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这句话对几岁的宝宝来说也不例外。别看小小年纪,已经不满足于被爸爸妈妈安排,懂得挑选自己喜欢的衣服穿了。尽管有些想法和做法滑稽可笑、让人觉得不可思议,可他们却对自己的“审美”情有独钟,而且摆出一副“我穿衣服我做主”的架势。双方在穿衣服方面的分歧和宝宝的“一根筋”,常常会导致孩子与父母之间的冲突……

每天晚上,楚楚妈都会为女儿找好第二天要穿的衣服,哪件上衣配哪条裤子、什么裙子配哪条连裤袜,从里外、薄厚到款式、颜色,不能说没费一番心思。可一到了转天早晨,楚楚十有八九会一票否定了妈妈的选择:“这套衣服不好看!”“我今天要穿裙子”……然后不紧不慢地左挑挑、右看看,全然不顾上幼儿园又要迟到!而这一阵儿比较之后,楚楚的扮相简直就是不伦不类,让人哭笑不得。

和楚楚一样,许多两三岁的宝宝在穿着上明显地表现出自己的“审美”倾向。其怪异、另类的穿衣主张,甚至让开明的父母也难以接受。爸爸妈妈真的很困惑:“宝宝这是怎么了?”

我喜欢的衣服“大聚会”

星期天,妈妈带3岁的思思去同事家做客。一大早,思思就忙碌开了,在自己的衣柜里左翻右翻。当她装扮好走出自己的房间,妈妈顿时目瞪口呆,不知道该不该这样带思思出门:她穿了一条橘红色、镶着亮晶晶蝴蝶的喇叭裤,翠篮色的毛衣外面套了一条粉色连衣纱裙,腰上系着紫色的草编腰带。

宝宝的心里话

妈妈说我看上去简直像一个马戏团的小丑,太滑稽了,这么出去会被人笑话的!笑话就笑话呗,我才不管那么多呢,我就想这样穿——毛衣袖子上的那条斑点狗、能“转”起来的裙子、裤子上的蝴蝶、还有腰带都是我最喜欢的,把最喜欢的衣服一块儿穿出来,那才够漂亮呢!妈妈不是天天说愿意让我漂亮吗?怎么我真的把自己打扮漂亮了,妈妈却不高兴了呢?

破解宝宝的穿衣行为:

两到三岁的孩子,没有“全局”和“协调”的观念,他们往往不考虑穿衣服的整体效果,不讲究衣服颜色、款式的搭配,而只是把目光着眼于单独的“点”上——选择自己喜欢的某件衣服、某条裤子或者某条裙子。宝宝的思维是线性的,因此,他们理所当然地认为:每一个“点”都亮起来了,全身则更加“闪闪发光”。所以理直气壮地将喜欢的衣服集于一身。

另外,这么大的宝贝又都是天生的、以自我意识为准、不受外界干扰的“小独裁”,他才不会把别人的评价放在心上。他们要“自己说了算”,不仅仅因为想创造出自己独特的造型和风格,还在于这个年龄的宝宝希望更多地控制自己周围的环境。并且,他们发现,在衣着和相关的一些事情上,他们是有能力做到的;尤其是宝宝运动能力的发展,为他们随心所欲地挑选喜欢的衣服提供了可能。宝宝“坚持自己”的根本原因在于要向他人证明“我是独立的”,所以,即便他自己挑的衣服和父母选的相差无几,也不向父母“缴枪投降”。这其实是宝宝的思维、个性意识、动手能力、认知能力发育的综合结果。

父母的达标态度:

穿衣服本身就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事,没有对错之分。宝宝独出心裁、别具一格没什么不好,说不定还能激发孩子的创造力呢!只要不伤大雅,不妨随她去。

平时,妈妈也可以向宝宝传授一些审美常识,让她知道哪些颜色搭配起来看着舒服,也就是所谓的“协调”,学习自己搭配衣服。

如果你实在觉得宝宝的“创意”令你无法忍受,那就把好“第一关”,在为她买衣服时精心考虑一下衣服的颜色、款式,使它们无论怎样搭配起来,都能给人比较舒服的感觉,比如同一色系和样式简洁大方的衣服。

坚决捍卫“我是最漂亮的”

最近一段时间,4岁的甜甜早上都要花半个多小时挑衣服,一件一件地试,对着穿衣镜前后左右地照、扭来扭去,不停地问:“妈妈,我美不美?你觉得我穿哪件衣服最美?”

