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父母的人很容易在不经意间就犯了一个错误:说的道理是这样,而做的却是另外一个样儿。结果,无意中,就做了孩子的坏榜样。

做了父母,你们当然知道给自己的孩子做个好的榜样有多么重要。而且大多数情况下,爸爸妈妈也能提醒自己,“孩子在学着呢,要做好榜样哟。”可事实并不总是如此,有时,父母做的并不正确,相反却扮演了坏榜样的角色。

比如,父母常常为了让孩子停止无礼的大叫而对他大声喝斥,而在事后又感到很愧疚,意识到这样做其实是正在给孩子做一个坏榜样。这是父母能够意识到的,还有些时候,父母特别不想在子女身上看到的行为,无意之间却发生在自己身上,而且还不知道是因为自己的一言一行而造成了事与愿违的结果,也就是说父母本希望教导孩子懂得这个道理,但是自己无意的举动却使希望化为了泡影。

场景1:你问了孩子一个问题,但是你却不关心他的答案是什么。

你下班以后回到家里,问你的孩子:“你今天过得怎么样。”这是一个非常好的问题,表明你乐意倾听孩子今天上学和下学的时间里所发生的故事,同时也在向孩子传达这样一个信息:如果孩子愿意与你分享他生活中的快乐与忧伤,你会感到非常的高兴。

坏的榜样如果你在问孩子这个问题的时候还在忙着做饭,整理房间,或者看报纸,那么孩子就会误解你的意思。从孩子的角度来看,你的行为好像在告诉他说:“告诉我,但是要快一点儿,因为我没有多少时间。我现在真正关心的是能不能赶紧准备好晚饭……,或者整理好房间……,或者是看完今天的报纸。”而且,你也使孩子迷惑不解,为什么你问孩子他今天的情况,但你却不把自己的情况告诉他呢?所以,你的这种做法只能从孩子那里得到一个令你又惊讶又气愤的答案:“没什么”,“凑合”,或者“还行吧”。

好的做法孩子们喜欢父母表现出对他一心一意的关注,最起码能做到短时间内对他的专注。因此,你可以把手中要做的事情先放一放,挤出一些时间和孩子坐在一起,看着他,问问他今天有什么高兴的事儿或者不高兴的事儿,然后认真地倾听孩子说话,就像世界上不再有其他任何要紧的事引起你的注意了。你的这些举动使你的孩子知道你确实有时间和有兴趣倾听他的故事。

另外,你也应该经常试着向孩子讲述一些你的事情。当你自愿说出关于自己的一些事情的时候,就产生了两种效果:第一,你正在向孩子传达一个信息,那就是当家人聚在一起的时候是家庭成员相互分享好消息和坏消息的良好时机;第二,你讲述自己的故事起到了抛砖引玉的作用,也许你刚说完,就立刻听到孩子津津有味地告诉你有两个小同学在吃午饭的时候吵架了,或者老师今天发脾气了,还大声喊叫了呢。真是奇妙,你一开口,就像打开了话匣子的开关,你的孩子开始滔滔不绝地说起来。(接下文)

扩展阅读

好父母做了坏榜样(三)


场景4:你教导孩子要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但是你却总是为自己做错的事情找借口。

父母常常教导孩子不要为自己做错的事情找理由,应该勇于认错。父母的用意无非是想让孩子们懂得世界上每个人都会犯错误的,做错了没关系,重要的是要敢承认,然后努力去改正。

坏的榜样你的儿子和亲戚家的孩子周末在家玩的时候,几乎一整天都在为争夺玩具而吵闹。当客人离去后,你对儿子严肃地说:“一星期不许你和小朋友在家玩玩具,自己也不许玩。”几天过后,你意识到自己对这件事的处理方法并不正确,而且对孩子的惩罚有些过重了,但是你又不想自食其言,也不想把自己的话收回。因为,通过你以往学到的育儿知识,你明白父母言行前后一致的重要性,如果你没有坚持,你的孩子就会感到很奇怪,就很有可能认为你屈服了,投降了。

好的做法如果你纠正了自己的做法,并且告诉孩子这么做的理由是什么,那么你的孩子就不会认为父母因为软弱才屈服的。你可以对孩子说:“我那天真的很生气,没有冷静地想清楚该如何处置。现在我知道让你一个星期不玩玩具的惩罚有点重了,我这么做是不对的。好吧,我会想出一个更好的处置办法的。”你的一切所作所为都是在向孩子表明我们每个人都应该考虑一下自己做了些什么,如果做错了就承认,然后再去改正。相反,你的孩子并不会因此而把你看扁的,你在孩子心中的威信并没有降低。

场景5:你劝说孩子要冷静下来,但是在孩子面前却从来没有以身作则让孩子明白该如何去做

“不发脾气,不打人,不哭闹……”父母在说这些话时都是煞费苦心呀。所有的父母都想让自己的孩子明白如果他们生气了,就该先冷静下来,然后用一种大家可以接受的方式来表达他们的情感。也有些父母在教导孩子解决问题的时候,会问孩子:“下一次如果让你用其他方法你会怎么做呢?”

