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幼儿期是个性的奠基时期,从这时起培养孩子快乐、爱心、正直、勇气、信仰这五种品德,将有益于孩子将来成为一个热爱生活、有所作为的人。

·快乐

快乐的经历有助于造就高尚而杰出的个性,使人热爱生命。对于幼儿来说,快乐的经历有助于形成幼儿活泼开朗的性格。

父母应放开手脚,让孩子自己寻找乐趣,做他自己想做的事情,尽情享受人生的一切,并让孩子在与父母的交往中获得快乐,培养孩子乐观向上的精神。

·爱心

爱心是最美丽的心灵之花。培养孩子具有爱心,是培养其它良好情操的基础。

要引导孩子成为富有爱心的人,父母首先要保证自己有一颗仁慈的心。孩子通过与父母的朝夕相处,模仿和体验到父母的爱心,潜移默化的影响,慢慢地也会获得爱心。

·正直

正直意味着互不欺骗、言出必行。一个人拥有正直的品德才会拥有真正的朋友,获得真正的友谊。

家长教导孩子正直的可行方法,是用自己的生活方式言传身教。1岁多的孩子就是要靠最初的模仿来实践正直的品德。

·勇气

一个人要承受生活中的忧愁与失败,需要勇气。人的一生中会有无数次失败和挫折,有勇气战胜失败和挫折的人,才可能获得成功。

家长要从小为孩子设置一些“障碍”,使孩子有机会从小受挫,鼓励孩子要有勇气和信心,学会想办法克服困难。

·信仰

信仰激励人们去奋斗。孩子有自己的计划和愿望(幼小的孩子还谈不上信仰),无论他们显得多么幼稚,父母都要慈爱而有礼貌地倾听并给予鼓励。

相关知识

从小培养孩子五种良好品质


育儿专家认为,对儿童来说,“信任、耐心、责任感、自信心、投入”是最重要的五种品质。后天的培养对这些品质的建立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信任

对他人有基本的信任是人际交往的基础,也是其他品质特性得以发挥的基础。如果孩子对他人没有信任,那么他在自信心的形成和与他人建立交往关系过程中就会遇到很多困难,也会体验到很多痛苦。

培养孩子对人的信任感,可以从日常的小事做起。例如,搂抱孩子的时候让他有强烈的安全感,让他对周围陌生的世界产生信任,从而让他渐渐地在内心建立起对人的信任。对小婴儿来说,让他产生信任感的最好方法就是满足他的基本需求,饿了就给他奶吃,尿了就换尿布,烦了就抱起来走走。还有,经常跟他说话、给他唱歌,用眼神跟他交流,告诉他“宝宝,妈妈爱你”。总之,不要忽略婴儿的需求,也就是不要让他对这个陌生的世界产生恐惧感,让他在一个舒服、安心的环境里建立起基本的信任。对幼儿来说,建立信任感的有效方法就是多给他一些关注。很难相信,在一个冷漠的环境里长大的孩子会信任他人。随着孩子身体和智力的发育,他已经不满足于吃、喝、换尿布这些事情,他开始产生独立的思想和行为。父母要对孩子的情绪变化多给予关注。孩子的性格各异。如果父母的行为模式符合他们的性格特点,他们对父母的信任就会多一些,表现出来就是对父母的依恋多一些,反之亦然。举例说,有的孩子喜欢安静,如果父母总是给予他过多的刺激,每天让他做很多运动,会引起他的厌烦。所以,首先你要了解孩子的气质类型,让他感到你很了解他,给他最想要的东西,才能让他对你产生信任。

耐心

那些耐性好、忍受力好的孩子获得成功的机会要比其他孩子多。

怎样才能让孩子成为一个做事长久、有耐心的人呢?首先,父母要切记自己是孩子的榜样,单纯的孩子还没建立自己的行为模式,他是一个默默的观察者,今天父母做事的习惯就是明天他做事的标准。如果父母做事无规律,一会儿扫地,一会儿洗碗,还没有放下扫把就去拿抹布,你能期待孩子做事井井有条吗?