宝宝的心里话

原来,幼儿园老师都夸我漂亮,说我是可爱的小公主;小朋友们也都愿意跟我好。可是,靓靓从别的幼儿园转来了,我的几个好朋友很快就都“跑”去跟靓靓好了。她长得好看、还有那么多漂亮的衣服穿、一天一个样儿,小朋友当然都想跟她好了。现在,一听大家夸她漂亮,我真的很生气。我要和她比一比,看看到底谁最漂亮。

破解宝宝的穿衣行为:

孩子之间也有攀比和竞争,4岁的孩子已经有了比较明确的自我意识,而清晰的自我是在与他人的比较中才能显现出来的。甜甜就属于那种对什么事情都争强好胜、喜欢拔尖儿的宝宝。靓靓的出现,动摇了她“我是最漂亮的”地位,这让甜甜难以接受她的自尊心很强,又相当脆弱。她想知道,自己怎样打扮才能吸引老师和小朋友的眼球,所以日复一日地努力尝试,期望以“与众不同的打扮”,努力捍卫自己“小公主”的地位,让昔日的小朋友重新乖乖地回到自己身边,从而证明自己在多方面都是强者。

父母的达标态度:

告诉甜甜:一个人精神抖擞、有自信、温文而雅的时候给人的感觉最美。让她明白,内心美比外表美更有吸引力,更容易被老师和小朋友喜欢。所以,与其和靓靓比衣服,不如和她比谁更有爱心、更能和小朋友友好相处、更爱学习、更守纪律。帮甜甜想办法,大家一起高高兴兴地玩儿。

发现诱惑。比如,甜甜渴望在幼儿园早上的“谈话时间”有出色的表现,把听到的新闻和有意思的事讲给老师和小朋友听。妈妈就可以利用她这个心理:“你明天早上不挑衣服,能早到幼儿园,就不会错过‘谈话时间’了。”

反季节穿衣要的就是与众不同

“十一”刚过,许多人还穿着裙子,小蕊却蹬着凳子,从衣柜的上层翻出那件粉红色的绣花小棉袄套在身上,并且执意明天穿着它上幼儿园。妈妈好说歹说,小蕊却振振有词:“没事,打开空调就不热了!”

破解宝宝的穿衣行为:

宝贝还不懂得“穿什么衣服要根据季节、温度来决定”的道理,也不理解季节和温度的真正含义。他们知道的就是“我想”、“我喜欢”,所以在挑选衣服时很容易“冲动”和“一根筋”。

父母的达标态度:

遇到这种情况,妈妈立即关闭空调,也可以把她带到户外,让宝宝在常温下找到真实的感觉,然后自己决定是不是坚持自己的想法。

告诉她,现在不是夏天,幼儿园不会为你一个人开空调,那样小朋友就都被吹病了。当然,现在也不是冬天,这么穿衣服会捂上火的。

妈妈也可以把其他季节的衣服收起来,让孩子眼不见、心不想。

宝宝的心里话

棉袄胸前的那朵大花绣得真好看,袖口和领子上的小花更可爱。上次老师教小朋友画春天,玲玲还照着它画了一朵花呢!不过,她画的可没我衣服上的好。

下一篇:应对宝贝的奇怪穿衣主张(下)

相关知识

宝贝穿衣也民主


曾仔细观察过朋友的宝宝,穿衣服时比较挑剔,总喜欢穿某件衣服或鞋子,朋友呢,又会经常为了赶着出门,或是不希望宝宝带着坏情绪出门等原因而迁就宝宝。为了避免我家宝宝朝此方向发展,我在这方面格外注意对待孩子的方式以及孩子的反应。

在孩子还不懂得配合穿衣服之前,我就在每次穿衣服时耐心地告诉她不同衣服的不同特点——这件有花,那件有小娃娃,这条裤子有个小星星,那件睡裤是蓝色的,这个外套有扣子,那个有拉链……这样每到穿不同的衣服时,她都会因为发现了独特的标志而兴奋。〕

