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从出生到长大,离不开的就是教育。宝宝的早教是每一位家长都关心的一个问题,早期教育能够培养开朗外向的性格,让宝宝有自信的与别人交往。你都知道哪些早教知识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学画画促发孩子想象力》,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在幼儿时期让孩子学习画画,不仅能够进行美术教育,还能促进孩子的思维发散,更重要的是让孩子在画画中能够陶冶情操。

许多父母在孩子在幼儿时期,就着手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这里推荐父母们让孩子学习绘画,因为,绘画不仅是种艺术,孩子还可借助绘画舒展内心的喜好和兴趣,表达着对外部世界的认识和感受。

1、开拓幼儿的发散思维

在教学活动中我们不难发现,幼儿绘画最大的兴趣点并不是自己画的多么好,而是寻求与他人的与众不同,用孩子的话呈现:“我有……你没有……”因此,在指导幼儿绘画的过程中,教师可积极采取举一反三的练习法。如:以圆形为基础,任意添画各种小动物,以鱼的轮廓为前提,运用各种线条、图形进行装饰。活动中,孩子们兴趣盎然,思路开阔,在统一的基础上,他们积极创意,寻求不同的表现形式。在激活幼儿想象力的同时,提高了幼儿的绘画潜能。

2、领略生活中的美

幼儿美术教育的目的不是把幼儿培养成小画家,而在于萌发幼儿的美感,培养幼儿的创造性表现能力,这些将成为他们人生的宝贵财富,使他们终生受益。因此,在幼儿美术教育活动里,创新是它的主旋律。

首先,教师要用生动的语言激发幼儿对美术的兴趣。运用富有童趣的语言,易于让幼儿产生轻松、愉快的游戏心理,使他们乐于参与,实际上绘画就和游戏一样,玩进去就会感悟很深,更能轻松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意愿。

教师除了要做到口头语言的直观形象表达外,还可结合多种体态语言进行形象生动的对事物的描述,从而达到发展幼儿思维的有效办法。例如带领幼儿到户外活动时,引导幼儿观察大树、花草的形态,让幼儿产生作画的兴趣。

3、发挥幼儿的主体地位

分析幼儿的年龄特征,他们对拟人化的动物、带有情节性的主题是最感兴趣的,也是最易于幼儿所记忆的。在选取素材时,我们应多以不同种类的小动物为主,通过拟人化的动作、神态,丰富幼儿的绘画经验。通过把绘画的内容编成故事,随着故事情节的展开指导幼儿绘画。可以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提高他们的绘画兴趣,在易于理解、乐于接受的前提下,充分发挥了幼儿活动中的主体地位。

儿童画创作是综合能力的具体体现,也是培养儿童绘画启蒙的终极目标之一,儿童画创作应该从单一的到复杂来进行,要为孩子提供更多的信息资源,如果儿童没有丰富的感性材料,就不可能画出丰富多彩的画来。

绘画对孩子来说,本身就是一种游戏。绘画需要很强的想象力和创造性。可是,许多老师和家长在让孩子学画的时候,只注重绘画技巧的运用,孩子的画中如果只有技巧而没有童趣,这样的画又有什么意义呢?因此我们不能以像不像来评价孩子的作品。而应该看孩子的画中有多少想像力,多少创造力。家长和老师可以在绘画活动中,让孩子改变思路或肯定孩子的想象,以避免形成一种僵化、固定不变的思维模式。

怎样发展孩子的绘画创造力

1、要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为孩子创造优美的环境,如悦耳的歌声、生动的画面,都可以激发孩子潜在的绘画才能和丰富的想像力、创造力。

宫外孕湿疹怀孕的表现手足口病症状宝宝感冒流鼻涕怎么办孕中期注意事项怀孕吃什么好盆腔炎有什么症状怀孕三个月胎儿图

2、重视大自然对孩子的感染和熏陶。许多有名画家都有一个共同经历,从小热爱大自然。在大自然的壮观奇景中可陶冶孩子对美的感受。

3、有意识引导孩子去观察、欣赏。如观察晚霞,可以通过问问题来启发孩子,比如“像什么?”“变成了什么?”让孩子充分地想像,引导孩子有顺序地从事物的形态到具体细节特征来感知美、创造美。

