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的心理学教授弗兰克对“男孩密码”作了大量的研究。他所谓的“男孩密码”就是那些父母、老师、教练所鼓励,小伙伴们所赞赏的男孩行为。例如,男孩应该坚强刚毅,吃苦耐劳。弗兰克写的一本名为《真实男孩——从男孩行为误区中挽救我们的儿子》的书中介绍了“男孩密码”,即男孩们最突出的一些特性。

男孩健壮而粗鲁

男孩精力充沛,绝大多数的男孩都喜欢激烈的竞争赛和粗鲁的游戏,但这并不意味他们生性残暴,事实上,这种身体上的竞赛游戏对男孩们有明显的好处,他们可以从中了解攻击行为的极限以及攻击强度多大而会伤及对手,并从中学会体察对方的感受。弗兰克说:“掌握了这些行为极限的男孩,会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日后不会轻易地发脾气,或者突然暴发攻击性行为。” 

男孩有暴力想象wWw.ZJ09.cOm

令很多妈妈担心的不单是儿子身体上的攻击性,还有精神上的暴力倾向。针对这一问题,弗兰克认为:“实际上,几乎没有哪个孩子会从暴力想象发展到暴力行动。如果所有在墙上画过开枪射击的人物的儿童都变成了暴徒,那我们每个人都必须穿防弹衣了”。 

教育学家芭芭拉研究发现暴力故事在男孩发育过程中也有正面的影响。她在其《谐和中的不谐音》的报告中指出:男孩是怎样几乎不可避免地编造与开枪射击有关的故事、用拳头打架的故事、撞车的故事以及其他形式的暴力故事。但是,一旦他们的故事结束,想象的暴力也就结束了。芭芭拉的观点是:孩子们清楚地知道现实与想象的差别。他们甚至会合作编造故事,但他们不会把想像当成现实。有些心理学家认为:编造这些故事可以帮助孩子建立道德指南,即正义终将战胜邪恶,好人终有善报。

男孩子不爱坦露心扉

当男孩子受了委屈或生气时,他们总是试图自己解决问题。如果你想让男孩说出他们的心事,请用间接的方式与他聊天,最好是一边谈话一边干些别的事情。这样便于破译“男孩密码”。弗兰克建议:妈妈可以一边帮助儿子修理自行车,一边从漫不经心的谈话中获取儿子大量的想法。 

男孩子喜欢制订协议

男孩喜欢讨论协商订立协议,并且对此十分在行。他们认为这样公平,他们喜欢把事情讲得清清楚楚,让彼此都得到公平的待遇。当达成协议后,通常都会认真地执行。妈妈要知道与儿子订立协议仅仅成功了一半,因为男孩的注意力多变,让他们长时间地关注一件事情是困难的。唠唠叨叨往往无济于事,最好试试其他办法,让儿子想起了自己的承诺。(周晓芳)

——摘编自《为了孩子》2001年第1期

扩展阅读

解读孩子的“心灵密码”


过年时聚会增多,一些家长发现,家里要是来了客人,孩子就会出现一些“微妙变化”:一方面,孩子的表现欲被激起,喜欢在客人面前展现自己的聪明才智;另一方面,一些孩子开始吵闹,打断家长说话,甚至可能出现一些让人尴尬的行为。孩子的这些表现,在很多人眼里就是“人来疯”。本期,我们就从孩子的“人来疯”谈起,展开解读孩子不恰当行为背后的心理动机,希望家长意识到,读懂孩子的“心”,对孩子的行为有一个正确的反应,并且相信孩子的自身力量,将有助于培养孩子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人来疯”背后的心理

妈妈的朋友来家里做客。五岁的小明特别兴奋,不停地在妈妈和客人身边跑来跑去,还不时地大声嚷嚷:“妈妈,我的笔找不到啦,快帮我找找。”妈妈耐心地哄着:“小明乖,妈妈和客人说话,你先自己玩。”

“噢,知道了。”小明乖巧地回到自己房间。可不到五分钟,小明又来了:“妈妈,我觉得身上痒痒,快帮我看看。”妈妈面对客人有点尴尬:“这孩子平时挺乖的,今天不知怎么了?”