比如说穿鞋,宝宝很喜欢出门,但不喜欢穿鞋。我就夸张地对宝宝说:“我们要出去玩了,你的鞋在哪儿呢?”宝宝会很认真地领着我去鞋架上找她的小鞋,并因此而喜形于色,再接着给她穿鞋就顺利多了。渐渐地她就很喜欢自己的鞋子,一说要出去,赶紧拿鞋子。可天气转暖之后,她仍喜欢她的小棉鞋,为了避免她的恋恋不舍,我把棉鞋收进储藏室,培养她对小皮鞋的兴趣,依次类推,宝宝对她的布鞋、凉鞋等全部珍爱有加。

前几天和宝宝一起出门,她非要穿上她的小马甲,近晌午时天气很热,我说:“宝宝,天气很热,脱了马甲吧!”她不置可否,等脱下来她又不让收起来。我说:“那你抱着吧!”宝宝很高兴地抱着她的小马甲走了一会儿,看她磕磕绊绊的样子实在好笑,我就说:“你拿着衣服没法玩了,还是妈妈帮你拿吧!”宝宝很痛快地递给了我,毕竟拿着东西不如空着手走,孩子哪有不喜欢玩的呢?就这样,宝宝不舍得脱的小马甲还是顺利地换了下来。

宝宝对某件事物的专注,如果控制不好,很容易发展为任性,所以培养父母与宝宝之间的民主与专制就尤其重要。父母要给宝宝穿漂亮但很不舒适的裙子,宝宝自然有权利拒绝;反之,宝宝要在吃饭时穿着新买的干净外套,妈妈也有权反对。应该让孩子明白,父母与宝宝都有决定的权利。

我的影子宝贝(上)


1岁的宝贝开始缠爸爸妈妈了,无论你走到哪,他都会像个小影子一样跟着,这可怎么办?

有一位1岁孩子的母亲这样讲述她那“粘人”的宝宝:“我的女儿还很小的时候,就喜欢我抱着她,等到她开始学走路的时候还是这样,总喜欢坐在我的腿上让我抱着她。学会走路之后,我走到哪儿她就跟到哪儿,甚至连上厕所也不放过,就像我的影子一样。”

为什么1岁以前的宝贝“见谁爱谁”,而到1岁以后却演变成了对妈妈“形影不离”呢?怎样在不伤害他的情况下让他不再像个小影子?

事实是,大多数孩子在1岁以后都会经历一个“粘父母”的阶段,尤其是当他的日常生活中有了变化的时候。另外,当孩子的周围有陌生人时,他也会紧跟着父母,片刻不离。

虽然孩子持久性地“粘人”使父母很头疼,但“粘人”并不是一个坏现象,这表明了孩子发育阶段的一个进步——他们开始懂得了这个世界充满了来来往往的人群。

当孩子在家里总是跟着你的时候,说明他已经学会了利用生存的本能做出良好的判断,他已经知道自己应该与看护他的人保持安全的距离。粘着父母也表明孩子对父母有着强烈的爱和信任。

“粘人”是因为孩子正在尝试“独立”

当你的孩子初次尝试独立自主的时候,他反而会有更加害怕和更需要你的感觉,但这种现象是正常的,而且不会持续很长时间。伴随着孩子的成长,他现在已经能够自己走路,能够说话,而且能够爬上小山坡了,同时,他的感官能力也在发育,也就是说,他能够更清晰地感觉到自己的局限性。因此,当他意识到自己走得离父母太远了,或者遇到他自己还不能独立完成的事情的时候,他就会转向父母或者粘着父母,寻找安全和保护。

这个时候,父母正确的做法就是,让孩子感受到你的爱和关注,并且使他有安全感(但是不要总抱着他)。实际上,很多父母是在无意之中使他们孩子的“粘性”更大了。如果你一方面想通过让孩子暂时离开父母的方法来教他独立,但另一方面又非常担心他会因为这种分离而不安,那你的想法会很容易被孩子察觉,这恰恰迎合了他粘着父母的需要,也就使他的“粘性”更加增强了。

