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车是孩子年幼时的代步工具,可最近的报道却显示,长期不当使用童车,会对孩子造成伤害。

●四岁男童双腿畸形

8月27日,《重庆晚报》报道,4岁男童双腿严重畸形,医生诊断称是长期骑童车所致。黄女士从外地打工回来,发现孩子的双腿明显外撇,特别是走路的姿势很难看,形如“鸭步”。孩子8个月大时,夫妇俩就给儿子买了一辆两用童车,两岁前用来坐,两岁后用来骑。孩子非常喜欢骑童车,每天少则一两个小时,多则大半天。由于他个子比较高,骑童车时双腿不能伸直,自然形成外撇的姿势,最终导致双腿畸形。

专家称,所谓童车病,就是有的孩子骑了一段时间童车后,两条腿发育不正常,比如膝盖内侧特别膨出、两条小腿向外撇,看上去像“X”形腿;也有的孩子两条小腿向内弯曲,立正时膝关节不能靠拢,出现“O”形,也就是人们所说的“罗圈腿”,由于“童车病”的形成时间较长,很多家长并未引起重视。

●买童车先考虑孩子发育

“给孩子买童车,最好根据孩子的生长发育情况来挑。”儿保科副主任医师焦敏说。车的座位高低最好可调整,根据孩子需要调整,孩子每次骑车时间不宜过长。

家长应随时关注孩子腿形,一旦发现异常,要及时纠正。比如发现孩子有轻度X形腿或O形腿的,可让孩子盘膝而坐,或经常有意识地让孩子直伸双腿,每次练习20分钟,每天3次。症状严重的,应该及时到医院诊治。

扩展阅读

小心宝宝尿床可能是“遗尿病”


尿床也是病?湖北省内近百名儿内科医生昨集体学习儿童遗尿,有关专家介绍,超过5岁依然尿床,并且每周2次以上,持续时间超过半年,可诊断为遗尿症。

武汉市儿童医院肾内科主任栾江威说,国内家长甚至医生都对遗尿症缺乏了解,去年11月份国内才形成“遗尿症疾病管理专家共识”这一诊断标准,很多患儿漏诊误诊。

宸宸今年刚满10岁,一周总有两三夜尿床。听老人说孩子长大就不会再尿床,家里人并不是很在意,但苦于要经常换洗床单,还是积极给孩子寻觅偏方。找狗肉吃,还要吃不少癞蛤蟆。直到最近妈妈带宸宸到武汉市儿童医院肾病内科就诊,才知道孩子尿床原来是种病。

栾江威说,宸宸属于典型的遗尿症,通过药物治疗和膀胱训练,半年后症状将能减轻。

遗尿症并不少见,5岁以内遗尿症发病率为16%,7-10岁发病率为10%,10岁以后到成人期发病率为2%。目前,每年该院肾病内科门诊遗尿症就诊儿童仅300人,换言之,还有相当多的遗尿症孩子并没有就医。

专家说,遗尿症应该尽早就医诊断病因,有针对性地治疗将明显减轻症状,遗尿症并不影响孩子智力发育,但是对心理影响很大,长期尿床的孩子心理负担重,性格更内向、孤僻、敏感、多疑、不自信、害怕参加集体活动。

童车里的宝宝难“长大”


宝宝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姥姥姥爷们,为了维持我们宝宝的干净卫生,不让我们的宝贝下车,不让在地上爬滚,害怕弄脏衣服,害怕走不稳摔着。让宝宝坐在车里更加安全、卫生,我们也省心,省劲,多好啊。

可是,你们不知道,这样把宝宝圈在车中,对宝宝的成长是极为不利的。

第一,一岁的宝宝,身体正处于飞速发育期,如果长期圈在车中,骨骼发育就可能受到影响,甚至可能畸形。

第二,一岁多的宝宝正是学走路的时候。要想让宝宝早早学会走路、走好路,唯一的方法是让宝宝多走路。走路是人最基本的能力,是一种日常行为,不能把宝宝“学走路”当成一门课程,抽出时间“专门训练”,平日里则让宝宝坐车游玩。这样做,不但使宝宝的走路能力发展缓慢,还会让宝宝从潜意识里把走路当成一种负担,使宝宝从小养成怕苦、怕累的习惯,缺乏坚强的意志和毅力。

第三,一岁多的宝宝正是对外界充满好奇、大量接受外界信息的时期,这时应尽可能地开阔宝宝的视野,让他接触自然、感受自然,从中获取成长必要的最基本信息。如果宝宝长时间囿于童车,视野就会受到限制,行动就会没有自由,就无法接触自然界的东西。一朵花,一块石,对宝宝都可能有着具大的吸引力,但囿于车中无法够到,便无法吮吸花的香味,感受石的坚硬,使宝宝对周围的世界只具有感性认识,缺乏真实的感受。长此以往,会渐渐降低宝宝的好奇心,使宝宝丧失求知欲。

