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中国家庭教育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很多儿童在成长中被过于精心看护,导致心理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

有一位博友给我留言道:“宋老师,我的小孩今年4岁半,平时在家是个小霸王,什么事情都要听他的,稍有不如意就大发脾气;可是,一出家门就好像换了一个人,胆子小,害怕和陌生人说话,有时连看都不敢看别人。我该怎么办啊?”

造成孩子类似问题的根源在于家庭中的过度关注。通常4-2-1家庭中,5个大人在一个孩子身上倾注了大量的心血,这样很容易使孩子产生焦虑情绪。同时,过度关注还会导致孩子的注意力经常被打断,从而导致注意力集中度和持久性不足。

要真正解决这些问题,家长们就要学会对孩子采取适度的漠视,这是一种心理干预措施。我在儿子乐山的身上已经试验过这种方法,效果不错。

乐山从小是由姥姥精心看护的。有段时间他情绪很反常,无论大人怎么哄,他都是哭哭闹闹。去医院检查,身体正常,我分析他可能有些关注焦虑了。

于是,我决定对他漠视一点。我先请姥姥外出回避,然后将他放在小摇椅里,陪他待了一小会儿后,就“急急忙忙”跑开了。乐山很快就不干了,放声大哭起来。这时,我快速从他面前跑过,到离他不远的地方叮叮当当地干起活来,他停下哭闹,大瞪着眼睛,很好奇地看着我工作。

此后,他继续哭闹了几次,每次稍微严重的时候,我就会从他面前跑过,有时快速递给他一个玩具,有时和他说几句话,然后继续我的敲敲打打。逐渐地,乐山平静下来,开始玩起了我递给他的小玩具。等到回家的姥姥再次把他抱起来的时候,他乖极了,一个下午都开开心心。

当然,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适度漠视的手段也会发生改变,但是,目的和任务不变——你要用适度漠视教会孩子等待,教会他们安静,教会他们换位思考。这种适度的漠视会让孩子更好地体谅别人,懂得如何与别人交换时间、物质和情感。

当然,这种漠视要以安全和温暖为基础,让孩子在被漠视的同时,感受到你对他深深的爱!反之,一味地无条件满足和迁就则会让孩子以为一切都是自己主宰,一旦将来走出家门就会遇到很多人际烦恼。

扩展阅读

适度放手就是拓展幼儿成长空间


当今的幼儿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往往在家依赖父母,在幼儿园依赖教师。教师无意间的过度关爱,剥夺了幼儿成长的自主机会。幼儿园教师应把幼儿成长的自主权还给孩子,把生命力发展的主动权还给孩子。

烦死了我们都知道了

事件:从幼儿走进幼儿园的第一天开始,教师的叮嘱就开始时时环绕:“两队排整齐,后面的小朋友要看着前面小朋友的后脑勺”;“排好队洗手,不要挤,把小手洗干净,先沾些水,再搓肥皂”……每天的循环往复,我们从来没有觉得有什么不对,因为是为了呵护孩子们。

可有一天,我带孩子们外出做游戏,他们高兴极了。“排队要站好……”在我滔滔不绝地要求小朋友时,我听到一个声音在轻声嘀咕:“烦死了,我们都知道了。”

反思:孩子的一句“烦死了”引起了我的思考,多少年来,幼儿园教师总像母亲似地在耳边叮嘱着孩子们:要这样,不要那样,要不会怎么样……事实上,我们在无形中剥夺了幼儿学习成长的机会。人的成长需要实践经验,幼儿的亲身经历比教师的语言更容易让他们记住。一句“烦死了”,让我知道幼儿并不是我想象的那样无知。正如美国幼儿园给家长备忘录中所说:别过度保护我,怕我无法接受一些“后果”,有的时候,我需要经过由痛苦的方式来学习。

策略:相信幼儿,自主管理。为了让幼儿学习自我管理,培养其当家作主的意识,我们在对幼儿教育和班级管理上,可以采取民主的方式,与幼儿共同制定游戏、排队、洗手、卫生管理的要求和人员的安排,把管理的主动权交给幼儿,让他们相互约束,这样教师轻松了许多,幼儿也成长了许多。

瞧!这么多纸怎么办呢

事件:下课了,孩子们像小鸟一般飞到了室外的场地上,他们三三两两地玩耍着,有的玩球,有的玩飞盘,玩得非常开心。随着上课音乐的响起,孩子们放下手中的玩具往教室跑。室外的玩具凌乱地放在那儿,此时当班的老师连忙跑过去,急急忙忙地收拾起来。

在幼儿园手工区,幼儿将剪下的废纸丢在桌上,十分杂乱。于是,我走过去对孩子们说:“瞧!这么多纸怎么办呢?”孩子们在我的提示下明白了,有孩子立即跑过去拿来一个纸篓,我笑着说:“下次活动时,记好在这个区域放个纸篓。”孩子们高兴地点点头。从那以后,手工区再也看不到废纸乱丢的现象,因为每次总有一个纸篓静静地摆放在旁边。

反思:时常听到幼儿园教师说:“天天跟着孩子们真累。”可是,这个场景让我感到,其实许多的累是由教师自己造成的。如果我们适时地收回自己的双手,多让幼儿伸出小手,让他们在想办法、共同商讨和教师的支持中不断成长。

