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入学准备家长会

2021-05-02 小学入学准备家长会 科学入学准备家长会 家长怎么做入学准备

孩子会“打人”家长怎么办?。

如果孩子从小就能满足强烈的知识欲,大多数孩子可能成为英才和天才。为了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我们要适当的对幼儿进行早教。早期教育可以让孩子更好的融入陌生的环境,让孩子更好的接受教育。孩子早教最适合的年龄是多大呢?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孩子会“打人”家长怎么办?,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孩子会“打人”家长怎么办?

“我家孩子特别爱打人,从会走就会打人,怎么说都没用”;

“我家孩子脾气大,爱打人,特别难管教,怎么办呢?”;

“我们打他骂他夸他……什么方法都试过了,他就是喜欢打人怎么办呀?”

有很多家长都提出过这种问题,他们也尝试了很多方法来制止孩子的打人行为,但都收效甚微。那么孩子是真的爱“打人”吗?

案例一:强强为何在外就超爱“打人”呢?

解读:对孩子来说,“攻击行为”只是他们用来表达感情或试探大人的方式之一。

在龅牙兔学习中心里,有个叫强强的小男孩,超级“爱打人”,无论是大人孩子与他交流,都会被“攻击”。但据强强妈妈反映,孩子在家是公认的乖小孩。不知道为什么,孩子一到学习中心脾气就超级大,还会动手打人。

有一次强强在活动中心玩小车,开得正高兴,龅牙兔姐姐停下了车,告诉强强要上课了,小车不要玩了。强强尝试了下,小车果然被姐姐控制住了不能动了,强强皱起眉头立即挥动小手朝姐姐扇去,其实手根本就没碰到龅牙兔姐姐。强强皱着眉头看向保姆,保姆“呵呵”笑了一声;强强又尝试动了下小车还是没成功,他又挥起小手,保姆又“呵呵”笑了一声……这个“挥手—呵呵笑”的动作就这么重复了3次。

目睹了这一切之后,龅牙兔的老师与强强妈妈进行了交谈,了解到这么一些细节:

1.情绪强度。强强本身是一个情绪强度和活动量都非常大的孩子,性格属于大喜大怒类型,同时体格也比较健壮,手脚动作都很重。

2.成长环境。强强在家由保姆照顾,保姆平时对孩子的任何要求从来都是无条件接受的;但当强强来到龅牙兔,自然有必要的行为规范和礼仪规则,强强感受到自己的“小权利”正被限制并且无法随心所欲,所以他的情绪自然波动很大。

3.成人反应。1-3岁的孩子攻击行为非常普遍,他们常去试探自己的行为能力或大人们的反应。对于强强的攻击行为,保姆不但不第一时间阻止,还在旁边若无其事地笑,这就会让孩子压根认识不到自己的错误,并且每当自己挥手都会伴随保姆的笑声,这让强强认为很好玩,或许大家是在跟他闹着玩。

所以,针对强强的打人行为,训练师给家长的意见如下:

1.家里人停止类似的行为。强强爸爸有时会为了让孩子听话而请他吃顿“小生活”,这种惩罚行为要停止。作为两岁左右的孩子,他们根本无法理解所谓的“小朋友要和睦相处”之类的言辞,他们能明白的那就是“爸爸刚才打我很痛,我就听话了,打人真有用!”

2.严肃对待孩子的行为。无论是保姆的笑还是家长们根据环境不同而变化不一的态度,都会对孩子的行为纠正产生负面影响,所以如果是不好的行为,直接严肃地阻止;如果你只是笑着告诉孩子“打人不好”,那孩子得到的信息可能只有“妈妈也没生气呀,这样做还挺好玩!”

3.即刻行动应优于言语规训。当孩子出现打人行为时,直接对孩子的行为进行阻止——立刻抓住他打人的小手,严肃地告诉他“不可以打人”。给孩子一个阻止,这对他们来说已然是一种惩罚,过后无需再多说教。若再出现打人行为,继续上述方法即可。

4.全家人行动一致。无论在谁面前,无论打了谁,给予孩子的“惩罚”都是一致的——游戏暂停、行动暂停、沟通暂停。孩子很聪明,如果全家人态度不一,孩子肯定会不断尝试限制,直到达到他们的目的。这也正是很多家长反映孩子在家里和在外面表现不一致的原因,正是因为家长的规矩在不断变化,导致孩子学会“察言观色”后见风使舵。

案例二:贝贝第一次“打人”是真的吗?

