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证明胎儿就具有有限的心理活动,但是只有在胎儿出生成为婴儿,心理活动才得到大大的发展,因为实践是心理发展的源泉。

第1阶段感觉和知觉

感觉和知觉是心理发展的初级阶段,也是心理发展的基础。新生婴儿(3~4个月以前)由于能力限制,只能通过眼睛、耳朵、鼻子、皮肤来看、听、嗅等方法感觉环境的变化,因此丰富的环境和给婴儿创造接触环境的机会就是这一阶段婴儿心理教育的主要任务。

充分发展婴儿的感、知觉,其中视觉在婴儿各种感觉中占据第一位。仰卧时婴儿只能看见天花板而坐时看见的东西丰富多彩,视觉效果相差很大。因此成人应该经常抱宝宝到处看看,并想法让宝宝早一些坐起来。坐是人体经常保持的几种姿势之一。婴儿由卧位到能够自主地坐,视野大大扩展,本来看不见的东西,都能看到了。见多识广,必然使婴儿智力发展产生一个飞跃。

第2阶段高级心理活动

在感觉和知觉发展的基础上,婴儿的思维、意志、兴趣、各种情感体验等高级心理活动得到了发展。

而爬行则是婴儿高级心理活动发展的一个里程碑,因为在婴儿不能移动身体以前,思维、意志等高级心理活动基本没有,这时想了也是白想,婴儿就不想了。需要是人体器官发展的动力,当婴儿能够主动移动身体时情况就完全不一样了,爬行是人生第一个远距离移动全身的动作,当婴儿看见一样自己喜欢的东西时,他就会想去拿,这就是思维。在爬行的过程中需要意志力,拿到后他有成就感这就是情感体验,有了第一次他就会有兴趣第二、第三次地去拿,这些高级心理活动在婴儿会爬以前是很少出现的。婴儿爬行的出现要比直立行走早5~6个月,这5~6个月是人脑发育的关键期,这就是为什么不会爬的宝宝容易出现感觉统合失调症的原因。

第3阶段初级的人际交往

人际交往是心理活动的高级阶段。

语言和移动身体是婴儿进行初级人际交往的基础,如果进行系统和科学的早期教育,那么在宝宝满一岁时应该具备直立行走和简单语言交流的能力,而这两方面的能力都必须通过运动来获得。

新生婴儿的语言发展必须同动作相结合。离开了动作和实物,再简单的语言新生婴儿也听不懂,反之,再复杂的语言也能听懂,直立行走本身就是一个重要动作。

因此婴儿的心理发展是同运动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学会直立行走对婴儿智力和心理发育有重要意义

首先,直立行走是人类独有的姿势,世界上发现的兽孩没有一个是直立行走的,这个事实说明直立行走是人类在智慧上领先其他动物的第一步。

第二,直立扩大了视野,使婴儿见多识广。

第三,直立行走扩大了主动活动范围,解放了双手,同时使人的眼、手配合的动作大大增加,这对婴儿脑发育有着良好的作用。

但是如何解决婴儿早走引起的骨骼畸形呢?

如果一根钢筋混凝土柱子,在混凝土还没有凝固时,重压钢筋混凝土柱子是很容易歪的,但混凝土凝固后就牢固无比。同理,经过运动锻炼的肌肉会明显增大,韧带更牢固,供应肌肉营养的血管壁弹性增大、增厚,指挥肌肉运动的神经功能也会大大增强,运动训练同时也使骨骼同肌肉联结处的骨头突起增大、骨密质增厚、骨小梁的排列方向和受到的拉力、重力方向一致,力量增强后的肌肉(混凝土)同骨骼这个人体的“钢筋”构成人体的优质“钢筋混凝土”,直立时就不会发生骨骼畸形。

当然婴儿不可能像成人练健美那样来增加肌肉力量,但主要可以通过爬行、攀登和游泳这三个动作练习来获得直立所需要的力量。当宝宝能扶着物体轻松起立时,这时开始学习直立行走,那么即使10月时能直立行走也不会产生骨骼的畸形。

