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拿妈妈钱包里的钱了吧?”

“你说,你拿去多少钱?”

“撒谎!我的钱少了,一定是你拿了!”

“不是嘛。”

“你还不说实话?我去报告警察。爸爸也会骂你的!”

“我错了,是我拿了。”

儿童的心理分析:

“妈妈总是带着塞满了钱的钱包去买东西。我也想用很多钱去买东西。”

刚刚满5周岁的小君还没有领到零用钱。妈妈也从来没有让她去买过东西。但是她却认得5块、10块、100块的票子了。因此,她强烈地想用钱去买东西。

此外,小朋友里边也有人用零花钱随便去买东西。小君很想能加入这些小朋友的行列,因此,她认为必须拥有同样多的钱,这样才能与小朋友相处。

当妈妈的却认为,家里按时供她茶点,买这些多余的东西都是浪费。何况过早地给孩子钱花对家庭教育也不好。没想到小君对母亲的教育方式非常不满,她开始自己偷偷地拿了去花。

妈妈的高招:

幼儿看到父母的生活习惯想要模仿,并且通过这些“生活学习”,逐渐学会做一个普通人。他们对待金钱或买东西也不例外。他们对此抱有“我也想这样做”的学习欲望,这并不奇怪,更不是坏事。

如果妨碍了儿童这种极其自然而又理所当然的欲望,就必然会发生偷偷从妈妈钱包里拿钱的行动,遇到这种情况,就觉得“这可不得了”,思想上受到很大震动,甚至把它夸大为“犯罪行为”,那是错误的。但是像小君这样瞒着父母拿钱的行为,特别应该好好地进行教育的,让她认识到这种行为的错误性,让她明白与小朋友的交往不能靠攀比来进行。此外,家长不妨带着孩子去购物,有条件地同意她买一些小东西,并试着让孩子自己独立采购、付款,体验自己作主购物的乐趣。

延伸阅读

孩子打孩子,妈妈怎么办?


情境

我的孩子会打其他的孩子,尤其是他生气或者有挫败感的时候会这么做。

思考

许多孩子在生气的时候,都会打他的同伴。孩子会表现这样的行为,主要是因为缺乏足够的知识和智能以及自我控制的能力。孩子常常会生气,我们没有办法避免他们生气。我们主要的责任是教导他们生气时如何用适当的方法表达。

解决方法

1当孩子游戏的时候仔细观察他们。当你发现他们很挫折或生气的时候直接介入,重新引导他们的注意力到其他的活动,直到他们稳定下来。

2教导孩子如何安全表达自己的愤怒和挫折,可以借由角色扮演和讨论的方式。我们也可以带孩子去阅读有关生气的书,然后和他们讨论所读到的内容是什么,这种方法也很有帮助。

3每一次孩子打人的时候,立刻温和地抓住孩子的肩膀,直接看着他的眼睛,告诉他:“不可以打人,暂时离开。”引导孩子坐到椅子上或者离开现场,要求他安静地坐在那里直到他情绪安定下来。另外一个选择就是直接告诉他:“当你能够在玩游戏的时候不打人,你才可以起来。”如果孩子还是继续打人,你可以告诉他,“你的情绪还没有稳定到可以开始玩游戏。”然后再重新引导他回到他被隔离的地方。

4确定在任何时候都不可以和孩子玩打人的游戏。通常比较小的孩子喜欢和父母玩摔跤,而且在不是摔跤的时间也会和其他人摔跤。同时要注意电视或电影上,是否有类似的节目是打人或暴力的,不要让小孩子受到电视的误导。

5将比较多的注意力放在受害者而不是放在施暴力的人身上。

6教导孩子利用正面的身体接触,例如,替对方搓背或脚底按摩。五岁之后,在互相的身体接触下,孩子可以更放松,也让他们身体的能量可以得到适当的宣泄。

7当孩子有一股冲动想要打其他孩子的时候,让他双手合在一起,默数十秒,。这个动作可以让他们立刻有宣泄愤怒的效果,你可以协助他们把手放在自己身上而不是去打别人。如果他成功完成这个动作,记得马上给予鼓励。

8若一个孩子持续打人,安排家庭咨询师或治疗师对他们是有帮助的。一个受过训练的专业人员可以探清孩子打人行为背后的原因,然后协助家人设计一个计划来终止这个行为。

孩子竟然"偷"了家里的钱...