坏的榜样你提醒孩子的爸爸很多次了,让他上楼回家的时候把报箱里的报纸拿上来,可他总是忘了;饭馆里的服务生态度非常无礼;你骑车送孩子去幼儿园的时候有个年轻人骑车超过你蹩了你一下……。生活当中你会遇到许多令你恼火的事情。有时候简直把你的肺都气炸了,但是你绝不想在孩子的面前大发雷霆,有失态的一些言行吧。你会咬紧后槽牙,一句话也不说,然后慢慢地使自己冷静下来。显然,这种做法比较可取,比你责备丈夫、与服务生争吵或者骑车与人斗气都要好的多。但是,你错过一个良好的时机,你完全可以利用这些机会以自己为实例去教导你的孩子生气的时候该怎么办。

好的做法孩子们常常是通过亲眼目睹一些父母处理问题的做法而学会该如何解决问题的。所以,在某种情况下,你让孩子听见你是如何宽慰自己的是一个明智之举。比如,在饭馆,如果服务生表现无礼,你可以安慰自己说:“好吧,服务生虽然没有做到他应该做的,但是他看起来的确很累了,所以,让不愉快的事情就过去吧。”当你带着孩子骑车有人把你蹩下车的时候,你宽慰自己说:“我真想骑快点儿让他也尝尝被蹩下来的滋味,但是我不能干这种傻事儿。我该深呼吸让自己平静下来。”有些人认为,这是自欺欺人,阿Q的精神胜利法。其实不然,父母正在给孩子做一个强有力的好模范,父母是在以身施教,让孩子明白父母在气头上是如何应付的,是如何解决问题的。另外,通过生活中的这些具体事例,孩子能够真正意识到你所做的和你所要求他的是一致的。(接下文)

好父母做了坏榜样(二)


场景2:你把电视关了,但是你的心思却还没有完全回到家里和家人的身上。

父母都非常在意孩子花在电视上的时间有多少,这是对的。一是因为孩子还太小,有些电视内容并不适合他们;另外,如果孩子的注意力总是在电视上,和家人团聚在一起共享的时间就少,也就不容易感到家庭生活的美好和温暖。很多好心的父母会有意地限制孩子看电视的时间,但是却没有意识到只是做到限制时间这一步还远远不够。

坏的榜样电视虽然关上了,但是孩子仍然能感觉到父母显然没有把注意力放在家里,而是在不停地忙着其他的事情:爸爸刚坐下手机就响了;晚上妈妈总是打开电脑上网回复邮件或者查看一些信息;一家人刚要坐下聊天,忽然又有什么事情要去处理了。实际上,父母们都知道孩子现在过于痴迷电视了,但是却没有注意到父母与孩子之间的交流也过于贫乏了。父母的行为举止使孩子明白了一个“道理”:为了在这个社会里生存和生活,你就必须一星期7天每天24小时无休止地工作、干活儿。

好的做法每天父母都腾出一个小时和孩子聚在一起,没有电视、没有音响,没有任何音像设备的打扰,把电脑关上,也不要急忙去接听电话。事实上,多数父母都很少有需要立刻解决的紧急情况,所以,我们不能让孩子感到父母只是有片刻的时间与他们在一起。如果父母腾出了一些时间与孩子在一起,而且又没有让任何事情打扰了家庭小团聚,那么这样的父母就给孩子做出了一个好榜样,使孩子明白爸爸妈妈在闲暇时间里愿意与他一起度过,如果没有外界无休止的打扰,家庭生活是非常快乐和美好的。

场景3:你鼓励孩子向他人表达感激之情,然而你却从来没有想过让孩子感谢你

每次你到幼儿园接孩子的时候,听到孩子告诉你老师奖励给他一朵小红花,或者聪聪的妈妈邀请你的孩子到他家去玩等等诸如此类的事情,你都很可能重复一个你已经说过无数次的话题:“你有没有说声‘谢谢’呀?”。而且,你也会以身作则,在孩子面前主动向帮助你的人表示感谢:从出租车下来的时候,你会对司机说声谢谢;在饭馆吃饭的时候,你会对服务生说声谢谢;去存包处领取包裹的时候,你也会对服务人员说声谢谢。

坏的榜样一天你带着孩子到百货商场给他买运动鞋。买完鞋以后,你还带他去了他最喜欢的快餐店给他买了可口的午饭,然后又给他换了一堆硬币让他打游戏机。你希望他过得愉快,但是他对你所给予他的每一件东西都没有说一句感谢的话,你也没有想过应该要求孩子这样做。

