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父母的既不希望孩子在外惹事生非,引得别人三天两头上门告状,也不愿总看到孩子哭哭啼啼,受人欺负,那么,孩子打架,到底父母应该如何对待呢?

一、重视打架

在大人的潜意识里,我们多多少少是惧怕矛盾、惧怕打架的。我们从来以“听话”、“乖”、来区分“好孩子”“坏孩子”。但是心理学家说,一个正在向独立、自我完善方向发展的孩子不可能事事与别人保持一直,差异是极为正常的,打架也就在所难免。

一些幼儿教育家甚至认为打架未必不是一件好事。日本爱珠幼儿园副园长解释说:“简单来说,孩子在打架中学会了社会知识。比如在幼儿园中,夺取别人玩具供自己玩的孩子也会做稍许自我反省,而将东西归还原主。”

日本教育学博士高野清纯也认为“打架能培养孩子的自尊心。”因为彼此被打,双方都痛。由自己的痛就会想到对方一定也很痛。从而产生自尊心,并且,逐渐认识到,通过暴力是什么问题也解决不了的。

当然,父母煽动挑唆自己的孩子去打架,尤其是那些本来就有攻击倾向的孩子,这样做是绝对错误的,也是非常糊涂的。打架是孩子们集体活动之一。孩子只单纯的掌握进攻性,说起来是那个孩子的大不幸。

依教育学家们的分析,打架的孩子各有各的不同:有的孩子不会克制自己,在家里有不愉快的事就到外面去发泄,有的孩子是因为缺少社交技巧,不打架就不知道怎么与同伴相处,也有一些孩子是想利用拳头树立自己在同伴中的权威,还有的孩子仅仅是模仿,模仿大人,模仿电视等。

家长们一定要以身作则,平常教给孩子适当的社交技巧,鼓励他们运用这些技巧解决自己的争端,当然非常严重的打架需要大人的干预。

一般的,两三岁的孩子之间的打架,完全是由于夺人东西或者东西被人夺的简单原因所致。孩子在3岁前,不明道理。如果任其所为,几会没有限度,往往会用手里拿着的东西打人出现危险。在此情况下,大人不能仅仅说“住手”,最明智的办法是把他们的注意力转移到孩子感兴趣的对象身上。如可以说:“喂,那里有只好玩的猫咪。”

孩子3岁时,打起架来是很凶的,为避免危险,应该加强看管。

四五岁的孩子力气不相上下,也有了一定的自制力,一般没什么危险,在力量差异较大的打架中,大人要适当干预,并给以仲裁。

如果孩子从小就由双亲袒护而没有打架的经历,在遇到和小朋友的冲突时,自然不知道如何调整自己。

二、引导方略

跟孩子讲明在解决不同意见时可以应用和不可以运用的方法。

1、告诉孩子你希望他在碰的到争持时怎样做,比如可以让孩子对同伴说:“毛毛,我们不要打架,现在该扬扬玩了。下一次就轮到你玩球了。”如果孩子用讲道理的方式对待朋友,父母应给予表扬。久而久之,孩子能从中体会到道理的分量,也可以品尝到化干戈为玉帛的甜头。

2、对攻击性较强的孩子,应减少生活环境中可能导致儿童攻击性行为的产生因素,包括平时家长不经意的娇宠所造成的霸气及带有暴力情节的影视录象等。其实孩子攻击他人,是想通过这种方法达到自我表现的目的,这就需要父母好好引导,提高其辨别是非的能力。同时家长应注意与孩子的情感联系,为孩子树立良好的行为榜样。

3、父母和孩子一起在家饲养狗、猫、金鱼等,从日常生活的小事中,教给孩子对待弱者的方法。这一点尤为重要。

4、对孩子与同伴间的矛盾冲突,家长不要偏袒自己的孩子,放手让孩子学习自己解决问题,如果孩子犯错,必须要求他道歉。

5、对生性胆怯、总受人欺负的孩子,与其一味的职责他“你怎么不知道还手”,还不如先让他多和性情相近的孩子或者年纪小的孩子玩,先树立自信,再从讲道理解决问题入门,学会解决冲突的最佳方法。

6、家长还可以设计出不同的情景,相互扮演不同角色。几次实战下来,让孩子明白,拳头不是不能用,但绝对不能滥用。

解决孩子打架的问题,父母需要让孩子明白打架是不能解决问题的,打架可能会让双方都会受到伤害。

相关知识

如何对待爱哭的孩子?


问:我的女儿两岁半了,特别的爱哭鼻子。说的不爱听了,哭,说话大声了,哭,穿衣服不对了,也哭,有一点不顺心就哭,还必须要‘毛巾’擦。把自己关在厕所里哭,我们也没有谁这么对待她呀,孩子今天上幼儿园了,我就特别担心孩子的这个毛病。出门也不爱说话和谁打招呼,请问老师,我们作为家长应该怎么做呢?望老师指点迷津!

