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愿一个人独处的宝宝,我们往往称他为跟脚的孩子、缠人的孩子。这种行为是儿童在发展过程中常有的,只有极少数孩子没有或少有。

孩子为什么不愿独处?

有许多心理原因,比如:缺乏安全感;一个人有些游戏(如拍大麦、拉锯等)玩不起来;听的故事没讲完;有要求无法表达(如要大、小便,要喝水等);有话想说没有人听;搭积木老要倒,没有人帮忙等。在众多原因中,缺乏安全感是主要的。

对待这样的孩子,可以试试用以下一些方法:

1、向他保证你一定马上回来。可能他以为你离开了,就不回来了,他就不安全了。可以和他玩一些关于物体永久性的游戏,让他知道一个东西(如一个小熊玩具、一个茶杯、甚至于一个人、你),虽然他没有亲自看见,也还是在那里的。妈妈走了,也不会消失,还会回来的。

永久性的游戏可以这样做:玩捉迷藏(藏在门背后、沙发后面等);玩找失去的球(把一只乒乓球当他的面滚到一只布袋里);玩盖布下找娃娃(把一个小娃娃当他的面用手稍盖好),然后跑出来、当他面掬出球来、打开盖布抱出娃娃来,让他懂得东西,甚至人,暂时看不见,并不等于永远没有了。懂了这个道理,你离开一会儿,他就不会跟出来了。

2、离开的距离逐渐加大。开始还在屋里他看得见的地方,拿个针线盒子、擦擦桌子,再到屋子外面干点事。

3、离开的时间也逐渐加大。一开始只一两分钟,渐渐五六分钟、七八分钟,这中间对他说着话,让他认为你还在附近。

4、你最好在他玩得高兴的时候,对他说:"你的积木(或什么别的东西)搭(玩)得真好,妈妈出去拿一把芹菜来摘(这句话他可能不懂,没关系,也可以说别的),马上就回来噢!"这样,让他思想有个准备,会好得多。

5、说话时,语气要平静而坚定,不要批评,因为这不是他做了什么错事,是正常发展过程中出现的行为。

6、不要向他表示厌烦:"哎,这孩子真没办法,老跟脚",否则他会以为你不爱他,他更要跟你了。

7、在一起玩的过程中,他想离开你到别处去拿个东西(如一只小汽车)或到房门边听听楼下的汽车声音,你就鼓励他去,让他离开你。这是很好的锻炼。

8、可以带他到你去的地方(如厨房、书房、卧室等),你看着他先回去,让他知道你在那儿,使他有安全感。

9、如果试用许多办法都无效,也可以让他多跟些时,慢慢地他长大一些了,胆子比较大了,会表达要求了,就不会老缠住妈妈了。

也有极少数的孩子,这种跟脚的行为一直要延续到上幼儿园或学前班,不要太着急,当他与小朋友交往多了,"社会活动"多了,见识广了,这种行为就会自然消失了。

扩展阅读

孩子“慢半拍”父母该咋办?


“真担心,同龄的宝宝都会说好几句话了,而我的宝宝还只会叫‘妈妈’。”家长们常常为“孩子成长过慢”而忧虑,担心孩子出现发育迟缓、社交障碍问题。其实,这样的担心往往是多余的,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不可能表现得完全一样,家长发现孩子“与众不同”之处后,不要只盯着孩子的短处看,应及时发现孩子的某些长处,从而扬长避短、因材施教。

家长心声:孩子成长不跟趟儿,很着急

孩子“慢半拍”咋办?

上早教就喜欢一个人玩

一谈起土土在早教中心的表现,土土妈就急得不行:“同课堂的孩子都能跟老师互动、做动作、玩老师安排的游戏,就是土土不行,要不就站在一边侧眼旁观;要不就是抓住喜欢的教具不撒手。老师让指的器官他不指,让做的动作他不做,该看的图片他不看……就在一边自顾自地玩儿。”土土妈感到很难过:“为什么我的宝贝跟别的孩子差距那么大,是不是智力发育迟缓?还是有什么问题?”