第四,一岁多的宝宝也正是免疫力形成的时期。如果因为怕脏、不卫生而不让宝宝接触本该正常接触到的细菌,其结果,就是宝宝的免疫力缺失,导致宝宝长大后经常皮肤过敏。因此,要让宝宝回归自然,他愿在地上滚,就滚;愿在地上爬,就爬,越“不讲卫生”,宝宝的免疫力就会越强。

第五,活动是宝宝智力开发的源泉。一岁多的宝宝正是智力飞速发育期,而智力的发展不仅仅是语言、认知能力的发展,更是综合智力的发展。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告诉我们,宝宝的能力发展的最佳时间就是1~5岁之间,错过这个时间,有些能力不论以后再怎样努力,都很难再获得长足发展。因此,唯有把宝宝放归自然,让他自由活动,才能让宝宝的各种潜能从隐性变为显性,为日后发展提供方向,奠定基础。

第六,把宝宝囿于童车,不但限制了他的自由,更阻隔了宝宝与宝宝,宝宝与他人的交流,时间久了,会使得宝宝变得性格孤僻,不愿与小朋友一块玩耍,不愿与人交往,影响日后交际能的发展。

童车里的宝宝难长大。童车虽好,不能常坐,不能让宝宝恋于车上。爱宝宝,就放开牵住宝宝的手;爱宝宝,就让宝宝走下童车;爱宝宝,就让宝宝走向自然……您只有放手,不怕宝宝摔倒,经过摸、爬、滚、打的锻炼,宝宝才能健康地成长。

让宝宝独睡 3个误区父母要小心


让宝宝独自睡觉的过程中,有时候父母的准备工作没有做好,这些都会影响宝宝独自睡觉的。下面小编总结了几位父母让宝宝分床睡的误区,各位父母可要注意了。

误区1:在睡前谈论不合宜话题

YOYO妈:宝宝都已经4岁了,还是没有自己独立睡觉。之前也会跟他说好今晚要自己一个人睡了,宝宝还答应我呢。帮他洗完澡、让他边看电视边跟我们聊天,到点了就让他睡觉,谁知道,他情绪就有点不好了,变得有点暴躁,死活都不愿意自己睡,他爸爸看见他这样子都有点火了。不知道是不是跟他聊了一些不合他心意的话题,才会产生这种变化。

很多父母非常珍惜宝宝睡前的时间,认为是绝佳的亲子聊天的机会,但是谈论不适合的话题非但没有增加亲子关系,反而还会让宝宝产生不愉快的情绪。

事例中的宝宝是从没自己独立睡觉的,也说明了他对于独立睡觉的不愿意,而孩子到了4岁,自我意识已经形成了,他开始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不想要什么,在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最可能会以“不听你话”来对抗你的主张。睡前或许谈论了一些他不喜欢的话题,例如“今天又做错了什么事情”“是不是惹老师生气了”,这些都会影响到他情绪。脾气暴躁一点的孩子就会以拒绝分床睡来对抗你。

也许你会说,其实那些话题我也只是随便说说,但是有些孩子天性比较敏感就会对你的话认真起来,同样会拒绝分床睡。

创造良好的睡眠环境

每个人第一次做某一件事的时候,都尽可能令自己的情绪达到最佳状态。更何况是宝宝第一次一个人睡觉呢!所以,父母要做的是,创造良好的睡眠气氛,不仅不让自己发脾气,还要让宝宝保持良好心情,尽量谈一些让他愉快的话题,甚至可以激发宝宝对自己睡觉有所向往的话题。可以给孩子讲讲笑话或故事,让他心情放松。也可以和孩子一起听听轻柔舒缓的音乐。

误区2:过分亲昵让宝宝“吃醋”

志琳妈:我家是男娃,3岁半,我觉得也是到了他要分床睡的年龄,于是,开始让他自己睡觉,但是每一次睡前他都缠着我,有时候甚至推开他爸爸,说“不要、不要,我要跟妈妈睡觉”。有一次,好不容易哄他在自己的房间入睡了,谁知道他半夜又跑来我们房间了。宝宝平时都很粘我的,一看到他央求我“最后一次陪我睡嘛”,我的心就软下来了。

孩子四五岁时,到了男孩恋母,女孩恋父的时期,这个时期的恋父恋母情结比之前单纯的喜欢和父母在一起有所不同,不但会表现得对父母更加依恋,而且具有排他性,会导致孩子日后缺乏自爱、自律,甚至形成性识别障碍。

事例中的宝宝估计是比较依恋母亲,不允许有其他人“占有”妈妈,所以才不愿意分床睡。另外,父母是不是在宝宝面前做了过分亲昵的动作呢?以至于宝宝到了独睡的时候会比较抗拒爸爸的要求。

夫妻之间或许在宝宝面前不经意地说了一句“亲爱的”,或者一些牵手、搭肩、拥抱的行为,都会令处于依恋期的孩子产生“妒忌”心理。因此,他们会觉得离开爸爸妈妈睡觉,感觉爸爸或妈妈就是被其他人“占去”了。