六岁半的孩子经常会偷拿家里的钱,被父母发现后,通常都是暴打一顿,然后向父母保证下次不敢了。但是,这样的事屡屡发生,就应该引起父母的重视了,是不是自己平时对孩子控制得太严格了?孩子出现这样的行为,只是盲目地打他,是起不到什么作用的。

孩子偷拿钱买零食

孩子六岁半,快要上小学了,这个暑假里我想让他放松放松,就没给他报任何的兴趣班,让他好好地玩玩。可是,就在前段时间,我发现了一件事:孩子偷偷地拿了我放在包里的钱,虽然不多,只有10块钱。家里没有别人,也没来过客人,所以我知道是孩子拿走了。当时,我很生气,就告诉了老公,老公把他叫到屋里,问:“东东,你有没有从妈妈的包里拿钱?”孩子马上就说:“没有,我没拿!”看到孩子不承认,老公发火了,狠狠地打了他一顿,最后他才承认钱是他拿的,说是和小伙伴出去玩的时候买零食了。孩子认错了,我和老公就原谅了他,我想:这次管教应该能让孩子记住了吧!应该不会再犯这样的错误了吧!

谁知道,我想错了。没过几天,孩子变本加厉,居然又偷拿了20块钱,后果不用说,又是被老公狠狠地揍了一顿。看着孩子不断地求饶和认错,我突然有了反思:是不是平时我们对孩子控制得太严格了?这样直接的暴力教育会不会有负面影响?孩子偷拿东西的毛病如果改不掉,那可怎么办?

孩子偷拿家里钱的原因

为了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可能很多孩子都做过这样的事。对于小孩子来说,他们根本分不清“偷”和“拿”的区别,以为自己想要的东西就可以“拿”过来。

孩子拿家里钱花是为了满足某种需要,比如买喜欢的文具、玩具,买喜欢吃的东西,玩游戏机或参与其他娱乐活动等。他们要满足这些需要,以正当方式跟家长要钱往往通不过,于是采取私自去拿的办法。

具体原因有二:一是他有购买东西的愿望,如果他买的东西对他有益处,这并不是什么坏事,如果他买的东西对他有害,家长就需要给他讲明害处。必要时,可以夸张这个害处,但注意,不要空讲大道理,要用生动的例子来传达您的意思。二是他有购买欲望,但如果家长不主动给他钱,或他不敢跟家长要钱,或他要了,而家长不给,那么他就要自己拿。

怎么解决孩子偷拿钱的问题

对于孩子拿家里钱的行为,请家长们不要轻易用“偷”这个字,因为:一是年龄较小的孩子,是非界限模糊,往往不把拿家里钱去花当成一种严重的错误行为,只觉得没经过爸爸妈妈同意不好,但花钱的需要占了上风,就去拿着花;其二,有的孩子认为大人可以自主去做的事情,我也可以去做,爸爸妈妈可以自主花钱,我要钱,家长不给我或给的太少,拿家里钱花是应该的;其三,孩子本来是家里的一个平等成员,因其小,不经过家长同意拿钱花固然是不对的,但毕竟花的是家里的钱。所以,家长不宜用“偷”字来表达孩子的行为,应该用“拿”,这样在心理上对孩子压力小些,有利于教育。

第一,家长发现问题后,不要怒不可遏,连打带骂,而应尽量控制自己。把孩子叫来,坐下来认真交谈。让孩子谈是怎么样想的,花钱买了什么东西,怎么处理的。根据实情,给孩子重点分析两方面问题:一是是非问题。联系实际,给孩子讲清如何对待钱会反映一个人的品质,小的毛病发展下去,会铸成大错;二是想花钱应该怎么办。告诉孩子,想买什么跟家长说,家长给钱或不给钱是经过思考的,要钱就给对孩子成长没有好处。如果家长平时忽视了孩子的某些合理需要,应该向孩子做自我检讨,让孩子服气。

第二,给孩子适度的零花钱。孩子需要零花钱,有的家长根本不给是不妥当的。给零花钱多少要从实际出发,看家庭经济条件和孩子实际需要,而且要指导孩子怎样花钱。

第三,在家里专门准备一个抽屉或匣子,放上十几元或几十元钱,急需时取用。钱最好是一元一张的,还可有些零钱,里边放一个本做记录用。明确告诉孩子,这里的钱在急需时可以拿去花,不过拿多少,找回多少,买什么东西要记下来,还要写明时间。这样,把主动权交给孩子,孩子觉得家长信任我,反而不会乱花钱。如果孩子花钱不当,要及时讨论、引导,培养孩子合理消费的好习惯。

第四,要限制孩子的物质欲望。人的物质欲望是无止境的,家长从小要控制孩子的物质欲望。若在物质方面对孩子百依百顺,长此以往,一旦他的要求得不到满足,就很容易走向极端,造成不良后果。孩子的“拿来主义”行为,也有这个原因。所以,应该让孩子懂得爱惜自己的物品,物尽其用。经过这样的教育,孩子认识到,在要任何东西之前,都要考虑自己是否需要,自己能不能将它们处理好。

