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胎教

2021-05-25 情绪胎教 情绪胎教仪 怎样赏析幼儿童话故事

儿童考试不好怎样调节情绪。

分散和阻断注意过程,使得儿童的注意力难以集中,即使强制性坐下来考试,患儿的注意力也难以集中在考试上。

儿童考试紧张,使自己不能发挥自己原有的正常的水平,这种情况称为考试焦虑。这种焦虑情绪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影响儿童的考试:

①分散和阻断注意过程,使得儿童的注意力难以集中,即使强制性坐下来考试,患儿的注意力也难以集中在考试上。

②干扰回忆过程:使患儿脑子里有一片空白的感觉,对过去所学的知识难以识记。

③使思维过程受到影响,分析问题困难。

④使神经过度紧张,导致大脑疲劳,肢体衰弱,发抖等。

⑤使交感神经兴奋,血压升高,心跳加快等。

⑥影响消化功能.长期可以导致胃炎、胃溃疡等疾病。其原因主要是焦虑紧张,大脑需氧量增加而减少了胃肠的血液供应,加上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所致。严重者可致胃溃疡急性发作。

⑦影响呼吸系统,使呼吸急促,胸闷。zj09.com

⑧引起内分泌功能紊乱等,如血糖不稳,口干口渴等。导致考试紧张焦虑的原因主要是对考试成绩过分但忧。这与家庭,学校过分强调考试成绩,盲目追求分数有关,也受孩子自身心理素质的影响。

对于有考试焦虑的儿童,家长应从以下几方面培养儿童:

①从小注意培养孩子独立克服困难的能力,增强心理防卫能力和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②不过分强调考试成绩而注意学习能力的培养;

③加强儿童平时知识的积累,及时复习,考试时做到心中有数。

相关推荐

想要帮助孩子调节情绪该怎么办


情绪是每个人都会有的东西。孩子们也不列外,随着孩子慢慢成长,情绪变化也会越明显。那么想要帮助孩子调节情绪该怎么办?一起来看看吧。

研究认为,一个人的成功和幸福,智商占20%,情商则占80%。而情绪管理能力则是情商培养的关键一环。

儿童期正是情商培养的关键期,作为父母该如何从小着手培养孩子的情绪管理能力呢?

我们每个人都会有情绪,例如高兴、悲伤、生气、愤怒、不安、害怕等,但是我们自我处理及表达方式都会不同,有些的确来自于天生,但是更多地还是来自于认知。

因此,培养孩子的情绪管理能力从出生就可以开始了。

0~5岁孩子的情绪发展历程

年龄不同的孩子,孩子情感发展及情绪表现也是不一样的,因此,情绪管理的目标也有所差别。

针对0~6岁的孩子,

我们可以从以下各方面来提高——

年龄:16~26个月

情绪管理目标:

●对于他人的感受有所意识。

●随着个人期待与欲望的成长,孩子有时会出现不良的情绪,如生气、沮丧,并通过哭闹来发泄。

年龄:22~36个月

情绪管理目标:

●感到受挫或沮丧时,学会从大人身上寻求安慰。

●表现出伤心、开心、恐惧、焦虑等情绪,可以通过语言或肢体语言来表达。

案例

乐乐会通过大哭或大叫表现自己的生气与不快,当开心的时候他会笑,有时会和妈妈来一个拥抱。

●对于他人的情绪或感受做出反应。

案例

当洋洋和牛牛打开他们的午餐盒,洋洋说:“我不喜欢妈妈给我带的勺。”

牛牛说:“没有关系,我和你换!”老师立即表扬牛牛:“你做得很好,对洋洋很好!”

