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起“社交”,你会想到什么?满桌的鸡鸭鱼肉?划出完美弧度的高夫球场?还是美女与高脚杯的舞会?社交,其实简单来说就是社会上的人际交往。每一位爸爸妈妈都历经职场多年,对于社交想必并不陌生了。但对于孩子而言,那些我们看似再平常普通不过的社交方式真的适合孩子吗?本期剧说,我们就聊一聊关于孩子的朋友圈——儿童社交那些事儿。

剧说第4期总第4期编辑/金晨

近日,电视热播的《酷爸俏妈》让很多爸爸妈妈开始关注孩子的教育问题。剧中离婚后一直未曾管过孩子的“有钱”老爸孙大雷,教育孩子的方式就是要勇于打回去,儿子孙晓航在游戏上打赢了欺负自己的孩子,还说自己爸爸要请大家去吃汉堡,以得到同学们的喜爱,似乎这样的方式也真的奏效了。看到这一幕,前妻现任男朋友黄新华和女儿孙笑笑都着急了起来,认为孙大雷这样子没办法教育好孩子。而这个集痞气与江湖气于一身的装饰装潢公司老板孙大雷,也算在生意场上“拼杀”多年,但如此教导孩子用商场上惯用的“金钱社交”似乎真的有违孩子原本纯净的朋友圈。

孩子也需要朋友圈儿童社交成新一代“育儿难题”

美国心理学家卡耐基认为:一个人的成功30%靠才能,70%靠人际关系。人际交往能力是一种驾驭生活、完善自我的能力。而这看似简单的社交却并不普通,尤其是在今天这个竞争日益激烈的时刻,家长对于孩子的社交教育似乎也开始变得手足无措了。

·80后“独一代”爸妈认为:建立孩子与孩子的社交圈子十分重要

某早教机构的调查报告显示,中国父母陪同孩子的时间包括睡眠时间在内平均仅有11.58小时,远低于国际平均水平。家长们苦于没时间陪伴孩子,而大多数祖辈们教育理念的滞后直接影响到孩子的成长。加上,太多的80后“独一代”家长在童年时已经感受到了太多的孤独。对此,有家长认为,建立孩子与孩子的社交圈子显得十分重要。

趣味小测试:你是社交高手吗?

题目:你的朋友穿着一件新衣服来问你的意见,你怎么看都觉得怪怪的,这时你该怎么回答他呢?

A、为了顾虑他的心情,还是先称赞他好了

B、只是微笑,不说什么

C、直接说出真心话

D、拐弯抹角地说出自己的意思

答案:

A——你是非常能以对方的心情为第一优先去考虑事情轻重的人。你很忌讳和他人当面起冲突,那不只会搞得很难看,还会伤和气,影响未来的关系。你这么做的确给大部分的人留下了很好相处的好印象,但顾虑太多之后让你无法说出真心话,也因此使你只能和人维持表面的交往,无法深入。

B——你虽然不表赞同,不想伤和气却也不想说出违心之论,干脆笑而不答。这样的你让人有莫测高深的印象,神秘兮兮的反而让人害怕与胡思乱想。因此,想要和人顺利的交往是比较难的。其实多点婉转的坦率就会让你跨出这一步,给人留下诚恳的印象,有助于人际关系的推展。

C——你非常容易得罪人,好恶直截了当。说实话当然是好的,但是完全不顾及他人心情的直言就太过草率了。虽然你多半也不介意他人的直言,顶多反驳他,吵一架就了事,但这可不能一体适用喔!人际关系还是需要很多润滑剂来缓和冲突的,学着婉转不是虚伪,是和谐的基础了。

D——你是一个很适合公关的人。你总是能冷静的、理智的、客观的去分析眼前的状况,能够让对方听进去你说的话,又觉得你很中肯,不会太虚情假意。你应该拥有还不错的人际关系。

不要让孩子从小就患上社交恐惧症

心理学研究表明,孩子在3岁之后就开始有交往的愿望,这也预示着他们交往心理的萌芽。他们强烈希望与同龄人交流沟通,仅仅和成年人特别是单单与父母交往,已经不能满足此阶段交往的社会需求了。但“独二代”的孩子们很少能够找到玩伴,找到很多的玩伴也比较困难。尤其是,时代不同,以往需要群体来玩的童年已经变得电子化。加上我们刚刚提到的,年轻父母每日辛苦工作,却忽略了陪伴孩子。老辈过多的关爱孩子,担心孩子在自己看护的时候出现问题,太多的庇护更让孩子们远离了他们正在需要的“朋友圈”。