很多家长把类似小明的行为,称为小孩“人来疯”,家长面对这样的孩子大多是束手无策,严厉打骂自然于心不忍,好言哄劝又难以见效。父母还会担心:下次家中来客人,孩子是否还会“人来疯”。

客人来到家中,会给孩子带来一种新鲜刺激,客人一般会夸孩子,这就会让孩子兴奋地表现自己。此时,客人往往会对孩子的行为表示宽容,但这又一次强化了孩子的行为,孩子可能会闹得更凶,甚至会出现一些不适当的行为,使父母陷入尴尬的境地。

从另一面看,孩子都有表现欲,“人来疯”是可以理解的。况且有时候,有的家长只顾自己谈天说地,孩子认为自己被忽视了,为了证明自己的存在,孩子可能会有所行动。心理学研究表明,孩子之所以会出现一些不适当的行为,可以归结为一个主要原因:他们希望感受自己的重要性。因此,我觉得对父母来说,首先应该了解孩子的行为动机。

解读孩子的四类行为

有专家经过研究,将儿童不适当的行为,按照不同目的分为四类。第一类:为获得注意。例如,“人来疯”的孩子,父母如果因此特别留意孩子,那么日后孩子可能会再以相同的行为来求得注意;如果父母用打骂的方式来回应孩子,这可能会固化孩子的不良行为,因为有些孩子觉得,即使得到的是负向的关注,也比被忽视好。

第二类是有些孩子在“寻求权力”。父母想要控制孩子,孩子也想表达自己的意愿。在这场父母与孩子的“对峙”中,没有赢家。因为,如果父母纵容孩子,孩子日后会变本加厉,如果父母严格控制孩子,孩子会觉得无力反抗,他们可能会放弃个人意愿,转向第三类行为,那就是“报复”。

有“报复心理”的孩子,其实在他们的内心深处,认为自己是被拒绝和被排斥的,只有当他们伤害别人,以负面和令人反感的行为出现时,才会被“重视”。孩子如果出现这种情况,父母会觉得受到伤害,认为应当惩罚孩子,但这可能会使孩子寻找更激烈的手段来反击。如果孩子再次受到了挫败,他可能会以一种自暴自弃的行为,来寻求他人的原谅与同情。

这就是第四类行为,孩子开始自暴自弃。这些孩子往往用“我没有办法”或是“我无能为力”来保护自己,使别人不再对他存有希望,他们用“逃避”来省去责备与不安。

相信孩子的自身力量

一般来说,孩子是通过家长等人的反应,来判断自己的行为是否恰当。因此,父母如果能细心解读孩子行为背后的目的,并对孩子的行为做出正确反应,将有助于培养孩子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在前文中,我们解读了孩子的行为目的。接下来,我们就来谈一下父母对孩子行为的正确反应。

首先,当孩子企图以不恰当的行为来获得父母的注意时,在没有危险的情况下,“视而不见”是一种应对方法。比如,孩子想要买某件玩具,父母不同意,孩子就大声哭闹,这时,父母可以对孩子的行为不作任何表态。因为,如果父母不同意买玩具,那孩子可能觉得自己不被重视;如果父母去哄劝孩子,甚至满足孩子的要求,那么以后,孩子一旦愿望不能满足,就会以同样的行为来“要挟”父母;如果父母生气打孩子,过后又内疚自责,孩子则“曲线”达到了被关注、让父母心疼的目的,从而强化了孩子的哭闹行为。要明白,父母对孩子的“关注”,绝不能在孩子刻意要求得到的情形下给予。

