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好榜样吗?孩子会细心观察和模仿妈妈的一切动作——这个道理相信每个妈妈都明白。可是,我们每个成年人也有自己根深蒂固的习惯啊!如何能够让你在不把自己逼疯的基础上,同时在宝宝面前保持良好形象?

“别咬手指头!这恐怕是我每天最常说的话了”,家住北京东城的王太太跟我们抱怨。他儿子今年4岁了,为了不让他咬手指费尽心机,“我曾跟他解释手指上的细菌;告诉他咬手指对牙齿不好;甚至吓唬他说晚上做噩梦都是因为白天咬指头闹的!”可惜效果甚差。

“直到有一天当我开车出门等红灯时,漫不经心地把小指塞进嘴中——天呀,我突然意识到什么,扭头一看,果然儿子也像我一样,看着我,嘴里叼着手指头。我如何跟他解释妈妈其实并不想咬指头,只不过是开车时顺便‘修剪’一下指甲?”

孩子看什么学什么,这点很多父母都已经了解了,从说话、走路到日常习惯,甚至包括你总是有意无意地把菜里的土豆拨向一边!因此,做父母的责任重大!

不过,首先要提醒年轻父母们的一点是:虽然我们总是担心孩子会有各种各样的坏习惯,不过稍稍关注一下成人世界你就会发现,所谓人无完人。既然成年人如此,而且相处愉快,又何必过多苛求孩子呢?

仔细遴选好习惯

日常生活中,有太多林林总总的事情,如果父母要求自己每一样都做得完美无缺,当然是不可能的事情。因此,我们应该细想一下,到底最希望孩子具有哪些优点?

的确,这恐怕是个世界难题:好习惯谁不能找出一箩筐来?!但问题的关键是如何从中选出最重要的三四个好习惯,同时这些好品行能接近你平时的习惯,这样做起来才得心应手。天津市的李女士有个2岁大的儿子,“我希望孩子能对人慷慨,每回我们一块儿出门时,如果有人希望搭车,我总会乐于帮忙。”

孩子看见你的好习惯了吗?

或许在别人边嚼爆米花边泡电视连续剧的时候,你在静静地看书,可如果这时小宝宝刚巧在睡觉,那你就不能现身说法了。可见做榜样的同时,你还需要使用“特权”,随时让他保持关注。如果希望他从小养成运动的习惯,就带他每天骑车出门,或者在户外找个地方伴着音乐做操;如果想培养孩子表演天赋,光靠对着镜子“傻笑”可不行,你需要发动全家,爷爷、奶奶、姥姥、姥爷齐上阵,定期举办周末家庭演出,给小家伙分配一个角色,然后好好玩儿上一把。

李女士为了让孩子学会同情,就在家中准备了一个大纸箱,每个季度她都会和女儿一块儿把家中不用的衣物、玩具整理一次,然后打包捐出。

为了孩子,趁机改掉自己的坏习惯

如果你自己是那种手里抓着一把瓜子,穿件脏外套就出门的人,怎能指望自己教育出知书达理的乖宝宝呢?专家告诉我们:改掉坏习惯的最佳途径就是用好的习惯来代替。

田女士对我们说,她现在从不在孩子面前碰零食,与此同时,她在看电视的时候还会做举重锻炼。很快,她儿子也跟着一起练习了(小家伙很有创意,他靠给“金箍棒”添加卷筒纸来增加“杠铃”重量)。以前,田女士开车堵在路上的时候会烦躁不堪,最近她尝试在车上深呼吸来舒缓情绪。很明显,他儿子注意到这一点,也开始跟着做起深呼吸来。

“我的身材怎么也算不上苗条,”田女士说,为了避免孩子变得和她一样,田女士做了许多努力,比如随时随地注意孩子的饮食,一旦发现不对,立刻指出“这东西会让你变胖!”然而此种方法却收效甚微。而最近,她改变方式,碰到不当饮食,她会说“吃这个妈妈会胖起来”,而这一次,效果好像很不错呢!