你该怎么引导孩子拥有自己的朋友圈

和小朋友一起做游戏是培养宝宝合作及交往能力最有效的方法之一了。爸爸妈妈要多鼓励自己的宝宝参加游戏活动,让宝宝走进别的小朋友中间去玩。通过游戏,帮助宝宝逐步摆脱"自我中心",融入到群体之中。邀请宝宝的朋友来家做客一旦宝宝有了朋友,哪怕只是一个,马上邀请他到家里来玩。趁着这个机会可以教宝宝学习待客,学习帮助别人,学习分享玩具。如果宝宝将好吃的食品与小朋友一起分享,父母要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这样会大大激发宝宝与同伴长期友好相处的愿望。注意的是:游戏的过程中,一定要密切注意宝宝的反应和心情,一旦他们发生摩擦、发脾气开始吵闹时,父母要给予制止和正确的引导,告诉宝宝在交友中什么是应该的,什么是不应该的。

给宝宝做好个好榜样,父母的态度和行为对宝宝社交能力的培养也非常重要。在日常生活里,家长应该言传身教,潜移默化中,宝宝也可以学习一些待人接物、交流合作的交际技能。有了父母良好的榜样,宝宝也会依样画葫芦,也会学着用同样的态度对待他的同伴。有的父母认为宝宝还小,没有自己的思想,事事都为宝宝拿主意,做决定,其实不然。父母一定要尊重宝宝的意见和看法,让他从小就感觉到被尊重,这样,他自然而然会学着尊重他人,而这恰恰是交朋友的前提条件。

百科:宝宝社交)

海外育儿:美国爸妈这样测试孩子的社交能力

1.当孩子成长到2-3岁

·学会了说“谢谢”“再见”“晚安”等问候语。

·能与爸爸、妈妈等亲人表示亲近。

·能对包括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在内的老人表示礼貌。

·至少拥有一个友谊已维持了3个月以上的朋友。

·能主动欢迎来访问的小朋友。

·能以微笑跟客人说话。

2.当孩子成长到3-4岁

·至少拥有一个好朋友,而且友谊已保持了6个月以上。

·撑握了“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等至少10种不同的称呼。

·能够根据来访的不认识的客人的年龄、衣着、装饰因素做出诸如叔叔、公公、阿姨、哥哥、姐姐等准确称呼(正确率应在80%以上)。

·能对包括幼儿园老师、邻居在内的成年人表示尊敬。

·愿意把自家的食品或玩具给小朋友分享。

·能用温和的口吻说话。

3.当孩子成长到4-5岁

·能自在地和异常性小朋友接触,甚至还乐于跟大人交朋友。

·当小朋友有困难时主动提供帮助。

·如果做错了事情,会主动认错或向对方说“对不起”。

·如果双亲生病,能主动表示关切。

·当大人不在家时,能恰当地接听打给大人的电话。

·学会了与人商量的初步技巧。

4.当孩子成长到5-6岁

·已经拥有至少一个可以交心的知已,并注意向小伙伴的长处学习。

·当别人做了对不起自己的事时,能宽容地原谅对方。

·对小伙伴的成绩表示祝贺,并由衷地感到高兴。

·能分担别人的不幸或痛苦。

·对乞丐、流浪者等到地位低下的人也能表示应有的尊重。

·学会了“察言观色”,即开始理解他人传达的诸如表情、语调、手势、眼光等到非语言信息。

有意思的是,尽管以上均是“测试题”,但专家们并不要求家长专门给自己的孩子打分,更没有规定及格、不及格的标准。这就是说,即便你的孩子只符合其年龄阶段的6条标准中的1条或2条,甚至1条也“不沾边”,你仍然不必为之忧心忡忡,甚至为难孩子。原因很简单;孩子的可塑性是很强的,即使孩子的社交能力目前还很差劲,但只要家长、教授予以正确引导,其社交能力和社交水平都会“自然而然”地与日俱增的。

