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该我先打秋千。”

“不,我要先打。”

“是我先来的呀。”

“不是,我才是先来的呢。”

两个人站在秋千的两旁,争吵个没完没了。两个人都坚决不让,两个人都打不上秋千。

这时,大人会马上开始劝架,并建议划拳决定。最后常以“不许任性”这句责备话而告终。父母对儿童这种以自己为中心的任性感到为难,苦恼不已。

儿童的心理分析:

您认为把这种情况不容分说地指责为任性好吗?在幼儿时期的孩子眼里,只看见这个秋千是“我的秋千”,因此听不进别的意见。经过一次吵架的亲身感受之后,他才开始意识到还有别人,别人的观点,别人的要求,等等。

在生活中我们可以注意听一听儿童之间的对话,他们都以自己的体验做单方面的发言,听不到他们互相之间的交谈,可以称之为“以自我为中心的语言”,这与任性、霸道不是一码事儿。

儿童们在电车上也满不在乎在大声讲话、吹牛,被车里的人听到了,父母觉得不好意思,儿童却毫不在意,什么都讲。这是以自我为中心,但这也是儿童之所以可爱的原因,这与强迫父母答应无理要求的任性是大相径庭的。

妈妈的高招:

儿童的“自我中心性”随着身体的发育到上小学中年级时开始消退,并随着朋友关系的增多而转向社会性发展。我们还是应该以宽容的态度来对待幼儿或低年级同学的自我中心性为好。宁可把它看成是逗乐的对象,而不要把它当成是斥责的对象。

当然,也有必要让孩子懂得,还有其他小朋友的存在,还有别人的存在,但是对于幼儿或低年级的小学生来讲,是达不到完全满意的效果。只有多为他们创造与小朋友一起玩耍、一起生活的机会,才可以帮助他学习人际关系。父母们要耐心地等待着他们慢慢成熟起来。

延伸阅读

对待孩子任性的妙招有哪些?


8月15日下午,以“做不生气的父母”为话题的派克兰帝?法晚亲子大讲堂,在百货大楼会议室如期举行。

尽管当天天气炎热,但老师与家长、孩子直接的沟通还是使课堂气氛十分活跃。不到下午两点,整个会议室已座无虚席。“现在每家都一个孩子,由于爷爷奶奶过于宠爱,现在对孩子任性很难管教了。”一位家长在课堂上发愁地说。

一、父母常生气孩子身心有影响

本次主讲人滕婧老师说,由于生活压力不断增大,家长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容易冲动,小则骂之,大则打之。父母生气、发怒,有可能对孩子造成负面心理影响。

国外研究人员曾对一些一岁半到两岁的孩子进行观察实验。他们让这些孩子在房间里和父母一起玩耍,同时让两个“托儿”在房间的另一头,先用正常的语调聊天,再用激烈的语调交谈。

当大人们用正常语调聊天时,孩子们依然投入地玩着游戏。可一旦听见有人激烈地对话,孩子们马上停止了说笑和游戏,有些惊恐地向争吵的人观望起来。

滕老师说,一般害怕是孩子们最先有的感觉。在父母面前,孩子是绝对的“弱者”。此外,面对父母的大喊大叫,孩子还会出现缺乏安全感、做事畏手畏脚、没法和父母更亲近、更深的负罪感、人际交往障碍、缺乏正确的行为模式等“后遗症”。

二、让自己不生气父母应改变观念

滕老师说,父母在教育子女上,首先学会的应该是如何避免自己生气。这主要在于转变观念和掌握方法两方面。

1、爱孩子,而非爱他的条件。父母可以不同意孩子的表现,但不可以否定孩子的本身,应减少多余的责备,当孩子面临处理不了的状况时,给他实用的帮扶和引导,别忙着否定他。

2、多赞美孩子,尤其是他的行为。赞美有一种神奇力量,滕老师用自己亲身经历证明了这一点。在她小学时,每次体育课上做仰卧起坐是最痛苦的事情。一次,老师对她说:“你是班里做仰卧起坐动作最优美的人。”回到家后,她想,姿势是最美的,如果再加上数量,那么就是完美了。于是,她每天都在家练习,最后竟然得了100分。

3、爱,要让孩子知道。滕老师说,家长应尊重孩子的独立和选择,强势和想当然的爱,会让孩子无法接收。孩子无法理解这样的逻辑:爸妈之所以不让自己玩儿,并且强迫自己做不愿意做的事情,是因为他们爱自己。

4、和孩子分享你的一切。分享的魔力是再小的快乐也能因为分享而广博,再大的痛苦也能因为分担而弱化。无论责任、快乐、荣誉、悲伤、压力、金钱……让孩子生活在真实世界里,学会担当和勇气,拥有信心和力量。

三、面对不同情况父母有办法不生气

滕婧老师说,生活中父母会因为很多事情而生气,但大多数责任还在于父母本身。

课堂上,滕老师列举了多个场景,并教了家长们一些不生气的办法。

1、怎样带孩子上街不生气?