关注伴侣的习惯

就在不久以前,李女士突发奇想要教给孩子一些西餐礼仪,于是她问孩子:“你爸爸要是在饭桌上打了嗝会说什么?”“应该是‘靠!’吧。”孩子略微迟疑了一下后回答。

有时候,做母亲的自己小心翼翼,但做父亲的却大大咧咧惯了,而妈妈却因为习惯了老公的做法,很难注意到一些他随手带出或者随口说出的东西被孩子们抓住。尤其是一些负面的东西,往往在你根本不知情的时候就丢给了孩子。所以,做妈妈的,还要记得随时提醒当爸的那个家伙啊。

另外,还应该记得不要在孩子面前太多批评你的伴侣。胡女士有个6岁大的儿子,她就曾面对这种情况。“有时,孩子会听我说些他爸爸干过的傻事,或是对某件事情很后悔等等。那时我也并没注意到孩子在听我讲。过了一段时间之后,我老公就会神秘地问我:‘你说儿子什么时候学会嘲笑老子了?而且还说得挺有道理!’”

专门树立一个好榜样

青岛市的王女士和她老公都不会水,尽管他们家对面的海里就能游泳。但让人惊讶的是:他们7岁大的女儿如今已经快成“浪里白条”了。为什么怕游泳的父母能教导出这样的女儿呢?原来王女士的邻居阿姨是个游泳健将,王女士一直有意无意地在女儿面前夸这位阿姨,搞得小姑娘从小就崇拜阿姨,一直期盼有机会能和阿姨一起玩。于是,当有一天爸爸妈妈终于满足她的愿望时,她的精神头有多大,我们可想而知了!这就是好榜样的作用!

掩饰你自己的缺点

如果实在有什么东西让你难以割舍,那就等把孩子送到爷爷奶奶家的时候再放纵一下吧!看看恶俗小说,大吃一顿甜食,或者大声放摇滚乐,和老公打打闹闹,找回过去的记忆……只有一样你要注意:孩子比你想象得要精明一些。“有一次当我儿子在隔壁房间玩儿的时候,我悄悄跑到厨房,奖励自己一大块巧克力。为了‘毁尸灭迹’我刷了牙,甚至还喝了一大杯水。可惜几分钟后,我儿子拉着我的衣角问:‘妈妈,我可以也吃一块吗?’”李太太说,“搞得我这个当妈的,立时傻在那里,左顾右盼不知道用什么表情面对他了。”

虚心接受批评

当你不可避免地在孩子面前出错时,不用觉得丢脸,如果应对及时,非但不会造成困扰,还能收到好效果。比如你正与老公争吵时,孩子闯了进来,那么最重要的就是你们一定要尽快取得共识,表示讨论问题也是解决问题的好办法;如果你没踩木头凳子就动手换灯泡,被发现的时候就应当承认错误,然后采取安全的方式。

如果你的孩子当面指出你所犯的错误时,又应当怎么做呢?有时我儿子会对我说:“妈妈,你刚刚说了一个脏字。”我就会说:“的确是妈妈错了,妈妈因为心情太不好,一下子就没忍住。”这样的说明会让孩子觉得他的行为是正确有效的,并能在诚实、虚心等方面起到很好的榜样作用。

家住纽约的李太太有两个女儿,3岁的Lily和刚刚满周岁的Emma。“我希望孩子能从坏事中吸取教训。如果我偶尔犯了错误,我希望孩子们能监督我下次不再犯,并且能理解从犯错误到不再犯错正是长大的必由之路。”所以,如果我们被孩子抓住“现行”就应当坦然承认,做出一个知错能改的好表率。

认清成年人和孩子的不同

鼓励孩子发现你与他有着不同的生活标准也是件很必要的事情。跟孩子解释:“妈妈可以喝可乐是因为妈妈的身体能够消化这种饮料,但是你的身体还不能。”或是:“你爸爸可以晚睡是因为一个6岁的男孩要比一个35岁的男人需要更多的睡眠。”

家住上海的赵太太对我说:“我有时挺希望孩子看到家里来了成年人饮酒,这样能方便我向他解释酒精对孩子的影响与成年人不同。我担心如果现在不说清楚,没准儿等以后他进了学校离开家后,就会像很多学生那样开始聚餐喝酒了。”

