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帮孩子做好入学准备

2021-05-25 怎样帮孩子做好入学准备 童话故事对孩子的好处 童话故事对孩子的影响

怎样对孩子提出表扬和批评。

“妈咪,今天我又得了小红花!”天真无邪的小孩子一回到家里,便迫不急待地诉说得“小红花”的故事……类似“小红花”的物质奖励对幼儿的身心发展有其积极的意义,但这样的鼓励和表扬如运用不当会适得其反。幼儿园的老师也有许多的感叹:现在孩子真是难伺候,批评不行,表扬还是不能好好地听话!有人提出“表扬÷批评=激励”的公式,那么,究竟应该怎样对小孩子提出表扬和批评?我们一起关注!

要点1怎样表扬

不看“螃蟹”受表扬

个案一:一次,老师正组织幼儿进行“认识螃蟹”的活动,小朋友争先恐后欲先睹螃蟹为快。此时老师厉声斥道:“你们要干什么?快回到位置上去,你们看×××小朋友多好,坐在自己的位置上没有离开。”

点评:求知欲旺、好奇心强的幼儿受到批评,而对活动表现得无所谓的幼儿却得到了老师的赏识和表扬,被视为“榜样”。这样的赏识表扬会误导幼儿的行为。

表扬产生自负

个案二:颖颖是中班的小朋友,能歌善舞,琴棋书画无所不通,老师和同伴经常赞扬她,她总是骄傲地说“这些我早会了,其他小朋友都不及我!”……

点评(华南师范大学学前教育系教授冯夏婷):建议对于已经取得的成功不宜一而再再而三地表扬,适当的时机投给孩子一个微笑一个眼神即可,大人用分享的心态来替代言语表扬,当遇到那些有困难的事情,孩子克服了,那才表扬更好。

表扬多成啰嗦

个案三:陈女士非常疼爱上幼儿园的4岁儿子,并一贯主张用赏识教育的理念去培养孩子,经常对自己的孩子说:“邻居家的××就是笨,看你多聪明!”“太棒了,太好了”、“你长大后一定会有出息”、“你以后会是个了不起的人物”儿子听得多了,索然无味,嫌妈妈很啰嗦……

点评(华南师范大学学前教育系教授冯夏婷):根据幼儿的心理特征,其实对孩子的表扬应该有针对性,表扬时要说出表扬的内容,切忌用一些抽象的概念,比如赞美孩子画画不错,可以这样说“你的画,我喜欢,我喜欢画里的草地、房子……”此外,不能“打击”别人而抬高自己的孩子,像“邻居家的××就是笨,看你多聪明!”这样的话不该对孩子说。

表扬技巧:合理赏识

华南师范大学学前教育系教授冯夏婷认为,孩子需要表扬,表扬可以激励孩子更加喜欢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增强自信心。

那么,在表扬孩子的过程中,有什么技巧?

一、表扬的内容要具体。花都教师进修幼儿园汤园长认为,根据孩子的心理特征,表扬要有实质性的内容,比如孩子在看书,看完书后孩子将书籍放回原来的位置,你不能笼统地说“你很棒!”否则孩子不知道他“棒”在哪里,你可以说“你很棒哦,因为你将书看完后放回原处的书架上”——孩子才会领会表扬的意思。

二.表扬的方式要恰当。白云区松南幼儿园汪园长认为,在赏识表扬时,不可滥用事先许诺。如在课间活动时,为了不让幼儿乱走,就对幼儿说:“今天下课了,谁不跟别人乱打闹,老师就奖励他一颗五角星”,其实老师的许诺也许会在短时间内有作用,长久使用对培养幼儿做事的责任心和利他行为很不利。此外,赏识表扬的手段要面对全体幼儿。

批评技巧:有理有方

表扬孩子有学问,那么批评应该注意什么?有什么技巧?

