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提问:我的女儿一直是由外公外婆带大的,上个星期女儿的爷爷奶奶想看孙女,我跟我老公就把女儿接了回来,但是女儿一看到爷爷奶奶就害怕,当时我们有以为是不熟,玩一会就熟了,就会好一些,第二天我跟我老公要去上班,我女儿一看到我们要走就大哭,而且下班我们回来后,就一直粘着我们,害怕我们离开,就连上厕所都要粘着,有时候一个人玩都不安心,而且总感觉她很紧张一样。差不多一个星期,每到我们上班她都会哭很长的时间,现在我把女儿又送到了外公外婆那里,回去之后也是一样的,以前她不认生的,只要是熟人都会让别人抱,现在她只要外婆一个人,而且到我们那里一个星期,人也瘦了。请问这样会不会影响宝宝的性格,在没有接回来之前,女儿的性格是很开朗活泼的女孩,而且没有外婆在身边也可以玩得很好,现在完全不一样了,她想问一下教授该怎么办,才能让她回到以前的样子。

赵红梅:实际上她一直跟外公外婆在一起,就是跟外公外婆已经形成很好的一种安全感了,就是在外公外婆那儿很有安全感,而且她已经形成了一种很深的依恋的关系,这种依恋指的就是,只有在跟外婆呆在一起的时候才有安全感,比如说跟陌生人接触,可能会离外公外婆很远,但是他一定要在我身边,这样我会回头看看他。那么其实从这个操作上来讲,我们看这个父母是有欠妥的。

首先爷爷奶奶来之前,有没有经常保持一些视频或者电话这种沟通,就是让孩子知道我有个爷爷奶奶存在,哪怕是听听他们的声音,看看他们的照片,可能这个父母没有做好这种准备工作。

再有,也就是说父母可能这时候没有把孩子当成一个人去看待,而是当成一个物件了,说得很通俗一点,他觉得我把你拿到这儿你就怎么怎么着,他认为一家人有天性,其实不是这样的,可能爸爸妈妈在这之前,如果没有给他看过照片,也没有不断的跟孩子讲,明天爷爷奶奶就来了,爸爸妈妈明天要去上班,你要在家里,爷爷奶奶会很疼你,会带你去玩什么的,孩子没有很好的这种心理准备,思想准备。

赵红梅:北京大学儿童发展心理学博士,中国心理学会会员,现任北大幼教特教资源中心副主任。

本文来自

专家在线聊天

延伸阅读

孩子让你很尴尬?请做好心理准备


迎接尴尬时刻

如果当着很多人的面,你的孩子让你感到很尴尬,恨不得有个地缝钻进去,此时,你会如何对待他?打他、不理他,还是有什么好的办法制止他?

专家提醒2岁左右孩子的父母:应该做好应对尴尬时刻的心理准备。因为这时候的孩子开始学会表达自己的想法——但是,却还意识不到有些事情或有些话并不适宜在公共场所做或说。要给一个充满好奇心,并且有使不完精力的孩子界定条条框框绝对是一件有难度的事情,但也并不是绝对实现不了,你应该掌握一些这方面的小技巧。

忽略别人的眼光

不要把孩子的举动看作是没有家教的表现,适当的时候应该懂得忽略旁观者的眼光(有些情况下孩子的动作难免会受到别人的注视,比如孩子在超市里擅自拿起水果就吃),你只要管好自己的孩子就可以了,不必太看重旁观者怎么看。

保持冷静

当孩子的举动不合时宜时要保持冷静确实很难做到,但你要记住孩子也许并不是有意在使坏,他并不完全了解自己的行为会带来怎样的后果,就比如他并不知道在奶奶家的春节聚会上往墙上乱涂乱画是非常不礼貌的行为。

话语要简单、明了,但不一定要大声

不管说什么事,都要针对事情本身,态度不要过激,如果孩子说话的声音过高,你可以轻声提醒他。回答孩子问题的时候要简短、诚实,比如针对这样的问题“那个人真丑,他是不是一个怪物?”,你可以回答“不,他是叔叔”。

不要随便让孩子道歉

假如问题太复杂、太难以回答——“那个人怎么长那么大?”你可以简单回答“我不知道”或者“他生来就是这个样子”。不要因此要求孩子道歉,专家解释说:“他只是在问一个问题,寻找答案而已,并不是想要针对什么人,令人不安。他甚至可能没有意识到周围的人会听到他说的话,假如你确定那个人听到了孩子的话,并认为受到了侮辱,你可以替孩子向他道歉。”