与之相对应的就是吸烟。永远不要让孩子靠近有人吸烟的地方,因为即使是短暂的烟气接触,也会对孩子稚嫩的呼吸系统造成伤害。赵太太常对孩子说她年轻的时候曾经吸烟,为此她很后悔,并且着重指出她当时有多么的幸运,没有因为吸烟而造成身体的长期损伤。

进行这种谈话的时机需要好好把握:你得首先确认孩子能够接触这种“阴暗”的东西。(也就是说,孩子得明白即便妈妈过去做过一些错事,但这并没有让妈妈变坏。)能做到这一点的孩子年龄跨度很大,不过我们可以从以下方面来作出判定:如果他开始追问你过去的一些习惯,并且深入细节时,就说明孩子可以接受那些事情了。

竭尽所能,但要正视现实

无论你多么努力,孩子也不可能总是听从大人的教导。在饭桌上,你请孩子帮忙把酱油递过来,然后一遍又一遍地示范,可惜最终也没能让孩子明白。孩子的这种“执著”或者说“倔强”,在这个时候往往会让父母产生孩子是要“对着干”的想法而生气。但是,请你千万理解,更多的时候,尤其是对年纪幼小的孩子来说,这表明他完全不了解你要做什么或是对此毫无兴趣。

又或者像文章开头提到的北京王太太,自从发现儿子是学自己的样子咬手指后,一连好几个星期了,她都努力地控制自己不把指甲伸到嘴里。尽管现在她的儿子还常常叼着手指头,但她还是很有效地安慰了自己:“起码我自己的指甲看起来比过去美观多了!”

延伸阅读

培养宝宝的合作行为和能力,爸妈要做好榜样


前两天我带着宝宝去幼儿园上亲子课,老师带领着宝宝做了个夹球的游戏很不错。让两个小宝宝分别站在两边,手上握着软棒,他们相互合作把球从起点夹住,送到到终点的筐子里。在游戏中只有懂得合作、善于合作、乐于合作的宝宝,任务完成的最好。懂得合作的孩子,可以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成年后很快适应并发挥才能。

学前阶段是宝宝合作行为发展的重要阶段,经历了从无到有的一系列连续发展的过程,为以后合作能力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因此,爸爸妈妈应该创设机会和条件引导宝宝与他人合作。

0~1岁:合作作为一种比较高级的社会性能力,在宝宝降生后的第一年里并不具备。

2岁左右:在出生后的第二年,宝宝的合作行为开始发生并且得到发展。这时正好是宝宝思维能力发展的重要阶段,宝宝的思维发生了第一次重大的转折,就是开始能够明确地认识到自我与他人的区别,摆脱了完全从自己的角度看问题局限,逐渐学着从他人的视角看问题的,能够简单地站在他人的立场思考和理解别人的感情,这就使得与他人之间的合作成为可能。这时,宝宝开始渐渐能够与他人进行一些合作游戏。

3岁以后:3岁宝宝能够进行一定的合作,但是他们的合作意识和目的还不是十分明确,宝宝之间的合作与交往也较少,往往不会考虑到别人的意见和感受,因此合作性的游戏与行为并不多见。随着年龄的增长,宝宝的合作能力得到进一步发展。但整个学前阶段,宝宝的合作能力发展水平都不是很高。