延伸阅读

浅谈少儿网球的分阶段训练方法


随着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及与国际日益广泛的交流所带来的影响,近二十年来,网球运动在中国得到了空前的发展。无论是竞技水平,网球人口,还是场地设施建设,各级各类赛事的频率和质量,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而这一切仅仅还只是开始。网球运动在中国受喜爱的程度,发展势头及市场空间,在诸多新兴体育娱乐项目中名列前茅。这是由网球运动本身功能特点和中国人对健身,娱乐及其他诸多方面的需求所决定的。前中国政协主席李瑞环曾说:“网球是全身活动的项目,是容易引起兴趣的项目,是老少皆宜的项目,是既健身又开心的项目,是一项十分科学的运动。”网球运动具有很好的健身作用,网球运动具有很强的娱乐性,网球是世界最具影响力的运动项目之一,网球运动是一项高雅的运动,网球是一个很有效的社交媒介,网球运动符合中国人日益增长的体育需求。

日益富裕起来的中国人,对体育有了更高层次的需求,除了健身娱乐之外,还要追求时尚,品味,还要显示自身的档次,还要为社交创造条件,而网球恰恰能满足这些需求。所以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并喜欢网球是必然的。望子成龙的父母们为了子女的未来,也纷纷把注意力放在了网球上。

少儿正处在发育时期,无论身高,臂长,腿长等身体形态。还是体重,骨骼,肌肉,内脏的生理发育及知觉,记忆,思想,意识,情感,兴趣等心理特点都与成年人有根本的差异。而少儿成长的每个年龄段之间也是存在着差异。所以少儿网球训练是一个分阶段的训练系统。少儿网球训练系统是受年龄,训练年限及运动水平逐渐提高而发生变化等多因素影响的动态系统。我国现阶段的少儿网球训练一般经过选材,短式网球启蒙训练。过度期基本功训练和正规网球初级训练4个阶段。不同的训练阶段有一定的独立性,更有密切的连贯性。

1.少儿网球的各阶段训练

1.1选材阶段

网球运动是一项具有力量耐力与速度耐力综合要求的项目。由于场地的大,球拍重,比赛持续时间长,球性的变化突然性强。而且目前大多是在室外训练,风吹日晒。对一般素质的儿童来说很难承受,因此选材时不但要注意到小选手们的生理发展,接受能力,协调性和球感的基本条件。而且还要注意到他们是否能吃苦,是否有承受体力于精神压力的素质。因此,首先着手从儿童中选拔天赋素质和能力好的苗子,而且还要肯吃苦。一般儿童对网球是怎样一种运动概念不清,所以先让他们熟悉网球,场地的环境。做一些球类活动的游戏,提高儿童的兴趣。以后在逐渐加多加大的少儿网球运动的初级基本技术训练中,对学员进行考察和选拔。经过分段筛选,逐渐保留一批较固定的学员再进行系统的少儿网球初级基本技术训练。

1.2短式网球启蒙训练

5到9岁的儿童处于孩童发育时期,身体形态,技能,素质等基本运动要素与成年人有较大差异。一般网球场,网球拍,网球重量及求速等都是为成年人设计的。而国际网坛发展的大趋势是“启蒙小、成才早”,所以针对少年儿童身心发育的特点,依循网球运动的原理而产生了一种儿童网球运动,即短式网球。这项运动非常适合5至10岁少年儿童的生理特点,是对儿童进行网球启蒙教育的有效方法和手段。

这个阶段的训练主要是让孩子不断地接触球熟悉球的弹性,以求对网球先有一种最初级的感性认识和手感意识。主要方法为:2.2.1拿拍子上下拍球。2.2.2拿拍子上下颠球。2.2.3儿童自己向前抛球然后迅速跑去接球。2.2.4教练员隔网向儿童不同方向的抛球,儿童迅速接住球。这些练习始终贯穿于这个阶段的训练中。然后再教他们最基本的正,反拍的挥拍技术动作。动作不一定要求一致,因为每个选手的协调性,肌肉类型,模仿性,对动作的感觉都不一样。而且对动作的感觉不深,但是,最基本最关键的是在拍子接触球的一刹那,要求动作规范化,合理化。然后不断地送球给他们,让他们始终做同一动作,加深动作在脑子中的概念和对手臂肌肉体的反应。看到球马上会拉拍击球,从拍子碰不到球直到拍子能接触球了。有了这些基础,再要求他们不但能碰到球而且要打好球。

