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宝宝完全生活在“全自动”的生活环境中,宝宝失去了锻炼的机会,难以体会成功的喜悦,久而久之,会挫伤宝宝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成为一个缺乏进取心的人。

孩子过度依赖父母的弊端

1、剥夺了孩子实现自我价值的机会。

让宝宝完全生活在“全自动”的生活环境中,宝宝失去了锻炼的机会,难以体会成功的喜悦,久而久之,会挫伤宝宝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成为一个缺乏进取心的人。

2、害怕面对问题和新情况,会形成不良的个性。

宝宝长期在爸爸妈妈呵护的“温室”中成长,一旦脱离成人的怀抱,会显得手足无措,郁郁寡欢,对新问题和新情境缺乏应变能力。长此以往,会挫伤宝宝的自信心,变成一个懦弱、消极的人。

三步打造独立宝宝

生活自理能力对宝宝而言是从依赖到独立的一个过程,也是踏出家庭保护网的第一步,家长应逐步培养孩子的好习惯。

1、顺应宝宝的发展顺序,为宝宝创设独立学习的机会。

爸爸妈妈应该尊重了解宝宝的年龄特点和动作发展的顺序,并给于宝宝适当的训练,这样宝宝不会因为难度太高而失去兴致。例如:一岁的宝宝会自己站了,可以让宝宝试着洗手。一岁半的宝宝可以试着自己吃饭。两岁的宝宝可以尝试如厕、脱袜子、刷牙等等,这些活动既有利于宝宝的小肌肉的发展,又增强了宝宝独立意识的发展。

2、多赏识宝宝,让宝宝的做事态度由“要我做”转变为“我要做”

由于宝宝的小肌肉还处在发育期,动作的灵活性和准确性较差,所以每当宝宝独立完成任何小事,爸爸妈妈不要吝啬您们的表扬和鼓励,因为您的支持和鼓励是宝宝继续独立做事的动力。爸爸妈妈也应重视宝宝此时出现的每一个具有独立意识的要求和行为,加以鼓励和提供实现的条件。例如:宝宝看到您在剥毛豆,兴冲冲地跑过来。这时您可以提供一个塑料小碗和小凳子,事先将毛豆的壳拨开一小半,让宝宝在自已动手剥豆中充分体验成功地快乐。千万别害怕孩子要打碎碗或担心孩子不会剥,或害怕孩子给自己添麻烦而不让孩子剥,这样宝宝因为你的拒绝和责骂而扼杀宝宝独立意识的萌芽。恰当的引导和鼓励可以帮助宝宝建立自信,从而提高生活自理能力。

3、爸爸妈妈的引导贵在持之以恒。

爸爸妈妈再让宝宝独立地做某件事情的时候,示范要求要清楚且形象生动,这样可以方便宝宝模仿学习。最重要的是让宝宝坚持天天这样做,把它当作一种习惯,这样宝宝的生活自理能力在不知不觉中提高得很快。例如:爸爸妈妈可以和宝宝作“成长记录”,完成什么事情,让宝宝自己在记录上打勾或贴五角星,以此激励宝宝的这种行为,久而久之便成了一种习惯。

上幼儿园之前帮宝宝锻炼自理,过起集体生活来会很容易适应,不仅有利于宝宝的成长,也为父母减了不少烦恼。那么快行动起来,入园前打造好一个独立宝宝吧。

相关推荐

5招打造独立个性孩子


不要等到孩子长大成人,再去责怪他们缺乏独立性。殊不知,孩子的独立性,完全取决于父母对他从小的培养。

第一式:启发他自解困难

临出门时,孩子突然想起老师要他带红色的东西去幼儿园,而红色的东西虽然家中有,却需要花时间寻找,而时间对孩子和父母又都非常紧迫,你是否会立即帮孩子寻找?

对策:如果此时你能启发孩子,譬如“你的红帽子也是红色的,是否可以呢?或者你再想想还有哪些东西也是红色的?”

提示:当孩子掌握了这种方法,平时你还可以加大难度,让他在有限的时间里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案。

例如在1分钟内列举出所有整理玩具的方法等等,这些有趣的练习可以让孩子在遇到问题时不会惊恐不安、不知所措,而是迅速集中精力、寻找办法。

第二式:解围不如学自救

孩子完不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当他向你求助,为了不让孩子受到老师责怪,你是否会帮他编个理由来应付呢?