爸爸妈妈要给宝宝提供尽可能多的合作机会,使宝宝可以获得比较丰富的合作经验,并且在合作的过程中,让宝宝充分体验到合作所带来的喜悦和成就感,使宝宝产生乐于合作的积极的情感体验。例如,妈妈可以与宝宝一起玩皮球,具体玩法是:妈妈和宝宝之间保持适当的距离,妈妈将皮球滚到宝宝那边,宝宝将皮球滚到妈妈这儿来。在类似这样的亲子协调合作游戏的过程中,宝宝可以体会到独自游戏所不能体验到的快乐和愉悦。妈妈也可以利用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培养宝宝的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例如,带宝宝散步时,看见蚂蚁运粮食,妈妈据此引导宝宝思考:“为什么要有这么多的小蚂蚁来搬这粒粮食呢?”“把粮食搬进洞后,小蚂蚁会做什么事呢?”让宝宝明白合作产生的力量是很大的。妈妈也可以为宝宝选择一些关于合作的童话故事,如《三只小猪》、《蚂蚁搬家》等,通过生动形象地给宝宝讲故事,让宝宝体会故事中合作带来的好的结果与快乐的情感,并使宝宝的合作意识得到增强。另外,在吃饭的时候让宝宝帮忙摆放碗筷,扫地时帮忙把畚箕拿过来等等,让宝宝尽可能多地参与需要合作的事儿。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宝宝的合作能力,也可以发展宝宝的自信心和独立性。

宝宝不仅需要和爸爸妈妈合作,而且更需要和同伴合作与交往。妈妈可以经常带宝宝去社区玩耍,在那里,宝宝能够有机会和其他小朋友交往与合作。妈妈也可以邀请其他小朋友来自己家做客,为宝宝创设与同伴交往和合作的机会。宝宝与同伴可以一起合作完成一件事情,不仅促进了宝宝交往能力的发展,也提高了宝宝的合作能力。例如一起栽一棵小树、共同完成一幅画、一道收拾玩具等。为宝宝创设需要合作的情境和条件,促进宝宝合作行为的发生,同时鼓励宝宝与同伴之间的交往与合作,鼓励宝宝结交不同的好朋友,让宝宝体验到合作的力量与喜悦。宝宝也可以和同伴一起玩合作游戏,如“你拍一,我拍一”、捉迷藏、下棋等,在这些游戏中,宝宝自然而然体验到了合作带来的快乐,因而更加愿意合作。

不管是宝宝与爸爸妈妈的合作,还是与同伴的合作,都是值得赞赏的。宝宝有被赞扬和被认可的需要,妈妈不必吝啬自己对宝宝的赞许。当宝宝替你摆放好碗筷的时候,不妨称赞一句“宝宝真能干,可以帮妈妈做事了。”那么,以后宝宝会更加乐意和爸爸妈妈一起合作完成一些家务等。当宝宝和同伴一起合作完成一幅画时,这幅画集中了两个以上小朋友的智慧和劳动,当作品完成后,宝宝肯定会觉得非常自豪,妈妈可以给予宝宝相应的赞扬。当合作活动结束后,爸爸妈妈注意及时给予肯定的评价,引导宝宝感受合作的成果,让他体验合作成功后的快乐,激发他合作行为的再现,使宝宝今后的合作行为更加自觉、稳定和持久。这对于巩固宝宝的合作行为有着重要意义。

本网站小编总结:宝宝正处于学习和模仿阶段,爸爸妈妈要以身作则,为宝宝树立良好的榜样。在日常生活中,爸爸妈妈的相互关心,相互体谅,处理事情的合作过程,宝宝在耳濡目染中也会慢慢习得并模仿。与之相反,在一个爸爸妈妈不善于合作家庭里,他们的宝宝学习合作机会不那么多,所以合作能力就不会那么强了。

你是强势的家长吗?


有次外出,我们的团队大多是女士,而导游却是位男帅哥,小伙子1米86的身高,说话秀秀气气的,温柔有余,阳刚不足,凭多年的经验,我断定,他一定有个“强势”家长,于是就试探地问:“你妈是不是很厉害?”他有些吃惊,脱口而出:“你怎么知道?我妈可厉害了。小时候我调皮,被我妈追着满街打!”

我想起我的孩子小时调皮,每到他做错事的时候,我脾气大发,抬手便打。有次当我抬手的时候,忽然听到了旁边的劝告:“别打了,把孩子吓胆小了!”这时,我看到了孩子恐惧的表情和招架的姿势。那一刻,我突然意识到,这样的“强势”管教可能让孩子从此怯懦,而怯懦的孩子能有大出息吗?