太贪玩就是不爱读书

小美就要上小学了,眼看着其他小朋友都围着妈妈看书学习,可小美在书桌旁就是待不住,爸爸心里特别着急。“一个女孩子,应该稳稳当当、文文静静地读读书,可小美就是喜欢在外面和男孩子一起爬上爬下,看见高处就上,玩球、骑自行车更是不在话下,就是不爱读书,这可怎么办?”

太内向不爱表现自己

Saeko的女儿读小学二年级,在班里表现得不活跃,大部分时间只是喜欢倾听,不太愿意表现自己。Saeko不由为女儿感到担忧,“我希望孩子再活泼点,怕她这个样子以后走上社会会遇到麻烦的。”

专家建议:别跟短处较劲,找到长处因材施教

“很多家长认为自己的孩子发育慢半拍,其实这未必是件坏事。”育儿专家李惠健教授建议家长正确看待自己孩子和别人的孩子,甚至是与大多数孩子不一样的地方,尤其在智力发展和性格特点方面,应该因势利导,发挥特长。

性格不同不必要求孩子“更活泼”

据专家介绍,孩子的性格大致可以分为“敏感型”、“反应型”、“接受型”和“活跃型”四种,大多数孩子都拥有以上每一种性情的特点,并以其中一两种为主。

敏感型:敏感型的孩子较脆弱,容易激动,更多愁善感,思考更深入、认真。他们需要更多的理解,当有机会与别人分享心里的负担时,他们的心情会有所好转。父母可鼓励他们参加互动性强的活动,帮忙照顾宠物对他们来说也特别有好处。

反应型:反应型的孩子好交际,性格外向,兴趣广泛,对外界刺激的需求更多。但他们经常不把一件事情做完就转到另一件事情,不愿意被迫集中注意力。他们比其他孩子需要更为多样性的活动。

接受型:接受型的孩子有良好的举止;他们遵从指示,但拒绝变化。他们需要每天有一个日常行为习惯,太多活动会打乱他们的节奏。父母要注意,孩子有旁观的权利,不必总是强求这类型的孩子加入到活动中。

活跃型:活跃型的孩子有坚强的意志,喜欢冒险,希望成为关注的焦点。他们需要父母的监督,为其做出安排。把他们置于领导位置并且给他们明确的指示,他们会更愿意合作,充分发挥其才干。智力不同发展孩子的优势智能

关于孩子在智能发展方面的与众不同,很多家长也非常担忧。心理专家肖计划介绍,每个孩子都有不同的“优势智能”,家长应该帮孩子找到自己的“长板”,而不是“短板”。

智力有八种类型:学术、情感、体育、创造性、艺术、常识、直觉以及天赋智力。每个孩子天生就具有全部这些智力,只是程度不同而已。家长往往更关注学术智力,而忽略了其他方面。

事实上,每个孩子都有不同的学习方式,所以善于此不善于彼是很正常的,比如,一个孩子在骑车方面是个学得慢的人,有可能他在社交方面是个学得快的人。许多父母会犯的一个错误就是,把孩子相互比较,看到大多数孩子在骑车方面学得快,而自己的孩子学得慢,就会认为孩子有问题,而忽略了他学得快的其他方面。

宝宝不关心父母该咋办?


宝宝不关心父母该咋办?

