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言行不良是谁的过错!

家长的不良行为或语言,直接对孩子造成了负面影响,在孩子成长的道路上设立了绊脚石。

绝不吃亏

天津市某幼儿园小班老师透露,九成以上的小班新生家长曾经直接告诉或者暗示过孩子:“遇到有人打你,你就要更厉害地打回去。”

已有10年幼教经验的王老师表示,对于刚刚进入幼儿园的小班孩子,老师们通常重在保证孩子的安全和进食、适应新环境及培养孩子的个人生活能力等,但从今年来看,她们至少要拿出70%以上的精力来平息孩子们之间的“战争”。王老师回忆说,她所在幼儿园新学期安排的第一节集体活动课,是让孩子们一起到器材室玩儿玩具。为了让全班的30名孩子都有玩具可玩儿,三名老师特意将孩子们分成了三组。谁知当玩具摆到孩子面前时,原本分成的三个小组立即大乱,许多孩子随意跑到其他区域抢夺别人的玩具。全班30名孩子竟然有10多对在打架,有些还是三四名孩子在抢夺同一玩具。不少孩子都对其他小朋友推、打、踢、抓等。

更令老师惊讶的是,当一个女孩的玩具被男孩子抢走时,她竟然挥起巴掌给男孩来了一个耳光。而当老师询问女孩为何打小朋友时,女孩振振有词地说:“我妈妈说了,谁要欺负我,就让我打他,可不能吃亏。”

在接下来的一个礼拜,王老师和其他几名老师绝大部分时间都在给小朋友们“劝架”。往往是这对小朋友刚结束“战斗”,另一对小朋友又开始“宣战”。针对这种情况,老师们特意进行了调查,从结果来看,九成以上的儿童家长在新生入园前或平时曾多次教育子女“不要吃亏”,一些家长不仅教育子女受到欺负时要采取暴力的方式反击,甚至还有家长专门教导子女如何打人。

◎专家观点

“孩子现在不吃一点亏,长大就会吃大亏。”天津市河北区第十幼儿园董娟园长分析说。由于独生子女及“六个大人一个孩子”现象的普遍,家长担心孩子到了新环境可能会受“欺负”的心理很正常,但也应该正确面对小朋友间发生的摩擦。比如当小朋友推了自己孩子一下时,应该教育子女主动去告诉老师,而不是采用暴力还击的方法。

董园长指出,如果在幼儿时期孩子长时间处于“自己永远不能吃亏”的意识下,就会导致自我意识的不断膨胀。这种极度以自我为中心的人,成年后就很难和其他社会成员融洽相处,往往会因为一点琐事就采取暴力手段还击,以致出现严重的后果。可以说,如果家长在幼年时期培养了儿童“以牙还牙”的心理,不仅不是对孩子的爱护,还会给孩子的将来埋下巨大的隐患。

满口脏话

一些曾经在成人口中流行的、甚至连大人都难以启齿的脏话,如今却变成了儿童的口头禅,也出现在纯洁的幼儿园小朋友的嘴里。

“当我第一次听到‘我靠’这个词竟然出自4岁的小雨辰(化名)之口时,心里真不是滋味。而这句脏话,几天前他还不会说。”近日,在天津市某幼儿园中班的韩老师讲述了她的所见所闻。

韩老师说,由于小雨辰的父母都很忙,他大多和爷爷奶奶一起生活。在此之前的一年多幼儿园生活中,韩老师从来没有听过雨辰说脏话。而就在“十一”放假后的第一天,另一名小朋友不小心踩到了雨辰的脚,小雨辰竟然脱口就说道:“我靠。”脸上还带着大人不满时通常才会流露出的表情。听到这样话语的韩老师急忙上前追问他在说什么,满脸狐疑的小雨辰再次说出了“我靠”。在接下来的一整天幼儿园生活中,每每小雨辰不满意的时候,这两个字就会脱口而出。

当天晚上,当韩老师将小雨辰的异常变化告诉他的爷爷时,才知道事情的原委。小雨辰爷爷说,“十一”黄金周期间,放假的儿子、儿媳终于有时间和小孙子在一起了。放假的7天中,小雨辰一直和父母一起生活。而那句脏话,正是雨辰父亲的口头禅,尤其是在雨辰父亲接电话的时候,使用这两个字的频率最多。只是短短7天的接触,小雨辰已经将这句话牢记在心并运用自如了。

