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妈妈:环保,不只是口号!。

一定要选择孩子最喜欢的教育方法,否则就不能取得好的效果。早教是宝宝出生的第一个教育,早期教育使得孩子身心得到全面的发展,我们该如何正确的为宝宝进行早期教育呢?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德国妈妈:环保,不只是口号!”,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很多家长都知道要从孩子小时候开始进行环保教育,可是实际上如何进行,相信很多家长都是束手无策,苦无良方。针对这一点,我们不妨看看德国人是怎么做的,看看他们如何放弃说教,让孩子从实际行动中受到熏陶,并且身体力行。

环保,不知是口号!——就从生活做起

还记得欣欣上幼儿园的第一天,我一直很担心,没想到去接她放学时,她却异常兴奋地告诉我:“妈妈,妈妈,我们学校的垃圾桶会唱歌。”

“垃圾桶会唱歌?”我难以置信地问。

“嗯,我们学校有两种垃圾桶,一种会唱歌,另一种会说话。”小欣欣兴奋地说。

“会唱歌,还会说话?”我更加疑惑不解了。

“嗯,把垃圾丢进去之后,它就会唱歌,有的还会说话。”说完,小欣欣把我拉到垃圾桶旁边,指着垃圾桶告诉我:“这个绿色垃圾桶会说话,那个黄色和红色的垃圾桶会唱歌。不信你可以试试看。”

我仔细一看,绿色垃圾桶是放置可回收的废纸、废旧玻璃瓶等;黄色垃圾桶是回收废弃的塑料瓶和电池;红色垃圾桶则是用来回收厨余的。

为了验证孩子的说法,我拿出用过的纸扔进绿色的垃圾桶里。果然,里面传来“真好吃”的声音。而当我把手伸进黄色和红色垃圾桶时,里面传来了悦耳的音乐声,虽然时间很短,但确实非常神奇。

让孩子从小知道爱护环境、保护自然

看到小欣欣兴奋地向我介绍垃圾桶,幼儿园的老师笑容可掬地走过来,对我说:“小欣欣整天都在研究这些垃圾桶,我想她对于会说话和会唱歌的垃圾桶很感兴趣。”

“是啊,但为什么垃圾桶会唱歌呢?”我好奇地问老师。

“是这样的,我们在垃圾桶上装了声控装置,只要受到轻微震动,就会发出声音。所以,只要有人丢垃圾,让垃圾桶受到震动,它就会发出声音。”老师一脸自豪地说。

“为什么要这么做呢?”我继续问道。

“哈哈哈,是为了环保,让孩子从小养成好习惯。我们把不同的垃圾桶分别漆成不同的鲜明颜色,上面贴有简明易懂的垃圾分类图案,这样一来,孩子们就不会丢错垃圾了。”

之后,老师蹲下来对小欣欣说,“快告诉妈妈,老师今天给了你什么?”

听到老师的提醒,小欣欣很快从书包里拿出一个花花绿绿的小本子,对我说:“妈妈,你看,这是老师今天发给我的本子,并且告诉我上面要记录环保的大事。”

我接过本子看了看,这本子装帧得非常朴实,封面上印着绿色的田野、森林、草原等图片,上面写着“环保记事本”;封底则是沙漠、环境污染等地球被毁坏的照片,上面写着“地球妈妈好可怜”;翻开内页则是笔记本的形式,有“时间”;“天气”、“具体环保大事”的框框。

“我们并不是指望孩子能够记录多少大事,而是要让他们从小知道爱护环境、保护自然。”

“你可以看看其它孩子的环保大事纪。”老师将另一个本子给我。

我接过本子一看,第一页上面写满歪歪扭扭的字,又翻开几页看了看,里面记录着:

5月6日:我家门口的大树被汽车撞了,好可怜,我帮它包扎了。

6月1日:爸爸带我去游乐园,想要开车去,我建议坐公交车,爸爸同意了,我很高兴。

7月5日:昨天睡觉忘记关灯,好浪费,被妈妈念了一顿,我也承认了错误。

8月14日:我丢垃圾时发现有些没有分类。我花了十分钟才分类好,很累,但很开心。

看着这些“环保大事”,我突然觉得眼前的这间学校和这位老师非常可敬。

特别是老师最后一句话让我深刻反思:环保,需要的不是一句口号,而是实实在在的行动。无论是成人还是孩子:都是如此。

德式教养铁规则:环保教育,从日常生活做起

在德国人的心目中,环保有两种意义。第一:环保是一种节约精神,比如说一些可回收资源的再回收利用,不仅能让环境变得更加整洁,还能重复利用资源;第二:保护环境,不破坏环境,比如不乱丢垃圾。