其次,当孩子以拖拉、顶嘴等行为来对抗父母,或是发泄内心不满时,父母切忌用权威来压制孩子,因为这种“权威”可能会增加孩子对权力的欲求。此时,父母可以借助充满幽默感的语言化解危机,并通过赞扬的方式、满怀希望的语调,引导孩子有所改观。

最后,很重要的一点是,父母要相信孩子自身的力量。当孩子出现不当行为,在没有危害的前提下,父母可以让孩子自己承受后果。我们相信,每个孩子都有自我成长的力量,孩子会在自然的行为结果中受到教育,从而改变自己

了解宝宝情绪 破译宝宝的身体密码


宝宝在学会说话以前,人小“需”多,却还没有足够的沟通、表达能力,尤其是没有掌握到语言这门技巧,无法顺利传递信息,让新妈妈在喜悦之余,多了几分照顾不周的担忧。好在孩子有着丰富的面部表情和手势变化,只要能破译这些身体“密码”,就能了解孩子的感受和需要,给孩子最好的呵护。

表情:懒洋洋 表示:我吃饱了

妈妈最怕宝宝饿着,但过量喂食显然也不是好事。怎么才能判断宝宝已经吃饱了呢?其实也很简单。当宝宝把奶头或奶瓶推开,将头转一边,并且一副四肢松弛的模样,多半就已经吃饱了,妈妈就不要再勉强人家吃东西了。

动作:吮吸 表示:我饿了

喂食一段时间以后,宝宝的小脸再次转向妈妈,小手抓住妈妈不放。当你用手指一碰他的面颊或嘴角,他便马上把头转向你,张开小嘴做出急急忙忙寻找食物的样子,嘴里还做着吸吮的动作,这就说明孩子又饿了。赶急给宝宝喂吃的吧!

动作:喊叫 表示:烦恼

不到1岁大的宝宝,在嘈杂的环境中很容易受到干扰,但苦于口不能言,只好用尖叫、大哭大闹表达自己的烦恼。大人可以带孩子去安静的地方散步,或是给点好吃好玩的东西让孩子安静下来。同时,大人也要做个好榜样,再怎么烦恼和生气也不要在家里大生说话或是喧哗吵闹,宝宝的学习能力可是惊人的哦!

表情:笑 表示:兴奋愉快

当孩子感觉舒适、安全的时候,就会露出笑容,同时他还会满目发光,兴奋而卖力地向你舞动他的小手和小脚。这就表示:他很开心。这是妈妈最愿意看到的表情,也是最容易读懂的表情。这个时候,妈妈也不要吝啬自己的笑容你充满爱心的回应会让孩子更安心、笑得更灿烂。

表情:爱理不理 表示:我想睡觉了

玩着玩着,宝宝的眼光变得发散,不像刚才开始那么目光灵活而有神了,对于外界的的反应也不再专注,还时不时的打哈欠,头转到一边不太理采妈妈,这就表示他困了。这时,就不要再逗孩子玩耍了。只要给他创造一个安静而舒适的睡眠环境就好。

表情:瘪嘴 表示:不爽了

孩子瘪起小嘴,好象受了委屈,这很可能是要开哭的先兆。当父母有经验后就会知道孩子是用这种方式来表达要求,至于孩子肚子饿了要吃奶,或尿布湿了要人换,或寂寞了要人逗,就得根据具体情况来判断喽。

表情:小脸通红 表示:大便前兆

判断出孩子便便的时机,对父母减少工作量可谓至关重要。如果看到孩子先是眉筋突暴,然后脸部发红,而且目光发呆,这是明显的内急反应,得赶紧带他便便了。不然,你就得等着收拾孩子的排泄物了!