解读:1岁之后的孩子开始探索世界,但是他们的身体控制能力有限,在积极的探索中,他们常会因为过于兴奋而无法控制自己的行动。

贝贝今天是来龅牙兔试听的,第一次看到那么多新鲜东西——鱼缸里游来游去的鱼、淘气堡飞来飞去的海洋球、桌上五颜六色的积木……贝贝高兴地玩着、笑着。开始上课了,第一次见到龅牙兔姐姐,贝贝有点陌生,姐姐为他唱了欢迎歌。刚唱完歌,来了个小女孩,贝贝一下从座位上站起来,冲到小女孩的面前,“啪”一下,小女孩倒在贝贝的面前,是贝贝推倒的。贝贝妈妈赶忙冲过去拉住贝贝的手,把他带到一边去狠狠训了一通。

和贝贝妈妈交谈后,我们发现,贝贝只有在遇到小朋友的时候才会有“攻击”行为,那么,这真的是攻击吗?经常看见有的孩子,看见别的小朋友后表现出高兴的情绪,妈妈让孩子去和别的小朋友去打招呼,当这个孩子过去想挥挥手或者抱一抱别的小朋友的时候,由于力度没有控制好,“啪”一下、“哇”一声……一个表示友好的行为立即就被成人主观地翻译成了“打人”。很快,这些“打招呼”的孩子就真正变成了“打人”的孩子了。

由此,我们给了贝贝妈妈一些建议:

1.不再强化孩子打人这个行为:减少无谓的说教,看见行为即阻止(暂停孩子的行动),可以进行单纯的暂停,也可进行注意力转移,但不要以打骂方式惩罚孩子。

2.贝贝其实是希望和小朋友交往的,只是由于力比较大,“下手”较重,所以妈妈需要先教贝贝如何和小朋友打招呼,甚至是在看见其他小朋友时,陪他一起打招呼;当孩子出现形似“打人”的行为时,可以立即抓住他的小手,挥一挥说:“贝贝是要打招呼吗?你好!”

3.一旦孩子表现出积极的交往行为,就予以赞赏和鼓励“今天贝贝和囡囡打招呼了是吗?妈妈看见了,非常好哦!”

贝贝妈妈也很配合,按照我们给的建议一一去做,两周后,贝贝妈妈欣喜地告诉老师:贝贝就像突然长大了一样,不但再也没有打人了,见到小朋友还会主动跑上去问人家叫什么名字……贝贝妈妈细数着孩子的变化,非常欣慰。

TIPS

教育孩子的一些注意事项

1.事先交给孩子如何和小朋友相处,如何打招呼、交朋友。

2.当孩子与同伴发生纠纷时保持冷静,强制让孩子表示道歉并不可取。不如换一种做法:妈妈直接向被打的小朋友道歉,并且表示关心,效果就会很好。因为父母的行为给孩子做出了一个典范。

3.当孩子有一定自省能力了,父母点到为止,不要多说,孩子自己也会对自己的行为作出反省。

4.认可孩子的感受,简短地给孩子一些指导。先处理情绪再处理问题:父母应该教孩子表达他的感受:“我知道你很想要那个玩具,那个小朋友还在玩,不想给你玩,所以你生气了,妈妈知道,但我们也不能打人。”要避免过长的训导和讲道理,这只会让孩子一头雾水。

5.循环往复才能取得最终的成功。父母在教导孩子的同时,还要培养自己的耐心。

延伸阅读

早教:小孩子爱打人家长应该怎么办


不满意三岁的宝宝打人,实际上是用这类攻击行为来表述自身的心愿或情感,但觉得“孩子小,不听话,变大当然就会改”的叫法是彻底不正确的,幼儿阶段“打人”的习惯性会危害宝宝一生!小孩子爱打人家长应该怎么办?

曾有心理学专家对600名试验者开展了长达22年的跟踪研究发现,不管男士還是女士,三岁整时的攻击能力纪录能合理地预测分析成年人之后的攻击行为。因此,宝宝攻击能力的高低将对他的一生造成危害,当小宝宝第一次有攻击行为时,爸爸妈妈就需要想尽办法来劝阻他。小孩子爱打人家长应该怎么办?

