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渐渐长大了,他们开始有了自己的思想,于是,更多的教育难题摆在了家长的面前。“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每个家长难免会有错怪孩子的经历。那么?熏这个时候家长该怎么做呢?在本次的家长圆桌里,大家一起来为家长错怪孩子时的态度打打分。

100分:主动向孩子道歉

我觉得向孩子说声“对不起”并不是想象中那么困难,我就是这么做的。有一次,邻居找上门来说儿子把他家的孩子打哭了,我当时就骂了儿子一顿,后来我了解到,原来邻居家的孩子随意摘小区里的花,儿子去阻止,因为邻居家孩子不但不听,还动手打儿子,才被儿子“修理”的……当我知道了事情的原委后,我主动向儿子道了歉。向孩子道歉,既有助于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沟通,同时也为孩子树立了一个对自己的言行负责、知错能改的形象,增加孩子对父母的敬重,又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孩子正直无私的品德。

70分:以承诺代替道歉

这样的家长在现实生活中很普遍,这类父母在发现错怪孩子之后,其实心中也是有歉意的,但是又拉不下脸面给孩子道歉或担心直接道歉会损害自己的权威形象,于是,就以物质、精神许诺来代替道歉。我觉得不应该提倡这样的做法。但是,这样的家长毕竟能让孩子了解到自己的歉意,也算是“知错能改”了。但不能经常采取这样的方式,以防孩子养成习惯,对父母提出各种无理的要求。

60分:转移视线岔开话题

家长们都知道,孩子一般会很快忘记发生过的事情,包括不愉快的事情,所以,很多家长都喜欢利用孩子的这种特点,在自己错怪孩子的时候,就故意用玩具转移孩子的视线,或故意岔开话题。但是这种做法只能偶尔为之,如果经常这样做的话,家长在孩子面前所树立的榜样就成了遇到问题后就逃避。父母都逃避责任,那孩子在遇到困难时该怎样应对呢?

50分:认为没什么大不了

许多家长都觉得孩子年龄还小,还不懂事,是不会“记仇”的,于是,当自己有什么事情错怪了孩子时,觉得不必当回事儿,没什么了不起的。这类父母最大的问题就是没有认识到孩子无论多大,都是有思想、有感情,需要尊重和理解的个体,长期这样下去的话,家长就会失去孩子对自己的信任。

30分:找孩子别的错掩盖窘迫

有些家长当自己错怪孩子后,会故意找孩子别的错误来掩盖自己的窘迫。从表面上来看,家长这样做,似乎维护了自己做父母的尊严,但是,家长难道不知道,自己这样做会深深地伤害孩子吗?孩子会不再相信家长,不敢对家长说真话。长此以往,不但会使孩子学会推诿责任和逃避现实,而且会使孩子性格懦弱。如果你是这样的父母,那就需要尽快改变自己了。

相关知识

家长教育孩子时如何反省自我


孩子调皮不听话,怎么打骂管教都没用?家长要从自身找原因。有很多家长烦透了自己的宝宝,实在太调皮了,不停的到处乱动让家长实在不耐烦。

之前也有个宝妈存在相同的问题,这位宝妈说,我儿子手闲不下来,不是拿这个东西,就是摔那个东西,打人他一般不怎么打的。我跟大姑姐一家同住,大姑姐家小儿子比我儿子大半岁,家里玩具一个孩子玩儿时候,另一个就也非要玩。

主要是每次都是我儿子先拿着玩的,而人家来抢他又抢不过只能哭叫。他抢就算了,每次都使劲掐我儿子手,我儿子的话我还打能管教,人家孩子我能怎么办?

主要给说的话还不听,大姑姐还总说我儿子喜欢惹他,说自己孩子都不会主动打人的。是,他是不主动打人,只不过认为家里所有玩具都是他的,只要我儿子拿了,不管他想不想玩都会抢过去不让他玩。

我是不好把他怎么样,交待大姑姐大儿子,看着让两个孩子不要打架,然后只要他打我儿子,他哥哥就会打他,最后两个一起哭。在家反正大人都看得到,打打闹闹小问题,我就怕读幼儿园了他打不过别人又只会哭。以前打不过他就咬,后来好不容易给纠正过来了,打不过也只有被欺负的份了。

