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您好:

我女儿今年三岁,刚去幼儿园,这些天也没闹过没哭过,坐在教室里听老师讲。但只要是集体活动,她就不参加,别的小朋友都做,她就站着,就连最爱玩的滑梯也不玩了。很早我就发现她这个问题,一岁半曾带她去早教中心上课,就是想给她创造一个和小朋友接触的机会,可是一年多我没发现她在交往能力上有什么改变。她爸爸工作很忙,孩子是我一人一手带大的,我们在这里没有亲戚和朋友,几乎每天就我和孩子在家。天气好的时候也在小区里玩,小区里和她年龄相仿的孩子很多,可她只和其中的两三个孩子玩,如果是她喜欢的这个小朋友和另外小朋友玩了,她就生气不玩了,总是这样。不玩的时候,她还特别想这些孩子,总念叨这几个孩子,我就带她去找人家,她看到人家和别的小朋友在玩,她就在一边站着不参与进去,我如果说她和小朋友一起玩吧,她就开始生气也不玩也不走。

现在上幼儿园了,还是不和小朋友交往,我问过她,她说小朋友不喜欢她,我再怎么鼓励她,她也明白,但第二天还是不玩。我真的不知道该怎么办了?我和老师也沟通过,老师也知道她这样,可老师叫她一起做活动她不做,也不闹,老师就不再叫她了。另外,如果见到认识的人,她也不打招呼,人家问她话,她从来也不回答,就看着人家。但在家里特别活泼,唱啊,跳啊,和在外面跟两个人似的。请专家帮忙指点,我该怎么做呢?一位母亲

家长您好:

孩子刚上幼儿园,对新环境感觉紧张是正常现象。孩子如果不能很快投入到集体活动中,不必急于勉强,老师允许她在一边先看着是可以的,她需要先观察、熟悉,慢慢地参与就好。只是在此过程中注意不要冷落她,可以跟老师多交流,让老师多给予鼓励和关注,也可以让别的小朋友多主动接近她。这需要有个过程,妈妈需要耐心、轻松地对待这件事。从来信看,孩子以前在同伴交往上就不太积极,可能是个比较敏感、胆小的孩子。敏感、胆小没有关系,增加自然交往机会,不要急于求成,给予更多的时间适应就行了。此外,还需多从家庭环境、父母方式上多加考虑。孩子可能缺乏足够的安全感和自信心。是不是平时过于宠爱、包办,孩子的自主性和独立性较弱?是否母亲平时过于严厉,要求较多,或者态度经常变化,不太稳定?父母是否善于交际,乐观积极?每天主要是妈妈一个人带孩子,是否承受较大工作和生活压力?这都会直接影响孩子的情绪和行为。

延伸阅读

宝宝痰多怎么办 儿童咳嗽怎么办?


身体有不一样身体素质,得病时要对症治疗,平时对人体的调养保养,还要依据不一样身体素质选用不一样的方式 。痰多是件非常不便的事,那麼儿童咳嗽怎么办呢?痰多有许多缘故,而医治痰多的方式 也是许多 ,实际有下列四种方式 :

一、拍背法

儿童咳嗽怎么办?可在宝宝痰咳不出去时紧急应用,协助吸痰。具体步骤是:在宝宝干咳的空隙,让宝宝侧睡或抱住侧睡。父母一手五指稍屈,握成徒手拳,缓缓的敲打宝宝后背。拍左边向左边卧,两边更替开展。拍打的能量不适合过大,要从上而下,由性格外向内,先后开展。每侧最少拍3-5分鐘,每天拍2-3次。拍背法不但能促进宝宝肺脏和支气管炎内的痰液松脱,向大支气管引流方法并排出来,并且可推动心血管和肺脏的血液循环系统,有利于急性支气管炎症的消化吸收,使病症能初期治愈。

二、饮用水法

让宝宝多喝水,特别是在是23度上下的凉开水,对鼻咽部有优良的潮湿和物理疗法功效,有利于部分发炎的清除。干咳发势的宝宝,经常出现不一样水平的脱干,可加剧呼吸系统发炎和分必物砂浆稠度,使之不容易咳出。多饮凉开水,儿童咳嗽药能使粘稠的分必物足以稀释液,非常容易被咳出,利于止咳化痰和化痰。另外,凉开水还能改进血液循环系统,使人体新陈代谢生的废弃物或内毒素快速从尿中排出来,进而缓解其对呼吸系统的刺激性。

