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是很多父母的育儿信条,他们希望孩子登上“塔顶塔尖”,花大量的时间、精力、心思和金钱。他们允许自己平凡、平庸,却无法忍受自己的孩子是个普通人。但是,关键问题是:他们弄错了“起跑线”!“起跑线”并不是早早给孩子报一堆培训班,在孩子不到一岁就教他识字、英语、唐诗、数数、钢琴、绘画......

现实里,很残酷的事实是:父母才是孩子真正的起跑线!

这个起跑线甚至从孩子还未出生时就开始发挥作用,潜移默化地左右了孩子的人生。

家庭一点一滴小事积淀成孩子人生的大事

确切地说,家庭环境、父母的知识素养、教育观念、为孩子提供的教育环境、父母期望、父母对孩子的评价、亲子沟通方式、父母的社会资源等,统统都会在孩子身上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比如:

◆父母的智商和情商,决定了孩子的起点。这里有基因的遗传作用,很难改变。

◆父母的经济能力和人脉,决定了孩子的弹跳高度。在智商相差无几,孩子都聪明伶俐的状态下,父母的资源可以帮助孩子达到更高的高度。

◆父母对养育孩子的认知,决定孩子什么时候发力。人生虽然是长跑,但有人早跑了,也许他会乏力,会累,但谁也不能保证你的孩子在后半程就可以爆发。

◆父母的眼光和毅力,会发掘孩子的天赋和特长。未被埋没的优异禀赋和特长绝对会为孩子的人生加分不少。

◆父母的脾气和性格也会对孩子产生巨大影响。你太强势孩子会唯唯诺诺,你太焦虑孩子会有压力,你管太多孩子会叛逆……

在这个阶层固化的环境下,教育从来就不是“小孩自己努力”就可以达到的事情,你看得见或者看不见的地方,都是贫富的比拼。你觉得富人的教育是靠真金白银上点补习班,出几趟国出来旅游就可以的?错!优质人脉、思维方式、教育理念和陪伴时间都远比人民币更深刻地影响着你的孩子,并悄悄地完成财富的代际传递!

能给孩子人生理想多大支撑决定了孩子的人生方向

家庭给孩子足够支撑,孩子将少走很多弯路

理想被现实压弯的那些娃,多是来自经济困难的家庭。有调查显示,父母的收入水平与孩子所就读的专业有直接关联。

不被金钱捆绑,才有更充分的自由去选择

在经济拮据的情况下,人肯定最先想到的是如何才能多赚钱,生活被迫苟且,哪里还顾得上诗和远方。而那些富人家的孩子,从来不必考虑房子、车子,更不用背着贷款艰难前行。他们进入一个行业完全可以遵从自己的内心,有充分的自由去选择。他们着眼长远,根本不会让眼前的小利益捆绑住自己的手脚。他们考虑更多的也是行业的经验、积累到有效人脉、学习行业规则,时机成熟就可以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

拥有越多的人,才越不怕失去

穷人家的孩子输不起,更没有机会可以耐心等待,生活的压力让他们对眼前利益考虑的更多。一个家庭能给孩子的人生理想、自由发展提供多大支撑,在一定意义上决定着这个孩子的人生方向。

成功不光靠自己努力更取决于站在谁的肩膀上

财富只是表象,更重要的是社会资源与人脉

你以为富人真的是只有“钱”吗?财富只是一个表象,更重要的是社会资源与优质人脉。有人说得很现实,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和站在柴火垛上,能一样么?

富穷存在心态上的差别

有时,穷人在自身混得不好的情况下,更愿意抱怨社会,恨自己没有人脉,为自己的失败找借口。而富人则较少怨天尤人,更多从自身找原因,抓住下一个机会默默努力。所以说,与其说很多富二代继承的是钱,不如说他们继承了这种心态。他们站在了父辈的肩膀上,眼界更高、思路更开阔、更容易获得较高的事业起点。

要是拼不过“别人家爸妈”,你还能给孩子什么?