对策:你不妨对孩子说:我们应立个规矩,不许找借口,你要对自己行为负责。接下来,你不妨找找孩子无法完成作业的根源所在,是缺乏组织、安排能力,还是其他。从根本上停止为他“擦屁股”。

提示:如果有求必应,势必会造成孩子有问题就等着你来为他解决。平时你可以给他一本日历,让他记下活动时间,或者用即时贴记下时间安排,以便随时提醒。年龄小的孩子可以用图画作为提醒。

第三式:教孩子权衡利弊

为了周日的家庭出游计划,你们已有较长时间的安排,却不料孩子又接到同学盛情的邀请,让他前去参加他的生日派对。对此,孩子不免有些为难,希望父母为他拿个主意,你是否会当机立断呢?

对策:你应该帮助他思考:“如果你去参加同学的生日会是怎么样?而你不去参加别人的生日聚会,同学又会怎么想?告诉他,每个决定都会有有利和不利的两面。

提示:千万不要替他拿主意。你应该做的是,帮助他去想自己做的每一个决定将带来的后果,学会自己权衡利弊。如果孩子能经常练习做决定,那么,长大后在面临进退两难的处境时就能应付自如。

第四式:从失败中站起来

如果孩子很有信心地参加非常感兴趣的球队选拔赛,却被淘汰而没有录取,当他伤心地对你说:我以后发誓再也不会参加这项活动时,你会如何帮助他呢?

对策:不妨告诉他,你非常理解他现在的感受,但是没有必要落选就放弃这项运动,没有人是完美的,有时总会出错,可以找找哪些地方没有做得更好,才导致这次失败,只要想办法做好,还是有机会的。

提示:让孩子正确对待失败是帮助他们自立的重要环节。平时可以给他讲讲你以前犯的小错误以及如何改正的。最后应鼓励孩子在同伴面前,敢于将自己的不足说出来,学会自己为自己打气。

第五式:与同伴协商问题

当孩子为看电视的某个频道,与同伴争论起来时,你是否会急于参与其中,为不愉快的他们裁决问题呢?

对策:你可以提醒他们,生气是不能解决任何问题的,只有让自己安静下来,各自去寻找一个解决问题的办法。或是提示他们可以采用扔硬币等老套但行之有效的方法来决定结果。

提示:没有什么办法比让孩子自己通过协商解决问题更好。而父母的责任,只是在于提示他们协商时注意各自的行为。在他们互不相让时引导他们拿出最好的解决办法。

专家提醒两点:

创造机会培养孩子自己拿主意做决定的能力

我们有的家长经常说孩子太有主意不好,应该听大人的,实际上孩子有主意是件好事,他有自己的看法,自己的认识,应该给孩子创造机会培养他自己拿主意。我们的教育常常是注意培养孩子顺从听话,不大注意去倾听孩子的需要,从生活小事一直到孩子的发展方面都由家长一手包办了,因此我们的孩子缺乏自己做决定的机会和权利,就很难培养孩子自我抉择能力。

培养孩子的独立性的同时还需要培养孩子克服困难的精神

家长在培养孩子独立性的时候,比如让孩子穿衣服,自己穿袜子,确实会遇到困难的,包括自己收拾玩具,对幼儿来讲都要付出很大的努力,克服一定的困难,那么有些孩子一遇到这些困难,就不干了,家长有时候心软了,就包办代替。所以当孩子独立做事遇到困难的时候,家长一定要鼓励他们克服困难,坚持完成任务,特别是对那些依赖性比较强的孩子。

儿童早教:如何把孩子培养成一个勇敢独立的人?


儿童一个人的取得成功,离不开聪明伶俐的大脑,一样离不开优良的性情。怎样把孩子塑造成一个英勇单独的人?如何把孩子培养成一个勇敢独立的人?文中为大伙儿共享!

