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我女儿3岁,是个听话活泼的孩子,就是不爱动脑筋。比如,看书遇到需要动脑子的地方就不看了,问她一些问题,她总是想都不想,回答“不知道”。有时急了,我就会说她几句,她现在越来越不喜欢跟我看书了。请问,如何让她成为一个爱思考、勤动脑的孩子?

答:其实,很多妈妈都面临这个问题,从前很听话,很让自己满意的孩子,随着年龄增长,带孩子学习的时候,发现孩子压根不爱思考,这个时候妈妈们就着急了,要是这样的话,将来上学可怎么办?!

面对这种情况,我们看到,提问的妈妈已经给女儿下了不爱动脑筋的定义,而且,颇为心急生气。然而,对于一个3岁的孩子,我们实在需要换一种思维。

首先,妈妈之前是不是任何事情都喜欢包办代替?

人的行为是受大脑支配的。我们的一举一动,都是和大脑的指挥有关。人们常说“心灵手巧”,其实,对于成长发展中的孩子,更贴切的说法是“手巧心灵”。在7岁以前,孩子对世界的认识最重要的是体验。摸过热水杯后知道什么是烫,摔过跤后知道怎么走路更安全,养过蚕后知道丝从哪儿来,玩过水和沙后知道有形与无形时时在互变……只要是孩子感兴趣的活动,孩子就会投入自己的智慧,开动脑筋,探究其中的奥秘。与自然的互动会充满了学问,与亲朋的互动会充满了温情。成人需要做的是发现孩子的兴趣中心,提供帮助,适当引导,让孩子按自己的节奏探索和思考。如果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家长始终不肯放手,怕孩子受伤,怕孩子弄脏,嫌孩子动作太慢,这些行为都会切断孩子和外界的联系,让孩子被迫放弃用手用脑的机会,久而久之,孩子就习惯被动等答案,等结果了。

其次,选择的书籍是不是孩子喜欢的?

强调在体验中思考,并不意味着要排斥书籍。因为书可以把孩子体验拓展和提炼。但给孩子选书和讲书,一定要注意贴合孩子的兴趣,用孩子听得懂的语言来讲。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在于让孩子体验到读书的乐趣,让孩子在一次次重复的故事中吸收和理解。过于急切的提问往往会破坏孩子享受听故事本身带来的好感觉。在这个年龄,如果我们没有选到好书,少讲一两本并不要紧。要紧的是,千万别让孩子怕了读书!更不能给孩子贴上一个“不爱思考”的标签。

有的妈妈今天看到别的孩子会说几句外语,就赶紧给孩子教外语;明天看到别的孩子会被唐诗,又赶紧给孩子教唐诗,永远以自己的意志决定孩子的阅读方向,那孩子肯定是无法适应,不愿意去学的。

最后,妈妈要有耐心。

3岁的宝宝不可能对外界事物失去兴趣。只要她有探索世界的兴趣,就有学习和思考的原动力。妈妈只需要耐心等待孩子想你提出“为什么”的那一刻,抓住机会,带孩子去探索,最好的办法不是告诉她答案,而是告诉她寻找答案的办法,以后孩子会找出更多的办法来探索这个世界,到那个时候,也许你再也不会为这个问题而苦恼了。

相关知识

孩子10岁前,不能少了这7种实践


国际儿童游戏权力协会(IPA)近日推荐了孩子在10岁前应该做的7件事,并提醒家长,玩沙子、打水仗、爬树等“古老”的游戏,是孩子成长不可或缺的。

如今的孩子,很多已经成了“电子宝宝”、“遥控专家”,与自然和人接触的机会越来越少。国际儿童游戏权力协会(IPA)近日推荐了孩子在10岁前应该做的7件事,并提醒家长,玩沙子、打水仗、爬树等“古老”的游戏,是孩子成长不可或缺的。北京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儿童研究室王玉凤教授同样表示,一些看似“原始”的活动,是孩子认识世界、学习社会生活技能的重要媒介,也是儿童成长过程中必须经历的“重要任务”。

自娱自乐。包括用手和脚作画、用花瓣制作香水、捏泥团、用面粉捏小玩意,在院子挖个洞穴。自娱自乐是一种重要的人生技能。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不断思考、探究,学习解决困难,不仅会形成自己独特的娱乐方式和自立能力,还有许多创造之举。父母应该给孩子自娱自乐的时间,别在孩子独自玩耍时指手画脚。