家庭环境对孩子的影响根深蒂固,作为父母,我们当然要更努力,努力生活的更好,努力给予孩子更好的成长条件,这样孩子才会有更多的机会。

拼不过,就拼教养

在拼爹拼妈的时代,对于孩子的爱和陪伴,也许是贫富家庭之间差别最小的一个部分,正所谓穷养富养都不如教养。

教养不是富人的专利,跟家境一点关系也没有,但却是孩子一生成长的天花板,决定着孩子一生的行程。孩子生于贫穷之家,拥有了教养,他知道自己怎样的立足现实和发展自我;教养是一个让孩子在心身等方面得以全面发展的系统工程。

拼不过,就拼性格

性格也是重塑人生的一张非常重要的牌。“性格改变命运”并不是空穴来风,幸运的人总是具备某些性格特质。例如:更外向、更开放、更轻松、,擅于交际,喜欢聚会,因而接触面更广、认识的人更多,大大增加了碰到“好运气”的机会;幸运的人较少体验到焦虑、愤怒、抑郁和罪恶感等负性情绪,总是对生活充满好奇,愿意尝试。

所以如果拼不过“别人家爸妈”,请给孩子好的教养、好的性格,这是每个父母都可以做到的。

没有翅膀的孩子就要奋力奔跑

虽然努力不一定能逆袭,但不努力肯定是没机会,况且即使是比我们孩子背景好、条件好、更优秀的富二代还在那么拼命,我们有什么理由让自己的孩子养尊处优、满足现状?

有句话叫做“没有翅膀的孩子就要奋力奔跑”,让孩子明白:你不勇敢、没人替你坚强,世界上不是每个孩子都有翅膀,他们可以慢慢飞翔、但你必须奔跑!愈练愈强,获得强大的生存能力,才可以实现青春的梦想。

相关知识

赢在起跑线,可是起跑线在哪儿?


最近,幼升小成为众多媒体家长关注的话题,想要孩子上明星幼儿园,不仅面试孩子,有时候更需要面试家长!

有些幼儿园要求父母为本科以上学历,上海民办小学幼升小开启了面谈模式,不仅用考题考察家长的逻辑思维能力,也要考察家庭的“血统纯正”,把祖辈的职位都彻查一遍,用来选拔教养好智力高的好孩子。

香港的一部TVB纪录片,把孩子的教育竞争的残酷表现的淋漓尽致,父母也不想步步紧逼孩子,但香港的升学制度把很多家长都逼成了“丧尸”,丧尸们彼此撕咬,竞争情绪不断传染,造成了香港学校升学扭曲的整个状态。

人们成为"丧尸"家长,成为"虎爸虎妈",成为紧逼孩子的"怪兽"父母。

香港纪录片香港纪录片

赢在投胎前

“我们这代人,都活在同一条线上,这叫做赢在起跑线。”

赢在起跑线成为众多家长的共识,好的大学就如同窄门一样,能进去的学生太少,而进不去的学生太多。要想上一个好的大学,就要上一个明星高中,要想上一个明星高中就要上一个重点初中,想要上一个重点初中,就要上一个超好的小学,要想上一个超好的小学,就需要上一个优秀的幼儿园。

而在香港,要想赢在幼儿园,就要赢在子宫里,香港妈妈Irian是一个正在怀二胎的妈妈,在头胎时,她让孩子自由成长,做了个轻松妈妈,结果在带一岁半儿子面试的时候,吃了闭门羹。

一岁半的孩子,已经落后别人一大截一岁半的孩子,已经落后别人一大截

儿子的教育吃了亏,就要从正在怀的女儿身上补,为了让女儿接受更好的教育,就要让女儿赢在子宫里,她每天都给子宫里的胎儿做胎教。

要让孩子赢在子宫里要让孩子赢在子宫里

为肚子里的妹妹做胎教为肚子里的妹妹做胎教

为了能让未出世的女儿上一个好幼儿园,这位妈妈已经开始挺着大肚子,为还在肚子里的孩子去不同的幼儿园拿报名表。。家长们有时排队太疯狂,有时不得不请警察出动,才能“保持纪律”。

周五开始报,周四家长排长队周五开始报,周四家长排长队

而就算这么努力,这位家长还是“迟了”,孩子不仅要赢在子宫里,还需要赢在投胎前,好一些的幼儿园都只招收1月出生的孩子,这样就要算好母亲的怀孕时间,才能让孩子上到好学校。

好的学校,只收一月出生的宝宝好的学校,只收一月出生的宝宝

好的学校只收出生于1月的宝宝好的学校只收出生于1月的宝宝

办个生日会,竟要3万块?