逛街路线避开“诱惑”;提前告知购买物品的数量和价格范围;让孩子参与意见,以免走失;受到哭闹要挟,立刻带其离开;巧妙让孩子知道自己的行为带来的后果。

2、怎样带孩子做客不生气?

访友前注重“系统培训”;每次做客前的铺垫工作;明确告知可做和不可做的事情;如有“状况”,保持风度及时表扬孩子做客时得体的行为;多创造机会,让孩子当“主人”,换位思考。

3、怎样不为孩子看电视、上网生气?

看电视要有时间限制,把这个作为“家庭纲领”宣布执行;有选择地看电视,和孩子一起勾画节目预告;给孩子买有趣、优质的儿童读物,培养他阅读的习惯;鼓励孩子多和其他人接触、交朋友,让他感受到和人交往的快乐;把电脑放在公开的位置;父母最好学会使用电脑。

如果父母在孩子提不合理的建议时能进行合理控制和拒绝,就能让孩子分清哪是正当的要求,哪是不正当的要求。这样孩子的任性也会收敛许多。

如何矫正孩子的任性?


(一)挖根究底,找其原因。

对任性孩子的行为矫正,分析孩子的任性心理是关键(怎么防止孩子任性)。孩子的任性是由多种心理引起的。有的是为满足某种物质需要,有的则为了得到父母娇宠,有的是为了表示自己的坚强,有的则为得到别人的承认等等。总之,各种心理需要,是任性行为的原因。

(二)找其原因,实施教育。

作为父母,要承认孩子有些要求是合理性(任性是孩子的心理需求)。又要告诉他们有些要求是家庭和社会条件所不容许的。要让孩子懂得自己的物质要求,父母的娇宠,竞争中的取胜,别人的承认,都不是任性所能解决的,要靠自己的努力,靠自己与他人的合作。对孩子任性行为的矫正要注意采取儿童心理规律的方法。

1、精神转移法

当孩子任性起来时,可以让孩子从某一兴奋上转移开。可让孩子去干点别的事情(孩子的种种“任性”行为详解)。如;讲个故事、说个笑话等等,使任性的兴奋得以淡化。如孩子逛商场时,孩子看到遥控的汽车,非要吵着买,而家中已有类似的玩具,你可以说:“那边还有更好看的呢,我们一块去看看。”先把孩子引开,事后耐心教育。相反的,当时做父母的要是对孩子大声的训斥、责骂,不但起不到好的效果,而且还会引起孩子大声哭闹,最后做父母的只好妥协。

2、暂时回避法

让孩子自己冷静下来进行思考,使其失去人性释放的对象。待其冷静后实施教育,讲清原因,找出毛病,会使孩子的任性得到某种教训。

3、对比诱导法

任性的孩子好胜、自尊心强,可采取对比诱导法。所谓“对比诱导法”就是用它所了解的英雄和先知哲人的事迹或行为进行对比,使孩子的自尊心和好胜心得到激发,从而诱导孩子主动改变任性的行为(国外家长怎样化解BB的任性)。如:孩子非常害怕打针,在打针前,家长和孩子说:“打了针病就会好了”之类的话,孩子还是不愿意打针。还会任性的说:“我就不打针。”那么家长可换一种方法说:“你不是说要和解放军叔叔一样勇敢吗?我看你没有解放军叔叔勇敢!”以此来诱导和化解孩子的任性。

(三)切忌打骂、迁就。

任性孩子的行为矫正要切忌打骂,切忌无边无际的迁就。这两种极端的做法都对矫正任性行为无益(家长应分清性格和任性的区别)。美国心理学家威廉?科可的研究表明:孩子任性是心理需求的表现。所以提醒天下所有的父母们,虽然任性是一种不良的行为,但是不要忽略孩子们的心理需求。

如何对待爱哭的孩子?


问:我的女儿两岁半了,特别的爱哭鼻子。说的不爱听了,哭,说话大声了,哭,穿衣服不对了,也哭,有一点不顺心就哭,还必须要‘毛巾’擦。把自己关在厕所里哭,我们也没有谁这么对待她呀,孩子今天上幼儿园了,我就特别担心孩子的这个毛病。出门也不爱说话和谁打招呼,请问老师,我们作为家长应该怎么做呢?望老师指点迷津!

