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通可能造成的误导

卡通虽然提供幼儿多重的学习管道,但若无适当的引导,也会造成不良的影响,如对善恶界定太刻板化、认同偏差行为和形成偏差概念。

(一)二分法的善恶定义

小光:“这个人是坏人。”

小美:“为什么他是坏人?”

小光:“因为他都打美少女战士,还想抢她的东西。”

幼儿对善恶的界定方式十分单纯,是以人物的行为来判定角色的良善与否,只要对好人不利的就是坏人;卡通影片也常以此明显地区别正、反派人物。由此推论,对仍保有自我中心性的幼儿而言,容易形成“只要对自己好的人就是好人,对自己不好的就是坏人”的概念。现实生活中许多伤害幼儿的都不是陌生人,这样的二分法观念若无适当的引导,将会十分危险。

(二)偏差行为的认同

(影片中两个男人将一个小女生逼到树下,想抢她手上的东西。)

小美:“好可怕!赶快叫救命!”

小光:“才不会可怕呢!赶快把他们打死就好了。”

当幼儿假设自己是影片中受到压迫或哭泣的人物时,女生会有较消极的感觉或反应,男生则较为强硬。卡通片中常有女性较瘦弱,遭遇挫折便哭泣,须等待英勇男主角搭救以脱困的情节;或凡是和所谓好人作对的坏人都必有凄惨的下场,因为是坏人所以“人人得而诛之”,报仇、砍杀都成为可容许的。

(三)偏差概念的形成

小美:“那些男生好帅!”

小光:“那不是男生,是女生啦!你看她们留长头发。”

小美:“也有男生留长头发啊!”

小光:“可是他们变身以后有胸部,而且这个卡通叫《美少女战士》,有个‘女’……所以她们是女的。”

幼儿收看卡通时多半以人物的外形来辨认其性别,并以旧有经验来解释片中人物的行为和幼儿不熟悉的名词,对于影片中象征性的表现也不能完全理解。此时若无旁人的解释和引导,将可能形成"错者恒错"的偏差概念。

让卡通成为孩子的学伴

幼儿收看卡通时会有自己注意的焦点,他们虽然无法完全理解卡通的情节和象征性表现,却可分辨出卡通内容的真实与虚幻。所以看卡通对幼儿而言并非毫无意义,如有良好的指引,幼儿可借由卡通学习。但为求提升幼儿观赏卡通的品质,并降低其对幼儿的不良影响,以下提出几点建议:

(一)提高幼儿对善恶性的界定层次

平时即应给予幼儿自我保护的概念,并使幼儿明白对自己好的人并非全都是好人。成人也应以身作则,减少二分法的善恶界定方式,以提高幼儿对良善的界定层次。例如孩子跟你告状:“(某人)抢我的糖果!”若你为图快速解决而回答:“那你不要跟他玩了!”就容易使幼儿建立“(某人)抢我的糖果→他对我不好→所以我不要跟他玩”的观念,故父母应引导幼儿了解事情的因果关系。

(二)给予幼儿良好的学习典范

幼儿会崇拜认同卡通中的人物,且会模仿其语言与动作。虽然幼儿并非完全不能分辨真伪,但仍需正确的引导,因此在为幼儿选择卡通时,宜注意片中人物的言行,以建立幼儿良好的模仿典范。

(三)陪幼儿看卡通

选择富教育意义的优质卡通之后,由于儿童判断力较弱,成人须陪同其观赏,并随时给予观念上的指引,提醒幼儿注意,和幼儿一同改正影片中不合理的部分,鼓励或纠正其学习。

提高幼儿收视品质

不要小看卡通对幼儿的影响,更不能忽略您对孩子的影响力。平时要建立正确的价值观,为幼儿选择适合的卡通,并力行陪幼儿一同看卡通的原则,是提高幼儿收视品质的不二法门,也是进行亲子互动的绝佳机会。借由成人的居间引导,卡通可成为孩子的最佳玩伴,也是最生动的教材。

相关推荐

在帮与不帮之间(下)


给予情感的支持

此外,郭逸娟老师表示,孩子在学习的过程中,难免都会出错、失败,一旦孩子遭受挫折时,父母可以参照以下的方法,给予孩子情感方面的支持:

1、让孩子了解,在学习的过程中生气和挫折感,都是一个非常自然的情感反应,而妈妈也会理解和尊重宝宝的感觉。

2、容许孩子愁眉苦脸,让他自己去寻找慰藉、解决的方法。

3、让孩子知道,只要他有需要帮助时,你随时会为他助上一臂之力的,但绝对不要轻易介入,但先决条件是你已经让孩子自己先去摸索解决的方法了。

4、倾听孩子对于自己错误的解释,然后提出几个简单问题,帮助他理出一个头绪。

5、根据孩子的能力,勿揠苗助长、操之过急,此外,也不要对他施以过大的压力,当知道孩子已经尽了力之后,他真的没有办法和能力解决问题时,可以适时的向他伸出援手。

重于结果、勿操之过急

最后专家表示,让孩子从错误中学习,是成长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然而父母也需了解孩子各阶段的发展,给予他适时的协助,帮助孩子学习,并进一步做到自我驾驭及自我激发的能力。

但有时候父母也常常忽略了孩子的能力,而给予过多的期待、操之过急,不但加深其挫折感,也让孩子失去学习的兴趣。所以我们对孩子的要求,不得超过其能力范围,亦不给予苟且的机会,培养他尽心力的习惯,而不是仅重视结果的优劣。

此外,孩子的发展过程中,无论学习任何事物,父母的肯定与鼓励是基本必备态度,让孩子了解并愿意朝着父母所肯定的方向继续努力。

采访撰文:王绍缓

奥尔夫家教与英文书(下)


当当妈请问是否知道广州有什么蒙氏班?或其他试验型幼儿园。有一种说法,孩子学得太多小脑瓜会受不了,你觉得对吗?谢谢。你为当当作了大量的准备,当当真幸运。

致远妈的回复:

ThankyouforyourinformationoftheparentingbooksinAmazonwebsite.Butcouldyouletmeknowhowtobuythesebooksthroughinternet?Thanks.

dangdangma的回复:

Youneedacreditcard,usuallyVisaorMastercard;thenyouhavetosetupanaccountwithAmazon.Afterthat,shoppingissoeasy!IloveAmazon,theirserviceisthebestyoucaneverhave!

