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象直击

孩子总是没什么自信,他觉得自己无论哪方面都不如其他小朋友。什么事都不敢尝试,画画的时候每画一笔都要问老师:可不可以这样画?

布奇专家解读

孩子开始在意他人的想法,将他人的行为和表现作为自己的参照物,从而进行自我评价,这说明孩子正在经历一个成长的过程。孩子逐渐从“自我中心”(不在意他人想法,自我评价非常主观,表现为自己认为很棒那就是真的很棒。)发展到“去自我中心”(能够区别自己和他人的观点,并将他人的看法作为评价自己的重要因素)。在这个过程中,孩子十分在意他人想法是正常的。但是,孩子往往表现出自我评价过低的现象,只看到别人身上的长处、亮点,夸大自己的短处、不足,容易产生自卑的情绪。

布奇专家支招

每位幼儿都有自己的独特之处,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应充分利用幼儿追求自我肯定这一特点,欣赏孩子的每一个长处,激励孩子不断进步。当孩子通过自己努力获得了成功,自我评价也就自然提高了。家长在夸奖孩子的时候尽量具体化,说明孩子哪一方面做得好。引导孩子认识自身的长处和优势。

故事《我真的很棒》中,阿迪的自我评价就充分体现出学前儿童的年龄特点:依赖他人和带有极大主观情绪。当别人评价阿迪最棒时,他就认为自己最棒;飞行尝试失败后,他的自我评价急转直下,跌到谷底;帮助老鹰重新飞入云霄之后,他又重拾自信。这个故事提示我们:了解并尊重孩子的特点,选择适宜的教育方法。

相关知识

孩子唱歌没有表情怎么办


亲朋好友聚会之际,茶余饭后,孩子们在一起唱歌表演,有些孩子充满情感的演唱会赢得成人的交口称赞,而有些孩子唱歌时却毫无表情,形成强烈的对比。为什么孩子唱歌没表情呢?探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孩子的心理因素造成。在生人面前怕羞,过分紧张,脸部肌肉紧绷着,手足无措。

2、选择的歌曲不当。孩子对自己所唱歌曲的内容缺乏理解,不知道歌曲时的歌词是什么意思,当然不会表达出自己的感情。

3、教育不当所致。有人认为孩子唱歌时脸上笑嘻嘻、摇头晃脑、摆动身体就是有表情,于是在教孩子唱歌时就一味地要求孩子脸上笑笑、头动动、身体摇摇。这样教育的结果,孩子即使当时脸上微笑,也不是真情的流露,甚至是做作的。

知道了原因,那么怎样培养孩子有表情地唱歌呢?应该注意做到以下几点:

1、成人应注意培养孩子活泼开朗的性格,多为孩子创设表演的机会,鼓励孩子在客人面前有表情的唱歌。采取多表扬、多鼓励的方法,激发孩子的表演欲。

2、选择的歌曲要符合孩子的年龄特点。孩子越小,选择的歌曲越要简单,歌词内容要贴近孩子的生活。这样的歌曲,孩子容易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孩子的表情一定会通过自己的体会表现出来。

3、注意恰当的教育。帮助孩子分析理解歌曲。要用通俗、浅显的语言解释歌词及乐曲的意境,同时帮助孩子丰富积累有关知识,为孩子体会歌曲内容打好基础。

4、尽量可为孩子提供良好的示范,成人有表情的示范唱会“打动”孩子的心。让孩子多听、多看,在充满音乐的环境里得到熏陶,更有利于孩子学习有表情地唱歌。

孩子没有主见怎么办


从众心理,表现为人云亦云,随大流,没有自己的主见,缺乏个性和自信。那么,怎样转变孩子的从众心理,帮助他成为一个有主见的孩子呢?

1、培养自信心。

自信心是一个人对自身力量的认识和充分估计。它是自我意识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的孩子看不到自己的能力,认为自己干什么都行,总觉得不如别人,对自己力量的认识和可能达到的成就估计很肤浅,不稳定,完全从属于别人的评价。因此,做父母的要以肯定的语言评价孩子的各方面的表现,切忌以怀疑或否定的语言对孩子说话,如“你看×××做得多好”,“你看×××穿的衣服多好看”等。这很容易使孩子怀疑自己的力量,对自己失去信心,从而导致孩子要向别人看齐,加重了孩子的从众心理。

父母要不断丰富孩子的知识,从各方面提高他的能力;创造条件,使孩子有充分表现自己的机会;孩子的事情让他自己做,对他做的事情,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增强他对自己的认识,从而相信自己的力量。

2、提高分辨是非的能力。

孩子年龄小,道德观念尚未完全形成,是非判断标准还很模糊,他们主要是按自己喜爱和厌恶的情绪来判断人物和事物的是与非。孩子模仿性强,控制能力差,往往不分好坏,看别人怎样,自己就跟着别人学,难免会有些不当的言行。对此,家长既不能忽视也不可羞辱惩罚。恰当的做法是耐心地正面诱导、纠正,使孩子通过成人对其行为、言语的评价,逐步认识到自己行为的是非,从而提高分辨是非的能力。如孩子听见某些人说了脏话,于是就跟着学,这时父母需要解释清楚,这句话是骂人的话,不好听,不文明,不要学说等。这样屡经疏导,幼儿便不至因从众心理而仿学不良行为,进而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