答:我见过有一个妈妈是这样做的:一个两岁的孩子,在商场里哭闹着要玩具,妈妈说,玩具不能买,但我允许你哭,我是你的妈妈,所以无论你哭多久,我都会陪着你。这个孩子足足哭了三四个小时,然后跟妈妈回家了。后来,哭闹明显少了。我觉得这种办法是可取的。

哭是一种消极情绪,在成人那里表示痛苦、害怕、不安。可是在小年龄婴幼儿那里,哭除了表示不快乐、生气之外,还是一种交往方式。这个年龄虽然已会说很多话,但在着急的时候,他们就用哭来表示,好像他多么"痛苦"。只要你解决了他们的要求(比如斗橱顶上拿来他的小网球拍、帮他逮住从手里跑掉的蝴蝶、搭好倒了的积木高楼等),他们马上就不哭了。天性敏感的孩子就爱哭,这是他的性格特点,并不是坏。对他们来说哭的“机会”非常之多,像上面说的,想要做一件事,说不清楚就哭;跌倒了也哭;玩具被小朋友抢走了也哭;想多吃一块糖,不给,也哭。

怎样对待一个爱哭的孩子呢?可以这样做:

(1)一定要弄清楚他为什么哭,找准根源,解决了,他就会停止哭。

(2)不要怕他哭,不要他一哭,就把什么好东西都拿给他,以致他有一种错误的想法,要得到什么就哭。

(3)不要就哭论哭。注意力就在哄他不哭,只是一味地说着哭的事,比如:“别哭了,妈妈带你买糖去”;“别哭了,一会儿我们上街去玩”;“可不可以不哭啊!都是妈妈不好,没给你买那辆小汽车,待会儿就去买”等等。你愈说哭,就愈刺激他哭。

(4)不要惩罚哭。比如说:“别哭了,待会儿警察叔叔听见了,要把你带走了”;“再哭,爸爸就打你”;或者自己就打他。需知哭并不是错,用强力惩罚哭,或者恐吓他不哭,结果会遭来更长久的哭,更厉害的哭。

(5)帮助他用语言“换取”哭。比如他想要橱顶上的小网球拍,拿不到,而哭。可以教他说:“我要拍子,你给我拿下来”;又比如一个小朋友抢走了他手上的小熊,,帮他有礼貌地从那个小朋友那要回来。

(6)不要老说:“不要哭”、“别哭”,这样反而“提醒”了他的哭。可能他已经平静下来了,你这样说,反而又使他想起了哭。

(7)最好是用平常心来对待,带他上街走一走、到邻居家串个门,买点小食品吃一吃,打开电视看一看,就像平时那样做,很自然的。

(8)对于哭得比较“伤心”,时间又比较长的孩子,不能不理睬(这也是一种惩罚〕,可以换个人去安慰他。比如爷爷、奶奶、姥姥、姥爷。甚至打电话给邻居阿姨,让他们来陪他一会儿,给他“台阶”下,有时往往奏效。(卢靖回答)

如何对待孩子的撒谎


相信每一位爸爸妈妈都会记得小时候父母给予的教导——“撒谎不是好孩子”。但是随着自己长大成人到步入社会,似乎我们都会说一些善意的谎言,或许是为了宽慰他人,或许是为了逃避……如今为人父母,当知道自己的孩子学会了撒谎时,你是不是火冒三丈,气的跺脚?究竟孩子为什么撒谎?孩子撒谎该怎么办呢?孩子为什么撒谎

1.俗话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幼儿模仿性很强,父母的不诚实行为,不仅会对孩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还会在他们的心灵播下自私自利、损人利己的种子。

2.为了达到某种愿望而说谎,孩子认为正常的途径家长不可能同意就撒一个谎来强调事情的合理性。比如:孩子想要钱买玩具,就撒谎说学校组织活动。

3.说谎是为了逃避某些事情,比如:孩子不愿去上学了,就会说“我肚子疼”。

4.因害怕训斥、打骂。有些做父母的,每逢小孩子做错了一件事,便要骂小孩子或打小孩子。孩子怕骂怕打,便用说谎来掩饰自己的过错,这种掩饰得到父母或教师的宽恕,于是第二次第三次做错事时,便再说谎来求得宽恕了。

孩子撒谎怎么办

1.父母自己要做出好榜样,尽量避免不必要的谎话和借口。

2.父母与孩子间的相互信任和理解是孩子诚实的前提条件。让孩子知道,即使他说了谎,你还是爱他的,你能理解他的心情。

3.一旦孩子说了谎,要与孩子一起商量,下一次遇到类似情况用哪些更好的办法代替说谎。

4.不要用严厉的惩罚来威胁孩子,这个办法往往会让孩子说更多的谎,更加狡猾,以便不被你发现。

5.如果你发现孩子说了谎,不要立即在其他人面前指责或教训他,最好是另找一个合适的时间单独与孩子谈。

6.大多数情况孩子是因为害怕受到惩罚而说谎,所以要让孩子尽可能说出为什么怕父母知道,这样你才能知道孩子说谎的原因。

7.平时多关心孩子的生活,对孩子的要求要切合实际,孩子做错事,要作调查研究,鼓励孩子建立正向的行为。

8.如果孩子勇于承认自己做错了事,请马上用比较特别的语言表扬他。

9.如果孩子还是一再地说谎,家长最好了解清楚孩子撒谎的原因,认真地分析一下,必要时请教一下儿童心理专家。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