其实,这两位宝妈遇到的问题都是相同的,那就是给孩子说话孩子不听,而导致这种情况产生的原因,其实是宝妈在之前就没有管教好孩子。

有些宝妈在教育孩子的时候,没有注意自己面部表情,明明很严肃的在教育孩子,却因为嬉笑的表情让孩子觉得这不是大不了的事情,从而对此事并不在意。

所以当宝妈最开始教育孩子的时候,一定要控制好自己的面部表情,不要因为表情问题而影响教育结果。

打造100分宝宝的小秘诀


1语言智能

家庭的熏陶和父母适时正确的引导是关键。

●如果你和孩子一起散步,要抓住这个机会讲个故事来吸引孩子。不必每次都这么做,当孩子能流利地表达时,可以要求他也来讲个故事。

●贴标签游戏:“小狗在哪”、“鼻子在哪”这种游戏可以帮助孩子建立声音与现实生活中的事件、人物和行动之间的关系。

●如果你会说一门外语,就应该在孩子面前经常使用。

●让孩子谈谈他觉得有趣的事件,也可经常训练孩子作些“正规”的讲话。

●让孩子看到你做有规律的朗读,不仅是一种学习也是一种享受。

2逻辑-数学智能

把智能转化成实际的游戏、创造发明或者运用在实际生活中。

●比较“红汽车大呢,还是蓝汽车大?”或“爸爸是去商店呢,还是去学校?”问题的答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孩子习惯对不同事物进行比较然后作出判断。

●计算对5岁以下的孩子来说,把简单的数字加起来或是从一个数字中减去1或2是好的方法。对年幼的孩子来说,使用算盘和计数积木是非常有用的。

●你可以帮助孩子观察两盆花的变化,将一盆放在有充足的光照的窗台上,另一盆放在荫暗的角落。重要的是帮助孩子养成记录、比较并得出结论的习惯。

3视觉空间智能

绘画需要天分,许多人都有这样的看法,但其实这是不全面的,勤奋和好老师也是很重要的。

●参观博物馆和画廊,特别是在较小的时候,而不计时间安排以及效果。

●准备丰富的容易得到的空间艺术作品,并给孩子一个安全的环境去从事描画、绘画、雕刻和创造活动。

●孩子应该有一个区域、一个房间或者一张桌子或者墙上的一块地方让孩子们自己按照喜好装饰,最好还能让孩子说说他为什么喜欢那么装饰。

●让孩子参加艺术班,在这种环境中孩子和与自己有同样兴趣和爱好的孩子一起作画,他们从和他们有相近的知识和技术的孩子那里学习。

4肢体运动智能

有运动智能的小朋友只要能够找准他们的兴趣点,下大力气,就一定能够成材!