你还可以通过和孩子交谈帮助孩子认识问题,培养耐心。幼儿虽然不能完整地表达自己的思想,但已经能明白你表达的意思。如果孩子因为搭不好积木而发脾气,把积木扔掉。作为父母你可以跟他谈谈,告诉他你知道积木搭不起来他很不高兴,但是把积木扔掉也解决不了问题。不要认为和孩子交流没有意义,其实他能听懂,至少他会知道自己这样做是不对的。这样做的效果比你为孩子的坏脾气生闷气,或者责怪他好多了。

孩子还没有建立时间观念,因此让他们学会耐心真是一件困难的事情。比如说,你正在收拾乱七八糟的玩具,孩子却要出去玩,这个时候你不要说“等10分钟”。你要告诉他“等我把玩具全部放到玩具箱才出去”。孩子会看着你把玩具一个个放到箱子里,而不是缠着你要出去玩。

责任感

做一件事情有始有终是责任感的基本体现。事实上,在你还没有察觉时,孩子已经开始观察和学习责任感了。记不记得1岁左右的孩子把奶瓶摔到地上,妈妈捡起来递给他,然后再摔——再捡——再摔——再捡。那个小小人儿在这个看似恼人的游戏中学习责任感。这样说很多人都不相信,在摔和捡的重复过程中,他开始对原因和结果这两者的关系有模糊的理解,认识到奶瓶掉到地上是他摔的结果。既然这么小的孩子可以了解行为和结果的关系,那么父母可以适当地培养他们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从而让他们意识到责任感的问题。

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可以从让他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入手。很多妈妈认为孩子会越帮越忙,自己5分钟能做好的事情,孩子半个小时都做不好,所以不让孩子做事情。其实你不妨变通一下。如果时间特别紧张的话,可以选择让孩子做最简单的事情,其他的事情你自己做。但是,如果不想要一个没有责任心的孩子,就千万不要做一个万事包办的妈妈。孩子小的时候,可以让他把小纸头递给爸爸,大一些时让他收拾自己的玩具。这些都是小事,但对培养孩子责任感起的作用不可忽视。

自信心

通过学习独立行为,孩子逐渐变得非常有主见,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并且为自己寻找一个合理的理由。一个充满自信的人通常不需要别人的肯定,对自己所做的事情有充分的理由。

同样,让孩子建立自信心最好的途径就是让他独立完成适合其年龄特点的一些事情。1岁左右的孩子,让他自己学习用勺子吃饭,再大一点让他自己穿鞋子。注意刚开始尽量让他做简单的事情,孩子做不好太复杂的事情,连续的挫折会打击孩子的自信。让孩子练习自己穿鞋子时,给他穿带粘贴扣的鞋子,因为系带子太复杂了,他可能掌握不了。到了合适的年龄,试着让孩子为自己的事情做决定。比如说吃冰淇淋,你可以让他自己选择是吃巧克力口味的还是吃草莓口味的,让他从小事开始为自己作主。

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父母要不断调整自己的心态和行为,不要让自己成为孩子成长的障碍。孩子小时非常依赖父母,等他逐渐长大,父母要一步步放开约束,让他为自己作主。要允许孩子犯错误。如果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没有犯错误,那说明父母管得太死,他根本没有尝试的机会。所以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父母要像放风筝一样,逐渐放松手中的线,给孩子一片自由的天空。

知觉他人的感受

知觉他人的感受是建立良好社交关系的基础。拥有成功人际关系的关键是了解他人的感受,然后做出适当的回应。3岁以前的孩子不会顾及他人的感受,他们只能从自身出发感受世界。如,一个2岁的男孩打了同伴的头,你不应该太过于责备他,因为他不知道同伴会感到痛,而这又是因为他自己感受不到被打头的痛苦,理所当然也不知道别人的感受。

虽然孩子还没有知觉他人感受的能力,但父母可以帮助他们建立这种感受。就像上面的那个例子,你可以这样告诉打人的孩子:“如果他打你的头,是不是很痛呀?”或者“你忘记了,上次小明打你,很痛,你都哭了”。通过自身的感受来理解他人的感受,这样比较容易被孩子接受。另外,遇到类似的情况,父母可以重复讲述他人的感受给他听,慢慢地他就会了解别人的感受了。

作为父母,也许你不能给孩子富裕,不能给他英俊和美丽,但是你能给他一个成功的人生。如果你能够从小事做起,给他信心、耐心、责任感、自信心、知觉他人的感受的品质,那你就给了他一个成功的人生。

谈培养孩子五种品质


育儿专家认为,对儿童来说,“信任、耐心、责任感、自信心、投入”是最重要的五种品质。后天的培养对这些品质的建立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信任

对他人有基本的信任是人际交往的基础,也是其他品质特性得以发挥的基础。如果孩子对他人没有信任,那么他在自信心的形成和与他人建立交往关系过程中就会遇到很多困难,也会体验到很多痛苦。

