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孩子天才,培人才博才。早教是宝宝出生的第一个教育,早期教育可以让孩子拥有生活的智慧,在早期教育中你有什么不一样的见解吗?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孩子"挑食",家长做错4件事”,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广西人民医院营养科主任陆光成指出,有研究表明,孩子挑食、偏食,疾病因素只占9%,非疾病因素占到了86%。这些非疾病因素包括不良的饮食习惯、不合理的饮食制度、不佳的进食环境及家长和孩子的心理因素等等。广西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营养学教授马力平则一针见血地指出,孩子的身体健康依赖于父母正常合理的喂养方法,孩子营养不均衡,家长要负很大责任。

现象一大人饮食习惯“传染”给孩子

妈妈:“宝贝,来,喝点骨头汤。”

孩子:“不喝!我要吃爸爸的花生米!”

妈妈:“乖,花生米不好吃,苦苦的。来,我们喝甜甜的汤好不好?”

孩子:“爸爸从来不喝骨头汤,我也不要喝骨头汤!”

分析:马力平表示,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在家庭环境中,孩子经常会模仿父母的各种行为习惯,包括饮食习惯。孩子其实起先对食物是没有概念的,可能父母对一些食物的好恶在平时生活中潜移默化地传给了孩子,在无形中培养了孩子的各种挑食、偏食的坏习惯。

“比如一个家庭里,妈妈不爱吃猪肝、爸爸不吃青菜,奶奶从来不买鱼,那这家的小孩就可能把三个大人的这些饮食习惯都学会了,也变得不爱吃猪肝、青菜和鱼。这样一来,孩子的营养均衡被破坏了,需要的营养供给得不到保证,生长发育就会受到负面影响。”马力平举例说。

对策:面对孩子挑食、偏食,家长要从自身做起,为孩子树立均衡饮食的榜样,同时还要让幼儿吃多样化的食物,来增加孩子对食物的新鲜感。陆光成指出,家长在吃饭时,不应在孩子面前谈论其对食物的喜好,应灌输给孩子什么食物都必须吃的概念,不能让孩子认为食物是可以被选择的。

“如果孩子不爱吃某样食物,家长首先要仔细耐心地询问原因,问清楚孩子为什么不愿吃,然后再做调整。如果单纯是不喜欢那道菜的颜色、味道、烹饪的方式,家长可以跟孩子解释这道菜的营养价值在哪里,吃了有什么好处,不吃又有什么坏处。如果孩子觉得菜不合胃口,家长就要注意改进烹调方式,引起孩子对某种食物的兴趣。“孩子虽然小,但家长只要把自己做某件事的原因告诉孩子,孩子是乐于明白和接受的。另外,家长沟通时要特别注意自己的态度,如果家长抱以乐于倾听的友好态度,孩子也会更乐意配合。”

马力平说,家长还可以利用孩子爱模仿的特点,大人以身作则先吃,孩子也会潜移默化地接受原先不接受的食物。

现象二进食环境不好

妈妈:“吃饱了?才吃这么一点?再吃一点……吃呀,吃呀,你才吃一点怎么行?……你吃不吃?到底吃不吃?不吃你哪都别想去!”

分析:陆光成谈到,孩子在吃饭时应该营造一个良好的进食环境。如果孩子进食时的环境差,比如边吃边玩、家长逗弄等,都有可能影响孩子进食的注意力。有些家长甚至把餐桌当成了训斥台——在吃饭时一一列举孩子一天犯下的错误,这样不仅降低了孩子进食的兴趣,还会影响消化和吸收。

对策:陆光成建议,家长应该给孩子创造一个清洁、整齐、安静、舒适的用餐环境,并有固定的场所、桌椅及专用餐具,尽量不要允许孩子边吃饭边看电视,或边吃饭边玩等。这些习惯都会分散用餐的注意力,同时使大脑皮层的食物中枢不能形成优势的兴奋灶,影响孩子对食物的吸收。

另外,家长要注意避免在吃饭时训斥或责备孩子,例如一直催促孩子吃快点或是用说教的方式责备孩子,而要让孩子在一个自然的状态下接受进食的快乐。

现象三餐前爱吃零食

欢欢妈:“咦,你们家贝贝今天怎么剩了大半碗饭?胃口不好么?”