近些年,电视机中常会出現那样一些摄像镜头:一些国家的青年人,有的乘一叶扁舟.数十日横跨大海大海;有的骑摩托车跋山涉水数十万千米穿梭几大洲;有的到人迹罕至的原生树林与野生动植物为伴开展调查……对于此事,孩子们通常赞美,羡慕不已,恨不得有朝一日自身也可以出来作一番探寻。但是,坐着一旁的妈妈却免不了惊恐万状:这太危险了!如何把孩子培养成一个勇敢独立的人?儿童

如今,一些妈妈,非常是独生子的父母,对儿女的确是太过担忧了;念书下学怕出车祸,尽量亲身专车接送:回家了晚一点怕遇到坏人,便赶紧迎找;假期期内不许孩子学滑冰,怕摔碎了;暑期期内害怕让孩子游泳课,怕淹着了。她们一天到晚愁眉不展,怕孩子出事了,結果弄得孩子腿小怕麻烦,畏首畏尾,哪些也不会。如何把孩子培养成一个勇敢独立的人?儿童

有一个五岁的女孩子,见到电影中出現坏人猖狂的摄像镜头,就低下头去,用双手蒙上双眼,细声问母亲:“完后沒有?”非得获得“坏人已被抓住”的回应,才肯仰头看电视剧。天刚黑,她就赶快把每个房屋的灯泡开启,乃至连尿尿也得有人陪着。问她为什么呢胆怯?他说:“我害怕,怕坏人,怕鬼,怕……”

如何把孩子培养成一个勇敢独立的人?当今,很多爸爸妈妈都规定孩子成才。注意事项,要成才,方能成年人。一个人假如缺乏英勇的精神实质素养,在社会发展上是站起不起來的。

入园前帮孩子克服心理恐惧


杰仔下个月就要上幼儿园了,带了他3年多的奶奶长出了一口气:以后你再敢调皮捣蛋不听话,就让老师关你小黑屋。老师可比奶奶厉害,有的是治你的招。

这本是玩笑话,可说多了,杰仔一听幼儿园三个字就吓得直哭。妈妈带儿子去幼儿园面试,还未到幼儿园门口,杰仔就生离死别般的嚎啕,说什么也不肯进去。

这种表现也正常,也不正常。正常的是,几乎每个孩子入园前都会有一定程度的“心理恐惧”;不正常的是,杰仔的恐惧感超强了些,原因应该就在奶奶大肆渲染的“幼儿园铁腕管理”上。奶奶夸张了幼儿园生活与家庭生活相离的一面,给杰仔造成了更大的心理压力。如果这股压力不能得到有效的释放,杰仔入园后的“不应期”会特别长,各方面的适应和发展也会远远落后于同龄小朋友。所以,杰仔父母的当务之急就是先保证奶奶不再“吓唬”杰仔,然后抓紧入园前的时间,分阶段地解决他的心理恐惧。

想方设法树立幼儿园的正面形象

父母若只是笼统地讲老师和蔼可亲、上课生动有趣等等,孩子会认为是要哄他去幼儿园才这么说的。有效的办法莫如请一名比孩子大一两岁的幼儿园小朋友—最好找那种“迅速适应型”的孩子,来陪孩子玩,顺便告诉孩子幼儿园究竟是怎么回事。孩子对孩子的话特别信服,比如宝宝问:“幼儿园上课时真的不许拉屎拉尿?”小朋友就会告诉他:“上课前老师会提醒小朋友上厕所,不过你要是突然想上厕所,举手告诉老师就可以。”再比如宝宝问:“午睡睡不着老师会不会骂?”小朋友也会实话实说:“最好能睡着,下午做游戏才有精神;如果睡不着,只要不吵到别的小朋友,老师就不会骂。”此外小朋友肯定还会教宝宝从幼儿园学会的歌谣、舞蹈、体操,还有画小鸭子画大象的本领,还会炫耀地告诉宝宝幼儿园还有好多好多的玩具和小人书、好大好大的沙池……如果他是在宝宝报名的那所幼儿园就读就更好了,未入园就交上小伙伴,对正诚惶诚恐的宝宝无异于一枚定心丸。