小编对你说:

如果说80后甚至90、00后的孩子们享受了太美好的生活,都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小公主与小王子”般的物质生活,那么小编并不否认,但是那也只是对于“物质”来说。因为在精神生活上面,不论是80还是90,这些“独一代”感受着父母辈可能从未感受过的“孤独感”,甚至是“压力感”。

我们要竭尽全力的学会与小伙伴交往,因为我们从小不知道该怎么和家庭之外的人交谈;我们要费尽心思维护好身边的好朋友,因为我们从小没有更多的小伙伴;我们还要努力让自己更好,却不是最好,因为“别人家的孩子”永远都是最好!

如果你真的是这样的“独一代”,那么我相信,你无需为孩子过度担心TA会出现“社交恐惧症”,因为就是这样的“成长方式”让我们变得更加珍惜身边的小伙伴,而你的一言一行便是孩子最好的榜样。

栏目编辑:金晨

专稿,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推荐:

你的身边有没有一个“匹诺曹”?

看完《灰姑娘》,给孩子补上死亡教育这一课

嘿,老头!请大胆说出你深沉的父爱

相关知识

“猫爸”的教育方式,你赞同吗?


“猫爸”的背景

“虎妈”走红,并不偶然。教育是地球两端的共同兴趣。美国人说“中国虎妈”蔡美儿的教育方式太可怕,中国人则反驳说蔡美儿并非真正的中国人,并且中国妈妈的教育方式早已改变……一时争得不可开交。

虎妈事迹被美国主流媒体轮番报道,漂洋过海,也吸引了中国读者的关注。在“育儿宝典”越来越走俏的图书市场,中译本《我在美国做妈妈——耶鲁法学院教授的育儿经》在1月中旬发售后不久,就登上了某图书销售网站非虚构类首位。

教出“哈佛女儿”的常智韬先生可不这么认为,他很满意自己的新称呼——常帅的老爸,女儿常帅在与美国最优秀学生的竞争中获胜,2010年被哈佛大学录取。当地报纸称常帅“跳舞跳进哈佛”,这个女孩坚持跳了12年舞。更让莘莘学子“羡慕嫉恨”的是,这个经常因跳舞出访或者演出而翘课的女孩,在上海七宝中学的学业成绩名列前茅,年年都获得奖学金。

猫爸-教育理念

学校教育要体现的是普世性教育,达到培养通才、社会人的目的,家庭个性化教育,体现在因材施教上。蔡美儿只针对技艺上培养,但常智韬认为家庭教育培养孩子个性品德更重要。

猫爸-教育方式

在孩子成长不同阶段,父母孩子之间的角色不是一成不变,是在不断转化的。中国教育传统强调“因材施教”,不同个体教育方式不同,同一个体不同阶段教育方式也不同。常帅10岁之前,“猫爸”和“虎妈”教育方式差不多,因为孩子独立完整人格还没有养成,父母的教育是一辈子成长的基础。

到了10岁以后,也就是小学高年级到初中毕业,父母子女间要有一个互动,她这时自我意识开始觉醒,掌握了一定的知识技能,父母要给她的是自己成长的意识和本领,需要做一些引导,给孩子一些自由的空间,多一些自己做决定的事情。

这个阶段孩子生活学习内容多了,也有自己的业余爱好,希望有一些自主的空间,硬性规定几点钟吃饭,几点钟玩,几点钟看书效果也不好。

自主权

“猫爸”跟常帅进行过一次谈话,告诉她:是自己愿意去遵守一些游戏规则的,能分清轻重缓急的,比如学习是第一位的任务,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你学习很自觉,就让你自主决定一些事。如果给了你自主权你用得很好,可以给你更大的一些。

给孩子自主权会形成一个良性循环,孩子的自信心、被信任感、被欣赏感增强,她觉得自己是被爸爸妈妈信任的,所以对自己也会有要求,而且自己是能处理好一些事情的,能担当的,所以也会自信。自信的孩子自立要求也更强,要争取更大的自主权,就会要求自己做到更好。这个阶段是有游戏规则的,但不是清规戒律。