如果说小雨辰的语言某种程度上还可以接受,那么如今已经上大班的女童瞹瞹说出的脏话,甚至连大人都羞于启齿。她所在的幼儿园齐老师说,从入园到中班,老师们并没有发现瞹瞹有说脏话的毛病。而到了大班,瞹瞹的脏话不仅突然多了起来,而且其内容越来越污秽。幼儿园老师多次教育,在瞹瞹身上也是收效甚微。在一次家长会上,老师与瞹瞹母亲的一次长谈才找到了其中的原因。

原来,从小班到中班,瞹瞹的母亲一直没有工作。瞹瞹每天都是由母亲接送,绝大多数时间也是母女俩在一起。到了大班,找到工作的母亲下班很晚,每天就只能由瞹瞹的姥姥先将她接回去。瞹瞹的姥姥在农贸市场内摆了一个蔬菜摊,长时间待在蔬菜摊的瞹瞹,从市场混杂的人嘴里学会了这些污言秽语。

◎专家观点

董娟园长对此分析,从生理学角度来说,3~6岁的儿童是一生中记忆力最强和接受事物最快的阶段。这个年龄的儿童辨别是非、分辨对错的能力极其微弱,只是简单的模仿。家长一些不良的行为和语言的频频出现,无疑是对儿童的一种反复强化过程。这个负面的强化过程,就会让儿童学会这些不良行为和语言。而且越是聪明的孩子,其接受能力和记忆能力就越强。

应该指出的是,这个年龄的儿童一旦沾染上不良的行为和语言,往往会影响到今后的一生。此外,纠正这些儿童的不良语言和行为,往往需要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来进行“淡化教育”。在纠正儿童的同时,还需要纠正家长的语言、行为并创造一个文明的环境。

延伸阅读

是谁遏制了孩子的想象力


曾经一项国际性调查结果显示中国孩子的计算能力排名世界第一,想象力却排名倒数第一,创造力排名倒数第五。一些教育学家表示,中国孩子的想象力状况令科学界陷入忧虑,传统的教育观念束缚了孩子的想象空间,中国“一考定终身”的应试教育严重束缚了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中国教育的解放必须从解放孩子的好奇心开始。

事例一:妈妈拿着一幅儿子刚画的蜡笔画在批评孩子,“你的树怎么画红色的?树应该是绿色的,花可以是红色的、黄色的、紫色的,你画错了,上课为什么不好好听?……”听罢这位妈妈的训斥,可能有些人真的认为孩子的画作不好。

事例二:然然是—个活泼可爱的男孩。这几天,然然的爸爸发现,以前没事就喜欢在纸上用彩笔涂画—些奇怪画面的儿子画起画来“规矩”多了,树有树的样子,天有天的颜色。爸爸问然然:“怎么不画你喜欢的那些奇怪的天空了?”儿子说:“因为老师说那不是真实的天空呀!”

在专家的眼里,那位妈妈和老师如此教导,实在是遏制了孩子的想象力。中国目前的应试教育体制决定了一切都要向分数看,在这样的教育体制下,严重束缚了孩子的思想,教育是整齐划一的,慢慢地扼杀了孩子的想象力。孩子从小开始所有的时间都被分数、作业、兴趣班填满了。现在的孩子根本没有时间做梦,让孩子拿什么去想象呢?很多家长朋友都会惊叹于发明家的想象力。其实,每个孩子都有丰富的想象力,只不过,有的被家长注意到了,更多地却被忽视了,被嘲笑了,甚至被斥责了。

作为家长,应该正确地引导孩子的想象力,也要积极参与孩子的想象游戏,同时让孩子主持游戏,父母不要“反客为主”,给孩子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留下足够的空间,也可以考虑为孩子提供独自游戏的机会,让孩子在游戏或其他创造性的活动中发挥无拘无束的想象。父母经常给孩子提一些“开放式”的问题,让孩子用多种答案来回答题,也可以启发孩子的想象。讲一些有启发性的故事给孩子听,让孩子想象下面的故事情节,使孩子有发挥想象力的机会,培养孩子复述情节生动又富有想象的故事对培养想象力更有好处。实践证明以下五种方法,可为促进孩子想象力的发展,提供更多的机会。

1、续故事:给孩子讲故事时,不要都讲完,可以中途停下来让孩子去想象故事的结尾。

2、补画面和画意愿画:补画面是画一幅未完成的画,让孩子去补画其余的内容;意愿画是让孩子想画什么就画什么,不要硬行规定画的主题和内容。

3、听音乐:放一段孩子较易听懂的乐曲,让孩子想象乐曲表达的情景,并将这一情景说出来。

4、由说到想:向孩子提供一些特定情景,让孩子去想它的具体情况,如问孩子“天下大雪了,外面是什么样啦?”等等。

5、“你将怎么办”:向孩子提供一个问题情景,让孩子想出各种解决办法,如“走路遇到一片水洼,你将怎么办?”