4、创设良好的心理环境。成人要及时肯定和鼓励孩子的好奇心和探索举止,使整个绘画过程气氛轻松,这样才有利于发展孩子的绘画创造力。

延伸阅读

想象力是创造之源


从2000年起每隔三年,国际学生评估项目就要对全世界几十个国家和地区的15岁学生进行测评,以评估他们在阅读能力、数学知识和科学知识这三个方面的水平。去年底,全世界许多大媒体上都公布了2009年的国际学生评估项目提交的报告。其中,第一次参加该项目的中国上海的学生们让所有关心教育的人们都吃了一惊。

此次参加2009年评估的一共有65个国家和地区,中国的香港、台湾、澳门和上海都是分别计算成绩的。其中上海学生在测评的三个方面都排在第一,他们的成绩把各国平均分数遥遥甩在了身后,其中数学成绩居然高出总平均值104分。

上海学生们的辉煌成绩令欧美国家的人们瞠目,甚至在美国被称为是可以与上个世纪五十年代苏联发射的卫星相媲美的重大成就。但是在中国人们却对此褒贬不一,甚至在媒体上盛传着中国孩子计算能力第一、想象能力最差的消息。

其实,这个国际学生评估项目并不测算孩子们的想象力,所以所谓这次的评估发现中国孩子想象力最差的说法,可能是出于很多对中国教育制度不满意的人们的想象。但是这种说法又不是完全没有根据的。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与北京师范大学发展心理研究所,在2000年曾经做过一项名为“我国城市儿童的想象力与幻想”的调查研究。他们采用了美国著名的创造力教学研究专家威廉姆斯编造的创造倾向测验,选取了从小学三年级到初中二年级的1370名学生进行测验。

这个测验包括了好奇心、想象力、挑战性和冒险性这四个方面的内容。结果发现在这四个方面,中国孩子们的好奇心得分最高,而想象力的得分最低。所以研究人员得出了中国孩子欠缺想象力的结论。

说到想象力,我想起了当年我读研究上的时候,在课上读到过的一首小诗。诗中讲到了一个爱画画的小男孩,喜欢用彩笔画出各种颜色的花草。小男孩上学以后第一天,老师让大家画一张画,小男孩便按自己的习惯,画出一支长着彩虹般色彩的枝叶的玫瑰花。老师看了以后批评说:“玫瑰花应该是红色的、玫瑰花的枝叶应该是绿色的,你画错了,要重新画。”

后来呢,一年很快就过去了。到了学年的最后一天了,老师又让大家画画。这一次小男孩又给老师交上了一幅美丽的玫瑰花图,图中有一朵被碧绿的枝叶衬托着的红艳艳的玫瑰花。就这样,小男孩在学校教育的打磨之下,渐渐地失去了他的想象力。

这当然只是一个故事而已,但这样的事情,我在中国的幼儿园里还真的亲眼见到过。我见过一位慈祥的老师,手把手地教会了一个小女孩怎样画红色的花瓣、绿色的叶子和金黄色的花蕊;也见过一位年轻美丽的老师,在黑板上一笔一画地教孩子们怎样画小狗的爪子。这些老师们都在履行着自己的职责,保证孩子们能够按部就班地学会所谓正确的画法,但是他们没有意识到,这样的做法,其实也在扼杀着孩子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除了画画,学校里其它许多课程其实也在消失着孩子们的想象力。有一位身为记者的母亲在网上讲了这样一件事,有一天她正上5年级的女儿问她:“转瞬即逝”的同义词是什么?”这位记者说:“白驹过隙”可以,另外还有一些一时没想起,你就填这个吧。”结果第二天她的女儿回来对她不满地说:“你还是高级记者呢,你的答案错了。我们老师给的唯一标准答案是‘奔跑如飞’。”

像这样的情况在中国的学校里每天都在发生,孩子们和家长们却无能为力。为了保证良好的学习成绩,孩子们只能放弃一切想象空间,由标准答案来左右他们自己的大脑。

记得我小的时候,经常会听到老师对我说“让我们插上想象的翅膀”,那个时候我们还没有“人生的起跑线”,也不需要拼命为生存而竞争,所以我们还能够“飞”得起来,不知道现在的孩子们是不是也会听到他们老师讲这句话。但是可以想见,在现有的教育环境里,即使孩子们仍然保有自己“想象的翅膀”,沉重的课业负担也足以使他们从飞翔的天空中坠落下来,成为最现实的一群。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所以,我们在关注孩子的学业的同时,也应该鼓励孩子们想象力的发展。不然的话,孩子们在学校学到的那点儿知识,岂不是成了无源之水?那他们又能走多远呢?

