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岁的小姑娘小佳,总算是养成了晚上独自上床的习惯。可是到了半夜或快天亮的时候,她总是钻进妈妈的被窝里。

“回到你自己的被窝里去!”

“不。”

“你不是有自己的被窝吗?”

“不,妈妈的被窝好。”

“挤得太难受了。”

“不挤嘛。”

“你这个孩子真没出息,象个婴儿。”

“我不是婴儿。”

儿童的心理分析:

“一个人睡觉,又害怕,又寂寞,我想和妈妈睡一个被窝。”这是所有儿童共同具有心情。

不管怎么说,从婴儿时起,一直和妈妈紧紧贴在一起生活过来的孩子,要求他完全过“独立”生活的确有些勉强。希望做母亲的不要忘记,总的来说,幼儿期的心理状态尚处于“依赖阶段”。

有的孩子大白天一个人什么都能做,表现得很不错,俨然一副大孩子的样子。可是一到夜里,莫名其妙地又“重返”婴儿的心理状态,这也是无可奈何的。

个别孩子有了小弟弟、小妹妹后,不能自己单独占有妈妈的时候,那就只好在深更半夜去占有妈妈,这种愿望和心情是不足为奇的。如果连白天也离不开妈妈的话,当然夜里更不能独自睡觉了。

妈妈的高招:

正如前面所说的,如果对半夜里钻进妈妈被窝里来的行动采取宽容和理解的心情,妈妈的语言和态度也就不会那么冷冰冰的了。

当然,这也不是说,应该表示积极的欢迎,我们是否可以做一个限制的练习,比如,一周几天,或者是一天几小时。同时,要鼓励他的独立性。称赞他:“你已经不是一个孩子了,你学乖了,能够一个人睡觉了。”

如果白天独立生活的习惯还没养成,那就首先培养孩子白天独立生活的能力。还有,独自玩耍也很重要。在弟弟、妹妹面前对孩子冷淡,效果会适得其反。即使在白天,也要有意识地同他接近以培养母子感情。上床之后,读书给他听,和他亲密地谈心,使孩子能够充分尝到母亲的温情,这也是极其重要的。

相关阅读

妈妈的“哄骗”高招


宝宝不听话的时候,妈妈通常用很多方法来解决,其中的一个方法就是“哄骗”,下面来看看妈妈们都有些什么哄骗高招。

转移注意力的方法最常用

宝宝很容易专注于一件事或东西!有时这件事或者东西并不是好的,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移形换影!让他突然间把思维转换到另一件事或者东西上!说起来好象很难,其实要做很简单的。

举个例子:

雯晚上非要看巧虎,但白天已经看了很久了,为了不伤她的眼睛,晚上我们不想让她看。但她非要看不可,而且已经开始跳脚,然后就趴地上耍赖了!这时,我到冰箱里拿出西瓜走到她面前,问她要不要吃。雯一看到西瓜,好像突然间看电视的想法就不在了,马上止哭,站起来,说“要,要吃西瓜”,然后就跟着我到厨房去切西瓜去了!

方法解析:原理很简单,当宝定执迷不悟时,大人们可以用宝宝平时最喜欢的东西或者事件来转移她的注意力!一般来说,成功率:90%。

(fromflycatlj)

美美哭闹的时候,最经常用的方法是“转移注意力”法,随便拿起身边的一样东西跟她说:“你看看这是什么呀,它怎么这样呀那样呀……”美美就立刻不哭了。后来,姥姥给美美买了几条小金鱼,美美不高兴的时候,只要让美美带着去找小鱼,美美就会破涕为笑,一路指小鱼给你看。

(from美妈)

一天晚上,琦琦吵着闹着要吃西瓜,家里的西瓜吃完了,大晚上的也没地方去买,怎么办?

嗯,办法来了。

我拿来琦琦的画写板,拿起笔说我们一起来画一个大西瓜,说着先画一个圆圈,再画西瓜的花纹,再画枝叶,画好了开吃吧,我就把嘴靠近画写板津津有味的“吃”起了“西瓜”,边吃边用橡皮擦悄悄地擦掉“西瓜”,只一会功夫西瓜就被我吃完了。琦琦看后兴趣盎然地也要吃,于是画一个给她,我来操纵橡皮,先给姥姥一片,再给奶奶一片,再给爷爷一片,再给姥爷一片,剩下的给宝宝吃吧!