给孩子机会

冯夏婷(华南师范大学学前教育系教授):批评孩子要有针对性,用表达大人的感受来间接批评孩子,比如孩子乱扔垃圾,大人可以这样说:“你乱扔垃圾,我很不开心!”在这个批评的过程中,顾及了孩子的自尊心。

我不主张孩子做错事情,一定要批评,否则阻碍孩子探索的欲望和创造的本能,可以适当引导,“将错就错”地揭开事情的真相,比如孩子拆开手表,家长不要立即批评,否定孩子的行为,一般来说,家长对孩子这样的举动孩子认为做错了什么,这就是误解了,可以跟孩子一起探讨手表的功能,将“错事”转变成好事。

批评错了要道歉

陆园长(黄埔区悦涛幼儿园):家长要联系到实际情况,了解实情再说;其次,老师不能太偏激,说话要做到有理有节,如果批评错误了,要真诚地向小朋友道歉。批评的过程中,口气不能太凶狠。zJ09.COM

要点2怎样批评

刻意贬低

个案一:六岁的宝宝在妈妈的监督下趴在自己的小书桌上做作业却不专心,妈妈生气了,大声批评道:“你就不能自觉一点儿吗!看来没有我看着,你就什么也干不成!”

正确的批评方法:深呼吸,先稳住自己的情绪,然后平和地告诉孩子你为什么会对他的表现感到失望。我们可以说“我看你根本没在写作业,但八点以前你必须把所有功课写完。”必要时,父母还可以强调一下这种错误行为的后果。如,“如果你不能在半小时内把作业写完,就赶不上看你最喜欢的动画片了!”

空洞威胁

个案二:天色已晚,妈妈来叫五岁的儿子回家。但孩子显然没玩够,不但对妈妈的话置若罔闻,还顽固地赖在滑梯上不肯下来。最后妈妈终于失去了耐心,威胁道:“好吧,你不肯回家是吧,那我可要把你丢在这儿啦!”

正确的批评方法:在批准宝宝出门玩耍之前,就要事先把规矩定好。比如,“只能玩一个小时,时间到了以后妈妈会来叫你。到时候不准耍赖、不准哭闹,如果实在没玩够,要好好地跟妈妈说‘请再让我玩十分钟’。”如果孩子仍不听话,就要让他知道违反规矩要受到怎样的惩罚。当然,这个惩罚可不能只是说说而已,一定要让孩子真正体验到。

相关知识

早教科普:教育孩子要多表扬少批评


如果孩子从小就能满足强烈的知识欲,大多数孩子可能成为英才和天才。早教是宝宝在成长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早期教育可以让孩子拥有生活的智慧,我们为什么要对孩子进行早教呢?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早教科普:教育孩子要多表扬少批评”,供您参考,希望能够以帮助到大家。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对孩子最好的教育就是鼓励他们去发现学习的乐趣。没有任何一个人喜欢被别人用激烈的言语去强迫自己做一件事情。对孩子教育问题上也是一样,如果做父母的罔顾孩子感受,强迫孩子学习,那么得到的教育效果甚微。

一位八零后的母亲向我们曾经说过的她五岁女儿的学琴经历。为了培养女儿的气质,她早早得就送女儿去了学琴少儿班,自己每天上完班还不辞辛苦的陪着女儿学琴。可是女孩却对学琴这件事情毫不上心,总是表现的十分随意。看着女儿这般不认真,压抑了许久的怒火终于是爆发了,她再盛怒之下打了女儿一下。伴随着孩子的哭声,老公从房间里跑出来护着女儿,反过来埋怨自己的态度太粗暴。三言两语的,一场家庭的风暴毫无预警的展开了。

我们从这个例子中看到, 对待孩子的教育问题,一味用暴力手段强制孩子学习是起不了任何作用的,“坐不住”是每一个孩子的都有的天性,他们爱玩爱闹这也是天真童趣的一面。正确的教育方式不是粗暴遏制,用责备和打击逼迫他们按照自己的想法做事。而是要以爱心和耐心去培养他们的能力。要鼓励和赏识他。