涂鸦--培养孩子的想象力


家长之所以武断地剥夺孩子涂鸦的权利,是因为他们不懂得孩子,不理解孩子。其实,我们自己小时候,也都有过这样一个喜欢“涂鸦”的阶段。

在有的成年人看来,儿童“涂鸦”似乎没有任何价值,也不明白他们所要表达的是什么,但“涂鸦”客观上对孩子手、眼、脑的协调配合,增强脑、眼对手的指挥能力,确实有着巨大的促进作用。这种作用,是其他活动所不能替代的。

四五岁的时候,孩子的“涂鸦”有了一个“飞跃”,他们要把自己所看到的或想象到的事物,通过画画表达出来。但是,由于他们的观察能力、绘画能力有限,表现手法也非常随意,因此有时候他们所画的“图画”,我们成人很难明白,这就需要父母用“心”去发现孩子作品的内涵。

一个孩子,用黑色的画笔把一整张白纸涂得漆黑一片,谁也不会知道他画的究竟是什么。妈妈面对“不知所云”的作品,没有训斥,而是非常诚恳地询问,孩子想了一下,非常认真地用小手指着他的“作品”,一本正经地解释道:“在一片大树林里,有小狗、小猫、小松鼠、小白兔、小公鸡、小鸭子、小燕子、小麻雀……好多好多小动物。它们聚在一起,非常高兴,又是唱歌,又是跳舞,它们唱累了,跳累了,太阳下山了,天黑了,它们就呼呼地睡觉了……”

天哪,那“漆黑一片”的作品中,竟然包含着那么精彩的故事!孩子的想象力是那样的新奇、丰富,而且表现手法还相当独特,富有创造性!让人庆幸的是,这位家长是孩子的“知音”,是教育的有心人,非常尊重孩子,没有简单粗暴地贬斥孩子的那让人一头雾水的绘画“作品”,从而发现并有效地保护了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涂鸦”是孩子进行想象的手段,是发展想象力的途径。保护“涂鸦”,就是保护想象,赏识“涂鸦”,就是鼓励想象。面对孩子的“涂鸦”,不要禁止,不要过早地给孩子以绘画的“规则”,要知道,想象力要比绘画技巧重要得多,要让孩子展开想象的翅膀,尽情地去想象。

“涂鸦”培养孩子的想象力


“涂鸦”培养孩子的想象力

家长之所以武断地剥夺孩子涂鸦的权利,是因为他们不懂得孩子,不理解孩子。其实,我们自己小时候,也都有过这样一个喜欢“涂鸦”的阶段。

在有的成年人看来,儿童“涂鸦”似乎没有任何价值,也不明白他们所要表达的是什么,但“涂鸦”客观上对孩子手、眼、脑的协调配合,增强脑、眼对手的指挥能力,确实有着巨大的促进作用。这种作用,是其他活动所不能替代的。

四五岁的时候,孩子的“涂鸦”有了一个“飞跃”,他们要把自己所看到的或想象到的事物,通过画画表达出来。但是,由于他们的观察能力、绘画能力有限,表现手法也非常随意,因此有时候他们所画的“图画”,我们成人很难明白,这就需要父母用“心”去发现孩子作品的内涵。

一个孩子,用黑色的画笔把一整张白纸涂得漆黑一片,谁也不会知道他画的究竟是什么。妈妈面对“不知所云”的作品,没有训斥,而是非常诚恳地询问,孩子想了一下,非常认真地用小手指着他的“作品”,一本正经地解释道:“在一片大树林里,有小狗、小猫、小松鼠、小白兔、小公鸡、小鸭子、小燕子、小麻雀……好多好多小动物。它们聚在一起,非常高兴,又是唱歌,又是跳舞,它们唱累了,跳累了,太阳下山了,天黑了,它们就呼呼地睡觉了……”

天哪,那“漆黑一片”的作品中,竟然包含着那么精彩的故事!孩子的想象力是那样的新奇、丰富,而且表现手法还相当独特,富有创造性!让人庆幸的是,这位家长是孩子的“知音”,是教育的有心人,非常尊重孩子,没有简单粗暴地贬斥孩子的那让人一头雾水的绘画“作品”,从而发现并有效地保护了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涂鸦”是孩子进行想象的手段,是发展想象力的途径。保护“涂鸦”,就是保护想象,赏识“涂鸦”,就是鼓励想象。面对孩子的“涂鸦”,不要禁止,不要过早地给孩子以绘画的“规则”,要知道,想象力要比绘画技巧重要得多,要让孩子展开想象的翅膀,尽情地去想象。

鼓励你的孩子发挥想象力


为什么鼓励想象力很重要

你的宝宝出生时就有约1000亿个脑细胞。这已经足够让人吃惊了,但到现在宝宝两三岁时发生的事几乎更令人吃惊。他的每一个脑细胞都在发出和接收被称为“信号”的电子脉冲(在复合胺等大脑化学物质的帮助下)来建立联接。重复循环使这些联接形成网络,让宝宝得以思考和学习。到宝宝3岁时,他的大脑将建立大约1000万亿个联接,差不多是你的2倍呢!