一、孩子爱打人的三大关键缘故

1、孩子爱打人 误解了家长的“夸赞”

宝宝快17月了,每每宝宝与亲人或隔壁邻居玩得开心时,会忽然抬起双手打人家的脸,打得叭叭响,躲都躲不过。看他的含意,也不是表述不满意,也不是激怒,那代表什么意思呢?

孩子九月份龄上下的情况下,手的作用分裂拥有忽然的发展趋势,手腕子到手臂的操纵工作能力拥有挺大的提升。打人会让她们感受到史无前例的快乐,如同大家忽然间会了某类专业技能一样,很想要应用。

家长怀着宝宝玩耍的情况下,有时候宝宝会潜意识地敲打家长的脸,并且传出开心的欢笑声。这时假如家长不正确地正确引导和加强这一姿势,夸她们长了本事,或是感觉姿势可爱卡通,果断亲含其双手表明“做的好”,就会导致宝宝喜爱打人。

此外,宝宝已过一岁,在語言发育阶段中,有一个环节会传出“哒、哒、哒”相近“打”的音标发音,而且手里有敲打的姿势,它是宝宝語言生长发育必经之路的一个全过程。这时,假如家长不正确地正确引导和加强了这一姿势,就会导致宝宝喜爱打人。

还有一个将会便是,一些父亲妈妈喜爱在宝宝眼前相互之间敲打挑逗,那样,宝宝将会会误以为“敲打”便是表述“开心”和“喜爱”感情的方法。

宝宝越小,这类“打人”的表述方式就越非常容易固定不动,并且不易改正。大家除开教宝宝基础的生活小技巧和专业知识,更要来教宝宝恰当的感情方式,比如教宝宝接吻家长、轻轻地抚摩家长,以表明对家长和他人的爱。

当宝宝打人时,家长那时候的心态和作法非常关键。不管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抽脸,都能够立即把她们放到地面上,两手按着孩子的肩部,严肃认真而平静地对他说:“父亲妈妈、大姐讨厌打人的孩子!”维持一分钟,讲清谁也不必抱孩子,几回之后,宝宝的攻击行为就削减了。

此外,反映快的家长能够 想方设法迁移宝宝的专注力,如,当他刚把手举起来时就和他做拍掌的姿势,口中能够 有节奏感地说“你拍一,我拍一”,时间长了,孩子就会改了抬腕打人的习惯性,伸出手来,他的惯性力便是想玩哪个拍手游戏!小孩子爱打人家长应该怎么办?

2、孩子爱打人 用打人在观察

我们家宝宝19月了,不知道为什么,外出和别的小孩子玩时总喜爱打人,有时候是许多人想抢他的小玩具,他要正当防卫;有时候是没事儿也会“撩”别人。谁都敢打,搞得在住宅小区儿童游乐场里“知名度挺大”。在他打人时,我能打他手,不知道对吗,他仿佛习惯,我一皱着眉头走以往,他就会伸出手给打了。

有的孩子在家里不打人,进到人群相处时候去打小伙伴们。有时候打人,是由于他还不容易与其他孩子相处,他是想表明友善;有时候是想造成他人的留意;有时候是在用身体语言与他人沟通交流,仅仅他还不可以非常好地管理自己的姿势力度和幅度。

如果那样的话,妈妈能够 拉着他的手,教它用拉一拉或轻轻地摸的方法来和人沟通交流,对他说,用劲打别人,别人会疼,还可以在他的身上试一试,使他有感性认识。

3、孩子爱打人 以便不会受到冷淡

孩子才满2岁,却发觉她近期愈来愈蛮横霸道,要是家中来啦顾客、妈妈要走神去招待时,她就会又哭又闹,黏着妈妈不许她与顾客交谈;如果还不好,就会跑以往打顾客,搞得妈妈都害怕让亲朋好友到家中来,也害怕带著孩子和人用餐,这可该怎么办?

2岁上下的小孩子,处在自我认同髙速发展趋势的环节,会很在意妈妈和顾客是不是注意到她,当察觉自己被冷淡时,总会造成躁动不安的心态,又哭又闹、摔东西、打人等出现异常个人行为便随着出現。

有时候孩子打人,并非讨厌顾客,只是“妒忌”顾客分来到妈妈的专注力。以便让妈妈掉转头来留意她,攻击性行为是最立即合理的方式,即便换得的是妈妈的一顿责怪,但对一个两岁的孩子来讲,将会尚没法将“打人”和“被骂”相联络!