贝贝妈:“没有,她奶奶饭前带她出去晒太阳,路过超市贝贝吵着肚子饿,奶奶就给她买了一袋饼干。现在吃正餐的时候,她又说肚子不饿,不愿吃了……”

分析:“饭前不能给孩子吃零食,更不能用零食代替主食。”马力平说。有些家长总爱给孩子吃零食,其实孩子零食不断,嘴巴不停,胃也闲不下来,结果导致胃肠道蠕动和分泌紊乱,反而害了孩子。另外,饮料、雪糕、巧克力等高热量食品会使孩子的血糖总是处于较高水平,使孩子到了正餐的时间也不感到饥饿。

对策:“其实只要孩子吃饱主食,一般是不会想吃零食的,即使吃也不会吃得太多。”马力平表示,零食不是不能给孩子吃,但是吃的时候要有节制,不能影响正餐的进食时间。

马力平还强调,幼儿的饮食要定时定量,孩子如果在三十分钟里没有把主食吃完,可将饭菜拿走,幼儿一两顿吃不饱不要紧,家长不要因为这顿没吃好,就对孩子妥协迁就,让孩子吃零食,这样就会使孩子养成正餐不好好吃、专吃零食的坏习惯。

另外,孩子如果胃口不好,可以买一些山楂叶熬水或是北京果丹皮帮助孩子开胃。

现象四家长期望过高

贝贝妈:“你们家宝宝长得好壮呀!你们怎么喂的呀?”

明明妈:“每餐都给他吃两碗白米饭,一个大馒头,还喝骨头汤,点心一三五吃肉饼、二四六吃鸡蛋羹,每天还要喝保健品,能不壮实吗?”

贝贝妈:“这样是不是有点多了?”

分析:让孩子吃得越多就越好吗?陆光成认为,有些家长片面追求高营养,肉蛋奶不讲方法地硬塞给孩子,这种不科学的喂养方式会损伤孩子的胃肠消化系统,造成孩子消化不良。另外,家长过份关注孩子的进食会使孩子产生逆反心理,进而以拒食作为其提条件的筹码。

对策:陆光成指出,家长应该按照不同年龄段的幼儿的进食规律来进行科学喂养,不能够操之过急,以免造成孩子消化吸收紊乱。一般应遵循平衡饮食、合理烹调、饮食卫生、荤素搭配的原则。

另外,医生一般不赞成父母用保健品给幼儿补充营养,认为正常儿童完全可以通过进食达到增强体质的目的。

延伸阅读

父母不宜在孩子面前争论的4件事


不论争论方式多么温文尔雅,有些话题最好关起门来讨论比较妥当:

孩子

如果父母为了孩子的问题而争吵,孩子会认为他们应对此负有责任。这种争执极可能伤害到孩子与父母之间一方甚至双方的关系。比如,父母二人针对是否该让孩子参加春游活动进行讨论。在孩子看来,赞同的一方简直就是英雄,而反对的一方则是大坏蛋。长此以往,孩子很容易和家里管教方式比较严格的一方家长产生隔阂。

家人和亲戚

在孩子面前讲祖父母的是非极不明智。孩子和祖父母往往关系融洽,在孩子面前说对祖父母不利的话,对孩子本身也是一种伤害。如果孩子在你公公婆婆面前学舌,那该有多尴尬!