有爱的孩子才能活得更健康更快乐。如果宝宝连亲爱的父母也不知道关爱,对父母任何付出都不知回报的话,将来的人生将会孤独而寂寞。尽早纠正宝宝的坏习惯,亡羊补牢,为时未晚。

现在的宝宝多为独生子女,家长们很容易溺爱,对其进行无微不至的照顾,认为毫无保留地付出就是对孩子最好的爱。长期以往,宝宝就会认为家长的付出和对自己的千依百顺是应该的,不但不知道感谢,反而在稍微不如意时就大吵大闹,更有甚者撕扯家长的头发和身体。这种极度不亮的破坏性行为不但让父母伤心,还会让给孩子心理的正常发育蒙上阴影,埋下骄横跋扈、自私自利的种子。

在后悔莫及之前,家长们必须统一战线,痛下决心彻底改变宝宝的不良行为习惯,构建健康的人格和品德:

第一,不要对孩子付出太多,干预太多,不要为孩子打理一切事务。如果父母对孩子的保护过多,那么孩子就会渐渐习惯父母的包办代替,就会认为这一切都是理所当然。久而久之,孩子就很难再感谢父母对他们所做的一切了。

第二,不要让孩子吃“独食”。从小让孩子吃“独食”,会让他觉得他吃好东西、拥有好东西是理所应当的,如果孩子习惯了被给予,只知道索取,便很难在以后的生活中考虑别人的感受。一个不懂得关爱别人、关爱父母的人将来很难成为一个有爱心的人。

第三,不要“有求必应”,更不要“无求先应”,不要让孩子拥有的东西来得太容易。对孩子提出的要求,父母应先思考一下是否合理,如果不合理,则坚决拒绝,并且要告诉孩子为什么不合理,给孩子一些经受挫折的机会。不要孩子想星星就一定给他星星,想月亮就一定给他月亮,应该让孩子自己去争取自己需要的东西。当孩子通过一些努力获得所需的时候,他才会知道在父母的爱和保护下是幸福的。同时,父母也不要预先对孩子承诺太多。有些父母总想给孩子最好的食物和衣物,总想为孩子提供最好的生活条件,生活中面面俱到,时间长了,孩子会觉得这一切来得都很容易,甚至认为他本来就应该拥有,于是也不懂得珍惜。

第四,父母还可以经常给孩子讲一讲自己的工作艰辛。每一位父母在工作中都很不容易,但父母们却爱给孩子一张笑脸,给孩子一些超脱的环境,怕艰难的现实生活会给孩子带来压力。其实,如果父母们能经常告诉孩子一些自己的苦恼,那么孩子就会在体谅和感恩中渐渐长大。

第五,父母要为孩子做出榜样。如果家中有老人,有好吃的要先给老人吃,逢年过节给老人送礼物;如果老人离得较远,应该经常给老人打打电话。要让孩子看到父母不仅对自己有爱,对长辈也有爱。身教的力量远远大于言教。

第六、给孩子“回报”的空间

当宝宝想要帮助你做事情的时候,父母一定不要再说“你把书读好就行了”。因为父母最大的责任不是让孩子学会读书,而是让他首先学习做人,这是他能好好读书、把书读好的基础。孩子懂得付出、懂得“回报”,他才会懂得珍惜、懂得体谅。

我拿好动、不听话的幼儿咋办?


主要是针对孩子的爱好、习惯进行必要的教育引导。

比如好动,可以常带她到一个比较平和淡雅的环境去玩,让她感觉有一种宽阔的感觉;可多听些轻音乐,让她平静;讲故事做游戏时,多讲些道理,让她学会用自己的大脑比较深入的思考。

孩子不听话,关键在大人,当然得考虑孩子的逆反心理。注意教育引导的方式,不要总强迫孩子按大人的意愿办事,也不可过分骄惯,要多讲道理,用身边孩子接触到的事例教育她。

总之,针对孩子的特点实施教育,不要急,慢慢来。

悄悄的回复:(写于8/30/20018:19:53AM)

给她多一些选择的机会。这样当出现一些没有选择余地的事件时,她可以比较平静地接受。

lices的回复:(写于8/29/20019:53:46PM)

孩子那么大的时候就开始逆反了。你可以适当的满足他的一些要求,或者在作某些事情之前只给他几个你能同意的选择。另外就是要苦口婆心的讲道理,只到她明白为止。这只是我的一点体会,供你参考。

幼儿早教:孩子不愿分享玩具该怎么办


3-4岁宝宝的语言表达能力发展趋势速率令人震惊,他越来越非常爱讲话,即便一个人玩的情况下也会随着着姿势自说自话。宝宝讨厌跟小孩子分享玩具该怎么办?孩子不愿分享玩具该怎么办?

