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给我买只小狗吧。”相信很多家长都碰到过孩子类似的请求。这让家长非常烦恼:养宠物除了又脏又麻烦,还担心影响孩子的学习。那么,该不该让孩子养宠物呢?假如宠物死了,要不要告诉孩子?读了下面的故事以及专家的意见,相信你会有自己的决定。

兔子走了,我们给它举行个葬礼吧

林女士之前也是坚决反对养宠物的,但经不住女儿的要求,在春节的时候买了只兔子。可没多久,兔子就死了。当时怕女儿伤心,林女士选择了隐瞒:说兔子跑走了。不想,却惹来女儿的大哭大闹。女儿想念兔子的心思并未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减淡,反而变得越来越迫切。

一次外出游玩,看到有人卖兔子,女儿眼泪汪汪地央求把兔子带回去。“我答应了,但提出要求:兔子必须由她自己负责照顾。”孩子很开心,觉得兔子又回到了她身边,每天尽心地照顾着。但一周后,女儿发现兔子死了。“女儿的表现出乎我的意料,虽然挺难过,但情绪控制得还可以,没有出现痛哭的场面。”林女士说,“看来之前是我们低估了她的心理承受能力。”林女士和孩子十分正式地给兔子举行了“葬礼”,女儿也答应下次养宠物得好好考虑,以免伤害一条无辜的生命。

可以培养孩子的爱心和责任心

该不该让孩子养宠物?记者就此采访了温州市瓦市小学校长、中学高级教师杨素琴和温州医学院心理中心办公室主任陈庆健。两位专家都对孩子养宠物的积极意义予以了肯定,认为是一种很好的体验教育。

杨校长说,她女儿小时候就养过一只小老鼠。“通过养小动物,可以培养孩子对他人的爱心和责任心,还有利于孩子观察能力的培养,对孩子以后写作文也有很大的好处。”对此,陈主任也表示了赞同。他认为,在做好卫生和预防感染的情况下,养宠物可以让孩子在照顾宠物的过程中,学会对他人和生命的尊重。“但是,家长最好有时间跟孩子一起照顾宠物,既可以预防一些不利影响,如抓伤、咬伤等,也有利于亲子关系的培养。”杨校长如是强调。

宠物的寿命很短,极易成为孩子接触死亡的第一次经历。这时,该不该跟孩子说?对此,陈主任说,此时家长最好不要回避,应借机进行生命教育。像林女士第一次用“兔子逃走”来解释兔子的离去,孩子就会觉得不甘心,老想着要找回来。而第二次,亲眼见证兔子离去,孩子反而甘心,虽然有一定的悲伤。此时,家长可以跟孩子解释小动物离去的原因:可能是没照顾好或者小动物对环境不习惯。最后,再让孩子做个告别仪式,即像林女士后来“给兔子举行葬礼”的做法。我们的目的不是让孩子认识到死亡,更重要的是让孩子快乐地认识人生、懂得珍惜生命、珍惜生活。如果适时给孩子这样的教育,相信孩子拥有下一只宠物时,会更加珍惜。

相关阅读

生活是很好的老师,父母与孩子共同成长


其实可以说是家长和孩子们一起成长,在养育孩子的过程我们很快乐也从中学习到了以前没有接触过的知识。家长们也都想教育好孩子,但是一旦具体实施的时候又觉得无从下手。今天就随小编一起来学习一下如何在生活中教育好孩子吧。

1、给孩子随性玩耍的时间,不要把生活安排得太有规则

专家指出,自由玩耍比有计划性的活动,对学龄前的孩子来说更为健康有益。父母要避免将孩子的时间塞满各种活动、。所有的孩子都需要有一些无所事事,随性玩耍的时间。

2、教导他关怀别人

快乐的孩子需要能感受到自己与别人有某些有意义的连结,了解到他对别人的意义。要发展这种感觉,可以帮助孩子多与他人接触。你可以和孩子一起整 理一些旧玩具,和他一起捐给慈善团体,帮助无家可归的孩子。也可以鼓励孩子在学校参与一些义工活动。专家指出,即使在很小的年龄,都能从帮助他人的过程 中,获得快乐。并养成喜欢助人的习惯。

3、激发他内在的艺术天份

虽然科学家已证实没有所谓的“莫札特效应”,但是多让孩子接触音乐、美术、舞蹈等活动,依然可以丰富孩子的内心世界。专家发现,当孩子随音乐舞 动、或是拿着画笔鸦,其实都是孩子在抒发他内在世界、表达情感的方法。孩子喜欢画画、跳舞或弹奏音乐,也会对自己感到比较满意。