社会竞争本身都是大人的竞争,为了面子把孩子送去学高尔夫,骑马,这种大人面子的比拼,也终于落到了孩子的身上,孩子成为大人比拼面子的另一种延续。

不是比孩子,而是比大人不是比孩子,而是比大人

一位家长,有着根深蒂固的身份观念,她认为“医生和医生生出来的孩子很聪明”,而普通人生的孩子就是不行的,要想让孩子优秀,只能早教。

医生和医生生出的孩子聪明医生和医生生出的孩子聪明

自己是普通人,和别人没法比?自己是普通人,和别人没法比?

和别人没法比?和别人没法比?

为了面子,很多家长下了血本,在孩子的生日会上请魔术师,请扭转气球师,而这些竟要花费3万元。

3万多元的生日会3万多元的生日会

很多家长舍得下血本,帮助孩子更超前一步,给孩子买6万元一套的辅导书,有家长计算过,从孩子上小学到大学,要花超过700万元。很多家长为了给孩子更好的教育都要紧衣缩食,一点点把钱省出来。

700万的预算700万的预算

6万的辅导书?6万的辅导书?

上两个幼儿园?上十个兴趣班?

为了让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可以有更多的学习时间,很多家长出了奇招,让孩子上两个幼儿园。

让孩子上两个幼儿园让孩子上两个幼儿园

为什么要上两个幼儿园呢?因为普通的幼儿园有午睡,而上两个幼儿园,就不会浪费午睡的时间,可以让孩子实打实的学足“6个小时”。

“两岁宝妈”蟹蟹体验幼儿园的一天“两岁宝妈”蟹蟹体验幼儿园的一天

上两个幼儿园,学习6小时上两个幼儿园,学习6小时

那么上两个幼儿园要怎么操作呢?一个幼儿园用政府给的优惠去上,而另一个幼儿园,去上国际班,让孩子接受两个幼儿园的教育。

如何上两个幼儿园如何上两个幼儿园

让孩子上国际班让孩子上国际班

在一个幼儿园,主持人随机对一个班的孩子进行了采访,结果80%以上的孩子参加了三个以上的兴趣班学习。

主持人问孩子上兴趣班的数量主持人问孩子上兴趣班的数量

80%的孩子举了手80%的孩子举了手

家长们也开始比拼起兴趣班的数量,和孩子考证的数量。

你让孩子上十个兴趣班,我让孩子上二十个!你让孩子上十个兴趣班,我让孩子上二十个!

一个证书不够,要很多个才够!一个证书不够,要很多个才够!

这不是学习,是高难度挑战!

很多家长给孩子报了现在大火的计算机编程班,“8岁的孩子就可以自己写程序,放到网上让人下载”,资讯时代,网络已经成为必备技能,编写程序可以锻炼孩子的逻辑能力,可这么早就让孩子接触编程直的好吗?

孩子学习计算机编程孩子学习计算机编程

孩子正在解释课程孩子正在解释课程

幼儿园上课的内容也“非常厉害”,老师只吹两个音节,学生就能猜出是哪首曲子。

老师在吹曲子,只吹了两个音老师在吹曲子,只吹了两个音

孩子就能猜出曲子的名字孩子就能猜出曲子的名字

家长利用一切时间给孩子做早教,让孩子认识路边的英语。

家长利用一切时间给孩子做早教家长利用一切时间给孩子做早教

“压力是我自己给自己的”

对于赢在起跑线上的这种说法,纪录片中一位品学兼优的女孩有着自己的看法,她认为,压力是自己给自己的,虽然现在自己在班里是品德优秀的全优生,但如果自己不继续进步,被别人超越,就意味着落后,就是“输”。

对孩子的访谈对孩子的访谈

对孩子来说什么是输对孩子来说什么是输

纪录片中选取的几位家长,有些过于的极端,很多网友都大呼,“太夸张了,完全不可思议”“我肯定不会做这样的父母”。但实际上,细细想来,很多家长都可以在其中找到自己的影子。焦虑已经成为当今家长的普遍状态态,现在的社会是一个竞争的社会,为了让孩子挤入精英阶层,过上更好的生活,很多家长拼死拼活的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把孩子送去各种补课班,要求孩子学习奥数,目的就是让孩子有一个更好的未来。对于孩子很多家长来说,只有幼时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长大之后孩子才会不恨我;我帮助孩子超过别的孩子,给了孩子更多的选择权,长大之后孩子就会理解我的苦心。这种“为你好”“超过他人”的思维深藏于很多家长的潜意识当中,这也让更多的孩子越来越不快乐。

孩子越来越不快乐孩子越来越不快乐

可真的要让孩子成为“精英阶层”吗?考不上好大学的孩子就不优秀了吗?那些口口声声为孩子好的爸爸妈妈真的是为了孩子考虑吗?他们有把孩子当成独立的个体去尊重吗?还是只是把孩子当成实现自己梦想的工具?