正面引导也许比训斥更有效

纠正问题要采取柔和的方法而不是责备。惩罚只会令孩子感到备受挫折,孩子会感到害怕甚至可能会激烈地反抗。相反,应该注重“引导、分散注意力或暂时忽略”等方法。

在纠正孩子的时候使用正面的语言来引导孩子效果更好。假如孩子在医院候诊室大声唱字母歌,与其简单地命令孩子“不许再唱歌了”,还不如建议孩子“咱们来画画吧”,孩子更容易接受这样的建议。

沉默是金

孩子说脏话也是不容忽视的一个问题。专家提醒家长们:“在孩子故意说脏话并期待你的反应的时候,沉默是最好的方法。”当然,假如孩子在静静的图书馆中突然大声说“该死”,你不可能对此做到无动于衷,你可以轻声但坚定地告诉他“这个词很不好,你不应该这样说”,然后在离开图书馆后再向他作解释。

不要过于频繁地“踩刹车”

不应该过多地去干涉孩子,而应该允许他们犯错误,允许他们去尝试哪些是可以做的,例如独自站在小矮墙上,而哪些是不可以做的,例如穿着爸爸的大皮鞋去点心店。不要在听到孩子说“我想要”或“我能够”的时候,总是用“不可以”来回答他,这样会降低孩子对自我价值的意识。

提出来的话:只有当孩子做错事时才予以关注是不对的,如果孩子的表现很好,应该适时给与鼓励,这会增加孩子的自信,有助于养成良好的习惯。

拒绝哭腔

为什么孩子总带着哭腔说话?因为这是引起你注意的有效手段。

医学博士克劳德解释说:你的宝贝这样做的的真实意思不是想激怒你。只是到两岁左右的时候,你的宝贝已经能够说一些词,但是他依然习惯于哭着要他想要的东西。为了帮助你的孩子学会用更好的方式来表达他的需求,你可以尝试一下下面的方法:

让他意识到自己的语气:当他带着哭腔表达他的需要的时候,你可以告诉他,如果他好好说,你就可以满足他的要求。

拒绝他的要求:明确告诉他,如果他哭着要东西,你不会给他,或者根本不会听他讲话。

坚持原则:尽管你已经做到上面这些,你的孩子也许还会哭诉。这时,你一旦妥协,你的孩子就会意识到哭诉的效果。当你的孩子改变他的语气,正常说话的时候,你要给他足够的注意力。

小调查:40%的父母说,他们的宝贝曾经搞错了别人的性别。

不要问宝宝那句话

你在结束一天的工作之后,回到家问宝宝的第一句话是不是:“宝贝,今天都做什么了?”

这样做的结果是:你的宝贝不知该怎样回答你的问题,或者很简短地说几句。

解决办法是:你可以和你的宝贝做一个游戏,在这个游戏里,让你的宝贝扮演那个被照顾者。通过这种有趣的方式,你将会了解白天发生在你宝贝身上的故事。因为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喜欢表演他们做过的事情。

到了不睡午觉的阶段?

你也许认为,你的宝贝还应该有一段午睡时间,这样你也可以利用这段时间休息一下,,令人沮丧的是,他不同意上床睡午觉了。

“对于一个两三岁的孩子来说,他拒绝睡午觉是很正常的”,专家解释说,“孩子喜欢不断探索,但是睡觉很无聊。”然而,在这个阶段,大部分的孩子在白天仍然需要很多的睡眠来补充他们的夜晚睡眠时间(这个阶段的孩子每天大概需要12~14小时的睡眠时间),不然,下午他们会感到昏沉。

所以试着让你的宝贝保持他的午睡习惯直到四岁。如果你的宝贝依然需要午睡,但是入睡却很困难,你需要:

保持一些习惯不变:给宝贝读一个故事,或者唱一首催眠曲,然后把他放在暗一些的安静的屋子里,如果他还是不困,那么就和他在床上做一些安静的活动,比如可以看一本书或者和他一块猜谜。

随机应变:你的宝贝也许连续几天不睡午觉,但是突然有一天,又睡下了。你可以试着减少他的午睡时间,或者把他的午睡时间提前一点。

育儿知识大全:上幼儿园前的心理准备


育儿知识百科全书说到在宝宝上幼儿园前,父母要给宝宝先弄一堂心理课。育儿知识大全讲到父母能够 和宝宝多讲下幼儿园的事儿,带宝宝到幼儿园走一走了解一下自然环境,并提早让宝宝结识一些即将一同入园的小伙伴,那样能让宝宝对幼儿园有基本的掌握,减少对幼儿园的抵触感,能协助宝宝尽快融入入园衣食住行。