在我们的周围,有很多个性强、控制欲强、争强好胜的“强势”人,如果只是个性强、处处好胜,也是一种优势,但是,强势变成霸道、得理不让人、以势压人、无理犟三分,这种强势就变成了劣势。

有一种属攀比型的争强好胜,即你有我也有,你好我比你还好。比如,你买了件新衣,我也去买一件,甚至两件;你家买了私家车风光潇洒,我创造条件也要开上新车。这些是生活上的,不足为奇,也不为过。

还有一种“强势”属进取型的,主要表现在对学业、事业的追求上。比如你在工作能力上比我强,职称、级别比我高,我也要刻苦发奋、取得佳绩,获得更高的荣誉或职位。这是一种积极的“强势”。

作为家长,你的强势方式、强势力度、强势的状态都会给孩子造成很大的影响。归纳为三种:

第一种是你强我也强的“超越型”。孩子以父母为榜样和参照,父母出色,孩子取长补短,更加优秀。老子英雄儿好汉,国外的有老布什和小布什;国内有奥运冠军邓亚萍,如果邓亚萍的父亲当年不那么争强好胜,从五岁起就开始训练她,邓亚萍如果不争强好胜,就不可能所向披靡,连得几届世界女乒冠军;还有姚明,父母都是很优秀的篮球运动员,姚明能成为世界级球星,离不开父母的教育、国家的培养自己的刻苦。

第二种是你强我弱的“保护型”。家长太强或过于保护,制约了孩子的个性发展,这样的家长带出的孩子要么性格比较懦弱,要么依赖性比较强,属于服从型。我发现,很多强势的人,孩子反而很弱势、腼腆、胆小、不自信等。古语的“富不及三代”,“自古贫贱多豪杰,从来纨绔少伟男”,我认为,都有这些因素在里面。

第三种是你弱我强的“发奋型”。即家长不强孩子强。家长不是很强势,甚至是弱势,但孩子却很有责任感,自强不息。像公民道德人物背着母亲上大学的当代孝子张尚昀、带着妹妹上大学的公民道德人物洪战辉,还有航天英雄费俊龙、聂海胜,世界冠军刘翔,就是典型的例子,他们出生于普通人家,甚至是寒门,父母是农民,刘翔的父母也是普通工人,没有父母的福荫,没有娇生惯养,照样走出了自己成功的路,书写了自己辉煌的人生。

我认为,作为一个人要强势,没有强势就没有进取、没有创新,没有强势就没有竞争力、没有创造力,生活也就没有了动力。作为家长,不强势怎能养儿育女?不强势怎能立业兴家?但不可处处都强势,要分人、分事、分时间,要把握好强势的火候和技巧,把强势变成优势,把弱势变成强势,学会淘汰劣势、发扬优势,这样的家长才是真正的强势!

你是“中国好父母”吗?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优秀的孩子,可是扪心而问,我们自己是好父母么?记得豆瓣上有一个小组“父母皆祸害”,引起大家的共鸣和纷纷吐槽,还有一本畅销书《为何家会伤人》,里边的案例真是发人深省。那么问题来了,“好父母哪家强?”,摇篮小编给您一一说道说道,快来看看你做到了几条吧。

1.通过孩子的眼睛看世界

找机会,试着将自己放在孩子的位置上吧。用孩子的眼光去观察,使你又向孩子的心灵走近了一步。

爱心贴士:从现在开始,当孩子跟你谈起某件事的时候,试着放弃你的纠正、说教、反对或解释。就对他说:“哦,还有呢?”认真地听他讲,也许你会听到让你觉得很不可思议的事情或观点。孩子看到和感觉到的更多细节是对你的最好奖励。

2.保持睡前给孩子讲故事的好习惯

我们当然知道讲故事的好处,但也许你还不知道,研究表明,与很多其他交谈不一样的是,我们讲故事时的语气、声调和节奏可以安抚孩子的情绪,帮助他消除焦虑。

爱心贴士:这项活动已经不只意味着平静和愉快了,更是一种宝贵的习惯。从现在起,让电视、电脑和手机都靠边站吧。假如你现在每星期给孩子讲一次故事,建议你改为两次,或者把故事时间从15分钟延长到20分钟。如果一个星期有三或四个晚上能坚持给孩子讲故事,就太好了。