宝宝现在的大脑密度比以后要高得多,正在打造在他未来人生要遵循的路径。被重复使用的联接会变成永久性的,而不被使用的(或者很少使用的)可能就无法存在下去了。这就是为什么专家们现在如此强调宝宝前三年的重要性:你跟宝宝做的每一件事,从读书、唱歌、玩耍到吃饭、走路,都有助于开发他的大脑。随着你让宝宝接触新的景象、声音和感觉,你也在为他的头脑打开一个更大、更令人兴奋的世界。而且当你运用你的想象力并鼓励他也用他的想象力的时候,比如说“看,我是丛林里的一只老虎!”“咱们假装正在去好远的地方”时,你就是在激发宝宝的大脑去建立他自己的“想象力路径”。

举例子

你的宝宝天生就有想象力,所有的孩子都有。但他可能还不知道该如何开始。

跟宝宝一起读关于异域的人和事的故事,是开发宝宝想象力的好办法,能扩大他的词汇量和图象认知的图画书也很有帮助。要知道,如果你从来没见过海龟,你怎么能想象自己是只海龟呢?选那些有很多大的、彩色图画的书,并且在你的孩子学会读书而坚持要严格遵照文字叙述那样之前,享受现在你可以随心所欲的编故事吧。目前宝宝的大脑需要的就是输入。给宝宝看各种各样的图片,从甲虫到翼龙,给动物和交通工具配音,给不同的人物选择不同的声音,讲讲这些人物发生或可能发生过什么事。尽量限制宝宝看录像/DVD和电视,因为这些会替他“形象化”,要让他有更多机会自己去想象画面。

让宝宝听你讲你自己编的故事也不错,甚至这样可能会更好;你的故事不仅让宝宝有机会发挥想象,而且能向他演示创造人物和情节的基本要素。用你的孩子作为故事的主要人物还是一个拓展他自我感知力的绝佳方式。

很快,宝宝就会开始编自己的故事和奇遇了。如果他一开始是模仿你,不必担心,这就是孩子学习的方式。随着想象力的拓展,他的情节独创性会让你大吃一惊的。

提供道具

几乎任何东西都可以作为想象力游戏的道具。比如把毛巾缠在头上做头巾,塑料珠子当名贵的珠宝,旧的浴室地垫摇身为魔毯,宝宝的那堆玩具动物则变幻为热带雨林,动物医院、农场等等。

信不信由你,想象力游戏的最佳道具经常都是些很简单的东西。既然大部分活动都是在宝宝的脑袋里发生,因此,那些钜细靡遗的装束(比如某个电影人物的特定服装)并不真的那么有用。一套蝙蝠侠的衣服只能扮蝙蝠侠,但是用普普通通的一顶帽子和一块毛巾,宝宝就能成为很多不同的人物。尽可能让宝宝多接触真实的人、地方和事件,这是保证他在装扮游戏时有很多能用的点子的最好方式。

准备一个专门的盒子或篮子来盛装扮道具,能使想象力游戏变得更像是一场奇遇,尤其是如果你时不时会在宝宝看不见的时候重新装东西的话(“咱们来看看今天盒子里有什么!”)。多准备一份宝宝喜欢的小玩意儿好让他的小朋友来一起玩,也会有帮助。

鼓励装扮游戏

孩子们从他们日常生活和想象生活中的戏剧化事件中学到了很多东西。当你的宝宝发明了一个情节和故事主线并在里面排定人物时(比如“我是爸爸,你是宝宝,你生病了”),他与人交往的能力和语言技巧都得到了锻炼。当他重演包括感觉伤心、高兴、害怕或安全的游戏情节时,会最终解决情绪问题。想象自己是个超级英雄、一匹马或一个巫师会让宝宝觉得自己很强大,也能让他明白他自己能作主,可以成为任何自己想当的人。他还通过自己或跟朋友一起制定游戏规则来练习自我约束(孩子们一起制定的复杂规则往往会让大人们都大吃一惊)。宝宝在想象一只青蛙或狗在某种情境下的行为会如何时,还发展了对因果关系的理解力。