当孩子不听话的时候,父母首先要冷静下来,例如当孩子练琴不专心时,陪伴在旁的父母可以进行表扬式教育:“你的弹琴速度如果放慢一些声音或许会更加好听,你觉得呢?要不我们来试一试,你一定能够做到的。”用一些温暖,鼓励的话语来指出孩子的错误,孩子会很乐意接受并且改正它,不论是成人还是孩子,都有一个共同的心理特点,那就是喜欢称赞,鼓励的话语,不喜欢被强制,压迫。事实证明,“表扬式”批评效果,确实比“粗鲁式”批评效果要好得多。

例外,为了能有更好的教育效果,孩子的承受能力和心理需求也要兼顾到,一口吃不成一个胖子。要掌握一项特长或者技能需要时间,当孩子的确乖乖的练习了一段时间后,也要给他们安排适当放松的时间。

总结:教育孩子的时候,与其否定孩子的一切,不如强化突出他们好的一面,让孩子看到自己的进步,提升自信心,当一个人有了自信心时,他将会敢于挑战自我,树立远大的目标。所以,家长在幼儿的教育过程中,要多点鼓励,,“好样的,干得不错!”这应该是每一个父母经常挂在嘴边的话。

孩子对批评没有反应怎么办


友:我的宝宝比较聪明淘气,话很多,好象什么她都明白似的。这些我还可以忍受。但是有一点,就是有时侯她要是犯错误了,你批评她,她就象是没听见你说的话似的,对你置之不理。你叫她,她也没反应。直到你大声说她,她才吱一声,但也她象你在说别人,也她没关系。有时气得打她了,她哭得都吐了,也不会承认自己错了。您说这样的孩子该怎样教育呢?

茅于燕:你对孩子犯错误时,批评她,她不答理很生气。这里的关键问题是她不知道做的事是犯了错误,当然,她对于批评她的话,置之不理了。

对你的问题,我有两点建议:

第一,你分析一下你认为孩子犯的“错误”,是否真的是错误?这里你没有介绍她犯的错误的具体情节,也没有说你的孩子几岁了(这两者是有关系的),所以我不能判断她做的事在她“这个”年龄是否错误的。

第二,即使她做了一点不太恰当的事(如把杯子打破了、把花盆里的花揪下来了等),也不必大动肝火,打得她哭得都吐了。你以为打是个好教育方法,实际是个不好的教育方法,正如你说她这时也不会承认自己错了。有时打,可以暂时压服,但很快就忘了,故态复萌。

对孩子的错误(即使是错误的话),也要正面教育,让她真正懂得自己哪儿做得不对,才会去改。

总之,给孩子一个宽松的生活环境、温和的教育教导,对她的健康成长,十分必要。

怎样面对孩子提出的“为什么”


宝宝提出“为什么”是他思考的开始,面对宝宝的提问,作父母的,你们做好准备了吗?

宝宝长大了,他对世界的好奇心也越来越强,遇到问题,他会不断地追问你“为什么”,直到你筋疲力尽、理屈词穷。那么,父母应该怎样看待宝宝的提问呢?

首先,宝宝能提出问题是好事,这充分说明他在动脑子思考,他对世界的好奇心已经不满足表面现象,而是想挖掘深层内涵,宝宝的这种追根溯源的精神值得我们鼓励。宝宝的问题也许会非常简单幼稚,但是家长的态度要真诚,不要嘲笑他,要以积极的态度诱导他。切忌不要因为忙或着心情不好就对宝宝的问题不理不睬,这样做只会使宝宝会感到深深的失望,理性的探索欲望也会随之消失,因此,对宝宝的求知欲是个打击。

在回答宝宝的问题时要简明扼要,不要繁缛地解释不停,只要让宝宝明白简单的道理就行了。比如宝宝问:为什么电话能听到声音?你可以简单回答:这是因为有电话线接通。至于更深的电路内容,宝宝理解不了,也不必从多费口舌。