金钱

凡涉及金钱的问题往往让人无法平心静气。就算开始时你还能保持理智,但只需一会儿,你激动的情绪就足以把孩子吓得哇哇大哭了。而且,现在很多孩子对贫穷和无家可归心存恐惧,你可能很清楚家里还未到山穷水尽的地步,但是孩子并不知道这一点,这样只会增加他的精神压力和思想负担。

绝对不要在孩子面前谈论你们的浪漫生活,谈论这种话题还为时过早,相信你们也不希望孩子为了调和矛盾而睡到你们两个中间去吧!

做好4件事,拯救宝宝想象力


有人曾做过这样一个测验,给我们的幼儿、小学生、中学生分别看“O”这个图形,问:“这是什么?”结果大多数中学生说是“零”或英文字母“O”;小学生中也有相当一部分人这么回答,另一部分小学生则回答是个“面包圈”、“眼睛片”;而幼儿园的小朋友却说了许多成人、中学生、小学生根本没有想到的东西——“眼泪”、“肚脐眼”、“围棋”、“表”等等,让我们不得不惊叹于他们的想象力。

仔细思考后,这个测验会不由地让人发问:难道想象力会随着年龄递减吗?为什么年龄越大的孩子,想象力越贫乏呢?这是成长的必然结果,还是教育的失误呢?

年龄、学识并非扼杀想象力的凶手,那些伟人、奇人不但知识渊博,也同样想象力惊人,因为他们学习知识,却保留着对知识的质疑,相信一定有更多超越已有知识的空间,于是想象力因为知识而变得更加有力、有方向;而我们的孩子却可能被“知识”绑住了想象力,因为成人让他们过于相信知识,因为我们忽视了孩子的想象瞬间,于是原本想象丰富的孩子变得不会去想象了,所谓“用进废退”,想象力就是这样在“不用中退化”了。

今天,如果父母还相信“想象力比知识更为重要”,那么就请留意孩子的想象瞬间,并用智慧加以引导吧!

1、允许孩子“奇思妙想”

孩子虽然没有成人那么多的知识经验,但却可能更富有想象力,因为他们更少固定的“答案”与“思维模式”。想象力成长所需要的土壤是宽容的、放松的、自由的与多样的。因此,如果孩子对一个你早已认为不是问题的问题思考时,请允许他的“奇思妙想”。例如:

妈妈正在做包子,5岁的小女儿坐在小凳子上看着。女儿忽然提了一个问题:“星星是从哪儿来的?”

妈妈没有急于回答,而是说:“你想想看”。

女儿出神地注视着母亲揉面的动作。母亲揉面,揪面团,擀面饼,包包子……

看了好一阵子,女儿突然说:“我知道星星是怎么做出来的了,是用做月亮剩下的东西做的。”

妈妈听了先是楞了一下,然后特别激动地亲吻了自己的女儿:“宝贝,你的想象真奇特。”

爸爸听了这件事以后也非常高兴,拉过女儿给她讲女娲造人的传说……

但在现实生活中,孩子的“奇思妙想”常常会遭到成人的打击——“星星本来就有的,有什么好想的,快点背书吧!”、“你就会想这些乱七八糟的东西,老师讲的却什么也不知道。”、“你去看看书上怎么写的!”

我们成人在不知不觉中将孩子引入一个不需要想象,只需要记忆的世界,最终,这些孩子也变得和我们大多数人一样,只会重复前人的知识与技能,不会突破与创造。所以,如果你认为想象力是非常重要的,那么就留意生活中的点点滴滴,留意你对孩子“奇思妙想”的反应。

2、留给孩子想象的“空间”

现在大多数家庭都是独生子女,周围有太多相对孩子而“博学”的成人,很多时候,只要孩子问,成人就会赶快回答,生怕破坏了孩子的“求知欲”,生怕被孩子“看扁了”,结果孩子习惯于得到一个“标准答案”,而懒得去思考,更不要说去想象了。

一个折纸游戏中,孩子学会折小兔子后,把小兔子贴在了纸上。这时妈妈问:“小兔子生活在哪里啊?”

孩子就给小兔子画了一个漂亮的房子,还有绿草地、美丽的小花。接着妈妈又问:“你知道小兔子吃什么东西吗?”