使孩子明白与父母的暂时分离是正常的和必要的

当你正在准备晚饭,忽然听见孩子在房间里大声地叫“妈妈”的时候,你肯定会吓了一跳。但是,如果你判断他没有任何危险,只是想让你帮他打开玩具盒,你就先别忙着冲出去。因为1岁多的孩子不知道父母也有需要,也有必须要做的事情,所以,有时候父母应该让孩子有片刻的等待,然后再去满足他的愿望,使孩子逐渐懂得父母需要一些时间做些事情,然后才能帮助他。

如果父母一味地马上满足孩子所有的需求,比如给他倒更多的果汁,把他抱起来,或者帮他打开玩具盒,那么父母的这些行为就是在告诉孩子,父母在任何时候都能满足他的每一个愿望,可以提供全天候的服务。而且,这也向孩子暗示着他自己还没有能力去做这些事情。

另外,1岁多的孩子与父母之间的情感变得更加紧密了,所以孩子会对父母的离开非常警觉,对陌生人抱有怀疑的态度,这很自然,也很正常。但是,父母要上班,需要其他人来照顾孩子,或者孩子午睡的时候还要洗衣服,做些其他事情,这都使父母不能总是陪在孩子身边。由此可见,与父母的暂时性分离是不可避免的,也是必要的。如果父母对与孩子的暂时分离持平静和乐观的心态,那么孩子也会受到感染,而且能够使他更加自信。

下一篇:我的影子宝贝(下)

HAPPY主张万家直通车(上)


爸爸妈妈都在精心策划着自己的儿童节,到底他们想过一个怎样的儿童节呢?很多的爸爸妈妈都想知道“同道中人”的想法,为自己的儿童节创意锦上添花,为此《妈咪宝贝》杂志和

合作了“儿童节HAPPY创意大募集”和“儿童节HAPPY调查”,上万个家庭参加了这次活动,对儿童节报以极大的热情,谢谢支持!现在,答案都已揭晓了,你的想法跟大多数的爸爸妈妈一样吗?

儿童节HAPPY调查

*这是宝宝第几个儿童节?

调查显示,宝宝的第一个儿童节比较受父母的关注,爸爸妈妈都想让他人生之初的儿童节过得好,让他体会到人生的美好。

*怎么过?

从调查数字来看,现在的大多数爸爸妈妈都青睐于给宝贝拍照或录像,给他留下儿童节的纪念。此外,去儿童乐园或去郊游也比较受欢迎。

*送什么礼物?

爸爸妈妈送礼物的想法显然各有不同,没有出现上两个问题那样的集中趋势,多姿多彩的方式说明爸爸妈妈们在对待这件事上有很多自己的选择,而且显然有很多是深思熟虑的理性选择。礼物名单前三名是玩具、书或音像制品、衣服,引人注目的是亲手给宝贝做礼物的家庭也占了相当的比例,看来爸爸妈妈想从各个角度亲力亲为地体现对宝贝的爱。

“儿童节HAPPY调查”结果

1.今年是宝宝过的第几个儿童节?

第一个57.78%

第二个24.45%

第三个13.19%

第四个4.58%

2.你们全家计划怎样HAPPY?

全家去儿童乐园或去郊游16.36%

做一顿美食,不但宝宝喜欢,自己也很受用8.28%

给宝宝拍照片或录像留念53.81%

在家开一个小型PARTY,邀请几位宝贝和他们的父母参加3.87%

答应宝宝向往已久的一个要求5.81%

没有计划8.21%

其他3.67%

3.你打算送给宝宝什么礼物?

宝宝一直想要的东西7.57%

书或音像制品17.05%

衣服14.48%

玩具31.40%

食物4.67%

自己亲手做的宝宝用品或纪念品9.68%

不送宝宝任何东西8.03%

其他7.11%

下一篇:HAPPY主张万家直通车(下)

宝贝天生都胆小(上)


有了声音和皮肤都娇嫩无比的宝宝,妈妈总是陶醉在幸福之中,可个性要是也“娇嫩”的话,妈妈们就不开心了。宝宝们天生或多或少地都会有胆小的问题,那么,如何面对和解决孩子胆小的问题呢?通常说来,成年的爸爸妈妈习惯了通过组织语言来鼓励孩子,可幼年的宝宝其实更喜欢父母们“手把手”地来教他们如何做勇敢的宝贝,因此,建议妈妈们教宝宝勇敢时要动口,更要动手,给与宝宝的肢体动作和身体接触是帮助他们勇敢的源泉。