●当别人苦恼的时候能够主动给予帮助或安慰。

案例

当壮壮从老师身边走过,他拿的塑料玩具碰到了老师的胳膊肘,他立马回过头来说“对不起”,并放下玩具给老师揉胳膊。

●当自己忧虑的时候学会用一定形式来排解。

案例

当琪琪把妞妞做的手工弄坏的时候,妞妞对琪琪说:“你需要说对不起!”以前她只会大哭或大叫,现在她学会用语言处理自己的不快了。

年龄:30~50个月

情绪管理目标:

●对于自己的感受有所意识,懂得自己的行为或语言也会伤害到他人的情感。

案例

栋栋有时会从佳佳的手中夺走玩具,但是他会意识到这样做佳佳会很难过,所以他很快会把玩具还给佳佳。

●如果愿望不能够立马实现,自己会耐心等待,同时懂得不是所有的愿望都会实现。

案例

佳佳学会了等待,有时他想到外边玩,妈妈说:“必须等妈妈把衣服晾晒完毕之后才可以出去。”佳佳就耐心地等待。

年龄:40~60个月

情绪管理目标:

●在发现自己的行为或语言对于其他的孩子造成伤害时,学会去安慰别人。

●开始学会沟通而非通过暴力解决问题。

案例

冬冬和好朋友闹闹都想翻阅书架上《咕噜牛》那本书,两个人没有抢或者打架,而是彼此同意一起看书。

5步帮助宝宝管理好自己的情绪

情绪是可以面对的,不需要被压抑的,是可以被接纳和被疏导的。

在孩子很小的时候,父母就应该多给他方法,多给他做好的示范,孩子的情绪管理能力就会自然而然地炼成。

步骤1

肯定和接受孩子的情绪

孩子在成长中伴有各种情绪是再正常不过的事,如果孩子表现不出情绪反而让人担忧。

在孩子语言还没有发展起来的过程中,很多情绪孩子没有办法通过语言来表达,在生气或者是觉得非常沮丧的时候,

就会出现一些相对暴力的表现,例如动手打人。随着语言能力的提高,孩子这方面会得到改善。

家长首先要肯定和接受孩子的情绪,然后不断引导孩子学习排解负面情绪的方法。

步骤2

帮助孩子通过语言认知自己的情绪

家长要及时对于孩子的不良情绪做出反应,例如孩子沮丧、伤心,不妨给予孩子一个拥抱,或平静地与之交流不要置之不理。

在交流的过程中,要尽量用词语来描述孩子的情绪,例如,“小朋友把你的玩具抢走了,你是不是很生气?”“你已经试了半天想把这个盖子盖上,但是怎么也盖不上,妈妈知道你很沮丧。”

不用担心孩子的年龄,家长越清楚地表达出孩子的情绪,孩子对于情绪的认知也就越快。

步骤3

培养孩子对于情绪的调节能力

孩子有情绪很正常,但是当情绪出现时,尤其是不良情绪出现时应该怎样调节呢?

首先,孩子学会对于自己不良情绪的疏导能力,不是一生气或不安就要哭闹或束手无策,甚至使用暴力,可以用正确的语言与行动来缓解压力。

其次,培养孩子的挫折感,很多事情都会事与愿违,也不是所有的愿望都会实现,对于立即实现不了的东西要有耐心,对于不能实现的东西也能够放手。

最后,要培养孩子的沟通习惯,学会用沟通的方式来解决问题。

在家里,有时孩子会急着让妈妈帮助拿到自己想要的玩具,有时很不耐烦,甚至哭闹着要求妈妈,这时,正确的做法则是泰然处之,不理睬他们的哭闹,但可以平心静气地说:“你们要妈妈为你们做事,可不可以改一下口气,而且嘴角可不可以弯上去。”

妈妈的语气与表情会影响孩子,他们会照做,同时也会体会到和平交流的效率。

步骤4

帮助孩子理解自己的情绪会影响到他人

家长对于孩子的不良行为或言语表情,要让孩子知道家长会很伤心,会受到伤害。大人可以做出伤心的样子,也可以直接告诉孩子。

如果孩子的行为或言语伤害到别的小朋友,家长也应该指出,告诉孩子他这样的行为会让好朋友感到伤心、气愤、失望等。

当然,如果孩子做的事情让大人感到非常高兴,也要表达出来,例如:“你今天自己整理了玩具筐,妈妈好开心!”

步骤5

帮助孩子掌握处理他人情绪的能力

除了要帮助孩子注重别人的感受,家长也要引导孩子学会处理他人的情绪。

如果孩子做错了事情从而伤害到别的小朋友,即便不是故意的,也要学会说:“对不起!”