培养孩子对人的信任感,可以从日常的小事做起。例如,搂抱孩子的时候让他有强烈的安全感,让他对周围陌生的世界产生信任,从而让他渐渐地在内心建立起对人的信任。对小婴儿来说,让他产生信任感的最好方法就是满足他的基本需求,饿了就给他奶吃,尿了就换尿布,烦了就抱起来走走。还有,经常跟他说话、给他唱歌,用眼神跟他交流,告诉他“宝宝,妈妈爱你”。总之,不要忽略婴儿的需求,也就是不要让他对这个陌生的世界产生恐惧感,让他在一个舒服、安心的环境里建立起基本的信任。对幼儿来说,建立信任感的有效方法就是多给他一些关注。很难相信,在一个冷漠的环境里长大的孩子会信任他人。随着孩子身体和智力的发育,他已经不满足于吃、喝、换尿布这些事情,他开始产生独立的思想和行为。父母要对孩子的情绪变化多给予关注。孩子的性格各异。如果父母的行为模式符合他们的性格特点,他们对父母的信任就会多一些,表现出来就是对父母的依恋多一些,反之亦然。举例说,有的孩子喜欢安静,如果父母总是给予他过多的刺激,每天让他做很多运动,会引起他的厌烦。所以,首先你要了解孩子的气质类型,让他感到你很了解他,给他最想要的东西,才能让他对你产生信任。

耐心

那些耐性好、忍受力好的孩子获得成功的机会要比其他孩子多。

怎样才能让孩子成为一个做事长久、有耐心的人呢?首先,父母要切记自己是孩子的榜样,单纯的孩子还没建立自己的行为模式,他是一个默默的观察者,今天父母做事的习惯就是明天他做事的标准。如果父母做事无规律,一会儿扫地,一会儿洗碗,还没有放下扫把就去拿抹布,你能期待孩子做事井井有条吗?

你还可以通过和孩子交谈帮助孩子认识问题,培养耐心。幼儿虽然不能完整地表达自己的思想,但已经能明白你表达的意思。如果孩子因为搭不好积木而发脾气,把积木扔掉。作为父母你可以跟他谈谈,告诉他你知道积木搭不起来他很不高兴,但是把积木扔掉也解决不了问题。不要认为和孩子交流没有意义,其实他能听懂,至少他会知道自己这样做是不对的。这样做的效果比你为孩子的坏脾气生闷气,或者责怪他好多了。

孩子还没有建立时间观念,因此让他们学会耐心真是一件困难的事情。比如说,你正在收拾乱七八糟的玩具,孩子却要出去玩,这个时候你不要说“等10分钟”。你要告诉他“等我把玩具全部放到玩具箱才出去”。孩子会看着你把玩具一个个放到箱子里,而不是缠着你要出去玩。

责任感

做一件事情有始有终是责任感的基本体现。事实上,在你还没有察觉时,孩子已经开始观察和学习责任感了。记不记得1岁左右的孩子把奶瓶摔到地上,妈妈捡起来递给他,然后再摔——再捡——再摔——再捡。那个小小人儿在这个看似恼人的游戏中学习责任感。这样说很多人都不相信,在摔和捡的重复过程中,他开始对原因和结果这两者的关系有模糊的理解,认识到奶瓶掉到地上是他摔的结果。既然这么小的孩子可以了解行为和结果的关系,那么父母可以适当地培养他们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从而让他们意识到责任感的问题。

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可以从让他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入手。很多妈妈认为孩子会越帮越忙,自己5分钟能做好的事情,孩子半个小时都做不好,所以不让孩子做事情。其实你不妨变通一下。如果时间特别紧张的话,可以选择让孩子做最简单的事情,其他的事情你自己做。但是,如果不想要一个没有责任心的孩子,就千万不要做一个万事包办的妈妈。孩子小的时候,可以让他把小纸头递给爸爸,大一些时让他收拾自己的玩具。这些都是小事,但对培养孩子责任感起的作用不可忽视。

自信心

通过学习独立行为,孩子逐渐变得非常有主见,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并且为自己寻找一个合理的理由。一个充满自信的人通常不需要别人的肯定,对自己所做的事情有充分的理由。

同样,让孩子建立自信心最好的途径就是让他独立完成适合其年龄特点的一些事情。1岁左右的孩子,让他自己学习用勺子吃饭,再大一点让他自己穿鞋子。注意刚开始尽量让他做简单的事情,孩子做不好太复杂的事情,连续的挫折会打击孩子的自信。让孩子练习自己穿鞋子时,给他穿带粘贴扣的鞋子,因为系带子太复杂了,他可能掌握不了。到了合适的年龄,试着让孩子为自己的事情做决定。比如说吃冰淇淋,你可以让他自己选择是吃巧克力口味的还是吃草莓口味的,让他从小事开始为自己作主。