德国人相当重视环保教育,无论是学校还是家长,都会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来教育孩子,而不是单纯地说教。

如果在环境教育中只侧重于知识传授,效果并不好,甚至还会让孩子反感。反之,如果能够设计各种实践活动,提高孩子对于环保的兴趣,效果就会更加明显,例如小欣欣要看到会唱歌的垃圾桶之后,自然就有了环保意识,不论是在家里或者路上看到垃圾,都会主动捡起来丢进垃圾桶。她之所以这么做,刚开始只是觉得好玩,后来就养成了一种习惯。

后来老公又跟我讲了一件事,虽然是小事,却同样让我震撼。

刚到德国的时候,老公对垃圾分类不太熟悉。一天,他和几个同学把已经分类好的垃圾丢错垃圾桶了,旁边有个三岁孩子正好看到,二话不说挽起袖子,把已经丢进去的垃圾捞出来重新分类,放到正确的垃圾桶。看到这一切,老公吓呆了,惭愧不已,从此以后,丢垃圾的时候他总是看清楚了再丢。

一个三岁的孩子竟然以实际行动去纠正一个成人的行为,由此不难看出德国环保教育成功。可见,想要培养孩子的环保意识,要从日常生活开始。

当然,为人父母更要身体力行。你能做到吗?

相关推荐

什么是爱?美国妈妈不解中国式“啃老”


每个孩子都有成为天才的潜力,关键是父母和教师是否有点石成金的双手。家长一定要注重孩子早教的这个环节,早期教育可以为孩子以后的发展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父母该不该对孩子进行早期教育呢?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什么是爱?美国妈妈不解中国式“啃老”,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老外”的诧异

前几日我的美国朋友德蕾莎因为探亲回美国,专程到了我们家和我们叙旧。她在中国做管理顾问咨询,自从八十年代开始,便一直住在北京。

德蕾莎领养了一个中国孩子,名叫凯莉,这次一起带了来,于是我们讲到了育儿的问题。她说一次小凯莉起床后折被子,保姆看到后马上过去抢过来,边折边说,“你人小,折腾半天也折不好,我来折,三两下就好了,干脆利落!”德蕾莎知道后坚持说不行,“小孩哪怕是花二十分钟折好,那也是她自己的劳动,再说她也没什么事,就让她花这二十分钟时间,她完成之后,也会很有成就感,这多好呢?”

在后来的谈话中,她说到她的一个北京熟人,儿子要结婚,本来自己有房子,但是觉得父母的房子更好一点,于是让老两口把房子让出来,供他们结婚。在中国生活了几十年、已经改喝咖啡为喝茶的德蕾莎一听有这种事情,目瞪口呆:“这开什么玩笑,这人都是成年人了,有什么理由让父母给自己房子?”但这种事情,在中国实在太普遍了,恐怕只有这些“老外”才觉得不对劲。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我把她说的两件事情联系到了一起。小时候,家长给小孩子折被子成习惯了,长大了,帮他们找工作、给他们买房子,又有什么奇怪的呢?这样的例子一多,时间一久,大家也就习以为常了。

啃老,你情我愿?

曾看过深圳电视台一期主题为“啃老”的节目,观众里一边是老人,一边是年轻的学生,近似于一边是“被啃族”,一边是“啃人族”。奇怪的是,当主持人问起“啃老”这个问题时,两边的反应却出奇一致,被啃的觉得该被啃,而啃人的也觉得理所当然,周瑜黄盖,愿打愿挨,剩下中间几个持异议的嘉宾莫名尴尬。

愿打愿挨,是件很容易的事情,就好比教一个人开车,还不如天天开车送他去他要去的地方简单。许多家长,包括我自己,未必不知让孩子独立自强的重要性,却往往不知道如何去培养这种独立精神。

德蕾莎告诉我,即便我们疼爱孩子,但教育就得讲究原则。在养育孩子的阶段,大家常常为了省事,把应该由小孩独立二十分钟完成的事情,自己四分钟完成了,甚至事事为其代劳,表面看来,父母“牺牲”最大,其实有苦劳没功劳,甚至是一种“不教”之过:因为我们不肯付出时间和精力去培养孩子独立成长的能力。

几年前“虎妈”蔡美儿很火,随后《纽约时报》的专栏作者大卫·布鲁克斯公开和她唱起了反调,他的论点很有意思,他认为,“虎妈式”教育实质上是一种溺爱,即用严厉的计划式教育保护着孩子们,不让她们去从事更有挑战的活动。