要使教育出的孩子具有想象力和创造力,家庭、学校都要放手让孩子到实践中去锻炼,改变现有的教育方式,不要强行给孩子灌输知识。从幼儿园开始培养,发挥孩子在不同年龄段的想象能力,不要让孩子死读书。孩子的想象力是无处不在的,作为父母和老师不必刻意限制或是多加管教,让孩子自由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是谁主宰着孩子智力发育?


美国和加拿大的科学家发现:决定智力的是大脑形状发育的过程,而不是脑子的大小。“所有孩子大脑皮层厚度发育的基本模式是相同的,那就是达到顶峰后逐渐变薄。”美国国立精神卫生协会的首席儿童专家菲利普?肖博士说,“与智力相关的是这些变化的速度、大脑皮层厚度达到顶峰的年龄。智力超常的儿童会从皮层较薄时开始,然后迅速增厚,在较晚的年龄达到厚度的顶峰,变薄也稍快。”

肖博士的研究团队对300名4岁~29岁的健康儿童和青少年,进行了629次的脑部扫描,分析了从儿童到青少年各个时点的大脑皮层的厚度。同时,研究人员根据儿童的智力测查结果,依据语言和非语言知识、推理能力把儿童分为三组:智力超长组、高智力组、一般智力组。

研究报道称:虽然随着年龄的增长,所有儿童的大脑皮层厚度最终都会下降,但是不同智力组的变化模式是不同的。超常智力组的儿童从相对较薄的大脑皮层开始,迅速增厚,在11岁时达到的顶峰,接着在青少年早期变薄较快。

相反,一般智力组的变化有两种模式:在儿童时期大脑皮层稳定而缓慢地增厚,或者快速增加在七八岁时达到顶峰,接着是稳定下降的过程。而“高智力组”儿童大脑皮层的发育模式介于两者之间,与一般智力组的儿童更接近些。性别之间没有显著差异。大脑额叶皮层与智力活动有最直接的关系―――如抽象推理、计划和其他复杂的思维过程。研究者称正是额叶皮层区域形状发育的曲线与智力的差别密切相关。

由此肖博士的研究团队得出结论:与智力密切有关的是儿童和青少年时期大脑皮层的发育模式,而不是特定年龄的大脑灰质数量。“头脑最灵活的儿童有着最灵活的大脑皮质。”肖博士说。“聪明的孩子不是因为他们在特定的年龄时期灰质的多少而聪明,而是因为他们大脑皮层成熟的方式。”他说。“我们不知道皮层变化背后确切的原因,但是其他的研究提示我们,在大脑的发育过程中,脑细胞、神经元、它们之间的联系存在着用进废退,而且在早年非常突出,这也可能是大脑皮层变薄的原因。”

这一研究意义重大。“发现揭示了,智力是我们人格重要的方面,在儿童时期是非常稳定的,大脑结构的重要变化机制维持了这种稳定,”美国乔治敦大学学习研究中心主任艾登说。“大脑皮层变化规律的认识,对儿童教育有重要的启示。”她说。“对学习潜能的大脑动态机制的了解,可以帮助我们确定在儿童的不同发育阶段,哪些技能掌握容易,哪些会困难。”

智力是一个人所具有的一种潜在的综合能力,它适应于广泛的活动范围,体现于掌握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智力包括注意力、想象力、观察力、思考力和记忆力五个组成部分。

智商是通过智力检测得出的分数。智商通常能反映出一个儿童目前的智力发展水平,一般智商越高说明智力越好。根据智商可将智力水平分为几种不同状况:

>140智力超常

>120智力优秀

90~110智力正常

<90智力落后

<70智力低下

那么怎样进行智力测验呢?