3.适当放手

这是给妈妈们布置的一项特殊作业:把一些家务委派给其他家庭成员:你的丈夫、孩子、亲朋等等。因为,能否为自己减负是评判一个母亲心智和能力的重要标准。减轻自己的负担后,你就不再会经常为忙不过来而心存抱怨了,感觉轻松了很多。无数的调查结果显示,很多妈妈都为她们每天必做的家务事所困扰,抱怨家里的事儿永远都忙不完,内心积存着极大的怨气。

爱心贴士:可以先挑些零碎又简单的事儿,分派给大家。记住,从小事开始:比如,每周挑一个晚上由爸爸哄孩子睡觉。或者给你的孩子也分派些家务事,比如:1岁多的孩子能帮你拿鞋,2岁的孩子可以给宠物喂食,3岁的孩子可以帮你拿筷子。渐渐地,让所有家庭成员都养成帮忙的好习惯,给他们增加任务,除了你自己。

4.表扬孩子的好行为

当孩子把自己最心爱的滑板车让给别的孩子玩,或是为你做了一张画着笑脸的卡片时,你要用小小的表扬表示关注。在忙碌的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能够看到孩子这种可爱或是大方的表现,并且希望他们的这种行为能够发扬和巩固。那么当孩子友善地对待别人时,不要吝啬你的表扬,关注并夸奖他是帮助他建立主人翁意识,并且获得良好自我感觉的一种重要途径。同时,表扬孩子的好人好事,也可以提醒他懂得感激别人的帮助。

爱心贴士:千万别让孩子觉得做一张卡片或者分享一个玩具就是最最了不起的事迹了。你只需要简单地说:“我儿子能把自己的滑板车让给冬冬玩儿,真棒!”,然后该干什么就干什么好了。

5.凡事往好处想

这一点比较困难,谁让为人父母的我们都有那么多的烦心事儿呢。孩子刚能吃米粉,你就开始发愁怎么给他做复杂的饭了?这几天他在院里玩的时候表现出霸气,你就断定他以后没有朋友了?你必须使自己尽可能地朝最好的方向考虑问题,而不是相反。

爱心贴士:捡些无关紧要的事情,不像平常那样劳神那样较劲了,就随它去吧。可能早上孩子上幼儿园前又磨磨蹭蹭的了,别去想他是不是会迟到或者主观地认为他以后会无组织无纪律吧,就对自己说——“他正在学着自己做决定”好了。

6.不要和情绪激动的孩子争论

尽管在晚饭前要吃点心是错误的,但对于一个狂躁不安的孩子来说,这一结论的逻辑毫无用处。你最好放弃对他加以干涉的念头。和一个正在气头儿上的孩子理论毫无意义,别在妄图说服他了,恰恰相反,你可能更应该避开他,不然他会更烦躁。那样的话,孩子觉得很难过不说,你也会有挫败感。

爱心贴士:如果你和孩子在公共场所,最好能带他迅速离开,找个安静的地方让大家平静下来;如果在家,你可以去另外的房间。总之,需要转变的关键是你而不是孩子。不妨暂时避开当时的气氛,努力控制自己的情绪,一切都会过去的。

7.和孩子亲密接触

给他一个拥抱、揉揉他的头发或者挠挠他的后背。听起来似乎很简单,但如果你整天忙得连和孩子说话的机会都没有,还是需要提个醒的。用语言表达思想和情感,是成年人沟通的重要途径。因此,我们往往忽视了身体接触的表达方式,也似乎已经遗忘了偶尔的身体接触可以传递多么强烈的爱的讯息。让轻轻的一个吻或者脸颊的抚摸,成为你和孩子每日生活的一部分吧。

爱心贴士:每天问自己,今天我该怎样通过接触表达我的爱呢?注意观察孩子的表现:有些年龄较小的孩子可能很喜欢一个大大的拥抱,但也有的孩子会因此紧张和害羞。所以,你需要用心寻找适合自己孩子的接触方式。