表情:橛嘴、咧嘴 表示:我要嘘嘘

在每次小便之前,宝宝通常会出现咧嘴或是上唇紧含下唇的表情。当宝宝出现这种表情的时候,为了保险起见,最好是把把小便,或是检查他的纸尿裤是不是应该换了。

表情:哭得来劲 表示:锻炼身体

宝宝一哭,妈妈就着慌了:是饿了、冷了、病了、还是尿布湿了?如果这些常规因为都不是宝宝哭泣的原因,也许你就可以乐观的看待这个问题了,哭泣可能对他的身体有好处呢。尤其当宝宝的哭声抑扬顿错,响亮且有节奏感时,你更是不必担忧。因为适当的哭泣是宝宝锻炼肺活量、声带和肌肉关节以及发展智力的重要方式,而泪水所含的杀菌物质还越偶预防眼病的作用。所以,如果孩子哭闹的时候没有伴随别的不良状况,你也就不必多虑那只是宝宝在告诉你:“我的身体很健康!”

表情:吮手指、吐气泡 表示:别理我

大多数宝宝在吃饱穿暖尿布干净而且还没有睡意的时候,会自得其乐地玩弄自己的嘴唇、舌头,比方说吮手指、吐气泡什么的。这时的孩子更愿意独自玩耍,不愿意别人打扰。所以,妈妈就不要去打扰人家了!

动作:乱塞东西 表示:长牙痛苦

当宝宝处于长牙期时,跟以往不一样的动作就是把乱七八糟的东西塞进嘴巴,乱咬乱啃,不给就大闹,直到牙长齐之后才会停止。的确,长牙那种又痒又痛的感觉真的很难忍受。宝宝抓什么咬什么,可说是逃避痛苦的一种方式。千万不将玻璃制品之类或锋利的东西放在宝宝的身边,避免他伤害自己。可以给宝宝吃一些饼干,这些食品可以帮助孩子长牙,而且也很安全。

表情:严肃 表示:缺铁

宝宝的笑脸是了解其营养均蘅状态的“晴雨表”。从宝宝的发育进程看,一般他在出生后2-3个月便可以在父母的逗引下露出微笑。但有些宝宝笑的很少,小脸严肃,表情呆板,这时候你就要小心了,因为这多半是体内缺铁所造成的。如果遇到这种情况,你最好连续一个星期给宝宝补铁,很快,他严肃的表情会逐步消失代之以灿烂的笑容。

表情:眼神无光 表示:生病了

健康的宝宝眼神总是明亮有神、转动自如的。若发现你的孩子最近眼神黯然呆滞、无光少神,那很可能是身体不适的征兆,也许他已经患上了疾病。这时最好带孩子去看大夫,千万要迟疑!

性情密码:宝宝爱打人三大根源


不满3岁的宝宝打人,其实是用这种攻击性行为来表达自己的愿望或感情,但认为“孩子小,不懂事,大了自然就会改”的说法是完全错误的,幼儿期“打人”的习惯会影响宝宝一生!曾有心理学家对600名受试者进行了长达22年的追踪研究发现,无论男性还是女性,3岁半时的攻击性记录能有效地预测成年以后的攻击性行为。所以,宝宝攻击性的强弱将对他的一生产生影响,当小宝宝第一次有攻击性行为时,父母就要想方设法来制止他,因势利导来消解他的攻击性行为,当出现不同的原因时,我们来看看具体应当怎样做。

一、宝宝爱打人误会了家长的“称赞”

宝宝快17个月了,每当宝宝与家人或邻居玩得高兴时,会突然举起小手打人家的脸,打得叭叭响,躲都躲不过。看他的意思,也不是表达不满,也不是挑衅,那是什么意思呢?

孩子9月龄左右的时候,手的功能分化有了突然的发展,手腕到上臂的支配能力有了很大的突破。打人会让他们体验到前所未有的乐趣,就像我们突然之间会了某种技能一样,很愿意使用。

家长抱着宝宝嬉戏的时候,有时宝宝会无意识地拍打家长的脸,而且发出快乐的笑声。此时如果家长错误地引导和强化这个动作,夸他们长了本领,或者觉得动作卡通,干脆亲含其小手表示“做得好”,就会造成宝宝喜欢打人。