在日常生活中,家人或别的小朋友不开心,家长要启发孩子想办法去安慰别人。例如可以说亲切的话语、来个拥抱、食物给予等表现。

6招帮妈妈调节宝宝不良情绪


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早教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早教是宝宝出生的第一个教育,早教可以让孩子的大脑的以开发,从而让孩子从小学会面对和解决问题。你都看过哪些早教类的书籍?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6招帮妈妈调节宝宝不良情绪,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不要以为孩子没什么情绪,其实孩子情绪的不稳定性有时远远大于成人。在孩子闹情绪的时候,父母要给予关怀和理解而不是大声喝斥。重要的是,要教孩子自己学会调节情绪,这样才能使孩子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对于孩子的不良情绪,父母怎样教孩子调节呢?

1.让孩子客观地看待事物

父母要告诉孩子,客观地看待事物,视野开阔些,情绪就会稳定。例如,考试没考好,以后再努力就行了。对前途不要担心,行行出状元,干什么不行呢?得不到老师的重视,那有什么,只要自己努力就会改变老师对自己的看法……

2.让孩子学会倾诉

告诉孩子,有烦恼在心里是最不妙的,如果烦恼时找父母、老师或知心朋友谈谈,把自己的烦恼谈出来,就会得到帮助。父母或老师阅历深,经验丰富,看问题比较深刻、全面,有时父母和老师的一席话就可以解决你的烦恼。不必把自己圈在自己划定的圈子里,要解脱出来就要主动向家长和老师谈思想,主动地多接触人,多谈多聊。

3.让孩子走进文艺王国

文艺对人是一种美的熏陶,人在烦恼时多接触文艺是大有好处的,看一幅美丽的图画可以使人赏心悦目,引起美的遐想;听一段美妙的音乐,可以使人心情舒畅,进入美的王国;看一场感人至深的电影或激动人心的电视,可以使人心胸开阔,忘掉烦恼。父母可以有意识地引导孩子进入文艺的王国。

4.让孩子锻炼身体

告诉孩子,锻炼身体也可以振奋精神,调节情绪。心理烦躁时出去打打球、跑跑步是很有必要的。骑车、划船、野游是改变心境的好方法。那美丽动人的自然风光,那清新沁肺的空气,都可以使人心情豁然开朗,一切烦恼都会抛在脑后的。

5.让孩子转移注意力

告诉孩子,如果你心烦意乱不再想勾起烦恼的人或事,就要尽量转移注意力。考试成绩不佳就不要想考试的事,可以换一个“话题",想想自己的生日怎样过,回忆回忆去年春节的同学聚会,整理整理自己的玩具,抱一抱自己的心爱的动物,浇浇花,剪剪枝,到同学家串串门……转移注意力也可以使自己从消极情绪中解脱出来。

当自己苦闷、烦恼时,不要再去想引起烦恼的事。可以听听音乐、看看报纸、翻翻画册,看看电影和电视,回忆一下自己最幸福、最高兴的时刻,把消极情绪转移到积极情绪上去,冲淡以至忘却烦恼,使情绪逐步好转起来。

有了难解的事先不想它,可以让自己的思维长上翅膀,自由畅想,让自己到幻想中的世界去遨游,也可以与人漫无边际地畅谈,这样免得自己为难解的事儿去钻牛角尖,给自己带来无端的烦恼。

6.让孩子学会换位思考

有位名人说:“不会抑制自己的人就是一台被损坏了的机器。”和别人发生矛盾时,产生了不满、敌对、嫉妒等强烈情绪时,如果能心理换位,和对方调换一下角色,想一想假如自己是对方该怎么办,就容易理解对方的做法,从而改变一些自己的原有看法,减轻消极情绪。人要有自知之明,要认识到自己的长处和短处,要站到对方的角度上想问题,学会心理换位。

对别人不能要求太高,要学会谅解、谦让。这样在遇到问题时就能正确对待。就不会发生那些不该生的气,在非原则问题上就能在心中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免于动气。感情表露是人的修养的外在表现。对事物要客观地认识,心胸开阔,不为一点小事而动怒。