4、放弃完美主义

我们都期望孩子展现出他最好的一面,可是有时候太过急切纠正或改善他们的表现。例如:嫌弃他们没把桌子擦干净,干脆自己再擦一遍;或是纠正他们 一定要把东西摆到一定位置。事事要求完美,会减弱孩子的自信心与不怕犯错的勇气。5、给他表演的舞台

每个孩子都有特有的天赋,何不给他们机会表现一下?如果他们喜欢说故事,鼓励他多说故事给你听。如果他对数字很擅长,带著他去逛街,让他帮你挑 选价格便宜的东西。当你能欣赏孩子的才能,并表现出你的热情时,孩子自然会更有自信心。我们身边的孩子所需要的,不只是衣食无虑的生活环境而已,他们需要 大人陪伴他去'经历’它的成长过程。有句话说:'要知道孩子眼中的世界是什么样子,得先蹲下来,由孩子的位置和高度去看世界。本网站小编总结:孩子的表现欲是很正常的现象,但是如果过头也是不好的,我们需要正确的引导他们,让他们知道在什么场合需要禁忌什么。宝宝们还是一张白纸,我们可以定他们的形状但是不能决定他们是什么色彩,不要以自己的意愿来教育孩子。

“拼养”是可行的方法吗?


随着社会的发展,年轻父母们的担子越来越重,再加上养小孩子,更是让现在的父母没有闲歇的时候,因此才会出现“拼养”现象的发生,那么对于这种照顾孩子的方式到底是不是可行的呢?

几对父母组成一个小圈子,每到周末或者节假日,将几家孩子来集中起来,由其中一对父母轮流照看,这就是目前兴起的“拼养”。在一项400多人参与的网络调查中,大约有七成参与者愿意参加“拼养”。早教网

虽然受到不少年轻人的欢迎,但另一方面,对于拼养,也有很多人持谨慎态度。著名社会学家,北京大学社会学教授夏学銮说,这说明现在很多年轻人想得开、放得下,观念开放,拼养对孩子来说有一定的好处,但也要慎重,抚养孩子不仅是义务和责任,不是吃饱穿暖,不摔跤就可以,还需要有亲情的培养。

拼养的得失

“孩子有玩伴,不再是孤单一人,家长也能有休息时间,不必把全部的时间都绑在孩子身上”,看起来似乎是双赢的选择,然而,即便是利益最大化的选择,也应该慎重衡量得失。

夏学銮说:“几个小孩一起照顾,对小孩子来说,可以培养社会意识、平等意识。现在的小孩子都是独生子女,没有兄弟姐妹,家人又过于溺爱,往往会养成过于自我的性格。几个孩子在一起,则有助于培养孩子与人交往的能力,而照顾孩子的人,也不是照顾他一个,这会让孩子明白,自己不是天下第一,更不是唯一。从这个方面来说,这也算是一种创举。”

然而,好处之外,也并非没有需要担忧的事情,夏学銮说:“就具体的实践来说,第一,照顾孩子的家长不是职业的老师、阿姨,那么多孩子,能不能照顾周全,孩子活动时的安全,饮食的卫生等等,是否可以得到保证?其二,妈妈们是不是真的大公无私?几个孩子都哭了,先照顾谁?是照顾自己的孩子还是别人的孩子?能不能平等对待……这些都是对妈妈们的考验,做得不好,不仅仅会影响到大人之间的关系,也可能会对孩子造成伤害。”

小孩子懵懵懂懂,一切由父母做主,然而拼养难免有利益交换的嫌疑,夏学銮说:“孩子们现在不懂,但是以后知道了,也有可能觉得父母嫌自己烦,因此生父母的气”。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站

中国曾经历了数千年以家庭为基础的社会,因此,家庭也成为每个人人生至关重要的场所。

夏学銮说:“拼养,在传统社会中显然不可能出现。在传统社会中,家庭关系,是整个社会关系的基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人首先要面对的,就是家庭,或者说,人在社会中的身份,并不是独立的,而是家庭的一分子。传统社会中,对于家庭伦理也有无数的理论和典籍。家庭教育同样如此,比如养不教、父之过,比如礼义廉耻这些基本的伦理和价值观念,都是从家庭开始最先形成。所以,家庭是传统价值教育的第一位,怎么样培养孩子形成这些观念,是至关重要的问题。”

不仅仅是传统,现代社会学理论中,家庭也同样重要,夏学銮说:“有社会学家曾提出,在儿童社会化的过程中,没有那个机构比家庭更好。学校有学校的好处,家庭也有其他机构不可替代的地方。所以,尽管拼养有它自己的好处和优越性,但不能因此轻视家庭的作用,好在现在出现的多是在周末,时间不长。”

自我意识和抚养意识

抚养孩子本是人生最重要的事情和经历之一,然而是什么让年轻人选择了拼养?

