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玩具既有娱乐功能又有教育功能,但不是所有的玩具产生的效果都一样。下面将介绍学龄前儿童是如何玩耍的,和能帮助学龄前儿童理解世界、学习社交和情感技巧、刺激他们大脑发育的玩具。

1.学龄前儿童如何玩耍

婴儿用五感探索物体,学步期儿童开始进一步探索物体是如何运作的,而现在学龄前儿童开始使用玩具和其他物体来完成他们的目标,想象他们世界里的其他可能性。在他们的世界里,一条盖在咖啡桌上的毯子,就成了他们的秘密基地。孩子可能会用雕塑土来做披萨,并邀请你“品尝”。

对于学龄前儿童来说,世界是一个没有限制的奇妙地方,他们自己就是世界的主宰与创造者。这个年纪的孩子认为自己有魔法,能够打败怪兽或认为自己是公主、仙女或其他古怪生物是十分正常的。

学龄前儿童经常会拉你进入自己的幻想世界,期待你和他们一起玩。正是这个时期孩子幻想中的朋友会出现。这种幻想游戏对于孩子的成长来说十分重要,因为这能影响他们对恐惧、焦虑、希望和梦想的处理。

世界就是一个舞台,所以每当孩子学会一项新技能,想要寻求你的认可和支持,获得成就感时,你就会听到孩子说:“爸爸妈妈,看!”当孩子开始学会妥协、合作和分享,想要和其他人建立联系的愿望还会扩展到和朋友的交往中。

假装游戏变得更复杂。女孩往往想象自己是公主,而男孩则爱上了火车。他们对世界的认知更加进步,所以如果你家孩子知道如何播放DVD或玩电子玩具不要惊讶。

2.适合学龄前儿童的玩具

(1)工艺美术

随着运动能力的提升,像握住一只蜡笔、为家人画画、用剪刀剪纸之类的活动能提高孩子的协调能力、鼓励孩子的创造性、培养孩子的自尊。

(2)积木

用积木搭建一座塔,找到如何防止塔倒下的方法能锻炼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眼手协调能力。孩子能运用自己的想象力创造大楼、交通工具、动物和其他东西。

(3)拼图

拼图有助于培养孩子的协调性和灵巧,教会孩子空间关系和逻辑思考。

(4)假装游戏

随着孩子开始意识到自己的性别角色,女孩通常会玩玩具屋,而男孩会装扮成消防员。男孩会对修理他们假装坏了东西很感兴趣,而女孩会通过假装做饭扮演妈妈。

精选阅读

利用玩具使宝宝触觉更敏锐


触觉主要是指人体在接触客观物体后产生的一种皮肤感觉。爸爸妈妈若想提高孩子触觉反应的灵敏度,需要有目的地对孩子进行触觉的培养。利用玩具对孩子进行触觉的培养是多渠道的,方法也是多样的,主要方法有以下两种:

1、让孩子用手触摸各类玩具感受物体特性,如软、硬、光滑、粗糙、冷、热、大、小、粗、细等等。以游戏“奇妙的口袋”为例,将各类玩具放入一布袋内,请孩子闭着眼,用手伸进布袋摸一件玩具,凭手的感觉说出玩具名称、特性。再如游戏“宝宝本领大”,先准备各种性质材料制成的各类玩具让孩子用手触摸,说出触摸后的感觉,然后家长可以让孩子根据某一特征,去找相应的具备这一特征的材料制成的玩具。这些游戏都是孩子运用手与玩具接触进行的。

2、充分利用孩子的触觉感官—全身各部分的皮肤,调动一切可能的玩具资源来发展孩子的触觉。如:赤脚分别走在沙地、水泥地、石子地、泥巴地上,光着身子浸泡在不同水温的水里;与父亲的胡子进行皮肤接触;分别睡在席梦思、板床、棕榈床上;戴各种不同质地的帽子等。这里,每一样自然物都可成为孩子的玩具,在与孩子的皮肤、身体接触时,提高孩子的皮肤感觉性。

孩子早期的触觉发展,一方面离不开感官本身结构的完善和功能的成熟;另一方面离不开客观环境的刺激和影响。家长应多为孩子提供、创设这样的机会。

给BB购置玩具 你要注意这些


每个孩子都喜欢与玩具作伴,因为它们能顾陪伴孩子度过无聊的时光。但是孩子们还小,根本不懂得哪些该买,哪些不该买的,哪些适合我玩,哪些我不会玩的。但是,家长在购买的时候,可以有选择性地给孩子挑选,不可以任由孩子的性子哦。