第五,教孩子学会存钱。压岁钱和剩余的零花钱给孩子储存起来,开一个活期存折,陆续存入,真正需要时,用多少取多少。这不仅能培养孩子积累资金的能力,而且培养量入为出的好习惯。

第六,应告诉孩子偷窃是可耻的。孩子之所以“拿”,因为他尚未意识到这是一种不正当的行为。作为家长,应教育孩子懂得明辨是非,通过实例来告诉孩子,不经过别人的允许就拿别人的东西是不对的。

总之,改变孩子拿家里钱的行为,出发点首先是尊重孩子的人格,切不可一下子把孩子看扁了,随意惩治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心。家长要在整个教育过程中充满理智,要有孩子出现反复的心理准备,用反复的教育去解决反复的问题。

孩子在妈妈面前撒娇怎么办


有些家庭中,孩子在爸爸面前表现得很顺从、听话,而当妈妈要求孩子做事时,孩子则不理不睬,根本不听妈妈的话。要改变孩子的这种不良习惯,父母应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父母应共同教育孩子。教育孩子是父母的共同责任,父亲对教育孩子起着无可替代的作用,所以父亲应帮助母亲共同分析孩子撒娇、不听话的原因,制订措施,互相配合,协调一致教育好孩子。

2、父母掌握严格与宽容的分寸。父亲对孩子要求严格是应该的,但严不等于严厉,不等于板起面孔,动辄训斥,以至使孩子望而生畏、退避疏远。正是由于爸爸的严,才使得孩子更愿意到母亲那儿去撒娇。如果母亲心疼、袒护孩子,则易使孩子养成不良的习惯。

母亲对孩子不能娇惯和放纵,因此妈妈的爱应当表现得有节制、有分寸、有理智、对孩子不合理的要求决不无原则地迁就和让步。

父母应该改变教养方式,做到严而不厉,严而有爱;而母亲也须做到爱中有严,爱而不溺。握住严格与宽容的分寸,有利于孩子良好习惯的培养。

3、母亲应树立威信。有威信的父母受到子女高度的尊敬,坚定的信赖和亲切的依恋,并且会心悦诚服地听从他们的劝说。孩子之所以不听妈妈的话,正是因为妈妈在孩子面前缺乏威信。要树立威信,妈妈必须在爱孩子的基础上严格要求他,规范他的行为,拒绝他的无理要求。当孩子以哭闹相威胁时,要狠下心来不理他,舍得让孩子吃点苦,这对于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有好处。

4、母亲不要用父亲来吓唬孩子。

有的妈妈看到孩子怕爸爸,在孩子不听话时,常常说:“等你爸爸回来再收拾你!”用这种方式吓唬孩子只会贬低妈妈在孩子心中的地位,丧失威信,而且起不到多大作用。

孩子睡觉只要妈妈哄怎么办


友:我的儿子两岁八个月,以前晚上都是自己入睡,近来常常要缠着妈妈哄他睡觉,否则又哭又闹,除妈妈以外的人哄都没有用。我们现在不知有何合理及科学的方法对待此事。

茅于燕:两岁开始,儿童的自我意识开始萌发,处处想到“我”。对自身的安全非常重视,而在妈妈怀抱里最安全,所以遇到什么困难,就只找妈妈。

正如介绍所说,以前他都是自己入睡,现在却不能了,他有意识睡觉后妈妈走了,屋子黑了,不安全了,只有缠住妈妈了。

帮助孩子入睡顺利可以试用这样一些方法:

1、洗个热水澡,改变一下身体的状态。

2、换件大袍或睡衣,让他感到宽松、舒服,也改变一下自己的形象。到了早上起床后赶快换上白天穿的衣服,这样,大袍或睡衣就会成为晚上、睡觉的标志物了,对他进入睡眠有好处。

3、漱一漱口,也是转换一下状态,同时,对牙齿也有益。

4、讲一两个小故事,情节简单,内容没有妖魔鬼怪的,在快讲完时给以预告,让他有心理准备,要去睡了。

5、和孩子一起对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小熊、小鸟、月亮、星星说晚安,为自己创造睡眠气氛。

6、把一个心爱的毛绒玩具放在玩具的“小床”(可以是一个纸盒子)里,和玩具说晚安,照顾它睡觉,也是创造睡眠气氛的好方法。

7、家中老人或其他有一个先睡觉,也可以创造睡眠气氛。

8、可以坐在床边陪他一会儿,但不要等到他完全睡着了才走。看他有睡意了,轻轻拍拍他,便走,否则他会从睡着的状态醒来看你是否走了,反而会影响他的睡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