有修养的人遇到问题,不会火冒三丈,大发雷霆,而是沉着、冷静,心平气和,即使自己有理也能让三分,因为他们心有全局,有他人。而那些修养差的人,患得患失的人,领袖欲强的人,好为人师的人,狂妄自大的人,固执偏见的人,自以为是的人,往往会为妨碍满足个人利益的事而动气,所以提高修养,提高认识水平,是克服爱生气毛病的根本所在。

怎样对待情绪不稳定的孩子


如果孩子从小就能满足强烈的知识欲,大多数孩子可能成为英才和天才。想要给宝宝的将来打好基础,有些家长会选择早期教育宝宝。早教让宝宝视觉、听觉、触觉,运动觉全面协调的发展。那么早教对孩子都有什么样的影响吗?为了让您在使用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怎样对待情绪不稳定的孩子”,仅供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孩子情绪不稳究其原因大致有两种:一是由于孩子年龄小,自我控制能力差。如正在哭的孩子常常会因为一个有趣的事所吸引,眼泪还挂在脸上就破涕为笑;或者刚刚还很高兴的孩子会因为一点委屈而突然大哭。孩子年龄越小情绪不稳表现得越突出。二是由于成人管教方法或态度上的问题。如娇惯孩子,养成任性的坏习惯;成人喜怒无常,在孩子面前不控制自己,影响孩子等。怎样对待情绪不稳的孩子呢?

1、给孩子建立必要的生活常规。成人要帮助孩子安排一个安全、可预测、孩子乐意接受的生活常规,并考虑活动内容动静交替、生动活泼和多样化,用丰富有趣的生活内容吸引孩子,使孩子乐于按时进行每项活动。注意不要轻易破坏常规,这样孩子就知道什么时间做什么事,而不能为所欲为,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孩子生活有规律,较易保持稳定的情绪。

2、为孩子创设一个安详、和谐的家庭气氛。成人在家中交谈和颜悦色、轻声细语,互相尊重、和睦相处。情绪极易受环境影响,良好和睦的家庭环境有利于孩子较稳定情绪的形成。

3、发挥榜样作用,用积极稳定的情绪去影响孩子。成人在孩子面前要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要喜怒无常影响孩子。常有这样的父母,自己高兴,就逗孩子笑,自己生气就冲孩子发火,甚至拿孩子当出气筒,惹得孩子大哭。在孩子哭闹时,成人也要表现得泰然自若。情绪是易感染的,成人经常保持稳定的情绪,孩子自然也会受其熏陶。

4、克服孩子的任性,消除消极情绪。任性的孩子情绪极不稳;别人顺着他,他就高兴笑,稍不如意就发脾气哭。成人要态度冷静、方法灵活地去纠正孩子的任性。如采取暂时回避法,不理睬孩子的哭;用有趣的事物吸引他的注意力。待孩子情绪稳定后,再告诉他:那样任性不好,为什么不好。

如何给宝宝进行情绪调节?


如何给宝宝进行情绪调节?

忧愁不闪我闪——替代活动法

先看例子:欢欢与表哥玩得正开心,可表哥却不得不回家了。欢欢先是嘟着嘴表示生气,之后无奈地闷坐在玩具边。遇到类似情况,妈妈可以打开电视播放她最喜欢的动画片,也许过一会,她就从失落中跳出来,被动画片吸引了。或者,也可以让她帮着做一些事情,如帮正要做饭的妈妈摘菜,一边摘菜一边与她聊天。这样在新的活动中,孩子就能抛却之前的烦恼了。

再看招数:替代活动实际上是一种注意力的转移,所谓“眼不见,心不烦”。把注意力从引发挫折感或消极情绪的情境中转移开,并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其他活动中,就可暂时忘记烦恼,是学龄前儿童最主要的情绪调节策略。这与他们的注意力水平有关,由于自我控制力较差,注意力不容易集中,很容易就被其他物体或事件吸引。有人说,人之所以有烦恼就是因为记性太好,总沉浸在一种情绪中难以释怀。而孩子由于其注意力与记忆力发展水平都较低,就容易从中跳脱出来。所以当孩子不开心的时候,不妨引导他从事其他活动,如看动画片、出去散步等,转移注意力以达到调节情绪的作用。