一、玩具存在的潜在危险

1.玩具上有很多的小零件,容易造成孩子窒息,因为小孩子有些不懂得什么可以放进嘴里,什么是不可以的,要是误食就会有 生命危险了。

2.玩具公仔上的细毛绒毛,容易被孩子吸入肺里,严重的会导致呼吸不畅甚至窒息。

3.玩具上装着的电池,有可能会产生漏电的情况,或者太长时间没用了,会有液体流出,那些是有一定的毒性的。

4.玩具的绳子或线条,容易绊倒孩子甚至勒到孩子的身体。

二、根据孩子的年龄选购玩具

1.新生儿宝宝可以玩一些手抓玩具,例如摇铃,这样可以训练孩子的感知能力。

2.3-6个月的宝宝要选购一些软性玩具,一方面比较安全,另一方面也容易吸引孩子。

3.6-9个月的宝宝,可以买些可以移动拖动的玩具,这样可以训练孩子的爬行。

4.9-12个月的宝宝,可以买些能让宝宝勤动手的玩具,或者买些小球也可以的。

4.1-2岁的宝宝,可以买些益智类的玩具,培养孩子的认知能力和学习能力。

6.2-3岁的孩子,玩些益智类的玩具,以及可以锻炼身体活动的玩具都是不错的。

7.更大年龄的孩子,买玩具可以买些比较复杂的,需要自己探索研究的,这样可以增进孩子的动手动脑能力。

三、使用玩具的注意事项

1.定时给孩子的玩具进行消毒,不同的玩具消毒方式不同的,家长要注意消毒彻底才能让孩子使用,特别是喜欢拿玩具去嘴里 的孩子。

2.电池坏了的玩具,要及时更换电池,不然容易给孩子造成伤害。

3.发现零件被破坏了,家长要及时维修好,如果是不可挽救的了,就要丢弃掉,以免伤害到孩子。

4.尽量不要让孩子把玩具放到嘴巴里去。

“玩具总动员” 这样玩让宝宝更聪明!


陪伴宝宝童年时光

面临独生子女与忙碌的工作形态,现代父母能够给予孩子的物质条件,已比以往优渥许多,除了能给孩子更好的用品,也会购买玩具来陪伴他们度过童年时光。相信有不少爸爸妈妈在为宝宝挑选玩具时,会出现困惑:“到底要挑选色彩鲜艳的玩偶,帮助宝宝视觉发展,还是购买会发出生动音效的摇铃,吸引他的注意力呢?”

成人加入更易激发感官发展

目前很多市售玩具都被设计成可让孩子重复获得刺激的形式,例如宝宝按了一个钮,玩具就会发出特殊的声音或是跳起来,虽然可以长时间陪伴宝宝,但却无法主动提供人性化沟通,如果只有宝宝独自玩乐,没有人教导他该如何玩,玩具便不见得可为宝宝带来启发;因此,为了能够协助启发宝宝的感官发展,应该让玩具成为家长与孩子之间互动的媒介,爸爸妈妈一定要抽出时间,借由这些媒介,带领宝宝发挥创意玩耍,使宝宝从中获得寓教于乐的效果,如此一来,不管是市售玩具或是生活用品,都将能成为宝宝的成长好伙伴。

根据佛洛伊德(Freud)的人格发展理论来看,2岁以内的孩子尚处于口腔期阶段,此时宝宝最喜欢把物品放入口中,用嘴巴来认识周遭环境,一拿到玩具时,习惯直接把他们往嘴里塞,为避免发生危险,父母在购买玩具时应首先考虑安全性。

有些市售玩具为了达到色彩鲜艳的目的,会使用含铅颜料上漆,宝宝在啃咬玩具的时候,就会吞下这些有害物质,可能会导致重金属中毒,所以购买时一定要记得检查内容成分;玩具如果含有太多小珠子或尖锐设计,也可能会造成宝宝受伤或误食,建议爸爸妈妈不要挑选有太多棱角的玩具,在给宝宝玩之前可先将过小的零件取出,避免他在玩乐过程中发生意外。

