悄悄,你真说到我心里去了。其实我真的明白孩子会有不想吃饭的时候等等,但是落实到自己宝宝身上时,就会糊涂,的确有时候在琪琪吃饭的时,妈妈的表现的确会急噪,有时甚至爸爸也会心情不好,琪琪现在的急脾气,其实也都是从大人身上耳濡目染地学到的,而我们这些根源,反过来又怪罪孩子,就因为他们是孩子。

我的方法对琪琪来说是太早了一点,所以刚关上门我就后悔了,可是,唉,不说了,真的挺对不起琪琪的,总的来说,她还是个相当懂事的宝贝,经常被别的妈妈们表扬,而我却看到缺点更多。以后会注意的。

的确如你所说,孩子能从大人的预期中感觉到错与对,就拿今天早上来说,我在给琪琪榨果汁,琪琪在边上看着,榨好了我转身去倒果汁时,琪琪好奇地过来摸榨汁机,还用手去摸插头,我立刻比较严肃地制止了她,她就很讨好地笑笑,靠到我的身上来了,说明她知道自己做错了,是不是?

和宝宝的交往,我也交代过阿姨,下楼玩,要带点玩具,如果琪琪看上别的小朋友的玩具,不能光抢别人的玩具,也要把自己的玩具给别的宝宝玩。以前的阿姨做得比较好,琪琪也比较讲理,现在的新阿姨就差点了,不过再过一个多月,原来的阿姨就可以回来了(她不小心摔坏了腿,在家休息)。象我们这种早出玩归的妈妈,阿姨对宝宝的影响就会很大。

再次谢谢你。我受益非浅。

怎样教育琪琪丫头(三)

扩展阅读

怎样教育琪琪丫头(一)


就你的疑问,讲讲我的看法。

这么大的孩子,讲道理是有用的,其实多数时间孩子不一定能理解妈妈讲的道理,但妈妈讲道理时平和、尊重他人的态度能说服孩子。

给一点惩罚,孩子可能不知道是因为犯错,很多时候孩子不知道错是什么,比如,如果孩子吃饭时把饭洒一地,你跟她说这是浪费,她不会明白的,不知道浪费是什么意思。唯一的办法是把饭碗端走(如果她自己吃)或拿走她手中的勺(如果大人一边喂,孩子同时自己用勺吃)。所以当孩子犯错时,如果是小错、非原则性错误,采取置之不理、视而不见的态度;如果是原则性错误或危及人身安全的事,坚定地说“不”,然后讲一下不能做的原因,先让她知道这种事不能做,时间长了,她会慢慢懂得道理的。

这么小的孩子还分不清东西的所有关系,她不愿意和小朋友分享玩具,首先说明她很聪明,第二,不能强迫孩子把自己的玩具给其他小朋友玩,这会让她觉得别人的东西也可以随便拿过来玩。遇到这种情况,应建议孩子和其他孩子一起玩自己的玩具(如果孩子不愿意也不能强求),慢慢的,她会学会分享的。

孩子之间抢东西,在大人看来是抢,在孩子不一定是,他可能不知道这是抢,很多时候孩子不知道如何获得他想要的东西,就只好伸手去抓,这时候,可以建议他用自己的东西去换,或者不去管,孩子社会的游戏规则应由他们自己体验。

不要以成人的观点认为小孩都普遍自私,以自己为中心,许多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一个阶段,在这过程中,妈妈应仔细观察,小心引导教育,千万不能断然下结论。

一些看法,仅供参考。

怎样教育琪琪丫头(二)

国外幼儿教育ABC (二)


美国幼儿园的教室布置

一、美国幼儿园教室布置的指导思想:美国幼儿园教育极重视幼儿园的教室布置,这是同美国幼儿园和教育观分不开的。美国幼儿教育的主要观点是:

1、幼儿必须利用各种感官,通过与环境的直接作用进行学习。

2、幼儿教师必须鼓励幼儿积极地与环境中的物体、材料和人进行相互作用。

3、幼儿教师必须为幼儿提供适合年龄发展和个体发展的课程。由此,美国幼儿园将教室的布置视为一种策略,认为教室的布置能为儿童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为儿童的发展提供有利条件。

二、美国幼儿园的教室布置

(一)教室的布置美国幼儿园的教室一般可以分成以下几个不同的学习领域:积木角、家庭角,桌面玩具角,艺术角,沙和水(科学角),图书角。这些领域也可用来进行集体活动。如音乐和运动活动、讲故事和班级会议等。最近,有的幼儿园还增加了计算机和烹调角。

(二)教室布置的策略

1、各个领域用不同的家具分隔开来。这样便于儿童清楚地选择活动区。与此同时,教师可纵观全局,心中有数。

2、热闹的地方和安静的地方被分隔开来,交通要道被用来减少注意力的分散。

3、材料是摆在矮的架了上的,这样儿童能够轻易地拿到它们。架子上有标签,干净、不杂乱,这样材料就很容易被看见,被选择,被取放。

4、同样的材料放在一起,这样可以教孩子分类,并把东西按序摆放。

5、每一个领域的材料都很多,以满足不同儿童的不同需要。

6、不同的材料发展不同的感官,提供不同经验。

三、美国幼儿园教室布置的作用美国幼儿园教室的布置对儿童发展的作用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各个具体的活动区域可以促使幼儿学习特定的知识,发展特定的技能,培养社会性的个性。

