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作为父母,我们要正确的理解早期教育,早期教育使得孩子身心得到全面的发展,孩子早教最适合的年龄是多大呢?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宝宝为什么突然变成淘气包了?”,仅供参考,但愿对您的工作带来帮助。

相信许多爸爸妈妈都曾经有过这样的疑问:“为什么有时候我的宝宝会出现反常的情况?”“他的脾气怎么突然变得那么坏,处处和我们唱反调,而且怎么说都不听?”孩子偶尔会出现某些“反常”的行为,跟平日多数时间里的他不一样,这个时候,家长就有点不明白宝宝到底怎么了,甚至有点手足无措,不知道怎么办。许多家长认为理所当然的管教方式,无论软的硬的,这时候施展出来居然全都无效,而且宝贝做出的反抗会更加强烈,严重的时候甚至会破坏亲子感情,造成亲子间的紧张与对立。

困惑加失望的父母通常不是弃械投降,就是对孩子施以更强烈的处罚。但是处罚有时候会让孩子采取更糟糕的行为来报复或发泄,家长只好使用更多的处罚,这样很容易形成恶性循环,不仅不能解决问题,于自己于孩子,都没什么好处。

不适应行为的目的

当孩子出现不听话、反抗或故意捣蛋等不良行为时,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此时孩子的内心正存在沮丧、挫折、气馁的情绪。有些孩子感到挫折,是因为他们希望获得父母的关注与接纳,当他们无法通过持续的努力来博得父母的赞美时,他们就会改用长辈不喜欢的行为表现,提醒父母注意自己的存在。

专家认为,孩子的每一种不良行为都是为了达成某种目的而表现出来的,这些行为在年纪稍大的孩子或成人身上其实也能常常看得到,只不过成人的目的更多、更复杂。一般来说,不适应行为的目的和表现形式有下列几种:

引起注意与关心

所有的孩子都希望自己能得到较多的注意与关心。一般而言,在正常的情况下,多数的孩子会运用正向的方式来达到这个愿望,例如努力做个听话的乖宝宝,以获取照顾者的赞美。但如果这个方法失灵了,他并没有得到大人的关注,依然被忽视,他们就会倾向选择用负面的方式解决,如调皮捣蛋一番,即使因此挨骂,也比被冷落来得好。

家长可以仔细观察孩子的行为及行为的后果,来判断他是否有引人注意的目的。例如他耍赖、不听话时,我们立刻去纠正他、哄他或提醒他,也许无形中正好满足了他期待吸引你注意的目的。短时间内,他的吵闹等不良行为或许会停止,但是过了不了多久,他又会用相同或相似的方法来达到目的。

转个弯,这么做

要教导这种刻意引人注意的孩子,父母必须特别留意自己的反应,可以采取以下的做法:

◇当孩子想要运用不适当的行为达成目的时,最好不要满足他,这样的反应是为了让他明白,他可以用好的方法或正当的行为,来提高自己的重要性。

◇多注意孩子好的行为,当他表现出值得赞赏的行为时,父母应该给予适当的鼓励。

◇另一方面,对于孩子有目的的行为,我们也可以置之不理,或将他的注意力转移到其他事情上。

◇还有一点很重要,那就是不要太娇惯孩子,让孩子认为自己应该是大家随时注意的焦点。如果宝贝有足够的自信与安全感,知道自己拥有许多爱与关怀,他将会自然现出合理的行为,而不是“别有所求”。久而久之,他会自动自发地表现良好,而不是“条件交换式”地表现。而父母给予孩子注意与关怀最恰当的时刻,是当孩子并不期望被关注的时候,这样效果反而会很好。

追求“权利”与平等

喜欢追求权力的孩子喜欢自己当掌控一切的施令发号者,因为唯有如此才显得他的重要性,所以他们只做自己喜欢的事,而且令人觉得“任何人都别想勉强他做任何事情”、“最好照着他的意思做,否则后果不堪设想”。即使父母运用大人的权威,强制孩子就范,孩子虽一时无力抵抗,暂时顺从大人的要求,但是心中却忿忿不平,随时准备“绝地反攻”。wWW.ZJ09.coM