父母不应限制宝宝玩法

当宝宝拿到玩具时,一开始可能会随性发挥,用他自己的方式来玩,有些主导性较强的父母,可能会限制宝宝的玩法,“纠正”宝宝车子要用来回推动的方式玩、娃娃只能轻轻用抱的……不过,如果宝宝有自己的想法,父母也应该要适时放手让他自己玩,毕竟拿玩具和宝宝互动的同时,相信爸爸妈妈最期待的就是他能在过程中得到快乐,一旦过度掌控主导权,到最后宝宝就会玩得不快乐,相对地,反而会是家长自己玩得比较开心。

玩具和日用品皆可促进感官发展

对宝宝来说,如果玩具够鲜艳,或是能发出不同的音效,的确能够让他们感到新鲜有趣,且重复玩的欲望也会相对提高,让他在玩乐过程中得到自我满足;不过,市售玩具并不是唯一可以刺激宝宝感官发展的物品,这是因为目前面临科技发达及创意激荡的时代,才会设计出许多类似刻意训练某些技能的玩具,其实家长只要在一旁陪着宝宝玩乐,许多日常用品也能促进宝宝的五感发展。
视觉若在宝宝视力发展尚未成熟时,拿太鲜艳的玩具让他玩,其实无法让宝宝感受到视觉刺激,爸爸妈妈只要把黑白对比的书籍或玩具摆在新生儿的床边,让宝宝自己注视即可,且新生儿已会转动眼球注视物品,为了使他渐渐认得照顾者,父母不妨多多在宝宝的面前陪他说话,等月龄较大之后再尝试给他缤纷色彩的玩具。

tips:
1~2个月大的宝宝,对黑白或高度对比颜色的物品看得较清楚,仅能注视离脸部约20~30厘米远的地方,家长若要拿玩具和宝宝互动时,切记别离太远喔!
听觉
当宝宝的颈部和双手越来越有力量,并且能凭借自己的意识抓握物品时,爸爸妈妈可以给予宝宝手摇铃,让他自己抓着摇晃玩耍,或是在婴儿床上悬挂声音轻柔的音乐铃,借以启发听觉发展,并吸引孩子的目光,让他在不自觉中抬头,培养颈部支撑力;家长也不妨随手拿出塑料袋,摩擦之后会发出声音,或是学一些可爱动物的叫声,都能吸引宝宝注意。

tips:
宝宝在5~6个月大时,大多都能够在坐着的时候转动头部,也可靠着双手的力量从躺姿转为坐姿,抓握能力也更加成熟,此时就可以让他动手玩会发出声音的玩具或材质安全的物品。
触觉
曾有研究显示,若触觉发展特别敏感的宝宝,对外在给予的新刺激较难适应,相对也比较容易缺乏安全感,所以为了安抚宝宝,家长可以让他交替抚摸一些柔软材质或是特殊材质的玩具,例如绒毛娃娃、布书、黏土或较多按钮的玩具等;前述方式的确可以加强宝宝手部精细动作发展、提升技能,但要培养宝宝手眼协调或触觉发展,除了让他抚摸特殊材质的玩具之外,等宝宝学会拿餐具之后,其实家长也可以拿出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汤匙与豆子,教他玩捞豆子的游戏,并不见得一定要购买玩具才能启发他的触觉发展,且用汤匙捞豆子还需要更高的技术,就看爸妈如何与宝宝一起对生活用品发挥创意。

1.鼓励宝宝为玩具赋予名字:许多玩具公司早已为市售玩具赋予名字及意义,例如全球知名的“芭比”娃娃及她的男朋友“肯尼”,但如果能让宝宝自行为玩具取一个喜欢又好念的名字,并赋予这些娃娃特别的意义,不但不会和别人的娃娃“撞名”,也较有亲切感,且能发挥的空间较大。例如:芭比和肯尼娃娃可以是兄妹或姐弟,宝宝可借此进行“扮家家”游戏,把自己和手足的角色套入玩偶中,重现日常生活情景,让宝宝更容易社会化。

2.味觉与嗅觉:宝宝出生之际,已能分辨甜味、苦味,惟独对咸味还无法做出反应;至于嗅觉方面,宝宝也会感受到好闻与不好闻的分别,因此有些特别的市售玩偶设计成会散发出香气的模式,借此吸引宝宝的注意,但父母在购买之前,一定要看清楚香料的来源及成分。

玩具原来是可以这样“扔”的


豆豆1岁了,特别爱玩爱笑。最近,妈妈发现豆豆喜欢往地上扔东西了,抓住玩具什么的就往地上猛地一扔,一边扔,还一边咿咿呀呀地乐个不停。妈妈帮他捡起来,他又扔,越帮他捡他越扔得高兴。妈妈纳闷:宝宝啥时候学会搞破坏、恶作剧了呢?

