎教相结合,做完抚摩胎教之后可以进行拍打胎教。

将手掌平贴于孕母腹壁,食指放中指上,然后食指迅速滑下,轻轻拍打腹壁,刺激胎儿活动,如同与胎儿玩耍一般。

拍打胎教要在胎动较频繁时进行。每次持续3~5分钟,每日1次。

提示各位孕妈们,帮助宝宝胎教的同时,孕妈也要适量运动,早晨散步是最适宜孕妇的运动,早晨在林间散步,林间空气清新,可改善和调节大脑皮层及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又增加抵抗力,有防病保健之功效,更有利于胎儿的发育。

小朋友不黏妈妈,是一种习惯的培养


(妈妈在沙发上看书,弟弟开心地自己玩,03.20.2016)

鉴于兄弟俩的不黏妈妈,于是便有很多因为小朋友脱不了身而被困于家中的朋友们求助,问妈妈有什么经验和秘诀,其实呢,妈妈个人认为,明亮小兄弟的这种“反常”现象,倒是一个习惯培养的问题。

【独立自理】年幼的弟弟不黏妈妈,是因为小朋友的心理安全感非常强;而哥哥不黏妈妈,则是出于独立意识和自理能力。妈妈身边黏人的小朋友,基本都是妈妈们对其给予无微不致的照顾,事事处处为小朋友们考虑得过于周到。对于明明,虽说妈妈是全职妈妈,可以给小朋友事无巨细的照顾,但妈妈还是坚持“只要明明自己能做的事情,妈妈绝不包办替代”的原则,让明明自小就养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好习惯,这样一来,明明的独立意识和自理能力就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对于妈妈的依赖心理从而也减轻许多。

【分离焦虑】黏妈妈,也是分离焦虑的一种表现,其实小朋友或多或少都会经历分离焦虑,如果早期安全感建立得比较好,那么这个分离焦虑期就会度过得非常顺利;但如果小朋友早期曾有过不愉快的经历,那么只会加重这个分离焦虑期。关于不愉快的经历,一个很简单的例子便是,小朋友不听话之时,妈妈经常会说的一句话“你再闹,妈妈就走了,就不要你了”,然后便假装真的离开了,这样一来,小朋友不但害怕了,而且越在乎妈妈,就越害怕妈妈的离去,对于妈妈也就更加依恋。因此,妈妈们一定不要随便吓唬小朋友,他们还分不清真假虚实,会把一切都当成真的,认为妈妈真的不要自己了,小朋友就会越发地黏妈妈,延长和加重其分离焦虑期。

【独自空间】除了培养小朋友【独立自理】的能力以及减轻【分离焦虑】,妈妈还会给明亮兄弟一个独立活动的空间,在妈妈忙碌做其他事情之时,兄弟俩都是自己玩玩具或看书,而且即使小朋友哭了,妈妈也会先静观其变,然后再做出是否需要安抚的判断;而不会立刻放下手中的事情,对其进行抚慰,否则小朋友就会习惯于总有一双眼睛不离自己,一旦失去这双眼睛,就会感到不适应而缺乏安全感,黏妈妈便是自然而然之事了。

【爸爸参与】虽说平日里妈妈是照顾兄弟俩最多之人,但爸爸的积极参与也是分不开的,让小朋友从内心里明白,爸爸和妈妈都是一样爱自己的,这样便可以让明亮兄弟将对妈妈的关注力转移一部分给爸爸,而爸爸也是每天抽出一定的时间陪兄弟俩玩耍。小朋友成长历程中,爸爸的缺席会让他们觉得在这个世界上,只有妈妈一个人是最可靠的、是爱自己的,也只有妈妈会和自己玩;那么,对于妈妈的离开,兄弟俩肯定不适应,也肯定会每天黏着妈妈。

妈妈最后语:因此,要想小朋友自小不黏人,妈妈就要从培养独立性、建立安全感、给予小朋友自己的活动空间入手,当然,育儿中爸爸的参与,也是不容忽视的。与其说这些是育儿经验分享,倒不如说这些都是爸爸妈妈们应该帮助小朋友建立的生活习惯与生活方式。

准妈妈边听音乐边想像


邸晓嫣老师自己就是一位年轻妈妈,女儿9个月大。准妈妈们都是怀着很期待的心情来听讲的——虽说都知道胎教对肚子里的小宝宝有好处,但老实说,很多妈妈对古典音乐还是挺“盲”,往往也就是听个热闹,而音乐欣赏有不同层次:觉得好听,那是第一步;有了一定的音乐知识和修养,才会进入如痴如醉的更高境界。当妈妈们爽呆呆的时候,也就是腹中宝宝跟着愉快地生长发育的时候啦。

准妈妈腹中孕育着宝宝,容易犯困,于是邸晓嫣老师深入浅出、尽可能生动有趣地给大家上课。首先欣赏的是威尔第的《四季——春天》——准妈妈们都比较熟悉这个曲子的旋律,但并不是很清楚它的曲式结构。邸晓嫣老师讲解道:第一乐章是回旋曲的结构,春天的主题不断出现,中间的插段分别代表小鸟、和风、泉水、乌云——以后准妈妈们再听这段小提琴协奏曲,脑子里就会产生更丰富的想像和画面啦。

最有趣的是《彼得与狼》的赏析。结合视频,邸晓嫣老师先教准妈妈们辨别音色:长笛的声音代表小鸟,双簧管代表鸭子,单簧管是狡猾的猫,大管是慈祥的老爷爷,圆号是凶狠的狼,木管组是猎人,低音鼓是枪声,弦乐组则是主人公小彼得。经过这一番讲解后,再来欣赏音乐,小彼得智取大灰狼的故事,就显得人物众多、更加绘声绘色了。

最后欣赏的是老约翰·斯特劳斯的《拉德斯基进行曲》,激昂奋进的音乐,使准妈妈们的情绪都兴奋起来,全场和着拍子鼓起了掌,肚子里的宝宝大概也都高兴地踢起小腿腿喽。

音乐中所蕴含的喜怒哀乐,可以影响准妈妈和宝宝的情绪发展,因此,多听听音乐,进行有益的胎教,对宝宝很有好处。可惜,现场的音乐欣赏时间太短暂啦。邸晓嫣老师推荐现场以及快报读者中的所有准妈妈,平时多听听德沃夏克的《自新大陆》、舒曼的《梦幻曲》、贝多芬的《田园交响曲》、勃拉姆斯的《摇篮曲》等,这些都是经典的胎教音乐。准爸爸们么,可以肩负起买音碟呀、播放呀等等任务,让准妈妈和胎儿更多地沉浸在幸福愉快的情绪中……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