三、蒸汽法

将开水倒进一大口罐或杯子中,抱住宝宝,使其口鼻冲着冉冉升起的水蒸汽并吸放,可让痰液变稀利于咳出,还缓减支气管与支气管炎粘膜的血肿和浮肿,降低干咳。但干万要当心烧伤,防止出现意外。

四、药品法

不必随意服食止咳药,以防抑止干咳神经中枢不利于吸痰。痰少粘稠不容易咳出者,可在大夫具体指导下要氯铵、桔梗、远志等祛痰药;痰多粘膜难咳出者,用必咳平、痰易净、α-糜蛋白酶等;痰白黏者,宜用半夏露、甜杏仁止咳糖浆、有标准时运用超声雾化吸入。中药材川贝炖雪梨,也有利于止咳化痰,可用梨1个,将头顶部切下来作盖,挖到关键,放放老冰糖10克、川贝末6克,盖上梨头顶部,放碗内容易上火煮熟,食梨饮汁。

宝宝心眼小,妈妈怎么办呢


“小心眼”,一般是说一个人气量小,不大度,不豁达,爱斤斤计较。没想到,很小的孩子也有小心眼,这是在我女儿身上发现的,在她上小学一年级的时候。

一天,我们几家齐聚她姥姥家,像往常一样,午饭后支起牌桌,姥姥带几个孩子上街去玩。可女儿一反常态,任凭姥姥怎么喊她,她就是不愿去,我们也叫她去,她依然不听,最后姥姥只好带其他几个孩子去玩了。

晚上回来,妻子问她为什么?一再追问,她才说:“我不高兴姥姥!”我们一听,颇感意外,怎么回事?女儿告诉我们,今天和小姨一家一道回去,进屋后,姥姥和大家打招呼后,特地蹲下来,抱起小姨家的妹妹,又是逗又是亲的,亲热得很,而没有这样待她,为此,她很不高兴,认为姥姥不喜欢她了。

这让我想起,女儿刚上幼儿园时,一次我和乡下的母亲通电话,女儿拿过话筒,有些炫耀地向她奶奶背诵几首古诗,背完之后,估计是想获得奶奶的连声夸赞,可乡下的奶奶哪会像她妈妈那样,动不动就是“哇,宝贝真了不起!”这样的褒奖?果然女儿放下话筒,是一脸失落,背过身去,撅起了小嘴。

妻子一贯的赏识教育,现在有了问题,可能赏识过了头,女儿经不起一点挫折,进而发展为“小心眼”,和她姥姥生气这件事,就是证明。

没过几天,女儿数学考了98分,洋洋自得的样子,并说,终于把同桌的同学打败了。她的同桌女生,前两次数学都比她高2分,而这次是95分。我正高兴时,女儿又说,这次考题中有一道,和前几天同桌的同学问她的那道题差不多,幸亏当时她假装说不会,没跟她讲,不然她又考不过同桌的同学了。

我感觉不对劲,这分明又是小心眼的表现,是该跟她说说道理了。我先对她说,那次姥姥做的没错,你不应该斤斤计较,小姨家的妹妹最小,姥姥对她亲昵很正常,你回忆一下,当年你最小,那个妹妹还没出世时,姥姥不是也这样对你特别亲热吗?你现在不是长大了嘛。另外,同学之间应该互相帮助,共同进步,你不能嫉妒同桌的同学,就不帮助她,你想想,她不是经常帮你解题、借你橡皮吗?

最后我说,一个孩子从小就应当开朗大度,不要处处小心眼,斤斤计较,这样才能健康成长。女儿还是听进去我的话了,因为从后来的表现看,她渐渐地活泼开朗了,知道宽以待人了。

宝宝怕生怎么办


“怕生”是宝宝社会性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体现。它是宝宝感知、辨别和记忆能力、情绪和人际关系获得发展的体现。那么,宝宝为什么怕生?宝宝怕生怎么办呢?

宝宝为什么怕生

细心的妈妈会发现,宝宝在3-4个月时已能对妈妈做出反应,只要妈妈走近宝宝,他就会冲妈妈乐,以此表达自己快乐的情绪。当妈妈在屋里走动时,宝宝的目光就会追随妈妈的身影移动,并表现出明显的想要得到妈妈关注的表情。一旦妈妈不予理睬,宝宝就会哭闹。如果发现妈妈不在视线内,宝宝也会以大声哭闹来表达自己的不满情绪。