帮助孩子预习幼儿园要求的独立生活技能

幼儿园一般要求孩子自己吃饭、大小便、洗漱、穿脱鞋袜衣裤及独立午睡等,如果孩子尚未掌握,不要给他太大的压力。要循序渐进,把目标分解得越小越好,以便对孩子的点滴进步加以鼓励。比如穿脱衣裤,入园前半年就可有意识地开始训练,扣钮扣、拉拉链、穿鞋并扣上鞋襻等,每达到一项,可在墙上的“宝宝进步表”上贴上五角星。

若是孩子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仍达不到某项技能,可暂时放下这一项,改为训练其他。千万别给孩子造成“达不到目标老师就会讨厌你”的印象—事实上,所有这些生活技能,入园后生活老师还会花一两个学期的时间加以训练,目前抱着“预习”的轻松心态好了。

帮助孩子学会人际交往和分享

观察你的孩子是否有不愿分享的倾向:他是否坚持在别的小朋友上门前藏起心爱的“大吊车”?邻居孩子想看他的图画书,他是否找出种种理由拒绝?宠溺小孩的家庭往往对这些现象一笑了之,认为是宝宝年龄小、不懂事。其实这种种以自我为中心毛病的存在,对宝宝适应幼儿园的生活极为不利——如果孩子不懂得分享,不知道同龄伙伴应互相谦让和帮助,他就会游离在一个快乐的集体之外,成为人人敬而远之的“霸王龙”。因此,与人和睦相处的能力要及早训练,有意识地培养孩子容忍和接纳他人,教会孩子“换位思考”,站在对方小朋友的角度上考虑问题。

幼儿园实地热身期不宜过长

相当部分幼儿园在开学前,都会为新入园的宝宝提供“热身”机会,时间一般为2-5天。在此期间幼儿园实施“半日入园制”,家长可以“陪读”,帮助初入陌生环境的宝宝熟悉环境、熟悉老师、熟悉幼儿园的大致作息制度。但“热身”毕竟是一个过渡期,时间不宜拖得太长。有些宝宝的“入园不应期”较长,“热身”过后仍哭闹不休,陪读的妈妈心软,会要求宝宝不在幼儿园午睡,不参加下午的活动。一位从事幼教工作30多年的老师指出:“宝宝入园明显有一次心理断乳,在这个关节上是一定要狠狠心的。无限期地延长热身期,等于父母与宝宝一样,有意识地回避心理断乳。父母的心疼和迟疑一旦被宝宝看破,宝宝的哭闹纠缠肯定会越演越烈。”这位有经验的老师认为:“热身三天就足够了。额外要求拉长热身期的家长不仅对自己孩子的适应不利,对全体幼儿也有负面影响—一个孩子中午被接走了,别的小朋友马上就会出现情绪波动。这对老师的统一教学和管理相当不利。”

这位老师还提醒家长:由爸爸送园可能会更好一些,千万不要出现宝宝一哭、妈妈就哭的场面。把孩子一送进门就离开,这样孩子才会强制自己去适应新环境。到幼儿园门口“偷看”孩子的表现实在是不理智的行为,要相信孩子的“入园恐惧”会由老师来疏导,相信老师比你更有办法。

一个白脸一个红脸教育孩子对不?


对于教育孩子,“要一个白脸一个红脸”的问题,不同的家庭持相反的看法。你是赞成还是反对呢?

1.如网友南山妈妈的看法:

现在的独生子女,在父母的眼中,孩子就是他们的希望,他们的未来。

正是因为独生子女孩子在家长心目的占有极其的重要性,所以许多家长对孩子溺爱多与管教,孩子成了小皇帝,要星星不敢给月亮,这样下去,对孩子的健康成长造成许多不利的影响。

所以,对孩子的教育,我赞成一个红脸,一个白脸。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必然有这样或那样的缺点,对孩子批评教育,夫妻双方要采取不同的方式、方法。

一般地说:家长对孩子的教育,一个要严,一个要宽。严,就是要明确告诉孩子:这样做是不行的,如果再这样是要受到惩罚的。但是,光有严不行,严,孩子一是从感情上接受不了,另一个会产生逆反心里,所以,在严的同时还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这种时候,就需要另一个家长出面,对孩子采取和风细雨的方式进行教育。