答:我见过有一个妈妈是这样做的:一个两岁的孩子,在商场里哭闹着要玩具,妈妈说,玩具不能买,但我允许你哭,我是你的妈妈,所以无论你哭多久,我都会陪着你。这个孩子足足哭了三四个小时,然后跟妈妈回家了。后来,哭闹明显少了。我觉得这种办法是可取的。

哭是一种消极情绪,在成人那里表示痛苦、害怕、不安。可是在小年龄婴幼儿那里,哭除了表示不快乐、生气之外,还是一种交往方式。这个年龄虽然已会说很多话,但在着急的时候,他们就用哭来表示,好像他多么"痛苦"。只要你解决了他们的要求(比如斗橱顶上拿来他的小网球拍、帮他逮住从手里跑掉的蝴蝶、搭好倒了的积木高楼等),他们马上就不哭了。天性敏感的孩子就爱哭,这是他的性格特点,并不是坏。对他们来说哭的“机会”非常之多,像上面说的,想要做一件事,说不清楚就哭;跌倒了也哭;玩具被小朋友抢走了也哭;想多吃一块糖,不给,也哭。

怎样对待一个爱哭的孩子呢?可以这样做:

(1)一定要弄清楚他为什么哭,找准根源,解决了,他就会停止哭。

(2)不要怕他哭,不要他一哭,就把什么好东西都拿给他,以致他有一种错误的想法,要得到什么就哭。

(3)不要就哭论哭。注意力就在哄他不哭,只是一味地说着哭的事,比如:“别哭了,妈妈带你买糖去”;“别哭了,一会儿我们上街去玩”;“可不可以不哭啊!都是妈妈不好,没给你买那辆小汽车,待会儿就去买”等等。你愈说哭,就愈刺激他哭。

(4)不要惩罚哭。比如说:“别哭了,待会儿警察叔叔听见了,要把你带走了”;“再哭,爸爸就打你”;或者自己就打他。需知哭并不是错,用强力惩罚哭,或者恐吓他不哭,结果会遭来更长久的哭,更厉害的哭。

(5)帮助他用语言“换取”哭。比如他想要橱顶上的小网球拍,拿不到,而哭。可以教他说:“我要拍子,你给我拿下来”;又比如一个小朋友抢走了他手上的小熊,,帮他有礼貌地从那个小朋友那要回来。

(6)不要老说:“不要哭”、“别哭”,这样反而“提醒”了他的哭。可能他已经平静下来了,你这样说,反而又使他想起了哭。

(7)最好是用平常心来对待,带他上街走一走、到邻居家串个门,买点小食品吃一吃,打开电视看一看,就像平时那样做,很自然的。

(8)对于哭得比较“伤心”,时间又比较长的孩子,不能不理睬(这也是一种惩罚〕,可以换个人去安慰他。比如爷爷、奶奶、姥姥、姥爷。甚至打电话给邻居阿姨,让他们来陪他一会儿,给他“台阶”下,有时往往奏效。(卢靖回答)

如何对待贪心的孩子


宁宁在幼儿园里,很想要小朋友手里的玩具,却不放弃自己手里的玩具。

“宁宁!把你的玩具借给小朋友玩一玩!”

“我不!”

“你真贪心!”

“我不是贪心!”

在家里,他经常抢夺双胞胎弟弟的玩具,惹弟弟大哭。因此,老挨母亲的骂。但是,他的贪心的毛病总也改不了。

儿童的心理分析:

“物欲”较重的孩子,大家给他起个绰号叫“贪心”。表面看来,宁宁的确是对“物”贪恋。但是,宁宁果真是个被“物”所惑的孩子吗?

他尽管霸占玩具,贪得无厌,可是他既不爱护这些玩具,也不拿它玩,更看不出他占有了这些玩具有什么快乐的样子。他对这些玩具也没有流露出心爱、珍惜和体贴之情。

他独占了玩具,果真就满足了吗?他坐在玩具中间,既不表示欣赏,也不表示高兴,这种现象能称得上贪心吗?他本人也不明白自己为什么那么贪得无厌。

妈妈的高招:

当幼儿表现出贪得无厌时,大人的眼睛不要只顾去看“物”,而是要把注意力转向儿童的“感情”方面。

在很多情况下,这种孩子并不是对“物”本身贪恋执着,而是为了用该“物”来“补偿”别的某种东西。

比如,当他感到母亲的爱被弟弟夺走了时,他感到不满而又寂寞。从而,一心一意地去夺取“物”来代替母爱。但是,“物”只不过是一种补偿,无论拿到多少,都得不到真正的满足。于是他越发起劲地去抢夺东西,因此,别人就把他看成是个贪心的孩子。