我颇为认同此人的观点。我们一般只看到美国小孩童年的幸福,却忽略了他们小时候在品格上的各种锤炼,比如他们去参加球赛,他们会在这中间学着庆贺赢球,也会学着接受输掉的比赛,如何对付糟糕的队友,如何在一个挺差的团队里,学习做到自己的最佳。

停止溺爱

我们中国家庭的小孩,一般都重视学习,能把数学乘法表铭记于心,能对唐诗宋词背诵如流,也能把钢琴弹得呱呱叫……这些事情并不难学,一来,很多是死的东西,二来家长已经把这些东西都外包给了学校和辅导班,自己不需要操多大心了。

然而学校很少会教孩子独立处事,这是一个异常复杂的教学过程,因为它需要对知识、技能和态度的综合训练。这里没有标准答案,没有固定问题,有时候我们甚至连问题到底是什么都不知道,毕竟大家都在面对不确定的未来。

孩子小时候我们不知道怎么去教,或者不愿意花时间去教,等孩子大了,啃老,你能怪他们吗?因为他已将索求视作天经地义,对自己的能力缺乏自信。德蕾莎说的其实是一个道理,人年轻的时候,哪怕多花一点时间,自立地把人生经营好,辛苦是辛苦一点,但当一切都是自己亲手造就时,那种自豪和自尊,是任何语言都无法形容的。

请不要误以为这是对我们各自父母的指责和道德品判。我是以一个父亲的身份在说这些话,本文的阅读对象,是现在“在职”的、“孺子可教”的中青年父母。我这么写,也是自我反省,上面说的毛病我也有,我有时候也为了省事而代劳。自己作为一个父亲,我做得也大有欠缺,问题是即便是我失职,小孩也没法让我换内阁,让我下台。这对他们是何等不公,对于我们自己,又是何等大的责任呢?

妈咪宝贝26字母环保行动


好奇是入门的钥匙,兴趣是求知的开始。早期教育是对婴幼儿进行的全面的素质教育,早期教育可以让孩子拥有生活的智慧,你都知道哪些早教知识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妈咪宝贝26字母环保行动”,仅供您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

宝贝很了不得,他已经开始学英语了!英语当然要从26个字母学起,那就请妈咪在教宝贝每一个字母的同时,再教他一个环保小行动,让环保从小就进入宝贝的意识,渗透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A