虽然父母生下孩子,但孩子早已成为一个独立的个体,家长应该更加尊重孩子的个人兴趣和喜好,让活成他自己,把童年还给孩子。

人生处处是起跑线


其实,孩子的真正第一起跑线,更多的是家庭教育,家长的观念、态度、方法会对孩子产生最重要的影响。

应试教育催生“外部性教育市场”,早年的广告词“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与做家长“望子成龙”之普遍心态,二者一结合,竞争起跑线从高中、初中、小学逐级前移至幼教。

“宁可勒紧裤带,也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虽然是老生常谈学前教育,但是从中让我们看到了起跑线上“输”与“赢”的争拗。

“别家的孩子去学了,我家的孩子不学就要吃亏。”如今,越来越多的家长有了这样的“共识”。但殊不知,我们时常从商家处听到“孩子的钱最好赚”这句话,与其说是赢在起跑线,不如说是输在金钱上:每个小时几百元的早教课,各种钢琴、跆拳道等兴趣培训班……

“输在起跑线上”是所有家长最担心的事情,尤其是现在家庭独生子女居多,“起跑线”成了父母“不能承受之重”。的确,起跑线很重要,但什么是起跑线呢?人生的起跑线又是什么呢?

在笔者看来,其实人生的起跑线有很多种,生理上的、心理上的、智力上的……对于孩子来说,在起跑线上,至少不应该仅仅指孩子的学习表现。它的真正含义,应该是从人生的起步阶段打基础,让孩子从一开始就为心理、智力、体力等的健康发展打基础。

因为,有的人早慧,有的人大器晚成,人生本来就没有所谓的统一的起跑线,何况孩子的成长是动态的,从小学到初中再到高中,不同阶段有不同的起跑线。以往也有许多的案例提醒我们:过早开放的花儿最容易枯萎,本不该承担过重压力的孩子们,现在却被家长不断膨胀的欲望压得直不起腰,他们最容易失去身上最宝贵的好奇心、想象力、求知欲——最终很可能会“赢”在起跑线上,而输在“终点站”。

然而,孩子们究竟会不会输在起跑线上?答案是:不会。教育专家王美婵在中国青年报撰文时认为,对于绵长的人类历史、不变的万古江河来说,一个人的生命只是小小的一瞬间。具体到一个人身上,人生是一场长距离的马拉松,而不是一闪而过的百米竞赛。百米赛跑,起跑的反应时间、前三十米加速的爆发力是最重要的,占得先机的人即使不能拿冠军,也一定会名列前茅。而对于跑马拉松来说,起跑却是一点也不重要的小环节,一开始冲在前头的可能掉队,一开始不冒头的可能后劲十足,超强的体能、坚强的意志、合理的战术才是关键。

其实,孩子的真正第一起跑线,更多是家庭教育,家长的观念、态度、方法,将对孩子产生最重要的影响。给孩子们营造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给他们以人格上的示范,培养他们良好的性格和品质,从育人角度出发,给孩子一个健康的人生起点。更何况人生处处都是起跑线。

对孩子来说,学校的学习表现只是孩子人生众多起跑线的一条,因为人生是一条漫长的道路,没有哪个伟大的科学家是一下子成长起来的。然而,教育确是终生的,尤其是现在的社会发展已经到了知识经济时代,信息增加的速度是空前的,孩子只有学会学习,才终身受用。这样一来,小学不是起跑线,中学不是起跑线,大学也不是起跑线,关键是孩子的心智成长到了自己知道要努力学习,自己已经学会学习,这才是孩子真正意义上的起跑线。

“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很多时候是培训机构的一种宣传语,不值得进行大肆的宣传和推广。”今年年初,教育部基础教育一司副司长王定华一针见血指出,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从而选择所谓好的初中,好的小学,乃至好的幼儿园,虽是一种可以理解的家长心理,但它并不符合科学的逻辑。

总之,人生不是短跑,而是要历经七八十年的长跑,因此,笑到最后的人才是真正的赢家。尤其是在经济知识时代,我们更要“活到老学到老”,这样才不会给这个时代所抛弃。

■胡明

你的孩子是否具有拼爹心理?