●以运动的方式和孩子玩:例如把球在地板上推来推去,或者玩用力不大的拔河。

●安排孩子参加正规运动班

●和孩子玩平衡游戏:用牌或铅笔搭结构,把一个空苏打水瓶子架在另一个上面,观察孩子能把乒乓球或者网球从一只手扔到另一只手而不掉下来的动作能做几次。

●鼓励孩子拆装东西。

5音乐智能

让孩子先成长为心理健全的人,然后做一个有深厚文化功底的人,最后才是有特殊音乐技能的人。

●鼓励孩子唱歌,它不仅能帮助孩子喜欢上音乐,而且有助于逻辑能力的培养。

●给孩子的供欣赏音乐的机会,这样等于送他们踏上了终生热爱音乐、欣赏音乐的道路。

●如果孩子对音乐有兴趣,早期就可以开始接受音乐指导,他的音乐天赋就不会白白消失。

6内省智能

内省智能需要父母对孩子从小的培养和熏陶。要孩子发展成什么样,父母就要做出这样的榜样。

●父母要自我反省并相互交流。

●有必要让孩子将自己与他人作比较,从而了解他们及自己做得怎样。

●给孩子成功及失败的机会,从错误中学习,从一个人的行为表现中获得知识,这样的话就不会再犯同样的错误了。

●鼓励孩子将自我反省的内容写下来,包括坚持写日记、画图。父母可以要求孩子与他们分享所写的内容,但这应该取决于孩子自己的意愿。

7自然智能

从小培养孩子的爱心,让他知道“生命”的含义。

●带孩子接触、喜爱大自然,让孩子知道你也喜欢大自然。

●观察季节变化所引起的大自然的变化。

●让孩子接近动物,周期性地带孩子去动物园或水族馆。

●支持并鼓励孩子收藏。

8人际智能

具有较高的人际智能都很容易一枝独秀,因为他们善于观察善于倾听,从而善于理解他人。

●让孩子上幼儿园或是多带孩子到有小朋友玩耍的地方让他结交新朋友。

●让孩子有担任领导者和被管理者的经历。

●运用电影或电视角色的思想和行为,让孩子从理解角色学会理解人。

●运用文学让孩子思考和理解人们的行为,念完故事,父母可以问“你为什么觉得他会这么想呢?”“在这种情况下你会怎么想呢?”

●和孩子分享你自己的个人经历,不管成功失败沮丧兴奋,父母向孩子敞开心扉,让孩子学会从大人的经验中学习。

我们知道孩子最有可能发展拥有成就感的那项智能。同时,这些智能也总是家长们选择要发展的智能。先天和后天都有可能对其起作用。因此,当家长们要考虑他们的孩子发展哪些智能,怎样发展时,最好先反省一下他们自己的智能所长。

教育孩子时,请控制你的废话


教育孩子时,请控制你的废话

“这是‘1’,12345的‘1’……”,“我告诉过你多少遍了,你怎么又犯同样的错误……”这两个场景,对大多数为人父母者来说,大概不会陌生。前者是父母在对孩子进行“耐心教导”,而后者则是愤怒的父母对犯错孩子的指责。不过,可以肯定的是,这两个场景中的孩子都会感到困惑,甚至根本不知道父母在说什么。国内知名幼儿教育家与心理学专家孙瑞雪针对此现象表示:“教育孩子时,请少说废话。”

启蒙时,切忌“喋喋不休”

“这是1,12345的1”,“这是红色,红旗的红,红汽车的红”……很多家长在给孩子启蒙时,总是喜欢不厌其烦地用不同方式对孩子说上N遍,但孙瑞雪称,这样的方式并不妥当,因为学龄前幼儿的理解能力有限,因此,在给他们传授知识时,语言要非常简洁,让孩子“一听了然”。

孙瑞雪表示,很多父母训斥孩子时“排山倒海”,教育孩子时则“喋喋不休”,但他们忘记了孩子的注意力集中时间有限,其理解能力也非常有限,使用冗长、复杂的语言,往往会他们感到困惑。因此,她建议家长在给幼儿启蒙时,也要控制自己的“废话”,在孩子看到数字或是颜色时,只需简单地告诉他们具体数字或颜色,先让孩子“对上号”,然后再考虑如何深化。

孩子哭时,三句话最实用

孩子哭闹,恐怕是父母最头疼的事情了。孙瑞雪表示,三岁以前的孩子是缺乏理性的,所以很难用所谓的“道理”去说服他们,也很难给他们作出合乎逻辑的解释。“孩子哭时,一般是因为他们的情绪需要得到宣泄,等孩子哭完了,也就万事大吉了。”

孙瑞雪建议,孩子哭闹时,父母可以采用如下“三步曲”:第一是告诉孩子“我知道你很难过”,第二是告诉孩子“如果你难过,就哭吧”,第三是告诉孩子“如果你哭的话,我会陪着你的”。这样,孩子就会知道不管自己受了什么委屈,父母总会陪伴在身边。在感受到“抚慰”后,幼儿的情绪就会较快平复。

批评时,需隔离人与事

“‘你怎么又做错了’、‘我告诉过你多少遍,你为什么不记住’……这些话,是大多数父母在孩子犯错时的‘常用语’。但他们可能不知道,这种表述方式除了宣泄自己的愤怒以外,既不能改变孩子犯错的事实,也不能帮助孩子改正缺点”,孙瑞雪说,对孩子的一味指责,只会使孩子觉得“我不够好”,时间一长,孩子势必会产生恐惧和自卑心理,难以获得“成长的能量”。她建议,在批评孩子时,一定要把孩子和事件隔离开,不能一味说“你这不好那不好”,而应该说“你不可以做这样的事”或者“你这样做不对”。这样,才可以使孩子明确知道自己错在哪里。