妈咪:住在平房里可在房前屋后种树种草,住在楼房里可在居室里养花养草。

宝贝:认识美丽的花草,爱护它们,跟它们说“你好”、“再见”。

B

妈咪:多用回收材料制成的产品,多买带有回收符号的产品,因为这些产品用完后能够有效地回收利用。

宝贝:认识回收符号,知道它与许多好吃的东西好玩的东西联系在一起。

C

妈咪:节约粮食,盛饭要适量,吃多少盛多少,在外吃饭时应将剩饭菜打包带回家。

宝贝:不挑食、不剩饭,喜欢吃的、不喜欢吃的都吃,把妈妈盛的适量的饭菜吃光光。

D

妈咪:爱护动物,不吃用野生动物做的菜(如熊掌),不穿珍稀动物皮毛做的衣服,不使用野生动植物制品(如象牙、虎骨)。

宝贝:动物是我们的好朋友,学习讲小动物的故事。

E

妈咪:请多用手帕,少用餐巾纸,这是拯救森林行动的一部分。

宝贝:有几块漂亮的有卡通图案的小手帕,从小养成使用手帕的好习惯。

F

妈咪:随手关闭水龙头,别让宝贵的水空流。

宝贝:洗手时,随时关上水龙头,不开关水龙头玩。

G

妈咪:不购买没必要的东西及过度包装的商品,以减少垃圾量。

宝贝:要什么就买什么是个坏习惯,应该养成有节制的好习惯。

H

妈咪:谨慎使用清洁剂,使用完全由天然材料制成的肥皂和无磷洗衣粉。

宝贝:懂得洗衣粉同衣服上的脏东西战斗的故事,其中渗透无磷洗衣粉的好处。

I

妈咪:救助受伤或被遗弃的小动物。

宝贝:和妈咪一块做,与动物交好朋友,培养对动物的爱心。

J

妈咪:经常参加植树等环保活动。

宝贝:只要条件允许,与妈咪共同参加这些活动,从小培养环保意识。

K

妈咪:使用无氟冰箱,集中存取冰箱食品,减少开关次数,在取食品后尽快关好冰箱门。这些都可以直接或间接地起到节约能源的作用。

宝贝:不玩开关冰箱门的“游戏”。

L

妈咪:尽量少开空调,因为空调耗电量很大。

宝贝:给宝贝买一柄漂亮的小扇子,给他讲扇面上的童话故事,让他感受扇扇子的凉爽感觉。

M

妈咪:选择绿色食品,因为它们是出自纯净、良好生态环境的安全、无污染食品。

宝贝:懂得绿色食品标志上关于太阳、叶片、蓓蕾的故事,知道吃“绿色”的食品身体好。

N

妈咪:旧物巧利用。将旧东西白白搁置很可惜,动动脑筋搞个小创作,使这些旧物得到再利用;把自己不用的书籍、文具、玩具、衣服等捐赠给贫困地区的孩子们。

宝贝:跟妈咪一起用废弃的东西做玩具或者其它用品,体会废物利用的乐趣。

O

妈咪:少用一次性制品,外出就餐时可自备筷子,自带水壶装水喝,以减少塑料饮料瓶等产生的垃圾。

宝贝:有自己的漂亮的小水壶,就可以尽量不用矿泉水瓶子或饮料瓶喝水。

P

妈咪:垃圾分类回收。至少在家里准备好分类袋,再告诉宝贝哪种垃圾应该放在哪里。

宝贝:按类别放东西,垃圾也一样要分类放好,还可以定期帮妈咪卖“破烂儿”。

Q

妈咪:使用不含镉、汞的环保电池,废电池应单独收集起来,送到可以回收处理的地方。

宝贝:将废电池送到回收点,让这种行动从小就根植于心。

R

减少:包装、庭院垃圾、冲洗用水、照明浪费、废弃的食品盒等。

重复使用:玻璃瓶、纸袋、礼品盒、塑料袋、尿布、充电电池等。

回收:报纸、铝罐、玻璃、玩具等。

S

妈咪:充当节水英雄。一水多用:洗菜、洗米的水可以浇花,洗手、洗衣服的水可以用桶接起来留着擦地、冲厕所。

宝贝:会唱节水小歌谣,边唱边做。

T

妈咪:请不要乱扔垃圾。

宝贝:给宝贝养成将垃圾扔到垃圾箱里的好习惯。

U

妈咪:在商店买东西时少用塑料袋,并重复使用已有的塑料袋,最好能带自己的布口袋购物。

宝贝:有自己的小包,出去玩不用塑料袋装东西。

V

妈咪:节约用纸。用过一面的纸可以翻过来做草稿纸、便条纸或自制成笔记本使用;过期的

挂历纸可以用来包书皮。

宝贝:涂鸦最好用废纸,涂完一面翻过来再涂,从小养成“双面写”的好习惯。

W

妈咪:用环保材料装修房屋,营造绿色家居环境。

宝贝:帮妈咪布置绿色家居。

X

行使你的权力

我们有权力有责任将破坏环境的现象通报给环保部门或者媒体。

Y

回收、节水、爱护花草树木、爱护动物……我们的环保行动都会在不久的将来得到回报,宝贝们也将在良好的环保氛围里成长,成长成为保护环境、保护我们家园的参天大树。

Z

将这张表挂在家里,让环保伴随宝贝成长。

“世上只有妈妈好”吗


天才儿童不是天生的,是早期教育和生长环境影响的结果。早期教育是对婴幼儿进行的全面的素质教育,早期教育使得孩子身心得到全面的发展,你都看过哪些早教类的书籍?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世上只有妈妈好”吗,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从古到今,没有一个父母不爱自己的孩子,没有一个家长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聪明能干、成材成“龙”。有的父母将自己的心血与精力尽可能地倾注到孩子身上,为他们的成材日夜操心;有的家长为了子女的将来做出了巨大的牺牲。

家庭是培养孩子的摇篮,是儿童启蒙的第一课堂。母亲是孩子的第一老师,父亲是孩子的最初老师。孩子生活在家庭中是离不开母爱的,同样也离不开父爱的。缺少其中之一,孩子的心理均衡就会倾斜。在一个正常的家庭中,父母的教育方式各有各的风格。父母的教育对孩子的智力发育和潜能的开发起着决定性的影响作用。在生活上,母亲的照料超过父亲,而人格的影响上,父亲的一言一行常常给子女留下极为深刻的印象。