另外,宝宝过了1岁,在语言发育过程中,有一个阶段会发出“哒、哒、哒”类似“打”的发音,并且手上有拍打的动作,这是宝宝语言发育必经的一个过程。此时,如果家长错误地引导和强化了这个动作,就会造成宝宝喜欢打人。

还有一个可能就是,有些爸爸妈妈喜欢在宝宝面前互相拍打调情,这样,宝宝可能会误认为“拍打”就是表达“高兴”和“喜欢”情感的方式。

宝宝越小,这种“打人”的表达模式就越容易固定,而且不容易纠正。我们除了教宝宝基本的生活技巧和知识,更要教给宝宝正确的情感模式,例如教宝宝亲吻家长、轻轻抚摸家长,以表示对家长和别人的爱。当宝宝打人时,家长当时的态度和做法相当重要。无论什么原因引起的打脸,都可以直接把他们放在地上,双手按住孩子的肩膀,严肃而平和地告诉他:“爸爸妈妈/阿姨不喜欢打人的孩子!”保持1分钟,讲明谁也不要抱孩子,几次以后,宝宝的攻击性行为就消减了。另外,反应快的家长可以设法转移宝宝的注意力,如,当他刚举起手时就和他做击掌的动作,嘴里可以有节奏地说“你拍一,我拍一”,时间长了,孩子就会改了抬手打人的习惯,抬起手来,他的惯性就是要玩那个拍手游戏!

二、宝宝爱打人用打人在试探

我家宝宝19个月了,不知为何,出门和其他小朋友玩时总喜欢打人,有时是有人想抢他的玩具,他要自卫;有时是没事也会“撩”人家。谁都敢打,搞得在小区游乐场里“名气很大”。在他打人时,我会打他手,不知对不对,他好像习惯了,我一板着脸走过去,他就会伸手给我打,如此“敢做敢当”,倒让我心里没了底:下一步怎样教育他才好?

有的孩子在家不打人,进入群体交往时会去打小伙伴。有时打人,是因为他还不会与别的孩子交往,他是想表示友好;有时是想引起别人的注意;有时是在用肢体语言与别人交流,只是他还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动作幅度和力度。要是这样的话,妈妈可以拉着他的手,教他用拉一拉或轻轻摸的方式来与人交流,告诉他,用力打其他人,人家会疼,也可以在他身上试一试,让他有感性认识。

有的孩子打人,是因为不会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需要,所以他就会用打人的方式来引起别人的注意,表达自己的愿望。要是这种情况的话,就因势利导让宝宝学习与人交往的技巧,如怎样说服别人将玩具还回来,或说服别人“轮着玩”。

还有一种情况也是存在的,即这个年龄的孩子打人,是因为孩子想试探一下打人会引起什么后果。常有这样的情形,孩子打了同伴,而看到同伴哭得伤心,便也会跟着哭起来。这个时候你就要抓住机会对他说:“看,你把弟弟打痛了吧,弟弟那么伤心,妈妈带你去向弟弟说对不起!”若是哪次你的孩子被别人打痛了,不能指使你的孩子“以牙还牙”、也去打别人,而要抓住机会边安慰边教育他说:“痛吗?是不是很痛?这就是我上次说过的为什么不可以打人,你要记住!”让孩子从自己的疼痛中亲身体会到打人不好。这样他以后就会不再去打人了。

如果用说服的方法不见效果,你可以进一步采用“身体约束法”,立即让孩子坐下并面对着你,抓住孩子的手臂和肩,大约1分钟后松开,并告诉孩子错在什么地方。连续一星期使用这种约束法,就能纠正孩子的不良行为。家长绝对不要体罚孩子,从这个案例中我们可以发现,“打手心”的惩戒会很快失去它的效力,还可能在孩子长大后诱发他“以暴抗暴”。最好的办法是“冷处理”——把正在任性闹腾的宝宝放在一边,告诉他父母很爱他,但必须等他意识到他错了之后再和他说话。这样的话只说一遍即可,不要向宝宝过多解释为什么。

三、宝宝爱打人为了不受冷落

孩子刚满两岁,却发现她最近越来越霸道,只要家里来了客人、妈妈要分神去接待时,她就会哭闹,粘着妈妈不让她与客人谈话;要是还不行,就会跑过去打客人,搞得妈妈都不敢让亲友到家里来,也不敢带着孩子与人就餐,这可怎么办?