1.3过渡期基本功训练

这个阶段的年龄段一般为10到14岁。有了正,反拍动作的基本概念,然后要求他们击球合理化。击球点和击球时间的准确性进行训练。以及学员在训练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技术动作的毛病要进行细致的纠正和巩固正确技术动作。这个阶段主要要加强步法训练,对于几种网球步法要反复训练。不管是有球的还是无球的步法训练都要贯穿于每次的训练课。而这个阶段主要学习的技术动作就是封闭式的击球步法,要求学员不仅能移动中击好教练抛来的球。而且还要学员能够击好场地球。这个阶段的中期可以教授学员开放式的步法击球,这是在封闭式击球提高了的基础上进行的。而这个阶段的末期可以进行发球技术的学习,然后在训练中可以进行小规模的比赛练习。让学员在比赛中学会思考和总结技术的掌握情况和自己的优缺点,并针对自己的缺点进行改正。还要让学员经常观看比赛录象,让他们模仿职业运动员的动作。

1.4正规网球初级训练

这个阶段就是14岁以后的年龄段了。这个阶段的少儿具备了一定的自治能力,对于自己的行为也会进行思考和总结了。所以对于技术动作要求学员能够在掌握的基础上明白技术的原理。由于上阶段的比赛让学员们不断的要求提高自己以达到战胜对方的心理需要。所以这个阶段的少儿会对网球技术更加用心学习,教练员也易于管理。所以这个阶段的训练基本上就是所有的技术都要学习。高压球,放小球,网前截击,削球等都要学习。开始趋向与正规的网球训练,而且还要经常的进行比赛对抗练习。练习当中不仅要合理利用技术还要合理运用战术。在比赛中不断的提高自己的技战术。比赛后还要进行总结,并让学员通过自己的途径比如上网观看或者书籍阅览中学习技术,进一步提高自己。训练中有目的的进行练习。

三个月的婴儿培育方法


三个月的婴儿培育方法:在这快速的成长期里对婴儿讲内容丰富的话。

所谓教育,并不是毫无基础地进行堆积和训练。把孩子原有的素质和才能激发出来,才是教育本来的目的。婴儿在生下来时就具备着所有的才能,只要施行教育的时间越接近于出生零点,这些素质就越能够以天才的形式展现出来。

如果这一思想得以成立的话,我们将发现,培养出聪明孩子绝不是一件困难的事情。实施零岁教育最关键的一点,就是要在婴儿刚一出生时,便开始对他讲丰富的话。

婴儿来到人世时,对这个世界一无所知。所以他从生下来的那一瞬间开始,就必须学习人世间的一切东西。在这其中,尽可能早地对他讲话是第一重要的。这是因为婴儿是通过语言来认识世界、从而达到精神上的成长的。如果尽早地对他讲话,婴儿的身心就会得到迅速的发展,获得远远超过普通婴儿的优秀资质。

然而人们往往并未意识到孩子在婴儿时期精神方面的成长步伐会有如此之快,也不知道如果等到这一步伐减慢之后再给予孩子教育的话,他已经不会有显著的进步了。

这一点我们从IQ(智商)上也可以得到证实:几乎每一个从零岁至一岁开始接受教育的婴儿,到三岁时的IQ都可高达180~200,不,或许还要更高,IQ在250~300的孩子也并不少见。即使对孩子的教育从三岁开始,到六岁时的IQ也可以达到160~180。但是如果依照过去人们的想法:六岁之前让孩子玩玩就行了,幼儿园嘛,最要紧的还是保健呀、情操教育呀、培养良好习惯这类事情,而不在这个时候给予孩子智力的教育,其结果是所有孩子的智商在六岁时的平均指数只接近于100,并且这个数值几乎就这样被固定了下来。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听其自然的结果。

吓唬会影响孩子的心理发展


吓唬会影响孩子的心理发展

专家称经常吓唬孩子,会影响孩子的心理发展。

吓唬对那些2岁左右的孩子是会奏效的,但这样恐吓的后果父母们却很少思考,若孩子经常被恐惧感占住心灵,精神就容易受创伤,发展下去,还可能会引起口吃、遗尿、失眠、智力发育迟缓,甚至患精神官能症,影响孩子心理的正常发展。有的孩子长大后则会表现出胆小怕事、懦弱无能、缺乏独立性。

1~2岁的孩子由于缺乏生活经验的生活体验,不知道外界有些事物是会对自己造成伤害的,其实,当这个年龄的孩子出现不听话或是对抗时,父母应该采取诱导的方式,因为他们十分相信父母,一般情况下是愿意接受父母的教育和劝导的。