好的做法大多数父母都会要求自己的孩子对其他人说声“谢谢”,但是他们没有意识到鼓励孩子对父母表示谢意也是同样的重要。毕竟,这是父母应得的,并不是受之有愧。然而,多数父母的观点是,他们认为自己为孩子所做的一切都是他们的责任。这种观点和态度将使孩子们知道父母的给予很重要,但是却不知道他们向父母表示感谢同样的重要。

当然,父母不必每次给孩子准备了晚饭或者收拾好衣服都要求孩子得说声谢谢。但是,如果父母经常带他去看电影或者给他买了他最爱吃的东西,父母就要告诉孩子:“如果能听到你说‘谢谢’我会非常高兴。”父母之间也可以相互配合,当妈妈给孩子准备好了他最爱吃的饭菜时,爸爸就可以对孩子说:“妈妈做了这么多好吃的饭菜是不是很辛苦?你和我都应该谢谢妈妈。”这时候最为重要的是妈妈的反应。因为当孩子看到他的感谢每次都能使妈妈开心地笑了,慢慢地他就会从这些生活小事中懂得向别人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能够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自己高兴,也使其他人感觉不错。(接下文)

宝宝玩具控 是好还是坏?


“玩具控”的原因

有的宝宝常常是一个新玩具到手后,玩不到几分钟就将其打入“冷宫”,不予理睬了。家里数不清的玩具几乎成了一个负担,可是宝宝还是会嚷嚷着要买新的玩具。宝宝贪求玩具的欲望就像一个永远无法填满的无底洞,让人烦恼不已。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

1、喜欢新奇事物是宝宝的天性。

对新奇的事物感兴趣,是人的天性。对宝宝来说,由于集中注意的时间本来就比较短,所以一个新玩具到他手里,玩不了多久,他就会被别的事物吸引,进而对手中的玩具失去兴趣。宝宝喜欢新玩具,喜欢花样翻新的游戏,这是他的天性。

2、父母过于依赖玩具来安慰宝宝。

当爸爸妈妈工作繁忙,特别是一边工作一边进修的时候,常常没有时间和宝宝玩耍。不少父母为了让宝宝安安静静待上一会儿,给自己腾出点时间,可能会更多地依赖玩具来承担本应该自己承担的责任。这样也会导致宝宝对玩具产生依赖感,从而提出更多购买新玩具的要求。

3、宝宝不会玩或者缺乏创造性的玩法。

一个玩具拿到手,宝宝可能根本就不知道怎么玩。尤其那些不适龄适性的玩具,宝宝更是难以驾驭,这样就会降低他对玩具的兴趣。另外,即便宝宝掌握了某个玩具的玩法,但是因为无法创造性地寻觅到一些新的玩法,或者父母提供的玩具不符合宝宝的性格年龄特征,他也会很快就对这个玩具失去兴趣,进而提出购买新玩具的要求。

4、父母总是无条件地满足宝宝的需求。

有的父母娇惯宝宝,只要宝宝一提要求,马上就满足,结果宝宝就会养成总是提要求的习惯。

5、父母过低地估计了宝宝的承受能力。

不能拒绝宝宝,有时并非宝宝的问题,而是因为我们自己受不了他眼巴巴地看着别人玩玩具时的可怜模样。实际上,宝宝的适应能力远比我们想象的好,虽然他前一秒还在为获得某个玩具而哭闹,但后一秒,他可能就被别的事物所吸引,很快忘了自己的欲望。真正适应不了的往往是父母自己,正是父母纵容宝宝养成了这样“贪婪”的习惯。

宝宝是个玩具控,爸妈可以这样做:

1、让宝宝和小朋友分享玩具。

动员宝宝把小朋友请到家里来一起玩,宝宝平时不在意的玩具,在别的小朋友眼里常常是“宝贝”,看到别人玩得开心,或者玩出了新花样,宝宝可能会发现旧玩具的新价值。同时,有了小朋友一起玩,宝宝不觉得孤单,也会减少对玩具的依赖。爸爸妈妈也要多和宝宝玩,使宝宝觉得生活丰富充实,不再过多地依赖玩具。

2、丰富宝宝的生活。

父母不管多忙,都要尽可能多抽出时间陪宝宝玩耍,或者多组织一些有趣的活动,来丰富宝宝的生活。如果父母实在抽不出时间,也要请宝宝的其他抚养人为宝宝组织一些别的活动,避免宝宝一天到晚与玩具为伍,从而过分依赖玩具。