孩子有了自信心,又有了明辨是非的能力,做事就会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不盲目地随从别人。关注孩子从众心理的种种消极表现并引导其向积极方面转化,对形成幼儿良好的个性品质有着重要意义。

孩子自卑不自信怎么办


不想让孩子因自卑苦恼,父母在这两方面要“大方”,娃长大调整好心态。但是大部分孩子走不出自卑的阴影,让自卑无限蔓延。

作为父母,如果你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被自卑所困,那在这两方面一定要“大方”,不管孩子多大,父母都要注意,只有做到了这几点,娃长大才会感激你。

在孩子身上做投资、培养孩子的精神食粮时要“大方”

那些被自卑困扰的孩子,在他们小的时候,想要做一些事情时,父母的反应不是答应,而是反对,甚至还会说:做那些有什么用,纯粹浪费钱。

相反,不自卑的孩子则是在很多方面,得到了父母的认可和包容。这些父母在孩子身上做投资时会很“大方”,舍得带孩子旅游、给孩子报兴趣班、愿意给孩子买衣服等等。

我们在调研的时候,有一位同学说最让自己自卑的事情就是,每年寒暑假身边的同学朋友都会去各种各样的地方玩,可自己却哪里也去不了。

那位同学说今年自己已经13岁了,可除了自己生长的城市,自己哪里都没有去过。每当开学的时候,看着其他同学都互相分享着假期见闻时,自己只能默默地走开。

其实特别理解这位同学的失落,他的自卑源很多孩子也都曾遇到过,而最大的问题就出在父母对事情的认知上存在错误。说白了,就是在父母看来,孩子太小,一些投资只是浪费钱,还不如把这些钱攒着或者花在其他地方。

其实不是的,有这种认知的父母要意识到从小培养孩子的精神食粮对孩子一生的成长意义都是很大的。如果做不到,可能在父母看来是小事,可孩子却会被深深的自卑感一直打击着。

告诉孩子你爱他时要“大方”

相当一部分孩子之所以自卑就是感觉父母不爱自己,可生活中真实情况真是这样吗?很显然不是的,可以说几乎没有父母不爱自己的孩子。可为什么孩子还会如此般因缺爱而极度自卑呢?说到底就是父母不会表达。

父母爱孩子就一定要让孩子知道,虽说没必要天天把“我爱你”几个字说给孩子听,可在与孩子相处的时候,父母一定要通过自己的言行明确地让孩子感知到你对他的爱。

简言之,就是告诉孩子你爱他时要“大方”。不能一点事就对孩子发脾气,各种责骂孩子,甚至总拿孩子和别人家的某某某相比,父母这些行为都是会深深伤害孩子的。

不想让孩子被自卑所困,父母在这两方面可要注意。父母够“大方”,孩子长大才能感激你。

孩子没有上进心怎么办?


俗话说:“严是爱,松是害,不管不教要变坏。”只有使孩子在家庭生活中,既感到爸爸妈妈的柔情与温暖,又感受到父母严格要求自己的拳拳之心,爸爸妈妈的教育才能产生巨大的激励作用。

家长一定要支持孩子参加幼儿园集体活动,教育孩子关心集体,爸爸妈妈用自己对事业的进取精神去影响孩子,对孩子提出合理要求。

上进心,就是努力向前,立志有所作为的一种心理品质。孩子的上进心,实际上就是一种积极进取的动机。有的孩子就缺乏这种动机,究其原因,大致有如下几种:

1、爸爸妈妈的挫伤。孩子原来有上进心,但是父母对他的上进心不屑一顾,甚至言辞中常露出讽刺、挖苦之意。孩子的积极性被打击,有的干脆就放弃了努力。

2、家庭环境的影响。有些家庭中,爸爸妈妈本身缺乏上进心,工作不思进取,生活上平平庸庸,更忽视孩子情感与智力方面的需要。对孩子没有明确的行为指导和要求,极少和孩子谈话、游戏、讲故事,压抑了孩子的上进心。

3、孩子自身的问题。孩子年龄较小,生性好玩,不能对自己作出正确评价,不能自我调节、自我监督,因此,不能自我教育、自我激励。

那么,怎样才能较好地激发孩子的上进心呢?

1、家庭环境的单调、呆板,限制了孩子的一些良好品质的形成和发展,家长一定要支持孩子参加幼儿园集体活动,教育孩子关心集体,让孩子在集体活动中赶超先进,激励孩子的上进心。

2、爸爸妈妈用自己对事业的进取精神去影响孩子,对孩子产生积极的潜移默化的作用。孩子的一言一行绝大部分是模仿得来的,父母的言行影响着孩子。因此,爸爸妈妈及家庭其他成人必须从自身做起,用自己积极上进的言行影响孩子,这样比简单的说教更为有效。

3、对孩子提出合理要求。俗话说:“严是爱,松是害,不管不教要变坏。”只有使孩子在家庭生活中,既感到爸爸妈妈的柔情与温暖,又感受到父母严格要求自己的拳拳之心,爸爸妈妈的教育才能产生巨大的激励作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