对于因恐吓已经造成恐惧感的孩子,父母要细心观察孩子害怕什么,设法从心理上去消除他的恐惧感,克服紧张情绪。如孩子怕黑暗不易入睡时,可以告诉他,白天和晚上是一样的,没有什么可怕的。平时可以和孩子一起关了灯看电视、听音乐,在黑房间做游戏,使他将害怕的事和愉快的事联系在一起,亲人陪伴也会使他产生安全感。入睡前可将灯一时开,一时关,让孩子把屋子探个究竟,逐步不怕黑暗,慢慢地他就会习惯独自的关灯的房间里睡觉。

千万不要因恐吓造成孩子的心理障碍,请记住一位早期教育专家的话:“不要让孩子的心灵装进恐惧、忧虑、悲伤、憎恨、愤怒和不满,这些情绪和情感有害于孩子的神经,引起身心虚弱,影响身体健康。”

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


有的孩子天生聪明伶俐,有的则反应迟钝;有的孩子一出生就好动、爱哭闹,有的安静易哄;有的孩子内向敏感、胆小退缩,有的则活泼外向、大胆自信……,每个孩子都是父母所生,是那么的天真可爱,但每个孩子又是那么的不同,各有特色。儿童的心理发展是生物遗传因素和外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这些因素中许许多多的差异造就了孩子形形色色的特点。

生物遗传因素是儿童心理发展的内因,尤其是儿童的智能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生物遗传的因素。由于遗传因素而影响儿童心理发育的常见原因有:父母或家族近亲中有遗传疾病、某些有遗传倾向的精神障碍、父母近亲结婚、父母接触有毒害的物质或酗酒、吸毒造成染色体突变、母亲为高龄产妇等。儿童先天的气质特点也是个性形成的一个重要因素。就外因来看,从胎儿期到以后儿童成长的过程中,很多物理、化学、生物学等有害因素会影响到儿童的大脑,造成精神心理的发育异常,如母亲妊娠期间接触有毒害的物质、服用某些药物、某些病毒感染、精神受刺激,胎内或产后窒息、高热抽搐、中毒(如铅中毒、一氧化碳中毒)、营养不良、脑外伤、脑炎、癫痫等许多疾病。

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另一重要因素是环境因素,如家庭文化层次、经济水平、家庭结构、家庭关系、大人对孩子的抚养态度、幼儿园和学校的环境、老师的教育态度、社会文化背景、居住地区的环境等。就智能而言,生物因素决定儿童智能发育的最大限度,而环境因素则决定智能发挥的程度,儿童先天情况良好但后天环境不良、教育落后,也可使孩子发育落后;反之,虽先天不足,但后天及时干预、教育得当也可使孩子得到良好的发展。良好的环境有助于孩子心理的健康发展,在民主、和睦、生活丰富多彩的环境中长大的孩子,大多自信、活泼、独立;而在专断、关系紧张、缺乏爱的环境中长大的孩子,容易形成胆小、自卑、孤僻或叛逆的性格。

为了孩子的心理得到良好的发展,每一对夫妇应尽量避免影响儿童心理健康的不良因素,创造有利因素,如:做好孕前咨询,孕期定期检查,孩子出生后给他们营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学一些儿童心理知识,做到根据自己孩子的特点采取恰当的抚养教育方式。

气质:刚出生的婴儿就会表现出各自不同的特点,如有孩子动辙大哭且哭声响亮、持久难哄,有的则哭声低微、短暂易哄;有的孩子对声、光、冷、热很敏感,有的则不以为然。随着年龄的增长还会表现出更多的心理行为差异,有的孩子见生人不怕,笑脸盈盈,有的孩子则躲在妈妈的身后很久才肯叫人……这就是孩子的气质差异。这些气质差异使孩子的日常表现形形色色,就象一张色彩鲜艳的图画,既有暖色又有冷色。你如果想了解孩子,就不能忽视孩子的气质特点。

气质是一种个性心理表现,是与生俱来就有的对外界刺激的反应方式,每个儿童都有自己的气质特点,它可以表现在活动水平、规律性、趋避性(接近/退缩)、适应性、情绪本质、反应强度、坚持性、注意分散度、反应阈九个方面。

这些特性反映了孩子行为的力度、速度、强度,从低的一端到高的一端(如活动量从少到多),气质无所谓好或坏,而是各有长处和短处,在孩子的抚养教育和社会化过程中都会表现出积极的一面和消极的一面,就看大人们如何看待孩子的气质特点,能否从中发扬孩子的长处、避免短处。充分了解孩子气质特点的含义对抚养教育孩子有重要的意义。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