以权威压制孩子,只能得到短战的“胜利”,却会破坏彼此的感情,而且孩子的行为也不一定会得到改善。当孩子喜欢作对,惹得父母很生气时,父母当然想纠正他,不过这些意图很少会成功,因为父母愈严厉,孩子就愈反抗,不然就是先暂时妥协,然后出现更糟糕的行为,来“补偿”之前所受的委屈。

转个弯,这么做

父母面对这类的孩子时,千万不要先生气,也要尽量避免涉入亲子拉锯战。因为你越想运用权威来证明自己的地位,就越会让孩子在无形中感受到权力的重要,甚会很向往权力。如此只会促使他一再表现出无理的行为,反而会逼你妥协,如果这个方法行不通,他或许会转向另一个极端的行为表现──报复泄愤。

用暴力行为发泄不满

喜欢报复的孩子多半心里会有一种感觉,就是觉得父母不爱自己,因此,他会以表现出暴力的行为或做出不惹人喜欢的事情,期望用这种激烈的手段,来引起家长的注意。

转个弯,这么做

父母遇到这类型的孩子时,总是感到非常的难过和伤心。有时候,父母期望以更强硬的方法让孩子道歉认错,而使得僵局的场面一再上演。其实孩子这样做,并不是他们生来就是个“捣蛋鬼”,比如可能是他们受到伤害或伤心失望后的表现,而不是天生就脾气不好。父母如果能好好探究下孩子不适当行为背后的原因,就不至于一看到孩子的不良行为,就被激怒。在孩子调皮捣蛋的时候,父母最好不要采取“以牙还牙”的方式,对家中的小捣蛋鬼发脾气或惩罚他,这时候更应该好好改善彼此的关系。

未达成目的,消极对抗

孩子长期在与父母的“斗争”中败阵下来,总是不能达到目的,心里或多或少会感到不服气,但是碍于情势(因为他长得不如你壮大,又必须倚赖你的照顾),在没有足够的能力可以和大人“对抗”的时候,有些孩子会放弃“硬碰硬”的方式,转而扮演弱者,表现出没有行为能力的样子,什么都不愿意自己动手,如乱丢玩具、不好好吃饭等等。

转个弯,这么做

面对这种采取消极反抗的“行为退化”孩子,父母最好避免对他做任何的批评或责骂,可将注意力转到他的优点或其他的专长上,多加鼓励、赞美,即使他只做出了小小的进步也要为他感到高兴,只要孩子出现改善的行为,父母千万不要吝啬对他的称赞。

引导“小捣蛋”走上正途

孩子调皮捣蛋的行为,大多是基于内心的挫折、气馁或对自己的信心不足,当他觉得自己不被关心、失去地位,便会产生挫折感。比他们想要表现出让父母赞美的行为,但是如果无法获得他想要的,他就会采取讨人厌的方式,来换取大人的注意。

多观察孩子的行为,一但找出他想达到的目的,就可以“对症下药”,引导他的个性往正确、讨人喜欢的方向成长。有时候他们是凭着直觉反应,所以不一定知道自己为什么要做出这些不恰当的行为,这时候父母就得自己观察猜测了,而不要一味地问孩子:“你为什么要这样?”

你想要改变孩子的行为,必须先改变自己对待他的态度。虽然他的调皮捣蛋等不适当的行为不是大人教的,但是大人的反应若不适当,便会“鼓励”他继续出现这类型的行为反应。反省自己对孩子的态度是否适当?是不是自己也常常凭一时的情绪或运用权威使孩子就范呢?想要让孩子不再是个小捣蛋,身为父母的你可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哦!

了解更多科学早教知识,请登录早教频道

相关阅读

早教知识:宝宝为什么突然变自


桐妈一直确信那句俗话“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因此 ,自出世后,就坚持不懈每天晚上记诵《三字经》哄他入睡。坚持不懈,实际效果显著,如今桐不但把《三字经》背得滚瓜烂熟,还“自见”了在其中很多大道理,尽管一些了解上略微误差。就拿那一天而言,姥爷洗了三个苹果,喊桐来吃。宝宝为什么突然变自私?

