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网上关于“儿童暴力”的视频屡见不鲜,人类的丑恶一面本不该在孩子中上演,而事实上这种趋势已经蔓延到了幼儿中间。研究表明,我国有暴力倾向的儿童年龄正呈现低龄化特征,一些孩子只有三四岁就表现出了暴力倾向。你也正在为自家或周围有这样的“坏孩子”而苦恼吗?

现象放送:

2岁宝宝打闹长辈

健健妈说:“我的宝宝今年刚满2岁,可是他看起来似乎特别爱闹,还好动手。什么事稍不满意就大声哭闹,还抓我的头发,我喊疼了他都不放。

那天他很晚了还嚷着要出去,外婆不让他去,他甚至把外婆的手都咬伤了。这样发展下去,我真是既担心又害怕,不知怎么办才好。”

在幼儿园爱打架

广州天英亲子教育中心的儿童教育顾问刘智刚给记者讲述了这样一个案例:有一天,5岁的小朋友江江的父母找到了刘智刚,询问孩子“是不是心理有问题”。原来,江江虽然只有5岁,可是已经成了幼儿园里不受欢迎的“坏孩子”。江江的爸爸说,“孩子的脾气相当暴躁,稍不顺心,嘴里就蹦出"我揍你"、"我打死你"的话来。”事实上,江江在行动上的表现也如此,和家人、小朋友在一起时,动不动就出手打人,有时甚至用一些能拿动的东西做武器去打别人,现在幼儿园已经不接受江江入园了,江江的爸妈也怀疑孩子存在暴力倾向,感到很苦闷。

家长助长孩子暴力倾向

“小朋友欺负你,你就揍他,打伤了妈带他看病!”一位家长送自己4岁的儿子去幼儿园,临走时甩下了这句话。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个别家长由于溺爱自己的孩子,怕孩子吃亏,便纵容他们使用暴力方式解决问题,致使幼儿暴力倾向在幼儿园甚至小学里愈演愈烈。

据广州一家幼儿园的老师介绍,一些家长常常在临走时这样告诉孩子:“要是哪个小朋友打你了,不用怕,告诉爸爸,我收拾他!”这些话语让老师们听起来不寒而栗。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老师说,现在的孩子太难管了,小朋友不小心碰了他一下,孩子就勃然大怒,甚至挥拳相向。一些孩子把暴力当成是解决问题的唯一方式,不管是谁惹到了他,都要动手相还,甚至老师批评他几句,他也冲上去使劲掐老师的腿。

调查显示:我国城市儿童三成以上有暴力倾向

据调查,以上的儿童暴力行为现在已不是极个别的现象。据了解,随着社会环境的改变,现在的儿童普遍呈现了早熟的趋势,有暴力倾向的孩子的年龄也呈现出了低龄化的特征。据相关部门抽查,目前我国三成以上的城市儿童有暴力倾向。每个人都有生气和冲动的时候,孩子也一样,大部分孩子对别人生气是因为他们被激怒了,他们会哭、会吵闹,甚至还会大叫,但通过分散注意力或安慰就能使他们平静下来,只有当他们极度受挫时,这些行为才会转为暴力。可是也有些孩子由于种种原因,非常容易被激怒,表现出对别的孩子、成人或动物的暴力倾向。

据儿童教育专家分析,儿童暴力一般表现为两类,轻者为语言暴力,即在言语中表现出暴力倾向,动辄出言“打死你”等。又如日常生活中一些孩子玩着玩着,突然猛叫一声,吓得周围人一哆嗦,而他自己却若无其事,此类言行也是儿童语言暴力的典型表现。另一类较为严重的则表现在儿童的行动上,轻则动手动脚,重则用暴力器械伤人,危害性极大,为孩子未来的发展留下了隐患。

专家分析:

暴力行为多数与家庭环境影响有关

刘智刚认为,幼儿攻击性行为的发生,主要是由于接受了不良的教养方式所导致的。溺爱和暴力专制的教养方式,都会是导致幼儿攻击性行为发生的原因。

如果幼儿在家中一直都是被溺爱的,家长对他平时打人、咬人、抓人等不良行为习惯不加以制止,幼儿就会认为他的这种行为是得到认可的,并且会变本加厉地实施攻击行为。

如果幼儿长期生长在暴力专制的家庭,其发生攻击行为的几率也很高。幼儿在学前期模仿能力很强,家长对幼儿实施暴力,无形中是在教育幼儿使用暴力,让孩子觉得“暴力能够解决问题”,所以幼儿在遇到用常法不能解决的问题时,就会采用攻击行为。