换个角度认识你——认知重建法

先看例子:乖乖上了很多兴趣班,偶尔会产生抵触情绪,不愿意上课。尤其是舞蹈课,觉得很辛苦。她是一个喜欢漂亮,希望被人关注的孩子。家长就会经常称赞跳舞的女孩都特别美,还会和她讲很多经历艰辛最后成功的舞蹈家的故事。时间一久乖乖尽管偶尔会抱怨,但总能像个小大人一样给自己鼓劲:“这点苦不算什么的,我能坚持下去。”

再看招数:认知重建法是指儿童对消极情境中的各项参数进行重新思考或重新解释。如果说直面解决法是直接将烦恼清除,替代活动法是绕开烦恼源的话,认知重建就既不是躲避,也不是将烦恼清除(有时烦恼无法清除),而是。成人也经常运用到这一方法。有时候一些事物本身是中性的,就看人如何去理解。有的时候换个角度思考一下,说不定就能豁然开朗,给予自己积极的暗示,以一种良好的心态来对待。这种方法一般是为年龄较大的孩子所准备的,这个时候成人可以自身的态度来影响孩子对于事物的解释。如果你是消极的父母,总是喜欢从消极的角度来解释,那么你的孩子也很难成为乐天派。但如果你是一个积极的人,常常从正面的角度来看待事物,那么这种积极倾向会让孩子对待生活、对待问题都会比较积极乐观。

焦虑紧张靠边站——生理调节法

先看例子:六一儿童节到啦,静静的班级准备了一个舞蹈要在全园演出,静静也被老师选入其中。排练的时候静静很兴奋,可候场时却紧张到手心里全是汗,这个时候老师告诉她,跟我一起大口大口地吸气与呼气吧,静静学着老师的样子深呼吸,不一会好像心里就没那么难受了。其他小朋友看见,觉得好玩,也学着一起做,到最后不但不紧张,还好像做游戏一样兴趣盎然地深呼吸。

再看招数:你在紧张焦虑的时候,通常会干什么呢?深呼吸、摩拳擦掌、不自觉地咽口水??OK,这些都可以教给孩子。当他紧张的时候,可以让他自己试着通过做一些动作,来宣泄掉一部分负面情绪。这种方法尽管调节作用较弱,但胜在简单。这可以说是最早出现的情绪调节法。需要注意的是,孩子有的时候出于本能就已经会使用这种策略了,比如咬指甲、咬笔头、扯头发、抖腿等行为。这个时候,家长不能强行制止,否则会让孩子更加焦虑。不妨缓一缓,帮助孩子建立一些相似但无伤大雅的方法来缓解自己的情绪,比如深呼吸,摸手指代替咬指甲。

烦恼羞愧全赶跑——直面解决法

先看例子:佼佼在幼儿园总喜欢抢其他小朋友的玩具,因此小朋友都不怎么喜欢他,不愿意与他一起玩。这让他很伤心,也很羞愧,情绪更焦躁,更加要抢伙伴的玩具。爸爸妈妈发现后就与他聊天:“为什么××不与你玩啊?”“是不是因为你拿了他的玩具呢?要是我正在玩的时候,别的小朋友拿我的玩具,我也会不高兴。”“玩具一直都在幼儿园的,要是别的小朋友在玩,你可以等一等,反正玩具那么多,先玩别的玩具,一会再玩这个。这样大家都能玩,都是好朋友。”家长可以帮助孩子分析一下问题的所在,提供一些解决的方法,但是,要让孩子自己去实施。

再看招数:一般情绪问题的产生总有个源头,尤其是伤心羞愧这一类的情绪。那么,直接解决问题就是最根本的方法,也是最为积极与有效的策略。但这依赖于孩子自身的发展水平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一开始就完全靠孩子独立解决是比较困难的,我们可以通过聊天的方式一步步设问,帮助孩子一起来分析自己负面情绪产生的原因,再想解决的办法。其实,家长帮助孩子建立这种解决问题的意识是最重要的。遇到困难,让他先学会分析问题本身,想想有没有解决的方法。尽管一开始孩子可能想不出实质性的问题,但至少培养了他解决问题的意识与勇气,这对平衡心态起着积极的作用。

情绪胎教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