策略:细心观察,恰当支持。《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中明确指出:“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活动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尊重和满足他们不断增长的独立要求,教师应避免过度保护和包办代替,鼓励并指导幼儿自理、自立的尝试,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地发展。作为幼儿的引路者,教师需要观察、倾听和引导。

幼儿教师需要有一双观察的眼睛,多创造适宜的时机,帮助幼儿不断成长。倾听,才能了解幼儿内心的困惑、想法,也是对幼儿有效实施教育活动的前提。在日常的生活中,教师要常常倾听幼儿间的交流、争执、困惑、痛苦。在了解幼儿的内心后给予幼儿适时引导,引导幼儿健康、正确地面对生活中的事情。

宝宝成长的健康营养素


大多数人都知道,β-胡萝卜素是人体必须的一种重要营养素,它对宝宝来说更是如此,如果在生长发育旺盛的婴幼儿期β-胡萝卜素摄入量不足,将会影响宝宝的健康成长。

β-胡萝卜素,又称维生素A原,它是人体无法自行合成的,需要从饮食中获得。

β-胡萝卜素在绿色、黄色蔬菜中含量最高,如胡萝卜、豌豆、甘薯、南瓜等。

β-胡萝卜素可在体内转化为维生素A,而维生素A对上皮组织的生长分化非常重要,是骨骼生长、夜视和神经系统发挥正常功能所必需的营养物质。事实证明,β-胡萝卜素有着促进婴儿视觉发育,维持皮肤和黏膜上皮细胞完整性的功能。除此之外,现代研究还证明,β-胡萝卜素具有抗氧化和改善免疫的作用。当有害物质攻击人体细胞时,它能增强淋巴细胞的活性从而增强宝宝对疾病的抵抗能力,由此可见,β-胡萝卜素对宝宝健康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因此,从宝宝4个月大开始,就应该给他(她)添加β-胡萝卜素蔬菜制成的泥状食品。一方面补充婴儿成长所需的营养,另一方面,也可让宝宝尝试并适应多种多样的食物,为今后顺利过渡到成人饮食打好基础。

给孩子适度的期望


给孩子适度的期望,会使他的智慧开花。下面提供一些你在给孩子期望时,应注意的事项:

1、你给孩子的期望宜在他努力的能力范围内,即不宜高出他的能力太多,也不能低于他的能力。譬如:孩子的智商110,你可以给他120到130的作业,让他接受挑战,建立他对自我的信心;倘若只给他智商90的工作,他会对学习失去兴趣。

2、高难度的工作,你可以视孩子的能力,分成好几个阶段,每个阶段的完成不妨给他一点间歇性的鼓励。

3、不要随便给孩子加上不雅或有损他自尊心的标签,因为这可能会对他造成一辈子的伤害。

4、不要因为你过高的期望造成孩子太大的心理压力,这样会造成孩子的焦虑与挫折,甚至泯灭他原有的潜能。

5、赞扬和奖励虽可鼓励孩子,但是千万记得,应让孩子的行为慢慢提高层次到自律的自发行为,即使没有大人的奖励,孩子依然能为自己的目标而努力。

怎样“适度”表扬孩子


为了使表扬产生较好的教育效果,爸爸妈妈规范孩子行为的过程中,应准确地把握表扬的尺度,也就是说表扬要适度。

1、表扬时爸爸妈妈的感情流露要“浓淡”适度。有些家长望子成龙心切,孩子稍微有点进步就欣喜若狂,赞不绝口,久而久之,必然助长孩子的自满情绪。还有的家长对孩子总是恨铁不成钢,尽管已看到孩子有很大进步,但为了防止孩子骄傲,他们按捺住内心的喜悦,在语言、行动上无任何表示。经常这样,必然会挫伤孩子的进取心。正确的方法是:在表扬孩子时,高度重视感情的作用,尽量做到“浓淡”适度。有时对孩子轻轻的一个微笑,也会起来许多赞美之词难以起到的作用。

2、表扬和批评的反差要“大小”适度。表扬不仅具有激励、导向功能,而且具有批评功能,例如对甲的表扬在某种意义上是对乙的批评。有的家长为了督促孩子进步,总是过分笼统地夸奖别人家的孩子如何好,时间长了,无疑会使自己孩子丧失信心或产生抵触情绪。

3、表扬的方式要“实虚”适度。对孩子的评价应该是公正、准确的。但是,表扬作为教育孩子的一种多功能手段,在具体运用中可以有一定的灵活性,即在坚持实事求是的前提下,允许有一点“虚”内容。这里的“虚”主要指的是两个方面:第一,是对事实的适度夸张。例如,孩子纯粹是因为好玩,挥着扫帚在院中“扫地”。爸爸妈妈明知如此也不必道破,应及时表扬他爱劳动的行为,这种夸张有利无害,因为它既是对孩子正确行为的肯定,又可以让孩子知道,劳动是一种美德。第二,是对孩子将来的期望。例如孩子的美术作业并不好,幼儿园每次作画,孩子总有自卑感。爸爸妈妈可以这样说:“你现在还没掌握方法,以后只要按老师要求认真去画,肯定会画得很好!”这种鼓励尽管超越现实,但对孩子来讲是必不可少的,关键是要把握好表扬中“虚实”的程度。为此,在含有虚的内容的表扬中,应该注意三点:一要有利于增进孩子自信心;二要不脱离实际;三要给孩子指明前进的方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