1岁左右的宝宝总喜欢把玩具往地上扔,很多爸妈都为此困惑。其实,这是1岁左右宝宝心理发展的普遍现象,也是其运动技能和认知发展的一种表现。所以,宝宝也很委屈:我是扔玩具,不是恶作剧!

宝宝扔玩具原因搜寻

对玩具的抛落感兴趣

5~6个月时,宝宝的手眼已慢慢地协调起来,能在视线的引导下用手去抓握,但此时宝宝手的伸肌发展还不成熟,不会主动将手中原有的玩具放下,再去取第二件玩具,而是无意识地将玩具滑落或扔掉。到了10个月大的时候,宝宝手的发育趋于成熟,能随意松手,思维也有了发展,能有意识地往地上扔玩具,观察玩具如何落地及落到地上的情形。宝宝会对此非常感兴趣,乐此不疲。

表现自己的能力

抓的动作是宝宝最初学会的动作。到宝宝10个月大的时候,他能做的不仅仅是一种简单的抓的动作了,他可以通过挪动物体来充分表现自己手的能力。宝宝喜欢往地上扔玩具,也是因为他发现通过自己的手,可以让玩具“跑了”、“飞了”、“发出不一样的响声”。宝宝开始意识到自己的能力,感觉到自己的存在和自己的力量,这让他很开心,因此他通过不断往地上扔玩具来表现自己的能力,这也是宝宝自我意识的萌芽。

与父母玩游戏

一般情况下,宝宝扔玩具的时候,你都会把玩具捡起来交给他,而宝宝会再扔,你只好再拣起来。如此反复,宝宝会把这种“扔”和“捡”当作是和你游戏的一种方式,这种由宝宝主动发起的游戏,让宝宝感觉到自己可以控制你,对想表现自己能力的宝宝来说,他很开心,这就不难解释为什么宝宝喜欢往地上扔玩具了。

吸引父母关注

宝宝在反复扔玩具的过程中发现,这种行为能引起你关注自己。因此,当你在做其他事情无暇顾及宝宝,而他又想得到关注的时候,他会有意通过扔玩具来吸引你的注意。

陪宝宝一起扔玩具

反复扔玩具对于训练宝宝眼和手活动的协调大有好处,有助于发展宝宝逐渐控制自己手的能力,对手腕、上臂、肩部肌肉的发展也有促进作用。你没有必要阻止宝宝的这一行为,甚至可以给宝宝提供一些有不同弹性、可供扔的玩具,如皮球、木块等,让宝宝自己尝试不同的东西扔下去有不同的反应。你不妨有意识地和宝宝一起玩扔玩具的游戏,引导宝宝把东西扔到不同的地方,观察其不同的反应。你还可以增加游戏情节,如引导宝宝把玩具扔到特定的地方。

随着宝宝年龄的发展,扔玩具这一行为会逐渐消失。需要提醒的是,如果宝宝到2岁还有这种行为,那你就得注意,可能是教育上出了问题,应敦促宝宝改正乱扔玩具的习惯了。

用这些常见食物给宝宝当玩具,安全又简单!


生活中,不只是商店里卖的那些玩具可以拿来给宝宝玩或者学习。其实像一些生活中很常见的东西都是可以被拿来玩或教宝宝知识的,比如我们经常吃的食物就是他们游戏的好材料。

1.尝尝什么味道

玩法:将西瓜汁、黄瓜汁、柠檬汁等装在3个透明的杯子里,让宝宝观察这些颜色有什么不同。再用筷子分别从这几个杯子中蘸点汁水给宝宝尝,告诉他们分别尝的是什么,接着再问问他们是什么味道。

效果:这样可以让宝宝辨别不同食物的味道,刺激味觉的发育。

2.有趣的气泡

玩法:盛一杯鲜榨的果汁,假如一些温开水稀释,再准备一根吸管。教宝宝把吸管放在杯子里,让里面吹起,吹起时发出声音,还能产生好多泡泡。

效果:这样不仅能让宝宝玩得开心,还可以锻炼宝宝嘴部的肌肉运动,增加肺活量。

3.听话指物

玩法:把苹果、香蕉、胡萝卜等放在一起。当大人说出某样东西的时候,就让宝宝把对应的东西拿过来。开始的时候,先从两三种食物开始,等宝宝认识的食物种类多了以后,再逐渐增加种类和数量,让他们学会从众多的食物中挑选出需要的那个。