Q:宝宝讨厌跟小孩子分享玩具该怎么办?

A:孩子不愿分享玩具该怎么办?宝宝最先要把握物件所有权对自身的资产具备归属感后,才明白有目的地分享。父母不必逼宝宝分享,那样将会会造成宝宝不尊重他人的物权法,大量地争夺玩具,也将会导致宝宝担心分享,越来越真实的自私自利。而自私自利全是没有安全感导致的。

提议父母经常跟宝宝分享自身的物品,使他感受到接纳的开心。从宝宝最讨厌的玩具刚开始,从宝宝熟悉的人刚开始开展分享训练是十分合理的方法。

TIPS:宝宝的玩具自身造

目前市面上的玩具许多,我们可以自己做一些玩具,例如:纯棉布偶,用剩下的废角料制成沒有五官的简易小孩能塑造宝宝的创造力,可乐瓶能够 制成列车,还能够制成踢踢球,车胎能够 制成荡秋千,即环境保护又身心健康。宝宝也很愿意参加创造力的主题活动,那样能塑造家庭主要成员的协作精神实质。父母做的玩具带著溫暖的情意,是啥高級玩具也不如的呢。

3-4岁:与生俱来艺术大师

真沒有想起,宝宝是个与生俱来的艺术大师。他不但能够 绘画了,还能够依据画中的內容编个短故事;他喜爱听我给他们说故事,并且有时还会继续与我开展小小探讨;最要我难以置信的是,他竟然能够 自身编故事了,并且讲得还有鼻子有眼的。他未来会是个艺术大师吗?那麼他到底是个美术家、演讲家、或者个文学家?

权威专家提醒:孩子不愿分享玩具该怎么办?3-4岁宝宝的语言表达能力发展趋势速率令人震惊,他越来越非常爱讲话,即便一个人玩的情况下也会随着着姿势自说自话,有目标时话就大量了,他刚开始规定父母给讲这些主题鲜明的童话故事书,然后她们便会刚开始有兴趣爱好应用自身的想像力编故事,尽管一些小故事內容很诡异。既而,他发觉小故事能够 讲还可以写,因此来到4岁上下时,她们就对文本造成了深厚的兴趣爱好。

专家认为:3-4岁宝宝应当玩什么游戏?

宝宝的创造力发展趋势起來快速,他觉得一切目标全是有性命的,因而,他会当然地跟太阳光、花草植物、动物、玩具沟通交流,他的角色扮演游戏手机游戏越来越愈来愈繁杂,而且刚开始邀约别的小伙伴来添加手机游戏。拆卸玩具、拼图图片和幼儿游戏活动模块(医师专用工具、厨具、厨房用品、铁轨、建筑工具这些)依然遭受宝宝亲睐。

此外,宝宝这时早已可以根据各自男士和女士,并挑选男同开展效仿,他更想要挑选这些合乎自身心理特点的玩具,如:男孩儿喜爱枪,女生喜爱梳妆台。自然也是有喜爱含有异性朋友特点的玩具的宝宝,可是他会从小伙伴那里得到 信息内容,慢慢舍弃他们。孩子不愿分享玩具该怎么办?父母千万别责怪宝宝。特别注意的是,在这个年龄层,她们还很喜欢交些同年龄的盆友呢,尽管和我盆友间经常发生争执。这时父母不必盲目跟风的阻拦小孩的“人际交往”,反倒应当激励她们,并正确引导她们恰当的与朋友们沟通交流、沟通交流。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