宝宝为什么突然变自私?桐闻声跑来,见到大小不一的苹果,立刻想到到“融四岁,能让梨”的古代名言,便聪明地说:“我小,我吃小的。”边说边举起最少的苹果,姥爷好感动,刚要奖赏一番,殊不知桐又举起中苹果:“这一也是小的。”然后又举起较大 的苹果:“嗯,这一也小。”天呀!难道说这就是桐的让梨之道?

权威专家出新招

“这是我的!”不记得什么时候起,你那个本来大气的宝宝忽然发生变化,越来越自私自利起來。他已不愿意与其他小孩子分享玩具,更不允许你将他的零食送至其他宝宝手上,乃至仅仅有些人碰了一下他的东西,他便会大声喊叫、勃然大怒,我的宝宝究竟怎么啦?先使我们听一听儿科专家是如何说的吧。

一岁宝宝: 大气是本性

一岁的宝宝一般 都是主要表现得非常大方,想要把自己有着的一切与别人分享。实际上,这与自私自利是否并无关联,仅仅由于她们都还没物件所有权的定义,并且她们只有着短暂性的记忆能力和比较有限的规则意识,当她们把一件东西赠给他人之后,便会觉得这一东西早已不会有了。

两岁宝宝: 全都就是我的

两岁的宝宝刚开始慢慢明白“使用权”这一定义了,他会觉得全部的东西全是他的,要是他看见、摸来到或很喜欢,他刚开始越来越不肯和人分享。妈妈们不必误解,宝宝的这类主要表现并不意味着“自私自利”,只是一个发展的数据信号,宝宝们仅有明白“全部”,才可以渐渐地学好真实的“分享”。

三岁宝宝: 保护自己的“资产”

宝宝为什么突然变自私?宝宝来到三岁,便会明白仅有一些东西是归属于自身的,伴随着她们“自我认同”的慢慢提高,会逐渐把喜爱的东西当做自身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因而,就顺理成章地主要表现出自身“资产”的过多维护。

分享的窍门

根据权威专家的解读,坚信诸位母亲都早已了解了宝宝们“自私自利”的缘故,那怎样才可以让她们越来越善于分享呢?桐妈在这里就很“大气”地与妈妈们分享一下自身的工作经验——

窍门一: 言传身教很重要

当宝宝想看看你的电脑上时,当宝宝想戴戴你的腕表时,当宝宝想摸摸你的陶器时……一般 会听见一声大吼:“学会放下,不许动,那是我的!”实际上,你仅仅想告知宝宝他们很“娇贵”,还不宜他,但宝宝却觉得你不肯与他分享。这时候,妈妈们何不更改一下,容许宝宝和你一起看一下这种“娇贵”的东西,但一定要提示他轻拿小心轻放,并且要对他说看了后失而复得。

窍门二: 不必逼迫宝宝分享每一件东西

每一个宝宝都是有自身非常商品、非常宝贵的东西,妈妈们没必要逼迫她们把全部的东西都拿出来和人共享资源,要容许宝宝决策什么独特的玩具不给其他小孩子玩,仅有让宝宝真实有着操纵自身东西的支配权,才可以使他更善于分享。

窍门三: 教宝宝学好用商议的方法解决困难

宝宝为什么突然变自私?如果你的宝宝和另一个小孩子由于争夺一个玩具而发生争执时,你能告知它用商议的方法化解矛盾。比如,当桐“看中”其他小孩子手上的玩具时,桐妈会提议它用自身的玩具和哪个小孩子互换;假如在儿童游乐场里,桐特想秋千,可上边早已坐了一个小孩子,那麼桐妈则会提议和我哪个小孩子商议两人按序轮着玩,让宝宝搞清楚商议始终比战斗力更能解决困难,还有便是和人分享实际上非常容易。

早教知识:为什么宝宝会突然大发脾气


在店铺玩具银行柜台前大家常可看到那样的场景:孩子要父母买某一玩具,父母不愿,孩子就大发脾气,大吵大闹不仅、乃至躺在地面上打滚。怕丢面子的父母赶快以考虑孩子的心愿来使孩子终止大吵大闹瞎折腾。为什么宝宝会突然大发脾气?