红验与白脸有机的结合,既能对孩子有震慑作用,又不至于伤害孩子的自尊,应该能够起到良好的教育。

但是掌握红脸与白脸这个度,不是一件容易事,我见过有些家长,一个严厉批评,另一个大声责骂,孩子眼泪汪汪,这样的教育未必有效果。

扮装红验与白脸,夫妻双方还要提前勾通好,如果双方不能默契,反而适的其反。

比如,一个严厉管教,另一个看到孩子一哭的样子心疼了,于是,把矛盾对准了教育者,孩子没有教育好,夫妻二人却干开架了。

一个扮红脸,一个扮白脸,话好说,但不容易做到。

2.如:我的一位朋友为了教育他那调皮好玩的孩子,与妻子进行了“分工”:我的朋友扮“黑脸”,当孩子不听话时,他便板着脸,或训斥,或惩罚,或打骂;其妻则扮“白脸”,当丈夫对孩子管教到一定程度时,再出面圆场,哄孩子按大人的要求行事。原先,我的朋友对其家教之法曾自我感觉良好。可是,去年他因故与妻子离婚时,要求将孩子判给他。但是,孩子死活不愿跟随,最后法院将孩子判跟了妻子。我这位朋友此时方反省到了自己家教法的失误。

首先,“黑脸”不利于孩子良好品性的培养。好玩、好奇心大、爱模仿,是孩子的天性,但由于他们对事物的是非分辨力差和自制力差,就常会做出一些过格(即调皮)的事。对此,家长自然不能放纵不管。放纵不管,就会使孩子养成任性胡来的品性。但是,若大人因为他好玩、老添麻烦而动不动就加以指责或采取某些粗暴行动,就会使孩子困惑不解。他先是害怕,次数多了,就不在乎了。有些家长为了限制孩子的玩和为使孩子早日“成材”,便用要求成人的办法来要求孩子,如规定孩子每天练写多少字,背多少英语单词或诗,学多长时间的小提琴等等。在大人压力下被迫照办的孩子,情绪是消极的,效果就肯定不会好。其实,孩子的玩本来就是他们认识世界、拓展知识的重要途径。只要他们玩得健康和安全,家长就无须干涉,甚至还应当和孩子一起玩。通过和孩子一起玩,了解孩子的兴趣和闪光点,然后有意识地为他提供条件,使其自然形成的爱好和特长得到充分发展,将来同样可以成材。

其次,“分脸”不利于孩子认识其缺点和错误。对待孩子的缺点和错误,父母在教育态度上应体现出一致性,双方都有责任教育孩子。

若一方批评、责罚,另一方却态度暧昧,甚至反而袒护孩子,孩子就会形成这样一种错觉:我做的不一定是错的,你看,妈妈(或爸爸)并没有批评我;只有爸爸(或妈妈)老是看我不顺眼,爱指责我。这样,孩子就很难省过纠非,不利于孩子正确地认识自己。

其三,“黑脸”不利于与孩子培养感情。孩子都有自己独立的人格和自尊心,他们都希望得到大人的注意和疼爱。不少儿童还是很敏感的,大人对他的一言一行,是爱还是恼,是关心还是嫌弃,他们都能感受到。因此,和孩子打交道,“黑脸”会使孩子害怕而疏远。长此以往,孩子就会产生感情隔阂,乃至产生对立情绪和逆反心理,就很难接受教育了。有的家长认为自己“黑脸”的本意是为孩子好,说自己是属热水瓶的--外冷内热。但这些家长没有认识到,年少的孩子对事物的认识大都是直观、肤浅的,他们思考问题不可能像成年人那样深和透,而往往通过直接感受来形成自己的爱和恶。因此,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无须采用“分脸”这一类曲折的教育方式,应直接明确,就事论事,并应以肯定和鼓励为主,即使孩子闯了祸,对他批评和惩罚时,也要持沉着、冷静的态度,需要严肃但不可粗暴凶狠,并要注意责罚的分寸。更重要的是,要在言行举止上使他感到,这是出于对他的爱。

末了,应该指出的是,家教最重要的还需父母身作楷范。父母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必须首先做到。否则,就算父母均充当“黑脸”,也难望孩子成“龙”。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