育儿知识大全建议父母和宝宝多讲下幼儿园的事儿:宝宝将会还不清晰幼儿园是啥,你能给宝宝解读,还可以讲讲自身上幼儿园的事儿,尽可能讲些温暖的,不必给宝宝工作压力。

育儿知识百科全书说到带宝宝到幼儿园走一走:平常能够 带宝宝到他将要要上的幼儿园走一走,让他了解下自然环境,用心听里边小朋友们的欢笑声。

塑造宝宝的自觉性:上幼儿园是宝宝第一次离去家中,因此塑造宝宝的自觉性很关键,由于在幼儿园的時间他是相对性单独的,沒有一对一的照料。0元领专业情感分析!10s快速预约

多结识新小伙伴:多带宝宝出来,让他结识多一些新的小伙伴,可以让他带小伙伴到家坐客,让他当名小主人,这针对他之后幼儿园的社会生活很有协助。

早教:多给孩子补充“心理营养”


英国密执安高校的心理学家乔治·费舍剖析说,宝宝对他人的忧伤主要表现出怜悯,是由于她们还不具备“自己”的意识,她们把自己的忧伤和他人的忧伤搞混在一起。一岁上下,儿童刚开始了解到他人和自身的差别,但依然对他人的感情情况做出灵巧的反映,并觉得能使自身开心和考虑的事儿也会使他人开心,用自身喜欢的东西尝试使他人开心和喜爱起來。

到两岁多,孩子刚开始觉得到他人的痛楚不象自身的,最少不彻底是自身的痛楚。因而,他会在有意义的事的范畴内想方设法想办法,尝试用各种各样方法使他人开心起來。另外,妒忌也在耳濡目染中产生。

利人利己感情的塑造与自然环境的关联也挺大,它是一些心理学家根据实验证实的。母亲擅于用客观事实对孩子开展形象化的利他主义品德教育,她的孩子就会以母亲为楷模,关注他人。

例如,一只小白猫钻在一堆纯棉纱美团不出,左抓右挠,喵咪叫个不停,母亲这一幕就赶紧踏入去把棉团清除一下,把小猫咪抱出去。孩子见到这一切就会遭受启迪教育,之后他会学着妈妈的样子随处关注别人。心理学家觉得,假如母亲感情上过度严格和明显,将会会使自身的孩子造成焦虑心理状态和具备侵害性。要让孩子学好宽容。

婴儿的利人利己观念是能够塑造并使之完善的,另外也非常容易在处在萌芽期情况就被抹杀消失殆尽的。

亲子早教:奖励给孩子一起相处的时间


一天夜里,我看书正见到精彩纷呈处,居民楼忽然停电了,已经上外网的老先生则也是怨声不断,只有在五岁的女儿激动得摇头晃脑:“噢!停电喽!太棒了,停电喽!”亲子

亲子我拉过女儿:“你不是在发高烧胡言乱语吧?停电有什么好开心的?”

女儿钩住我的颈部得意地说:“一停电母亲也不去看书了,父亲都不上外网了,大家都能够陪着我啦!”

我一把揽住女儿,内心陡生深深地的内疚……

她尽管不缺吃不缺喝不缺玩,但住在冰冷的混凝土建筑钢筋高楼大厦里,没有一个朋友。依照大人的叫法,她其实很寂寞。怪不得大家大人干活儿时,她一直在旁边蹭来蹭去的,通常在遭受一顿斥责后才垂头丧气地离开。

以往,女儿主要表现比较好的时候,大家一直奖给她一个玩具或是一包小点心,乃至忙得不相往来时候奖给她几块钱钱。亲子“停电恶性事件”产生后,我与老先生一致决策,把给女儿的礼品由以往的商品改为大家的時间,在她主要表现好的情况下陪她一起做一个游戏或是给她讲一个故事。

亲子在大家的激励下,女儿的勤奋激情前所未有上涨。幼稚园的教师夸奖她用餐吃得好入睡睡个好觉,热情协助小孩子,还积极主动举手发言。我们在和她玩游戏说故事的另外也真实走入了她的精神世界,她是那麼期盼和人相处,那麼期盼掌握这一五彩缤纷多彩多姿的全球!游戏中和小故事中,女儿也更刻骨铭心地了解了美丑,正义与邪恶,而她在一举一动间所显出的那类小朋友独有的纯真与率直,也在无形之中使大家做父母的深受感染。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