不必把孩子“晾”在一旁,只是要促使孩子和顾客间的互动交流:让顾客听孩子演出童谣;欣赏她的积木城堡和涂鸦画作……让她觉得到,顾客的来临不仅没让她受冷淡,还提高了她的被认知度。一样,在招呼客人时,爸爸妈妈一定要随时随地要让孩子了解你一直在关心着她。

如果孩子早已去“进攻”了顾客该怎么办?除开马上劝阻,把握住她打人的那支手,另外严肃认真地注视她的双眼,让孩子确立地了解您因她的个人行为而发火、伤心,目地是要孩子掌握打人不是对的。

二、孩子爱打人家长应当该怎么办

改正孩子爱打人的问题,应清除孩子的暴力行为,方式以下:

1、关怀宝宝是压根。

家长最先应当给与孩子最基础的爱,反映在生活起居中便是考虑、了解、重视孩子的感情必须。仅有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爱的溫暖,宝宝才有目的和核心理念去爱别人和外在因素。

另外,家长应自小塑造宝宝对别人和事情的善心,例如,当家长的一方身体不适时,另一方可文化教育孩子去关注自身的父(母);又如在公园去玩时,见到漂亮的花,孩子都想摘下,这时候家长应劝阻孩子的个人行为并表明原因,塑造孩子的爱护的心,以从心理状态上避免、摆脱孩子暴力行为的产生。

2、教育 宝宝恰当的相处对策。

大部分宝宝的攻击性行为都归属于一时冲动的种类,实际上她们心里是期盼友情的,仅仅不清楚怎样与别人友好相处。这类情况下,家长应当立即来教宝宝优良的与人相处方法,教宝宝应用多种多样方法来解决窘境。

3、教宝宝调节情绪。

心态在心理过程转变中起着带头作用。儿童都还没学好怎样调节情绪,因而家长应当协助孩子逐渐击败感情刺激性,使孩子有平稳的心态,能与周边环境相一致、结合。

小孩子爱打人家长应该怎么办?社会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群自然环境和团体活动最有益于塑造孩子的协作精神实质,家长能够 多造就那样的自然环境,让宝宝学好忍受包容,提升自身约束和调节情绪的工作能力。

我家的孩子爱打人该怎么办?


我家的孩子爱打人该怎么办?

“我家孩子特别爱打人,从会走就会打人,怎么说都没用”;

“我家孩子脾气大,爱打人,特别难管教,怎么办呢?”;

“我们打他骂他夸他……什么方法都试过了,他就是喜欢打人怎么办呀?”

有很多家长都提出过这种问题,他们也尝试了很多方法来制止孩子的打人行为,但都收效甚微。那么孩子是真的爱“打人”吗?

案例一:强强为何在外就超爱“打人”呢?

解读:对孩子来说,“攻击行为”只是他们用来表达感情或试探大人的方式之一。

在龅牙兔学习中心里,有个叫强强的小男孩,超级“爱打人”,无论是大人孩子与他交流,都会被“攻击”。但据强强妈妈反映,孩子在家是公认的乖小孩。不知道为什么,孩子一到学习中心脾气就超级大,还会动手打人。

有一次强强在活动中心玩小车,开得正高兴,龅牙兔姐姐停下了车,告诉强强要上课了,小车不要玩了。强强尝试了下,小车果然被姐姐控制住了不能动了,强强皱起眉头立即挥动小手朝姐姐扇去,其实手根本就没碰到龅牙兔姐姐。强强皱着眉头看向保姆,保姆“呵呵”笑了一声;强强又尝试动了下小车还是没成功,他又挥起小手,保姆又“呵呵”笑了一声……这个“挥手—呵呵笑”的动作就这么重复了3次。

目睹了这一切之后,龅牙兔的老师与强强妈妈进行了交谈,了解到这么一些细节:

1.情绪强度。强强本身是一个情绪强度和活动量都非常大的孩子,性格属于大喜大怒类型,同时体格也比较健壮,手脚动作都很重。

2.成长环境。强强在家由保姆照顾,保姆平时对孩子的任何要求从来都是无条件接受的;但当强强来到龅牙兔,自然有必要的行为规范和礼仪规则,强强感受到自己的“小权利”正被限制并且无法随心所欲,所以他的情绪自然波动很大。

3.成人反应。1-3岁的孩子攻击行为非常普遍,他们常去试探自己的行为能力或大人们的反应。对于强强的攻击行为,保姆不但不第一时间阻止,还在旁边若无其事地笑,这就会让孩子压根认识不到自己的错误,并且每当自己挥手都会伴随保姆的笑声,这让强强认为很好玩,或许大家是在跟他闹着玩。

所以,针对强强的打人行为,训练师给家长的意见如下:

1.家里人停止类似的行为。强强爸爸有时会为了让孩子听话而请他吃顿“小生活”,这种惩罚行为要停止。作为两岁左右的孩子,他们根本无法理解所谓的“小朋友要和睦相处”之类的言辞,他们能明白的那就是“爸爸刚才打我很痛,我就听话了,打人真有用!”