房门打开让孩子感到安全

尝试让宝宝独立洗澡、吃饭、穿衣服,多跟其他小朋友一起玩,适当“抽身”做别的事情。告诉宝宝“妈妈也有很多事情要做”“宝宝今晚自己睡觉,明天妈妈和爸爸就买宝宝最爱的玩具”,目的是让他知道长大要独立,爸爸妈妈都是最疼爱宝宝的。

当然,在宝宝面前,夫妻的动作也需要检点一下,因为过分亲昵就会让宝宝觉得父母不需要他了,认为大人是因为自己碍事才要求分开睡的。

孩子开始独睡时,打开他房间的门,父母也打开自己房间的门,让两个小空间连接起来。这样,孩子会感到还是和父母在一个房间里睡觉,只不过不是在一张床上。

误区3:爸妈“心太软”

腾腾妈:小妞4岁2个月,让她独睡吧,她最拿手的好戏就是哭闹,大半夜的大哭,人家邻居还以为发生什么事情呢!临睡前,她不愿意就哭,我人比较心软,一听到她就不舍得她一个人睡;半夜的时候也是,哭着跑来我的房间,老公眼困就干脆叫她睡下来,我也是这么想。第二晚,我坚持不让她跟我们睡,她哭闹,之后恶性循环……

很明显地,小妞是在父母的宠爱之下成长的,因此会形成娇气的性格。对于孩子来说,一个人睡觉就意味着独自面对黑暗,对于一个娇气的小女孩来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再加上,父母的心软,也会助长她的娇气,她会变得更加不愿意一个人睡觉。

独睡的最初阶段是非常重要的,需要宝宝的坚持和适应,同时更需要爸妈的坚持。独睡是种习惯,只要用适当的方法坚持,时间久了,自然就会形成。但有的爸妈分床后一见宝宝哭闹,就坚持不下去了,让宝宝又回来和自己睡。这样的爸妈往往太溺爱宝宝,下不了决心。只有持之以恒,好习惯才可能日趋巩固哦。

告诉宝宝独睡是长大的象征

在分床睡之前,可以跟宝宝沟通好,跟他说“你现在长大了,长大的孩子都会自己睡觉的,邻居的小姐姐也是自己睡的。你也是跟小姐姐一样长大了,所以要一个人睡觉了。”

有达人妈妈分享经验,带孩子外出的时候,都会说“宝宝快上幼儿园的时候,就已经学会自己一个人睡觉了,很勇敢!”尽管孩子还没真正开始独睡觉,但是被妈妈这么一说,他自己也慢慢尝试着独睡觉了。

这时如果孩子需要,可以给他找一个替代物。例如,让他抱着妈妈的枕头睡觉,或者抱着自己喜欢的娃娃睡觉等。时间长了,孩子适应了一个人独睡时,父母可撤掉替代物,但切不可操之过急。

女宝常用粉色系 小心公主病“上身”


家中有女宝,家长总是喜欢给她买粉色系的衣服、玩粉色系的玩具,就连最普通的日用品,都逃不出淡淡的粉色。虽然粉色、白色、米色等温柔系的色彩,高贵浪漫,适合女孩子。但从色彩心理学的角度来看,这种对于颜色的偏好,对孩子的心理会产生一定的影响。那么女宝宝长时间使用粉色系的物品,会有怎样的问题呢?

心理学:粉色让人放松

从心理学的范畴来说,一般接触浅色系的人会更加积极乐观。粉红色,象征健康,是女性最喜欢的色彩,具有放松和安抚情绪的效果。例如一群小学生在内壁为粉红色的教室里,心率和血压有下降的趋势。

对于喜欢粉色的人来说,他们性格稳重温柔,大多都是和平主义者。其中,喜欢淡粉色人不仅具有高贵典雅的气质,还很会照顾他人。喜欢深粉色的人还在性格上比较接近喜欢红色的人,有活泼热情的一面。

爱“粉”成癖小心公主病

不过,每种颜色都有相对的负面影响,据英国《每日电讯报》报道,若粉色太泛滥或会损害女孩的心理健康。

首先,从色彩心理学角度看,粉色会软化人的性格,让人感到自己时刻处于被保护的地位,变得怯懦而娇气,最直接的害处就是容易引发“公主病”。其次,穿上粉色,会有一种高高在上的感觉,长此以往可能让孩子变得傲慢而孤立,导致人际障碍。

粉色还是一种极具童话色彩的颜色,永远都代表真善美的一面。如果孩子总是被这种童话色彩包围着,就会在一定程度上遏制其思维和心智的发展,让她们对世界产生错误的认知,认为社会只有单纯的一面,这对于她们适应社会非常有害。

另外,总是穿粉色还可能导致孩子出现一些精神问题,粉色是暖色系,但同时也因为其太安静,可能导致孩子沉浸于自我世界而变得忧郁。当然,这里并不是否定给女孩子买太多粉色物件,只是建议,不要爱“粉”成癖,而应该让女孩子摆脱某一种色彩的束缚,走进更多彩的世界,更利于其身心成长。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