3、让宝宝自己挑选玩具。

宝宝对玩具的喜好常常与成人的想法有着较大的差异,因此,给宝宝自己挑选玩具的机会,就可以避免父母将自己的喜好强加给他,让他买到真正心仪的玩具。

4、让宝宝玩出更多花样。

宝宝玩玩具的时候,往往是一个不按牌理“出牌”的小怪人,经常会寻摸出一些新的套路,仿佛不把玩具玩坏决不罢休似的。这时候,父母最好不要好心地去指导他、提醒他,让他按照自己的方式玩,他就会玩出更多的趣味。如果宝宝对现有的玩具失去兴趣,父母可以和宝宝一道想出更多新的玩法,或者将多种玩具组合到一起玩出更多的花样,这样也是提高旧玩具对宝宝吸引力的好办法之一。

5、和宝宝一起制作玩具。

对宝宝来说,玩具不分贵贱高低,只要他觉得有趣,那就是非常好的玩具。自己制作的玩具以及宝宝在制作玩具的过程中享受到的快乐几乎无法估量。

6、给宝宝制定买玩具的计划。

宝宝没完没了地索要玩具,很多时候是因为父母没有培养他懂得规矩的习惯,每次他要什么,就满足他什么,父母可以和宝宝讨论,在多少时间内他可以计划买多少钱的玩具,遇到什么样的特殊情况可以奖励他玩具,什么样的情况取消他买玩具的计划等等。这样,父母就可以让宝宝明白买玩具并非可以毫无节制去做的事情,同时也让宝宝明白这个世界还会有很多规矩给予他约束,而他必须遵守规矩。

7、按照缓急程度满足需求。

对于大点的宝宝,他已经懂一些道理了,可以让他想想他最需要哪些玩具,并按照他喜爱的程度给他想要的这些玩具排排序,先买他特别渴望要的,以后再买他渴望程度小一点的玩具。由于这种方式给了宝宝选择的余地,他会更乐于接受父母的建议。

8、帮助宝宝摆脱诱惑。

宝宝想要某个玩具,一方面是因为周围小朋友拥有这样的玩具,导致他眼馋,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广告。当宝宝看到别的小朋友手中或者广告上面的玩具的时候,父母可以经常和宝宝来讨论与这些玩具有关的问题,这样可以让宝宝对现有的玩具产生更多的幻想与好感,并学会珍惜自己的旧玩具。

9、适当的时候坚决说“不”。

当宝宝提出过分的购买要求时,如果确实不符合规矩,并且父母也没有要给他购买玩具的打算,那就应该坚决地说“不”,尤其不要在说过之后,又禁不住宝宝的纠缠而妥协,这样会滋长他闹腾的习惯。只要坚持住了第一次,以后的一切就会变得更容易掌控。

玩具对于宝宝来说,可以开发智力、发展触觉、增强安全感,但是如果过分地贪恋玩具,那就不利于宝宝的成长了。爸妈一定要把握好尺度,让玩具在宝宝的手里发挥最大的作用。

父母眼中的“坏行为”如何引导


宝宝怕生

宝宝怕生很正常很多家长发现宝宝6个月以前谁抱都高兴,可是六个月以后却越来越怕生。家里来了客人或换个环境就不开心,甚至大哭大闹,这让爸爸妈妈很是尴尬:“怎么宝宝越大越没出息了呢?”事实上,“怕生”是一种成长现象。六个月以上的婴儿已经开始会区分亲人和陌生人了,如果宝宝在脑子里检索不到眼前这个陌生人的形象,就会感到不安:“这个家伙是谁?”

正确的做法:一开始,让陌生人和宝宝保持一定距离,以防宝宝受到惊吓,然后让宝宝逐渐去适应。

咬东西

让宝宝尽情地咬1岁以内的婴儿都喜欢把能够抓到的东西放到嘴里“尝尝”,大人觉得很不卫生,通常都要把东西从宝宝嘴边拿掉,甚至还会喝斥“不许吃,脏”!其实错的是大人,而不是宝宝。12个月以前,宝宝感知世界的开始就是他们的小嘴,大人千万不要强行阻止。

正确做法:找一些干净、柔软、安全的东西让宝宝尽情地咬,适当给点磨牙饼,宝宝会很开心的!

爱搬东西

“乐此不疲”搬运工宝宝长到一岁多时,可以满地乱爬乱走,不少爸爸妈妈开始头疼了:小家伙特喜欢搬东西,只要能拖得动的东西,就会从这头搬到那头,又从那头搬到这头,忙得满头大汗却乐此不疲。其实,爸爸妈妈完全不必为此烦恼,当宝宝发现许多东西会因他的努力而发生改变时,就会很有成就感。

正确的做法:要多鼓励宝宝,在他能够得着的地方放些容易搬运但不会让孩子受伤的东西。

小提示:不要用大人的眼光去看宝宝的一些行为并试图去阻止和改掉,正确引导就好。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