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父母要不断调整自己的心态和行为,不要让自己成为孩子成长的障碍。孩子小时非常依赖父母,等他逐渐长大,父母要一步步放开约束,让他为自己作主。要允许孩子犯错误。如果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没有犯错误,那说明父母管得太死,他根本没有尝试的机会。所以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父母要像放风筝一样,逐渐放松手中的线,给孩子一片自由的天空。

知觉他人的感受

知觉他人的感受是建立良好社交关系的基础。拥有成功人际关系的关键是了解他人的感受,然后做出适当的回应。3岁以前的孩子不会顾及他人的感受,他们只能从自身出发感受世界。如,一个2岁的男孩打了同伴的头,你不应该太过于责备他,因为他不知道同伴会感到痛,而这又是因为他自己感受不到被打头的痛苦,理所当然也不知道别人的感受。

虽然孩子还没有知觉他人感受的能力,但父母可以帮助他们建立这种感受。就像上面的那个例子,你可以这样告诉打人的孩子:“如果他打你的头,是不是很痛呀?”或者“你忘记了,上次小明打你,很痛,你都哭了”。通过自身的感受来理解他人的感受,这样比较容易被孩子接受。另外,遇到类似的情况,父母可以重复讲述他人的感受给他听,慢慢地他就会了解别人的感受了。

作为父母,也许你不能给孩子富裕,不能给他英俊和美丽,但是你能给他一个成功的人生。如果你能够从小事做起,给他信心、耐心、责任感、自信心、知觉他人的感受的品质,那你就给了他一个成功的人生。

儿童要从小培养的6种黄金性格


人的性格品质是多方面的,以下6个方面是良好性格的基础,如果从小具有这6种性格品质,长大了其他优良品质都会自然派生出来。

快乐活泼

快乐的孩子爱笑不爱哭,无忧无虑。而活泼并不只是好动,更不等同于吵闹。活泼的孩子有6个表现:

表情活泼:脸部表情丰富生动,看得出微笑、高兴、着急等情绪,可跟大人开玩笑;

嘴巴活泼:表达、吐词清晰,喜欢讲故事见闻、猜谜语、说绕口令等;

感知活泼:见过的、听过的、做过的记得快,认颜色、形状、方向都很清楚;

双手活泼:会劳动,会做手工,饲养小动物、种花种草等,手很灵巧;

身体活泼:表现在能歌善舞,爱做游戏、爱运动等;

思想活泼:喜欢提问、讨论、争论、识字和读书等。

安静专注

不能安静专注的人难以成就大事,活泼的内在表现就是安静。而专注的孩子,即使是玩也能玩得专心,全身心地投入在玩耍中,得到最大的快乐和收获。而不能专注的孩子,该静静不下来,注意分散,“玩野”之后到小学再去纠正就很困难了,智力发展也会受到严重影响。

勇敢自信

婴幼儿的勇敢自信主要表现在不怕黑暗、鬼怪、孤独、小动物、陌生人和陌生环境等。如果孩子感觉到自己很可爱,即使只是潜意识的感觉,也会有自信情感的流露,这与骄傲、没礼貌、不友好的性格完全是两码事,不可混为一谈。

勤劳善良

从小会劳动的人以劳动为乐,也会关心人。大人回到家,孩子帮你拿拖鞋,你的鼓励“孩子真乖、真能干”是对他最好的肯定。从小关心家人和周围的人,这样的孩子一定是个道德高尚的人。我建议4~5岁的孩子要学会做饭,5~6岁的孩子要学会做菜。

独立精神

孩子的独立性格应该表现在从小自己会睡、会坐、会玩;1岁以后可自己吃饭,吃得好、吃得快;会走之后,能够自己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在父母的字典里没有“催”字。如果一个连吃饭都要家长七八遍催促、没有责任感的人,以后上学、找工作等都会依赖人,何谈成材?