社交

女儿的同学来家里玩“猫爸”都很欢迎,也会在家里开生日派对,她偶尔也会在同学家过夜,同学的爸爸会给孩子们念一些英语小短文,讲一些小故事。“猫爸”认为这个阶段品德的积累,性格的养成更重要,因为知识的学习可以持续很长的过程。一个孩子是不是自信,是不是善良,是不是诚实,走出家庭在一个团队中能不能自立,这对孩子来说是第一重要的。

兴趣爱好

常帅学舞蹈是自己选择的。每周要去三四次,一练就是两个小时,常帅坐公交车去少年宫,有时在公交车上抱着杆子就睡着了。高二出国交流时她也参加舞蹈社团,现在在美国上学,每周跳三次现代舞。孩子对自己选择的东西会非常坚持。

情感交流

高中阶段孩子进入了逆反期,“猫爸”和孩子的沟通遇到很大障碍,这时要按照孩子的游戏规则出牌。孩子有种倾向,不愿意跟家长交流,觉得你未必了解我的所思所想,孩子自主意识增加,要按着你们所要求的去做,她就有一种冷战、软抗拒、非暴力不合作。你说什么她也在听,但你很难知道她听不听得进去。

这时要有意识跟孩子共同成长,比如和她一起去听柏林交响乐团音乐会,不过她看“五月天”、艾薇儿的演唱会就恕不奉陪了。为了找共同话题,“猫爸”经常拿时尚杂志给她看,陪她去买衣服,这个时候她最愿意和你在一起,她也会听听爸爸的意见,该怎么搭配,这也是一种感情交流。

父母怎么帮宝宝建社交圈?


所谓社交能力,指的是宝宝和他人结交和相处的能力。宝宝的社交能力,不但对他的智力发育影响极大,而且将深深影响到宝宝成年后的社交生活乃至职业成长。

研究表明,宝宝社交能力得以形成的最重要基础是和母亲的关系,因为宝宝最初是从他和母亲的亲密关系出发来认识我们这个世界的。

宝宝的社交恐惧症

有的宝宝大方开朗,特别喜欢和小朋友交往,也会主动和其他宝宝交际。可有的宝宝却生性孤僻,胆小,不愿与小朋友交往,一到陌生环境就会胆怯。很多妈妈以为这是小问题,年龄大了自然就好了。其实,这可能是一种心理问题,被称为儿童社交退缩性行为。

一般来讲,大多数宝宝在陌生的环境或意外情况下,都会表现出短暂的退缩。但通常会随着时间和环境的变迁逐渐适应,并会在做游戏等活动中主动发展自己的适应环境的能力。但如果这种行为没有得到及时纠正,就容易发展成社交敏感症,甚至社交恐惧症。

寻找对策

1-2岁:增加宝宝社交机会

勤带宝宝到亲朋好友家拜访,参加各种集体活动,多与小朋友交往、玩耍,要增加交往机会。同时增大他在集体活动或游戏中大胆表现自己。通常,1岁左右的宝宝已有了社交的意愿,比如,他们在路上看到其他小朋友,会用手指指他,还会把食物送到别的宝宝嘴巴里去。育儿专家指出,当宝宝想要争夺别人的玩具时,其实也是他社交的开始,这表明宝宝玩的时候开始注意别人,注意同伴的玩具了。这时,爸爸妈妈不要一味阻拦,更多给他们创造机会,可以示意宝宝向别的小朋友好。妈妈要多鼓励宝宝同小朋友互相交换玩具。这样的交换,会让宝宝体会到放弃一样东西并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同小伙伴分享并没有什么损失;父母还可以通过与小伙伴交换玩具教宝宝怎样用语言索要一件他想要的东西。在宝宝学会说我要这个之前,他可能只会用手指着一样东西表示他的需要。如果别的宝宝不把玩具给他,妈妈可以逗逗宝宝:别人不同意呢,宝宝怎么办?让宝宝学会怎样索取和让步。