“它最喜欢吃萝卜,我得给它画些萝卜!”孩子高兴地继续做着。

“你觉得小兔子还需要什么呢?”

“还需要朋友、妈妈、爸爸、玩具……”

孩子开始设计出越来越多的东西。原本只贴了一只小兔的白纸,现在不但有了漂亮的房子、绿色的草地、美丽的鲜花、可口的萝卜,还有在跑步的小乌龟,另一只穿着裙子的小兔,大大的蘑菇,飞翔的小鸟,高高的太阳,弯弯的小溪,别提有多热闹了。

这不正是训练孩子想象力的好办法吗?爸爸妈妈和孩子一起玩,一定要克制自己的“聪明”,尽可能保证孩子是游戏的“主人”,这样才能给孩子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留下足够的空间,而孩子也可以在自己的想象中玩得更尽兴、更自主、更活跃。

3、向孩子提出“想象”的问题

“1+1=?”“‘树’的英文怎么读?”“你们班里哪个小朋友最听话?”“今天老师讲了一个什么故事?”“看,这有几个苹果?”……生活中充满了问题,我们成人也向孩子提出了无数的问题。可很多的时候,我们只是一味地提着“封闭式”的问题,这样的问题答案几乎只有一个,孩子只会给出一种回答。孩子不过是重复知识的工具,问题也不过是我们检验孩子学习的手段,哪里允许孩子去想象呢?试想如果孩子说:“1+1=3”,你会不会非常生气或者失望呢?

而激发孩子想象力的问题,恰恰是那些“开放式”的问题,是允许孩子自由发挥的问题,比如:

爸爸陪孩子在看有关飞机的图书时,这样问孩子:“你能想象未来的飞机是什么样的吗?如果让你造一架飞机,你会怎么造呢?会造出怎样的飞机呢?”

孩子在思考和回答的过程中,定然会充分地发挥其想象力。

父母经常给孩子提一些“开放式”的问题,让孩子用多种答案来回答问题,不但可以启发孩子的想象力,更能激发孩子的求知欲。关键是,当孩子对“开放式”的问题作出回答的时候,千万不要操之过急地去打断或者“更正”。

4、让孩子做一些“收尾”工作

年幼的孩子独立完成一件事情的能力有限,比如讲故事、画画等,父母可以让孩子看着自己先做一部分,然后留“尾巴”让孩子来做。比如:讲一些有启发性的故事给孩子听,让孩子想象下面的故事情节,使孩子有发挥想象力的机会。当孩子讲了一部分后,父母可以再接着讲,讲到关键的时候,再让孩子讲。如讲《雪孩子》的故事,在孩子理解了故事内容后,可再提一些扩展性的问题。如:“雪孩子遇到火后为什么会不见了?它去哪里了?”幼儿会从中明白一些科学道理。

再比如,父母先画一个小猪的头,然后让孩子画耳朵、嘴巴等,父母再画身体,再让孩子加东西,这样不仅鼓励了孩子想象,更让孩子有参与的“成就感”。

以上这些只是发展孩子想象力的几个方法,父母们可以充分开动“想象力”来发现适合自己孩子的办法。总之,孩子的想象力无处不在,父母只要开放自己的思维,放开孩子的手脚就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培养宝宝快乐性格要做的4件事


在育儿早教问题上,家长都很重视智商的开发,很少重视情商的培养,授予知识是有价之物,开发智力是无价之宝,提高情商才是决定人生成功与否的关键。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当前很多家长和教育者都只注重让幼儿学知识、考高分,进好大学,我们班一些幼儿的家长就强迫2岁多的幼儿认字、记英语单词或做数学题。有个别的家长以为早期教育就是让幼儿识字、做计算题,这是对幼儿教育的误解。如果我们忽视对幼儿情商和智力的开发,那么他们仅仅是比别人早学了点知识而已,虽然这些知识也是有些用处的,但比起提高情商、开发智力来说就差远了。甚至有些填鸭式的灌输会影响幼儿的学习兴趣和情商的提高。有人说:“授予知识是有价之物,开发智力是无价之宝,提高情商才是决定人生成功与否的关键。”