创造精神

表现在对新奇的事情爱看、爱听、爱摸、爱做、爱问、爱记;喜欢自己动手,想办法玩耍,搞小发明等;家长特别要注意培养孩子的求异、逆向和发散思维。

性格的培养是有规律的,不靠督促、说教和打骂,而是靠不露痕迹的“潜教育”,包括环境育人、行为育人、爱的教育和积极暗示等。

从小培养孩子的感恩之心


不久前我得知我的一个老朋友家里遭遇了入室盗窃,窃贼拿走了她家里所有能够拿走的有价值的东西。这对于一个普通家庭来讲,说是“损失巨大”,毫不夸张。我不知道该如何安慰朋友,朋友却安慰我说:“还好了,幸亏当时我们不在家,所以谁都没有受到伤害。”

朋友的话让我想起在中文网上广泛流传的一个故事。传说美国前总统罗斯福年轻的时候,有一次他的家里也失窃了,被偷去很多东西。罗斯福的朋友得知以后,写信去安慰他。罗斯福却回信说:“亲爱的朋友,谢谢你来信安慰我。我现在很平安,感谢上帝!因为第一,贼偷去的是我的东西而没有伤害我的生命;第二,贼只偷去我部分东西而不是全部;第三,最值得庆幸的是,做贼的是他而不是我。”

这两件事遭遇相同,遭遇人的心境也相同。他们的话给我的启示是,无论人身处何种境遇,都要用积极的眼光来看问题,都要有一颗感恩的心。这是因为人生不可能永远一帆风顺,生活中的起起伏伏都是必然的。遇到挫折与打击,我们每个人都会面临至少两种选择,一种是被挫折击倒,怨天尤人,甚至从此一蹶不振;另外一种则是用积极的阳光心态对待打击,把挫折当成人生跳板,更上一层楼。

我还读到过一个故事,它从另外一个侧面展现了感恩之心的意思。故事说有一个青年大学毕业后去大公司申请管理层的工作。面试时董事长得知这个青年是由他的母亲靠为别人洗衣服供养他、支持他大学毕业的。看着这个青年白净的双手,董事长停止了面试,给他留了一个作业:当天晚上要先给母亲洗洗手,第二天再来继续面试。

第一次给母亲洗手,这个青年才发现母亲的双手长满了老茧、裂了很多口子,碰到水的时候还会痛得发抖,可就是这双手多年来支撑着这个家。青年流着泪给母亲洗完手,又帮母亲把剩下的衣服洗完了。

第二天再面试时,他告诉董事长他懂得了应该感恩,懂得了要与家人同甘共苦,也懂得了爱别人。董事长说这才是他所期望的理想的管理人才。因为有感恩之心的人,才能体谅员工,才有凝聚力,才能带领团队取得好的成绩。

其实我觉得,到了要去找工作的时候才去培养感恩之心,未免为时太晚了。感恩之心是一种心灵习惯,而不是与生俱来的天性,或者可以由理性主宰的有意识的行为。感恩之心,无论是指积极乐观的心态,还是对别人的体谅与感激,都是一种可以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心理素质,是一种可以通过反复练习而养成的心理与行为习惯,是从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应该开始培养的。

要培养孩子感恩的心灵习惯,首先当然是父母要为孩子做出榜样,使孩子从父母的行为中得到潜移默化的教导。很多时候我们对他人的感激可以通过很多不同的方式来表达。我们感激别人的大多也都是一些小事情,但无数的小事积累得多了,就会对孩子产生长远的影响。

有一点特别要提到的是,假如孩子为父母做了什么,父母亲就更应该明确地向孩子表达他们对他的感激和欣喜,而不要把孩子的努力看成是他理所当然的义务。要知道孩子是父母的镜子,只有懂得感恩的父母,才能够培养得出懂得回报的孩子来。

当父母遇到挫折的时候,他们的态度也会给孩子留下深刻的印象。可以说有怨天尤人的父母,就会有消极悲观的孩子;有积极乐观的父母,就会有开朗大度的孩子。

大家可能还记得几年前曾经有过一部感动了无数观众的意大利电影《美丽人生》。影片中的父亲,即使生活在纳粹的集中营里,自己每天生死未卜,他仍然向他的儿子展示着乐观的心态、展示着对人生的憧憬和对未来的向往。他的做法使儿子免于遭受过多的心理创伤,当然也会对孩子的生活态度产生长远的积极影响。

培养孩子的感恩之心,还要从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开始做起。懂礼貌的孩子、能够真心实意地对帮助过自己的人说“谢谢”的孩子,能够慢慢懂得感恩;会从遭遇中找到亮点、从挫折中找到激励的孩子,能够长成一个积极向上的人。

一个心存感激的孩子,更能够体恤他人,并且在感激与回报中使自己的内心变得富足和美好;一个总是能够把坏事变成好事的孩子,他的一生一定能够享受到比别人多得多的快乐。人们常说聚沙成塔、集腋成裘,孩子的良好品质是靠父母一点一滴的努力去培养出来的。假如我们不注意从小培养孩子的感恩之心、乐观心态,又怎么能够怪他们长大以后不懂得回报、经受不住挫折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