2.严肃对待孩子的行为。无论是保姆的笑还是家长们根据环境不同而变化不一的态度,都会对孩子的行为纠正产生负面影响,所以如果是不好的行为,直接严肃地阻止;如果你只是笑着告诉孩子“打人不好”,那孩子得到的信息可能只有“妈妈也没生气呀,这样做还挺好玩!”

3.即刻行动应优于言语规训。当孩子出现打人行为时,直接对孩子的行为进行阻止——立刻抓住他打人的小手,严肃地告诉他“不可以打人”。给孩子一个阻止,这对他们来说已然是一种惩罚,过后无需再多说教。若再出现打人行为,继续上述方法即可。

4.全家人行动一致。无论在谁面前,无论打了谁,给予孩子的“惩罚”都是一致的——游戏暂停、行动暂停、沟通暂停。孩子很聪明,如果全家人态度不一,孩子肯定会不断尝试限制,直到达到他们的目的。这也正是很多家长反映孩子在家里和在外面表现不一致的原因,正是因为家长的规矩在不断变化,导致孩子学会“察言观色”后见风使舵。

案例二:贝贝第一次“打人”是真的吗?

解读:1岁之后的孩子开始探索世界,但是他们的身体控制能力有限,在积极的探索中,他们常会因为过于兴奋而无法控制自己的行动。

贝贝今天是来龅牙兔试听的,第一次看到那么多新鲜东西——鱼缸里游来游去的鱼、淘气堡飞来飞去的海洋球、桌上五颜六色的积木……贝贝高兴地玩着、笑着。开始上课了,第一次见到龅牙兔姐姐,贝贝有点陌生,姐姐为他唱了欢迎歌。刚唱完歌,来了个小女孩,贝贝一下从座位上站起来,冲到小女孩的面前,“啪”一下,小女孩倒在贝贝的面前,是贝贝推倒的。贝贝妈妈赶忙冲过去拉住贝贝的手,把他带到一边去狠狠训了一通。

和贝贝妈妈交谈后,我们发现,贝贝只有在遇到小朋友的时候才会有“攻击”行为,那么,这真的是攻击吗?经常看见有的孩子,看见别的小朋友后表现出高兴的情绪,妈妈让孩子去和别的小朋友去打招呼,当这个孩子过去想挥挥手或者抱一抱别的小朋友的时候,由于力度没有控制好,“啪”一下、“哇”一声……一个表示友好的行为立即就被成人主观地翻译成了“打人”。很快,这些“打招呼”的孩子就真正变成了“打人”的孩子了。

由此,我们给了贝贝妈妈一些建议:

1.不再强化孩子打人这个行为:减少无谓的说教,看见行为即阻止(暂停孩子的行动),可以进行单纯的暂停,也可进行注意力转移,但不要以打骂方式惩罚孩子。

2.贝贝其实是希望和小朋友交往的,只是由于力比较大,“下手”较重,所以妈妈需要先教贝贝如何和小朋友打招呼,甚至是在看见其他小朋友时,陪他一起打招呼;当孩子出现形似“打人”的行为时,可以立即抓住他的小手,挥一挥说:“贝贝是要打招呼吗?你好!”

3.一旦孩子表现出积极的交往行为,就予以赞赏和鼓励“今天贝贝和囡囡打招呼了是吗?妈妈看见了,非常好哦!”