据了解,美国的一所学校在选择有潜力的孩子进行培养时,最先注意的不是孩子,而是孩子的家长。由此可见,家长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记者从广州市儿童医院心理门诊了解到,孩子的心理问题,由家庭环境引起的占75%。专家呼吁家长们要更重视家庭教育。

专家建议:

用正确方法化解孩子“人格危机”

中国儿童心理卫生协会理事郑毅博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儿童的暴力行为折射出了孩子的人格危机。”郑博士说,孩子的人格形成并不是在上学以后,而是在早期教育阶段就开始了。如果在幼儿时期家长忽略了孩子的教育,就很容易使孩子出现暴力、自卑、心理发育不正常等人格问题,而这些问题一旦形成,就很难改变了。因此家长必须要注意抓住孩子人格形成的关键期,提高其“免疫力”,使其身心向着健康的方向发展。专家认为,家长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预防孩子的“心灵暴力”倾向:

关爱孩子关爱孩子是根本。专家认为,对于幼儿来说,爱,远比一切都来得重要。家长首先应该给予孩子最基本的爱,体现在日常生活中就是满足、理解、尊重孩子的情感需要。只有让孩子体验到父母之爱的温暖,孩子才有意识和理念去爱他人和外物。同时,家长应从小培养孩子对他人和事物的爱心,比如,当家长的一方身体不舒服时,另一方可教育孩子去关心自己的父(母);又如在公园游玩时,看到美丽的花,孩子都想摘下来,这时家长应制止孩子的行为并说明理由,培养孩子的爱惜之心,以从心理上防止、克服孩子暴力倾向的形成。

教导孩子正确的交往策略多数孩子的攻击行为都属于一时冲动的类型,其实他们心中是渴望友谊的,只是不知道如何与他人和睦相处。这种时候,家长应该及时教给孩子良好的人际交往技巧,教孩子运用多种方式来化解困境。

教孩子控制情绪情绪在人的心理变化中起着核心作用。幼儿还没有学会如何控制情绪,因此家长应该帮助孩子逐步战胜情感刺激,使孩子有稳定的情绪,能与周围环境相适应、融合。心理学研究表明,群体环境和集体活动最有利于培养孩子的合作精神,家长可以多创造这样的环境,让孩子学会忍耐宽容,加强自我约束力和控制情绪的能力。

相关阅读

错误的教养方式 摧毁孩子自尊


生活当中,很多父母不注意在孩子面前的言行举止以及教养方式,我们总结了生活中父母18个危险行为,如果你有这些行为,如果你不想毁掉孩子,那就马上停止这些无聊举动吧!

家教五大误区干扰孩子成才

以下的一些做法会摧毁孩子的自尊,将孩子贬到卑微的地位上。具体方法如下:

1.让孩子觉得自己什么都不行,没人赏识他。

例如学习不行,长相不行,交际不行,干家务不行,马虎,粗心,让家人为他受累……总之,他没有行的地方。

2.经常拿比他“行”的人刺激他。

例如这种话要时常挂在嘴边:“看人家××,从不让父母操心!”这类话最具打击力和摧毁力,是摧毁孩子的王牌语录。

3.使孩子产生罪恶感。

父母把自己塑造成为家庭牺牲者的形象,这样会使孩子产生罪恶感。而一个有罪恶感的人往往采用自暴自弃的方法度过一生。

具体方法举例如下:经常告诉孩子,自从有了他,你连电影也没看过,你为他操碎了心都累出病来了,最好再具体说出你身上的哪种病是由于他造成的。或者说,如果不是为了照顾他,自己早就在事业上有大发展了。

4.和孩子说话时口气决不能和蔼。

切不可使用商量的口吻,一定要使音量达到70分贝以上,一定要使用命令式的口吻。

如果还能配合一些挖苦讽刺的汉语词组,则效果更佳。如“你真蠢”“你混”“没见过你这么傻的”“怎么生了你这么个东西”等等。

5.孩子的一切要由你来决定,切不可给他一点儿自由,他的行踪你要密切注视。

他如果有日记,一定要设法查看;他如果有信件,一定要审查。这样做能在他心里造成他不是人的感觉,造成他是一个受人操纵的木偶的感觉。一个怀疑自己不是人的人是绝不可能奋发上进的。