处理宝宝的问题时,还可以与他一起去寻找答案,在寻找的过程中,宝宝既学到了知识,也体会到探索的乐趣,他与父母一起努力时,还会让他体会到父母就象朋友一样可以互相帮助,从而使宝宝的自信心大大增加,因此,这是帮助宝宝提高学习兴趣的好方法。

有时你可以采取反向思维来回答宝宝的“为什么”,那就是通过反问来诱导他思考问题,让他自行寻找答案,在询问的过程,可以适当辅助他思索,为他理清思绪。

宝宝提出“为什么”是他思考的开始,面对宝宝的提问,作父母的,你们做好准备了吗?

早教相关知识:教育孩子批评或表扬要适度


孩子怎么做,都说“好、好”。简直成了“好好先生”。一味地批评孩子,孩子总是被父母否定,会觉得自己一无是处。久而久之,孩子就会丧失信心、上进心。越批评,孩子就越疲塌,越反感,越抵触。最后给父母来个“破罐子破摔”、“死猪不怕开水烫”,到那时,可谁也就没辙了。总是一味地批评孩子,从不肯定、表扬孩子,的确不是教育孩子的好办法。但是,反其道而行之,走向另外一个极端,一味地夸奖,无论孩子怎么做都说“好、好、好”,这恐怕也不是教育好孩子的万应灵药。

首先,父母的眼睛只是看到了孩子身上的缺点和毛病,只看到了事物的“一点”而不及其余,那是片面性,是“形而上学”;同样,父母要是只看到孩子身上的优点和长处,也不是全面看待孩子,照样也不符合“辩证法”。过去信奉“不打不成材”的教条,一味批评,那是违背教育原则的;说“好孩子是夸出来的”,一味夸奖,恐怕也不符合教育原则。

第二,只是一味地夸奖孩子,从不批评孩子,那势必就得有这样一个必不可少的前提:“孩子所有的言行举止、所作所为,都是正确无误的。”而这样的前提是根本不存在的。如果孩子所做的一切都是正确无误的,那还要我们教育者做什么呢?父母和教师不都成为多余的人了吗?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不都是“画蛇添足”、“多此一举”了吗?

第三,任何的孩子,就因为他们是孩子,身上不可能没有缺点或毛病。因为就是我们成年人,不也同样是有缺点或毛病的嘛。有缺点或毛病怎么办?怎样才能去掉呢?毛泽东同志曾经说过这样一句名言:“扫帚不到,灰尘照例不会自己跑掉。

”有缺点或毛病,不指出来,不批评教育,孩子不知道是错的,不知道有什么危害,那怎么才能改正呢?当然,批评是要讲究方式方法,要和风细雨,要以尊重孩子为前提。

第四,说“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只是一味地夸奖孩子,也就是说,孩子无论怎么说、怎么做,父母和老师都说“好、好、好”,就是不能批评,那不就是典型的迁就、姑息、放任、纵容吗?现在已经有许多孩子是只能听表扬,不能听批评,唯我独尊,“老虎屁股摸不得”,够难管难教了,难道娇惯得“火候”还不够,还要加温吗?真是咄咄怪事!

第五,说“好孩子是夸出来的”,请问:世界上有哪个人是天生的大圣人,大贤人?就连被历代人们所崇敬的大圣人孔夫子都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只有没生下来的孩子才没有过错。因此,“好孩子是夸出来的”这种说法,既不科学,也没有任何事实依据,父母们不要盲从。

古今中外的教育家,历来都是主张教育孩子要以表扬为主,批评为辅。这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科学教育原则,永远不会变,谁也别想推翻。“好孩子是夸出来的”,这既不是什么教育原则,也不是什么教育艺术。要说对那些聋、哑、盲、弱智等弱势群体中的孩子要尽量多的夸奖,那是应该的。对正常的小孩子,还是该表扬就表扬,该批评就批评。批评要注意方式方法,不要轻易伤害孩子就是了。

怎样帮孩子做好入学准备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