琳琳妈的烦心事

琳琳3岁了,是个可爱的女孩,各方面都成长得不错,性格开朗很爱说话,也挺懂事。但让妈咪烦恼的是,她总和别的小朋友攀比。她家有个邻居,家里也有一个女孩,和琳琳是同一天出生的,而且同一天去了同一个班级的幼儿园。这两个女孩无论在哪一方面都要做比较,特别是琳琳,攀比的心理太强了。那个女孩有什么,只要她没有,马上就大哭大闹地要一模一样的东西,一点儿道理都不讲。

有时,她还因为一点儿不值钱的小东西哭闹。家里的老人不忍心看她哭,就去给她买。可是下次遇见同样的情况看见别人有的东西她没有,她还是要大闹一阵子。妈咪真是不知道如何去教育她?

专家解析:

宝贝适当有点儿攀比心是正常的,因为他们在幼儿期就有表现的欲望,他们会用好看的玩具、漂亮的衣服等来吸引大家的注意,但过分的不切实际的攀比,则会发展成虚荣心。因此,父母面对宝贝的攀比行为时,要注意度的把握,既要给予鼓励,保护童心,又不要过分溺爱,对宝贝百依百顺,防止出现攀比惯性。

父母要引导宝贝在积极正面的地方有攀比心,例如品行、技能等,也要引导宝贝忽略物质上的欲望,还要鼓励宝贝以正当方式,通过个人努力来赢过别人或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

给父母的贴心建议:

1.父母自己以身作则

在日常中要注意自己的言谈举止,调整好自己关注的事物的态度和观点,也不要经常拿自己的宝贝和别人做对比,如果这样,宝贝很容易摹仿家长,爱与人攀比。

2.引导宝贝攀比的方向

宝贝用自己与别人比较也不都是坏事,但父母要引导宝贝所关注的事情的方向,比如要和小朋友对比谁更有爱心、谁更勇敢……而不要对比谁吃得好、谁穿得好。

3.别以宝贝为中心

如果全家人都以宝贝为中心,什么都顺着他的心意,什么好吃的都先紧着他来的话,他就会习惯于什么东西都先考虑自己,觉得别人有的自己就应该有,很容易形成攀比的心态,所以,在对待家庭成员的态度上一定要一视同仁。

下面的测验,可以帮助妈咪测试你的宝贝是否具有虚荣心:

1.宝贝喜欢欣赏自己的照片吗?

2.宝贝关注自己穿的衣服是否漂亮吗?

3.宝贝喜欢在小朋友中担当中心的角色吗?

4.宝贝喜欢向别人介绍自己的家庭成员或亲戚中较有地位的人物吗?

5.宝贝愿意同家庭状况贫困的小朋友一起玩吗?

6.宝贝愿意夸耀自己的成绩吗?

7.宝贝习惯于为自己做错的事找借口吗?

8.宝贝喜欢撒谎吗?

9.宝贝与小朋友交往的过程中更关注自己的感受吗?

10.宝贝经常表现出“豪爽大方”吗?

11.宝贝常常掩盖自己的短处吗?

12.宝贝喜欢受表扬且沾沾自喜吗?

13.当宝贝穿了漂亮的衣服以后喜欢炫耀吗?

14.宝贝对批评耿耿于怀,过分爱面子吗?

15.宝贝常常会不懂装懂吗?