大量事实证明:三四岁到八九岁的儿童,已经逐步认识到“妈妈好,爸爸也好”。父亲做儿女们的“最高统帅”时,他所倡导的游戏方式明显有别于母亲。父亲的生活道路与社会经历由于种种历史原因常常会超过母亲的活动范围,具有更为广阔的开拓性和丰富性。就好像一本打开的生活教科书,给子女以生活的启迪和行为榜样。有人研究了父爱和母爱的特点,认为母爱具有无条件性和自然本能性;而父爱则具有更多的条件性和社会理智性。父爱较粗犷,母爱较细腻;父爱比较注重于精神上的关心和成材道路上的指导,母爱比较注重于生活上的关心和物质上的供给;母爱比较着重于眼前,父爱多着重于未来;母爱是以更多的感情方式来感染和引导孩子,父爱则是以更多的理智和行为来教育孩子。每次考试之后,母亲关心的是分数和孩子在班上的名次;父亲关心的是孩子的考试水平及紧张心理的影响。考试不理想时,母亲常常缩减孩子游戏的时间,督促多投入在功课上;父亲则建议孩子通过走入大自然或游戏来放松一下自己,消除沮丧心理。

不可否认,母爱是伟大的,是发自内心、发自天性的无私的爱。大量的研究表明:母爱常常表现在对婴儿早期感情上的冲动。随着孩子的成长,对母爱的社会性、道德性和教育性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也就是说,母亲的教育内容和方式应随着子女的成长而发展,若还停留在原来的地方就会产生意想不到的负面效应。当孩子逐渐成长,心理上的依赖顺从开始转向独立性发展,这时若母亲仍然要求孩子继续依赖顺从自己,否则就是不仁、不义、不孝,因而伤心,责怪孩子,将会造成子女的逆反情绪,从而扩大了子女与母亲之间的矛盾。这个年龄段的孩子,他们需要的不是童年时期的照料,而是更高层次的指导,这时就体现出了父爱的崇高。父爱较为内隐,在日常生活中潜移默化地影响和教育着孩子,从司空见惯的日常事物启迪孩子的智力与潜能。

因此仅让孩子唱“世上只有妈妈好”是有失偏颇的。儿女的成长过程中,智力的开发、人格的培养,父爱和母爱都是不可缺少的。

宝宝口吃,妈妈该做什么?


宝宝口吃,是指说话时字音重复或词句中断的现象。是一种习惯性的语言缺陷。通称结巴,它牵涉到了遗传基因、神经生理发育、心理压力和语言行为等诸多方面的,非常复杂的语言失调症。宝宝口吃,有时候跟模仿大人说话也有关系,妈妈们不应该一味地指责批评宝宝,而是耐心训练宝宝摆脱这样的毛病。

学说话期间宝宝口吃,父母一般都会很着急,怕形成习惯改不了,偏偏有时候父母越让孩子改,孩子越改不过来。其实孩子口吃是由于语言练习不够造成的,可以适当地做一些口腔运动,慢慢把口吃的情况矫正过来。口腔运动具有健脑的作用,它能使面部血液循环加快,使大脑皮层处于兴奋状态。经常做口腔运动,可以使孩子吐字清晰、讲话流利,对促进孩子语言能力的发展很有帮助。

下面介绍的口腔运动都很简单,不妨把它当作一个游戏,和孩子一起做。

唇部运动

嘴巴张大说“啊”,持续3~5秒。

嘴巴咧开说“一”,持续3~5秒。

撅嘴说“呜”,持续3~5秒。

嘴形从“啊”到“一”,连续做3~5次。

嘴形从“啊”到“呜”,连续做3~5次。

嘴形从“呜”到“一”,连续做3~5次。

嘴巴用力闭紧向内吸,发出“啵”的声音。

舌头运动

将舌头伸长到最大限度,持续3~5秒。

舌头快速伸出、缩回,连续做3~5次。

舌头分别伸向左、右嘴角,持续3~5秒。

舌头分别伸向上、下嘴唇,持续3~5秒。

舌头伸出,按顺、逆时针方向各转1圈。

将舌头放在牙齿面上,左右移动做清洁牙齿状。

脸部运动

用手轻拍脸颊、下巴和嘴唇。

紧闭嘴唇,吹起使脸颊膨胀。

用力吸气,使脸颊凹陷。

做各种表情牵动脸部肌肉。

除此之外,在日常生活中如吹泡泡、吹蜡烛、使用吸管等等都是很好的口腔运动。另外,注意在孩子说话出现错误时,不要大声训斥他,要有耐心地细心教导;和孩子说话速度不要太快;不要与其他口吃的人频繁接触;对习惯使用左手的孩子,不要强迫他改用右手。

妈妈胎教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