那么什么是知识、智力、情商呢?知识是人类对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认识和实践经验的积累。智力是人的认识能力的综合。情商是指良好的道德情操,乐观幽默的品性。面对克服困难的勇气,把握幼儿的情感和社会技能,简单地说就是人的情感和社会技能,这些是智力以外的一切内容。情商高可以使智力平平的幼儿最终创建辉煌的人生,情商低也可以使智力超常的幼儿变成一个平庸的人。我们要懂得提高情商的重要,就要大大增强教育幼儿的耐心,放弃急功近利的想法和做法,一点一滴地去塑造幼儿的素质和灵魂,培养幼儿快乐的性格基础,注重提高他们的情商。

俗话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说的就是3~7岁幼儿情商教育的重要性。作为幼儿教育执行者的我们,应该为提高幼儿情商,培养良好性格做些什么呢?

为幼儿创造良好的环境

性格的基础是早期生活奠定的,早期的生活环境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幼儿的性格,良好的性格是在适宜的环境中熏陶感染形成的,是一次次良好情感经验浸润、积淀的结果,因此,我们为幼儿营造一个充满民主、平等、和谐、欢乐气氛的环境尤为重要。现在的幼儿都是独生子女,要提高他们的情商技能,最好的学习地点还是幼儿园。因为只有集体的生活环境和游戏活动才能使幼儿养成快乐的性格和乐观幽默的品性,才能让幼儿把握自己的情感和社会技能。如果离开了像幼儿园这样的集体,幼儿的情商就几乎无法培养,正如《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提出的:“让幼儿在集体环境中感到温暖,心情愉快,形成安全感,信赖感。”

为幼儿创造丰富的游戏活动

着名的幼儿教育家蒙台梭利认为:“游戏活动是儿童的工作。”幼儿身心发展的年龄特点决定了幼儿喜爱游戏、乐于游戏,进而在游戏中学习各方面的知识,在学习知识中游戏成长。同时幼儿在游戏中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培养良好的社会交往技能和积极愉快的情感。那么怎样才能让幼儿在游戏中感到快乐的情感呢?首先游戏活动应该是健康的、丰富的,为幼儿喜爱的。再就是幼儿在游戏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对幼儿来说应该是“我要玩游戏,而不是你要我玩。”特别是幼儿在一个他熟悉的环境中进行游戏,成人的干预已经降到了最低限度,由此幼儿获得了巨大的自由感,幼儿的身心放松,机能状态良好,没有来自内部和外部的压力。幼儿充分体验到了一种积极的情感,从而沉浸在一种真正的快乐之中,培养了幼儿快乐的性格,有利于提高幼儿的情商。

为幼儿创造合作、交往的机会

合作交往是幼儿快乐的重要源泉,幼儿在合作交往中既享受了快乐,又制造了快乐。让幼儿在特定的情境中扮演角色,感受相互关爱,使他们懂得了被人爱和爱他人都是快乐的。同情和关爱他人,也是情感智力的一个重要内容,这关系到幼儿将来能否成为一个受欢迎的人。对于独生子女的家长和幼儿教师来说,幼儿在这个方面的情商如何,更是关系重大。如今大部分幼儿都是独生子女,一个幼儿是三个家庭的未来,是三个家庭的希望,更是六个成年人的精神寄托!如果培养出一个性格开朗的好孩子,那幸福是没法形容的,但如果家里出了一个逆子,那精神痛苦则不堪言状。所以我们应重视与幼儿之间的交流,给幼儿关心别人的机会,和他们一起进入快乐的交往游戏之中。这些光靠“说”是绝对不行的,还必须要让幼儿有亲身经历。因为人的大脑分为思维和情感两个部分,人际关系方面的情商智力技能,只有通过亲身交往体会才能有效地在情感大脑中发育出来。