6.要学会迁怒的本事。

单位上遇到不顺心的事,回来后要想方设法找理由给孩子泼狗血。无论什么事都归功于孩子的过错然后教训他,并制止他流眼泪。这样做可以有效地打击孩子的自尊心,增强孩子的自卑感,同样可以造成他不是人的感觉。

7.从孩子婴儿时期开始,就对他有求必应,要什么给什么。

这样当他长大后,就会理所当然地认为:万物皆备于我。

8.当他口出污言秽语时,尽管讥笑他。

这要他的词汇会越来越不成体统,说出话来把人气个半死。

9.永远不对他进行精神道德教育,让他自己混到成年时再说,让他自己去决定一切。

10.避免对孩子说他犯了错误,免得孩子有时候会感到内疚。

这样他将来出去偷东西,或者因为其他原因犯罪而被逮捕的时候,会感到全世界都在同他作对,他反倒成了受害者。

11.把他随手乱丢的一切东西都替他收拾好,千万不能让孩子自己动手,免得他累着。

这样他会养成习惯,遇事把一切责任都推给别人。

12.不论好坏书刊,任其自看,不闻不问,更不予干涉。

而家里倒是收拾得干干净净,餐具也做了彻底的清毒,但就是不管孩子的脑袋里装了多少垃圾。

13.父母经常吵架,恶言相加,根本不顾忌孩子在场。

这样,将来父母感情破裂,离婚时,孩子不致于感到意外。

14.孩子要用多少零用钱都照给不误,不要让自己干活挣钱,也别叫他节省,何如让他和父母当年一样受苦受累呢?

宫外孕湿疹怀孕的表现手足口病症状宝宝感冒流鼻涕怎么办孕中期注意事项怀孕吃什么好盆腔炎有什么症状怀孕三个月胎儿图

15.对他在饮食、起居方面的无理要求,总是姑息迁就,否则万一他生气了,着急了,那可不得了。

16.当他和邻居,老师或警察发生冲突时,家长坚定不移地站在孩子一边,让孩子知道:那些人都是对你不公平的。

17.当孩子闯了大祸以后,慎重地声明说:“这点鸡毛蒜皮的小事,未免小题大做了吧?”。

18.当众出孩子的丑。

前17条都是在中级阶段前,真正要彻底毁掉他,这第一条才是杀手锏。

你一定要当着外人(或同学或亲友或邻居)损他,贬他,让他无地自容。从心理学角度讲,这样做能使一个人产生惧怕社会的心理,产生自惭形秽的念头。而一个惧怕社会和自惭形秽的人是很难立足于社会的。

您掌握了以上17条,就基本上可以毁掉自己的孩子了。当然,还得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做到运用自如,这样才能将你的孩子彻底毁掉,使他终身一事无成。

如果你不想毁掉孩子,那么就不要做上述的无聊举动了。

早教知识:何谓有效的教养方式


他并提示父母一件十分关键的事:与当然协作的一个极佳方法是:吸引住孩子的专注力,让孩子一目了然她们所工作经验到的是更是自身的行動与心态下的結果,乃至分配情况,帮助他们自己学习培训这种实情而不容易导致损害。谨记,课程内容的分配应当要导向性启迪本质的认知能力,而不是填满经验教训寓意,让孩子感觉你是冷嘲热讽:‘一下吧,我早告知过你呢!’孩子应当抱持的念头是:‘自己学得了这一经验教训。’有效的教养方式有哪些?

有效的教养方式有哪些?《心理辅导的艺术》一书中也一段非常有聪慧得话:生命以它的方式和時间将痛楚加诸于一个以自我为中心的人的身上;那时候,受辅者定会谦逊地自身更改。痛楚对大家来讲,一般 是种恩惠。这展现了自然规律怎样忠恕之道人们内心。大家父母要有充足的聪慧,饰演正确引导孩子的人物角色,让孩子在自然规律运作中学习培训到人生的智慧,去造就一个圆满收官的人生道路。

什么叫合理教养?

最终大家将第一章到第三章作个小结,讨论一下怎样合理教养出取得成功的孩子。说白了合理教养,包含下列2个方面:

合理教养梳理表

关键意识

教养內容

考试成绩≠取得成功,多塑造孩子取得成功个性特征才是长期之道。采用高杠杆教养方法,主要在孩子取得成功化学方程=f。

教养方法

1、孩子取得成功化学方程的三大密秘:以身作则、教导及尽早教育 。

2、依据孩子生命成熟情况调节教导设计风格。有效的教养方式有哪些?