夏学銮说:“现在年轻人自我意识较强,享受生活的观念很深。周末原本想休息,可是一个孩子占据了所有的精力、时间和空间,自己的空间没有了。另外这也说明年轻人对人的信任感在增强,相信同龄的父母可以对孩子一视同仁。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选择拼养是可以理解的,也不必过多的指责。”

不过,需要提醒的是,这种自我意识的伸张不应该以抚养意识的缺失为前提,夏学銮说:“自我的空间很重要,抚养孩子的意识也同样重要,家庭生活不是经济学选择,也不是利益最大化的地方,同时,家庭生活并非全部是理性的,更多的是感性的,让孩子有玩伴,学会与人交往乃至尊重他人,是好事,但是家庭的亲情、和父母之间的交流也不能或缺。”

或者,拼养并不仅仅可以轮流照顾,也可以用更合理的方法来实现,比如说几家人一起度周末,孩子们有了玩伴,大人也并非没有事干。早期教育

抚养不仅仅是义务

到底该如何为人父母,从来都是最需要重视的事情。父母和孩子之间,也并不仅仅是抚养与被抚养的关系。

夏学銮说:“家庭有责任、义务,也有基于血缘关系上的亲情,有理性也有感性,养孩子从来都是应该慎重的问题。一个人有了孩子,就跟单身不一样了,没生孩子之前养成的习惯很多都要改变,美国一位社会学家说,父母和孩子一起成长。我很赞同他的话,孩子生下来,父母也面对着新的课题。孩子在学习新的知识,慢慢认识这个世界,父母也在学习,学习孩子的心理特征,学习应该怎么样和孩子相处、交流等。传统社会中往往是家长权威,在今天显然是不行的,但同样,放弃家长的职责也不行,应该和孩子交朋友,平等对待。孩子是很敏感的,大人欺负孩子,他能感觉到,大人漠视他,他同样能感觉到。家庭生活中,对孩子有好处的,应该提倡,但是不要因此太多计算,商业意识不要太强。”

本网站小编总结:由以上的我们可以看出,小孩子拼养有一定的好处,但是也有一些弊端,因此希望家长们在考虑让孩子参加的时候多三思,仔细的了掂量下是利大还是弊大吧,敬请关注更多的早教知识吧!

早教知识:养宠物的独生子女,心理更为健康


愈来愈多的家庭挑选生孕一个小孩,许多 独生子女在各层面尤其是无力感层面比非独生子女强。一些父母会挑选喂养伴侣动物,减少儿女无力感。那样的作法行得通吗?

近些年,以便讨论伴侣动物与儿童身体健康中间的关联,北师大心理状态学校“伴侣动物与心里健康”研究组任意选择了北京11所一般中小学的402名中小学生做为研究对象。

科学研究数据显示:对比别养伴侣动物的儿童,养伴侣动物的儿童更少害怕孤独,有更强的共享趋向,更想要照料年幼的儿童;并且与伴侣动物关联越亲密无间的儿童,她们的共享意向和照料年幼儿童的意向也越明显,无力感水准也越低。

除此之外,本次科学研究中还发觉:在养伴侣动物的儿童中,98.5%的儿童表明她们钟爱自身的伴侣动物,另外有85.3%的儿童感觉伴侣动物也爱她们。在有关钟爱伴侣动物的缘故上,最关键的三大缘故是:伴侣动物讨人喜欢(76.6%),拥有伴侣动物的守候觉得不再孤单(65.0%),伴侣动物能给亲人产生开心(60.9%)。不在养伴侣动物的儿童中,94.1%的儿童表明喜爱伴侣动物,除此之外,有61.3%的儿童表明非常想养伴侣动物,有31.4%的儿童表明有时候说养伴侣动物,确立表明不愿养伴侣动物的儿童仅占7.4%。