在此游戏里琦琦转移了她的注意力,也学会了想象,同时还学会有好吃的要与长辈一起分享!

(from琦琦vs妈妈)

讲道理不吵闹

宝宝初入园这阶段,总是吵着不要去。于是,我对女儿哄道:“瑶瑶乖,妈妈陪你一起去。你当妈妈的老师,我当你的学生,好不好?”女儿听有我陪着也就没作声。等到了幼儿园,女儿不放心的追问道:“那妈妈你能坐在我身边不走吗?”我又哄她道:“你看里面哪有大人啊?你要当妈妈的老师,就好好学习老师教你的内容,等你学得好好的,就可以回家教给妈妈,做妈妈的老师了。好了,你去努力学习吧,妈妈在家等你回来教给我今天你学的内容。”女儿刚要发表意见,却已到了教室门口,老师看到了我们,热情地招呼道:“郭婧瑶小朋友来啦,快进来吧!”女儿就背着书包走进教室。

(from兰花指233)

有一次慧慧爬到沙发的靠背上,还想往边上的鞋柜上爬,我看到了就夸装地叫起来:“啊哟,我家慧慧真能干,可以爬得这么高,但是要是不小心摔了下来,那一定会很疼,把小脚弄伤了就不能出去滑滑梯了。听了我的话慧慧停了下来。“你怎么不爬了?”我问道,慧慧从沙发上爬了下来拍拍地板:“哇哇了,滑滑梯就没。”晚上吃饭时慧慧又想爬到沙发上去,我叫了她一声:“慧慧,又爬呀。”她一听我的话好像想起什么,对我做了个鬼脸:“哇哇。”后来我再也没见她爬过。

(from大圣爷)

多种方法齐上阵

我对付宝宝主要采用3种方法:1.母乳。当宝宝哭闹,不听话的时候,让她吃吃母乳马上就平静下来了。2.拿平常最喜欢的玩具来逗逗就可以奏效。宝宝还比较小,用他最喜欢的车来哄他,只要他一看见车就开心了。3.给他念儿歌。我宝宝一般在睡觉前最不听话,会哭会闹,这个时候要抱着宝宝边摇边念儿歌,如月光曲等等。要不停地念,直到宝宝安静下来。

(fromhemiaomiao)

1找他喜欢的玩具做转移,例如:看,你的天线宝宝都不喜欢你了!

2拿他最喜欢吃的东西诱惑,例如:不听话,我以后再也不买巧克力给你吃了!

3用他最喜欢去的事情和他谈判,例如他在玩具柜前赖着不走,我就说,不买了,我们还要留些钱去动物园呢,还要坐飞机出去玩呢!

(fromyufeier079890)

最好的办法就是引开宝宝的注意力,制造声音吸引宝宝,或者带宝宝到他玩过的地方。还有就是强制制止,宝宝不能达到他的目的时,哭闹一会儿,得不到响应时,他自己就会觉得无趣,想别的事情做了。

(from大牛妈)

另类哄骗高招

我家宝宝别的什么都好,就是吃饭不香。每次一端起碗筷,她就嘟哝着小嘴要往外跑,宁愿跑出去吃人家的“残饭”,也不乐意乖乖待在自家吃饭。实在是被逼得不行了,就每次吃饭前事先将她的一小份“打包”到邻居家,等全家开餐的时候,就带着她去吃“百家饭”了。嘿,这招还挺管用的,大家可以试试看,据说一半以上的宝宝都有此嗜好哦!

(fromliwang3339171)

离不开妈妈的孩子


“你去和那些孩子一起玩儿吧!”

“别老呆在家里,到外边玩玩去!”