3、多选用威信和权威型教养设计风格,开展心态指导五流程。

一、第一个方面是教育 的意识、专业知识或方法务必对孩子将来取得成功有一定的协助,它是归属于教育 內容的一部分,也就是做对的事,商业界常说的效率。

二、兹将合理教养的关键意识梳理以下页,以助诸位有意父母把握合理教养的內容与方法,培植出将来社会发展的栋梁之材!

接下去我能提到开启孩子取得成功大门口的七把锁匙,也就是七项关键取得成功个性特征。如果你塑造了孩子这七项取得成功个性特征,他取得成功的一生将是能够 预料的!

早教知识:;孩子心理脆弱与父母的养育方式有关


孩子心理脆弱怎么办?如今一些孩子看起来非常敏感,这是为什么呢?实际上这跟家长的教育方式是相关的。家长一定要留意下列教育方式,由于这将会使孩子脆弱的根本原因。

1、过分娇惯

如今许多家长非常是老年人,视独生子为掌上明珠,每样事儿必须依从他,长此以往,儿童就产生明显的“以我来管理中心”的心理状态和骄纵的性情。孩子心理脆弱怎么办?

2、过分赞美

赏识教育能够 塑造孩子的信心,但假如过分器重,就会让孩子越来越自傲,上了去,下不去。一旦碰到强手、被战胜得话,非常容易造成烦闷、缺失信心而越来越不自信。

3、老想孩子赢

一些家长不愿意见到孩子不成功,实际上那样做总是使孩子越来越只有赢不可以输,对今后的成才沒有协助。孩子心理脆弱怎么办?

4、包办代替取代

一切正常状况下,孩子从1-两岁起就会抢着要自身用餐,还一些孩子要自身穿衣服裤子、穿袜子、帮助叠衣服、收小玩具这些,这种全是孩子对动手能力办事的比较敏感主要表现,聪慧的家长会很愿意相互配合。但非常多家长禁不住大包大揽,把一切清洗得干净利落。

5、逃避责任

许多家长在孩子摔倒时有意打木地板,并告知孩子:“全是路面高低不平,害小宝宝摔倒,妈妈打它!”这类相近行为将孩子摔倒的义务推给了可怜的木地板,长久以往,孩子遇到挫败时就习惯没去应对或逃避责任。

育儿方式影响孩子性格


孩子性格的形成与早期生活习惯有密切关系,这一点尚未引起人们足够的注意。常听到有的父母抱怨孩子天性胆小、娇气,殊不知,恰恰是自己无意中以错误的育儿方式养成了孩子的这种毛病。实际上。培养孩子性格品质要从小抓起,从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着手,如饮食、睡眠、排泄安排、自理能力训练等,这些先入为主的习惯就是孩子日后的习性。

父母的情感态度对孩子性格的导向作用十分重要。现代父母的情感流露比以往更明显,频率和强度更高,这样会使孩子变得非常脆弱和具依赖性,在娇宠中变得批评不得,甚至父母的声音稍高一点,孩子也会因此受恢而大哭不止,显示出脆弱的性格特征。

一般情况下,娇气脆弱的孩子常缺乏足够的心理承受力,一旦受到挫折极容易出现心理障碍。

再则,如今独生子女多,父母的悉心照顾表现在各个方面,如替孩子包办的事情过多,对孩子的正常活动限制过多等。这些过分“担心”的心理,不可避免地通过言行举止显露出来,对孩子起到暗示作用。不少父母在孩子想参加某项活动之前,总是向孩子列举种种危险,结果使孩子产生了恐惧的心理,并因此畏缩不前。年龄愈小的孩子愈容易接受暗示,父母的性格特点极易潜移默化地传导给孩子。

现在的父母还往往把孩子的身体健康寄托在各种食品和药品上,而不是让孩子在阳光、新鲜空气和户外运动中锻炼身体。一般说,体弱多病与性格懦弱之间有着一定的内在联系,因为病儿会受到父母更加细心的照顾和宠爱,从而成为助长软弱性格的温床。这种保护过度的育儿方式,会使孩子的性格具有明显惰性特征,表现为好吃懒做,好静懒动,缺乏靠自身能力解决问题的内在动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