长期以往,孩子会从而觉得,要是我发脾气,在人前大吵大闹,父母便会考虑我的愿望。因此,每每孩子有新的心愿,父母不同意,孩子就大发脾气,最终父母迫不得已屈服于。长此以往,孩子愈来愈贪得无厌,性子也越来越大,人也越来越越未越骄纵、粗鲁。为什么宝宝会突然大发脾气?

另一方面,来到会行走的情况下,孩子的“全都想自己来做”的欲意便刚开始出芽出来。比如,用餐时想自身吃,可由于还不容易用汤勺,撒掉的比吃进来的还多,結果会变为用手抓着吃完。刚开始主要表现出自发的孩子,经常想要做一些力所不可以及的事儿,并且一旦做不太好得话就大发脾气,并不是哇哇哇哇叫个不停,便是倒在地面上打滚,或是是乱扔物品。但是,以便塑造孩子的自发,就算是那样也不必去阻拦他。

可是,孩子的这类自己来做的心愿更是欲意在成才的主要表现。因而,母亲要掌握一岁上下的孩子就是这个模样,在孩子想自己做的情况下就要他尝试做一做,切勿不明就里地斥责道:“不好。”而且,当孩子因达不上自身的想像而又吵又闹时,成年人要满不在乎地应对以往。为什么宝宝会突然大发脾气?

爱发脾气是孩子在一岁前后左右出現的状况,一旦不顺心,便高声又哭又闹、抬脚、打滚。这类“动肝火”不一定是冲着他人,有时还会继续对着自身。期待他人“那般”,自身要想“那样”--这种冲动过度明显,而实际又不能满足,这时候孩子孩子气的心便惊慌起來,在心态上主要表现出不稳定。犯困了、饿肚子、觉得太累了的情况下,一点琐事都将会造成孩子发脾气。

为什么宝宝会突然大发脾气?当孩子发脾气时,父母应一声不响地把他抱起来,或是是宁静地凝视着他,等候孩子自身平静下来。此外沒有其他方法。这类情绪不稳定期是孩子成长阶段中的必经阶段,爸爸妈妈们必须掌握这一点。不必感觉孩子它是“受到影响了”,去指责、斥责他。

早教相关知识:为什么宝宝突然不乖了?


你是不是有快要气疯的时候,当你的宝宝对你所说的一切都回答:“不”!不管是何时何地对于你的引导都表现出拒绝和抗拒。但不管你信不信,这恰恰说明你的宝宝很爱你……

S在大概18个月左右的时候,宝宝逐渐意识到自我意识的存在,原来自己具有影响他人的能量!作为这个年纪的人类,对这一发现兴奋不已。所以,他们从心理上会不断尝试这一刚刚发现的能量到底有多强大。所以,他们会通过拒绝,趋向与回绝一切引导,无视所有的沟通,以及拒绝所有的协调。

这当然会引发很多的各种不愉快,他们自己也不是很喜欢。所以,他们倾向于在最爱他们的人,自己的父母,那里去探索这项新发现的力量到底如何。他们与其他人的情感关联没有那么深厚,所以他们不会热衷于在其他人身上尝试自己的这项发现。

只要你保持常态,不受他们的干扰,这种对抗很快就会过去的。但同时,我承认,我很喜欢看到家长们见到他们的宝宝刚刚对抗完他们,却非常服从我的指引时那种复杂的表情,他们认为我对于宝宝们来说非常的特别,但其实,他们才是宝宝心中最特别的人。

以上文字摘录于美国亲子早教网首席顾问Michael K. Meyerhoff博士的博客,Michael K. Meyerhoff博士曾经是哈佛大学最著名的Harvard preschool Project(哈弗早期教育项目)的主要成员。编著过3本儿童早期教育书籍,30本学术手册和100多篇学术论文。带领其研发团队为亲子早教网打造1000多套创新课程。

和淘气包一起探险


探险是人类的天性,我们热衷于从未知世界中寻找刺激。而每个孩子心中也存在着一个探险梦,尤其是3-6岁的孩子,探险对他们具有极大的吸引力。如何保护宝宝的探险欲望?培养孩子勇于探索的精神?