有些孩子,对妈妈的这些劝告和指示,顽固抵抗,死缠着妈妈不放。

我们经常看到刚进幼儿园的孩子,哭着叫着不肯离开妈妈,哭着喊着要跟妈妈回家。如果强行分离,就会适得其反。

儿童的心理分析:

孩子离开了父母就会感到害怕不安,一直和父母一起生活过来的孩子,突然只剩下自己一个人,当然要陷入不安的境地。

一般来讲,当孩子和小朋友熟悉起来,与小朋友建立了人际关系之后,逐渐地就能离开父母了。不过,也有的孩子特别留恋母亲,寸步不离。

其原因之一,他们是些体质过敏或神经质的孩子。他们的性格不习惯交朋友或不适应周围的环境。其次,当他们感到有人要夺去母亲时,就更加离不开母亲,紧紧缠着母亲不放。其三是两三岁的幼儿,由于住家附近没有同年龄的孩子,一直是单独地和母亲一起生活的缘故。

妈妈的高招:

属于第一和第三种原因的,可以把孩子带到公园等地方,开始时让他站在母亲身旁,尽量多让他看到别的孩子玩耍。这叫“旁观游戏”阶段。在这个阶段,不要硬性让他离开父母,这时孩子本来正在玩着(即旁观游戏),所以你就不要再说“你也去玩儿吧”之类多余的话。

属于第二种原因的,要对孩子体入微地表达母亲的温情,以此来证实母亲对子女的爱。如果相反,极力想把子女送出去,或让他们离开自己,则效果适得其反。当孩子确信母亲是爱自己的时候,就会安心地离开母亲。切忌操之过急。

妈妈唐诗


记得小女翩翩还是个婴儿时,每天要哄她睡觉。素乏音乐细胞的我,临时抱佛脚地学了一首摇篮曲,天天唱自己都觉得有点腻了。忽然灵机一动,改用唐诗催眠,就着一盏昏黄的台灯,把肚子里的诗一首首轻轻地吟诵出来,翩翩的小睫毛慢慢地合上了,沉入梦乡。

或许就是这样的潜移默化,翩翩从会说话起就在念唐诗,两岁时,已经会背30多首唐诗了,刚开始音还咬不准呢,奶声奶气地特别可爱:“昨日入城细(市),归然(来)泪满襟。遍身柔奇(罗绮)者,不系(是)养蚕银(人)!”大部分的诗意她当然还不太懂,但我发现,小东西本能地喜欢旧诗这种抑扬顿挫的节奏和音韵。我就常常在睡前,把唐诗编成故事讲给她听:“有一个农村的女孩子啊,特别漂亮,特别能干。她养了很多蚕——蚕是一种白白胖胖、很可爱的虫子,会吐又细又长又亮的丝,织成丝绸做成衣裳,可漂亮了。可是,这个养蚕的女孩子,自己却穿着很破的衣裳……”翩翩对这类故事百听不厌。

有一次,我要出国一个多月。怎样安慰平时对妈妈极为依恋的翩翩呢?我在临行前夜,想出一个主意,几乎一夜没睡,对着录音机唧唧哝哝,录成了一盘唐诗及唐诗故事磁带,留给我牵挂的小翩翩。我在磁带里告诉她:妈妈正在地球的另一边,可是和翩翩看到的,是同一个月亮,月亮像一面镜子,我可以从里面看到小翩翩。翩翩想妈妈的时候,妈妈也正在“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呢。

结果,这盘磁带在我走后,成了翩翩的至爱。外婆说,每天晚上,翩翩都要吵着听“妈妈唐诗”,听得小眼睛一眨都不眨。等我回来,翩翩已经把磁带里我念过的二三十首唐诗又背得滚瓜烂熟了。

翩翩为什么这么喜欢学唐诗呢?我后来想,翩翩其实是把妈妈和唐诗混为一体了。妈妈在说唐诗时特别温柔、特别有感染力,于是唐诗也分外可爱了。翩翩是真的热爱诗词,超过了对儿歌的热爱,真成了一个小小诗童。有一次翩翩生病住院,昏昏沉沉发着高烧,居然还在念诵:“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听得我大为“断肠”。有一次,并非是针对翩翩,我自顾自地吟诵《琵琵行》,翩翩在旁入神地听着,随后就要求“教我琵琶”。我觉得这诗不太适合还不到三岁的翩翩,但她不依不饶,一定要我教。于是,我每晚教她八句,没多久,她居然真的把这首88句的长诗给背下来了。这确实让我有点吃惊,也是从这首诗起,我发现幼儿的记忆能力真是惊人,居然可以牢记自己并不理解的东西。后来她又迷上了《木兰辞》,每晚拿着王力编的《中国古典文学作品选》,举到我和翩翩爸面前:“求求你们教我嘛!”让人不忍。就这样,在她的强烈要求下,三岁时的翩翩就可以毫不费力地背诵这些长诗。