8.抽时间,和孩子一起消磨时光

最近的一项调查发现,尽管很多人认为一家人呆在一起的时间不少,但实际上的情况却往往是爸爸上网,妈妈打扫卫生,而孩子猫在自己的屋里打游戏。其实你能给孩子的最好礼物是陪他一起度过的闲暇时光。孩子可能已经一次又一次地跟你说,想和爸爸妈妈一起去游乐场或去公园了。你可能忽视了,其实孩子特别珍惜和其他家庭成员坐在一起的片刻时光,哪怕什么事都不做。

爱心贴士:每周都抽一会儿时间,全家聚在一起,清清静静地呆一会儿。你可以周六早上把孩子从床上叫起来,一起到楼下走走或者一起踢会儿球,哪怕只有半个小时。或者,在某天晚饭后,和一家人坐一会儿,而不是赶紧冲进厨房拾掇碗筷,就当你是在餐馆里吃的饭好了。

9.常常保持微笑

孩子(尤其是年龄非常小的时候)对成人的面部表情有着非常敏锐的观察力,并能迅速做出相应的反应。因此,如果你常常微笑,你的孩子也会常常微笑,并且经常保持愉快的心情。而且,当孩子觉察到他给父母带来了欢乐时,他的自我感觉会更好。

爱心贴士:每天问问自己,今天孩子的行为或话语让我笑过吗?在和孩子的接触中,我发现好笑的事儿了吗?作为父母,我们总是被一天到晚,忙也忙不完的事所烦恼。其实一个简单的微笑就能缓解一天的劳碌和紧张,放松心情。现在就试着改变一下吧!问问孩子今天在幼儿园发又生了什么有趣的事儿,或者你自己给他讲个笑话;给女儿洗澡的时候,别去想她睡着后你还要忙的工作,看着她给塑料鸭子喂水,不是很有趣么?

任性是你考验父母吗?


任性是你考验父母吗?

你两岁时是爸爸妈妈最头痛的时候。这个时候的你自我意识的加强,总会想向世界宣言:“我能行,我要自己来!”衣服要自己挑,哪怕夏天把冬天的衣服拿出来穿,甚至会把袜子当成手套戴,洗脸要自己来,也许根本就不会把自己的脸蛋洗干净。你的任性,让爸爸妈妈伤透脑筋,真以为自己的孩子出什么问题了,这么下去会有危险吗?爸爸甚至怀疑自己的能力了,那是一段最难过的时间。妈妈在外地多次主讲“父母大学堂”的时候,总有爸爸妈妈提出这样的问题,为什么两岁多的孩子会有那么多的主意和想法?会表现得那么固执任性?那真是最烦恼的一个阶段啊!

问:为什么我两岁多的时候那么任性呀?

答:是啊,那时你特别受“自我中心”心理的影响,总是从自己的需要和立场考虑问题,体会不到别人的需要,表现得非常任性,可让我们愁坏了,开始反省自己的教育方式。家里的老人过分娇惯、迁就你,强化了你的利己心理,难以形成理解他人、为他人着想的习惯。可能你和专家说的一样,也需要经历每个孩子都会经历从“自我中心”到“去自我中心”的心理历程。任性心理作为宝宝心理发展的一个必经阶段,我们大人有时候会认为宝宝太小不懂事,对宝宝的要求总是百依百顺,从来不愿说“不”,经常会在孩子的哭闹之下,放弃自己的立场,结果更加助长了宝宝的任性。

日常生活中,爸爸妈妈可借助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让宝宝明白,每个大人都有自己非常重要的事情需要去完成,当这些事情和宝宝的需要有冲突时,宝宝应当学会谅解。宝宝经常会提出一些在大人看来不合情理的要求,如果宝宝的要求是合理的,爸爸妈妈应履行职责,满足宝宝的需要。如果宝宝提出的要求不太合理,家长可暂时采取“冷处理”,大多数宝宝最终会放弃要求。家里要有规矩,哪些规矩犯了结果怎样爸爸妈妈要事先和宝宝讲好,然后大人小孩都按规矩办,不是大人惩罚小孩,是大人协助小孩强化按规矩办事,小孩自己要承担他选择的后果,要对自己行为负责。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