公告宝贝天生都胆小

凡是会自我保护的孩子都会有胆小的表现

为什么说宝贝天生都胆小呢?孩子到了5-6个月以后,宝宝开始出现记忆储存能力,不仅能区分亲人和陌生人,而且对陌生人还会产生恐惧感和不安全感,于是会出现哭闹、拒抱的怕生现象。这种现象说明婴儿的感知能力和识记能力在发展,是心理发展的正常过程。

敏感型的孩子自我保护的意识非常强

还有的孩子天生气质类型内向敏感型,他们天生就表现得谨小慎微,顾虑重重,在小朋友中间一起玩儿也不放松,总是很细心地观察周围人的表情和动作,稍微受到惊吓就会回到妈妈身边不再回到集体游戏中,因为过度敏感而产生过度的自我保护。

宝宝运动量少和营养不良也会胆小

再有,如果宝宝运动量不够,营养吸收不足,如维生素和微量元素不足,孩子挑食偏食,造成内分泌紊乱,吸收力弱,营养、氧气、血液无法从孩子的身体及进输入大脑,因此,大脑长期处于抑制状态,活跃不起来,孩子也会造成孩子容易陷入胆怯的情绪中不能自拔。

家长的表现让孩子越来越胆小

最后,如果妈妈表现得胆子小,没有给孩子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也会加深了孩子的胆小,要是父母心烦意乱时吓唬孩子说我不要你了,或者干脆把倔强的孩子推到到外面,那么孩子感受到的则是恐惧了。

勇敢宝宝的“手工制造”!

1、怕打针

看到医院的护士尖尖亮亮的针头就那样“毫不留情”地向自己的皮肤伸过来,宝宝们少有不大声嚎啕的……

专家动口:宝宝哭吧,哭吧,不是罪

孩子幼年时神经系统发育非常迅速,他们的触觉神经非常敏感,银针扎入皮肤的痛觉印象强烈,而且这种疼痛的确对年幼的宝宝来说很难承受,宝宝自有他们缓解疼痛的办法,那就是大哭。人在情绪消极压抑时,会产生某些对身体有害的物质,而眼泪会将这些毒物带走。所以当宝宝大声哭泣后,自然能起到舒缓情绪的作用,妈妈不要怕孩子哭。

妈妈动手:轻捏一下宝宝的小鼻子

打针之前,妈妈可以轻轻捏一下宝宝的鼻子轻拍一下宝宝的脸蛋,目的是为了让宝宝感到稍稍的随意而放松,要知道,宝宝的肌肉越是绷紧打针时就越疼,接着,妈妈把宝宝他抱在怀里,深呼吸一口气紧紧地搂宝宝一下再呼气放松宝宝一下,这样也能起到减缓宝宝压力的作用,而且宝宝也会习惯通过深呼吸和通过收紧放松的动作,日后自己也能学会放松。

2、怕黑

每次睡觉前,只要爸爸去关灯,妈妈就能明显地感觉到宝宝身体在紧缩,并且向妈妈的身体靠拢,聪明慈爱的妈妈都知道,宝宝又开始怕黑了。

3、专家动口:孩子有着还不完善的视觉补偿

很多宝宝在两三岁左右开始出现怕黑的情况,宝宝在这个时候视觉神经发育不完善,而黑夜的降临又使视线更加模糊,视觉的空虚让宝宝难以承受,于是他们会以丰富的想象力来补偿视觉的缺失,想象出强大的各种轮廓和形象的妖魔鬼怪吓唬自己。在渐渐懂事后,这样的视觉补偿会变得理智起来,孩子也就不会怕黑了。

妈妈动手:给我们的宝宝拽拽被角

我们尽量不要让宝宝看到许多恐怖的画面。这会给孩子造成了“黑夜魔鬼”“黑暗很可怕”的心理概念。平时早晚各拥抱孩子几次,在晚上孩子怕黑时,和孩子手拉着手睡觉,并不时紧握一下,并偶尔进入宝宝的房间给他们拽拽被角,让孩子感觉自己身体的真实存在,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陪伴真实存在,从而确定自己处在真实的世界中而不再害怕虚幻。

下一篇:宝贝天生都胆小(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