贝贝妈妈也很配合,按照我们给的建议一一去做,两周后,贝贝妈妈欣喜地告诉老师:贝贝就像突然长大了一样,不但再也没有打人了,见到小朋友还会主动跑上去问人家叫什么名字……贝贝妈妈细数着孩子的变化,非常欣慰。

TIPS

教育孩子的一些注意事项

1.事先交给孩子如何和小朋友相处,如何打招呼、交朋友。

2.当孩子与同伴发生纠纷时保持冷静,强制让孩子表示道歉并不可取。不如换一种做法:妈妈直接向被打的小朋友道歉,并且表示关心,效果就会很好。因为父母的行为给孩子做出了一个典范。

3.当孩子有一定自省能力了,父母点到为止,不要多说,孩子自己也会对自己的行为作出反省。

4.认可孩子的感受,简短地给孩子一些指导。先处理情绪再处理问题:父母应该教孩子表达他的感受:“我知道你很想要那个玩具,那个小朋友还在玩,不想给你玩,所以你生气了,妈妈知道,但我们也不能打人。”要避免过长的训导和讲道理,这只会让孩子一头雾水。

5.循环往复才能取得最终的成功。父母在教导孩子的同时,还要培养自己的耐心。

孩子总打人怎么办?


孩子总打人人怎么办?家长想帮助孩子纠正打人行为,却又不知道从何下手,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几位家长的讨论,也许会对您有所启发:

畅畅妈妈发帖:

我儿子现在一岁8个月了,口齿很伶俐,很爱说话!可是最近不知道是怎么了,一有使他不如意的地方他就会大声说“打”,打妈妈,打姥姥,打小朋友,还掐。当然我承认这些话有可能是我们在教育他的时候无意中说过的,可我们认识到错现在已经不再说了,但他却越说越来劲了,据旁人说,当我(我是他妈妈)在他身边是他就会变得格外嚣张!!真是的!!其实我一点都不惯他啊!!有哪个朋友和我有共同经历呢?想听听你们是怎么教育孩子的?

跃茜回帖:

针对您家宝宝的情况:

一、首先要考虑的就是您的家庭教养方式,是否您家人经常会说或不经意对别人有这样的动作及语言,孩子在这个年龄阶段是以模仿方式来学习的。

二、就是您家宝宝和外界是否有团体的接触,因为这个阶段的宝宝有和其他小朋友交往的渴望,会产生交往方式的不正确,这一点对您的宝宝很重要,这是他接触外界学习东西的很好时机,也是锻炼的最佳阶段。

对您家宝宝状况给予正确交往方式的引导。

悠然~回帖:

LZ家的大人是不是经常打孩子,或是对孩子讲一些诸如不乖就打你之类的话?

我家邻居一个孩子就是这样的,一天不知道被她妈妈打多少回,出来玩也经常听到她妈妈说如果你不怎么怎么我就打你啊,结果呢,这个孩子出来就打小朋友,小区里年龄差不多的孩子基本被她打遍了,现在看到她出来,一些孩子就会互相通风报信:XX出来了,大家快走吧~~,这个孩子没什么朋友的。

孩子爱打人怎么办?


程女士问:我的孩子一岁半了,经常喜欢打人,请问怎么克服这个坏毛病?

曹云昌答:刚满1岁的孩子会打人,是因为他还不会与别的孩子交往,又不会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需要,所以他就会用打人的方式来引起别人的注意。

还有一种情况也是存在的,即这个年龄的孩子打人,不会考虑到这样做会伤害别人,因为他们根本不知道考虑别人的感觉。这是孩子的好奇心强,喜欢探索所致。他打人不是想要得到什么,而是想试探一下打人会引起什么后果。常有这样的情形,孩子打了同伴,而看到同伴哭得伤心,便受到感染引起共鸣,也会跟着哭。

当然,打人是不好的,必须尽早制止,尤其在早期孩子开始出现打人的苗头时,你就要以坚决的态度对他说:“不可以打人,你会把别人打痛的!”千万不要向着他微笑,或表扬他,以免误导孩子。若是哪次你的孩子被别人打痛了,你要抓住机会边安慰边教育他说:“痛吗?是不是很痛?这就是我上次说过的为什么不可以打人,你要记住!”让孩子从自己的疼痛中亲身体会到打人不好。这样他以后就会注意不再去打人了。如果用说服的方法不见效果时,发现他再次打人,你可以进一步采用约束法,立即让孩子坐下并面对着你,抓住孩子的手臂和肩,大约一分钟后松开,并告诉孩子错在什么地方。连续一星期使用这种约束法,就能纠正孩子的不良行为。

孩子早期打人与儿童期的打人动机是不一样的,大人千万不要对孩子发脾气,或不理他、惩罚他,更不能因别人打了你的孩子,也让你的孩子去打别人。

(曹云昌 教育学博士联合国儿基会小脚印中心主任)

小学入学准备家长会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