那么,背唐诗对幼儿究竟有什么意义?有一种意见是,幼儿时背唐诗是死记硬背,长大就忘光了,没有什么意思。

翩翩现在六岁,已经上小学一年级。确实,她三岁进幼儿园以后,不像以前在家时可以时常与古典诗词耳濡目染,她的兴趣也转移了,成了个小恐龙迷,家里有几十本关于恐龙的书。我没有勉强她“复习”以前背过的唐诗,到现在,确实差不多忘光了。但是否真的没有意义呢?未必。

幼儿背唐诗的好处,我从翩翩身上总结,至少有这样几点:

首先,记忆力明显强于同龄孩子。而记忆力在幼童学习方面,占很重要的地位。翩翩是提前一年上学的,学习颇为轻松,而且,她可以完整地记叙在学校发生的大事小情,从不曾忘事、忘作业——而这往往是初入学孩子最令人烦恼的事情。

其次,迷恋有节奏的东西,翩翩没有音乐天份,唱歌荒腔走板,但节奏感很强,后来在她自己的强烈要求下学了钢琴,这一点让老师印象深刻。

第三,对文言有领悟力。也是偶然,我在看《左传·郑伯克段于鄢》,已经识了三千多字的翩翩也抓过去看了几行,居然很顺畅地念了出来。我有点惊讶她念得如此流利,我让她解释,因为这个版本的注释夹在正文当中,所以她连看带猜,居然也解释得差不多。当然也有笑话,她把“虢叔死焉,他邑唯命”,译成“虢叔死在那里,他(指共叔段)去了也会没命的。”让我笑了好半天。这段对初中生也有一定难度的古文,她只念诵了几遍,就基本背下来了。我仔细想,这份颖悟一定与她二到四岁时背唐诗大有关系。虽然已忘了大半,但影响仍在。就如一个孩子婴幼儿时期在英美国家,后来回来把原住国的语言都忘掉了,改说中文,但他大起来学英文仍有一种天然的亲切感,比别人学得快而好。

所以,用孩子感兴趣的方式,适当给孩子一些古诗的熏陶,是有意义的事。事实上,就是不说其他意义,中国的古诗词对音律的讲究到了过分的地步,比之现在一些胡编的儿歌的音韵节奏不知要好多少。

当然,有一点应该清醒,幼儿在大人指导下,会背一些诗词,不是什么大了不得的事,更不要往“神童”上面遐想。保持一颗平常心,才能让孩子没有压力地与唐诗亲近。

介绍妈妈的育儿经验


讲述:亮亮妈家有小帅2周5

小大人,小大人,大便小便坐便盆!

1岁多的时候,亮亮故意乱拉小便,不爱坐在便盆上,弄得我非常头疼。后来我给他讲了一期《婴儿画报》里《小大人》的故事,故事里小象、乌鸦、麻雀到处乱拉便便,有的落到乐乐的头上,有的被小猫踩到,又脏又臭又难闻,乐乐是个小大人,大便小便坐便盆。听了故事后,亮亮对自己乱拉小便也开始不好意思起来。

2岁不到,他已经会规规矩矩坐在便盆上大小便了。每次坐在便盆上,我们都夸亮亮是个小大人,他自己也很有成就感。故事、儿歌讲多了,现在亮亮越来越像个小大人了。外出不要大人抱,自己脱鞋脱袜子、自己洗手等等。

还有,很多妈妈抱怨孩子玩了玩具乱扔,不了解孩子的妈妈容易生气,指责孩子:“你怎么把家里弄得乱七八糟,我刚整理的,又被你弄乱了!”有时不妨换个角度,温柔地告诉孩子,玩具宝宝们找不到家了,宝宝帮他们送回家吧。如果孩子一下子不太愿意,你不妨退一步,“那我们跟宝宝一起帮他们送回家好吗?”