(二)所有的活动区都能培养幼儿的信任感,发展幼的儿独立性,培养他们的注意力,发展他们的技能技巧。

1、培养幼儿的信任感,布置合理的教室使儿童对教室产生信任感。

(1)各活动区的玩具架摆放整齐,分类清楚,幼儿很容易就能找到所需的物品,不会为找不到所需的物品感到不安。

(2)幼儿的美术作品贴在艺术角,与他们的水平视线高度一致,这会使幼儿感到他们的作品受到重视。

(3)教室的图书角温馨舒适,使他们能坐下来阅读或休息。

(4)各活动区的材料足够,以减少幼儿之间的争吵。

(5)幼儿三三两两地在一个活动区活动,可以帮助他们学会如何相处,彼此信任。

2、发展幼儿的独立性:培养幼儿作出选择的能力,发现他们自己的兴趣,发展个性。

(1)布置合理、划分清楚的活动区域能帮助幼儿作出选择,即决定在哪个区域活动。

(2)玩具架上摆放的物体具有一定的吸引力,能够引发幼儿兴趣,使他们能独自取放玩具,独立使用,不需要依赖成人的帮助。

(3)当活动结束后,幼儿需要独立收拾自己玩过的玩具,他们会为自己能够独立收拾而感到自豪。

3、培养幼儿的注意力:培养幼儿专心使用各种物品和进行各种活动。

(1)划分清楚的活动区不会使幼儿的注意力被其他区域的活动所分散,能使幼儿相对集中地专注于手头的活动。

(2)家具的使用(用来分隔各个活动区)能阻止幼儿东张西望,而集中于自己的活动。

(3)安静的区域和吵闹的区域被分隔得较远,这使得安静的区域不受吵闹的区域所影响。

(4)足够的、有趣的玩具材料能吸引幼儿的注意,不致被其它活动所干扰。

4、发展幼儿的技能、技巧:发展幼儿的数学技能、阅读和写作技能、社会技巧。

(1)通过使用不同的材料,幼儿可以学到分类和搭配。如摆出两个同种物品会使幼儿学会把类似的物品s搭配起来。

(2)图书角的活动能培养幼儿安静读书的能力。

(3)家庭角和桌面玩具角的活动能帮助幼儿发展眼手协调的能力,发展他们的阅读技巧。

(4)每个活动区幼儿交往活动能促进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发展他们的社会技巧。

国外幼儿教育ABC(三)

成功的双语(英文)教育(二)


belaine的回复:

很高兴有人能讨论这个问题,因为自己也总是在想这个问题。相相现在三岁七个月,跟我说中文,跟他爸说英文。换来换去没问题。要是妈咪一着急说了英文,相相立刻用英文反应。相相喜欢妈妈用中文讲故事。要是妈妈用英文讲,相相会抗议,要求妈妈改用中文。

常有人对我说,相相的双语环境太棒了,但我觉得在英语国家,父母全说中文其实对学习双语更好,尤其对口语,因为学习语言很需要从情景互动中学。

我不认为双语环境中的孩子说话晚,相相开始说话不晚。我知道的绝大多数孩子都在正常年龄说话。但是他们说每种语言的量在开始时要比单一语言环境的孩子少。

我也不认为汉语一定比英语难。对相相同时用中英文说东西,有时他选英文,有时选中文。我也知道有英文背景的孩子从六岁开始学中文(上双语学校),现在中文极棒。英文是入门容易,学好不容易,因为英文的语法实际上比中文有更多的规则。让孩子从小接触两种语言,有利于消除先入为主的影响。

我想要是我只想让相相能听能讲,跟我打交道就够了。但是要是我希望他能写能读,看来还得进中文学校接受教育。我的感觉是父母最好跟孩子讲母语,然后把孩子送到不同的语言环境学另外一种语言。父母可以给孩子讲讲英文故事,一起看英文录像,这样孩子对英语有比较亲切的感觉。(对我来说,是给相相讲中文故事,看中文录像……)

到底什么年龄让孩子接触双语?说不定要在11岁小学毕业以前。这不是相相妈的什么科学研究成果,只是凭经验推测而已。认识的10岁前移民来的人,一般英语都没什么口音,可几个十几岁来的人,就有轻微的口音了,二十几岁来的自然外乡音更重啦。其实口音是小事,但语法好象也有这趋势。

我认为如有条件,越早越好。我觉得孩子有学习多种语言的潜力,越早接触,小孩越容易对不同语言同时有母语的感觉。这种感觉我想对日后语言的学习是很重要的。

一些浅见。如果其他妈妈有什么建议的话很想听到。

aleta的回复:

这个问题是从我怀孕起,除孩子的健康外,想得最多的。尽管看了一些书,也跟一些堪称专家的人士有过交流,但是心里始终对孩子能否同时接受,来自爸爸妈妈的两门不同语言作为母语没有把握。相的例子给了我很大的鼓励。

小云出生以后,爸爸跟他讲英文,我尽量跟他讲中文(有时一家三口都在场,不忍心把爸爸排斥在外,就讲英文。对此我有些担心,会不会因此而导致混淆呢?相妈在相小的时候有没有这样过?)。这是我在比较了几个不同的双语教育模式之后选择的一种我认为最自然、最可行的方式。当然,效果怎样还不得而知。

回到这里讨论的主题上来,我认为让孩子接触双语还是早一点的好。不过这里有一些前提,如果不具备,就需慎重。选择哪种模式并不是最重要,而且不同的模式对不同的家庭可能效果也不一样,有一些原则却是应该引起注意的:

第一是坚持,也就是坚持你对孩子进行双语教育所采用的方法,这使父母的教和孩子的学都会容易许多。

然后是提供一个丰富并且是优秀的语言环境。跟单一语言环境中的孩子一样,他们也需要两种不同语言的歌曲、故事以及其他语言刺激,跟爸爸妈妈的日常交流,这一点很象相妈提到的"学习语言很需要从情景互动中学",这是所谓的丰富;至于优秀呢,最好是父母的母语,或者父母一方的另一种语言能力自信达到接近母语的程度。否则,给孩子听听英文歌曲,看一些英文录象,培养一点对不同语言的感受,也是大有好处的,没有必要一定将孩子放在一个绝对的双语环境中,去接受并不十分完美的语言刺激,不好的语言习惯养成以后再费力去纠正,何苦来呢?

最后一点就是让孩子喜欢并且自然地去习得两种或更多种语言,如果有条件,孩子的潜能实在超出我们的想象,只要氛围轻松和睦,孩子越小同时掌握几门语言,并都到达母语水平的可能性就越大。

在双语学习的过程中,到一定程度,孩子大概会在两种语言中互相借用词汇,这个不值得担心,并不一定表示孩子让两种语言给搞糊涂了,因为有的表达法,有的词,甚至有些事物本身,中文里有,英文里没有,或者英文里有,中文里没有,好象“功夫”这个词,借到最后就也成了一个英文词,什么混乱也没有导致。(相是否有过这样的情况?)

跟大多数妈妈(或者爸爸)的观点一致,孩子越小学习另一种语言越容易,但并不一定表明一定让孩子成为语言教育上称的“simultaneousbilingualism”,如果不具备一定条件的话;事实上,大多数的我们都是一种consecutivebilingualism,自然比前者难了一些,也不容易达到前者的双语能力相当的境界,但却是比那些无端被放到poorenglish或poorchinese的环境中的可怜的孩子要幸运得多了。(转下文)

成功的双语(英文)教育(三)

警惕“独二代”的教育误区


著名青少年问题研究专家、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孙云晓此间在北京举行的“第三届中华妇幼健康大会”上提出,今日的中国已经步入独生子女养育独生子女的时代,而研究发现,独生子女的问题大都不是由于“独生”造成的。“独二代”教育要警惕三大误区。

据2008年数据推算,中国30岁以下独生子女达到1.6亿,占到30岁以下人口的近30%,非独生子女子女也大都兄弟姐妹较少。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独生子女所占比重会越来越高,独生子女的规模也越来越大。

孙云晓说,今日的中国开始了独一代养育“独二代”的全新时代。值得关注的是,现在中国“独二代”的养育出现了三大误区:

第一,独生子女隔代抚养成风,忽视亲子依恋情感。在许多城市家庭里,祖辈挑起养育“第三代”的重任,在当今社会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现象。2010年3月的《文汇报》介绍,一项全国范围内的调查显示,目前北京70%左右孩子接受隔代养育;上海0—6岁孩子中88.9%由祖辈抚养;广州接受隔代教育的孩子也已占到总数的一半。

第二,独生子女家庭望子成龙心切,忽视因性施教。孙云晓说,在讨论孩子发展的时候,父母们往往希望孩子尽早入学以求抢占先机,同时又渴望自己的孩子出类拔萃超过同龄人,却很少考虑孩子本身发展的可能性。

第三是独生子家庭重智轻德,忽视良好习惯的培养。孙云晓认为,教育的核心不是传授知识,而是培养健康人格。“学做人是成才的第一课,道德智能是决定人生成败的关键。父母给孩子最好的礼物就是教会他们如何做人。”

孙云晓说,对于“独二代”的教育,最重要的目标就是良好习惯缔造健康人格。这也是我们坚持10年少年儿童行为习惯研究的深刻结论。

第三届中华妇幼健康大会由中华国际医学交流基金会、中国医院协会联合主办,旨在提高妇女儿童健康水平,推动妇幼健康事业发展。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