2-3岁:游戏和童话的启发

拿宝宝平时喜爱的布偶玩角色游戏,通过角色扮演让宝宝体验一些生活情景,增加宝宝的社交经验。并多跟宝宝讲一些小动物或小朋友之间如何交朋友的故事。如果宝宝和小伙伴发生争执,只要事态不很严重,可以在一旁静静观察。并用平时经常讲角的故事启发他:比如故事里的小白兔和小松鼠发生争吵后,是怎么化解矛盾的等等。3岁左右的宝宝已听得懂故事,有趣的故事,比简单生硬地讲道理能更好地开启宝宝的心扉。同时,这也是培养宝宝情商的好机会,可以帮助宝宝分辨和识别他人的表情,为他日后学会观察人,同小朋友打交道奠定基础。实际上,宝宝和别的宝宝一起做游戏,相互配合的过程中,他会认识到并不是所有人的想法都与他完全一样,每一个伙伴都有独特的性格。你会发现他更加倾向于与一些宝宝玩耍,并开始和他们发展友谊。在建立友谊的过程中,他会发现自己也有一些让人喜欢的特征这种发现对他的自尊心的培养有强烈的支持作用。

4-5岁:提高宝宝表达能力

口齿伶俐的宝宝朋友会更多。平时多让宝宝复述故事或表达自己的想法。当然,3岁以下的宝宝,社交还需要妈妈的帮助,可以邀请一个与宝宝同龄的小伙伴来玩,他们玩的时候,自己也参与。宝宝和其他小伙伴玩耍时,要帮助宝宝用合适的词语描述自己的情感和渴望,避免他感到挫折。当他和小伙伴发生打架时,要与他谈心,弄明白他为什么这样恼火。也要让宝宝知道爸爸妈妈理解并接受他的感受,但让他明白打架不是表达感受的好办法。然后,建议他以和平的方式解决问题。最后,在他理解自己做错了什么以后而不是以前,让他向小伙伴道歉。一个4岁的宝宝已经开始明白道歉的意义。

扩大社交圈 “娃娃亲”正流行


据了解,曾经被视为旧社会恶疾的“娃娃亲”,如今却悄然在年轻父母中间流行开来。不同于过去的父母之命,如今的“娃娃亲”是为了给孩子找个伴儿,从小就为孩子打造社交圈。

讨论:有必要给孩子定“娃娃亲”吗?

赞成:定亲是一种交友方式

定亲只是一种外在的形式而已,家长们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跟更多的人交流育儿经,孩子也可以跟更多的同龄人待在一起玩。父母给孩子定“娃娃亲”的做法,就像很多小孩玩的过家家一样,双方家长找个乐子说着玩罢了,没必要当真,就当孩子多了一个玩伴,平时没事就可以多走动走动。而至于长大了之后两个孩子能不能走到一起,我想家长们也不用操那个心,孩子们长大后自然会有自己的想法和主意。

反对:玩笑话可能影响孩子心理

我觉得给孩子定“娃娃亲”,实在没必要,我女儿在幼儿园里认识的小朋友已经足够让她学会怎么跟人交往了。周末我也经常约上几个要好的朋友,带上各自的孩子,有男孩也有女孩,一起出去玩,她跟那些小朋友的关系也很好,没必要非得跟网上好多父母一样,给孩子定什么“娃娃亲”。孩子本身对婚姻是没什么概念的,但是在几岁的孩子印象中,家长之间的玩笑话可能会对其心理造成潜移默化的影响。

专家:父母不要过多干涉孩子的交友自由

现在的孩子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尤其是“独二代”们没有兄弟姐妹陪伴,内心普遍存在孤独感,家庭人际交往方面显得单薄。通过相亲交友的方式,为孩子提供了更多与同龄孩子接触的机会,一方面可以促进儿童的学习能力,另一方面也可促进儿童性别角色的建立,对孩子的成长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此外,这种类似“群养”的办法,有助于发挥各自家庭的优势,锻炼孩子的社交能力,培养孩子的接受能力及适应能力,也给年轻的家长们提供了一个交流育儿经验的机会。

但是,家长们不要过于强调所谓的‘娃娃亲’的关系,不要太多干涉孩子的交友自由,家长们除了适当引导外,最好不要刻意参与孩子的交友过程。”赵丽彤建议,“孩子在小时候对爱情是没有概念的,一旦孩子知道父母给自己定了‘娃娃亲’后,就会对此感到好奇和好玩,会导致孩子更加早熟。而且,孩子周围的同学、朋友会用‘娃娃亲’来取笑孩子,这会让孩子非常尴尬,甚至产生心理阴影。”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的性别意识会逐渐加强,儿童在8~10岁时,性别敏感意识开始建立,等到十四五岁时,如果家长还给孩子灌输“娃娃亲”的概念,还有可能会诱导孩子出现早恋的倾向。