效果:可以提高宝宝的注意力和对语言的理解能力。

4.看看一样吗

玩法:事先准备几张水果的彩卡和与之对应的食物,比如苹果、香蕉、橘子等。把水果洗干净放好,再把图片摆成一排。让宝宝摸一摸水果再看看对应的图片,匹配出正确的食物和图片。

效果:教宝宝学会比较和观察,理解一一对应的关系。

5.抓面条

玩法:将煮熟的面条(最好是韧性好点的面条)放在托盘里,给宝宝洗干净手以后再把凉了以后端到他们面前,观察他们的反应。他们可能会用手去拿、捏、扔掉等等,家长可以任其玩乐。如果面条撒在桌上了,可以教宝宝捡回到碗里。

效果:可以锻炼宝宝手的精细动作能力。

6.蔬菜水果搭

玩法:将苹果、香蕉、胡萝卜等切成大小不同的块状,给宝宝洗干净手以后可以教他们按照大小不等的块堆起来,大的放下面,小的放上面。或者可以按照不同的颜色交替着堆起来,比如红色的放第一层,绿色的放第三层等等。如果他们想吃,可以从中抽出一块,看看堆好的食物会不好倒。

效果:宝宝可以从中学会按照物体大小或颜色来进行分类,形成空间概念等。

7.蔬菜、水果认一认

玩法:将洗干净的蔬菜水果放在桌子上,拿出其中的比如苹果或者西红柿,告诉宝宝是什么,还可以让宝宝摸一摸。这个方法可以教会宝宝认识很多的蔬菜水果。

效果:教会宝宝认识食物,还能增加他们的词汇量。

这些玩法都是非常简单易行的,而且都是生活中常见的食物材料。宝宝不仅能吃,能玩,还能学到知识,这么好的方法赶紧学起来吧!

这些亲子活动可以提升宝宝记忆力


宝宝的记忆力是可以逐步训练提升的,通过生活中的一些小细节或生动有趣的亲子活动,宝宝的记忆力都可以得到锻炼。以下提升宝宝记忆力的亲子活动家长不妨试试。

1提供形象具体的记忆对象

爸爸妈妈应该充分利用生动具体的形象来吸引宝宝的注意力,让他的无意记忆发挥作用,并且在日常生活中,对宝宝提出明确的记忆要求,促使宝宝从无意记忆过渡到有意记忆。

2帮助宝宝理解

3岁以前宝宝的记忆以机械记忆为主,因为他的理解能力不够,所以妈妈为宝宝讲故事或唱儿歌时,应该多给宝宝讲解详细的内容,帮助宝宝理解其中的含义,从而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记忆。

3多和宝宝一起回忆

也许宝宝并没有记住以前发生的事情,但是如果爸爸妈妈多和宝宝一起谈论以前的事情,一起念以前学过的儿歌,就能帮助宝宝回忆,巩固他的记忆。而且,和宝宝一起谈论以前的事情,跟他一起分享他的生活,还能够帮助他更深地了解自己。

4循序渐进

宝宝记忆的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从简单到复杂,从少数到多数。所以讲故事的时候,可以让宝宝先记住题目,然后记住故事的人物,再让他记住其中一个一个的小内容,等到这些内容都记住了以后,再让他把整个故事连贯起来记忆。

5“寻觅”可以提高记忆力

面对着全新的环境,宝宝的探索求知欲十分强。这时候,父母在游戏中让宝宝寻找东西,可以锻炼他的记忆力,丰富孩子解决问题的经验。如果他能通过不同途径找到玩具,那么日后遇到问题时,也能从不同方面找出解决办法。

西尔斯博士:这些游戏会让宝宝更聪明,赶紧学起来吧


游戏对孩子很重要

1.促进孩子成长

对于孩子来说,游戏和学习是一码事儿。从第一次试图抓起拨浪鼓,到精通复杂的电脑游戏,孩子们从游戏中收获学习与成长,并逐渐掌握社交和语言技能。

2.让家长更了解孩子

通过和孩子一起玩,或是认真观察宝宝玩耍,父母们能了解到孩子的想法和感受,以及在游戏中孩子是如何做出决定、解决问题。

3.建立亲情、促进发育

跟孩子一起玩也是建立亲情的重要时刻。你能够从中学到如何做个好父母,同时也能让孩子知道你关心他和他的世界。这些对孩子的能力和自信发展都非常有帮助。

小提示:宝宝玩游戏,能激发他大脑中数十亿神经元的连接。不过,在游戏过程中,要仔细留意宝宝是不是想休息。如果宝宝把脸转开,那是告诉你游戏该结束了。2周到2个月的宝宝