创造。包括制作一个泥雕、做一个风筝、用硬纸板做面具、用沙子堆城堡。儿童都是小发明家,这些实践不仅能培养他们的想象力,提高动手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能让他们在不断探索的过程中学到很多知识。

社交。包括和人小小地打一架、自己组织一次野餐。孩子们在一起玩耍,难免会有摩擦。所谓不打不相识,很多孩子认识伙伴都是从一场小架开始的。这是人类社会性的一种表现,是进入社会之前,与人交往的“预演”,是孩子交流能力和独立能力的一种锻炼。自己组织野餐的过程可以提高孩子的社交能力和办事能力。

亲子互动。为父母做早饭并送到床前、做面包、烘蛋糕。家长不必事事亲力亲为,以免孩子在潜移默化中认为家长为自己做任何事都是应该的,渐渐形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可以让孩子洗袜子、端洗脚水等,让孩子不断体会父母的辛苦和爱、提高自理能力、学会关爱别人。

与自然亲密接触。包括采集青蛙卵、采草莓、在院子里露营、认出5种鸟类、在公园找10种不同的叶子、捉小虫子、用草和小树枝搭一个“窝”、堆雪人。大自然是孩子们学习、体验、观察、探索的最好场所,在这里,他们的知识得以丰富,体验得以增长,观察力得以提高,融入自然的过程可以让孩子找回许多本真的快乐,并能从中学会珍视自然,保护环境。

养个动物或植物。通过自己喂养小动物、培育植物,可以从整个过程中学习到有关这些动植物的知识,寓教于乐,并懂得善待生命、珍视生命。

找点小刺激。在小河边草地上打滚、参加一次“探险”、爬树、骑自行车穿过泥水坑、玩丢树枝游戏、用沙子“埋人”、用颜料在脸上画鬼脸。现在家长对孩子多是过度保护,打扮得干净漂亮,玩具早已远离了原始的棍棒,偶尔摔一跤一大家人都心疼得不得了,更别说允许他们玩这些把自己弄得脏兮兮的游戏了。其实这些游戏才更符合孩子无拘无束的本性,能为他们带来的欢乐不是高科技产品所能替代的。

早教知识:早用筷子,孩子心灵手巧


我特想让孩子学用筷子,但周边的朋友和盆友都说,那么小的孩子还不可以用筷子,但大伙儿也说不清楚孩子究竟多少就该用筷子了,并且幼稚园也全是让孩子用汤勺的。因此很想要知道孩子多少才该用筷子?该用哪种材质的筷子?

[正确答案]

知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少年儿童的聪慧在手指上。”生物学家科学研究确认,人的大脑皮层和手指头有关连的神经所占总面积最普遍,由此可见手和大脑有丝丝缕缕的联络。婴儿阶段是大脑生长发育更快的阶段,皮层体细胞在三岁时已基础分裂进行,因此这一期内是孩子的智力生长发育的关键期。

让这一阶段的幼儿学习使用筷子,能够 做为训炼手脑并且用的內容之一。殊不知一些家中一拖再拖不许孩子用筷子进餐,关键是由于孩子用筷子不娴熟,边吃边掉米粒,吃得很慢,因此父母老是让孩子用勺子进餐,实际上它是错误的。

用筷子用餐对儿童的大脑和胳膊是一种非常好的锻练,用筷子夹食材可牵扯肩膀、手掌心和手指头等三十多个骨节和五十多块全身肌肉的健身运动,并且和中枢神经也拥有 紧密的联络。假若儿童一次进餐半小时,一日三餐就是一个半小时,这对儿童的大脑确实是一种很有益的训炼。

针对爸爸妈妈而言,选一双能够 吸引住孩子而又身心健康的筷子是很重要的。提议给孩子采用纯天然材料的竹筷或原色的木筷。可是,因为材料的缘故,竹筷、木筷不易清理,会被微生物环境污染,因此应留意常常消毒杀菌,保持干净。

心灵手巧 在宝宝身上也适用?