两岁左右的小孩,处于自我意识高速发展的阶段,会很在乎妈妈和客人是否注意到她,当发现自己被冷落时,常会产生不安的情绪,哭闹、摔东西、打人等异常行为便随之出现。有时孩子打人,并非讨厌客人,而是“嫉妒”客人分去了妈妈的注意力。为了让妈妈转过头来注意她,攻击行为是最直接有效的方法,即使换来的是妈妈的一顿责骂,但对一个两岁的孩子而言,可能尚无法将“打人”和“被骂”相联系!

不要把孩子“晾”在一旁,而是要促成孩子和客人间的互动:让客人听孩子表演儿歌;观赏她的积木城堡和涂鸦画作……让她感觉到,客人的到来不但没让她受冷落,还提升了她的被关注度。同样,在接待客人时,父母一定要随时要让孩子知道你在关注着她。

要是孩子已经去“攻击”了客人怎么办?除了立即制止,抓住她打人的那只手,同时严肃地直视她的眼睛,让孩子明确地知道您因她的行为而生气、难过,目的是要孩子了解打人是不对的。

宝宝“爱打人”的其他可能原因

●宝宝无意中看到暴力,有打斗场面的电视节目,包括某些进口的动画片,宝宝会模仿电视节目中的暴力场面。因此家长有必要帮宝宝挑选内容健康的动画片和其他电视节目,陪宝宝一起看电视,一边讲道理。

●家长有爱打人、动作粗鲁等不良的习惯,或者存在家庭暴力。父母亲应该用良好的行为规范来影响宝宝,不要让不良的行为习惯传给宝宝。例如粗鲁的言行、打情骂俏等。

●家长工作忙或耽于玩乐,很少照料宝宝,很少跟宝宝沟通,宝宝内心孤独,也会以打人行为来宣泄。在这种情况下,家长多花时间陪伴宝宝,好好重建孩子内心深处的安全感,就十分重要。

●铅中毒或其他重金属中毒,导致宝宝脾气暴躁和爱打人。由于汽车尾气污染和装修污染,因血铅超标引发的烦躁和打人行为越来越多发,有必要引起家长的关注。多饮牛奶,绿豆汤,少到交通干道边玩耍,可预防和治疗血铅偏高。在医生的指导下适度补充必要的微量元素,也很重要。(来源:《母子健康》文/潇湘君子指导专家/儿童心理学博士周燕)

早教知识:婴幼儿的情绪密码--微笑


你心满意足地见到你的宝宝的第一次笑容。啊,那便是这世界上最美妙的事情之一了。你了解这微笑里有多少内涵,在这里朵微笑之后,你的宝宝会出现哪些的发展接踵而至?婴幼儿的情绪密码是什么?

0~6个月 开心的天使宝贝

婴幼儿的情绪密码是什么?表述与生俱来的钟爱是婴儿个性化的初期反映。一个宝宝会对怀里的轻和重及其周边的自然环境噪声忍受水平主要表现出自身的好恶。是的,即便是一个新生婴儿也会出现自身的体会。打个比方,在出世后的几分钟,宝宝就会蜷曲到妈妈的怀里,它是一种反射面,但在其中也是有一些纯碎的心态成份,明显的喜欢在母子间传送。

当宝宝长到4到8周的情况下,宝宝会抵达心态发展趋势的一个里程碑式,即学会了社会发展实际意义的笑容,这有别于初期的考虑后的龇牙咧嘴而笑。很有可能,它是被特殊的人造成的笑,这种特殊的人一般是小孩的父母或祖父母。