得分评价:

以上评分“是”记1分,“否”不计分。将各题相加,得出总分。0-5分:宝贝有一定程度的虚荣心。

6-10分:宝贝有较重的虚荣心。

11-15分:宝贝的虚荣心十分严重。

专家寄语:

虚荣心是导致攀比的根源,能够克制虚荣心,就不会造成盲目的攀比。人们攀比现象的出现,从另一个层面分析,是很正常的现象,人人都有自尊心,希望自己比别人好,这种心理是普遍存在的。大人们如此,孩子们也不例外。只是父母要注意以身作则,正确引导宝贝,利用宝贝的攀比心理,帮助宝贝正确面对,激励宝贝不断进步,进而变成优良资源。

“起跑线”渐成多元成才的误区


现在社会上流传最广的一句话就是:“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商家无孔不入地打起了各种旗号,推销各类“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商品。

有些家长希望得到教育子女的“灵丹妙药”,想用最简单的方式获得最理想的效果。常有家长对我说:“我已经告诉他要他好好读书啦!”“我给他找了最好的学校、最好的老师,还有家教,周末让他参加各种补习班。”

更有甚者,揠苗助长,恨铁不成钢。武汉就有一位中学生杀死“唠叨”的外婆,后来自己也自杀了,这是多么惨痛的教训!

我说,以牺牲天性和兴趣为代价的训练是难以培养出优秀的孩子的。长期的、大量的、枯燥的训练,会使幼儿失去天性和兴趣,甚至会使他们出现严重的心理问题。不少孩子在压力下过于自闭,独处的时间一长,以后就会形成恶性循环,更加不愿与别人交流。有的孩子则以自我为中心,经不起挫折、批评,将来一旦遇到挫折就可能跳下楼去。

超常地、过度地训练,会给孩子带来生理和心理上的负担,影响其兴趣及对生活和未来的态度。美国早教专家格赛尔得出结论:不成熟就无从产生学习,学习只是对成熟起一种催化作用。

有家长就问:“啊!不学哪行,就这都怕晚了,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我问:“哪儿是起跑线?是出生那一天呢,还是出生之前的胎教?”

人的出生是不由自己的,有的人出生在豪门贵族,有的出生在贫苦人家。出生前的教育差别可想而知。再说,从遗传学上讲,每个人的基因也是有差别的,是没有办法选择的,起跑线不由你自己决定。人生路漫漫,如同跑马拉松,在起跑线上输赢,意义不大。途中加油,运用好技战术,冲刺并不一定差。

中国的孩子基础学科一点也不差,他们在世界奥林匹克学科竞赛中屡获大奖,可至今我们还没有培养出获得诺贝尔奖的人才。起点上没有输,终点却没有赢!

拿我自己来说,虽然我知道学习音乐对孩子有益处,但是我并没有逼迫儿子去学习。儿子上小学一年级时,喜欢上了唱歌,经过测试被编到音乐实验班。老师一再讲,童年的孩子学音乐、绘画、手工对智力发展有好处,推荐孩子学手风琴。我立即花了三个月的工资,买了一架48贝司的手风琴。孩子背不动,我和妻子轮流请假在学校课外活动教琴时,准点送到孩子手上。

为了开发孩子的多元智能,我和妻子不知流了多少汗,孩子也不知淌了多少泪,终于在二年级时,他能在联欢会上演奏“金蛇狂舞”了。看着儿子骄傲地仰起的笑脸,我和妻子心中感到非常满足。

之后,儿子一直坚持着练习手风琴。

有一天,老师说,48贝司的琴不利于孩子发挥。于是,妻子冒着酷暑到合肥,找到当年的老同学,托人买了一架96贝司的大琴。每当我们看到儿子那幼小的肩膀上挎着20斤重的大琴吃力地演奏时,心里不知是酸是甜……

鲁迅先生说:“即使是天才,在出生时的第一声啼哭,也和平常的儿童一样,绝不会是一首好诗。”古今中外,许多有成就的伟人,从牛顿到爱因斯坦,由华罗庚到陈景润,起跑时都是平平常常,冲刺却不一般!爱迪生甚至被视为脑袋迟钝,最终却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 

相反,如果家长求胜心切,超负荷地让幼儿学少年的知识,让小学生学成人的本领,忽略少年儿童的生理、心理发展规律,忽视孩子不同阶段的内在要求,弄巧成拙,慢慢地,就会亲手扼杀孩子的才能。

有人曾分析上海南洋模范中学毕业的23位院士的学习档案,发现他们高三毕业时的学习成绩,名列年级前10名的仅有5人;从分数段看,居于前30%的有15人,居于中间40%的有2人,而居于后30%的有6人。如果追溯到初中、小学,他们中的大多数肯定不是名列前茅的尖子。他们的结论是,通常赢在起跑线上的,很难在终点撞线!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