智力测验是使用一组量表,包括许多测验试题,由专业测试人员对儿童进行测试。测试时要求环境安静、光线适宜,儿童情绪稳定,测试人员及家长不能进行暗示。

试题有文字式的,也有图画式的;有的让儿童来回答,有的让儿童来操作。目前我国使用的各种测试方法和量表,大部分是从国外引进的,然后结合国内的情况进行修订。一般国内儿童保健工作者定期召开会议,对使用的各种测试方法和量表进行研讨、修订、统一和传达。每一种测试方法都需要具有合理性、稳定性、可靠性及标准化。同时测试者必须经过严格和规范的培训,力求测验结果能真实地反映受试者的智力状况。但测验结果仅仅为受试者智力状况大概的反映,应当综合评价。

1.贝莉婴儿发育量表。包括精神、运动和行为三部分。可测试婴儿感知觉、记忆、发音、语言能力以及控制自己身体程度、肌肉协调能力、手指的精细动作等。在测验的同时,由测验人员观察婴儿的情绪、注意力、目的性等性格特点。然后根据量表算出受试者得分。此量表适于2个月至2岁的婴幼儿。

2.图画词汇试验。国内已根据皮博迪图画词汇试验进行修订,共有120张图画,每张图片上印有4幅不同的图画,测试者说出一个词汇后,要求受试者指出其中的一幅图。方法简便易行,适于2岁半以上的儿童。

3.韦克斯勒智力量表。国内已进行修订和标准化。测试内容包括词语类和操作类两部分,词语类包括常识、算术、词汇、理解及背数,操作类包括填图、排列、积木、迷宫等,适于4岁以上的儿童。

孩子粗鲁言行4大疑问解答


孩子的言行举止有时候常常出乎大人的意料,无论这些言行是否出自他们的本意,家长都有必要去了解引发此类言行的根本原因,以便对症下药。疑问一:我的孩子会说出一些既粗鲁又伤人的话。我该如何阻止他说这样的话呢?思考:正在学习适当的社会行为的孩子,还不能够理解和意识到他说出的话的影响度。通常,孩子脱口而出的一些话,是为了保护他们自己,或者是一种笨拙的表示真实感情的方式。知识的增加与逐渐的成长将会帮助他们改变这些。解决方法:1.最好的回应是提醒孩子他做错了。“汉麦德,我想你的话伤害到内森了。如果你不想玩这个游戏了,就告诉他你已经准备好玩点别的了。”2.对被冒犯的那个人说声“抱歉”。将孩子带到一旁,在私下里让孩子明白,你对他说的话的感受。问他要怎么处理这件事情。如果他不知道该怎么做,就告诉他应该说些什么。事后,就这件事情和孩子好好谈谈。如果这些话是孩子故意说的,就告诉孩子该道歉,比如说给对方写封道歉信。3.仔细观察一下什么影响了孩子的行为。一位没有礼貌的朋友?一个拿无聊当有趣、但孩子却很喜欢看的电视节目?一位对孩子很有影响力、自以为幽默的大人?一个无时无刻不在捉弄人的兄弟?如果你能找到问题的源头,那么你就能解决这个问题。疑问二:我的孩子诚实得让人哭笑不得,总是说一些很直接的话。昨天在邮局的时候,他大声地说:“妈咪,那位阿姨长胡子了。”我当时简直想死了算了。思考:孩子明白什么话是在说出事实,什么话却是在伤人,是需要时间和经验的。你可以利用孩子说这些话的机会,来好好教育自己的孩子。要不就躲在家里过几年再出来吧!解决方法:1.最好将孩子带到一边,简单地告诉他什么是不可以说的。例如,“最好将你对别人的看法保留在自己心里。那样的话,可能会伤害一个人的感情。”事后,再私下和孩子谈谈,这个人的特点以及给人的整体感觉。2.如果你注意到孩子盯着一个正在接近你们的人看,你可以事先避免这样的尴尬。蹲下来小声地对他说:“这个人只有一条腿。我知道你很好奇,但是盯着别人看是不礼貌的。我们一会儿再说。”稍后可以和孩子谈谈人与人之间的不同,以及如何尊重他人。3.当孩子说了一些让人尴尬的话之后,最好能迅速转移孩子的注意力,稍后再来教育他。如果你有足够的勇气的话,看着那位陌生人的眼睛,微笑,并说很抱歉。你不能收回孩子的话,但是你能表示出你对此感到很抱歉。疑问三:我的儿子和他的好朋友大部分的时候都能玩得很好。但是有时他们也会对彼此生气。我看过他们互相推搡或者打对方。我该如何制止这种行为呢?思考:孩子们就像大人一样,也会对朋友感到厌烦和生气。但是,他们不像大人那样有自我控制能力,因此缺乏用一种合适的方法来处理烦躁的智慧。作为家长,你需要教孩子在出现分歧时,该如何谈判或者妥协。解决方法:1、让两个孩子分别坐在沙发的两端,或者是两张放在一起的椅子上。告诉他们,解决了这个问题之后他们就可以站起来了。不要问“发生了什么”或者“谁先开始的”之类的问题,因为他们都有自己的观点。除非你看到了一个孩子先动手打另一个孩子,否则就让他们承担同样的责任。如果孩子们还小,或者没有处理这种打架的经验,你就需要引导他们之间的谈话。他们或许会把想法告诉你,希望你能够解决这个问题。让他们知道,你在那里只是为了帮他们,而他们必须自己跟对方交谈。2、如果你看到一个孩子打(包括推、抓或者其他的攻击行为)另一个孩子,立刻采取行动。让打人的孩子在椅子上坐几分钟,让他自己决定什么时候可以站起来。“阿诺德,在这个家里我们不允许打人。坐在厨房里。等你不会再打人的时候就可以起来了。”3、介入他们中间,坚定地说:“不许推人。好好跟对方说你想要什么。”然后,引导他们之间的谈话:“阿诺德,你想从西尔威斯特那里得到什么?”父母小贴士:如果你的孩子总是与某位朋友吵架,那么最好不要再让他们在一起玩了。如果这不太可能,就设计一系列的活动来让他们都忙碌起来。准备一些手工劳动或者其他游戏,或者租张碟让他们安静地看。疑问四:当我的孩子和朋友在一起的时候,就会产生分歧,他们互相说些既残忍又伤人的话。思考:孩子们有时会过分诚实。如果你的儿子认为他的朋友看起来很古怪,他就会直接说出来,而从不考虑他说出来的话会给别人什么感觉。如果你的女儿认为她的朋友是蓄意欺骗,她就会用一种不太恰当的方式来让这个孩子知道她的想法。此外,孩子会强迫他的朋友“按自己的方式来做”。大部分孩子能够变得圆滑,懂得如何妥协和谈判,但是这需要时间、经验和大人的指导。解决方法:1、远远地听着孩子谈话。通常孩子们的分歧会先从语言上开始。只有当争吵持续恶化,并且看不到丝毫解决的希望的时候家长才介入其中。2、如果他们平时都相处得很好,只是有点小小的分歧,就用分散注意力的方式来中断他们的争吵。走进那个房间,假装你没有意识到正在发生什么,问问有没有人想吃点东西,或者他们想不想去外面玩。有时,停止孩子之间的斗嘴只需要场景的转换。3、打断他们的争吵,但是不要帮任何一边,也不要问正在发生什么。如果他们都很生气,就把孩子们分开10到15分钟。让他们知道他们需要分开几分钟。根据每个孩子的性格和争吵的严重程度,之后你可以和每个孩子单独谈谈,或者将他们召集到一起,一同说说刚才的情形。让他们每个人用一句话来概括问题所在,然后问问他们准备如何解决这一问题。4、给孩子们一些选择。告诉他们,他们可以解决这个问题,然后再一起玩,或者他们今天就不能一起玩了。通常他们会选择解决问题。问问他们需不需要你的帮助。如果他们需要你的帮助,不要责备他们,也不要将注意力放在“谁是对的”。相反,让每个人都有机会说话,并将谈话引向解决方法。