孙瑞雪称,许多家长在批评孩子时,往往是在发泄自己的情绪,而这些情绪又并非完全由孩子造成。孩子的错误行为,只不过是“导火线”而已。事实上,家长对孩子的责骂,有些是源于家长童年时的“心结”。心理学实验发现,不管是人和动物在对待自己的下一代时,总是重复自己幼时的遭遇。一位著名心理学家就曾归纳道:“当孩子被父亲打时,他毫无反抗之力,但是孩子的复仇,是从自己当了父亲开始的。”

“如果你爱你的孩子,那么,请控制你的废话。尤其是在孩子犯错时,不要对孩子倾泻自己的情绪”,孙瑞雪称,用最简单的语言,让孩子知道自己哪里错了就足矣。“还有一点,请父母记住要蹲下来跟孩子讲话,这样,孩子会感到自己是受到尊重的。”

你是强势的家长吗?


有次外出,我们的团队大多是女士,而导游却是位男帅哥,小伙子1米86的身高,说话秀秀气气的,温柔有余,阳刚不足,凭多年的经验,我断定,他一定有个“强势”家长,于是就试探地问:“你妈是不是很厉害?”他有些吃惊,脱口而出:“你怎么知道?我妈可厉害了。小时候我调皮,被我妈追着满街打!”

我想起我的孩子小时调皮,每到他做错事的时候,我脾气大发,抬手便打。有次当我抬手的时候,忽然听到了旁边的劝告:“别打了,把孩子吓胆小了!”这时,我看到了孩子恐惧的表情和招架的姿势。那一刻,我突然意识到,这样的“强势”管教可能让孩子从此怯懦,而怯懦的孩子能有大出息吗?

在我们的周围,有很多个性强、控制欲强、争强好胜的“强势”人,如果只是个性强、处处好胜,也是一种优势,但是,强势变成霸道、得理不让人、以势压人、无理犟三分,这种强势就变成了劣势。

有一种属攀比型的争强好胜,即你有我也有,你好我比你还好。比如,你买了件新衣,我也去买一件,甚至两件;你家买了私家车风光潇洒,我创造条件也要开上新车。这些是生活上的,不足为奇,也不为过。

还有一种“强势”属进取型的,主要表现在对学业、事业的追求上。比如你在工作能力上比我强,职称、级别比我高,我也要刻苦发奋、取得佳绩,获得更高的荣誉或职位。这是一种积极的“强势”。

作为家长,你的强势方式、强势力度、强势的状态都会给孩子造成很大的影响。归纳为三种:

第一种是你强我也强的“超越型”。孩子以父母为榜样和参照,父母出色,孩子取长补短,更加优秀。老子英雄儿好汉,国外的有老布什和小布什;国内有奥运冠军邓亚萍,如果邓亚萍的父亲当年不那么争强好胜,从五岁起就开始训练她,邓亚萍如果不争强好胜,就不可能所向披靡,连得几届世界女乒冠军;还有姚明,父母都是很优秀的篮球运动员,姚明能成为世界级球星,离不开父母的教育、国家的培养自己的刻苦。

第二种是你强我弱的“保护型”。家长太强或过于保护,制约了孩子的个性发展,这样的家长带出的孩子要么性格比较懦弱,要么依赖性比较强,属于服从型。我发现,很多强势的人,孩子反而很弱势、腼腆、胆小、不自信等。古语的“富不及三代”,“自古贫贱多豪杰,从来纨绔少伟男”,我认为,都有这些因素在里面。

第三种是你弱我强的“发奋型”。即家长不强孩子强。家长不是很强势,甚至是弱势,但孩子却很有责任感,自强不息。像公民道德人物背着母亲上大学的当代孝子张尚昀、带着妹妹上大学的公民道德人物洪战辉,还有航天英雄费俊龙、聂海胜,世界冠军刘翔,就是典型的例子,他们出生于普通人家,甚至是寒门,父母是农民,刘翔的父母也是普通工人,没有父母的福荫,没有娇生惯养,照样走出了自己成功的路,书写了自己辉煌的人生。

我认为,作为一个人要强势,没有强势就没有进取、没有创新,没有强势就没有竞争力、没有创造力,生活也就没有了动力。作为家长,不强势怎能养儿育女?不强势怎能立业兴家?但不可处处都强势,要分人、分事、分时间,要把握好强势的火候和技巧,把强势变成优势,把弱势变成强势,学会淘汰劣势、发扬优势,这样的家长才是真正的强势!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