5个月的时候,随着宝宝自我认识和活动范围的扩大,宝宝的识别能力不断增强,已能区别父母和其他人。

6个月的宝宝已开始有了依恋、害怕、认生、厌恶、爱好等情绪,对熟人表现出明显的好感,并且能够根据家庭成员的亲近程度表现出不同的反应。出于自我保护的目的,这个阶段的宝宝对陌生人和陌生环境就会表现出过敏反应,对妈妈则最为依恋。

8-9个月的宝宝认生的现象更为常见。1岁多的宝宝已经开始有了独立意识,对什么都好奇,再加上活动范围的扩大,就使得他们有了要离开父母的怀抱去探索周围环境的欲望。但是,这个年龄段的宝宝对父母和亲人仍然非常依恋,一旦遇到他从未见到过的人和物体,就可能表现出胆怯的样子。因此,这一时期的宝宝是独立性和依恋性并存。

即便到了2、3岁,宝宝仍然会对陌生人和陌生情景感到恐惧,这是宝宝发展的共性。

此外,由于遗传因素的差异,宝宝出生以后所处的家庭教养环境也千差万别,因此每个宝宝认生的程度也存在很大的差异。怕生对宝宝来说是一种非常正常的现象,但是如果父母不注意正确引导而任其自然发展,那么将来就有可能影响宝宝的社会化进程。

宝宝怕生怎么办

1.提前预防

在宝宝还不懂得认生的时候,可以有意识地带宝宝多接触其他人。比如,让家里其他人员帮着给宝宝喂奶、喝水、换尿布、逗着说话、抱着玩、做简单的游戏,让宝宝不太熟悉的人逗宝宝玩等,通过与其他人的接触,帮助宝宝适应他可能接触到的各种社会环境。

2.逐步扩大交往范围

对于认生的宝宝,妈妈可以从宝宝比较熟悉的人开始,让宝宝习惯跟妈妈或者抚育人以外的人交往,然后让宝宝逐渐接触“熟悉的人比较多,而陌生人比较少”的环境,在熟悉了有少数陌生人在场的环境之后,再扩大他的接触范围,让宝宝一点点适应与陌生人交往以及适应陌生环境的能力。

3.别强迫宝宝和陌生人交往

需要注意的是,在解决宝宝怕生问题时绝不能一厢情愿勉强宝宝和谁亲近,这样只会进一步加深宝宝的排外心理。当陌生人到来时,如果宝宝怕生,可以允许他熟悉情况后再逐渐和陌生人接近。如果宝宝不愿意跟陌生人亲近,不要强迫他,更不要让他单独与陌生人在一起。此外,在遇见宝宝不认识的人时,父母要很正式地向陌生人介绍宝宝,并且不管宝宝多认生,都以轻松愉快的态度面对陌生人,这样可以帮助宝宝很快消除顾虑。与陌生人磨合的机会多了,宝宝害怕的心理自然就可以得到缓解并最终得到克服。

4.尝试投宝宝所好

一般宝宝比较喜欢年轻女性和小宝宝,因此,让宝宝接触陌生人可从这些人群入手。当带宝宝到户外玩耍、去亲友家或有友人来自己的家中做客时,父母可抱着宝宝先与那些漂亮阿姨或者小朋友打招呼,讲几句话,让宝宝逐渐意识到除了家里人外,周围还有许多别的人,他们也都是和蔼可亲的,用不着害怕。妈妈可以根据宝宝的这些特点,尽量围绕宝宝的喜好来扩展宝宝的社交圈子。

5.找机会发挥宝宝强势

平时多观察宝宝,看他究竟对哪些事物感兴趣,然后根据他的兴趣培养宝宝特长,让他有更多的机会表现自己,这样可以增强宝宝自信心。宝宝的自信心增强了,怯生的心里也就会逐渐减弱。

6.培养宝宝安全感

父母对宝宝的态度、情感要稳定,不要忽冷忽热。照料宝宝、与宝宝接触的时间最好固定,尽可能避免宝宝长时间见不到妈妈,尤其不能以“再怎样,我就不要你了”、“把你给谁谁”之类的语言威吓宝宝。

7.切忌溺爱宝宝

被溺爱的宝宝很多会胆小,比如看见宝宝正爬向床边,不要表现得过于吃惊;宝宝磕碰了一下,不必过分安抚;宝宝要自己拿杯喝水,就让宝宝自己拿等等。多数宝宝对成人的态度很敏感,如果父母对宝宝总是很担心、很焦虑,宝宝多半就会变得比较胆小。过分认生就是这种养育方式造成的后果之一。

8.交往的方式要得当

宝宝在跟不太熟悉的人交往时,喜欢离对方有一定的距离,不喜欢陌生人触及自己的身体。因此,当你抱着宝宝遇到熟人时,可先自然地与对方打个招呼,谈谈话,待宝宝习惯后再告诉宝宝对方是谁。

宝宝抠门怎么办?