1.面对面游戏

2周到2个月大的宝宝最喜欢面部表情游戏(而且是免费的哦)。

当宝宝处于安静状态时,和他保持一个最佳聚焦距离,大约2.5~3米,然后慢慢地把舌头伸出到最长。然后你会看到宝宝也开始动动他的舌头,有时甚至也伸出了一些,这时目的就达到了。

在这个游戏里,你还可以把动作改为张大嘴或是变换口形。面部表情是会传染的,你可能会跟着宝宝一起打哈欠。

2.照镜子游戏

这是一个模仿脸部表情的游戏,由爸妈模仿宝宝的表情给他看。

当他皱眉、张大眼睛和嘴巴,或是做鬼脸时,夸张地模仿他的表情,这样宝宝就会在爸妈的脸上看到自己的表情。

照镜子游戏能够有力地强化宝宝的自我认知。宝宝也喜欢模仿你不断变化的面部表情,就像跳舞一样,由你领舞,宝宝跟着你的步伐。没有比人脸更能取悦小宝宝的玩具了。

4个月的宝宝

1.抓起来摇摇

宝宝们喜欢抓着各种玩具摇来摇去,家长可以提供拨浪鼓、铃铛、布娃娃、小毯子等给他玩。(注意:小毯子等软的寝具或玩具不要放在宝宝睡觉的地方)

2.坐起来敲打

在宝宝的抓取范围内,爸妈可以吊置一些有趣的玩具或移动装置。你会看到他挥着小拳头敲打,或是试图把玩具拢在怀里。

3.用脚踢玩具

这个时期的孩子最喜欢的游戏之一,就是用脚踢玩具。可以把绒球、响铃等声音柔和的玩具系在孩子的脚踝上,让他踢着玩儿。

4.指头游戏

给宝宝一根15厘米长的毛线让他玩儿,看他如何使用手指、手掌和胳膊。(注意:任何与线有关的游戏应在父母的监督下进行,以避免窒息的风险。)

这个时期的宝宝还对玩具之间的关系非常好奇:

这个大玩具是怎么和小玩具组装起来的?

一个小的东西是怎么装进一个大的东西里的?

这个时期比较适合玩容器游戏,宝宝可以学会把物体组合在一起,比如像敲打、堆叠,还有永不厌烦的灌满倒空游戏。

5.敲打游戏

堵上耳朵,然后把盆和锅都拿出来让宝宝自由敲打吧!敲击声和坠落声会让宝宝感到愉快。

6.堆叠游戏

宝宝还能从大盆套小盆的游戏中获得乐趣。塑料碗和量杯也是绝佳的游戏道具。

7.灌满倒空游戏

给宝宝一些手掌大的木块和一个鞋盒,或者大塑料杯也可以,观察宝宝的大脑和小手互相配合。宝宝会想办法把小木块装到容器里,然后再倒出来。

另外,在你洗衣服的时候,可以让宝宝坐在一个盛有小件衣物的半满的篮子里,最好是一些袜子和宝宝的衣物。当他把所有衣物都拿出篮子之后,再把宝宝抱到篮子旁边,教他把衣物放回篮子(爸妈可以先帮他捡起一只袜子放进篮子里)。

8.玩水

鼓励宝宝在浴缸和水池里玩耍时,切记要寸步不离地在旁边监督。舀起一杯水再倒出来,听着溅起的水声,是宝宝最爱的一个游戏,宝宝能从中练习盛满和倒空的技能。

6~9个月的宝宝

1.玩球

球和木块永远都是非常好的婴儿玩具,宝宝用这些简单的玩具可以做很多事。

2.镜子游戏

让宝宝坐在能触摸到镜子的位置,宝宝会试图把手和脸与镜子中的映像重叠起来。

当你也站在宝宝旁边照镜子时,你的映像出现在他的旁边时,会让宝宝感到非常有趣。

3.打滚游戏

当宝宝可以在垫子上到处爬时,玩打滚游戏会比较有趣。

把宝宝放在软垫上,在他能看到但是够不到的地方放一个玩具,观察宝宝怎样打着滚儿试图够到玩具。

9~12个月的宝宝

这个时期,宝宝最主要的一项心智技能「客体恒常性」(?点击可查看)渐趋成熟,也就是说,婴儿能记住玩具藏匿的地点。在这之前,宝宝会认为看不见的东西就不存在了,如果父母把玩具藏在毯子底下,宝宝也没兴趣去找。