Enjoy!

nightingale的回复:

Butmycreditcardisnotaforeigncurrencyone,maybethatisn'tOK?

leemei的回复:

可能不成的,他们的结算一定是用外汇的。你可以请你在国外的朋友帮忙吧。我不知道中国的图书进出口公司会不会进一些这样的原版书。

tingtingma的回复:

谢谢当当妈!当当有你这样的“专业”妈妈真是幸运!你的帖子对我很有启发,再次谢谢!

xkd的回复:

当当妈这里真是一个宝库!当当妈,谢谢你!前不久你那篇通过火车进行的早期教育给了我很大的启发,现在发现你这里简直就是早期教育的一个宝库,希望多跟你交流。

奥尔夫家教与英文书(上)

适合六岁以下孩子的卡通片


问孩子平时爱看什么电视节目,十个有九个会回答爱看卡通片,对于孩子的这一兴趣,父母也都是支持的。毕竟,这对孩子的益处多多:既能增长知识,开阔视野,又能培养孩子的想象力和对美的感受力……所以,只要卡通片一开播,父母就放心走开,让孩子独自去享受那些夸张的人物和滑稽有趣的情节所带来的乐趣。

然而,许多父母不知道的是,即使是卡通片,有一些也是“少儿不宜”的。在这原本是属于儿童的天地中,已污染上了成人世界中色情、暴力等精神垃圾。因此在孩子看卡通片之前,父母还有一项重要的任务,那就是鉴别出适合您家中宝宝收看的“健康精神食粮”。

哪些卡通片适合6岁以下的孩子收看呢?

画面稳定清晰、色彩鲜艳

画面稳定很重要。有些动画片为了达到某种“艺术效果”故意抖动画面;有些则是粗制滥造,使得画面效果比较差。这样的片子,对孩子的视力有弊无利。有些卡通片具有很强的艺术性,例如在国际上得奖的一些动画短片,但是它们的色彩往往偏灰偏暗,明暗对比不鲜明。这样的卡通片,即使您爱看,相信您家的宝贝也是不太会感兴趣的。

人物造型可爱、充满童趣

卡通人物千姿百态,但是无论美丑,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点:可爱、有趣,让人忍不住产生喜爱之情。不过,目前有些卡通片(尤其是日本卡通片)却在人物造型上走了“性感”路线,甚至会有卡通人物“半裸”或“全裸”出镜。爸爸妈妈可要当心这样的片子,别让小孩儿过早接受如此“早期教育”。

远离暴力

大多数欧美的卡通影视公司对自己出产的卡通片都有明确的受众年龄定位。若是专门针对幼儿的卡通片,会有严格的规定确保在镜头中没有与暴力相关的道具、动作和画面,如:刀、枪、打人、杀人及流血画面等。在国内,目前还没有这么详细的规定,这就要靠爸爸妈妈的“火眼金睛”来加以鉴定了。

思想积极向上

这是一句老话,所谓的积极向上指卡通片中所宣扬的是善良、真诚、友谊、爱国等精神和品质,这一点相信大多数的卡通片都能做到。但仍需注意两点:

一是卡通片中的情爱场面。如果您不想孩子小小年纪就满口“爱呀爱”的,就请注意避开。

二是过于成人化的思想。有些卡通片(大多仍是来自于日本)的思想比较复杂,如人的两面性、事物的悖论、世事的无奈、人心的险恶……大人都不一定能懂,更何况小孩儿呢?

6岁儿童心理与行为特征(下)


父子之间

由于常与母亲起冲突,因此6岁儿希望借着与父亲的相处以消除内心的悔意和寂寞。当他来向父亲诉说母亲正在生气时,只要稍微告诉他:“那也是没办法的呀,因为你这样做她才会生气的嘛!”他便会坦率地承认错误。因此父亲不用夸大地同情或者指责母亲的不是。相反的,父亲还要问他:“你也觉得自己错啦?”表示同意他的反省,并解释给他听:“你这么做,不论是谁都会责怪你的。”

如果想讨好孩子而随口说:“妈妈的确太过分了!”这也容易使孩子将父亲视为不良的伙伴。

有鉴于此,父亲最好不要让孩子造成这种心理。不必嫉妒母亲和孩子之间的亲密关系,但也不要和小孩太过疏远。

不论几岁的小孩,当母亲在为三餐忙碌时,父亲暂时替代母亲陪伴孩子是最好的相处机会。平时对母亲也会撒娇的孩子,在父亲面前就表现得规规矩矩,好像外出作客一般地乖巧;另外,如果父亲一星期能抽个一、二天的时间陪陪孩子,也可使母亲轻松一下。但如果父亲比母亲照顾孩子的时间更多,那就很可能会遇到孩子的不在乎了。

6岁儿真正感受到和父亲在一起很幸福,主要是看到父亲什么事都会做。他们以父亲有此能力为傲,同时也以此得到鼓舞。就这样,父亲渐渐在孩子心目中形成指导与合作者的崇高地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