朵朵2岁多了,忽然之间变得很抠门,什么东西只要在她手里就别想要出来,而且别人给她的东西一定毫不拒绝的接受,有时候明明是别的小朋友的东西,也一定要抢过来。很多次搞得爸爸妈妈很尴尬,很多家长都反映,家里有个“小抠门”,这种情况下怎么办?

一、宝宝为什么会抠门?

其实家有大方宝宝不必开心,因为所谓的大方可能是因为孩子没有占有欲、没有特别喜爱的东西;有抠门宝宝也不必过分紧张,说明孩子知道珍惜东西,对“自己的”这个概念有了认识。为啥孩子会抠门?

1.以自我为中心的心理特征造成

小气是孩子发展过程中的自然现象,是自我意识的本能体现。孩子对心目中一切物件常理解为是“我”的,从未感受到别人的需要。如“我的小床”、“我的玩具”、“我的……”。

2.父母的不当行为

如:邻居来借物品,父母怕东西被弄坏而表现出的故意搪塞,无意中成了孩子的反面的教材。

3.教育的过失

同伴交往时,孩子看中了同伴的玩具却遭对方拒绝,因此当别的小伙伴向自己提出借玩具时也表现出小气行为,父母见后却不置可否,甚至给予一些口头上的鼓励,这样,孩子的小气行为便愈加严重。孩子将自己的玩具借给小同伴,或将自己的食品分给同伴后,得到的是家长的训斥,这会造成有意识地培养了孩子的抠门。家长的无谓牺牲。如:好吃的菜先让孩子吃,好的水果先让孩子挑……这种无谓的牺牲在很大程度上滋长了孩子的自私心理,而一旦孩子出现小气行为后,家长往往不分析原因便找出一个相当流行的说法:“家里只有一个孩子,要是有两三个孩子便知道分享了。”“长大就好了”。以此作为掩盖自己教育的失误。

二、宝宝抠门怎么办?

1.接纳孩子的成长过程

以自我为中心造成的小气行为,家长不必担心,允许孩子有一个逐步改变的过程,等过了这一阶段,孩子的社会发展需求转强,他会要求同伴和团体接受他,自然开始有了借别人玩具玩或把玩具借给别人的欲念。家长应适时引导孩子去了解自己和周围人的关系,帮助孩子摆脱“以自我为中心”的束缚。

2.注意父母的言传身教

邻里交往、同事往来时,家长应以自身无私的行为给孩子树立榜样,这样才能在孩子面前有说服力。

3.树立正确的教子观

a.学习分享。这首先要从家庭中做起:家长不能过分溺爱子女,使其懂得好东西应该大家品尝,应具有尊敬长辈的美德。当家中来客人时,可有意识地让幼儿帮助“招待”客人,如拿糖果给大家吃或拿玩具请小客人玩等。其次,家长应多给孩子与同伴相处的机会,让他带着玩具和同伴交换着玩,增加其与同伴分享的经验。当孩子知道对方玩过以后会还给自己或是自己也有过玩他人玩具的体验时,自然会主动与他人分享并感到快乐的。

b.学习赠与。可常常鼓励孩子把旧时的物品(玩具、衣物等)捐出来,因为他长大了,不再需要了。让他亲自把东西赠与邻家的弟弟、妹妹或捐给孤儿院的孩子们,也可在节日里,让孩子向同伴赠送礼物,从中体会愉悦的感受。另外,家长应正确地给孩子以适当的鼓励。家长如能在孩子有好玩具、好东西而懂得分享时给予及时的肯定、赞许,则孩子将会努力使自己逐渐改掉小气的毛病。

三、宝宝抠门一定不要这么做

1.不要给孩子贴标签

给孩子贴标签会更加强化孩子的行为,如果总是强调孩子的小气和抠门,慢慢的孩子就会真的成为一个小气和抠门的人了。

2.不要强迫孩子分享

孩子有权保护“自己的财产”,在孩子没有建立明确的所有权的时候,家长要耐心教育讲解,而不是粗暴的将孩子的东西赠送给他人,这样孩子会认为抢夺别人的东西是被允许的。

心理学小知识:一般孩子要到四五岁左右,才能真正懂得分享的意义,并能发自内心地分享。但是在“真正的分享”之前,孩子可以被大人鼓舞,做出“分享的行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