1.捉迷藏

现在宝宝已经能记住爸爸妈妈晃动的脸最后消失的地点,捉迷藏就成了他们最爱的游戏。可以让宝宝围着沙发追逐你。

当他没追上的时候,你可以从沙发边缘偷看并叫他的名字,他就会爬到你探头的地方。最后,宝宝也会学着像你一样躲在沙发后面偷看。

2.有声捉迷藏

接下来,我们可以在捉迷藏中加入「声响」。这次不让宝宝看到你藏身的地点,保持藏好的状态叫他的名字,看他爬着,或是蹒跚地在房间里找寻声音的来源。

在宝宝的记忆中,这个声音和藏起来的父母是联结在一起的,你可以持续地叫他的名字来维持宝宝搜寻的兴趣。

想要学,先会玩(上)


对于幼儿园的孩子来说,能不能“玩得好”,决定了他们是不是“学得好”。

父母们普遍认为,把孩子送进幼儿园,是他们成长道路上的必经之路。但在问到孩子在幼儿园里学了什么时,似乎除了唱歌跳舞做游戏,他们没有“学习时间”。其实,很多父母还不清楚,玩,就是孩子们在幼儿园里的功课。

而且,所有这些孩子们喜爱的娱乐活动,能够培养他们的认知能力,身体的运动能力和社交能力,而这些能力又恰恰是孩子们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所需要的。孩子们在幼儿园里,是否学会了在很多不同的领域里运用他们的想像力,这才是他们真正学习和思考的方法,也是决定孩子个性的因素。

积木搭出的虚拟生活

把各种形状的积木搭在一起,孩子们就为自己创造出不同的三维空间,这是他们日后学习几何、物理、建筑学和工程学几门课程的基础。如果父母仔细观察,还可能看到自己的孩子会把大的、中等大小的和最小的积木排列整齐,假装它们是木块爸爸、木块妈妈和木块宝宝。这种玩积木的方法,是他们在表达对真实世界里大小关系的理解。

通常,男孩子们喜欢用积木创造出一些模拟的东西,如一个带有壕沟的大城堡,或者外星人的宇宙飞船等,然后他们就开始在这些创造出来的城堡,飞船里假扮士兵或者火星人。而女孩子们则更喜欢在娃娃家里抱着“自己的孩子”,假装给她穿衣服,吃饭和看病。

绘画版的周围世界

多数三岁的孩子都喜欢用蜡笔乱写乱画,也许父母并不明白这些线条代表什么,但只要他们自己理解就行了,在孩子的眼里,这些线条里有意义的。等到四岁的时候,孩子们就开始用笔画出形状并涂上颜色,表达他们曾经看见或者想象出来的东西,也许是某个人,也许是他们到过的某个地方。

如同学习能够促使孩子们更多地思考一样,学习大量的图案能够启发孩子们观察周围的世界。随着他们图画内容变得越来越复杂,他们也开始注意到更多的细节了。有一天,也许佻的孩子会问你:“为什么这只狗的尾巴那么短?我昨天看见的狗,尾巴可长了。”

与文字无关的记忆阅读法

很少有孩子上学前就能够凭着汉字读书的,他们反而更喜欢翻图画书,看书里的插图。当然,只有教孩子认字的一些书才能使孩子们学习更多的汉字,使孩子们能够最终知道书中的文字,使孩子们能够最终知道书中的文字和画里的人物与动作之间的关系。

也有许多孩子虽然不认识书中的汉字,但因为他听一个故事听了很多遍,所以能够通过自己的记忆来给小朋友拿着书“读”故事了。如果父母忽然有一天发现自己的孩子能够拿着图画书,一字不差地读完整个故事,也别太惊讶,因为孩子的记忆力本身是惊人的。

孩子们这种“背读”方式,是他们真正学会读和写的必然前奏曲。无论怎样,读故事还是让孩子学到了三个要领:怎样从头到尾地讲故事;怎样与他人分享故事;怎样和他喜欢的那些书做朋友。(转下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