逆反心理是不良家教的产物


父母的教育方法不当,是孩子产生逆反心理的主要原因。比如有的父母不尊重孩子的人格,随意地对孩子进行讽刺、挖苦、辱骂甚至殴打,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从而使孩子对父母产生对抗情绪;有的父母对孩子的期望值过高、要求过严,当孩子不能满足自己的愿望时,就大发雷霆甚至打骂孩子;还有一些父母由于缺乏心理学知识,不按照孩子心理发展规律施教,遇事婆婆妈妈唠唠叨叨,说话过头,爱摆长辈的架子等。

消除孩子的逆反心理,首先家长要关心孩子,及时了解孩子在想什么、想做什么,多听听孩子的呼声,理解孩子的欢乐与苦恼,并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尽量抽出一些时间参与孩子的活动或与孩子一起交谈;其次,尊重孩子。父母应针对孩子自尊心强的特点,尽可能不要对孩子事事干预,要充分相信孩子的办事能力。当孩子出差错的时候,父母在引导孩子认识与检讨错误的同时,应多理解少责怪,充分相信孩子能够及时地改正缺点与错误,善于发现孩子身上的闪光点,并给予及时的肯定和鼓励;再次,与孩子建立平等的亲子关系。父母应放下长辈的架子,尊重孩子的人格。对孩子的正当要求,父母应尽量满足;对孩子的不同意见,父母应启发诱导;对孩子所抱的期望要切合实际,切莫以过高的期望来“压迫”孩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