做幼儿模仿的榜样

快乐的性格基础是在幼儿早期生活奠定的,家长和老师的态度、生活习惯,哪怕是一些高兴的动作都是幼儿模仿的对象,以后都会慢慢变成幼儿的性格特点、情商的一部分,甚至家长的一些言行都是幼儿学习的榜样。家长和老师自身的思想、性格修养和情感倾向时时都会影响着幼儿、感染着幼儿,因此我们不论心里快乐与否,都不要将负面的影响带给幼儿,在幼儿的面前应该永远都保持着快乐的心情。

早教专家冯德全认为:“优良性格有四个基础,一是快乐活泼,二是安静专注,三是勇敢自信,四是爱劳动关心他人。”我认为这些性格品质其实都是情商的重要内容。为了使幼儿具备以上的快乐性格,我们应该从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进行长期培养,注重加强幼儿情商的提高,培养幼儿快乐的性格。

早教知识大全:孩子3岁前家长们应该做的4件事


现在很多的新爸爸妈妈几乎都是很年轻的,在照顾宝宝的事情上,没有特别多的经验。孩子3岁前家长们应该做的4件事,相信有大部分的父母都不知道孩子们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应该为孩子做一些什么事情。今天就带着大家一起来了解吧,孩子三岁前,爸爸玛们应该做些什么呢?

1、及时关注

【宝宝年龄】新生儿

【理由】每个小孩都有一定的自尊心,都希望从家人的身上得到相信的认可,所以当宝宝哭泣的时候,都是因为需要家人的帮助,才会不停的哭泣,用这种方式让爸爸妈妈们引起对自己的注意。

【方法】当发现孩子开始大哭的时候,家长们一定要在第一时间内做到及时关注,让感到不舒服的宝宝,换上赶紧的纸尿裤,并且要正视着宝宝的眼睛,对他微笑。

2、制订作息表

【宝宝年龄】3—6个月

【理由】这一年龄段的小孩比较调皮,一点都不配合爸爸妈妈,哄宝宝入睡和给小家伙洗脸洗屁股,通常是件挺费劲的事。但是假如从小就让宝宝养成良好的习惯,就会变得简单,有规律的生活节奏会给孩子带来强烈的安全感。

【方法】从小就给宝宝制订作息时间表时,每天在规定的时间内洗澡,在洗完澡时候,休息半个小时,就应该上床睡觉奥,家门自己也应该要坚持,让宝宝形成一种良好的习惯。

3、转移视线

【宝宝年龄】6—24个月

【理由】宝宝开始长大的时候,就慢慢的会爬了,也渐渐地会抓一些东西,这时候家长们就会出现阻止的声音和动作,宝宝的行为就会令人感到烦恼。但是这一阶段的小孩只是表现出好奇心而已。

【方法】当家长发现宝宝开始抓台灯的时候,就可以喊他的名字,然后转移注意力,让他忘记自己要抓的东西,不要一下子就禁止了他的行为。

4、多解释

【宝宝年龄】1—3岁

【理由】这时候的小孩已经开始慢慢的懂得分辨对于错的区分,当家长们给孩子指令的时候,就会要求说出原因,让宝宝们能够理解为什么做出这样的命令。

【方法】对于这一年龄段的小孩,父母们不要总是让孩子们不要做什么,更多的是应该告诉他们怎么做。小孩子顽皮是很正常的事情,当孩子开始在墙壁上涂鸦的饿时候,就应该让宝宝知道其实在纸上画画会更有效果。

孩子3岁前家长们应该做的4件事,以上所介绍的这四件事情,家长们都有注意到吗?还是说已经都做到了呢?假如之前你照顾孩子的行为都不太正确,但是希望今天看完了大家的介绍,对年亲妈妈们有很大的帮助,和自我的一种提高,相信之后在照顾宝宝上也有了新的规定与标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