非常值得惊讶的是,即便是针对先天双目失明的宝宝而言,来到这一环节她们也会学好笑容,是由于她们能够根据他所最熟悉的人的响声、觉得或触感来认知。

伴随着小孩的一天天长大了,宝宝也变的愈来愈社会性。她们会对她们很感兴趣的类似“无线天线宝宝”的电视节目表显现出较强的兴趣爱好,并时常又哭又笑,乃至在提前准备看电视剧的情况下就刚开始预估开心的主题活动。小婷2岁的孩子最喜欢玩捉迷藏的手机游戏,当他自己藏到床后,母亲说着:“宝宝藏哪去了”的情况下,能够显著听见他很激动,并在为下一个晃来晃去,好像他明白手机游戏的快乐,并对手机游戏干了一个详细的心态表述。

语言表达能力的开发设计一直不断到三岁上下,在这个全过程中,宝宝会学习培训各种声音和語言,模仿声音是她们的最喜欢。父母能够在这个环节根据与宝宝的互动交流来开发设计小孩的笑容。假如宝宝对你“讲话”,父母能够效仿她们语气,用恰当的語言跟她们讲话,她们会非常高兴地再次与你“沟通交流”,这对小孩的語言发展趋势是一个非常好的训练。

出世几个月的宝宝也会表述恼怒。当宝宝觉得父母给的不是他所期待的小玩具时,会出现挫败感,并会更勤奋地去争得要想的小玩具,并在这类训练中锻练能量和全身肌肉操纵。

6~12个月 害怕和喜爱

针对出世在人口数量比较多的家中的宝宝而言,当小孩6~7个月大的情况下,每一个人都想怀着没放,非常是对大家族里的第一个出世的小孩而言。可是宝宝将会只期待让爸爸和妈妈,或是别的的一两个较为爱的人来抱。假如被别人抱起来,就会高声又哭又闹,这类反映是“路人焦虑情绪”。婴幼儿的情绪密码是什么?

伴随着宝宝的持续长大了,他对全球的了解也变的繁杂,因而会在路人抱的情况下主要表现出新领域的害怕。反过来的反映是在最熟悉的人离去时,会主要表现出幼儿入园焦虑,例如母亲穿着打扮外出的姿势,父亲拿锁匙的叮当声,在宝宝来看全是要分离出来的标示,因而立刻就会声嘶力竭发病。由于在她们的人的大脑中,早已可以预估到这种状况所产生的情况。

自然,在宝宝环节,她们一般会获得父母的较大水平的放任,她们会感受到周边所带来他的开心,并把这种开心与周边人共享。她们会指向她们觉得开心的事儿,并像小狗狗一样用劲拉着大家。这类情况就表明你的宝宝立刻就需要讲出第一个词了,这种语汇一般是父母、小伙伴或别的所钟爱的目标会经常提及的。

12~18个月 闹脾气

你的宝宝要到哪去?他喜爱什么样的衣服裤子?

突然间,父母会诧异地发觉宝宝早已是一个有自身观念的小人了。在他的全球里边,这时候的感情生长发育早已和他的协调能力和語言发展趋势相符合了。

恼怒和挫败感是在宝宝开展学习过程中碰到的,当沒有吸引新的专业技能时,他就会根据闹脾气来主要表现出去。由于这一环节的小孩有一种与生俱来的明显心愿去寻找他自己的生活习惯,并想大量地管理自己的全球和他遇到的事。

婴幼儿的情绪密码是什么?以便那样做,他得把他自己和妈妈区别起来,而且离去她。要想发展和发展的心愿经常同另一种想和妈妈维持一种安全性而独特的关联的心愿本末倒置。在这个环节,当小孩必须父母,而且搞清楚他不可以依照自身所期待的那般去操纵事情时,他会更为痛楚地意识到自身的微不足道和敏感。有时候这类心里的矛盾太明显,以致于感情丧失操纵,小孩能做出的主要表现便是:闹脾气。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