理解到这一点,如何对待宁宁的做法也就不言而喻了。母亲应该经常与他谈心,增强母子感情,充分给予母爱。

如何对待任性的孩子


“应该我先打秋千。”

“不,我要先打。”

“是我先来的呀。”

“不是,我才是先来的呢。”

两个人站在秋千的两旁,争吵个没完没了。两个人都坚决不让,两个人都打不上秋千。

这时,大人会马上开始劝架,并建议划拳决定。最后常以“不许任性”这句责备话而告终。父母对儿童这种以自己为中心的任性感到为难,苦恼不已。

儿童的心理分析:

您认为把这种情况不容分说地指责为任性好吗?在幼儿时期的孩子眼里,只看见这个秋千是“我的秋千”,因此听不进别的意见。经过一次吵架的亲身感受之后,他才开始意识到还有别人,别人的观点,别人的要求,等等。

在生活中我们可以注意听一听儿童之间的对话,他们都以自己的体验做单方面的发言,听不到他们互相之间的交谈,可以称之为“以自我为中心的语言”,这与任性、霸道不是一码事儿。

儿童们在电车上也满不在乎在大声讲话、吹牛,被车里的人听到了,父母觉得不好意思,儿童却毫不在意,什么都讲。这是以自我为中心,但这也是儿童之所以可爱的原因,这与强迫父母答应无理要求的任性是大相径庭的。

妈妈的高招:

儿童的“自我中心性”随着身体的发育到上小学中年级时开始消退,并随着朋友关系的增多而转向社会性发展。我们还是应该以宽容的态度来对待幼儿或低年级同学的自我中心性为好。宁可把它看成是逗乐的对象,而不要把它当成是斥责的对象。

当然,也有必要让孩子懂得,还有其他小朋友的存在,还有别人的存在,但是对于幼儿或低年级的小学生来讲,是达不到完全满意的效果。只有多为他们创造与小朋友一起玩耍、一起生活的机会,才可以帮助他学习人际关系。父母们要耐心地等待着他们慢慢成熟起来。

如何对待孩子的撒谎


相信每一位爸爸妈妈都会记得小时候父母给予的教导——“撒谎不是好孩子”。但是随着自己长大成人到步入社会,似乎我们都会说一些善意的谎言,或许是为了宽慰他人,或许是为了逃避……如今为人父母,当知道自己的孩子学会了撒谎时,你是不是火冒三丈,气的跺脚?究竟孩子为什么撒谎?孩子撒谎该怎么办呢?孩子为什么撒谎

1.俗话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幼儿模仿性很强,父母的不诚实行为,不仅会对孩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还会在他们的心灵播下自私自利、损人利己的种子。

2.为了达到某种愿望而说谎,孩子认为正常的途径家长不可能同意就撒一个谎来强调事情的合理性。比如:孩子想要钱买玩具,就撒谎说学校组织活动。

3.说谎是为了逃避某些事情,比如:孩子不愿去上学了,就会说“我肚子疼”。

4.因害怕训斥、打骂。有些做父母的,每逢小孩子做错了一件事,便要骂小孩子或打小孩子。孩子怕骂怕打,便用说谎来掩饰自己的过错,这种掩饰得到父母或教师的宽恕,于是第二次第三次做错事时,便再说谎来求得宽恕了。

孩子撒谎怎么办

1.父母自己要做出好榜样,尽量避免不必要的谎话和借口。

2.父母与孩子间的相互信任和理解是孩子诚实的前提条件。让孩子知道,即使他说了谎,你还是爱他的,你能理解他的心情。

3.一旦孩子说了谎,要与孩子一起商量,下一次遇到类似情况用哪些更好的办法代替说谎。

4.不要用严厉的惩罚来威胁孩子,这个办法往往会让孩子说更多的谎,更加狡猾,以便不被你发现。

5.如果你发现孩子说了谎,不要立即在其他人面前指责或教训他,最好是另找一个合适的时间单独与孩子谈。

6.大多数情况孩子是因为害怕受到惩罚而说谎,所以要让孩子尽可能说出为什么怕父母知道,这样你才能知道孩子说谎的原因。

7.平时多关心孩子的生活,对孩子的要求要切合实际,孩子做错事,要作调查研究,鼓励孩子建立正向的行为。

8.如果孩子勇于承认自己做错了事,请马上用比较特别的语言表扬他。

9.如果孩子还是一再地说谎,家长最好了解清楚孩子撒谎的原因,认真地分析一下,必要时请教一下儿童心理专家。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