对养伴侣动物儿童父母的调研数据显示,父母们觉得,伴侣动物对孩子的积极主动危害最关键有三个层面:一是,更有爱心明白爱惜懦弱(53.2%);二是,孩子有伴已不觉得孤独了(43.5%);三是,孩子对动物造成了浓厚兴趣或爱(40.9%)。另外,伴侣动物对家庭产生的积极主动危害中最明显的是:伴侣动物提升了家庭的快乐也让家庭越来越繁华了(58.0%)。与此相对性的,在负面影响层面,具体表现在提升了环境卫生清扫工作中的压力(64.4%)。

此外,该项科学研究也启发大家,针对这些已经饲养或将要饲养伴侣动物的家庭,父母们应有目的地利用儿童善于贴近当然,善于贴近动物的本性,合理的利用伴侣动物做为文化教育孩子的媒体,在抚养伴侣动物的全过程中不一味地取代孩子负责任,耳濡目染地将使命感和自觉性层面的文化教育围绕在其中,让孩子寓学于乐,健康成长。更要重视文明行为养宠物,身心健康养宠物,不可瞻前顾后。

“女要富养、男要穷养”是啥标准?


近日,和网友聊天,赫然一则“女要富养、男要穷养”的教育观点引起了我们的兴趣!有评论说:生男孩是建设银行,生女孩是招商银行,因此,为了更好的“招商”,唯有对女孩的富养,才能为女儿谋求长远的幸福!

闺女富养究竟是啥道理?据发表者说:“书中有言,说男孩子要穷养,激发他男子汉的魄力,将来奋发图强;女孩子要富养,培养公主气质,最重要的就是将来搞对象时眼光高,一般的穷小子看不上了,否则,被人家请顿肯德基、麦当劳之类就不知姓什么,就和人家跑了。”

●教育标准:女孩PK男孩!

对此教育标准,编者不禁惊讶!不可否认,大凡那些举止优雅、充满自信的淑女,一般都是出自家境比较优越的环境。她们往往乐观、开朗、热情,有同情心,有主见,心智成熟,眼光独特,魅力不凡,她们更能抵挡外界的诱惑,清楚的明白自己真正追求的东西。由于女子相应承担社会的责任、压力低,就娇惯点养,不需要经历磨难,这样能培养出品味不凡的女性,等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找个家境富裕的丈夫,顺利的从父母的呵护过渡到未来丈夫的呵护,过着吃穿不愁,相夫教子,夫贵妻荣母以子贵的生活,如此便可安渡一生。

而男孩则是父亲生命的延续,将来所承受的社会责任和压力都比较大,家庭责任也大,所以不能宠,必劳其筋骨,饿其体肤,必须吃得苦中苦,从吃苦中使他的意志得到磨练。所谓“穷养儿”,就是无论家境多好,都要“劳其筋骨”,让他们从小就明白赚钱的艰辛,让他们懂得要生活得好,就必须努力读书、发奋图强,就必须考大学、读研究生、找好工作……唯有如此,才能真正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由此看来,对男女教育标准的差异,由来已久。且不论社会资源分布不均导致的标准公平与否,单就现实的教育结果来看,是出人意料的。据网友为期三个月的“富养”实验下,果不其然,孩子在学校的攀比心理逐渐萌发,并有“我觉得咱们家条件还挺好的呀,您看,您给我买的衣服和鞋子也都一二百呢,我们班好多同学都不如我呢。您说我爸爸和您挣的不多,可是我觉得我消费水平挺高的呢。”诸如此类的认知。

编者要问:如此富养,养出来就究竟是怎样的女性?骄纵、自大、不食五谷?还是经不起生活打击的人?如此教育,对国家,乃至民族又有多少益处?对此,国家标准频道认为:富养女,其实是一种教育投资,教育上的富足,并等同于吃喝玩乐的生活高水平。女孩富养的观点,并不反对,但是“富养”的同时,各位父母应该重视孩子对明辨是非的教育。编者相信:一个明辨道理的好孩子,才是正确教育的核心。

虽然,俗语云,“从来富贵多淑女,自古纨绔少伟男”、“富养20年,芙蓉出水;穷养20载,宝剑出炉”,尽管男女教育标准有所差异,但差异基础上的教育理念应该是一致的。那就是一个对国家、家庭有用的人,一个敢于承受生活挑战的人,一个身心健康的人。不论你用什么穷养、富养的理论,去养闺女、儿子,让她做一个明辨道理、学会生活的好孩子才是核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