不同年龄宝宝 怎样建立社交圈


宝宝的“社交恐惧症”

有的宝宝大方开朗,特别喜欢和小朋友交往,也会主动和其他宝宝交际。可有的宝宝却生性孤僻,胆小,不愿与小朋友交往,一到陌生环境就会胆怯。很多妈妈以为这是小问题,年龄大了自然就好了。其实,这可能是一种心理问题,被称为“儿童社交退缩性行为”。

一般来讲,大多数宝宝在陌生的环境或意外情况下,都会表现出短暂的退缩。但通常会随着时间和环境的变迁逐渐适应,并会在做游戏等活动中主动发展自己的适应环境的能力。但如果这种行为没有得到及时纠正,就容易发展成社交敏感症,甚至社交恐惧症。

寻找对策

1-2岁:增加宝宝社交机会

勤带宝宝到亲朋好友家拜访,参加各种集体活动,多与小朋友交往、玩耍,要增加交往机会。同时增大他在集体活动或游戏中大胆表现自己。通常,1岁左右的宝宝已有了社交的意愿,比如,他们在路上看到其他小朋友,会用手指指他,还会把食物送到别的宝宝嘴巴里去。

育儿专家指出,当宝宝想要争夺别人的玩具时,其实也是他社交的开始,这表明宝宝玩的时候开始注意别人,注意同伴的玩具了。这时,爸爸妈妈不要一味阻拦,更多给他们创造机会,可以示意宝宝向别的小朋友好。妈妈要多鼓励宝宝同小朋友互相交换玩具。

这样的交换,会让宝宝体会到放弃一样东西并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同小伙伴分享并没有什么损失;父母还可以通过与小伙伴交换玩具教宝宝怎样用语言索要一件他想要的东西。在宝宝学会说“我要这个”之前,他可能只会用手指着一样东西表示他的需要。如果别的宝宝不把玩具给他,妈妈可以逗逗宝宝:“别人不同意呢,宝宝怎么办?”让宝宝学会怎样索取和让步。

2-3岁:游戏和童话的启发

拿宝宝平时喜爱的布偶玩角色游戏,通过角色扮演让宝宝体验一些生活情景,增加宝宝的社交经验。并多跟宝宝讲一些小动物或小朋友之间如何交朋友的故事。如果宝宝和小伙伴发生争执,只要事态不很严重,可以在一旁静静观察。并用平时经常讲角的故事启发他:比如故事里的小白兔和小松鼠发生争吵后,是怎么化解矛盾的等等。

3岁左右的宝宝已听得懂故事,有趣的故事,比简单生硬地讲道理能更好地开启宝宝的心扉。同时,这也是培养宝宝情商的好机会,可以帮助宝宝分辨和识别他人的表情,为他日后学会观察人,同小朋友打交道奠定基础。

实际上,宝宝和别的宝宝一起做游戏,相互配合的过程中,他会认识到并不是所有人的想法都与他完全一样,每一个伙伴都有独特的性格。你会发现他更加倾向于与一些宝宝玩耍,并开始和他们发展友谊。在建立友谊的过程中,他会发现自己也有一些让人喜欢的特征——这种发现对他的自尊心的培养有强烈的支持作用。

4-5岁:提高宝宝表达能力

口齿伶俐的宝宝朋友会更多。平时多让宝宝复述故事或表达自己的想法。当然,3岁以下的宝宝,社交还需要妈妈的帮助,可以邀请一个与宝宝同龄的小伙伴来玩,他们玩的时候,自己也参与。

宝宝和其他小伙伴玩耍时,要帮助宝宝用合适的词语描述自己的情感和渴望,避免他感到挫折。当他和小伙伴发生打架时,要与他谈心,弄明白他为什么这样恼火。也要让宝宝知道爸爸妈妈理解并接受他的感受,但让他明白打架不是表达感受的好办法。

然后,建议他以和平的方式解决问题。最后,在他理解自己做错了什么以后——而不是以前,让他向小伙伴道歉。一个4岁的宝宝已经开始明白“道歉”的意义。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