别让过度保护扼杀孩子的探索精神

现在的家庭中,很多都是一个孩子,家长和学校对孩子都给与了过度的保护。家长们担心孩子磕着、碰着,不可让孩子担一丁点的风险;而学校和一些游乐场所,对孩子的安全更加担心,很少设置一些可以满足孩子探险欲望的游乐设施。这些过度保护会扼杀孩子们的探险欲。正是这些一重重的保护,让孩子变得胆小,丧失了用于探索和冒险的精神。

我国的一位幼教专家指出,过去的孩子户外活动多,在大自然中探险的经历很多,走路爬墙头,上树掏鸟窝,下河摸鱼虾,父母的约束少,由于整天在大自然中玩耍,孩子们见得多,胆子自然就大,应变能力也强。

英国儿童研究机构也表示,探险活动可以培养儿童长时间集中注意力的能力。在探险活动中,他们需要观察周围事物,收集各种信息来帮助自己做出决定,有时还要筹措多种方案进行变通,与伙伴交流合作。此外,探险对增强身体素质和意志力都能起到很大的作用。专家认为,很少有其他活动可以代替这样的综合锻炼。

摇篮小编建议:千万别剥夺孩子亲近自然、亲近小伙伴的机会,适当放手,要相信孩子的潜力。培养孩子积极驾驭生活的心态,以冒险的精神去探索生活。

带着孩子去探险吧

探险教育不能停留在口头,而要贯穿在日常生活的点滴中,使孩子在活生生的生活事件中得到锻炼和考验。只有这种潜移默化的教育才能影响孩子的一生。

1.父母在孩子面前的表现要大胆

家长在对孩子进行性别角色教育时,应注意鼓励男孩子勇敢刚毅的表现,爱护他们的独立性和创造性。男孩子喜欢登梯爬高,家长此时不要大声吓唬孩子:“掉下来就没命了”这样会使孩子的胆量越来越小。家长应该赞赏孩子的勇敢精神,同时要给孩子讲清只有在大人的保护下才能爬高的道理。这样既保护了男孩子活泼好动的气质,又使孩子增加了安全意识。

2.多鼓励孩子去探索

要冒险就有可能遇到困难、危险、失败,这些自然是家长们不愿意看到的东西,如果家长因为孩子的某些冒险做法而责备他们,训斥他们,孩子就渐渐地变得不敢去探索。也许孩子的一些行为看起来有些单纯、简单,甚至有些“愚蠢”,这些都没关系,只要家长经常给孩子鼓励,多赞扬他们的行为,就能使孩子得到鼓舞,并逐渐增加冒险精神。正确引导孩子的冒险行为,也是送给孩子的宝贵精神财富。

3.做好冒险前的心理准备

让孩子了解冒险行为的性质,从容对待孩子的冒险心理或行动。家长应该告诉孩子,冒险有理智的和盲目的两种。如孩子很想知道电和火的威力,父母可以与孩子一起做实验,让两根电线相碰发出火花,让火烧掉孩子剪下的头发和指甲,孩子就能得到冒险的满足感,同时也懂得了更多的知识。

4.教给孩子应变的知识和技能

现在社会复杂,安全隐患多。家长要教给孩子必要的防护知识,培养孩子的自信和胆量。例如:幼儿会对雷电、风暴感到恐惧,对黑暗感到不安,就是因为缺乏相应的知识和相应的能力所造成的。家长应当给其讲解有关知识,家长要告诉孩子在遇到火灾、坏人绑架时,要注意哪些,教给其一些相应的技能和方法。

5.让孩子多户外活动

家长不应将成绩作为判断孩子优不优秀的唯一标准,鼓励孩子亲近自然,多带孩子感受自然,开阔眼界,增长知识。

适当的绘本教育

孩子的天性爱模仿,符合儿童心理,切合儿童行为的绘本,对孩子的影响不可小觑。风靡日本的经典之作《三个淘气包之快乐探险》就是鼓励孩子探险的优秀之作。

三个淘气包在游泳玩闹时,竟然来到了海豚乐园,他们唱歌跳舞玩得多么快乐呀。可是这个乐园却面临着危机,不远处有个漩涡,怎么才能堵上它呢?我们的淘气包久美机灵一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