这个习惯的养成,我倒是没费多少心。《婴儿画报》有个“玩具要回家”的故事,刚开始我并没有刻意引导。后来,他一个故事反复听着,听完自己讲,有天他很自觉地冒出来一句:“玩具要回家啦!”然后搬出玩具箱把玩具一件件收拾进去,算是个意外收获吧,哈哈。

过招心经:我经常用讲故事的方法来引导孩子,需要树立榜样时,我就会搬出正面人物的故事让亮亮学习。孩子不听话时,我也经常用故事的反面人物来暗示他。这比正面批评效果好多了,也更能让孩子接受。

讲述:悦悦妈家有小女1周9

巧虎都睡了,我们跟电视说晚安吧!

“悦悦,该睡觉了,闭上眼睛!”“不要不要!悦悦不睡,爸爸快来呀!”……

这是我们家很长一段时间的“睡前进行曲”,悦悦在睡前往往要折腾上一两个小时。如果我和她姥姥用高八度的声音和她较量,结果却引来她更高八度的“不要”或者哭声。俺在经历了一段筋疲力尽的战斗,以及与孩他爸的激烈讨论后,终于摸出了些门道!

现在到点了,我都是先征得女儿同意。“悦悦,你看噢,天黑了,巧虎都睡觉了,我们也跟电视说‘晚安’好吗?”“悦悦,你是自己睡呢,还是和妈妈睡?”“小悦,你是要听歌还是听妈妈讲完故事就睡觉?”这些选择题越来越多,都抛给女儿自己做决定。

我惊奇地发现,女儿不再固执地发脾气,渐渐跟着讲道理了。比如,她会说:“那妈妈给我讲个故事吧。”等她的愿望得到满足后,就开始安静下来,不再翻来覆去。现在基本能在半小时内入睡,不得不说进步神速啊!

于是,在吃饭、看电视、洗脸等其他容易起冲突的事情上,我也开始调整自己,不再动怒,而是用平等的态度、商量的语气、故事诱导的方式,和女儿巧妙沟通,都取得很好的效果。现在我和女儿的相处愉快多了,女儿的急性子也有了改善。

过招心经:不要羡慕别人孩子如何听话,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特质,作为父母,要先了解自己的孩子,用心地与之相处。在要求孩子时,少用命令口气,请蹲下身子,和孩子平等沟通。我相信每一个孩子都是有灵性的,只要他感觉到被尊重,那么你也会得到相同的回报!

讲述:彤彤妈家有小女3周3

你知道我们家在哪吗?带妈妈回家吧!

有次,带彤彤买菜回家,我们家要上楼梯到6楼,小家伙非要抱。

我说,“彤彤,你看妈妈拿这么多东西好重好累的哦,你自己走啊,好乖!”彤彤不走,赖在那。我又说:“咦,前面有小朋友呢,我们一起看看去!”

这下彤彤乖了,走得也挺快,可是没一会儿又不走了,嘴里嘟囔着,“没人玩。”就这么走走停停,我忍不住要着急了……突然我说:“彤彤,我们家在哪里呢?”

彤彤笑了,手指着家的方向,“那里!我们家在那里!”看她终于动了,我接着诱惑她,“彤彤,你带妈妈回家好吗?妈妈不知道家在哪里呢!

”小家伙很得意地小跑起来,一直走到了家门口,还特兴奋!

有时出门她不愿意走,我就说:“来追妈妈哦!”小家伙就会摆动双手追上来。我就稍微等一下,然后说:“真厉害,追上妈妈了!”或者让彤彤跑,我在后面追,她可开心了!

过招心经:这是女儿快2周时的事儿吧,孩子懂事后,更愿意像个小大人一样,喜欢被人夸,喜欢有挑战性的事情。只要合理地诱导孩子,把自己也当作孩子跟她一起做游戏,孩子就不会那么拗了。

过招心经:保持一颗童心,给孩子成就感,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哦。不要老以成人的经验指导孩子应该怎样,有时不妨适时抓住些机会,引导他们自己思考。如果是你平时常坚持的行为,孩子一般会有习惯性的反应,等他们自己说出解决办法,孩子也就很愉快地入了你的圈套。

因此,家长们应该掌握更多的育儿经验,这样也是为了更好的照顾宝宝,不让有麻烦事情发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