也许最重要的是创造想象情境,并按照情境发展到最后的结局,会教会你的孩子去创造性地思考和解决问题。在一项研究中,小时候很有想象力的孩子不仅长大一些后往往继续保留这个特点,而且他们还能够更好地解决问题。后来在生活中所做的测试表明,小时候的“幻想家”在需要应对挑战和困难情景时(比如假设他们忘了带一本上学要用的书时该怎么办),会有更多的办法。

容忍混乱

毫无疑问,想象力会让宝宝把到处都弄得乱七八糟的。宝宝假装自己是鲁滨逊,就意味着他要在客厅里造一座岛,而当他要扮作巫婆或巫师时,则意味着最终会有人被扫帚打到头。

准备好用于“防护”措施的装备库会有很大帮助:把旧衬衫剪掉袖子,前后翻过来穿就是很好的工作服了;宝宝捏橡皮泥时,在下面铺上塑料布能够保护桌面;用大幅的衬里纸盖上桌子(或地面或墙壁)能够避免被宝宝画花。

制定规矩(比如不能用“剑”打人,不能往头上和脸上扔雪球,不能吃那些自己发明的大块的厨房化学混合物)并强制执行也很重要,这是为了让宝宝和你最终都能高高兴兴的。同时,心理学家一致认为,虽然可以有假想的朋友,但当你的孩子开始因自己的行为而责怪那个朋友的话,就该回归现实了。

不过,当情况许可的时候,让宝宝短暂地驰骋一下他的想象力。餐厅里吃晚饭用的餐桌不见了,因为现在它正用来做爱斯基摩人的小屋呢,这可以让你有个完美的借口在客厅地板上来一次假想的野餐。

享受反传统

当你的宝宝连续3天都请求穿上太空人的装备(如果是女孩儿或许会想带上仙女翅膀什么的)上幼儿园的话,你可能会感到很为难。成年人已经习惯严格划分“公众的”和“私密的”行为,你可以在家里穿臭烘烘的旧运动短裤和有兔子装饰的拖鞋,但这样去超市就不行了,所以你恐怕难以相信宝宝不会这么想。当你发现自己被迫与宝宝干上时(“你得现在就把你的仙女翅膀摘下来!”),别忘了他自己还没有这些界限概念,而且你也无需为此担心。这并不代表宝宝陷入某个虚幻世界无法自拔,他只是还没玩够而已。

作为成年人,我们会根据目标如何来思考,希望用最少的时间完成最多的任务。而且我们担心别人的看法,因此,会有尴尬这样的情绪。这些习惯都是正面的,我们之所以要学习是因为它们有助于我们立足于社会,并在工作中获得成功。但这些习惯确实跟自由自在的想象生活相悖。换句话说,你可能没有意识到,从想象力的角度来说,你背负了太多的包袱。两三岁的宝宝是一帮疯疯癫癫的小家伙,因为他们还没学会担心自己无用或看起来傻里傻气的。他们可真是幸运!

倾听与欣赏

艾丽丝(《艾丽丝漫游奇境记》的主角)可能最初只出现在刘易斯•卡罗尔(LewisCarroll,故事作者)的脑海中,但如果他没有把他的冒险经历写下来的话,我们的生活都会变得更乏味。发展想象力的一部分就是学习跟别人分享。

帮助你的宝宝进入这下一个阶段的最好方法就是当个好听众。当然,宝宝的语言技巧还不那么娴熟,但通过练习会越来越好。你可以跟宝宝轮流讲一个故事:当你开车时,可以说:“从前,有一只狗。它跟一个叫小红的小女孩住在一起,他们喜欢逛公园。有一天……”然后轮到宝宝接着讲。如果他还讲不出什么故事情节,也还是能参与,可以让宝宝给小女孩和狗起个名字。

等你的宝宝能画画了,让他给你讲讲他画了什么。别一上来就说“多漂亮的房子!”(除非宝宝真的是一个小徐悲鸿,否则你很可能会猜错他画的东西),而要说“你用的颜色真好看!”

装扮游戏让宝宝成为他想成为的任何人,练习他已经学会的东西,让事情按照他的愿望发展。这可能看似混乱或听似噪音,但何不往好处想想,把这当成是一部酝酿中的艺术或文学大作呢?倾听宝宝的话有助于你了解他在想什么,谁知道呢,说不定你会在这一过程中重新激发出自己的想象力。

相关推荐