宝宝在长到2、3岁的时候,随着他们思维和运动的发展,就会产生“自己动手”的小小愿望,这期间爸爸妈妈最好顺应孩子的小心思,给他们更多实践的机会。俗话说的“心灵手巧”,手指的运动对开发孩子的智力功不可没。所以,爸爸妈妈不妨借助一些简单的工具和游戏来帮助孩子的小手“动起来”,来提升其手指的灵巧程度。快来和小编看看有没有适合你们的小游戏。

撕纸

拿五颜六色的纸,让孩子自由地撕成条、块,并可以根据撕出的形状,想象它们是面条、包子、小汽车、钟表等等。如果家里有缝纫机,妈妈可以在比较硬的纸张上用缝纫机踏出针孔组成各种图形,方便孩子撕下来。撕纸的时候要注意纸张的边缘不能够太过于锋利,这样会划伤孩子的手指。

折手帕

用一条手帕或一张面巾纸,教孩子怎样折出娇、边,然后再随意折成各式各样的东西,比如纸船、小老鼠、纸鹤等等。

串珠子钮扣

让孩子用线、塑料绳把各种色彩、形状的大珠子、大钮扣串起来,随着孩子动作的熟练和精细化,珠子和钮扣的洞眼可以逐渐变小,绳子逐渐变细、变软。当然这些线、珠子、钮扣可以在很多渠道买到。

夹玻璃珠

让孩子用筷子把碗里的玻璃珠、乒乓球一个个夹到另一个容器里,锻炼一段时间后,可以换成颗粒更小的糖果或黄豆、花生米等。

做动作

教孩子在唱歌、跳舞、学儿歌的同时,用小手比划出各种动作,把内容表演出来。

生活自理

随着年龄的增长,可以结合日常生活,让孩子自己系鞋带、穿衣服;自己拿筷子吃饭;外出游玩儿,让孩子把自己想带的小食品、餐巾纸、小玩具等装进自己的小包。这样做既能使孩子学会自己照顾自己,也能使他们的小手得到锻炼。

手工制作

给孩子准备一把幼儿专用的圆头的安全小剪刀,教他们学习如何剪纸;拼插类玩具也能很好地操练孩子的手指,增进孩子精细动作的发展。

专家指出,手指的运动可以刺激大脑的广大区域,而通过大脑的思维和眼睛的观察又可以不断纠正改善手指动作的精细化程度。眼、手、脑的配合协调能够极大地促进幼儿的智力发展。所以家长务必给孩子提供多动手的机会。

幼儿早教:让宝宝心灵手巧的玩法


幼儿小让宝宝心灵手巧的玩法有哪些?宝宝手的动作训练依照婴儿手的动作发展趋势全过程分下列好多个环节训练:

新生婴儿在出世后几日里,一直握紧小拳,有些人用手指去打动他的手时,他马上造成握持反射,它是不知学能的与生俱来本事。这时候可训练他的手,抚摩他的每一个手指头。由于新生婴儿最开始出現的觉得是肌肤觉得。那样做能够刺激性手臂肌肤觉得的生长发育。让宝宝心灵手巧的玩法有哪些?幼儿

小宝宝的双手动作的环节训练

宝宝二三个月时,手就拥有抚摩动作,常常抚摩被子、家人、玩具,有时候遇到什么就把握住没放。这时候手的动作还不受观念操纵,眼和手还不可以相互配合,手的动作沒有方位和总体目标。这一环节可有目的地拉他的手,使他摸下母亲的手、脸、衣服裤子或玩具等。让宝宝心灵手巧的玩法有哪些?幼儿

三四个月的宝宝,这时喜爱看球棒这类,能够让其随意抓物。

到四五个月时就应留意锻练孩子的手、眼的协调性和五指的分裂,应让宝宝随便独立地抓物,常常推拿孩子的手指头,并使他随意地玩纸、用手撕纸,训练其敲击、股票换手、换掌、挥手、探求等动作。

六个月之后,可慢慢训练孩子手指头的专业技能,这时候摆布物块变成宝宝了解事情的关键方式,如用大拇指、无名指或中拇指把握物块。把小玩具从小盒子里拿出来,再放回来。

让宝宝心灵手巧的玩法有哪些?伴随着孩子年纪的扩大,要让孩子尽量投身外部自然环境,如玩土、玩沙、用力触碰外部事情。在生活起居中也应让孩子做一些有意义的事的自身服务项目。那样才会塑造出一个“聪明能干”的孩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